宰执天下睡太后同人:书摘:俄罗斯共济会与俄国近代政治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7:43:42

书摘:俄罗斯共济会与俄国近代政治变迁  

2011-10-27 11:39:2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俄罗斯共济会与俄国近代政治变迁


作者:赵世锋

转贴;wanshi


【关于共济会的国内新书摘要及介绍】

wanshi注:以下正文,系摘录于赵世锋先生的著作《俄国共济会与俄国近代政治变迁》一书,该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该书的封面


【近代共济会的起源及历史】

“共济会”一词的俄文词来源于法语词macon。法语词中的macon来自英语的mason(石匠),事实上“共济会”一词最初来源于英语。英语中共济会为Freemasonry,是共济会员freemason的集合名词形式,其词根free是自由,mason是石匠的意思,也就是说,英语中共济会是单词“自由石匠”的集合名词形式。

在英国,为了区分这些概念,人们使用了“实际石匠”(operative mason)和“概念(思辨)性石匠”(speculative mason)的概念。

对于共济会的最初起源,目前学术界没有确定的说法。根据《共济会宪章》(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Freemasons,史传1701年写成,初版于1923年在伦敦面世)的解释,共济会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他们自称为该隐(Cain)的后人,通晓天地自然及宇宙的奥秘。


有信史记载的共济会产生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来源于当时的石匠工人行会组织。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石匠工人们最初从事的主要是教堂和修道院的修建,天主教会是他们的主要客户。随着17世纪英国的教会改革,这种传统的石匠工人劳动组合开始面临危机,会员数量也开始减少。于是,他们的行会开始接收一些地方的地主、贵族,甚至一些自由职业人士、医生、珠宝匠、建筑师和律师入会。石匠工人行会自此向“概念性石匠”(区别于实际的石匠工人,“概念性石匠”工人只是“思想上的石匠”)协会转变。


作为这种转变的开始,1648年10月16日,一个名为埃利亚斯·阿什莫尔(Elias Ashmole,1617—1692)的古董商(何新按:并非古董商人,而是古钱币兑换家,事实上是银行或金融商人,与第一代罗斯切尔德的来历相同),加入了沃灵顿(Warrington)的石匠工人行会,他是史料记载的首批加入“概念性石匠”分会的成员之一。


他们(共济会成员)所代表的已经是社会上一部分有教养的群体。在分会内部,会员们保留了石匠工人行会的平等原则,它的三级体系及相互帮助、支持的原则也得以固定。他们还对分会内部进行了改革,将其变成了一个独特的俱乐部,在那里会员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交谈,讨论各种问题并一起进餐。从会员的成分来讲,分会中聚集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在分会中一律平等,无论出身于贵族还是平民。


1717年6月24日,伦敦4个“概念性石匠”分会的会员在一家名为“鹅与烤架”(Coose and Gridiron),位于圣保罗大教堂的小酒馆召开了全体大会。


 

                                                 这就是1717年英国伦敦共济会成立时聚会的那座“鹅与烤架”(Coose and Gridiron)小酒馆。


在这次大会上,他们做出决议,决定成立一个英国大分会,推选贵族安东尼·索耶尔(Anthony Sawyer)为第一任大师傅,同时还决定,在每年大分会的成立纪念日里举行集会。此后,越来越多接受过教育的人加入了英国大分会下属的各个分会,其中包括约翰·德沙朱里斯(John Desaguliers)、英国科学院成员及一些贵族。 

 1721年,大分会成为一个常设机关。1723年,出版了第一本共济会章程《自由及可接受的石匠之宪法》。


 

 

1727年,在英国和威尔士英国大分会的麾下已经有了74个分会。在大分会的倡导下,他们设立了慈善基金和慈善委员会。同时,大分会为了在海外谋求发展,还专门组建了“代表委员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一些殖民地,如直布罗陀和印度首先建立了共济会分会。

大分会还在爱尔兰及美洲的殖民地建立了共济会分会。


共济会在进入法国之后,变化最大。巴黎的共济会分会成立于18世纪20年代中期。 

 1737年,一个名为拉姆谢伊(Andrew Michael Ramsay)的勋爵在法国的一个分会中发表演说,谈了自己对共济会起源的看法。拉姆谢伊1680年生于苏格兰,曾在爱丁堡大学学习过哲学,随后移居至比利时和法国。在牛津大学取得民法学博士学位后,于18世纪30年代加入了法国共济会的一个分会。在发言中拉姆谢伊声称,共济会并非产生于上个世纪末的英国,而是产生于遥远的过去。它的目标是:将众多有学问的学者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统一的精神帝国。

 

根据拉姆谢伊的说法,那些首先试图恢复共济会原始学说的人也是十字军骑士,具体来说,是圣约翰骑士团(The Knights of St.John Hospitaler of Jerusalem)复活了共济会。他在发言中还提到,在十字军的最后一次远征之后,圣约翰骑士团的骑士们分散到了欧洲各个国家并在那里建立了很多共济会分会。

 多数法国共济会员非常喜欢将共济会的起源追溯至十字军骑士,而非石匠工人的说法。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共济会传统。在法国,执行这种新传统的共济会被称为苏格兰传统的共济会。(何新按:即苏格兰礼共济会,美国高层的共济会会员多数是属于苏格兰礼教的共济会。)

 

 1756年,共济会的起源又有了新的说法,即共济会并非起源于圣约翰骑士团,而是起源于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根据这种说法,圣殿骑士团是一个勇猛、富有且拥有重要影响力的组织。 

 12世纪,他们在耶路撒冷地区建立了一个存在近70年的独立王国,在此期间,他们对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进行了改建,圣殿骑士的名称也由此而来。14世纪初,由于认识到圣殿骑士团对法国王权的威胁,菲利普四世下令禁止圣殿骑士团,最后一任大团长莫莱(Jacques de Molay)也被送上火刑架。一部分得以幸免的圣殿骑士逃到了苏格兰,在那里圣殿骑士及其后人保存了自己的共济会传统。

 

 一些法国共济会员并不满足于这些传说,他们恢复成立了圣殿骑士团,不过此时的圣殿骑士团只是一个特殊的共济会团体,十字架和剑成为它的象征物。 

 

 

           法国拉法叶侯爵的共济会指挥剑。拉法叶是法国大革命的军事领袖,并曾经出征北美统帅美国的独立军与英国殖民军作战。

 

 后来,苏格兰传统的共济会也在国外建立了分会。为了区别于那种来源于英国石匠工人协会的共济会组织,圣殿骑士共济会组织明确宣称自己为基督教组织。在仪式方面,圣殿骑士共济会恢复了13世纪圣殿骑士的一些仪式,比如尊敬死去的首领:以其头骨和交叉成十字的小腿骨为纪念物等。

      

  共济会奉行恶魔崇拜和骷髅崇拜。


 

                                        上图的骷髅图腾,是共济会耶鲁大学分会“骷髅会”的标志物。


【法国和德意志的共济会】

法国国土上的共济会组织后来大多都逐渐集中于一个名为“大东方”(Grand Orient,“东方”是保存古老秘密知识的地方,太阳也从东方升起,“大东方”的寓意即在于此)的共济会组织周围。


 

美国学者彼得·赖尔(P.Reill)在自己的著作《启蒙运动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the Enlightenment)中认为,通过教育活动和改革行动,共济会组织在传播启蒙运动思想的过程中起了自觉的决定性作用。

在巴黎,共济会又与法国启蒙运动紧密结合,许多启蒙哲学家都是共济会员,如孟德斯鸠(Charles Louis Montesquieu)、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伏尔泰(Voltaire)等。


共济会在进入德意志后,一些分会吸收了玫瑰十字会(Rosicrucian)的教义而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些在其内部持严格服从关系的共济会变体。在其级别体系上,增加到了六个或七个级别,演化成了金玫瑰十字会员组织。它宣布自己为基督教组织:基督教的十字架是它的主要象征物,而在十字架的中央镶嵌着一朵金色的玫瑰。

 

                                                               玫瑰十字会的标志


根据共济会的作用,可以把世界上不同的共济会组织划分成以下几类:第一种是具有保守特征的共济会组织,它通常发挥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并监督社会的作用;第二种共济会组织具有激进甚至革命的特征,它通常都成为革命者或改革者的避难所;最后一种是保持了传统神秘主义特征的共济会组织,它的成员对神秘主义、象征意义、共济会仪式的秘密含义等具有浓厚兴趣。


【俄罗斯共济会】

俄国共济会间接地来源于英国共济会。1986年出版的《苏联百科辞典》记载了俄国共济会的来源:“18世纪初产生于英国的宗教道德运动,在许多国家(其中包括俄国的资产阶级和贵族阶层)中传播。”

共济会进入俄国的时间可以追溯至彼得一世当政时期。彼得堡一世时期共济会进入俄国的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国家学者的认可。

但是也有人认为,共济会在俄国的成立时间比英国大分会的成立时间还早,因为拥有一些重要的材料表明,彼得一世被赫里斯托福·乌莱(Christoph Ulay)先生吸收加入了组织,并且在17世纪末以前,就存在一个由列福尔特任执行大师傅,戈尔东和彼得一世分别任第一和第二监督人的共济会分会了。

有史记载的涉及俄国共济会的文件出现在1731年。这一年,伦敦共济会分会领袖洛弗尔(Lovell)勋爵任命乔治·菲利普(George Philip)上尉为俄国分会的领导人。


共济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存在着不同的形式,而它经常以某个国家或杰出人物的名字来命名共济会分会的方式,也使共济会流派看起来纷繁复杂。18世纪的俄国共济会,则它的来源也并非单一:一支来自德意志,另一支来自英国,还有一支来自瑞典。


瑞典传统的共济会和玫瑰十字会都要求会员将“公民的美德”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瑞典传统的共济会和玫瑰十字会分别尊奉的章程对这一点作了共同的规定,“共济会员应当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公正裁判的法官、忠实的仆人、温柔的父亲、坚定的丈夫和孝顺的儿子,因为共济会员作为一个公民,这些责任已经在其共济会誓言中标明。如果轻视这一点,就说明,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是一个伪善的人”。对于一个宣誓加入了共济会的人,如果他背叛了自己的誓言,那么共济会组织自身就会建立一个“法庭”,等待背叛者的将是死刑,或者是由共济会团体表决通过的其他惩罚。


 

在听取一些重要的事件的汇报时,彼得一世会用木槌敲击桌面,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同时,它还是共济会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象征着沉默、服从和良知,同时也是权力的象征。


18世纪下半期的俄国共济会曾经试图吸收皇储保罗加入,这与其政治目的有着密切的联系。

20世纪初,俄国共济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其级别体系由原来的学徒、师兄弟及师傅三级体系变为了学徒、师傅两级体系。


姚海教授曾经对1917年2月革命前后俄国共济会的作用做了研究,他认为:“20世纪初的俄国共济会……活动受到明确的政治思想的指导,以限制或推翻沙皇制度为目标”。“俄国共济会在二月革命前实际上成为除布尔什维克党之外所有社会政治力量的协调和指挥中心……其活动受到明确的政治思想指导,以限制或推翻沙皇制度为目标……在革命前的最后几个月中,最高会议和一些共济会分会经常讨论发动宫廷政变或军事政变的问题,并开展了一系列组织工作”。

(事实上,许多俄罗斯共济会员后来成为了克伦斯基内阁的重要成员。)


【共济会的制度和保密性】

 

在接收新会员的方式上,共济会显得十分谨慎。会员候选人资格的获得需要经过共济会员提名并经分会全体会员公开投票通过,然后,分会会委托其中一个会员同他接触,看他是否愿意入会。在完成此项任务时,会员不应向该候选人透露共济会的相关秘密,不得告诉候选人共济会及分会会员的名称,不能承认组织中存在着弟兄般的团结。


入会仪式和考验在分会举行会议时进行,整个过程不能时断时续。受试者在整个受试仪式过程中不能同其他人交流。在经受住入会考验并完成一系列仪式后,候选人正式成为一名共济会员。


共济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最高委员会。它是共济会的最高裁判机构和代表大会的执行者,由选举产生的最高委员会执行这些权力直到下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最高委员会由包括秘书在内的6—18名成员组成。根据规定,先由代表大会以票数超过7/8多数的方式选举产生3个最高委员会成员,票数由上届最高委员会秘书统计,不宣布投票结果,仅就相关的选举情况告知当选者。


共济会有着严格的保密规定。每个会员都有责任对共济会及所有涉及其成员、计划、活动和共济会会议讨论的信息保密。所有涉及共济会秘密的东西,都不能以书面形式存在。会员有权力“休眠”,但须遵守自己入会时的誓言,保守协会的秘密。


【共济会的领袖是“师傅”MASTER,执法象征是木槌】

师傅手中的锤子是共济会举行仪式时的一种用具。当共济会员们听到槌子声音时,无论他们的头衔和在共济会中的身份有多高,他们都应当保持沉默。那些无视共济会木槌,不服从命令并开始说话的人,会被作为捣乱者而受到处罚,尤其是那种在第二次敲击木槌声后仍然敢于反驳的人。


 

                                 手持法槌、腰围石匠围裙的美国开国总统、美国马里兰州共济会大师傅乔治华盛顿。


【国内学者对近代俄罗斯共济会的研究索引】

1995年第1期的《铁道师院学报》发表了苏州科技学院姚海教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俄国自由主义运动》,这是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检索到的自1979年以来第一篇内容涉及俄国共济会的论文。

姚海教授对二月革命前后俄国共济会的作用做了初步研究,认为:“20世纪初的俄国共济会……活动受到明确的政治思想的指导,以限制或推翻沙皇制度为目标”,“俄国共济会在二月革命前实际上成为除布尔什维克党之外所有社会政治力量的协调和指挥中心……其活动受到明确的政治思想指导,以限制或推翻沙皇制度为目标……在革命前的最后几个月中,最高会议和一些共济会分会经常讨论发动宫廷政变或军事政变的问题,并开展了一系列组织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张百春教授从政治和哲学角度研究俄国共济会。张百春教授认为,18世纪俄国共济会在俄国的传播与俄国教会地位的衰弱、彼得一世改革创造的有利环境以及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开明专制密切相关。

俄国共济会“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认为现实社会制度不完善、不公正。由此共济会会员们否认现实世界的实在性,追求彼岸世界,即承认彼岸世界的存在。都号召人们不要做现实世界的奴隶,努力完善自己的精神,以便进入彼岸世界”。

蒋路先生在《俄国作家与共济会》一文中对这一问题做了专门研究。蒋路先生认为共济会的来源可以追溯至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兴建圣殿时期,然后分别对俄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赫拉斯科夫(M.M.Xepackob)、启蒙活动家诺维科夫、俄国感伤主义代表人物卡拉姆津(H.M.Kарамэи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普希金第一批共济会作家,以及在自己著作中大量描写过共济会的托尔斯泰、小说家皮谢姆斯基(A.Ф.Лисемский)等作家的作品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