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昊周雨彤舌吻:孔子为什么不会患上忧郁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51:24

孔子为什么不会患上忧郁症

王永炳 

  近日来,报章报道了不少青少年德行失轨的问题,例如学生穿校服在公园群殴、无照驾车闯祸、坠楼轻生、成绩好的同学遭嫉妒受排挤、校园暴力、散播谣言以及焦虑不安、失望颓废、苦闷忧郁等。 

  这是个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人的心理健康与他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环境与网络世界都有莫大关系,其间问题错综复杂,使人顾得了家庭教育,又顾不了周遭客观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能在这种顾此失彼茫无头绪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真是谈何容易。 

  心理学研究证明,青少年时代是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品德可塑性大。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中取得共识,根据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点进行教育疏导与实践。这方面,孔子思想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可起着一以贯之的导向作用。 

自知自觉,学而时习之 

  青少年首先要具有自我觉知能力。这种能力能使自己在复杂环境中自我定位。孔子非常重视发展人的自我觉知能力和主观努力。要获取这种能力,孔子认为认真地自我反省是最好的方法。 

  他不断通过自省、反己、反求、内自讼等话语来说明这点。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可以激发自己不断进步。同时人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可以活得心安理得。 

  具备自我觉知能力就能有效地摆脱恶劣情绪,因为他不会被攀比心理左右而陷入莫名及无谓的妒嫉与痛苦的深渊中。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一语道破当下许多青少年问题症结所在。他认为完全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和想法,只要肯定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了。 

  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他肯定学而知之的重要性,因此人的一生一定要乐学。具体方法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要学得快乐,一定要不断(温习、实习、练习、演习),再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疑思问)。 

  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巩固所学,又可以温故而知新,产生新见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时出现满足的快感。久了,好学精神自然产生。反观当下,青少年课业繁多,无暇习之从何来?如何改进,值得关注。 

  孔子认为好学在培养品德上有极大作用。他说只好仁(知、信、直、勇、刚),而不好学,就会产生愚(被人愚弄)、荡(放荡不羁)、贼(伤害自身)、绞(尖刻伤人)、乱(出乱子)和狂(胆大妄为)的弊病。这些不正是时下有些青少年心理不健康所产生的弊病? 

满意的心态,和谐人际关系 

  青少年经过好学过程,从而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修身待人处世便有个准则。在这方面,孔子认为(尊敬、认真)最关键。譬如对待自己:修己以敬;对待父母:不敬,何以别(犬马)乎?对待事情:执事敬;对待平日行为:行笃敬。心中有敬,处事待人必然诚恳认真,敬业乐业而不敷衍塞责、虚与委蛇。 

  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保持心情舒畅和乐观。孔子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乐观,主要是他固守做人原则: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己严,责人宽),则远怨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迁怒,不二过, 人们自然乐于和他交往,他也乐于与人相处。 

  为了使快乐的泉水源源不断,孔子提议从三个方面着手:以礼乐调节自己,赏识宣扬别人的好处以及多交贤友。 

  有人问为什么孔子不会患上忧郁症?从以上所说可见端倪。孔子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且身体力行。由于对于学习与工作都有乐趣,全力以赴,因此往往产生神驰现象。 

  孔子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说的就是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忘我的神驰现象。这样的人,如何能患上忧郁症? 

  心理学家提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一、满意的心态;二、和谐的人我关系;三、统一的人格;四、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这些,不都可以从孔子思想中得到启发与教养?而孔子诞生2559周年,如今还有人在农历八月廿七日(今年926日)纪念他,其中道理不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