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鳔炖汤和什么一起炖:『中华民俗植物考』之八:中国兰(Cymbidiu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2:02:29

文:康素爱萝 图:均来自网络



农历二月,冰雪消融,草木待兴,古老盛京仍在残冬里期待着早春的来临。婆婆供养在东窗前的一盆墨兰却忽发花箭几枝,挺然直上,似经霜阅雪念春已久的样子。未出几日竟出五尺有余,每枝上着花参差错落,竟有七八个花蕾,花葶处还含着一滴仙露。又过了一日,花开了。焦茶色花萼有五片,细竹叶形,印着几道分明的紫贝壳样的纹路,每一片都如一剪刚刚扬起的小帆恣意地舒展开来,水红色花瓣如小船舱般,鼓鼓的短短的向前下方伸展着;又好像紧了一下鼻子,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马上要绽开似的,半敛半启中,清远的香气游弋而来。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兰在中国古代是香草的总称,生于山上称山兰,生于水泽的称为泽兰。而在唐中期前,兰更我指的是多用于熏香、除虫、沐浴、辟邪的菊科佩兰或泽属植物;而关于我们现在栽植的花中四君子之一的兰花,最早的记载是来自唐朝末年唐彦谦的《咏兰》: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兰花那下弯成弧形的带形绿叶就是“翠环”绿白色的花就是“苍玉”。这首五言律诗所描写的才是真正的兰花,也就是中国兰。到了北宋,黄庭坚在《幽芳亭》中道:“兰蕙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华,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应就是指现在栽培的春兰和蕙兰。同时从北宋开始,兰花绘画也逐渐发展起来了。据说最早兰花画卷是目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宫廷画家的一幅蕙兰水彩工笔纨扇画。从花的形态看,还是一种蕙兰德蝶瓣奇花,看来在北宋时期养兰、赏兰已有相当的风气了。而宋末元初的两位画家赵孟坚和郑思肖在南宋灭亡后,不食元禄,画兰明志,以示对国家民族忠贞与清高,并由此为后人所推崇;而兰花素淡、清幽的风格与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完美结合,使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本身,而是形成了融华夏道德修养、人文热哲理于赏兰品兰之中的兰花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是“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
直至近代,人们爱兰植兰蔚然成风。老一代革命家董必武、朱德、陈毅都很喜欢兰花。
老百姓们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也喜欢用“兰”字,像 “桂兰、淑兰、兰芝” 什么,姨姥姥的名字就取作“静兰”。电影《我们天上见》里蒋雯丽的名字变成了蒋晓兰,童年最大的期盼变成了外公养的那盆兰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因为花开的时候,爸妈就可以从新疆回来了,于是就有了晓兰雨中撑伞给兰花浇麦乳精的桥段,其实那不过是外公一个善意的谎言。当那盆兰花慢慢枯萎就像慢慢老去的外公,晓兰把墙上、天棚上都画满兰花,到处都是披麾无序的兰叶和绽开的兰花的情景是她涂鸦给外公的另一个美丽谎言。外公是伞,孩子是兰,影像深处的那盆兰花伴随着生命的坚忍、成长的痛楚、逝去的无助、尤自散发着亲情的芳菲……
都说“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红十里,”梅花尚无缘相见,桃花还候着时令,如今倒有幸坐在这间客厅里嗅着兰花香,看披拂的兰叶间几枝青玉,伴着晓风含露早早开放,这边听婆婆义愤填膺地谈论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的战争,心下想着刚刚远行的友人,却是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自然形态】

辞海释“兰”曰:多年生常绿草木,根簇生,肉质,圆柱形。叶线形,革质。早春由叶丛间抽生数花葶,每葶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生于我国南部或东部山坡林荫下。为盆栽观赏植物之一。植物学分类中的兰属植物(Cymbidium)。是1799年由瑞典植物学家斯瓦尔兹(O.SWAHZ)所定,访属中的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也就是中国兰的通称。

人们爱兰,爱它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自有一种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尤为难得的是,兰花四季长青,花香不绝,春兰谢了,蕙兰吐蕾;秋兰刚凋,寒兰开放。春兰二三月间开花,香气清幽;蕙兰又叫夏兰,四五月间开花;秋兰七至九月开花,芳香浓烈;冬天开花有报岁兰和寒兰,春节前后盛放。春兰


蕙兰


建兰


墨兰


寒兰 【民俗*文化】
养兰*植兰*赏兰 国兰是所有花卉中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花卉,兰花永其香,淡其色,邦国之瑞,山林之客。它是人格的象征,代表一种德性一种修养,难怪有人说,庭院一盆兰蕙,可以衬托出主人的身份和情趣。汪曾琪在《人间草木》中记述曾到一位绅士家做客,客厅里几十盆兰花,使整间屋子仿佛已为兰花的香气所浸透,纱窗竹帘,无不带有淡淡的清香,一边喝着“滇绿”一边静静的谈天,不知身在何世。

兰艺*兰盆*园林 在中国,人们欣赏兰花不仅仅限于花,而且涉及香气、姿态、叶艺、盆架园林、建筑等很多方面。古人总喜欢用别具特色的盆栽点缀客厅、案头和镜前,如果再配上古意的盆钵和画家,兰花的叶、花、形、色、香就能得到更加充满的发挥。而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兰花常与山石相辉映,因“兰以石为家,无石是无兰也。”当人走过,闻其香而莫知兰之所在,清雅之香自在有无中。
诗词画赋 融华夏道德修养、人文热哲理于赏兰品兰之中的兰花文化,自古就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是“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而这之中吾觉得画兰画得最好的还是清代郑板桥,其他画家多以焦墨画叶,水墨画花,而板桥以水墨写叶,焦墨写花,参变炎理,意到而笔自达之;喜欢的兰花诗也是他那首《兰》:时浓而浓,时淡而淡,惟有素心,终始不变。有意无意,似兰非兰,忘情心手,趣在法外。
吉祥图瑞 :在古代,兰与梅、竹、菊共称为花中“四君子”,又与水仙、菖蒲、菊花一起列为“花草四雅”,可见其自古就被视为君子或其高洁的品质。而桂、芝等是与兰齐名的香草,因此常常配在一起或作为节日清供或组成中国特有吉祥图案,如兰桂齐芳、芝兰竞秀、香花三元等等。
香熏茶*花食用 国兰中的建兰花朵柔软、清香,常作为茶、酒、粥、菜的佐味之用。在福建山区,常在茶中放上几朵兰花,不仅生津解渴,而且清香扑鼻。或者将春兰花朵采下来,晒成半干,再用盐渍装在小土瓶里。用时取两朵放在茶杯内,冲上开水即可饮用。兰花泡水后,恢复原来形状,既美丽又有特别香气,喝时风味非凡,也可用此法做汤。兰花可作菜肴乃筵席上的著名川菜,川菜中的名菜有“兰花肚丝”,“兰花肉丝”等,还有贵州的“兰花酒”,广东的“兰花糕点”,无不清香扑鼻,缭绕席间,食之令人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