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脊梁:闵良臣:面对“于丹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02:56
原载九三学社主办的《民主与科学》2007年第2期  2007-4-28 

      随着《于丹论语心得》的热播,这两年原本就热闹的“兴国学”又有升温“开锅”之势。乡下的书店我不知道,不能妄说,现在只要你一进城市书店,满眼都是这种精神快餐,不,著作——仿佛全国人民都成了小学生。当然,正像有论者说的,“今天听上去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却堪称真理的一件事情是,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未来人类最稀缺的不是粮食,不是水,不是石油,而是人们的注意力”。没想到,这本来就不难懂的意思,现在又让“于丹现象”诠释了一回。

      所谓“兴国学”之声,不是现在才发出的;即便因此惹出新一轮争议,也已经有数年了。

      那还是在世纪之初,一些学者认为:要想把中国治理好,靠法制还不行,还要靠道德。而一说中国的道德,似乎就要尊孔、就要读经、就要“兴国学”,仿佛中国人的道德都让孔子、国学给买断了。其实,就我所知,孔子从来就没有把自己看成“圣人”,孔子时代也没有把孔子看成“圣人”。就像“‘道家’乃是秦以后的名词,……老子、庄子的时代并无人称他们为道家”(胡适语)一样。孔子那个“大成至圣”是一些想利用他的某些后人强加给他的。

      大约也就从那之后,中华大地也就又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读经风”。到了现在,国学的不断升温似乎是大趋势。清华大学率先成立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也新设了有关的教学和科研机构,报刊还说不少国家在兴办“孔子学院”。如果说只有读我们的这些“经”才能把中国人的道德读上去,且不说中国至少有知有识者读了几百几千年,为什么反而不如有些不读经的国家,就是西方那些没有我们这些“经”的国家,他们的社会不是要糟透了吗?然而事实好像并非如此。这一点,有不久前央视播放的《大国崛起》为证。

      且不说愚忠愚孝是否就应该颂扬,最想弄明白的就是,一个人是否只有尊孔读经才懂得忠孝?才知道如何做人?如果是,那么,孔子之前不说,自孔子之后两千五百年来,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不仅没读过论语,也不可能读二程和朱熹,这岂不是等于说,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懂忠孝,都不懂如何做人?可这样说,难道不荒唐吗?

      于丹教授当然可以像庄周一样讲出无数个小故事作为她立论的根据,可我曾看到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曾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首席教授的李欧梵先生,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告诉读者,他曾听香港中大校长刘遵义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纽约有位大富翁,雇华仆一人,名叫丁龙。数年后,富翁将其辞退。后该翁居室不慎失火,富翁幸免于难。丁龙闻讯后即自动返回侍候在侧,富翁不胜感动,因而问曰:“我早将你辞退,为何自愿重返?”丁龙答曰:“家父早有名训,亲邻有难,必助之。”富翁曰:“令尊是否读过孔孟圣贤书,有以教之?”丁龙答曰:“家父乃草莽农夫,不识字。”富翁继而又问:“令祖父必读过书。”丁龙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读过书,非书香子弟。”富翁闻后惊叹不止。后丁龙在富翁处又干了多年,辛劳致病而死。死前对富翁曰:“我多年所获薪金未尝多用,悉数积存于此,有一万余元,不如奉还。”富翁大恸,遂又捐赠十多万美金,加原数总共约二十万美元,在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丁龙汉学讲座”,以此纪念这位目不识丁,但集中国伦理道德于一身的华工。

      人不仅有社会属性,同样,也都有历史属性,完全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历史人”,孔子自不例外。那么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与弟子们所谈加在一起的那两万多字,还有多少可取之处?他所说的那些话,在今天看来,有哪些仍然要算是正确的,又有哪些应该摒弃?一个知识分子站在今天讲坛上是否需要在讲自己的“心得”时也稍带几句?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不能只爱吾师,不爱真理,更不能置先进的理念如民主、科学于不顾,一味迎合所谓“民意”。此外,我们今天如果不尊孔读经,是不是就不能继续改革开放,就会在道德和思想上引起混乱?换句话说,就因为是中国人,不管已经与孔子在时空上相隔多么久远,我们就一定要把他的思想道德带着,甚至把他看作思想道德的楷模?

      在对待尊孔读经和反尊孔读经这个话题上,原来我的认识一直是比较单纯的。尽管有五四运动,尽管“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也已近一个世纪,我们有些人喜欢孔子喜欢儒学,要尊孔要读经,在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这是再正常不过了。再说,儒家在历史上是强势学派,为大多数朝代的统治阶级所尊崇,只在“五四”之后,孔子儒学才有所式微。既然如此,不说西方现代那些更加进步的理念了,只依我们早在战国时期就曾经有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传统,尊孔读经者即使在学术上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存在,也是完全有理由的。

      但现在的情形不是这样。

      现在是,一说要建设和谐社会,似乎就要呼唤孔子,呼唤国学,呼唤有些人心中的旧文化。你说这不是很奇怪吗?那么我就想问:我们要建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和谐社会?孔子的思想是封建思想,这是明摆着的,“五四”时期也已有定论,没有人能翻得了这个案;而所谓的儒学,事实上也充斥着封建思想的糟粕,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如此,那么,难道我们要建成一个像封建社会一样的和谐社会?就算是真的建成了这样一个社会,要算进步呢?还是算倒退呢?而据我所知,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也从来就没有真正和谐过——也不可能和谐。当然,今天无疑要建设和谐社会。但这个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完全摒弃了腐朽的封建意识,具有现代文明的和谐社会。

      林帆先生在《也谈国学》一文中说道:“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孕育出科学,而几千年的专制主义更不可能形成民主,兼之以受限于顽固的传统观念,所以只能在‘人文教化’中回旋,最终不脱伦理道德的范畴。这是很大的消极面。”我自己也曾在一则短文中说过,在今天,我们实在不应该还在那里鼓吹尊孔读经,“否则,真是对不起那些曾高举着‘科学、民主’大旗的先贤们,对不起他们当年的热血沸腾。中国没有五四运动,没有先贤们对科学、民主的大力宣扬和传播,还真不知我们现在是个什么样。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在去世前不久说过这样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再说,时势使然,就是你不想往前走,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