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尹新月:我的微博社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32:17
2011年10月27日 06:23 AM

我的微博社交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高婕 评论[4条]   

我亲身经历的微博社交,可谓众生百态。见面的人年龄、职业、见面地点、互相认同的基础各不相同,有的成功发展成线下知心朋友,有的则沦为泛泛之交再不相见。

那天上海下雨,与我相约的是一个微博上谈得来的女生A,热爱时尚与美食。得知当晚约见在一家吃法餐的高级餐厅,于是我收拾整齐穿戴正经地赴约。微博上互动自如,也看到了无数次对方的自拍照,但见面前还是会小小忐忑,担心彼此不如微博上展现得那般美好,相互失望。考虑到可能还会在餐后合照并“@对方”发微博,所以在衣着上特别花心思打理。

和她见面的那刻,很远彼此便对上了眼,果然大家都穿着漂亮得体。她说还有两个朋友稍后会一起加入晚餐。这是微博约会最有趣的地方,同性之间的约见为了避免尴尬冷场会再约上一两个女友陪同。坐下来点餐,聊起大家的认识过程以及职业状态。出乎我意料的是,原来这位朋友带来的女友们也是通过网络所认识,一个是从早前晒衣着打扮的论坛上,另一个是在人气较旺的空间博客上。从她们刚才见面时的熟络感来看,万万想不到她们彼此的交情是从网络上培养成的。

每上一盘菜,大家都拿起手机拍摄,饭后有人提议合照并说道“打扮漂亮又在这么好的餐厅吃饭当然不能浪费 ,一起拍张照片吧。”于是围坐一起,收紧下巴瞪大眼睛对着镜头喊cheese,一连拍了不下五次,为的是拍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美美的照片。然后把照片美化,发送微博,“@大家”。

当晚AA制买单之后,大家纷纷亲密无间地称呼姐妹邀约下次再见。回顾一晚,谈资其实并不深刻,聊的都是最近所忙的事,隔行如隔山,有还在留学读书的,有刚出道做设计的,有做电子业的,也有如我做互联网的,虽然都是80后,但能共鸣的无非是当下热门的八卦事。

微博是众生的自由舞台。用最美的照片、最炫的生活来抓住粉丝的关注,以此让自己虚荣心得到满足——原来自己作为普通人也可以被认同被赞扬甚至被膜拜,是一种自我认同感的升华。微博,可以说是自恋的温床,幻想的伊旬园。没有人不希望认识一些能够带动自己向前的名人精英,没有人不希望进入一个符合自己标准和向往的圈子。

80后的我们论资历和财富都没有到值得骄傲的地步。平时我并不会轻易选择法国餐厅作为聚餐地,因为这种“调”有些脱离现实的生活状态,有点像演戏,各个穿着华丽如富家小姐,在这里点香槟吃鹅肝品甜点。做个小“老饕”尝尽城中美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与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会更享受,“博友”的初次见面就选这样的地方,容易喧宾夺主。有人会勉强迎合这个环境,有人会满口吹嘘以体现档次,使得整个交往带着些怪调。

和这晚约见的女生A,彼此颇有眼缘,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对未来的规划都有所共鸣,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晚之后我们也约了一起看画展喝茶,而另外两人则显得有些空洞与虚荣,让我实在不敢在微博上关注她们,虽然她们餐后即关注了我。

微博的世界里,与小圈子里有些名气的人一起吃饭合照,哪怕只吃了一次饭,便开始互相关注互相“@”互相称“亲爱的”,营造一种我和她“够铁”的假象,是件非常普遍的事。而我始终认为,做人交友得有标准,得先为自己把好关。

另一次微博社交,也是一位女性。我曾在一位朋友开的酒吧里碰巧坐在她的邻座。她和先生还有一双儿女与她朋友一家聚餐饮酒,所散发的气质与姿态引起了我的注意,心想这正是我所期盼的30岁后的状态。这只是一次巧遇,并未想过大家日后会认识并成为朋友。有天扫微博看大家的动态,一友转发了条微博,照片上正是这位女性L,便引起了我的兴趣。微博的世界很奇妙,也许不经意间,你就会从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里见到那个你欣赏的人。带着欣赏和崇拜感关注了她的微博后,就对她发表的内容加以评论,这位我心中的楷模也开始关注起我,让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与兴奋。

互相关注,可以迅速拉近双方距离,彼此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的朋友。

随着微博互动的深入,有一天我们用起了私信功能。私信因其私密性,有种讲悄悄话的神秘感。她约了我一起吃饭。临吃饭的这天下午彼此都还只用私信沟通,确定了时间和地点。在私信中我至始至终不敢主动问她手机号码,怕失礼,让对方觉得我在套近乎,毕竟L非常优秀并有所名气,倒是她最后在私信里主动给了我号码。

说起私信功能,因为工作关系,常常有私募投资者主动通过这一较为私密的功能问询业务或约见洽谈,自己也会主动与业界人士进行私信沟通,节约时间成本,社会圈子也拓展了不少。微博里集聚着各行各业的人士,个人化的影响力,关键词的设定或者加“V”的认证,交织成品牌推广的有效方式。

当晚是她先到的餐厅,短信我说“开了香槟先喝起来了,干杯。今晚还有一个朋友一起加入。”这一句话瞬间打破了我的紧张感,同时再次印证了同性见面会带第三个人打破尴尬的规律。聚餐由她选定了一家比较低调开在巷子中的西餐厅。我到的时候,L正在与碰巧遇到的一位熟人寒暄,L带来的女友看到了我,便主动招呼我坐,非常热情,让我感到轻松自在不少。毕竟这次进餐的两位女性,并不是如上次微博社交的一群80后同代人,而是70后的一代人。我有点紧张,怕表现失礼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面前的这两位举止优雅、待人自然热情、打扮靓丽散发着气质。她们现在的状态有着我所欠缺的眼界和阅历,多了一份从容与大气,并对我非常关照,知道略显紧张的我需要时间进入状态。

年龄,在如今的时代并不是交友门槛。我的紧张感慢慢被舒缓开,三人把酒言欢,进入了状态。席间聊资很实在,谈了彼此的工作与大致的教育,谈了对孩子、美容与生活的看法。谈及自己做结婚消费电子商务,L便侃侃而谈国外的婚礼策划与自己的经历,很认真地问我关于所做平台的初衷与定位,发展与构想。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分享自己的想法,她的睿智与友善给了我许多不错的建议。

从那晚酒吧邻座一瞥,到我欣赏羡慕的这位女性和我坐一起吃饭聊天。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感谢微博这个强大的社交网络的存在。让一些不敢期盼的事情,梦一般地成为现实。

临到买单大家都抢着付账。不成功的饭局往往会以AA制收尾,而开心满足的聚会大家自然会挣着买单以便下次再聚。这晚是她买了单,当我们分别打车准备离开时,她还主动提醒拍照留念。大家一起拍了大头自拍照,两个真正的辣妈魅力十足。饭后她的朋友与我在微博上也互相关注起来成了朋友。

生活的圈子也许会随着年龄渐增越来越窄,微博给了我们一个平台,可以发现许多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以及关注点的朋友,年龄地域变得不再重要,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对方的启发者与激励者,让生活变得更为精彩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