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动山河精校版微盘:炒股与人性的弱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6:05:04

时至当前,多空争论再次风起云涌,利好、利空交替主导着市场的运行方向,两者呈现为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市场再次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投资人的投资心态也因此而再次浮躁不堪。

    “股票是人的游戏”这一说法取自于电视剧《大时代》里的一句台词。虽然此剧中关于股票投资的方法有被“神话”的倾向,但“股票是人的游戏”这句话确有道理。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将此话引用至股市中,那就能演变成“有股民的地方,就有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一):"报喜不报忧"

我们是否留意过周围的股民朋友,一旦行情有了起色,那满天下的股民十有八九都能成为专家。人们讨论最多的是今天买入了什么股票它涨停板了?昨天赚了多少多少钱?但此处存在一个问题,真有如此多的民间股神存在吗?“股神”们真能在事前对即将涨停板的股票一抓一个准吗?他们真能做到只赢不输吗?

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确实是买入了当日涨停的股票,而且到收盘为止也始终封于涨停。但他们买入的价格究竟为多少?这可能才是问题的重点。如果某人在一个股票涨了9%之后才买入,他也有可能对别人说今日买的股票已经涨停了。但是,如果该股票明日低开并使其被套其中的话,那估计昨日的夸夸其谈必将如从没有发生过一般,曾经的豪言壮语也就烟消云散了。

又比如即使某人已经被套许久的股票今日突然涨停,此时其也可能忘记曾经的伤痛,并与大家侃侃而谈自己股票涨停后的爽快感觉。

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报喜不报忧的投资习惯只会让自己生活在理想的虚拟空间中,并不利于自己未来投资能力的提高。第二、养成一种追涨杀跌的习惯,久而久之必将使自己投资心态变坏,甚至轮为股市中的一名赌徒。人都有好胜心,今天追涨得以成功,那明天必定会接着追,因为其不会认为今日的获利仅是运气使然,而会错误地以为这完全是由于自己眼光的独到,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如果明日追涨失败,其必定不会认为是自己眼光不好,而只会说是自己今日运气不好,明天或许会好的。这就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赌徒的思维模式,将股票投资等同于博彩游戏,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当这种思维模式一旦定型,那今后要加以改正就十分困难了。

另外,报喜不报忧中的忧也会被人们普遍“忘记”,这种选择性“失忆”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人们在牛市中依然疯狂,在熊市中仍然恐惧。

人们常说,“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但股市恰恰就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忘记“痛”的地方。如果我们曾经仔细研究过周围投资人的言论,那就会发现,那些曾在牛市顶部区域大肆唱多,并为牛市继续上升鼓与呼的投资人,往往都是熊市末期最为悲观且大肆唱空之人。事事真的很奇妙,在顶部看多者往往都会成为底部的看空者。这种循环似乎早有安排,上天总会指派一些人来“买顶逃底”。这种现象如四季更替般的循环往复。

因此,如果我们无法认识并改变报喜不报忧这种投资中的人性弱点,那将永远为股市中的买单者。

人性的弱点(二):“有选择地接受信息

人们常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但在股市中,我们很多投资人不但不能做到“兼听”,而且更多的是有选择地听,有选择地看,有选择地接受。

投资人的“听”,可以分为几种:第一种是听“小道消息”。很多中小投资人投资股票,既不以基本面分析为参考,也不以政策面分析为依据,甚至连技术分析也彻底摒弃。那他们究竟靠什么作为买卖的依据?他们靠的是“消息”。此消息指的是通过“九转十八弯”,从“七大姑”“八大姨”那里打听来的黑马消息,庄家消息。这些投资人还天真地以为,只要通过打听消息,那必定可以帮助其快速致富。但很多时候这些消息可能成为害人的“毒药”,人们没能通过这些“小道消息”快速致富,反而使自己的资金先“致负”了。人们因为这种所谓的内幕消息而遭到巨大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但这种爱打听“小道消息”的“风气”并无因此而停止,人们仍在乐此不疲地进行着这种艰苦而卓越的打听之旅,此种精神确实值得“嘉奖”。

同时,由于人们这种爱打听“小道消息”的习惯也确确实实催生出了一批新欣产业,那就是股票咨询机构。人们对这些所谓的“专家”、“老师”崇拜的五体投地,视他们的话语为金玉良言,视他们的文章为“圣旨”。但这些“专家”、“老师”真能发现黑马并及时通知会员吗?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他们所说、所写的东西真有价值的话,那他们为何不悄悄地留着自己发财呢?为什么还要每天起早贪黑地忽悠大家?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瞎猫偶然也是会逮到死耗子的。

第二种是听自己喜欢听的话。怎么理解?就是根据自己的持股情况来决定听怎么样的观点。当投资人空仓时,他们会削尖脑袋去寻找看空的言论,以这些外部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继续空仓。同样道理,当投资人满仓时,他们又会去寻找那些看多的言论,希望通过别人的看多观点来支持自己的满仓决定。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欺欺人行为。他们不需要知道别人在说什么?也不需要知道别人说的是否有理?他们只需要用别人的观点作为自己看空或者看多的依据,并以此来鼓励自己的操作行为。现在看来这是相当滑稽的举动。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投资理念。

如果投资人对自己的投资行为没有充分的信心,那这种投资行为本身就是盲目的。既然做出了投资决定,那就证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草率盲目的。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也无须用别人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决定了。

投资者还喜欢有选择地看。很多投资者也关心上市公司报表,但多数人仅仅看每股收益,进而简单计算一下静态市盈率,并认为这样足以作为自己买入或者卖出股票的依据了。但人们很少会知道,每股收益也分两种,一种是基本每股收益,另一种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如果前者和后者相差很多,那就说明企业本年度的优秀业绩并非来自于主营业务收入,而很可能是来自于其他方面的一次性收益。如果不看这一点,那很容易走入误区。

另外,人们更关心的是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认为只要从中可以找到机构投资人的身影,那该股票就能买入。但很多时候股东持股情况是存在时间差的,我们的年报要到每年的4月底截止,而年报中统计的股东人数却截止于上一年的12月31日,人们如果以此为投资依据的话,那上当的概率也是十分高的。

以上这些有选择的听与有选择的接受信息都是一种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投资是需要付出较多财富的行为,我们必须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对待,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来随意做出决定。

 

人性的弱点(三):“情绪的极端化

在投资过程中,许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到莫名地迷茫,这种迷茫主要体现在“计划跟不上变化”。原先的许多计划都会因为某些外在因素的变化而迫使我们去改变,但改变的结果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主要归结于我们情绪化理解方式阻碍了我们理性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往往会带着主观意识去理解市场,即希望市场符合自己的预期,并因此而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投资。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市场永远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想法而改变原来的运行趋势,哪怕我们偶而猜对了市场短期的走势,但那也仅仅是一种巧合,是一种侥幸。我们只能根据市场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当市场的走势明显背离了我们曾经肆意猜想的预期,那我们的情绪很可能出现偏差,并因此而形成明显的极端思维模式。这种情绪的极端化对于我们投资人而言,是极其致命的,也往往是失败的根源。

    情绪极端化有许多种具体表现。记得在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到达998点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完全还停留在熊市阶段,人们看着指数的忽上忽下,坚决地认为这仅仅是熊市中的反弹,反弹结束后仍会重归熊途。这就是一种十分明显的主观想法,在这种主观想法的驱使下,投资人很容易忽略市场中的一系列显著变化。

当指数到达1300点并开始回落时,那些始终看空并不愿承认牛市到来的投资人更加肯定了自己先前的观点,认为这就是反弹结束的信号。但事实证明,他们错过了一次最佳的买入机会。事后证明,1300点的再次下探,只是为了完成二次探底的过程。这就是由于投资人在投资情绪上极端看空后市,无视市场悄然发生的种种变化,并因此而做出了盲目的决定,结果当然是错失一次难得的机会。

    到了07年5月中旬,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亢奋情绪,股市几乎成为暴富的代名词,人们极度乐观地看待后市。当时有句笑话,说“做股票赚钱比抢银行还容易”。可想而知,此时市场的风险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

笔者于当年5月30日前的一个星期全身而退,退出之后市场依然在继续疯狂上涨,有一位网友是当年3月才入市的,她无法理解笔者为何要在股市如此强势上涨的情况下选择退出,她甚至嘲笑笔者胆小,认为此次本人一定会因为错判形势而导致踏空,并且其还认为到08年8月前股市是不会下跌的,因为有奥运预期支撑着股市。

现在看来,这种借口是多么的滑稽。事实证明,当投资者疯狂之后,他们会寻找任何可能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看多的决定,哪怕那些依据是根本不符合逻辑的。后来的情况大家应该是记忆犹新的,“530半夜鸡叫”使多少人大半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这个例子和前面的正好相反,这是一种极端看多的举动,而前者是一种极端看空的举动,两者都是受到极端情绪化的影响。

情绪化还可能时时影响我们对具体股票的操作。当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并花了很多精力去分析这家公司的股价走势,进而又在相对低位及时买入,此时我们必然会对这家公司的股票未来涨幅抱以无限的憧憬。

但股市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会时不时地考验一下我们的持股信心与耐心。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其他股票在上涨而自己曾经无限看好的股票此时却没有上涨而沮丧,甚至到最后会抛弃自己曾经无限看好的理由而“另寻新爱”。但当我们完成“喜新厌旧”这个过程之后,曾经的“黄脸婆”或许已经奇迹般地大幅上涨多时了,但此时我们又会因为极端情绪的影响而放弃再次买入的机会。随着股价的连续上涨,我们的情绪会从最初的失望逐渐转变为最后的失落,进而怨天尤人地认为是上天对其不公,而不是从自己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这种操作失败的后遗症就是使我们的心态越来越坏,直至最终演变成“屡战屡败”的尴尬局面。当然,如果我们希望心理好受一点的话,也可将“屡战屡败”解读为“屡败屡战”。

投资人的极端情绪主要是由于紧盯市场、紧盯股价造成的。所以投资大师们经常告戒大家,要和市场保持一定距离。格雷厄姆先生为此还创造了“市场先生”一词。

不但投资人会被极端情绪化所左右,报纸上的评论文章也往往会受撰稿人的情绪影响。比如,某日股指的上涨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那评论员可能会说,“放量是因为买盘踊跃所引起的”。但如果同样的成交量放在下跌途中,他们又会说,“放量是因为抛盘猛烈所引发的,人们纷纷杀跌出局”。就这一简单的成交行为还会弄出两个不同的版本,这就是评论者的主观情绪在起作用。

因此,我们要想投资成功,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被自己的极端情绪牵着“鼻子”走。

 

人性的弱点(四):“投资与投机的错位使用”

我们通常将价格投机者称之为“投机客”,因为他们通常采取快速“攻守”的策略。在股价上涨过程中乘机买入,获取一段利润之后并不求恋战。真正的价格投机者都是严格遵守操作纪律的,对于股价的持续上涨,他们事前已经设有止赢位,超出预期利润之后,他们或许会选择放弃。同样道理,他们事前也会设好止损位,当股价跌到止损位,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壮士断臂”。这些投资人之所以被成为“投机客”,因为他们一般都只进行短线交易,所以就如一位客人做客一样,很快就会离去。

我们通常将价值投资者称之为“投资者”,因为他们通常以企业内在价值作为投资标的,如果股票价格明显低于企业内在价值,那他们就会选择买入并长时间持有,直到股票价格完全符合企业本身价值或者超越企业本身价值为止。价值投资者一般只在乎价格是否低于价值,而并不太在意买入时机和买入后的价格波动。这些投资人一般持有股票时间都比较长,似乎已经将自己融入于企业之中,所以称他们为“投资者”。“者”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自己”,那就很容易理解了,自己待在自己家中的时间必然要比客人长许多。

无论是价格投机客还是价值投资者,他们只要坚持自己所熟悉的操作方式,那盈利都是有可能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投资前,必须先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并熟练掌握。

但是在真正的实战操作中,我们往往会把“投资”和“投机”错位使用。比如说,我们崇尚价值投资,并且确确实实对某一公司进行了详细了解,对其所处行业的景气程度也清楚掌握,对该公司历史股票价格运行趋势也进行过对比,并充分认可现在的价格已经明显低于企业内在价值。此时,我们会满怀信心地买入,并打算长期持有,直到价格符合企业内在价值。

可是,股市操作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当其他股票在涨而我们的股票没有涨时,我们可能会放弃原先的想法。又或者买入的股票反复上下波动,提供充分的差价操作空间,我们也可能放弃原先的想法。当我们起初抱着价值投资理念来选择股票,到最后却采用价格投机的方式来操作,这就是“投资”和“投机”的错位使用。这种错位只是放弃了当初的理念,但至少我们买入后确实可以获利,只是获利幅度减少而已。但是,如果我们起初是抱以投机的想法,但随着事情的演变,最终我们改用投资的操作方式,那我们可能会损失非常惨重。

我们很多中小投资人买入股票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在涨,又或者它有资金介入迹象等等。这些理由完全是一种价格投机的参照标的。如果我们可以严格遵守纪律,当价格跌到某某位置时,我们就果断出局,那损失是可控的。但很可惜,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投资人并不是这样做的。

很多投资人在追涨买入前会告诉自己,“如果跌到某某价位,那我就出来”。又或者他们会告诫自己,“如果股价无法冲过某某价位,那我就出局”。但真到了实盘操作阶段,股价真的跌破了原先设定的止损位,这些投资人很可能就会放弃原先的想法,改为自我安慰。他们可能会告诉自己,“不要紧的,股票价格还会上去的”。又或者他们会告诉自己,“该公司是有价值的,我只要坚持持有,那一定能解套的”。又或者他们会寻找各种舆论导向来安慰自己,比如“某某分析师说了,此股可以持有”。这些举动往往都是非常危险的。

投机操作必然是不顾股价高低,只求趁股价上升惯性时跟上一把,赚取一点利润即可。但套住了就自我安慰(实质是自我欺骗),那就很可能从最初的“股东”变成最终的“古董”。这些投资人往往会在股价下跌时遭受严重损失。想想当年60元以上买入四川长虹的投资人,如果持有到现在是什么结果?再想想当年100元以上买亿安科技的投资人,如果持有到现在,又该是什么结果?这些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

另一种情况是,当我们买入时告诫自己,“如果股价冲不过某某价位,那我就抛出”。但在实际操作中,股价真的几次冲不过原先设定的价位,而且有向下趋势时,很多投资人又会因为贪婪而放弃最初的承诺。他们可能会告诉自己,“指数还在涨,那我的股票一定还会涨。”又或者他们会告诉自己,“此公司基本面情况很好,它的价格一定还能涨”。这些“漂亮”的借口很多时候都会成为抹去我们原先已有利润的“毒药”,这就是自欺欺人的具体表现。

所以说,无论我们是做价格投机还是做价值投资,都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纪律,切不可将“投资”和“投机”按自己主观愿望来随意进行错位使用。

 

人性的弱点(五):“价格的理解误区

对于每一个投资人而言,选择合适的价格买入心仪已久的股票,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对于价格的理解,我们往往会陷入误区。

记得在2005年至2007年的那轮超级牛市中,笔者就因为始终深陷价格理解的误区从使自己与许多翻番数倍的个股擦肩而过。这种对价格理解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无限崇尚低价股,以股价的高低作为投资的主要参考依据。05年6月牛市开始起程之时,许多个股仅仅只有2、3元的价格,这些股票也是当时我们这些中小投资人的最爱。道理很简单,因为经历了一轮大的下跌之后,我们的潜意识中始终认为,价格低的股票风险就越小,而价格高的股票风险一定大。现在看来,当时的这些理由是多么的荒诞而可笑,但当时笔者确实是那样认为的。

完整经历过那轮牛市的投资人应该非常清楚当时的情况,当时很多股票都是强者恒强的,很多后来成为超级牛股的股票,在启动之初的价格都远高于市场的平均股价,比如贵州茅台、中信证券、中国船舶等等。另外,这里还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有色金属股。2005年,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这一现象促使商品市场大幅走牛。但是,我们股市里的有色金属股并没有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同步上升,其中有一个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使得我们很多有色金属股的股价在启动之初显得并不十分高。但问题是周期性股票的投资往往是在PE比较高的时候买入,而在PE比较低的时候卖出。因为当PE相当低的时候往往即将迎来行业周期性顶部,并随时可能形成向下的拐点。而在PE相当高的时候,恰恰就会迎来周期性的底部。

但很可惜,当国际大宗商品普遍开始走牛时,国内很多投资人(包括机构投资人)并没有意识到投资有色金属股的时机已经到来,并导致很多低位买入有色金属股的投资人在股价上涨了10%-30%之后就争相抛出。其中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认为价格高了。第二是认为PE太高。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最终使得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投资人仅仅是跟这些后来的超级大牛股有过一段“初恋”,但终未结成“联姻”。

其次、我们很多时候可能将不同性质的股票进行非同类型的比较。至于此点,并不是任何人都会犯此错误的。这种错误多数出现在那些散户厅里的大妈、阿姨身上。记得2000年大抄网络股时期,人们疯狂抄作一切与网络沾边的股票,只要一旦“触网”,那必然是鸡犬升天。本人记得当初泰山旅游连续10个涨停之后,就有人告诉我,“泰山旅游是从事旅游行当的,而我持有的股票也是和旅游沾边的,那我的股票最起码也能有几个涨停吧!”听完此话,笔者无言以对,泰山旅游的连续涨停完全是因为其“触网”了,更因为其当初盘子很小,利于庄家的抄作,(当初是庄家横行的时代)这才促使其连续快速上涨。而一般股票不具备泰山旅游的上涨条件,如果我们硬要照搬照抄,那最终结果必然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再次、对同一行业而非同一性质的股票价格进行对比。05年-07年那轮牛市中,投资人对酒类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了深度挖掘,其中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等。我们知道,这些酒都属于高档白酒,其毛利率也非常之高。但是,我们的投资人在看到这些酒类股票价格大幅上升之后,就认为只要是生产酒的企业,都可以达到很高的股价。人们甚至认为,沱牌曲酒也是白酒类股票,那也可以和茅台做比较。人们还从白酒的范围一直扩大到和酒有关的一切股票中,包括啤酒、黄酒、葡萄酒,甚至包括药酒(保健酒)。我们知道,茅台的库存年代越久,其酒的品味越佳,售价也越高,这一特性不但其他酒类无法具有,就连同为白酒类的企业,也未必能够与其相媲美。所以说,这种对同一行业而非同一性质的股票价格进行对比,很多时候往往成为股市版的“东施效颦”。

以上这些对价格的理解误区,很多时候都可能成为我们获取成功的主要障碍。这种误区的形成,既有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与经验和专业知识局限性有一定关系。作为一个期盼投资成功的投资人,那首先要学会走出价格理解的误区。

 

人性的弱点(六):“持有与抛售的迷茫”

我们在投资股票时,常常会因为继续持有还是即刻抛售的抉择而苦恼。这种苦恼时时伴随着我们,也时时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能力,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投资心态。

从日常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投资人在深套以后会显得镇定自若,而在盈利时,反而会坐立不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开来看。

为何深套之后反而可以镇定自若?本人通过观察发现,一般投资人在损失了10%以内,此时人们的警觉性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在分析清楚形势之后,还是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操作决定。比如是补仓还是斩仓或者继续持有?此时做出的决定往往是比较理性的。

但是,如果损失比例扩大至20%甚至以上时,很多投资人的思维方式会出现极端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导致投资人从最初只想做股东,逐步演变成最终成为上市公司的“古董”。这些投资人在深套以后,往往存在与股票共存亡的想法,大有将“牢底坐穿”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但是我们要知道,股票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是股票背后所代表的上市公司才有价值可言。如果我们当初是抱着价格投机的想法去买股票的,那就应该在价格停止上涨以后就果断卖出,不管暂时是赢利还是亏损,绝不能因为套住了就做长期投资的打算,因为那是一种明显的自欺欺人想法。一旦抱有此种想法,那其损失必然是非常之巨大的。

与以上情况恰恰相反的是,很多时候股票在长期下跌之后出现了上涨,此时我们反而会因为持有该股票而忐忑不安。这种忐忑不安可能存在于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上面所说的深套后的“古董”。这些投资人在深套之时往往可以做到泰然自若,而在深套股票从底部开始上涨以后,反而会坐立不安。很多时候在股票上涨了20%以上出现回调时,他们就会在忍无可忍的心理驱使下,“痛快”地抛出股票。但奇怪的是,当他们抛出这些股票,还没来得及放松一下神经,这些股票又会在调整之后继续上行。此时那些投资人又会捶胸礅足,后悔不已。

第二种情况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底部买到很好的股票,但是在经过一段上涨之后,我们又很容易在股票震仓时被甩出局。

综合第一和第二种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投资人对自己所持股票不够熟悉,在买入和卖出时都是凭借侥幸的心理来完成的,或者是通过所谓的技术分析来完成交易的。但从以往经验上来看,能够赚取数倍甚至是数十倍利润的投资人,往往都是对上市公司非常了解之人,只有他们才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去获得超额利润。

持有和抛售的迷茫将伴随着我们的整个投资生涯,它们是一对矛盾体。我们能够解决好这对矛盾体的唯一方法只有通过控制仓为来实现,控制好自己的股票仓位,永远告戒自己,不要在冲动时满仓,也不要在沮丧时空仓,那才真正能够做到真正的泰然自若。

 

             人性的弱点(七):“追涨杀跌的奇怪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果某一商品进行打折促销,那势必会吸引众多消费者争相购买。但如果某一商品突然涨价,那其销售量很可能因此而快速回落,这就是商品经济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消费者总是希望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而对于无故涨价的商品,总会抱以厌恶的态度。但此规律在股市中正好相反。

股市交易中,人们更多的是会被股价的上涨所吸引,同时人们又会对股价的下跌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这就形成了一种股市特有的“追涨杀跌”现象。

但是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追涨杀跌”所形成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频繁的操作只会增加失误的概率。而且“追涨杀跌”是一种极具投机色彩的行为,风险系数相当之高,即使我们可以在10次交易中成功“追涨”8次,但我们也可能因为最后2次“杀跌”失误而满盘皆输。

一般能够吸引大家去“追涨”的股票,往往是那些上涨快而狠的股票,只有快而狠的上涨,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就是因为这一特性,从而使得这些股票一旦下跌,总是可以让追涨者猝不及防,甚至用跌停的方式来震仓或者出货。前面我们说过,投资人很多时候是抱着投机的心态去买股票,但一旦套牢,他们又会改用投资的想法去安慰自己,这就使得这些投资人最终成为上市公司的长期“古董”。

另外,“追涨”也就是当天股价涨幅比较大的时候买入,以此来搏取当日剩余的涨幅以及隔天可能的涨幅。这种想法是对的,但真正操作起来就需要有足够的实盘操作经验,更需要有在必要时敢于“壮士断臂”的勇气。如果我们达不到这两项基本要求的话,那还是应该远离“追涨”这种操作模式,使自己做到“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与“追涨”相反的是“杀跌”。这同样是一种奇怪的举动。有经验的老股民都应该知道,风险是涨出来的,而机会恰恰是跌出来的。一家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其股价的下跌正好是给予我们一次买入或者增持的机会,我们应该感谢“市场先生”的沮丧,应该感谢投资人的非理性行为。如果不是由于市场的恐慌和投资人的非理性行为,我们怎能买到那些价格低于价值的股票呢?

但事实正好相反。当一支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出现连续下跌时,人们往往是争相抛售而不是及时买入,此时舆论也会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看空文章,大有“墙到众人推”“痛打落水狗”之势。但很可惜,当人们都往一个方向看的时候,事物往往又会向相反的方向运行。那些刚刚完成“杀跌”举动的投资人,还没来得及感慨一下自己的“英明”抉择,马上就会发现那些曾被人们广泛唾弃的股票又会神奇般地“活”过来,进而这些投资人又会积极加入“追涨”的行列。这种“高买低买”的奇怪现象,在股市中比比皆是,我们是屡见不鲜了。

这种危险而又低效率的“追涨杀跌”操作方式,每天都在市场交易中反复出现,人们没有从根本上去寻找这种“追涨杀跌”操作方式的弊病所在,而更多地是去埋怨所谓的“庄家”太狡猾、埋怨市场不公,甚至是埋怨上天偏心。这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情,操作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能克服贪婪与恐惧,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市场,那市场终究会给予我们合理的回报。

从“追涨杀跌”的奇怪现象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么几点:第一、既然我们喜欢追逐市场热点,那我们也该等到这些股票第一轮上涨结束之后,在其调整之时介入。这就好比吃鱼,第一轮上涨是“鱼头”,经过调整后的继续上涨那才是“鱼身”.当然,经过两轮上涨之后买入的投资人,运气好的话,还赶的上吃“鱼尾”,不然就只能“买单”了.

第二、对于那些整日在吹嘘自己买到涨停股票的投资人,我们无须太过于当真。因为这些人哪怕是在离涨停价仅仅只有1分钱时买入,他也会告诉大家,其所购入的股票今日涨停了。另外,一旦当他所买股票跌停时,那就很可能暂时不再谈论该股票了。这些人往往就是在股市上涨途中侃侃而谈,而在股市下跌途中骂爹骂娘之人.这部分投资人最终都将被市场所淘汰,这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三、不要相信任何打保票可以推荐未来涨停板股票的机构。如果这些机构推荐的股票真的能够涨停,那他们还不自己偷偷地“闷声大发财”啊!还需要浪费口舌、不厌其烦地向大家介绍某某软件吗?这本身就是经不起丝毫推敲的谎言。

作为一名渴望成功的投资人,我们首先就应该彻底摒弃“追涨杀跌”这一投资弊病,更多地采用理性投资方式,在股价低于企业内在价值时买入,在股价高于企业内在价值时卖出,这才是投资的正道.来自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