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资性端正步步高:中药产业--心脑血管用药(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5:55:08

中药产业--心脑血管用药(一)

(2010-07-26 11:39:19)转载 标签:

股票

分类:财经文摘

■ 政府的政策扶持推动中药产业的增长势头

09 年出台的各项卫生政策显示政府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在新出台的医保目录里,中成药占有46%的比重,且中药品种的增幅高于化学药物。中药饮片也首次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医疗服务体系,国家也鼓励积极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及预防,有利中药产业的成长。

■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持续攀升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民众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中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据统计,2003-2008五年间发病增长率高达71%。未来伴随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就诊意愿提升,都意味着心脑血管药品市场将随之扩容。

■ 中药在心脑血管领域具备优势

中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起病、急性发作、病后调养”的特性,具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对应剂型,而相对于化学药物较少的毒副作用,中药更适合心脑疾患长期治疗与调养。

■ 市场群雄逐鹿,行业竞争激烈

尽管市场容量极大,但集中度并不高,目前尚未出现绝对的领导品牌及品种,各药企处于自由竞争的阶段。对于市场份额较大,且产品是独家品种的公司,是优先关注的对象。

一、大病种和政策加持,心脑血管中成药产业可望持续保持高增长

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经估算,国内每年约有260 万人、每天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08 年中国循环系统慢性病的发病率达到85.5‰,在所有慢性病种里排名第一。近十数年来,受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民众工作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导致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无疑是中国最大的慢性病种。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展和老龄化的到来,估计本病的患病人数和患病率还将持续攀升,意味着中国心脑血管药品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政府对于中医药产业一直保持支持的态度,长期对中药制药企业给予政策性扶持,在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中药企业无论在新药研发和药品销售层面都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此外,政府也鼓励医疗机构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期望中医“简便廉效”的特点为民众提供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这更保障了中药品种在国内市场的容量。

而心脑血管疾病缓慢起病、长期服药的特性,也符合中药善于治疗慢性疾患以及毒副作用较低的特点,体现出中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优势,提高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接受程度。我们看来,在良好的发展前景下,中药在心脑血管领域依然大有可为。

二、受市场长期认可的独家品种出线机会较大

目前,国内中药产业在心脑血管领域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除了少数知名大厂外,尚有许多小厂家参与其中,这些小厂大多从事低水平的仿制工作,在激烈竞争中占据部分市场。当前位居市场份额前列的大品牌,其疗效和安全性都受到长期及广泛的认可,在良好产品基础上,行销手段是促使销售扩张的主导因素。由此看出,产品的质量和疗效是基础,而突出的营销能力才是在市场上攻城略地的保证。我们看好在心脑血管领域品牌知名度较高且专业性较强的公司;他们具备出众的研发水平,能够持续开发独家专利的产品;还须拥有出色的销售推广能力,以保证产品的接受度和销量,并有实力打造出

独家的重磅级大品种。目前市场上几个中成药领导品牌的生产企业,大都符合这个条件,如步长集团(未上市)、以岭药业(未上市)、天士力(600535.SS)等等。

 

三、中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和趋势

根据中国卫生部最近一次的“国家卫生服务研究”调查,2008 年国内主要疾病死亡率以及慢性病患病率两项指标中,心脑血管(循环系统)疾病均均排名第一,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民众健康的第一杀手。造成本病如此高发的因素是多样性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在饮食习惯、工作内容、生活作息都有了很大变化,这点在城市居民中尤其明显,体现在饮食不忌、工作压力加大、脑力活动多于体力劳动等等,而这些正是本病的高危因素。



        据卫生部的分类,心脑血管(循环系统)疾病分为高血压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从图三看出,2008 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占整体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一半以上,其次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而观察图五15 年间的比较,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当中增长最快的,另脑血管病发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形成的疾病,其病因和饮食和生活作息密切相关,例如不合理的膳食、吸烟、饮酒、缺乏体力劳动等等,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病之一。高血压又是多种其他病种的诱发因素,包括脑血管病和多种心脏疾患也是从高血压发展而来,其他诸如糖尿病、肾脏病也是常见的并发症。由此看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率和当今生活习惯的改变高度相关,而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根据卫生部的数据测算,2008 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达到1.14 亿人,其中高血压患者达7,600 万人。


          

从 1993 到2008 年共4 次大范围的卫生普查显示,15年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高增长的态势,尤其最近5 年的增长更为迅速,全体居民的年平均成长率达到8.37%。农村居民的发病率虽较城市居民低,但从整体趋势看来,大有迎头赶上之势。图五显示,1998 城市居民发病率是农村的4.6 倍,2003 年是3.4 倍,而2008年缩小成2.5 倍。从患病率的增长幅度来看,农村的增长率也高于城市,提示农村的生活习惯也逐渐发生改变,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同样影响着农村地区。

人口结构老龄化是另一个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规模扩大的因素。本病是老龄人口中最常见的病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本病有显著的年龄分布差异。不论城市与农村,不论男女,患病率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以高血压来说,30 岁以前发病情况变化不大,30 岁以后则持续升高;而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因此,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们估计未来30 年内,本病的患者人数无疑会呈现高比例增长。


 

四、中成药在心脑血管领域具有优势

心脑血管疾病除了一些急性感染性病症如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外,其他大部分病种是在多致病因素,经长期积累的综合作用造成的。如前所述,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而高血压又诱发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缺血性或出血性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后者虽然在发病时呈现急性过程,但往往是高血压、高血脂这些慢性病因导致的,且前者在急性发病之后的缓解期间,需要持续不断的治疗以防止复发。也就是说,心脑血管疾病是个需要长期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药相对于化学药物,更擅长治疗慢性疾病、适宜病后调理,具有毒副作用低,适合长期服用的特色,正好符合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特点,而中药针对不同体质采取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种种治疗方法,比起西药一概而治的手段,确实收到很好的疗效,并能缓解多种关联症状。此外,中成药较低的药品价格,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还有着物美价廉的优点,提高了患者的接受程度。

五、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根据南方所的数据,截至09 年上半年,国内所有大类别药物中,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在医院市场的销售金额一直位居第三,次于抗感染用药和抗肿瘤药物。在整体药品市场中(包括医院和OTC 市场),则排行第二,仅次于抗感染用药,经测算2008 年国内心脑血管用药市场总规模达到800 亿元。在另一项重点城市样本医院中成药采购统计显示,心脑血管类药物占医院中成药采购比例三分之一以上,排名第一。以上数据显示,本类药物受惠于大病种,一直占据很大的市场规模。

2005-2008 年以来,中国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规模逐年扩增,四年来复合年平均增长率达16.73%,高于整体心脑血管用药市场的15.78%,也高于心脑血管化学药市场15.31%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根据我们对本病未来高发病率的推估,并考量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险的持续推动,加上民众就诊意识提高等因素,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在今后几年仍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发展,我们预计未来2 年中国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规模增长率不会低于15%。


在整体心脑血管药品市场中,化学药物仍居主导地位,约占整体市场66%的比重,中成药约占34%的比重。数据显示近年来心脑血管中成药的市场份额略有提升,而增幅不大。


六、呈现竞争激烈格局,市场集中度不高

由于患者人数众多,市场规模大,加上市场前景看好,中国许多中成药生产企业看好心脑血管药物的机会,纷纷积极进入市场。众多企业加入的结果,使得市场呈现自由竞争的格局。观察目前的市场现况,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的集中度不高,强势品种的竞争优势不很明显。

我们认为原因有下:

(1)过去药监单位对于药品审批标准过于宽松,导致大批技术、质量、疗效缺陷的产品进入市场。甚至同一个品种,仅更换剂型、包装后,就改头换面成为新药上市,导致市场上各种品规的药物充斥,既多且杂。

(2)药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个品种常多个厂家生产,这些厂家的技术、工艺差异很大,但在药品招标上,却常唯价是问,优秀公司的产品难以体现质量价值。

(3)小型药企由于品牌知名度不足,又没有足够的营销资源,往往采取招商承包的方式进行销售,而各代理商花招百出,采取人情、带金等不规范的促销手段,导致真正的好产品被淹没其中,难以出头。

(4)地方保护主义下,各地区招标容易青睐本地生产的药品,许多小型药厂依靠当地局限的市场生存,而真正的好产品反而难以进入。由于以上原因,即使具有高质量产品的大公司,却要面对众多的游击部队不正规的竞争,使得产品销量难以出现突破性的增长,从图十五来看,即使在医院市场,排名前列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也不高。

医药行业一直在反映上述几个监管缺失,以帮助国内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看到2009 年开始推行的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到要加大力度打击不规范的药品购销沉疴,严格取缔商业贿赂等促销方式。

在药品招标上,将提高品牌和质量的权重,做到质量优先、价格合理,让真正技术研发型公司体现其产品价值,并让药品营销模式回归正统的学术推广方式。在药品注册方面,药监单位对于药品注册将从严审查,整改单一品种重复申报的问题,促进创新药物注册的比例,以逐步解决国内药企多小散乱以及药品研制环节秩序混乱等问题。

过去2 年的监管报告显示,药品注册的不批准率(含退审和不予批准)稳定在60%以上,并对17 多万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可溯源性进行了清查,撤消了在真实性、规范性和技术上存在缺陷和问题的4,300 多个注册文号。

我们认为,虽然上述政策方向是个长期转换的过程,但可预见小型药厂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新政策将为大型药企铺平道路,通过兼并整合和自然淘汰,将有利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小药厂空出来的市场份额,自然流到技术、行销双优势的龙头企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