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女子篮球比赛:高中语文积累与运用专辑一参考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7:42:15

高中语文积累与运用专辑一参考答案

(2010-08-25 07:19:48)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教育

参考答案1

1.D(A提、堤dī,缇、题、醍tí。 B凋、雕diāo,啁zhōu,倜tì,绸chóu。C怯、惬、挈、锲qiè,砌qì。D均读yú。)

2.D(A.缔。B.宣。C.账。)

3.C(①告罄: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②整合:调整后组合。调和:配合适当。③寄于:寄托在。寄予:寄托。)

4.B(A.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宜用“雪泥鸿爪”。B.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C.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做起来就有惊人的成就。这里与“一贯的传媒优势”相矛盾。D.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职责”语义重复。)

5.D(A.“制造”与宾语搭配有误。B.缺主语,句式杂糅。C.“开始”与“又”语义矛盾,“活动”与“活跃”搭配不当。)

6.A(B.“这”之前的逗号不当。C.顿号应为逗号。D.括号应为破折号。)

参考答案二

1. D(缉读jī  其余读jì。)

2. C(A如梗→如鲠;B迷天→弥天;D愤起→奋起。)

3. A(①“奏效”表示发生预期的效果,“生效”表示发生效力。从句意上看,“奏效”合适。②“查看”着重指为检查某种情况而看,目的在于发现异情;“察看”着重指为了解情况而看,目的在于熟悉情况。③句子间不是假设关系。)

4. B(“海外奇谈”指荒远无据的、稀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这里属望文生义。)

5. C(A结构混乱,去掉“达到”;B在“连续”之前补上“该社”,否则后一句缺少主语;D有歧义。)

6. D(A括号前的逗号应去掉;B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C在不同层次的语言结构中都用顿号,造成结构不清。第一个顿号改为“及”或“和”,第二顿号不变,第三个顿号改为“和”。)

参考答案三

1.(1)不行,“春残”是动态的,表现了春光正在慢慢流逝,良辰美景正被时间慢慢吞噬,更让人触目惊心,触景生情,而 “残春”仅仅表达一个时令,是静态的,不具有这样的表现力。(3分)

(2)落花与孤独的主人公互相映衬,双燕与孤独的主人公构成反衬,以景写情,表现了主人公凄凉愁苦的心境。(3分)

2.⑴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⑵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⑶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3.B(B都读hè。A媲pì其余bì。C揖yī其余jī。D饬chì其余shì。)

4.C(A陨→殒。B复→覆。D井→阱。)

5.C

6.D(义无返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返”也作“反”。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食不甘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

7.A(B“塑造典型环境”搭配不当。C“绝不能让”与“任其自由泛滥”语义含混罗嗦。D谓语残缺,在“极端行动”前加“采取”。“制止……计划”,搭配不当。)

8.① 

参考答案四

1.B (A.zuǎn  zhuàn  cuàn  cuàn      B.zhēn  zhèng  zēng  zhēng     C.yīn  yìn  yīng  yīng D.bàng  pāng  páng  páng。)

2.B (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拜访别人,自己当客人。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这里指施加过影响而未改变。始终:指从开始到最后。优裕:富裕,充足。优越:优胜,优良。)

3.D [A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情势危急。(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B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C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4.B [A不合逻辑,因果倒置。C有歧义,是错误地显示,还是显示出错误。D成分残缺(只举……为例),且最后一分句表意不明。]

5.D[A应为句内括号,改为“……有意义的事(比如……)?”B间接引用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在后引号外用逗号  C将第二个破折号改为句号。]

参考答案五

1.语音辨析 D   [A角色(jué);B针砭时弊(biān);C鸢飞鱼跃(yuān)。]

2.文字辨析 A   (B缘木求鱼;C涣然冰释;D开源节流。)

3.标点符号 C   (A冒号起提示作用,但所提示的范围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删去冒号。B复句的并列关系不在第一层次上,故分号使用不当,改为逗号。 D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排列应同等一致,“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4.实词运用 D   (A“释怀”指人内心某种情绪或感情的消解,应改为“忘怀”。B“衷情”指内心的情感,属名词,应改为动词“钟情”。C“润笔”指给做诗文书画的人的报酬。)

5.熟语运用 D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黔驴技穷: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6.语病辨析 B   (A缺主语,删去“在”与“里”。C句式杂糅,删去“所决定的”或删去“要看”后改“是由”。D搭配不当,删去“的寿命”。)

参考答案六

1.D

2.A(B融会。C戍边。D寒暄。)

3.B

4.D(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一唱三叹:原意是唱、和的人都不多。后来转用以形容诗文婉转而寓意深刻。时不我与:再没有时间给我了。表示嗟叹机会错过,追悔不及。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

5.C(A句式杂糅。B语序不当。D不合逻辑。)

6.C

参考答案七

1.B

A.茎(jīng)叶  痉(jìng)挛    自刭(jǐng)  强劲(jìng)有力  泾(jīng)渭分明

B.鲫(jì)鱼    既(jì)然      事迹(jì)    丰功伟绩(jì)    按图索骥(jì)

C.白桦(huà)   华(huá)裔     华(huà)山   哗(huá)众取宠   雕梁画(huà)栋

D.叱咤(zhà)   惊诧(chà)     差(chà)劲   姹(chà)紫嫣红   名山古刹(chà)

2.D(A凤毛麟角。B拉拢。C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C(“埋没”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往往重在表达愤懑不平之气;“湮没”只用于物,侧重于表达遗憾惋惜之情。“珍贵”侧重强调价值大,值得珍重;“宝贵”侧重强调品质高或气质与众不同,值得珍重。“表述”是说明、述说的意思,强调用语言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的过程、途径;“表白”强调对别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侧重于结果。“只有/才”强调有这个条件是必须的,没有不行;“只要/就”强调有这个条件,所有的实现目标的要素就全具备了。)

4.C (“大方之家”指见识广且有学问的内行人,不能指出手阔绰的人。)

5.D (A“花卉”不能与“梅、兰、竹、菊”并列。B“每当”和”一”不能同时出现,词语功能重复。C“壮志未酬却无人可诉,面对一次次的人世险恶官场失利”语序错误。)

6.D (A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歧义。B两个机械工程师的合理化建议,歧义。 C不适当的饮水,歧义。)

参考答案8

1.C

A.甲醛(quán)   蜷(quán)曲    诠(quán)释    得鱼忘筌(quán)    权(quán)宜之计

B.泥淖(nào)    拙(zhuō)笨    灼(zhuó)热    卓(zhuó)尔不群    擢(zhuó)发难数

C.懒(lǎn)怠     瘌(là)痢      水獭(tǎ)      春意阑(lán)珊      天籁(lài)之音

D.庇(bì)护     秕(bǐ)谷      臂(bì)膀      筚(bì)路蓝缕      笔(bǐ)墨官司

2.B(A辩。C笼。D拙。)

3.C[对于“定金”,依照“合同法”相关规定,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无约定,经营者违约时“定金”双倍返还,消费者违约时“定金”不返行。至于“订金”,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可视为“预付款”,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无约定,经营者违约时应无条件退款,消费者违约时可以要求经营者退款。“合适”的意思是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是形容词;“适合”是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是动词。两个词都有表符合的意思,但“适合”可以还宾语,而“合适”不能带宾语。“大致”和“大概”都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用于对情况和数量的推测。“大概”在表示推测语气时,比“大致”多偏重于猜测,而不是肯定;“大致”在表示推测语气时,比“大概”多偏重于肯定,而不是推测。]

4.C(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流动着的云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响亮。工力悉敌:双方的功夫和力量完全相等,不分上下。常指艺术方面的造诣。老牛追兔子:意思为有劲使不上。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

5.D[A从……到……,表示一个跨度,一个过程,“从”起始,“到”终了,前后应是同类事物,如“从南到北”(空间)“从早到晚”(时间)“从播种到收割”(动作行为)。本句却是从“生产方式”到“产品基地”,前后关联不到一起。B缺少宾语,应在“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后加上“的情况”。C“贻笑大方”是让内行人笑话之意,重复。]

6.B(根据文中“隶楷行草”的顺序和这四种字体的不同特点来排序。)

参考答案9

1. D

2. D(A菅。B窠。C铤。)

3. D

4. C(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捉襟见肘:整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原来是说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也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行动。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5. A

6.C

7.D

参考答案10

1.D(A忾kài。B嗦suō。C妍yán。)

2.C(A消→销;B鱼→渔;D缉→揖。)

3.C

4.C(“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工效”指工作效率;“功效”指功能、效率。“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指应当这样。)

5.C(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乱弹琴:比喻胡闹或胡扯。左右逢源::原来是说工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来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

6.D(A“传来……的声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面又出现了一个谓语动词“说”,两个句子混杂在一起,形成句式杂糅的毛病。B“进入”与“殊荣”搭配不当。C语意相反,在“揭发”后面加“的”。)

7.C

参考答案11

1.B(A粳jīng。C伉kàng。D恰当dàng。)

2.D(A忧→优。B事→是。C漉漉→辘辘。)

3.A(申述:详细说明。申诉: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4.B(A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B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C山不转水转:形容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办法。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5.C(A表意不明。B“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重复。D句式杂糅。)

6.C

参考答案12

1.C(A悌tì。B媲pì。D峙zhì。)

2.A(B留→流。C积→集。D渊→源。)

3.C(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展现:显现出。观赏:观看欣赏。参观:实地观察。)

4.B(A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B炙手可热: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C不可或缺:不可缺少。D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

5.B(A搭配不当。C“中旬”是概数,后不可再接“左右”。D语序不当。)

6.D

7.A

参考答案13

1.A(B唆suō。C忾kài;休戚qī。D溘kè。)

2.B(A竞→竟。C耸→悚。D从→丛。)

3.B(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副词,毕竟,到底。沿用:继续使用。采用:认为合适而使用。鉴赏:鉴定和欣赏。鉴别:辨别。)

4.A(A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法忍受。B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C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D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5.C

6.C(A“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到底是松下的还是索尼的,不明确。B否定的对象到底是哪个,不明确。D一是小莉的妈妈不爱她,一是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

7.C(要求。)

8.C

参考答案14

1.D(A提、堤dī,缇、题、醍tí。 B凋、雕diāo,啁zhōu,倜tì,绸chóu。C怯、惬、挈、锲qiè,砌qì。D均读yú。)

2.D(A.缔。B.宣。C.账。)

3.C(①告罄: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②整合:调整后组合。调和:配合适当。③寄于:寄托在。寄予:寄托。)

4.B(A.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宜用“雪泥鸿爪”。B.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C.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做起来就有惊人的成就。这里与“一贯的传媒优势”相矛盾。D.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职责”语义重复。)

5.D(A.“制造”与宾语搭配有误。B.缺主语,句式杂糅。C.“开始”与“又”语义矛盾,“活动”与“活跃”搭配不当。)

6.A(B.“这”之前的逗号不当。C.顿号应为逗号。D.括号应为破折号。)

参考答案15

1. D(缉读jī  其余读jì。)

2. C(A如梗→如鲠;B迷天→弥天;D愤起→奋起。)

3. A(①“奏效”表示发生预期的效果,“生效”表示发生效力。从句意上看,“奏效”合适。②“查看”着重指为检查某种情况而看,目的在于发现异情;“察看”着重指为了解情况而看,目的在于熟悉情况。③句子间不是假设关系。)

4. B(“海外奇谈”指荒远无据的、稀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这里属望文生义。)

5. C(A结构混乱,去掉“达到”;B在“连续”之前补上“该社”,否则后一句缺少主语;D有歧义。)

6. D(A括号前的逗号应去掉;B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C在不同层次的语言结构中都用顿号,造成结构不清。第一个顿号改为“及”或“和”,第二顿号不变,第三个顿号改为“和”。)

16参考答案:

1.C  A项“啮”读音为niè。B项“薄”读音为báo,“瓴”读音为líng。D项“剖”读音为pōu,“给”读音为jǐ。2.A “撩”应写为“缭”。

3.C  A项“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B项“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又重新恢复势力;也比喻消失了的人或事物重新出现。C项“不孚众望”意思是不合于众人的期望。语境中对《农民工之歌》是肯定态度,应改用“不负众望”。D项“光怪陆离”形容形态奇怪,色彩繁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4.B  用词重复,“有望”,意思是“有希望”、“有可能”,应将“有望”后面的“可能”删掉。

5.B  横线上文揭开了商场“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实质并非“免费”的真相,强调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收费并不是一种不合理的收费,而只是变“隐性收费”为“显性收费”而已。接下来横线处应围绕阐明“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重大意义来表述:先表明主张,后揭示意义;意义的排列顺序则应先说眼前现实,后说未来发展。合乎这样顺序的选项为B。

16.(1)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7参考答案:

1.C  A项.髓suǐ;B项.呱gū;D项.仄zè

2.D  A项.战—剑。B项:發—发。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C项,即一既。

3.B   A项:“权力”应改为“权利”。“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者是职责范围里的支配力量,它是以别人的服从和义务相对应,它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B项,径自: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C项:“未免”有两种意思:①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②不免(免不了)。这两种意思都不符合语境,“未免”应改为“未必”(不一定),D项,书生之见:指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迂腐主张。对成语的理解有误,以致敬谦失当。

4.A  搭配不当,在《西游记》小说中,只要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便要收紧。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

5.B  A项,“食色,性也”,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这句话实际上是孟子的学生告子说的),后面句子中“食”“色”最好是打引号以示专指;C项,“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不能用于对方,称对方的父亲可用“令尊”;D项,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寄信时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这种用法不规范。

6.(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2)①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③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18参考答案:

1.D(A伫立“zhù”;B挑剔“tī”C朝暾“tūn”夕月)

2.B(A.四一驷;C.“缥渺”错;D.泻一泄)

3.D(“方兴未艾”意为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为褒义词,用在此处褒贬不当。)
4.A (B成分残缺.直在句尾补上动词“出现”的宾语“的变化”;C“……的原因,是……引起的”句式杂糅;D语序不当.应改为“专家组经过分析论证”)

5.D(A.“赏识”不对.B.“笑纳”不对,C.“荣幸”不对)

6.(1)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

19参考答案

1.A(B押解jiè,C边塞sài,D提防dī。)

2.D(A项中“气冠长虹”为“气贯长虹”,B项中“以德抱怨”为“以德报怨”,C项中“人不可貌像”为“人不可貌相”)

3.D(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毁誉参半:批评和表扬各占一半。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身无长物:除自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

4.B(A强加因果。错在“故而”,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C.主宾搭配不当。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D.并列不当(分类不清)。“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应包容在“油画般的景致”之中,应把“以及”改为“等”)

5.A(这五个分句,依上下语境应先表现地域属性,即“中国的”、“世界的”,这便形成了④②的序列;再表现时代属性,即“传统的”、“现代的”、“创新的”,这便形成了①⑤③的序列;最后与下文的“庄严”、“浪漫”相承,表意连贯)

6.(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20参考答案:

1.A(B项“讣”应读fù;C项“模”,应读mú;D项“讷”应读nè)2、D(A项明枪暗剑——明枪暗箭;B项大声急呼——大声疾呼;C项常年累月——长年累月)

3.A(“在劫难逃”是指某些不幸的事情一定要发生,避免不了,在此不合语境)

4.C(A项成分残缺,“城市化进程”后缺谓语,应加上“不断加快”;B项“产量”与“向前发展”搭配不当;D项“出乎意料”与“意料之外”杂糅)

5.D 6.(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1参考答案:

1、A(A.“纤、跹、铦、锨、鲜”都读xiān;B.漱shù,其余加点字都读sù;C.“韪、纬”读wěi,“违、嵬”读wéi,“为”读wèi;D.召zhào,啁zhōu,其余加点字都读zhāo)

2、A(B.采—彩;C.撕—厮;D.井—阱)3、D(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4、C(A.句式杂糅,把“为了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改为“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或“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B.中心词与修饰语搭配不当,改为“是经过仔细的研究和严格的考验的”;D.成分赘余,去掉“越来越”)5、B(语意由轻到重安排)

6、 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⑵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⑶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2参考答案:

1.C。“提防”的“提”读dī。

2.D。A.“受予”应为“授予”;B.“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C.“未竞”应为“未竟”。)

3.A。“联接”应为“联结”。联接:同连接,(事物)互相衔接。联结:结合在一起,也作连结。)

4.B。 A.语序不当。“一系列”应提到“促进”前面,让数量短语置前;“财政保障政策和支持政策”应为“支持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先有积极措施再有保障,更合事理。C.动宾搭配不当。“参加”应为“加入”,或“参加”后面删掉“到”;“进入”应为“陷入”,“进入”有主动之意,“陷入”是不自觉的。D.句式杂糅。“需要”的宾语是“疗法”,在“疗法”后面应加逗号,在“对于”前应加“这”或“这种疗法”。)

5.B6.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⑵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⑶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

23参考答案:

1.A(颉颃xié  锃光瓦亮zèng)2.D(A必须—必需;B留传—流传;C捂—焐)

3.C(侧目而视:因敬畏而不敢正眼相看。)4.D(A句式杂糅;B表意不明,由于结构性的歧义,导致语句中无法认定究竟是王冰的观点值得商榷,还是赵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C搭配不当)

5.C(可以从押韵和前后搭配的角度来考虑)6.(1)别有幽愁暗恨生(2)同是天涯沦落人(3)不尽长江滚滚来(4)杨柳岸晓风残月(5)则游者众  则至者少

24参考答案:

1.A(B项“讣”应读fù;C项“模”,应读mú;D项“讷”应读nè)2.D(A项明枪暗剑——明枪暗箭;B项大声急呼——大声疾呼;C项常年累月——长年累月)

3.A(“在劫难逃”是指某些不幸的事情一定要发生,避免不了,在此不合语境)

4.C(A项成分残缺,“城市化进程”后缺谓语,应加上“不断加快”;B项“产量”与“向前发展”搭配不当;D项“出乎意料”与“意料之外”杂糅)5.D6.(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5参考答案:

1.C(A剥蚀bō  B落枕Blào   C喘气chuǎn2.B(A满副---满幅,C胜地---圣地,D侵渍---浸渍)3.D(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语境不符。改用“安土重迁”。)

4.C(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一方面”应该放在主语“极光”之后)5.A(④①⑥②③⑤)

6.(1)艰难苦恨繁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26参考答案:

1.C/A项,行—háng;B项,缄—jiān; D项,沆—hàang。

2.C/A项,配制—配置;B项,反映—反应;D项,挺—铤。

3.D/A项,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B项,略胜一筹,略微高过一个筹码。指两相比较,稍微强一点。改“首屈一指”;C项,自出机杼,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D项,马失前蹄,马前脚站不稳而突然摔倒。比喻偶然发生差错而受挫。

4.A/B项,缺宾语,搭配不当,“独立坚强的意志”后加“的培养”;C项缺主语,“具有”应改为“所具有的”,或删去“使得”;D项句式杂糅,改“成为”为“作为”。

5.B/注意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先有“回报意愿”,而能“平起平坐”,“人格尊严”才得到“捍卫”。

6.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7参考答案

1.A(B项“应”C项“宿”D项“吐”)

2.D(A项“耸”应为“悚”,“练”应为“炼”B项“励”应为“厉”“梁”应为“粱”“妄”为“枉”;C项“堰”应为“揠”“园”应为“圆”)

3.C(“安静”指安稳平静或没有声音,“恬静”指宁静;第二个空“憧憬”“向往”“神往”都可以,第三个空应填“滔滔”指说话连续不断,“侃侃”指说话理直气壮,“夸夸”指浮夸;第四个空“恻隐”指同情,“隐秘”指秘密不公开,“隐隐”指不明显,应填“恻恻”,表示内心里。)

4.C(“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5.A(B“对大家”后加“来说”;C句不明确,“就像”前加“待他们”;D“无论”与“和”不搭配,“和”应为“或”。)

6.D(本题主要考虑,填入的句子要与前文的句式结构一致,形成排比句,故排除A、B、C三项。)

28参考答案(1

1.C(A项“扼”B项“强”D项“供”)

2.D(A项“忧”应为“尤”B项“敬”应为“儆”或“警”C项“装”应为“妆”)

3.D(“必需”是动词,“必须”是副词;“独立”指不依靠他人,“独助”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强调做事,“违反”是指不遵守法规、章程,“违犯”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自愿”指自己愿意,“志愿”有两个意项,一是志向和愿望,二是自愿。)

4.D(A项“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应改为“垂头丧气”。B项“在劫难逃”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C项“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5.D(A(‘报刊杂志”应为“报纸杂志”或“报刊”;B“几个班的干部”有歧义;C“过于”与“溺”语意重复。)

6.A(本题主要考虑,填入的语句与下文在语意、语气上的一致性。)

28参考答案(2

1.D(A项“哺”B项“歼”C项“拓”)

2.C(A项“躬”应为“恭”B项“记”应为“计”D项“悬”应为“玄”)

3.C(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能力。“迟疑”、“犹豫”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但“迟疑”是指不能立刻决断,与第(1)句语境不吻合,所以应该用“犹豫”。“逐渐”,渐渐地,一般指客观变化,主观因素少;“逐步”,一步一步地,指有阶段性、主观性地循序渐进。第(2)句,“统筹安排”具有阶段性、主观性,应该用“逐步”。“化装”和“化妆”表意重点不同:“化妆”重在美化,“化装”重在改变。第(3)句中,她不是为了美化自己,而是“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所以应该用“化装”。)

4.B(A项“气宇轩昂”用于指人。C项“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D项“巧舌如簧”含贬义。)

5.D(A“自从”应放在“中国人民”前面;B去掉“改革和”;C“寻求”缺少宾语,应改为“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矛盾的办法”。)

6.B(从前边行文看,对山不可能持肯定态度,重点也不在于人怎样,由此可排除A、C、D三项。)

29参考答案

1.A(B项“强词夺理”的“强”C项“俯首贴耳”的“贴”D项“累赘”的“累”)

2.B(A项“上”应为“尚”C项“急”应为“及”D项“凭”应为“平”)

3.B(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能力。“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审核。“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入地观察,目的是取得材料,进行研究。(1)句意,不是具体的评定活动,而是讲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要注意与下文的“识别”的配合,因此应该用“考察”。“协调”意思是配合适当,“谐调”意思是和谐。根据句意,应该用“协调”。“神志”指知觉和理智,“神智”,指精神和智慧。据句意应该用“神态”。)

4.B(“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说“升堂入室”。)

5.D(A“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前分别加“是否”;B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

的供应粮了,而且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谷子”;C“两个”有歧义,可改为“两名工人的

合理化建议”或“工人的两个合理化建议”。)

6.B(A项显然与上文不衔接,因为上文已点明了有河;C项,“娇媚地欢跳不已”不符合事物特征;D项“山脚下”不可能处在“银光里”。)

30参考答案

1.D(A项“群雄角逐”的“角”B项“烟笼雾锁”的“笼”C项“量体裁衣”的“量”)

2.A(B项“消”应为“销”C项“型”应为“形”D项“必”应为“毕”

3.C(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风格”可指作家、作品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第一空应该用“风格”。“风土”指一个地方特有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总称。“风俗”指长期沿袭焉的礼节、习惯的总称。“风俗”面太小,第二空应该用“风土”。“风情”指风土人情。第三空,联系上文的“记述了历史”,应该用“风情”。“格调”指作家或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情调”指事物能够引起人们各种感情的性质。据句意,第四空应该用“格调”。)

4.A(B项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C项形容时间过得快,与句意不符;D项是指恨一辈子,与句意不符。)

5.D(A“非常”与“至关”重复;B项有歧义;C项“志趣”与“发挥”不搭配。)

6.C(A、B两项,都没有交代走的方向,所以不一定会产生“把你的身影永远留在你身后”的结果;D项,“誓死不回头”与上文“总低着头’’缺乏照应,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