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与丝萝:香榧栽培配套技术-全球苗木网信息频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41:46

1 经济价值
(1) 营养丰富 香榧既是我国传统的特产, 也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干果。种仁香甜可口, 营养非常丰富。种仁可食部分占68%, 含水分2.67%~5.04%, 粗蛋白质36.62%, 含油率51.27%~51.7%, 灰分2.24% 。种仁, 除炒食和做糕点外, 可以榨油, 内含不饱和脂肪酸超过任何草本油料植物, 对高血脂病人食用最好, 易消化吸收, 是一种高级食用油。
(2) 有药用价值 有润肺、化痰、止咳、消痔等功能; 可驱除肠道寄生虫, 如蛲虫、钩虫、蛔虫等, 并有润肠通便, 有治小儿遗尿症之功效。
(3) 工业原料 树皮含单宁含量3.7%~6.1%, 可提炼栲胶; 香榧种子的外假种皮可蒸镏高级香料油, 内含柠檬酸1.43%, 芳樟脂1.7%, 还可制作活性碳。
(4) 材质好 木材有香气, 纹理直、致密, 密度适中, 不翘曲、不开裂, 比重0.65, 适宜做高级家具、造船及浴室用。
(5) “储蓄性果树”黑荆树的寿命长达数百年, 老树也有相当的产量, 与仁杏相似, 是一种“储蓄性果树”, 为子孙后代造福。香榧树生长强健, 只要是一般松杉可以栽培的地方, 均可栽种。喜在高山峻岭, 阴坡谷地生长, 不与粮棉和其它果树争地。果实耐贮运, 交通不便的山地也可以发展。
(6) 优良绿化树种 香榧树姿态雄壮, 枝叶茂密, 四季常青, 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
2 分布
香榧树主要分布在华中、华东等地区。大致在北纬270~320, 东经1020~1220的范围内。如在四川东部的乌山, 湖北西部, 安徽南部等地均有分布。浙江浙西天目山及中东部四明山区分布的最多。在华中地区多呈野生状态, 分布于1000~1600m的森林地区, 有时多呈丛状生长。在华东地区多为300~700m的丘陵谷地, 并多与杉木、马尾松、金钱松等混生, 而在浙江和安徽作为人工栽培的最多。在浙江分布于海拔200~1000m的最多, 而在安徽黄山海拔800m以上有零星分布。
3 种类和品种
3.1 主要种类
我国香榧树有4种:
(1) 榧树 分布于苏南、闽北、皖南、湖南新宁及浙江等地, 生长于海拔1400m以下。它是香榧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
(2) 巴山榧 分布于陕南、鄂西、川东北的大巴山及川东的金佛山、川西的峨眉山等地。
(3) 长叶榧 产于浙江仙居。种子倒卵形。种子内皮深, 可侵入胚乳中。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叶坚硬, 线形镰刀状弯曲。叶长, 达.5~9.1cm, 故称“长叶榧”。树皮灰色, 略有纤维状, 成不规则薄片剥落, 露出灰白色内皮。幼树常绿灌木状, 结果期早, 种子可榨油。
(4) 云南榧 产于云南省海拔2000~2400m的高山上, 胚乳皱。云南榧为常绿乔木, 高达25m左右, 呈尖塔状、圆锥形或卵圆形, 大枝为轮生, 层次分明, 小枝繁茂, 轮生或近对生。叶条形, 排列2列, 长1.1~2.5cm, 宽0.25~0.35cm, 上面光绿色。花雌雄异株, 少数有同株, 球花生长在叶腋间; 种子椭圆形、卵圆形或长椭圆形, 长2~4.5cm, 径1.5~2.5cm, 成熟时假种皮为淡紫褐色, 有白粉。花期4月, 种子第2年10月成熟。
3.2主要品种
中国香榧共有23个品种, 现在重点介绍以下6种。
(1)香榧(又称细榧、真细榧) 产于浙江诸暨东溪乡和绍兴东阳等地。带假种皮的种子(果实), 大小均匀, 长倒卵形, 顶部平坦, 先尖有一小尖头, 重5g, 纵径3.0~3.5cm, 横径1.5~2.5cm, 有明显的纵条纹, 去假种皮后的种子为长倒卵形, 顶部大而基部略尖, 平均重2.25g, 壳光洁, 薄而易打碎, 种衣紫红色, 微皱, 炒后成黑褐色, 微侵入种仁(即胚乳)中。种仁充实, 无空隙; 含油多, 炒后果仁质松味美, 品质为香榧之冠。在当地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开花, 结幼果后, 越冬, 第2年9月中旬成熟。
(2)芝麻榧 产于浙江诸暨东溪乡和绍兴东阳等地。芝麻榧有3个品系: 细芝麻榧、大芝麻榧和芝麻榧。以细芝麻榧为最佳。单粒种子重, 细芝麻榧为1.3g、芝麻榧为5.3g、大芝麻榧为5.8g。壳光滑, 纵条纹不明, 内种皮薄, 侵入胚乳极浅。细芝麻榧在当地9月上中旬成熟。另2 种于9月中下旬成熟。细芝麻榧炒食品质松脆, 香味较浓, 仅次于香榧。而另2种芝麻榧仅宜于榨油。
(3)大圆榧(别名假榧、草榧、灰盆榧等) 产于浙江会稽和天目山区。树势强、干粗大, 大枝斜生, 小枝平展。叶茂密, 呈镰刀形, 微反卷。叶与叶间较稀疏, 易于与其它品种相区别。带假种皮的种子为圆形或倒卵形, 重15.2g; 去假种皮的种子为长圆形, 重7.2g。壳厚, 表面有明显的宽皱纹, 内种皮厚, 而深陷于胚乳内, 种仁不饱满, 硬而品质差, 成熟期迟, 适应性强且生长旺盛, 可做香榧砧木, 种仁多, 可榨油或作为药用。除大圆榧外, 还有圆榧和小圆榧, 其重量分别为3.4g和1.4g。
(4)獠牙榧(别名尖榧)产于浙江诸暨等地。种子细长, 似獠犬之牙, 故名曰獠牙榧。又因种子两头尖, 又叫尖榧。带假种皮的种子为细长椭圆形或倒卵形, 种子长椭圆形, 重1.8g, 外种皮粗糙, 纵沟稍明显, 内种皮紫红色, 微陷入胚乳内, 种仁质地硬, 香气少, 品质差。9月上旬成熟, 多做药用。或作为香榧砧木。
(5) 茄榧 产于浙江会稽山区, 树势强, 主干高大, 枝粗叶长, 易于与其它品种区别, 带假种皮的种子为长圆形, 重10.6g。种子为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 顶部钝圆, 基部渐尖, 表面平滑, 种仁质较粗, 种皮陷入胚乳内较深, 种子重3.4g。9月上旬成熟, 多作为香榧砧木。
(6)米榧 产于浙江会稽山区。根据成熟期分为早米榧和迟米榧2种。两者树势均较弱, 枝细软, 分枝多, 早米榧带假种皮的种子为圆球形或短倒卵形, 重7.6g, 假种皮有时不易与种子分离。种子近圆形或短倒卵形, 皱纹甚浅, 9月上旬成熟。迟米榧带假种皮的种子为长圆形, 重8g。种子尖卵圆形, 皱纹较深, 表面较粗糙, 内种皮薄, 鲜红色, 9月下旬成熟。品质尚可, 不易发生大小年。
4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香榧树适合于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 结果性能好。最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16.5℃。9~11月间, 地上部分负担最轻, 是自身有机物质积累的最好时机。此时气温高, 如有正常水分供应, 光合作用效率高, 可以合成大量的有机质, 可为第2年丰产奠定了物质基础。香榧对温度的要求不太严格,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并有相当的抗寒性, 冬季温度降至-5℃, 未见冻害出现。
(2) 水分 香榧在年降雨量为1600mm的地区生长, 但在不同生长时期, 对水分的要求有所不同。4~8月间, 从新梢抽发、开花结果、果实增大到种仁充实的整个过程, 都要求适量的水分。在4月下旬花期里, 如多阴雨, 不利于授粉, 增加落花量。5~7月间多阴雨, 易引起烂果、落果。可以说, 香榧具有相当强的抗旱性, 即使久晴不下雨, 未见枝叶凋萎或干死的现象。
(3) 光照 香榧树是一种喜光树种, 对光照条件的要求比较高, 枝叶向光性很强, 但幼苗需要一定的遮荫。成林阶段, 结果习性, 随光照强弱而异, 一般阳坡的比阴坡好, 山坡比深谷强。树冠枝叶稠密时, 枝叶自然枯落, 调节光照。
(4) 地势 香榧多分布在海拔200~1000m之间的山地, 丘陵和平原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但在阴坡或避风山谷, 虽然树势好, 但结果差。凡生长在温暖迎风的阳坡, 不但生长好, 而且结果也能好。
(5) 土壤 香榧树对土壤条件适应性较强。土壤深厚肥沃、通气性好的沙质壤土或石灰质成土生长一般较好; 粘重的红壤、黄壤, 如能管理得好, 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也能正常生长。香榧树根系特别需要通气, 最怕积水。所以, 采取排水、松土、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将有利于香榧树的生长发育。
5 育苗技术
5.1 播种法
(1) 采种 采种树应选择盛果期生长健康, 所结种子品质优良的母树。应在成熟期假种皮自青绿变为黄绿色, 且微微开裂, 内种皮已呈紫红色时采收。如过早采收, 种子未充分成熟; 如过迟采收, 种子开裂脱落。采回后, 选充分成熟的种子作为播种用的种子。将其薄薄平摊于阴凉处, 切不可堆放, 以免发热而降低种子的发芽力。然后, 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备用。每100kg香榧果, 可得40kg的种子, 每公斤种子约400粒, 但各品种、品系有所差异。
(2) 种子处理 香榧种子多采用沙藏层积, 在底层放6~7cm厚湿沙, 然后一层种子约3~4cm厚, 再同样厚度一层湿沙, 交替堆至45~60cm为度, 最上一层沙要厚一些, 约6~10cm。为了使底层种子通气, 在数量大时, 可用竹筒, 打通各节, 其上钻几个孔, 插入其中, 以便通气。如果是在露天地堆积沙藏, 四周开排水沟, 其上盖薄膜草席, 以防日晒雨淋。也可不分层, 用5倍于种子体积的湿沙混合拌匀, 堆积在室内或露天地。沙藏用沙必须经太阳晒过消毒, 然后加水湿润。湿沙贮藏的目的, 是使在沙藏过程中种子本身所含水分能保存, 而不是由沙中的水分来供应给种子。沙藏期间的温度, 宜保持在7~3℃之间, 过高过低都不好。如沙藏时间过长, 可在中期或分2~3次翻开检查, 并且将下层种子放在上层, 上层翻到下层, 使湿润均匀, 以防腐烂。
(3) 播种及幼苗抚育 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春播在2月至3月上中旬。播种地应选土层稍厚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畦宽约140~160cm, 条播, 行距20~30cm, 每畦上4行。种子间相距6~10cm, 每666.7平方米播种约50~75kg, 可出苗2万株。播前开沟, 深5~6cm, 播后覆盖焦泥灰, 其行间再覆草; 出苗时, 除去杂草, 搭建荫棚, 当年幼苗可高达20cm左右。在9月下旬, 要拆掉荫棚, 使幼苗得以锻炼老化, 冬季注意防寒。于第2年初春3月上旬, 进行移植, 幼苗移植时, 尽可能带土, 少伤根; 株行距为33cm×15cm。在山区地形复杂地方, 不宜大规模平整开园, 先定植2~3年生的大苗, 待长成为4~6年生大砧木时, 再就地嫁接。移植苗初期也应搭荫棚, 浇水施肥, 待幼苗稍老化后, 可除去荫棚。幼苗培养2年以后, 苗高30cm以上, 接口粗0.6cm时, 可供嫁接; 在立地条件好, 管理水平较高的苗圃地, 今春播种育苗, 明年春即可进行嫁接。
5.2 嫁接法
(1) 接穗采取 接穗多采自20~40年生的壮龄树, 且连年丰产质优的母树。在树冠中上部采剪接穗。接穗为2年生枝, 长约10~15cm左右剪断, 其尖端普通长有3 个分枝。接穗剪下时, 其叶片最初不必剪去 , 每50或100枝为一束, 用湿的苔藓包裹, 外挂牌注明品种和母树, 再用薄膜包扎, 这样可以大量进行运苗, 一般可贮藏15~20天。
(2) 嫁接 嫁接时间是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 树液已开始流动时进行。大砧木(一般接口粗超过4cm)通常采用劈接法, 劈接法常采用2根接穗。也有采用插皮接法的, 每一砧木上插4根接穗。大规模繁殖时, 2~3年砧木多用切接法, 也有用腹接、皮下接等方法。这一点与一般果树相同, 所以在这里不再做介绍。
嫁接后, 同样要搭荫棚, 30~40天后接穗新梢长3~4cm时, 可以解除包扎物。9月下旬要拆除荫棚; 砧木上所长出的萌蘖, 应随时除掉, 而接穗上抽生的新梢, 宜用支柱扶缚, 以防因大风吹断。在冬季, 应对砧木根际进行培土, 并铺草防冻, 确保安全越冬。
5.3 扦插法
选平坦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作为扦插床, 床宽约120cm, 长可随意。
(1)嫩枝扦插 5~6月间, 选20~30年生的健壮丰产品质优良的母树, 选当年抽生的充实的嫩梢, 长约15~20cm, 剪下做插穗, 将插穗下部的叶片除去, 上部带叶插入土中约3~6cm, 插床上搭遮荫棚, 插后如干旱, 应随时灌水, 当年能生根。但其上不抽枝, 成活率50%~70%, 第2年可带土移至培养圃中, 自初夏至秋季, 仍需搭荫棚, 这样3年可以出圃。
(2)硬枝扦插 于3月下旬, 选去年树上粗壮枝, 长15~20cm, 扦插与管理方法同上, 成活率可达70%。如能在温室或大棚内设插床扦插, 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可以人工控制, 其成活率更高, 若插于苗床的营养钵中, 便于移植管理, 则可较露天地提早1年出圃。
5.4 胚芽砧插接法
这是浙江省诸暨林科所试验成功的方法。于2月上中旬取经过沙藏催芽而长出胚芽的种子, 作为砧木, 长1cm左右为宜。在胚乳裂缝处, 用一个先端尖薄的竹签插入, 约1cm深, 将裂缝挤大成孔, 竹签拔出后, 立即将尖削成楔形的1年生的接穗插入孔内, 利用之中自身的合力将接穗夹住。嫁接后, 先用湿布保湿, 然后嫁接苗全部假植在室内的湿沙中, 约经30~40天, 接口愈合后, 移植在苗床中, 并搭荫棚, 防止干旱。8~9月间, 即可长出大量的新根, 如果管理良好, 成活率在7 0%以上。这种方法可以在室内进行, 不论是雨天, 还是雪天, 都可进行, 所以嫁接时间长, 并可节省大量的砧木和接穗。如果苗床在塑料大棚内, 便于管理, 成活率更高。1年后移植于露天地培养圃。以上所有嫁接苗和扦插苗, 在剪接穗时, 还应注意, 另剪自一部分雄株的接穗, 繁殖后作为授粉树。
6 建园
6.1 园地选择
香榧树适宜于年平均温度12~18℃, 年降雨量在1000~1600mm左右, 但雨量分配均匀, 2~3月雨量适当较丰富, 以满足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4月下旬至6月中旬, 降雨量及降雨日数减少, 以利于授粉受精, 并减少落花落果。这两个时期的雨水是影响香榧产量的关键因子。香榧树适合于在中性偏碱性的土质上生长, 特别是在腐殖质达20~30cm深厚的土壤上生长健壮, 而在瘠薄山地肥力不足的地方生长差, 产量低, 所以,, 这些地方不适合种植香榧。
6.2 建园方法
香榧一般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建园。
(1) 利用山丘荒地, 采用直接播种或栽植实生苗方法建园 一般, 在坡度250以下的山地, 宜于采用直播方法, 即就坡地挖松直径约50cm的土壤, 除去杂草, 在春季播种2~4粒经过沙藏层积的种子, 但是易受鼠和鸟的危害。也可直接定植实生苗和嫁接苗, 然后逐年扩大成为鱼鳞坑, 以后再根据劳力和坡高等情况, 逐年扩大开垦, 修成梯田。
(2) 在香榧老栽种植区, 嫁接优良品种建园 由于老栽植区品种和品系混杂, 劣质品种多, 而优良品种少; 可成行先补植砧木或优良品种, 然后逐年对野生砧木进行高接换种, 使之全部都达成良种化, 并逐年建成梯田。
(3) 在缓坡地开垦建园 一般在坡度150以下, 秋季先开垦, 除去杂木野草, 再进行全部开垦; 或者为防止水土流失, 先修筑登高垅, 即在坡地上每相隔一定距离有一等高垅, 而香榧树栽于垅顶或垅的外侧。这样每一条等高垅之间有一段未开垦的杂草地, 以防水土流失。也可直接修筑成水平梯田, 梯田宽度要4m以上, 至少3m, 如过窄树大, 以后管理不便。香榧树根穿透力不强, 因此, 园土应深耕1m左右最为理想, 否则逐年要进行开垦深翻。
7 定植技术
香榧树一般是进行春季栽植, 在3月下旬栽植最为适宜, 而在秋季栽植容易受冻。起苗时, 根部应带土球, 或者在雨后或阴天随起随栽。如晴天干旱, 栽植后立即进行灌水或遮荫。作为果树栽培为主的, 株行距为5.0m×6.5m, 每公顷约307株; 如以林木为主兼采果实的, 则株行距为2m×3m或1.5m×4.0m, 则每公顷植1666株。在定植时, 尤其山地, 应在上风口, 适当配植花期适中的雄香榧树, 约5%左右, 以利授粉。待雄株长大后, 可以通过高接改为雌株, 减少至1%~2%即可。在栽植前, 最好当年秋季, 挖深1m, 直径1m的定植穴, 或深1m, 宽1m, 长度随梯田长的定植沟, 将腐熟的厩肥、杂草、杂材等有机物埋入, 并施以适度生石灰, 每公顷用750~1500kg, 根据土壤酸度而定, 酸性较强的土地, 适当多施, 与表土交互一层层依次填入, 至穴离地约20cm左右时, 再施入人粪尿约10kg, 使其湿润, 再填入少量表土, 然后栽植苗木, 再填土; 栽植时, 如用嫁接苗, 则接口要高出地面5~8cm; 因为所填的各种有机物腐烂后, 整个苗木要下沉, 因此要高出地表。苗木栽培后, 最好立支柱, 以防风吹树摇动, 使根尽快着土成活。
8 整形修剪
(1) 香榧树生长与结果的习性 香榧为雌雄异株植物, 由雄花粉依靠风的转播授粉后, 才能结实。雌雄同株、同枝也偶有发生。此外有雄株上接雌枝的, 也有雌株上接雄枝的。香榧树嫁接苗4~5年结果, 而实生苗8~9年结果。二者15~20年进入盛果期, 经济寿命100~200年, 多者500~600年, 千年以上老树产地屡见不鲜。香榧幼树一年中抽生春梢、秋梢各1次; 成年树仅抽生1次春梢, 只是在枝梢顶芽及附近侧芽抽生, 一般在尖端抽生3~4个新梢, 极少数抽生2~5个枝梢。其余在叶腋间成为隐芽。只有在短截后, 才萌发抽生成新梢。新梢的顶芽发育成中心延长枝, 长约5~9cm, 侧枝抽生的短, 而细弱, 连年如此, 则中心骨干明显, 且有一定的层次性。大砧木嫁接时, 有时用2个接穗, 在整形时有2个中央主干, 但只要将其视为1个主干来处理即可。
(2) 整形修枝 一般香榧采用主干形和十字形2种整形方法。
第一, 主干形。小苗栽植的常常是一干直上, 因此多造成主干形; 每年分生少数主枝向四周散开。为了使阳光能射入树冠内, 每层主枝留3~4个, 向四周方向展开; 至于角度方向不理想的, 可以采取撑、拉、顶、吊等人工措施来矫正。各层之间层间距50~80cm, 越向上, 层间距可以略小, 约50~70cm, 每2年造成1层。5~7层即可, 但不急于去顶。各骨干枝必须牢固, 因为香榧必须人工上树一颗一颗采摘, 所以骨干枝要牢固。
第二, 十字形。每2年1层, 留相对称的主枝2个, 第3年再留1层, 与第1层俯视, 呈十字形。总之, 有中央主干的树形的香榧树都可以培养成。20年后逐年去顶, 一般留5层左右即可。大砧木有时可以用劈接法嫁接。为了保证成活, 往往十字形嫁接4根接穗, 可以都保留培养成为多主干丛生形, 较之主干形低矮, 采收时方便, 受风害小, 而且较主干形形成快, 开始结果期和进入盛果期也相应提前。
9 人工授粉
香榧树多生长在丘陵中, 成行、成株的园地极少, 不易授粉。为了获得丰收, 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一般采用以下3种方法:
(1) 排罐法 山区毛竹丰富, 就地取材, 锯成竹筒, 内盛水, 挂在香榧园的上风口, 然后剪取, 将开花的雄花枝插入竹筒内, 待其开花后自然授粉。
(2) 撒粉法 将雄花枝或花蕾采集后带回室内, 并将其放在白纸上, 放在通风干燥处, 花粉经1~3天会自动撒出, 阴雨天较迟。每公斤花球可获得0.4g花粉。然后放入自制的毛竹筒, 筒的四周打有1cm直径小孔, 筒顶为5cm左右的圆孔, 先将花粉放入, 也可加松花粉, 作为填充剂, 约为花粉的3~5倍, 充分拌和, 筒外再包一层纱布, 这样绑扎在一根长竹竿上, 则手持竹竿在树间舞动或者绑扎在上风处的树上, 使花粉随风飞散, 起到传粉作用。也可将花粉放入高压喷粉器中, 喷粉的效果非常明显, 并可提高工效, 但花粉用量大。
(3) 喷雾法 将25ml的花粉加少量水, 在杯内调成糊状, 再加清水5kg稀释成淡黄色花粉液(如花粉沉淀或浮在水面, 可以加少量吐温-80)则花粉粘成为悬浮状态。装在清洁的喷雾器喷, 以喷湿花枝, 受精率达90%左右。也可将此溶液装入大杯中, 以手雌花枝弯入杯内, 浸没柱头为度, 受精率达80%左右。
以上3种方法各有利弊, 大面积以撒粉法为主, 通常2个整劳力每天可授成香榧树50~80株, 用去花粉约1.5~2.0kg。
香榧树花粉生活力在常温干燥条件下, 能保持15~20天, 而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 以雌花胚珠孔出现粘液后第3~8天, 为最适宜的时期。
10 土肥水管理
(1) 中耕除草 香榧园或集中栽培地区, 于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 进行一次浅翻耕。7月上旬旱季来到前, 割草覆盖树盘, 以减少土壤蒸发, 保持土壤湿度, 利于果实发育。冬寒前, 要进行深翻, 结合施用基肥, 对根颈部培土防寒。
(2) 施肥 香榧树生长强壮, 但由于管理粗放, 产量较低, 并有大小年现象; 为保证连年丰产, 必须进行施肥。香榧树需要大量的钾肥及氮、磷肥, 钾肥需要量几乎为氮磷肥的1倍左右。10年以内的初结果树, 每年施厩肥17.5~25kg, 焦泥灰7.5kg, 饼肥2.5kg, 硫铵0.2kg。成年树, 除在冬季施用基肥外, 从春到秋追肥3~4次, 花前、花后和采收后各1次; 如去年施基肥不足, 发芽前应多施肥。香榧树要求排水良好的土质, 同时, 又要求保肥保水力强。在山地缺少厩肥的条件下, 园地应多种绿肥和饲料植物, 同时发展畜牧业, 以家畜粪尿、枯枝、落叶、杂藤等有机物作堆肥施入香榧树中, 并改良土壤酸碱度。香榧树以中性微偏酸或微碱性土的地方为宜。
(3) 水分 香榧树水分主要靠雨水, 很少进行人工灌溉。对幼龄香榧树, 夏季可做树盘覆盖, 以达到减少水分蒸发、防旱的目的。
11 病虫害防治
11.1 主要病害与防治
11.1.1 根腐病
(1)危害 也称苗木白绢病, 为害香榧以及油茶、杉木、马尾松、樟树等和某些农作物。主要为害香榧苗木, 发病后根部皮层腐烂而凋萎枯死。苗木发病后, 叶片脱落, 仅留下一个光干, 轻轻一拔就起来。
(2)病症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传播, 附着在病株的组织上越冬, 第2年温度适宜时, 菌核 萌发成菌丝而侵害苗木。在湿润环境条件下, 菌丝呈白色绢丝状, 能很快蔓延到苗木基部及其根周围的土面, 以后在干中形成菌核, 最初呈白色, 后转变为黄褐色至茶褐色。
病菌在土壤中传播, 也可以借雨水或流水传播。在6~7月高温、多湿季节最易发生, 至9月下旬即基本停止蔓延。在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苗圃地, 最易发生。
(1) 防治方法
第一, 应以预防为主, 苗圃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坡地, 如是平坦地, 则应作高畦深沟, 以利排水。培养过香榧苗的的圃地, 不要连续使用, 可以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至少4年以上。
第二, 苗圃地要施足底肥, 同时要拌生石灰, 每666。7m2, 施入50kg, 力求苗木生长健壮, 增强抵抗力, 以减少发病。
第三, 播种前, 进行深翻后曝晒, 并每666。7 m2喷1%硫酸铜250~300kg, 进行土壤消毒; 或施入生石灰50kg, 如前已施入, 则不必再施。
第四, 见有发病时, 应及时挖除病株, 并曝晒病株根部土壤,再用1%硫酸铜, 灌浇苗木根部。
11.1.2 茎腐病
(1) 危害 主要为害香榧、银杏、山核桃等的茎部, 往往使苗木致死。
(2) 病症 发病时, 多在苗木茎部出现褐色病斑, 以后迅速蔓至茎部一圈, 使皮层肿大坏死, 阻止养分运输, 使苗木自上而下叶片枯萎, 顶部枯死, 但叶片不立即脱落; 有时, 皮层部病处松弛, 不紧贴木质部, 而易于剥离, 苗木枯死后, 叶不脱落。病势继续发展使皮层腐烂破碎, 而皮层和木质内发生许多煤灰形的小菌核。该病如在黄麻、芝麻上发生, 常生分生孢子器, 但在香榧、银杏上, 只产生菌核。该病喜高温, 常在南方梅雨后10左右, 随气温升高, 病势逐渐加剧。到9月中旬停止。该病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死苗木上越冬。病菌从伤口入侵; 苗木茎部夏季受高温灼伤, 或除草时工具刮伤苗木茎部, 病菌多易入侵。
(3) 防治方法
第一, 夏季, 在苗圃地搭荫棚, 或在苗木行间地面覆草, 以降低地表温度。遮荫帘一般在上午10时盖上, 下午4时揭开。阴雨天, 可不必遮盖。
第二, 苗圃地高温干旱时, 宜浇水降温, 以减轻发病, 同时多施草木灰等钾肥, 以增强苗木的抵抗力。
第三, 拔除病株, 对附近土壤用1%硫酸铜或用生石灰消毒。
11.1.3 细菌性褐腐病
(1)危害 主要为害香榧树幼果, 引起落果, 对产量影响很大。
(2)病症 发病初期, 在幼果果柄处首先出现针头大小油渍状斑点, 如削去表皮, 则见到表皮下的组织已褐变, 2~3天后形成条状或片状病斑, 病部微下陷, 并有水珠状粘液溢出, 以后病部继续扩大, 果皮由青绿色转变为灰黄色, 并侵入种仁部分, 使病害部位呈紫褐色, 最后导致落果。在5月上旬结成幼果后, 而种壳尚未硬化前, 病害开始为害, 5月中、下旬为盛发期, 5月底到6月上旬为病果脱落期, 由于这个阶段也是生理落果期, 极易被忽视。
(3)防治方法
第一, 注意园地排水, 尤其是4月至5月上、中旬。
第二,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喷布代森锌800倍液或抗菌剂402号1000倍液、链霉素500~600mg/kg次数, 均有防治效果。
11.2 主要虫害与防治
11.2.1 切根虫
(1) 危害 又名地蚕, 主要为害香榧树幼苗嫩茎基部, 食害叶片。
(2) 生活习性 1年4代, 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至3月中旬羽化为成虫, 第1代幼虫自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严重为害苗木; 5月下旬在 3~6cm深土中作穴化蛹。其后3代发生的虫数及为害情况不如第1代严重。成虫于夜间7~10时活动较盛, 有趋光性, 对糖、醋、酒气敏感。卵多产在土面或杂草叶背。初龄的幼虫以杂草为食料, 至4龄的幼虫白天蛰居土中, 夜间活动, 咬断幼苗, 故名夜盗虫。有假死性, 受惊后不动。常将咬断幼苗拖到所在洞口, 故易于发现。
(3) 防治方法
第一, 提前早播, 可以采用地膜覆盖, 使幼苗早萌发, 早硬化,以免被害。
第二, 春季苗圃要勤中耕除草, 以消灭地面上的卵和杂草上的幼虫。
第三, 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或在夜晚8~10时人工捕杀幼虫; 或在清晨挖其居住的洞穴, 进行捕杀。
第四, 在苗圃地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 每666.7 m2用2~2.5kg。或泼施25%杀虫双水剂0.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