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将军:权威肝病专家的护肝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32:50
肝病,长久以来一直是笼罩在中国人头上的阴云——国人肝病的发病率位居世界前列,以至于很多人谈"肝炎"色变。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肝脏又开始面临更多新的挑战---酒精、肥胖、药物……保肝、护肝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项必修的功课。好在护肝并不神秘,让我们来听听几位肝病领域权威专家讲述自己的护肝经验。 欢迎点击进入【就医指南】

  庄辉:我从来不喝酒

  今年74岁的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院庄辉教授,怎么看也不像七十多岁的人。虽然他个子不高,说话声音很温和,但却从骨子里透出一种精气神。谈起护肝这个话题,庄辉院士笑了:“肝的确是要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来‘养’的。”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肝,要保护肝脏,限酒是第一位的。

  研究表明,每天喝进去的酒精大于50克就会引起酒精性肝损害,这个量折合成50度的白酒是2两,13度的葡萄酒为半斤,普通啤酒则为2瓶。 专家认为,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也就是说,对一个人“安全”的量,对另一个人就可能“不安全”。

  “因此我从来不喝酒,家里人也都没有喝酒的习惯。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大吃大喝的风气不好,很多人甚至把喝酒当成一种社会技能,好像不会喝酒就没本事。”

  这些年来,庄辉院士除了控制饮酒,另一项严格控制的,就是体重。“肥胖带来的一大危害就是脂肪肝。因此,控制饮食和锻炼身体很重要。我的体重一直很标准。

  庄辉院士从事的是病毒学研究,他告诉记者,目前除了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都没有疫苗,还在研究之中。丁肝必须依赖乙肝生存,所以预防了乙肝就预防了丁肝。“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所以我从来不去洗脚店洗脚,也不在街头个体摆摊处理发,而是去正规理发馆理发,并且我只理发,不刮脸,因为理发馆很难做到器具的彻底消毒。贾继东:吃药慎之又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今年40出头,就已经担任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副主任,成了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他与庄辉院士一样,基本不喝酒。同时,他还坚决远离烟草,“吸烟除了伤肺、伤心,也伤肝。”

  另外,贾继东教授认为,严格地讲,任何药物对肝脏都有损害。其中对肝脏损害较大的有抗结核药、肿瘤药、抗生素等。需要强调的是,药物肝损害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谁也不知道自己对哪种药“过敏”,因此应该尽量少吃药。“我平时感冒了,症状实在很重,会吃点解热镇痛药,只有出现了明确的细菌感染,才会吃抗生素。吃药必须慎之又慎。”侯金林:打疫苗很关键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主要从事的是病毒性肝炎的诊治工作。 今年47岁的侯教授在谈到自己的护肝心得时说:“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尤其是我们这些临床医生,天天和疾病打交道,接触病毒的机会多,因此打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们科的医生护士还会检查甲肝抗体,没有抗体的还要打甲肝疫苗。”

  除了解毒外,肝脏更是消化系统里最大的消化腺,饮食对肝脏的作用自然也很重要。谈到自己的饮食习惯时,侯金林教授说:“我的饮食习惯有两条:八分饱和均衡饮食。这样就能少给肝脏增加负担。”

  “我们医院附近有广州著名的白云山,周末我会和同事们一起去爬山。我们早晨七点集合,快中午时返回,白云山海拔三百多米,这个运动量比较适中。秀美的景色,宽阔的空间会给我们一个愉快的心情,心情好了,也对肝脏有好处。”肝病老专家护肝秘籍大公开 北京地坛医院86岁的肝病专家崔振宇滴酒不沾,靠骑自行车锻炼身体。在与传染病打交道的58年里,他从没被传染过,据说是因为接受了一些微量病毒。他还认为,保护好肝最重要就是不要轻易“大动肝火”,快乐的心情胜过十服良药。

  骑车上下班40多年

  我86岁了,前几天去中日友好医院检查身体,大夫开玩笑说我的心、肝、肺比许多年轻人的都好。我40多年来惟一的锻练方式就是骑自行车上下班。

  我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风雨无阻,下雪天也照骑,一直骑到七十多岁。 除了特别紧急的情况,我会用公家的车外,我出诊、去别的医院会诊,或是去病人家里看病,一般都是骑自行车的,目的也是不让病人对我有距离感。

  别小看了骑自行车,对身体是很好的,能很好地锻练心肺功能,而且是全身锻练,使我的身体素质很好,自身免疫力强,身体的各项器官机能都很健康。

  适当“中毒”强身体

  我从1948年开始从事传染病临床诊治工作,一直干了58年。我也很少里八层外八层地做防护措施,但从没被传染过,我的良药就是接受一些微量病毒。

  我刚参加临床工作的时候,“三大传染病”——天花、麻风和鼠疫都还流行,医院曾收治了三名外地疑似鼠疫患者,当时由主任和我进入隔离病房进行取样和治疗。当时我只做了基本防护就进去了,因为我如果穿几层防护服,戴眼罩、口罩、帽子,就难以进行取样操作。

  我在与传染病人打交道时,第一件事就是和病人握手,这是保证医生与病人有良好沟通与合作的第一步,也能起到让病人放下心理负担和抵触心理的作用。带队去农村搞流行病学调查时,当地老乡热情地把用过的碗让给我喝水,我也端起来就喝。我也因此常受到其他同事指责。但我认为,只要尊重科学,正确了解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正常人的许多歧视性防护都是可以解除的,而且给了病人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感染到病毒,但我从没得过病,主要是因为我体质好,自身免疫力强,而且不断地接触病原体,微量病毒反而能刺激我的身体产生各种抗体。

  其实,无论是谁,都应该接触一些微量的病毒,这样不仅不会有害身体,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现在一些家长们总是用尽各种办法让孩子远离病毒,比如经常给家里消毒,不让孩子玩沙土,不让孩子到儿童游乐园里玩等等,结果孩子反而更容易感冒生病。

  一辈子滴酒不沾

  我老家衡水盛产老白干,但我一辈子没喝过酒,就连自己结婚、孩子结婚都是滴酒不沾。这是我的肝到现在都能保养得很好的主要原因。

  现在很多人对脂肪肝和酒精肝不重视,查出了脂肪肝、酒精肝,只要情况不严重也满不在乎,这是极其错误的。

  我的饮食以青菜为主,肉类吃得很少,一天里只是中午吃一点,每天要吃一次粗粮之类的谷物,补品从来不吃。

  给肝炎病人的建议

  保护好肝脏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轻易“大动肝火”,快乐的心情胜过十服良药。肝脏内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气恼忧愁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缺血,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变对自己和他人过于苛求、牢骚满腹的不良行为模式,培养乐观、开朗、宽容、放松的健康行为模式和品性。

  注意劳逸适度 得了肝炎后,人体耐力下降,工作用脑时间过长,会加重肝细胞的负担,不利于肝细胞的修复。持续工作不超过45~60分钟,然后休息10~15分钟,做深呼吸、散步、平卧片刻。每日应保持8小时睡眠和1~2小时午休。卧床休息是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方法。

  加强营养要缓慢 急性肝炎后,一般先是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接着胆红素才恢复正常。胆红素是体内代谢产物,在肝脏细胞中生成,通过胆道系统排泄。得了肝炎,肝胆管排泄功能受到影响,胆红素排出不畅,血液胆红素就会增多,标志着肝细胞功能未完全恢复正常。此时肝内胆汁生成排出恢复正常也需要一段过程。

  勿食入过多的高蛋白和脂肪食物 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需要较多的胆汁来进行消化,会相应加重肝细胞负担。所以在血胆红素恢复正常以前,仍应以清淡饮食为主,比如多喝粥、面片汤、适量牛奶、豆浆、豆制品、新鲜蔬菜、瘦肉(不超过100克/每日)、苹果(每天1~2个)。待胆红素恢复正常后再逐渐增加营养。要严格禁酒1~3年,少吸烟。

  适当运动 根据肝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在急性期(从发病开始40天)后,可从每次散步10~2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以不感觉疲劳为度。适当运动还有利于预防脂肪肝。

  慎用药 “是药三分毒”。在肝炎恢复期尤其要讲究用药少而精。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促肝细胞解毒类药,适当中药汤剂或成药,如鸡骨草丸、乌鸡白凤丸等。用药最忌多而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