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武官:中国“瓷都”景德镇随想(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36:59

中国“瓷都”景德镇随想(下)

 

抚今日景德镇真的成为昨日黄花了吗?

图一、抚今日景德镇真的成为昨日黄花了吗?

 

 

  从现今的景德镇瓷业状况看,形势不容乐观。“仿古瓷”已经脱离了学术研究的边缘,走向了残酷的商业竟争,这一方面既模糊了本来就难以鉴定的中国古瓷与新瓷的界定,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极为严重的瓷器危机。

 

走在景德镇任何一条街道、里弄里到处堆摆满地瓷器,户户挑灯制瓷。各种历史上名瓷、器型历历在目,仅以樊家井为例,以制瓷业为生的占95%。而且多以以一家一户祖传为业的,他们大多是祖辈、父辈从事制、绘瓷。到了孙辈接班,靠手艺谋生。

图二、同上

说到这,我认识一位叫阿英的小女孩子,长的娇小看上去只有15---16岁,但她实际年令21岁了,是一个远近知名的小“老师付”了,他家三代均靠制瓷为生,她只念了四年小学就接过父亲的手中画笔成为樊家井熟练绘画工。我看她在一个天球瓶生瓷胎上熟练的画出緾枝莲图案,只用十几分钟就将电脑描出图案勾勒出来,我非常惊奇问她,这只清乾隆清花緾枝莲纹瓶就这样制成待阴干后就可以入炉啦?我对她说,你这样熟练的画,一天能画多少只呀,她说:“要据定单而定,忙时一天我一个人就能画出20多只,现在是生意淡季,活计少,也不太累”。我问她画一只给多少钱,她笑了笑,不愿吭声。旁边的一位男孩子替她回答了,她这样的成手一个月给700—800工钱,一般的只给500—600元哟,我说:“那么少呀”,他唉了声说,“你也看到了,遍地都是瓷器作坊,现在生意不好做,刚才她画的这只瓶成品只有十元利润,有的成品还不挣钱呢,不干就要关门。所以,就要硬头皮坚持做下去”。我听了他们的话才明白,原来在一片辉煌的瓷业背后还有这样惨烈商业竟争呀,是呀,现代社会竟争是主旋律,没有竟争就没有活力,可是这样竟争对瓷业发展有多大好处呢?

在其它方面如建筑、装饰、特殊瓷、生活用瓷等各领域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商业的繁荣的外表下,还隐藏着景德镇瓷业面临的危机吧

 

在利润面前,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的碰撞有时併出的火花不一定是很跃眼,但是也很引人入目,传统瓷业并没有完全在景德镇消失,他们还在剧烈的碰撞中顽强的生存着。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的晚辈们,他们继承前辈们的衣钵,坚持走艺术之路,靠画技吃饭的理念。一些珠山八友的后人和那个时期出徒的老画师们,他们的笔下依就沿用传统方法画出了多让人称颂的作品来,一些新人也在他们的理念影响下,勇于创新,创作一批很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来,中国红的出现为景德镇瓷器业增添浓重的一笔,为世界再认知景德镇画上了一亮丽风景线。

图三、中国瓷器传承有如长城一般永不衰退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件元代青花人物大罐经专家物鉴和机鉴定均顺利过关,并被认为是继“鬼谷子下山后又一新发现。可是就这样一件元青花恰恰是景德镇新创,据知情人说,是用现代科学手段、用过去的老料胎土,绘画、制作工艺仿成,一年只生产出十几件,每件价值都在十万左右。这样的现代艺术尽管它是新仿,但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追捧,因为艺术含量价值不可低估。

图四、新的一代陶瓷人正在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

在返回车上,我的对面做着三位中年的女性。她们都是景德镇本地人,经过一打听才知道她们都是景德镇陶器学院的教师,其中一位姓周,是位付教授,去唐山参加全国陶瓷交流大会的,在谈到今日的景德镇印象时,她们毫不掩饰的说,过去不能代表现在,现在有些优势(制瓷业)已不在景德镇了,如在不认识到这一点,故步自封,那就要落后了,我们就是本着这个目地去唐山取经的,她们的一席话让我看到了今日的景德镇瓷器业的进步和希望,是呀,社会在前进,发展,如没有清醒的头脑、科学的态度,就会被后来者赶上,终就被历史淘汰。

图五、落日下的昌江在太阳的佘辉下缓缓的流着,珠山象一个园球一样依旧在

放眼景德镇,落日下的昌江在太阳的佘辉下缓缓的流着,珠山象一个园球一样依旧在,唯见山顶上的电视天线向世人提示,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正在悄悄的蜕变:它不在让人勾起对昔日“烽火连沙岸,云帆济沧海”、陶舍重重倚岸开”的繁华景象了,但“瓷都”的文化和历史应是永远的财富,极大的鼓舞了我们对这一灿烂文化的社会责任。我想,这一辉煌的故迹和文化沉淀,在变革的在新世纪中一定再度绽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