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阶制度:中国“瓷都”景德镇随想(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8:06:06

中国“瓷都”景德镇随想(上)

 

在浩瀚的中国古文化长河中,有两样东西令世界难忘:它们是丝绸和瓷器。分别以丝绸和瓷器命名的“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是中外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交流的桥梁。景德镇以其瓷器质精韵美,光洁素雅,雍容华贵而博得了“瓷都”的美誉。2001年,2003年2005年2008年我先后四次去瓷都学习参观,接触一些制瓷作坊技工、绘画师,还有陶瓷学院的教师。参观了那里著名的珠山和博物馆,还有众多的瓷器店,总的印象印是景德镇瓷都美誉当之无愧,现今能看到的瓷器,在景德镇都能看到

追昔朔源千年窑火的景德镇

图一、江西古窑址分布沙盘模型

图二、古窑操作场所

图三、古窑模型示意图

唐、五代以前,景德镇瓷器较之浙江的越窑、河北的邢窑、湖南的长沙窑等瓷器,处于弱势地位。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南青(越窑)北白(邢窑)”的局面所控制。到了宋代,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及长沙窑瓷等老牌名瓷的全面衰落,而景德镇独具风格的青白瓷器(也称“影青”)兴起,以其色质如玉的高贵品质而受到中外上流社会的青睐。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景德镇的易名。昌南镇因“奉御董造”,烧制宫廷用瓷,故易名“景德镇”以示纪念“;这个时期景德镇青白瓷器的外销量增大,如果将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做一个千年分水岭的话,前1000年当属于浙江青瓷,后1000年非景德镇莫属。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依境内珠山,傍长江支流昌江。景德镇瓷器从宋代开始源源不断的输往海外,到明代,就像《沈怀清记》中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从世界各地考古调查的情况看,无论是直接与景德镇有过瓷器贸易还是没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收藏有景德镇的瓷器。镇器遍天下,一点也不为过。

图五同上

图六、同上 

景德镇瓷器由“陶瓷之路”输出而形成规模当属元代。元代青花瓷器是当时主要的外销瓷,有“人间瑰宝”之称。这种在中国国内都很少收藏的瓷器,却在域外得到较多发现。据统计,存世的元青花瓷完整器约300余件,而土耳其的博物馆就藏有80余件之多。自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元青花纪年款瓷器后,掀起了中国青花瓷研究的热潮。英国人哈里·加纳(Harry Garner)著有《东方的青花瓷器》,系统阐述了中国青花瓷器的起源、发展与衰落,并与日本等国的青花瓷器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为世瞩目的成就。此外,美国人波普也在青花瓷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元代景德镇瓷器的大量外销,除了自身优良的品质、快速发达的海上交通外,元代疆域的拓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宽广的一个朝代。

明清以来,景德镇瓷器全面发展,无论是瓷器生产规模、品种、数量还是瓷器质量、外销力度均居世界前列,从而迎来了中国瓷器史上最辉煌和最颠峰的时刻,在景德镇,是“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陶瓷之路”上“舟帆日日蔽江来”的船只也在传诵着“瓷都”景德镇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瓷器传说,正是基于此,中国瓷器最后的一抹夕阳也在景德镇的上空划了一个美丽的圆弧。历史总是在起伏中蜿蜒向前。景德镇瓷器由康雍乾盛世走向衰微,是瓷器发展的必然。

图七、宋建窑窑址原地址

 图八、宋建窑窑原址的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