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总兵府: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建议资料集(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46:19
控制污染增量 服务经济发展
努力开创“十二五”环评工作新局面
(2011年3月3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是“十二五”刚刚开始的第一次会议,是在贯彻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推进我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全省环评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分析研究当前环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全省环评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环境保护逐步走上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大舞台。“环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节器”、“控制闸”,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在控制污染增量、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环评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环评队伍自身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回顾5年来的工作,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环评的作用和地位得到明显提升。过去的5年,是极不平凡的5年,环评管理工作面临着国家宏观调控、全球经济危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新的形势和任务。而环评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作为项目准入的“门槛”,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公众的关注。5年来,全省各级环评管理部门把环评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把握,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按照省厅的工作要求,克服困难,上下配合,共同努力,做到在调控中、在危机中、在转型中服务好发展。同时,又通过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好环评“调节器”、“控制闸”作用,实现了由监管向服务与监管并重的重大转变,环评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按照省政府“在调控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控”的要求,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管的关系,结合我省工业结构的实际,在严格执行国家调控政策的同时,积极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建设,促其做大做强,拉长产业链条;认真落实“四个不批,三个严格”要求,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建立了重点行业新改扩建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挂钩的审批机制,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几年来,力求通过环评的严格准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 “十一五”期间,我省的电力、铅冶炼、氧化铝、水泥、焦炭、煤化工、多晶硅等重点行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豫光金铅、河南煤化永煤化工、中硅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通过“上大关小”,促进电力行业淘汰了10万千瓦以下机组,铅冶炼行业在全国率先淘汰了烧结机工艺,水泥行业全部淘汰了立窑工艺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和升级。在战危机保增长中,各级环评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 “战危机、保增长”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厅“坚持'两保一高’、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方设法提高审批效率,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省厅建立了厅领导分片督导和现场服务制度,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各市也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提前介入,主动跟踪服务,如开封市制定了企业服务年建设项目跟踪服务计划,每个项目都建立动态管理档案,以便跟踪服务;焦作市建立了提前巡访制度,定期到各县区进行巡访,了解需求,指导各县区和企业做好项目环评的前期工作。在争取国家4万亿投资项目的环评审批中,各级环评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 “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确保了上报项目的及时审批,为全省“战危机、保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各级环评管理部门认真落实联审联批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上下联动,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积极支持“调结构、促转型”的项目建设。强化责任意识,严格项目筛选,严格环境准入,确保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在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快项目审批。如郑州市对市政道路建设等项目集中打捆审批,一般类项目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减半的基础上又压缩到10日以内。积极协调环境保护部,使上报项目尽快获得审批。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开拓创新,实行项目审批责任制,建立服务机制,加强跟踪督办,确保工作的落实,探索建立既严格管理又高效服务的环评管理新机制。5年来,我省确定的重大项目做到了应批尽批,特别是联审联批机制建立以来,圆满完成了联审联批任务。2010年,全省联审联批第一批908个重大项目中完成环评审批的达94.3%;第二批136个联审联批项目中完成环评审批的达91.9%;鹤壁市完成率为100%。省厅“十一五”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历年受到省政府表扬,联审联批工作连续两年受到省政府表彰;周口、安阳等市环保局行政服务科被省优化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评为“河南省优质服务窗口”;郑州、开封、安阳、焦作、三门峡等市环保局也分别受到市委或政府的表彰。“十一五”期间,我省环评管理工作经受住了复杂形势的考验,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环评管理工作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规划环评参与宏观决策的作用得到逐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我省不断深化规划环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6—2008年连续3年将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并以此为突破口先后开展了电力、煤化工2个重点行业规划、粮食核心区发展战略规划、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新区规划、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重要基地发展规划等环评工作,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编制了高水平印染项目布局规划,为规范重点行业发展、优化产业和城市布局提供了指导。随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颁布实施,提请省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通知》,明确了规划环评的重要性及各部门的工作要求和任务,进一步提升了环评参与综合决策的地位。通过全面开展规划环评,科学分析了规划实施的环境制约因素和不利影响,积极提出了环保对策与建议,为规划审批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为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审批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重点行业规划环评,建立了规划环评与项目审批挂钩机制,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予审批;对符合规划的项目,简化环评内容,加快项目审批,避免了项目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促进了部分重点行业,特别是电力、焦化等重污染行业科学规范发展。通过开展重点区域规划环评,优化了区域功能和产业布局,从规划源头防止了布局不合理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2008年以来,我省全面开展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环评工作,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180个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的审查工作,按照省政府对产业集聚区“四集一转”总体要求(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对规划提出了调整建议,强化了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对策,明确了入区项目准入条件,对规划布局不合理的产业提出了约束性要求或调整意见,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通过开展高水平印染项目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全面了解了国际、国内和我省印染行业发展现状,对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布局高水平印染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为省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决策提供了参考。总之,5年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规划环评工作得到了逐步加强和不断深化,开展规划环评的数量由少到多,规划环评工作正由被动开展逐步向主动进行转变,环评参与宏观决策的作用得到了逐步增强。
(三)环评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一是通过环境准入控制增量,实现增产不增污。“十一五”期间,全省环评审批工作紧紧围绕污染减排中心工作,坚持做到支持先进的、制止落后的、控制过热的、限制排污量大的项目建设,切实将环评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门槛,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通过严格准入标准、实施区域削减和“以新带老”等措施,提升了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了污染增量。支持先进的,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大战略支撑的项目、基础设施和对生态环境影响较轻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加快审批。制止落后的,对一些产能不先进、政策不明晰项目,发挥环评的“调节器”作用,从严控制,规范发展。几年来,结合我省实际,省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环评管理的指导意见,规范了化工、糠醛、二硫化碳、五氧化二矾、生物质发电等部分行业的环评审批行为,加强了对这些行业发展的宏观指导。2010年,仅省厅就对38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环评文件做出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的决定。控制过热的,按照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安排部署,2006年以来,先后暂停审批了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电石和甲醇等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充分发挥了环评管理“控制闸”作用。限制排污量大的,2006年以来,环评审批没有在全省新布点建设化学制浆造纸项目,对承接的印染项目也做到了有保有压、科学布局。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54580个,其中报告书2053个,报告表17446个,登记表35081个。通过实施“区域替代”和“以新带老”等措施,5年来共减少污染物排放量:COD64万吨、氨氮12万吨、二氧化硫7.3万吨,实现了“增产减污”的目标。二是在推进工程减排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十一五”期间,我省环评管理积极推进工程减排措施的落实,促其尽快发挥减排作用。在污水处理厂、电厂脱硫、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取简化环评内容、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等措施,加快项目审批,促进早日开工建设。为了促进污水处理厂尽快发挥减排作用,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省各级环评管理部门以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为重点,加强与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共同推进的机制,加快工程建设和管网配套工作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强化污水处理厂验收工作,建立了目标责任制,明确了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在污水处理厂验收工作中的责任和要求;加强日常调度和督办,加强上下沟通协调,对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及时组织专家对运行调试、监测、在线监控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尽快完成调试运行工作,并及时组织完成验收,促其尽早产生减排效果,为全省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十一五”期间,大家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确保了省政府确定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验收任务的按时完成。全省新建投产了140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能力达599.55万吨/日,在“十一五”的COD减排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环评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在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规定,从法规制度层面进一步强化了环评工作。一是修订制定了有关法规规章。2006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细化了有关规定,增加了试生产管理的行政许可,强化了“三同时”管理,为我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09年8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颁布后,省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通知》,进一步提升了环评管理参与宏观决策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规划环评工作;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下环评审批的要求,2010年1月,省政府修订了《河南省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下放了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进一步强化了省级环保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和市、县环保部门的具体监管责任。新《规定》实施后的2010年,省级审批的建设项目为187个,比2009年减少143个,减幅43%;同期市级审批项目由3352个减少至2836个,减幅15%;县级审批项目由5969个增加到9365个,升幅57%。二是完善了内部工作程序。2006年4月,省厅制定出台了环评公众参与的办法,大力实施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公众参与;2009年2月,省厅还制订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部审查规定》,建立了处务会、厅长专题会、厅长办公会三级集体审议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程序,提高了审批的科学性。2010年,环评处内部审议对29个,厅长专题会及厅长办公会审议对9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作出了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的决定。三是建立了部门联合把关的长效机制。与发改、工信等部门建立了项目前期联合把关机制,与发改、国土、住建等部门建立了重点项目联审联批机制,与工商部门联合下发了规范建设项目营业执照办理的规定,部门之间形成了联动,共同把关,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未批先建、违规生产和超期不验收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五)环评管理更加注重项目全过程监管。“十一五”以来,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按照《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职责和工作机制。一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环保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环境风险项目等为重点的清理排查活动,2009年中央又组织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这些大规模的监督检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项目“三同时”的落实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我省以各类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建立了环评审批与环境监察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了项目试生产、竣工验收管理制度,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构建了长效的联动监管机制。积极推动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研究制订《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暂行办法》,切实防范施工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障环评批复的污染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二是“三同时”管理手段进一步改进。为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省厅建立了审批项目跟踪调度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定期调度汇总已审批项目的建设情况。对具备试生产条件的,分类明确试生产核查的单位和职责;对具备验收条件的,定期下达验收计划,明确市县环保部门的责任和各项工作要求,将部分污染较轻的项目委托市级环保部门验收。通过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联合把关,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得到了明显加强,防止了项目带病运行。2010年,我厅组织对“十一五”期间省级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掌握了1071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要求企业尽快办理试生产、验收手续,并加强督办。鹤壁市加强市、县(区)环保部门上下联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县、区环保部门的现场监督作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焦作市环保局建立建设项目环境违法信息库,对在环评审批、验收及通过建设项目排查、检查、专项治理等方式发现的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经核查属实的,登记进入环境违法信息库。三是对违法违规项目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我省始终对违法建设项目的查处保持高压态势,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了钢铁、铅锌冶炼等“两高一资”项目的专项清理及化工石化行业风险排查工作,纠正了一大批环境违法行为。在2009年开展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环保专项治理活动”中,全省共排查出277个违规项目,督促完成整改252个,占违规项目总数的91%。2010年,省厅对“三同时”管理中发现的32个严重环境违法的项目下达了责令停产、罚款的处罚,对60个在试生产及验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项目下达了整改通知,并由专人负责督促整改情况的落实。各市环保局也以专项治理为契机,不断加强“三同时”管理,查处和纠正了一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六)环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十一五”期间,我省从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切实加强了环评机构、技术评估、行政审批“三支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评价机构不断发展。为适应环评技术服务市场需求,省厅积极支持环评机构的建设,一方面支持省内具备条件的单位开展环评业务;另一方面,引导规范省外环评机构到我省开展环评工作,环评咨询服务机构得到了发展壮大。2010年,在我省开展环评工作的机构达到73家,其中省外环评机构37家。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我厅加强对环评队伍的培训和日常考核,积极协调环保部评估中心在我省开展多期技术培训,先后有本省环评人员8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强化对环评机构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对环评文件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环评机构进行通报,责令其暂停在我省开展业务。在2010年度环评机构考核中,对7家环评机构作出了限期停业整顿的处理。通过加强培训和日常考核,环评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二是评估能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为进一步提高环评文件技术评估质量,更好地为审批把关,省厅大力加强省评估中心的能力建设,同时积极指导各市加强技术评估工作。目前,除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外,全省有6个市成立了评估机构。省评估机构按照省厅的要求,全面加强评估管理,建立健全评估管理制度,严格项目评估,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据统计,“十一五”省评估中心共完成技术评估项目2127项(其中报告书1463个、报告表664个);预审退回项目环评文件100多个,专家技术评审会不予通过180多个;对110多个项目的生产工艺、选址选线、污染治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调整建议。在较好完成评估工作的同时,省评估中心充分发挥技术和专家优势,对生物柴油、印染、多晶硅、糠醛等行业开展调研,为省厅制定相关行业的环境管理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三是环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两转两提”要求,省厅加强了对各级环评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学习,及时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把握能力,做到依法行政;加强环评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积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研究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四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随着环评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环评领域腐败问题已被列入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监控范围,从近几年省内外查处的环保系统腐败案例看,环评领域的腐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防微杜渐,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全省环评系统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思想作风教育、警示教育,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并注重从制度上强化内部约束和监督。省厅下大力气抓好廉政风险防范体系的落实,对照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试生产核查、竣工验收3个阶段工作程序,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并认真分析了存在廉政风险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了环评管理人员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十一五”环评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环保部的有力指导,得益于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环保部门内部各系统的通力协作,更得益于全省环评战线全体同志的尽职尽责、团结拼搏。无论是行政审批机关,还是监测、监察、评估单位,无论是环评部门,还是生态、辐射、总量部门,都在压力大、要求高、困难多、时间紧的情况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此,我代表省环保厅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全省环评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清醒认识新形势下环评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对今后5年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大环保力度,建设生态文明。《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中原;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对做好环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从深化污染减排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评都担负着重要职责。1月15日,马懿厅长在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着重指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各级环保部门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严格环境准入,推进规划环评,积极服务发展。在2月18日召开的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视频会议上,周生贤部长强调:“'十二五’期间,在污染减排这条主线之下,要让环境影响评价等三项工作成为亮点,把他们作为关系全局的重点工作来运作,要使环评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着重从3个方面来把握环评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减排指标继续提高,环评把关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省委省政府提出“两高一低”(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目标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要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义,把发展作为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的关键。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7万亿元左右,与2010年的2.2万亿相比,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而上述增速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才能实现的。另一方面,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是一个刚性约束,据目前掌握的初步情况看,环保部对我省下达的“十二五”主要污染减排指标比“十一五”时期又有新的提高,到2015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9.9%、12.6%、12.4%和15.2%。实现上述减排目标,既要靠削减存量,也要靠控制增量,而控制增量的重任必然靠环评来实现。如何正确处理好“支持项目建设,确保经济增速”与“严格环评把关,控制污染增量”的关系,已经成为摆在各级环评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承接产业转移方兴未艾,转变发展方式是首要任务,环评服务和优化项目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省规划建设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努力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同时,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环境影响评价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在我省尽快落地建设;另一方面又要严把准入关,坚决控制“两高一资”、落后产能向我省转移。如何通过严格实行环评制度,既支持招商引资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避免大规模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三)群众环境维权意识不断高涨,政务公开乃是大势所趋,提高环评管理水平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污染事故隐患也相应增加,污染事故已进入高发期。如去年发生的中石油渭南柴油泄漏污染黄河、洛阳新安氢氧化钠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直接影响和威胁到沿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期盼越来越强烈,由环境问题引发纠纷正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更加尖锐,维护公众合法环境权益的任务将十分艰巨。如,郑州市垃圾处理场由于垃圾渗滤液未及时处理污染地下水,引起周边居民长期越级上访,影响恶劣。虽然引起这些环境纠纷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然而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或因环境污染纠纷影响到社会稳定,有关部门解决问题首先从项目环评上找原因,总是将环评审批、“三同时”监管以及环保验收作为重点调查内容,环评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务公开的力度将越来越大,环评审批、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各个环节都将更透明、更公开地置于广大公众的监督之下。如果我们的工作仍然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显然满足不了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在看到环评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外,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环评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点行业规划环评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十一五”我省在战略环评和区域规划环评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环评法》规定的“十专项”规划环评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除煤化工、电力行业之外,全省还没有开展重点行业发展和布局的规划环评工作,各省辖市在这个领域也都没有开展积极的探索,还不能从环境角度科学分析解决重点产业发展与布局问题。二是机制创新面临现实要求和制度约束的双重压力。在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中,郭庚茂省长要求环保部门“环保要搞好,环评要高效”,“要创新产业集聚区环评管理新机制”。近两年,虽然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我们各级环保部门在创新环评机制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有的做法很有效,获得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好评,但总的来说办法不多、机制不活。由于环评工作受环保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制约,环评创新的空间有限,创新工作进展缓慢。如何在机制创新和制度约束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既满足本省现实工作需要又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是我们下一步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如何妥善处理建设项目环境违法仍是困扰环境管理的一大难题。当前,项目未批先建、建非所批、违规生产等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区甚至非常突出,屡禁不止。虽然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限期整改、挂牌督办、黑名单、区域限批等,但仍未有效遏制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我们仍需在监管机制体制上进一步探索研究,解决这一长期困扰环评工作的难题。四是对于化工等部分行业,环境准入的宽严尺度不明晰问题仍然存在。对于化工等一些重污染行业,由于其涉及的产品种类多,国家和我省又没有出台明确的准入条件,在项目审批上,容易造成把握标准不同、宽严尺度不一,使一些属于落后产能的项目获得审批,埋下了污染和环境风险隐患。五是部分环评报告质量不高,环评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这两年对环评机构的日常考核,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环评单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以低成本、低标准承接环评业务;一些环评单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环评文件编制的质量下降;一些环评机构唯利是图,在环评过程中弄虚作假,弱化环保措施和要求,误导环评审批。这些问题都对环评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既影响项目建设的质量,又间接影响到环保部门的形象。六是廉政风险隐患尚未根本消除。随着环评地位的不断提升,环评队伍日益成为企业和各种利益集团攻关的对象。我们系统内一些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捞取私利的工具,不是吃、拿、卡、要,就是热衷于为企业拉关系、找门子。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加以解决。
同志们,挑战和问题并不可怕,一定意义上,迎接挑战、正视问题正是促进事业发展、助推工作进步的机遇和动力。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判断形势、坚持与时俱进、妥善加以应对,从而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挑战为机遇,不断把环评事业推向前进。
三、“十二五”环评工作总体思路及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矛盾的凸显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时期,也是环评在参与宏观决策、促进结构调整、控制污染增量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十二五”既是环评事业充满希望的时期,也是环评事业克难攻坚的时期。环评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充分发挥环评在促进污染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环评管理,控制污染增量,服务发展大局,防范环境风险,努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前一阶段召开的全省环保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做好环评管理工作,助推 “十二五”环保目标任务实现,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仍将面临不少严峻的挑战,必须正确处理好4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把关与服务的关系。环评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严格把关,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妥善解决好环评领域存在的问题,以热情高效的服务,服务好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二是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就是要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为我省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着眼长远,就是要注重引导、重点支持那些成长性好、战略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质量的关系。环评作为项目建设准入的“门槛”,一方面在承接产业转移、大招商、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活动中,必须要提高审批效率,为满足要求的项目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另一方面要抬高准入“门槛”,严格项目准入,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项目建设,确保环评审批质量。四是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环评管理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积极参与宏观决策,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在优化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从每一个项目入手,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具体环保问题,支持项目建设,服务经济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环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环评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全省环评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控制污染增量,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提升管理水平”。具体讲就是:突出两项中心任务,办好三件大事,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两项中心任务即:控制污染增量和服务经济发展。这是现阶段环评管理工作的两项重点,是落实“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具体体现,两者只能兼顾不能偏废。
三件大事即:产业集聚区环境管理、《河南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立法调研、环评专题调研活动。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承接产业转移、支撑项目建设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认真落实规划环评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产业集聚区环境管理已经提到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今年产业集聚区的环境管理重点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对全省产业集聚区组织开展专项调查,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年内命名10个“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二是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针对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中的3项环保指标,制定考核细则,加强基础数据采集与调度,对产业集聚区进行科学综合考评。另外,各级环保部门要督促指导辖区内产业集聚区加快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站、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依托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要尽快完善收水管网建设,尽快实现集中治污、集中供热及废物资源化利用。
《河南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是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配套的地方行政规章,此项工作已列入2011年度省政府规章的立法调研计划。这部地方规章的出台,对于推动我省规划环评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规划工作步入正常轨道意义十分重大。省厅将配合省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地方环保部门积极做好立法的调研、材料起草等相关工作,为明年规章的正式出台作好充分准备。
作为省七次环保大会筹备工作的组成部分,省厅针对环评工作今年要组织开展两项专题调研,一是如何更好地发挥环评管理对于提升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的作用?二是开展产业集聚区和省直管县环评审批“直通车”试点研究。为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与制度创新,省厅还将组织开展环评文件网上审批的调研,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全省自动监控网络,探索开展网上环评审批等事宜,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服务质量和政务公开水平。希望各市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调研工作。
五项重点工作:
1、以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为着力点,全力做好省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目前,省政府已经确定380个全省重点项目,省厅已经将项目单子下发到各市,同时全省重大项目单子正在确定中。各市要对已经确定的联审联批项目及当地重点项目认真进行梳理,尽快摸清项目情况,提前介入加强服务,指导项目单位加快环评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人员和职责,强化日常指导督办和调度。今年省厅对全省的联审联批工作将实施旬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年评比制度,各市也要参照执行。去年,省厅和各市在支持重大项目和服务企业中都制定了一些支持政策,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认真抓好落实。要认真总结以往好的做法与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项目早日建设创造条件,确保全省重大项目在规定时限内做到应批尽批。
2、以提高参与宏观决策能力为出发点,深入推进规划环评。今年是 “十二五”各类规划编制的集中时期,各市要以此为契机,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编制“十二五”规划过程中依法开展环评。各市要做到“三个一”,即向政府做一次汇报,为推进“十二五”规划环评争取支持;联合有关部门对规划目录进行一次梳理,明确“十二五”期间需开展规划环评的目录及要求;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就如何通过规划环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交流,提高规划环评的质量和水平。全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中原经济区”战略环评。这项工作目的是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必要的准备,近期省政府将要与环保部签订《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在已经确定的协议初稿中将共同开展“中原经济区战略环评”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待协议正式签署后,将全面启动这项工作。二是积极推动城市新区规划环评。郑州等有关地市环保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郑州、开封、洛阳、平原、许昌、焦作、漯河、南阳等8个省政府确定的城市新区的区域开发规划环评。三是开展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环评。按照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我省济源市、灵宝市、义马市、栾川县、洛宁县、项城市、尉氏县、安阳龙安区、孟州市、新乡县、新乡市凤泉区11个市(县)区为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各市要抓紧组织开展区域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区域污染治理和产业升级转型。在规划环评完成前,各级环保部门要暂停审批增加区域重金属排放量的所有项目。四是抓好各市设立的各类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此项工作已经列入2011年度政府责任目标,各市要将各省辖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工业园区报省厅备案。对未经备案的工业园区,原则上不予批准入区项目的环评文件;对已备案的工业园区,应尽快开展规划环评并组织审查,规划环评文件及审查意见将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3、以控制污染物新增量为落脚点, 深化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按照省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要求,严格重点行业项目环评准入。对化工石化行业,必须坚持做到规划环评先行,优化项目布局和选址选线,明确风险防范措施,切实防范环境风险;对位于饮用水源地附近、河流两岸、城市等环境敏感地区的化工项目,要慎重进行环评审批;尽快出台《河南省化工项目环保准入指导意见》,坚持新建化工项目入园区集中集聚发展。对火电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新上火电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十二五”期间对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脱硝设施。对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背压机组等项目严格控制,既要满足需求又要合理布局。认真落实《河南省重点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对省政府确定的14个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发展产业,在重点支持的同时又区别对待,对高成长性产业和先导产业,积极培育支持其加快发展,尽快形成集聚效应,但要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对传统优势产业如钢铁、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纺织轻工等,积极支持扩大规模和升级改造,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对不属于我省优势主导产业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如电石、铁合金等),原则上不予支持。在环评审批中,对“鼓励类”项目, 做到“增产不增污”;对“允许类”项目,做到“增产减污”,对“限制类”项目,不再新批扩大产能的项目。
4、以专项检查和治理为契机,强化建设项目后期监管。今年,环保部要组织开展和完成2项专项检查和治理活动。一是今年环保部按照《关于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监督检查的意见》,要对包括我省在内的12个省(区、市)环评审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级环保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对2009年以来环评审批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做好迎接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二是今年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环保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年,各级环保部门要继续抓好专项治理排查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到位。与此同时,要适时组织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对搞形式、走过场、达不到要求的,责令重新整改,坚决遏制并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领域中各类环境违法问题,切实巩固治理成果。各市要以专项检查和治理活动为契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擅自试生产、未验投产等环境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批,处理一批,整改到位一批。要充分利用黑名单、挂牌督办、区域限批 、新闻曝光等措施,严厉打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水平,遏制“三同时”违法行为。尽快制订下发《河南省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进一步规范“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逐步建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制度,建立项目档案,录入项目在审批、设计、建设、试生产、验收各环节的有关信息,全面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尽快解决;积极推进环境监理,研究制定《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开展环境监理试点。通过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力争做到不因 “三同时”管理不到位引发污染事故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切实保障环境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5、以强化日常管理为手段,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加强评价、评估、管理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环评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强化环评机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环评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加强对环评机构的日常考核,对违规开展环评、工作质量低下、弄虚作假、考核不合格的环评机构,严肃处理,给予取消备案、停业整顿或向环保部建议吊销资质的处罚。严格环评资质准入审查,原则上不再受理环评资质申请。各市也要加强对环评机构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向省厅报告。二是加强评估机构建设和管理。各省辖市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评估机构建设,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成立评估机构,发挥其技术支撑作用。各级评估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技术评估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能力,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公正、权威。建立健全专家库及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对专家的管理,优化专家队伍,提高专家整体水平。三是加强环评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通过采取走出去培训、组织培训等措施,全面提高环评管理人员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管理能力,提高全省环评管理工作的水平。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梳理环评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改进管理方式,规范制约权力,防范廉政风险。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化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把公开透明贯穿于环评管理的全过程,确保系统内不发生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
同志们,回顾“十一五”,我们有喜悦、有自豪,但也有遗憾;展望“十二五”,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再创佳绩。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已经开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厅“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克难奋进,努力实现“十二五”环评工作的良好开局,不断开创环评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名称: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委托单位:河南省畜牧局
承担单位:河  海  大  学
项目负责人: 韩龙喜
(环评工程师登记证编号:A19090080700;农林水利类)
编制人员:
姓名 上岗证号 环评工程师
登记行业类别 工作分工 签字
韩龙喜  农林水利 项目负责人
王万杰  交通运输 报告书编写
操家顺  社会区域 报告书编写
刘晓东  社会区域 报告书编写
郑孝宇  社会区域 报告书编写
摘    要
河南省黄河滩区是黄河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滩地既是汛期的排洪、滞洪和沉沙区域,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土地。为减少河南省黄河滩区大中型畜牧业生产(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黄河滩区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河南省利用世行贷款8000万美元,建设“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
本项目涉及河南省8个省辖市的30个县(市、区),计划改扩建、新建589个养殖场(区)。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机构能力建设、现有或新建养殖场(区)环境管理、项目管理、检测和评价三大部分。项目总投资127323.86万元人民币。项目占地36017.9亩,其中新增用地11469亩,所占地采用租赁方式,为一般农田,无基本保护农田。养殖场不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区内。新建养殖场距居民点的距离不小于500m。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项目区主要为黄河滩区及黄河故道组成。黄河滩区主要为泥沙沉积形成的滩涂地,地势低平,滩区大体形状是上下窄中间宽,连成一片,同时存在着大量串沟、洼地、堤河等自然地貌;黄河故道为原黄河的老河床,地形较为平坦,同时存在有缓丘、洼地等地形。
河南是全国的畜牧业大省,畜牧业是河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8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585.08万吨,占全国的1/10。目前的养殖场大多没有完善的环保设施,养殖场污水收集、粪便收集设施不健全,粪便的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根据调查,现有养殖场排放的COD、NH3-N和TP量分别为7740.7t/a、2580.2t/a和2222.1t/a。
针对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可研报告设计了七个标准养殖模块,包括500头奶牛标准养殖场、500头肉牛标准养殖场、存栏5000头生态猪生物发酵床、500头奶牛颗粒有机肥项目、改扩建100头奶牛养殖场、改扩建200头奶牛养殖场和改扩建200头肉牛养殖场。养殖场的牛粪采用人工干清粪方式,集中堆放到养殖场的专用贮粪场进行处理或制成有机肥,最终施入农田;产生的尿液和冲洗水经收集后排入场内污水收集池,经处理后用于农田。
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不仅要符合世界银行有关保护环境的要求,而且也要符合中国的要求。由于本项目重在完善黄河滩区养殖场(区)基础设施和加强环境管理,按照世界银行准备团和河南省环保局(PEPB)达成的共识,本项目不要求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而世行更关注一份综合的、实用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EMMP)。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河南省实施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其影响是积极的。但是,如果养殖场建设地点选择不当,或没有适当的缓解措施,项目的建设将有潜在的不利影响,这将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在建设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和局部的。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主要包括占地对植被的影响,施工现场的噪音、粉尘和生活垃圾污染。如果按报告中提出的措施实施,在建设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减至最低。
运营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为恶臭对大气的污染、废物对水环境的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取报告中第7.2.2节的减缓措施,这种负面影响可以减轻甚至避免。
本项目参与和影响的少数民族只有回族,参与本项目的村庄主要有封丘县回族乡杨庄村和济源市梨林镇水运庄村,共2283人。项目实施充分考虑了对不同民族政策的影响,不会对民族关系、宗教信仰、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方面产生影响。
报告书制定了详细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包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机构和培训计划,并按照第七章中的营养物平衡,选取养殖模块总数的10%作为样本进行监测,以评价项目在运营期的污染控制状况。
报告认为,在黄河滩区实施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按照可研报告中推荐的废物处理方案,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各种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态环保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环境影响报告的结论是:如果全面实施本项目,不但不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通过实施建议的养殖场废物管理活动,项目还会改善生活质量和养殖场和周围的环境状况,鉴于本项目显著的潜在的积极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小组建议,世界银行和中国有关部门支持这个项目的建设,并尽早实施。
目    录
前言 7
1 引言 8
1.1 评价目的 8
1.2 评价方法 8
1.3 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关系 9
1.4 环评小组 9
1.5 评价分类 10
1.6 评价要素 10
1.6.1 环境评价要素识别 10
1.6.2 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1
1.7 评价内容和重点 2
1.7.1 评价内容 2
1.7.2 评价重点 2
1.8 环境保护目标 2
1.9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间 2
1.9.1 评价范围 2
1.9.2 评价时间 3
1.10 评价标准 3
1.10.1 环境质量标准 3
1.10.2 排放标准 3
1.11 评价程序 4
2 政策、法规和管理框架 6
2.1 环境保护组织和机构框架 6
2.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6
2.3 重要文件 7
2.4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管理 8
2.5 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计划和规划 9
2.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9
2.7 世行安全保障政策 9
2.8 项目相关文件 10
3. 项目概况 11
3.1 项目背景及养殖场现状 11
3.1.1 项目背景 11
3.1.2 养殖场现状 11
3.2 项目目标 13
3.3 项目组成(子项目) 13
3.3.1 模块1--500头奶牛标准养殖场模块 14
3.3.2 模块2--500头肉牛标准养殖场模块 17
3.3.3 模块3--5000头生态猪生物发酵床模块 20
3.3.4 模块4--500头奶牛颗粒有机肥模块 22
3.3.5 模块5--改扩建100头奶牛养殖场(区)模块 24
3.3.6 模块6--改扩建200奶牛养殖场(区)模块 26
3.3.7 模块7--改扩建200头肉牛养殖场(区)模块 29
3.4 项目投资 30
3.5项目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 31
3.6 项目区和占地 31
3.7 项目时间框架和实施时间表 31
3.8 项目经济效益 32
3.8.1间接效益 32
3.8.2直接效益 32
4现有环境状况 33
4.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 33
4.1.1郑州市概况 33
4.1.2开封市环境概况 34
4.1.3洛阳市环境概况 37
4.1.4焦作市环境概况 38
4.1.5新乡市环境概况 40
4.1.6濮阳市环境概况 41
4.1.7商丘市环境概况 43
4.1.8济源市环境概况 45
4.2环境质量现状 46
4.2.1郑州市环境质量现状 46
4.2.2开封市环境质量现状 46
4.2.3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46
4.2.4焦作市环境质量现状 47
4.2.5新乡市环境质量现状 47
4.2.6濮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47
4.2.7商丘市环境质量现状 47
4.2.8济源市环境质量现状 47
5公众参与 49
5.1 磋商方法和内容 49
5.1.1磋商方法 49
5.1.2磋商内容 49
5.2 公众意见和建议 51
5.2.1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51
5.2.2县妇联调查结果 54
5.3 信息公开和反馈 60
5.4 公众参与小结 62
6 替代分析 63
6.1“无项目”替代分析 63
6.1.1牲畜管理和饲料生产现状 63
6.1.2应用研究、推广和培训现状 63
6.2“有项目”替代分析 64
7 环境影响评价和缓解措施 66
7.1项目实施和建设阶段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 66
7.1.1 项目设计阶段 66
7.1.2 项目建设阶段环境影响分析和缓解措施 68
7.2项目运营阶段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 71
7.2.1 正面影响 71
7.2.2负面影响及措施 72
7.2.3对妇女和民族政策的影响分析 75
7.3 环境风险评估 77
7.3.1过度或不合时宜施肥 77
7.3.2 暴雨径流 77
7.3.3 药物和添加剂残留风险 77
7.3.4 疾病风险 78
7.4 营养物平衡 79
7.4.1.养殖场营养物排泄量估算 79
7.4.3经过挥发、脱氮、渗滤和其他损失后作物可利用量 82
7.4.4农作物对氮磷的需求量 83
7.4.5与养殖场匹配的农田面积 83
8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EMMP) 83
8.1 引言 83
8.2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83
8.2.1 环境管理执行机构 83
8.2.2 项目办和环境监测的职责 83
8.2.3 监督机构 83
8.3环境管理计划 83
8.4 环境培训计划/机构强化计划 83
8.4.1 环境培训目的 83
8.4.2 环境培训内容 83
8.4.3 环境培训计划 83
8.5 环境监测计划 83
8.5.1 环境监测计划 83
8.5.2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83
8.6 费用估算 83
8.6.1 环境管理费用 83
8.6.2 环境培训费用 83
8.6.3 环境监测费用 83
8.6.4 费用汇总 83
9.总结与结论 83
9.1 总结 83
9.1.1 项目概况 83
9.1.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83
9.1.3 项目实施的环境可行性 83
9.1.4 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与减缓措施 83
9.1.5 建立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控体系 83
9.1.6 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83
9.1.7 公众普遍支持项目尽快实施 83
9.1.8 需要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 83
9.2 主要结论 83
前言
河南省黄河滩区是黄河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滩地既是汛期的排洪、滞洪和沉沙区域,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土地。为改善黄河滩区养殖环境,促进黄河滩区生态畜牧养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提出积极发展猪禽生产、加快牛羊发展,突出奶业发展,于2002年重点出台了《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豫政办〔2002〕75号),扶持奶牛的生态、绿色养殖。根据规划,河南省畜牧局、发改委、财政厅提出了在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济源、濮阳、商丘等8个省辖市的30个县(市、区)利用世行贷款8000万美元开发沿黄滩区及黄河故道区荒地资源,建设种草、养畜、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畜牧产业带项目,于2005年得到国务院批准,列入世行贷款备选项目规划。2007年初,经省政府批准,省发改委、财政厅、畜牧局联合下发了项目申报指南,完成了项目组织申报工作。2007年9月,由于世行对中国农业贷款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省发改委、财政厅、畜牧局按照世行的最新政策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提出了项目的调整方案。调整后的项目为旨在减少河南省黄河滩区大中型畜牧业生产(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河南省黄河滩区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以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为主的公益性项目,世行贷款由各级政府偿还,同月,项目调整方案得到省政府批准(豫政文〔2007〕159号)。
2008年9月,世行识别团对“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进行了考察,并与各级政府有关人员进行了广泛讨论,确定了项目实施的活动内容,并提出了下一步的主要工作计划,与河南省就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世行资金将支持的活动达成共识,项目名称修改为“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
为充分考虑和预防项目实施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尽可能减少或减轻在项目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河南省畜牧局委托河海大学承担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经过现场踏勘调研、资料收集,按照《河南省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环评大纲》,
在充分收集资料和进行深入调查后,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
1 引言
1.1 环境影响评价(EIA)的目的
本项目的目标是:
本项目旨在利用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贷款,通过完善黄河滩区养殖场(区)基础设施和加强环境管理,示范带动项目区乃至全省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将品种改良、饲料调制、全日粮饲喂、疫病防控、污染物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推广应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科技密集型和生态环保型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场(区),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先进、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格局和良性循环产业链,把畜牧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现代产业,带动场(区)周围市县乃至全省养殖场(区)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的目的是:
①定性分析和评价项目区当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影响评价的范围和程度,审查项目环境保护方案的设计与执行情况;
②对本项目实施带来的正面环境影响进行评述,对可能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进行识别、筛选和预测分析;
③对不可避免的主要负面环境影响提出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减缓措施,制订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EMMP)。
1.2 评价方法
该项目的环境评价既要满足国内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要求,又要满足世行对项目环影响评价的要求。本项目的评价方法是:
(1)整体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通过收集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背景资料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工艺分析资料,对整个项目和各个分项目进行整体环境评价,对各个分项目进行分类排队,对影响较大的项目或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特别关注重点控制地区和敏感地区。
(2)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分析。既分析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分析项目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3)将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管理措施结合起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要落实到项目的环境管理控制措施中。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
(4)在进行项目环评时,考虑项目的发展和变化(5年建设期、参与式方法和项目计划的调整和变化),引入规划环评的方法。
1.3 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关系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第9条和第17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依据世行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应与项目建设同时进行。报告编写过程中与当地项目办、社会评价小组、其它项目小组保持紧密联系,还参考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当地政府、农民、养殖户。这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准备过程中与可行性研究小组保持了紧密联系,且把环境影响评价看成可行性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研报告中必须设置一个章节,涵盖这份报告中所提到的所有环境问题,并且项目预算中要包括环境管理计划的费用。
为在设计阶段消除或减缓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小组与可行性研究小组讨论了如何确保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小组与可行性研究小组仔细地讨论了养殖模式等问题,并对他们的意见作了评价。环境管理计划分析了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关缓解措施。总之,环境影响评价小组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在与河南省世行贷款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性报告的各相关技术小组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
1.4 环评小组
环评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见表1.4-1。
表 1.4-1  环评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姓名 专业 环评工程师
登记行业类别 工作分工
韩龙喜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农林水利 项目负责人
王万杰 水文水资源 交通运输 报告书编写
操家顺 环境工程 社会区域 污染物减缓措施章节编写
刘晓东 环境工程 社会区域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编写
郑孝宇 环境工程 社会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章节编写
邵孝候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环境污染内容
王成龙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李宛平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梁静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王玉锋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刘秀玲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冯玲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1.5 评价分类
根据《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监[1993]324号),并根据拟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敏感程度划分为三类,见表1.5-1。
表1.5-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评价 类别 环境影响 评价内容
A类 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 这类项目需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B类 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是有限的,其影响通过规定采用先进工艺和成熟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可使环境影响大大减缓的建设项目  这类项目一般不要求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但需要根据工程和环境要素的特点做专项的环境影响评价或环境影响分析
C类 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 这类项目一般不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或环境影响分析,只需办理环境保护管理备案手续
根据本项目的性质、规模、影响程度以及所在地的环境特征,项目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是短期的、不显著、可逆的,定为B类。这与世行对本项目的有关文件相一致。
1.6 评价要素
1.6.1 环境评价要素识别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增强畜牧业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改善畜牧业生态环境,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项目中新建养殖场(区)会对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营期。
(1) 社会环境影响:可引导散养农户进入小区,示范带动项目区乃至全省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降低动物疫病传播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农村的公共卫生水平;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 生态环境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耕地和植被有一定的破坏,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项目建成后通过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养殖场粪便还田,可有效改善黄河滩区土壤结构,促进农牧业的良性循环。
(3) 环境质量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会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污染;营运期产生的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改善效应表见表1-3。
表 1-3  环境评价要素表——主要项目的环境影响要素
项目组成  环境参数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水文 水质量 噪音 土壤流失 大气 固体废物 动植物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土壤特征 社会经济 文化和古迹 公共卫生 就业 下游使用者
建设期间
100 头奶牛扩建 -1 -1 -1 0 -1 -1 0 -1 0 0 +1 0 0 +1 0
200 头奶牛扩建 -1 -1 -1 0 -1 -1 0 -1 0 0 +1 0 0 +1 0
200 头肉牛扩建 -1 -1 -1 0 -1 -1 0 -1 0 0 +1 0 0 +1 0
500 头奶牛,有机肥料生产 -1 -1 -1 0 -1 -1 0 -1 0 0 +1 0 0 +1 0
5000 头猪生物发酵床 -1 -1 -1 -1 -1 -1 0 -1 0 0 +1 0 0 +1 0
新建 500 头奶牛场 -1 -1 -1 -1 -1 -1 0 -1 0 0 +1 0 0 +1 0
新建500头肉牛场 -1 -1 -1 -1 -1 -1 0 -1 0 0 +1 0 0 +1 0
运行期间
100 头奶牛扩建 0 -1 0 0 -1 -1 0 0 0 +1 +1 0 0 +1 0
200 头奶牛扩建 0 -1 0 0 -1 -1 0 0 0 +1 +1 0 0 +1 -1
200 头肉牛扩建 0 -1 0 0 -1 -1 0 0 0 +1 +1 0 0 +1 -1
500 头奶牛,有机肥料生产 0 -1 0 0 -1 -1 0 0 0 +1 +1 0 0 +1 -1
5000 头猪生物发酵床 0 -1 -1 0 -2 -2 0 0 0 +1 +1 0 0 +1 -1
新建 500 头奶牛场 0 -1 -1 0 -2 -2 0 0 0 +1 +1 0 0 +1 -2
新建500头肉牛场 0 -1 -1 0 -2 -2 0 0 0 +1 +1 0 0 +1 -2
培训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无影响;  1 = 有些;  2 =中等; 3 = 显著;  + =正面影响;  - =负面影响
1.6.2 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项目在施工期和建设期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影响因子的分析,筛选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TSP;
地表水:COD、BOD5、pH、DO、SS、TP、NH3-N;
地下水:pH、总硬度、总砷、总汞、总铅、总大肠菌群;
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
(2)施工期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TSP、PM10
地表水:COD、SS、石油类
声环境:施工噪声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农作物
固体废物:弃渣、生活垃圾
(3)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TSP,H2S、NH3、恶臭;
地表水:TP、NH3-N、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
地下水:pH、总硬度、总砷、总汞、总铅、总大肠菌群;
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
固体废物:生产固废、生活垃圾;
土壤环境:Cd、Cr、Pb、As、Hg、Cu;
社会经济(包括生活质量):农业产值、人均收入、就业机会、培训人数及比例等。
对周围水环境而言,与河南省和上游地区其它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源(如农业、工业)带来的水污染负荷相比,本项目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是较小的。又由于本项目涉及区域广,采用常规因子评价,成本太高,效果不明显。因此,按世行的要求,采用第7、8章提到的养殖场营养物平衡法对项目的影响进行评价。
1.7 评价内容和重点
1.7.1 评价内容
依照我国的环评技术导则和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环评大纲,并结合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1)收集、整理并评估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基础资料。
(2)选择部分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
(3)分析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识别潜在不利影响并提出预防或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4)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5)编制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1.7.2 评价重点
本次评价重点在于确定潜在的环境影响,并提出可行的污染缓解措施,将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是扩大有益的影响;编制和执行符合实际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为世行对本项目的独立评估提供依据,也为政府综合管理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管理的依据。
1.8 环境保护目标
(1)项目区的水环境不受污染;
(2)项目对水源地、名胜古迹和基本农田等保护区不造成破坏;
(3)养殖场周围的居民点为敏感保护对象。
1.9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间
1.9.1 评价范围
根据以上确定的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确定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植物、动物、景观生态等,养殖场向外扩展1km的范围。
(2)水环境:项目区涉及的地表水域和地下水。
(3)大气环境:主要施工区周边200m,道路两侧各50m范围内。
(4)声环境:项目工程建设区范围扩展200m。
(5)社会经济环境:重点为各分项目直接影响的县、乡(镇)、村,也包括项目间接影响的县(市、区)域。
1.9.2 评价时间
评价时间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建设期5年,运营期为5年——从第一批养殖场完工。
由于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并且为短期影响,因此施工期只作影响分析;营运期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因工序、污染物排放方法不同而不同,而且为长期影响,因此本评价以营运期为重点评价时段。
1.10 评价标准
按照项目区的环境功能区划和项目具体位置,选择各环境要素适用的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按河南省环保局确认的环境标准执行。
1.10.1 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照河南省环境功能区划中的Ⅰ、Ⅱ、Ⅲ、Ⅳ、Ⅴ类水体,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水体标准。
地下水采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
环境空气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1月6日修改),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
1.10.2 排放标准
作为有机肥进入农田的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排放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其中恶臭排放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的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臭气浓度为70)。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标准》(GB12523-1990)中的土石方阶段限值。
畜禽粪便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的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蛔虫卵死亡率≥95%,粪大肠菌群数(个/kg)≥105。
堆肥无害化处理执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87)。
1.11 评价程序
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环境评价程序见图1-1。
图1-1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环境评价程序
2 政策、法规和管理框架
根据《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必须执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规章和标准,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执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有关规定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国际金融组织的技术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由省项目办组织预审,报省环保厅审批,同时报世行审查。
2.1 环境保护组织和机构框架
目前,国内环境监督和管理制度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地方环保局执行的。除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各相关部委在其关心领域设置一个单独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其关心领域的环境问题,接受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监督和指导。河南省世行贷款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环境保护组织和机构框架见图2-1。
2.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6年7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12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2005年4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8年1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10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3年3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5年5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1年8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98年3月);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11月);
(21)《种畜禽管理条例》(1994年7月);
(22)《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05年11月);
(23)《兽药管理条例》(2004年3月);
(24)《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01年12月);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
(2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
(2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2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
(2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3年);
(30)《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4号,2006年;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
(3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4月);
(34)《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6年12月);
(35)《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2004年4月)。
2.3 重要文件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11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
(3)《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
(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5)《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
(6)《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6月);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1月);
(8)《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12月);
(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
(10)《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2006年7月);
(11)《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河南省人民政府第89号令,2005年4月);
(12)《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豫发[1997]19号);
(1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豫政〔2000〕49号);
(1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全国重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01〕33号);
(1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豫政〔2006〕37号)。
(16)《河南省畜牧业条例》(河南省人大常委会,2001年12月7日);
(17)《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豫政办〔2002〕75号)。
2.4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管理
(1)《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11月)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2月)
(3)《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国家环保局、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1997年3月);
(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5月);
(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务院,1999年8月);
(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务院,1989年1月);
(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5年12月);
(8)《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52号,1999年11月11日;
(9)《河南省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第24号令,1996年1月20日发布实施;
(10)《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2003年10;
(11)《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25号,2007年12月;
(12)《河南省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13)项目区省辖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2.5 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计划和规划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
(3)《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年10月);
(4)《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5)《全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发展纲要》(1996-2000);
(6)《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豫文〔2008〕120号);
(7)《河南省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7月)。
2.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2.4-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5)《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
(6)《河南省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试行)
(7)《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NY/T1334-2007);
(8)《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87)。
2.7 世行安全保障政策
(1)《世界银行工作运行手册-环境评价》OP 4.01;
(2)《自然栖息地》OP/BP4.04;
(3)《病虫害管理》OP4.09
(4)《物质文化资源》OP4.11;
(5)《非自愿移民》OP4.12;
(6)《原住民》(OP/BP 4.10);;
(7)《林业》 (OP/BPOP/BP 4.36);
(8) 《位于国际水路上的项目》 (OP/BP 7.50)。
在本项目下,只需要执行《世界银行工作运行手册-环境评价》(OP 4.01)和《非自愿移民》(OP4.12)。
2.8 项目相关文件
(1)《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
(2)《河南黄河滩区生态畜牧带项目环境评价任务大纲》;
(3)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中国动物废弃物管理政策和技术研究报告》;
(4)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认定组备忘录、准备组备忘录和预评估组备忘录。
图2-1项目环境保护组织和机构框架环境保护组织和机构框架图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背景及养殖场现状
3.1.1 项目背景
河南省黄河滩区是黄河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滩地既是汛期的排洪、滞洪和沉沙区域,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土地。为改善黄河滩区养殖环境,促进黄河滩区生态畜牧养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提出积极发展猪禽生产、加快牛羊发展,突出奶业发展,于2002年出台了《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豫政办〔2002〕75号),扶持奶牛的生态、绿色养殖。根据规划,河南省畜牧局、发改委、财政厅提出了在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济源、濮阳、商丘等8个省辖市的30个县(市、区)利用世行贷款8000万美元开发沿黄滩区及黄河故道区荒地资源,建设种草、养畜、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畜牧产业带项目,于2005年得到国务院批准,列入世行贷款备选项目规划。2007年,由于世行对中国农业贷款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省发改委、财政厅、畜牧局按照世行的最新政策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提出了项目调整方案,项目调整为以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支持为主的建设内容,项目世行贷款由各级政府偿还,项目调整方案于9月份得到省政府批准(豫政文〔2007〕159号)。2008年3月,省畜牧局、发改委、财政厅组织了项目申报。2008年9月,项目通过世行识别,项目名称修改为“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2009年9月,项目通过了世行预评估。
3.1.2 拟议项目地区的养殖场现状
3.1.2.1养殖场规模
本项目改扩建的养殖场共472个,目前的养殖规模见表3.1-1。
表3.1-1 项目市目前养殖场规模
项目市 建设前规模(存栏头数/畜位)
奶牛 肉牛 生猪 公牛
郑州市 14835 2170 0 120
开封市 8052 34083 4500
洛阳市 7107  10000
焦作市 15063 3436 23000
新乡市 14841 13684 0
濮阳市 3438 11153 0
商丘市 16482 23453 30000
济源市 3562  2200
总计 83380 87979 69700 120
3.1.2.2现有污染物调查
对472家养殖场目前的环境污染调查结果见表3.1-2。
表3.1-2   现有养殖场污染物调查
废物种类 总产生量(t/a) 利用量(t/a) 排放量(t/a) 污染物排放量(t/a)
COD NH3-N TP
牛粪 1171204.7 1048782 122422.7 3795.1 208.1 144.5
牛尿 585602.35  585602.35 3513.6 2342.4 2049.6
猪粪便 134834.65 122759.501 12075.149 432.0 29.7 28.0
合计 1891642 1171542 720100.2 7740.7 2580.2 2222.1
3.1.2.3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模养殖比重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散户养殖在河南省畜禽养殖业中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技术相对落后,人畜混居。从而造成饲草饲料利用效率较低,粪便等污染物管理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养殖场(区)环保设施不完善。养殖场污水收集、粪收集设施不健全,缺少处理设施,粪便的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水环境造成了污染,还会造成疫病传播,影响人畜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2)畜禽粪尿利用不合理, 造成环境污染。养殖场产生的粪便超负荷施入农田,造成氮、磷流失,给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3)目前,养殖场没有专人负责粪便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因此造成环境污染。
(4)目前,养殖场距离居民区太近,可能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5)现有规模养殖场(区)标准化程度不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当前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3.2 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利用世行贷款,通过完善黄河滩区养殖场(区)基础设施和加强环境管理,示范带动项目区乃至全省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将品种改良、饲料调制、全日粮饲喂、疫病防控、污染物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推广应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科技密集型和生态环保型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场(区),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先进、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格局和良性循环产业链,把畜牧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现代产业,带动场(区)周围市县乃至全省养殖场(区)可持续发展。
3.3 项目组成(子项目)
本项目通过对现有养殖场(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扩大养殖规模,强化污染物治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并新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区),加强畜牧业公共能力建设,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项目的一个部分,将会新建一些示范良种场以提高建设畜牧业、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机构的)能力。
本项目涉及河南省8个省辖市的30个县(市、区),计划改扩建、新建养殖场(区)。其中:
改扩建养殖场(区)472个,包括:
奶牛养殖场(区)179个
肉牛养殖场(区)272个
蛋鸡场(区)1个
生态养猪场(区)18个
配种(母牛)站改扩建2个
奶牛良种场(区)1个
新建养殖场(区)117个:包括
奶牛养殖场(区)66个
肉牛养殖场(区)51个
项目建成后,项目场(区)将达到483269头(只)的养殖规模。其中:肉牛196546畜位,奶牛存栏181703头,生猪存栏108400头。
项目包括三个子项目:1、 公共机构能力建设;2、现有或新建养殖场(区)环境管理;3、项目管理、监测和评价。
本项目有7个模块,包括500头奶牛标准养殖场、500头肉牛标准养殖场、存栏5000头生态猪生物发酵床、500头奶牛颗粒有机肥项目、改扩建100头奶牛养殖场、改扩建200头奶牛养殖场和改扩建200头肉牛养殖场等。
3.3.1 模块1--500头奶牛标准养殖场(小区)模块
3.3.1.1建设规模
新建500头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年存栏约500头,以向市场提供鲜奶为主。
3.3.1.2饲养工艺和饲料
(1)饲养工艺
根据奶牛各年龄阶段的生产目的不同,一般将奶牛养殖划分为犊牛––––育成牛––––青年牛––––奶牛四段养殖工艺。工艺流程框图如图3-1。
图3-1 奶牛饲养工艺流程
(2)饲料
奶牛养殖饲料见表3.3-1。
表3.3-1 奶牛养殖饲料
序号 饲料名称
1 优质干草(包含20%豆科草)
2 玉米青贮
3 青割饲料
4 块根类(胡萝卜、甜菜)
5 秸秆和副产品(青贮料、豆腐渣)
6 豆饼
7 玉米面
8 麦麸
9 骨粉
10 食盐
3.3.1.3奶牛场的平面布置
河南省黄河滩区气候为我国第Ⅱ气候区,冬季舍外计算温度为-5℃,7月份平均气温在28℃以上;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气流为西北风。牛舍设计为东西朝向,宜偏东南15°左右,具体实施根据场区地形、地貌进行规划和建筑物布局。
奶牛场平面布局一般分为:1、生活管理区;2、辅助生产区;3、生产区;4、粪污处理区,和5、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区之间应界限分明,联系方便。养殖小区实行集中机械挤奶,统一饲养管理。对主要工作区的说明见下:
① 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建在奶牛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
② 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③ 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兽医室等生产性建筑。应设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④ 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主要包括隔离牛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储存与处理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100米以上的间距。粪尿污水处理、病牛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指标见表3.3-2。
表3.3-2 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场区占地面积 ㎡ ( 187*257) 33350
2 总建(构)筑面积 ㎡ 9623.4
3 建筑物占地面积 ㎡ 13811.4
4 建筑系数 % 17.63
5 容积率 % 29
6 绿化面积 ㎡ 6670
7 绿化系数 % 20
8 新建道路 ㎡ 2668
9 围墙 m 880
10 区内污水收集系统(45*50砖砌明沟) m 983.5
11 区内雨水收集系统(45*50砖砌明沟) m 800
12 区内给水管网(DN100) m 500
13 区内电缆 m 500
3.3.1.4牛场建筑物、构筑物
新建牛场需要土建工程以及设备安装。牛场建筑物、构筑物见表3.3-3。
表 3.3-3 牛场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面积
(平方米、立方米)
1 泌乳牛舍 栋 2 1320
2 青年牛、干奶牛舍 栋 1 720
3 育成牛、断奶牛舍 栋 1 420
4 产房 栋 1 324
5 哺乳牛舍单饲栏(犊牛岛) 个 40 124.8
6 隔离牛舍 座 1 100
7 挤奶厅 座 1 460.8
8 运动场 座 6 6906.9
9 兽医室 座 1 60
10 消毒室 座 1 106
11 办公室 栋 1 288
12 职工宿舍 栋 2 384
13 食堂 栋 1 288
14 水泵房 栋 1 10.8
15 门卫 栋 1 25
16 干草料库 座 1 648
17 精料库 座 1 504
18 工具房 座 1 300
19 青贮池 座 6 6480
20 消毒池 座 4 108
21 地中衡 座 1 45
22 装牛台 座 1 45
23 污水收集池 立方米 1 450
24 贮粪场 平方米 1 600
3.3.1.5粪污处理方案
牛粪采用人工干清粪方式。
奶牛粪便人工分离固体、液体粪便。用卡车将粪便运到堆肥区。 挤奶厅的冲洗水和少量尿液由场内收集系统收集后,排入场内污水收集池。采取以下处理流程:
⑴牛粪处理方案
分为自然发酵、粗加工和精加工三种。处理工艺为:
a、自然发酵: 固体粪便堆积,液体在粪池内发酵;向农田施用。
b、牛粪粗加工:牛粪——喷洒菌种(除臭驱蝇)——晾晒——加有机质+菌种堆积发酵——翻堆再发酵——粉碎——加辅料混合——包装。
牛粪精加工:粗加工产品——加有机质营养物质——二次发酵——干燥(烘干)——制粒——包装。
⑵挤奶厅冲洗水
由场内收集系统收集后,排入场内污水收集池,经处理、自然发酵(停留时间)杀灭人畜共患病菌后排入周边农田或果园。工艺为:
冲洗污水——污水收集池——发酵池——过滤池—— 到农田。这种方案对尿液与粪便冲洗污水进行沉淀、发酵、过滤处理,最终排入周边农田或果园。
⑶粪便、尿液与粪便冲洗污水
收集的牛粪经水稀释后进入预处理池,采用固液分离技术把粪渣和粪水分开。分离后的粪液经过多个串联的发酵池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废水部分循环用于牛粪的稀释,部分流入周边农田;分离后的粪渣送入有机肥车间发酵池,经过翻堆、粉碎、筛分、混合后加工制成有机肥。
3.3.1.6粪便
通过项目实施,可杀灭牛粪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杂草种子等,明显减少蚊蝇,减少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的排放,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项目可研小组认为经过处理,牛粪中的COD可削减70%。
项目的执行将减轻对由于排放未经处理的牛粪而产生的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3.3.2模块2--500头肉牛标准养殖场模块
3.3.2.1建设规模
本模块设计新建500畜位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区),其牛粪和养殖厂污水采用堆肥技术和自然沉淀方法进行处理,建设内容包括一个污水沉淀池和有机粪肥生产车间等建筑物的建设,投资额为369.31万元。
3.3.2.2饲养工艺和饲料
(1)饲养工艺
在肉牛育种场,饲养和育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 过渡饲养期(20天):进行驱虫健胃,并适应新的饲料和环境。先让刚进场的牛自由采食粗饲料,粗饲料不要铡的太短,长约5厘米。上槽后仍以粗饲料为主,可铡成1厘米左右。每天每头牛0.5公斤精料,与粗饲料拌匀后饲喂,逐渐增加精料喂量到1.5公斤,完成过渡饲养。每天喂两次,供水三次。
② 育肥前期(40天):干物质采食量逐步达到8公斤,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2%,精料占50%-60%,日增重1.0-1.2公斤。
③育肥后期:干物质采食量达到10公斤,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1%,精料占70%-80%,日增重1.2-1.4公斤,日饲喂3~4次,饮水4次。
(2)饲料
干草饲料:主要以小麦秸、红薯藤、花生秧等干草类为主,同时包括人工种植的优质牧草如墨西哥玉米、紫花苜蓿、黑麦草。
精料:主要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和其它饲料。能量饲料包括玉米、高粱、麸皮、米糠等;蛋白质饲料包括豆饼(粕)、棉籽饼、菜籽饼等;其它饲料包括贝壳粉、食盐、非蛋白氮、维生素添加剂等。
肉牛饲料配置见表3.3-4。
表3.3-4 肉牛饲料配置
项目 单位 日食
总量 干草 豆饼 玉米 大麦 棉粕 玉米青贮
(带穗) 白酒糟 玉米秸 碳酸钙 食盐
300-500公斤育成牛 公斤 50 - 0.5 2.5 - 1.5 28.5 16 - 1 0.05
3.3.2.3平面布置
河南省黄河滩区气候为我国第Ⅱ气候区,冬季舍外计算温度为-5℃,7月份平均气温在28℃以上;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气流为西北风。牛舍设计为东西朝向,宜偏东南15°左右,具体实施根据场区地形、地貌进行规划和建筑物布局。
平面布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3-5。
表3.3-5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场区占地面积 ㎡  6667
2 总建(构)筑面积 ㎡ 4818
3 建筑物占地面积 ㎡ 4818
4 建筑系数 % 72.27
5 容积率  0.72
6 绿化面积 ㎡ 1333
7 绿化系数 % 20
8 新建道路 ㎡ 533
9 围墙 m 700
10 区内污水收集系统(45*50砖砌明沟) m 800
11 区内给水管网(DN100) m 500
12 区内电缆 m 500
3.3.2.4奶牛场建筑物、构筑物
牛场建筑物、构筑物见表3.3-6。
表 3.3-6 牛场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消毒室 平方米 40
2 青贮池 立方米 3000
3 水泵房 平方米 10.8
4 育肥牛舍 平方米 2000
5 兽医室 平方米 60
6 贮粪场 平方米 300
7 污水处理池 立方米 450
3.3.2.5预期效果
⑴ 项目实施后,该养殖场(区)出栏量可达1000头,年产有机肥料400吨,直接效益达980万元。
⑵ 通过项目的实施,牛尿和牛舍冲洗用水100%收集;牛粪100%收集。
⑶ 通过项目实施,可杀灭牛粪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杂草种子等,减少蚊蝇危害,减少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的排放,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经过处理,牛粪中的COD可削减70%。
3.3.3模块3--5000头生态猪生物发酵床模块
3.3.3.1建设规模
年存栏商品猪5000头(商品肉猪标准重量为95公斤/头)。
3.3.3.2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2。
图3-2 生产工艺
3.3.3.3饲料营养成分
猪养殖饲料营养成分见表3.3-7。
表3.3-7 猪养殖饲料营养成分
指标
仔猪前期料 仔猪后期料 生长肥育猪前期料 生长肥育猪后期料
品种
消化能(MJ/kg)≥ 13.8 13.39 12.97 12.25
粗蛋白(%)≥ 20 18 17 16
粗脂肪(%)≥ 3 2.5 2.5 2.5
粗灰分(%)≤  7 7 8 8
粗纤维(%)≤ 4 5 7 7
钙(%) 0.70~1.20 0.50~1.00 0.40~0.80 0.40~0.80
总磷(%)≥ 0.6 0.5 0.5 0.4
赖氨酸(%)≥ 1.3 1 0.85 0.75
含硫氨基酸(%)≥ 0.78 0.6 0.55 0.5
水份(%)≤ 13 13 13.01 3
食盐(%) 0.30~0.80 0.30~0.80 0.30~0.80 0.30~0.80
3.3.3.4生物发酵床
(1)建设规模
年存栏商品猪5000头,原有猪舍面积为10336平方米,在原有猪舍内设置发酵床7396平方米,发酵床内需垫料5845立方米。见表3.3-8。
表3.3-8  养猪数量及发酵床参数
序号 猪群类别 数量
(头) 现有猪舍面积(平方米) 发酵床
面积
(平方米) 发酵床高度(米) 体积(立方米)
1 生产公猪 13 317.15 156 0.9 140.00
2 生产母猪 531
2.1 空怀配种母猪 140 402.85 350 0.9 320.00
2.2 妊娠母猪 278 600 417 0.9 375
2.3 分娩母猪 112 570.48 448 0.8 360
3 哺乳仔猪 824 259.52 206 0.8 165
4 保育仔猪 1174 930 704 0.5 350
5 育成猪 2630 6700 4734 0.8 3790
6 后备母猪 133 481.41 333 0.9 299
7 后备公猪 4 68.59 48 0.9 46
(2)发酵床制作工艺
制作发酵床的垫料原料主要有锯末、稻壳、麸皮、菌种等。锯末的作用主要保持水分,为菌种发酵提供水分和碳素;稻壳的主要作用是疏松透气,为菌种发酵提供氧气,也可用经过粉碎的花生壳、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农作物代替;麸皮的主要作用是为菌种提供营养,也可用玉米粉、米糠代替。
⑶ 垫料制作
垫料制作既可以在猪舍外场地集中制作,也可以发酵床内进行。菌种不种,其制作发酵床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见垫料制作方法为:
原料及比例:1立方米垫料(锯料、稻壳为50%:50%),麸皮或米糠2千克,固体菌种0.2-0.3千克,适量水。
菌种扩繁:将菌种均匀混合到麸皮或米糠中进行菌种扩繁。
三合一垫料制作方法(原料混合、菌种接种及湿度调整):将用麸皮或米糠稀释后的菌种混合物与锯末、稻壳按比例混合均匀。混合过程中边混合边喷水,使含水量控制在50%-60%,以手紧握垫料能成团,松手一晃能散开,手心无明显水珠为宜。
垫料堆积酵熟:将调整好湿度的垫料堆积起来发酵,堆积高度1.5米以上,每堆体积不少于10立方米。垫料表面可用能透气的编织袋、麻袋等覆盖。在垫料约30-40厘米深选择多处测温,第2天可达40℃以上,第4-5天达到70℃左右。经7-5天发酵,温度由70℃左右降到45℃左右,即为发酵成熟,将发酵垫料摊开,表层发酵不充分的放到摊开的垫料中间,最后在发酵垫料上覆盖一层约10厘米厚的新鲜锯末,经24小时静止稳定后即可进猪。
3.3.4模块4--500头奶牛颗粒有机肥模块
3.3.4.1建设内容
以50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为基本单元,设计牛粪无害化处理模块。该模块采用堆肥技术对牛粪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建设内容包括预处理池、有机肥生产车间的建设和各种设备的购置,投资额为52.07万元。
3.3.4.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3-3 。
3.3.4.3设备
生产设备见表3.3-9。
表3.3-9 生产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技术参数
搅拌机 JBJ-2.2 1 轴长L=2.50m,转速=60rpm, N=2.2Kw
固液分离机 LJ180 1 Q=3m3/h,N=4Kw
微滤机 RBWL1 1 Q=5t/h,N=2.5Kw
水泵 WQ10-20-1.5 1 Q=3m3/h,H=20m,N=1.5Kw
链式粉碎机 LP800 1 Q=3m3/h , N=30Kw
造粒机 ZG1818 1 Q=1t/h ,N=4.8Kw
筛分机 HZS20 1 Q=2t/h N=1.5Kw
3.3.5模块5--改扩建100头奶牛养殖场(区)模块
原养殖场(区)管理模式落后,污染物处理水平低,场区环境状况差,资源利用率低。本着强化能力机构建设,采用生态养殖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原则,本模块设计扩建100头奶牛,扩建后养殖规模将达500头,建设成标准化养殖场(区)。本项目以扩建后养殖场为目标对象,对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牛舍改造设计、卫生与防疫、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进行改造扩建。
3.3.5.1设计方案
本项目建构筑物结构、设备配置、污染物处理方案设计均参照模块1进行设计。
3.3.5.2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本模块建设内容包括牛舍、奶牛运动场等建构筑物和各种设备的购置等,投资额为83.46万元。见表3.3-10。
表3.3-10 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综合单价(元) 建筑工程(万元) 设备购置费(万元) 合计
(万元)
1 现有养殖场和新建养殖场以及养殖小区的环境管理       9.71    9.71
1.1 减少污染物的基础设施
消毒室 平方米   528.65
青贮池 立方米 1296 59.69  7.74    7.74
消毒池 立方米   86.94
机井 眼   15000
水泵房 平方米   450
水泵 套 1 10000 1.00    1.00
隔离牛舍 平方米 20 486 0.97    0.97
绿化 平方米   3.48
围墙 米   166.62
道路 平方米   90
饲料加工机组 台   35000
铡草机 台   10000
TMR搅拌车     150000
区内给水管网(DN100) m   150
1.2 废物管理设施       13.25  25.63  38.88
泌乳牛舍 平方米   295
青年牛、干奶牛舍 平方米   295
育成牛、断奶牛舍 平方米   295
产房 平方米   374.29
哺乳牛舍单饲栏(犊牛岛) 个   1500
改造泌乳牛舍地面 平方米 1056 35.00  3.70    3.70
改造青年牛、干奶牛舍地面 平方米 576 35.00  2.02    2.02
改造育成牛、断奶牛舍地面 平方米 336 35.00  1.18    1.18
运动场 平方米 1381.38 46.03  6.36    6.36
运动场围栏 米 131.544 20.00    0.26  0.26
牛床 个 96 160   1.536 1.54
手推车 个 4 200   0.08 0.08
铲车 个 1 90000   9.00  9.00
区内污水收集系统 m 983.5 150   14.75  14.75
1.3 废物处理设施       24.9  10.0  34.9
粪尿处理池 立方米 450 230 10.35    10.35
液污罐车 辆 2 10000   2.00  2.00
储粪场 平方米 600 242 14.52    14.52
翻堆机 个 1 80000   8 8.00
1.4 培训、技术和养殖场管理支持
1.4.1 技术培训
培训材料 套
农民培训 人日
农场技术员的国内考察 人日
1.4.2 技术支持系统
兽医器械 套   20000
1.4.3 养殖场管理支持
养殖场管理培训 人日
农民组织管理培训 人日
1.5 生产设施
挤奶厅 平方米   355
鱼骨式挤奶器     250000
储奶罐     40000
取样器     800
移动式挤奶器(同时挤2个)     10000
合计       47.82  35.63  83.46
3.3.5.3预期效果
⑴ 项目实施后,该养殖场(区)正常年产奶量可达1358.85吨,年产有机肥料1212.20吨,直接效益达489万元。
⑵ 通过项目的实施,挤奶厅冲洗用水100%收集;牛粪100%收集。
⑶ 通过项目实施,可杀灭牛粪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杂草种子等,减少蚊蝇危害96%以上,减少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的排放,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经过处理,牛粪中的COD可削减70%。
3.3.6 模块6--改扩建200奶牛养殖场(区)模块
3.3.6.1设计方案
本项目建构筑物结构、设备配置均参照模块1进行设计,污染物处理方案设计同模块1中该部分内容。
3.3.6.2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本模块建设内容包括牛舍、奶牛运动场等建构筑物和各种设备的购置等,投资额为164.45万元。见表3.3-11。
表3.3-11 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综合单价(元) 建筑工程(万元) 设备
购置费
(万元) 安装工程
(万元) 其它工程
(万元) 合计(万元)
1 现有养殖场和新建养殖场以及养殖小区的环境管理    33.26 23.50   56.76
1.1 减少污染物的基础设施
消毒室 平方米  528.65
青贮池 立方米 2592 59.69 15.47    15.47
消毒池 立方米  86.94
机井 眼  15000
水泵房 平方米  450
水泵 套 1 10000 1.00    1.00
隔离牛舍 平方米 100 486 4.86    4.86
绿化 平方米 6670 3.48 2.32    2.32
围墙 米  166.62
道路 平方米 1067.2 90 9.60    9.60
饲料加工机组 台 1 35000  3.5   3.50
铡草机 台 2 10000  2   2.00
TMR搅拌车  1 150000  15   15.00
区内给水管网(DN100) m 200 150  3   3.00
废物管理设施    54.16 18.66   72.82
泌乳牛舍 平方米 528 295 15.58    15.58
青年牛、干奶牛舍 平方米 288 295 8.50    8.50
育成牛、断奶牛舍 平方米 168 295 4.96    4.96
产房 平方米 129.6 374.29 4.85    4.85
哺乳牛舍单饲栏(犊牛岛) 个 16 1500 2.40    2.40
改造泌乳牛舍地面 平方米 792 35.00 2.77    2.77
改造青年牛、干奶牛舍地面 平方米 432 35.00 1.51    1.51
改造育成牛、断奶牛舍地面 平方米 252 35.00 0.88    0.88
运动场 平方米 2762.76 46.03 12.72    12.72
运动场围栏 米 263.088 20.00  0.53   0.53
牛床 个 192.0 160  3.072   3.07
手推车 个 8 200  0.16   0.16
个 1 90000  9.00   9.00
区内污水收集系统 m 393.4 150  5.90   5.90
废物处理设施    24.87 10.00   34.87
粪尿处理池 立方米 450 230 10.35    10.35
液污罐车 辆 2 10000  2.00   2.00
储粪场 平方米 600 242 14.52    14.52
翻堆机  1 80000  8   8.00
1.4 培训、技术和养殖场管理支持
1.4.1 技术支持系统
兽医室 平方米  520
实验室设备(动物健康) 数量
兽医/动物健康管理设备 数量
兽医器械 套  20000
1.5 生产设施
挤奶厅
鱼骨式挤奶器   250000
储奶罐   40000
取样器   800
移动式挤奶器(同时挤2个)   10000
合计    112.29 52.16   164.45
这个模块的总投资为1644500元,其中,土建金额为1122900元,设备费用为521600元。
3.3.6.3预期效果
⑴ 项目实施后,该养殖场(区)正常年产奶量可达1358.85吨,年产有机肥料1212.20吨,直接效益达489万元。
⑵ 通过项目的实施,挤奶厅冲洗用水100%收集;牛粪100%收集。
⑶ 通过项目实施,可杀灭牛粪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杂草种子等,减少蚊蝇危害96%以上,减少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的排放,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经过处理,牛粪中的COD可削减70%。
3.3.7模块7--改扩建200头肉牛养殖场(区)模块
本模块设计扩建200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区),扩建后养殖规模将达500畜位,本项目以扩建后养殖场为目标对象,对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牛舍改造设计、卫生与防疫、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进行改造扩建。
3.3.7.1设计方案
本项目建构筑物结构、设备配置均参照模块2进行设计,污染物处理方案设计同模块2中该部分内容。
3.3.7.2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本模块建设内容包括牛舍、奶牛运动场等建构筑物和各种设备的购置等,投资额为103.72万元。见表3.3-12。
表3.3-12 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综合单
价(元) 建筑工
程(万
元) 设备
购置费(万元) 安装工

(万元) 其它
工程
(万元) 合计
(万元)
1 现有养殖场和新建养殖场以及养殖小区的环境管理
2 减少污染物的基础设施    7.23 5.5   12.73
消毒室 平方米  528.65
青贮池 立方米  59.69
机井 眼 1 15000 1.5    1.5
水泵房 平方米 10.8 493.83 0.53    0.53
水泵 套 1 10000 1    1
改造育肥牛舍地面 平方米 1200 35 4.2    4.2
绿化 平方米  3.48
道路   90
围墙 米  166.62
区内给水管网(DN100) 米  150
饲料加工机组 台 1 35000  3.5   3.5
铡草机 台 2 10000  2   2
3 废物管理设施     21.16   21.16
育肥牛舍 平方米  305.51
区内污水收集系统 米 800 150  12   12
铲车 辆 1 90000  9   9
手推车 个 8 200  0.16   0.16
4 废物处理设施    17.61 10   27.61
粪尿处理池 立方米 450 230 10.35    10.35
液污罐车 辆 2 10000  2   2
贮粪场 平方米 300 242 7.26    7.26
翻堆机  1 80000  8   8
5 培训、技术和养殖场管理支持
5.1 技术支持系统
兽医室 平方米  520
兽医器械 套  20000
实验室设备(动物健康) 数量
兽医/动物健康管理设备 数量
6 合计    64.06 39.66   103.72
3.3.7.3预期效果
(1)扩建后,该养殖场(区)出栏量将达1000头,年产有机肥料400吨,直接经济效益达980万元。
(2)可使养殖场的粪便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4 项目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先征费和流动资金组成。经估算,项目总投资127323.86万元人民币,折合18724.10万美元。
其中:建设投资金额为107637.03万元人民币,折合15828.96万美元;建设期利息3919.84万元人民币,折合576.45万美元;先征费金额为136万元人民币,折合20万美元;流动资金15631万元人民币,折合753.76万美元。
3.5项目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
(1)是否能加快项目区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否能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水平,示范带动项目区乃至全省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2是否能加强对养殖场(区)防疫管理,提高饲草饲料转化率,改良出栏肉牛产肉性能,改善出栏奶牛产奶品质,确保食品安全。
(3)是否能够有效利用养殖场生产的废物生产生物气体或能源以改善能源结构,向农户提供清洁能源。同时,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污染。
(4)是否可以综合利用农村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场冲洗粪水等,有效进行堆肥生产,使规划区内COD、SO2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有效地改善黄河滩区土壤性能,为当地农民提供充足土壤肥力的同时,使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实现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5)是否能使粪便得到全部处理,并回用于农田。
3.6 项目区和占地
本项目拟在郑州市的惠济区、荥阳市、中牟县、新郑市,开封市的开封县、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洛阳市的孟津县、偃师市,焦作市的孟州市、温县、武陟县、沁阳市、博爱县,新乡市的长垣县、封丘县、原阳县、延津县,濮阳市的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清丰县,商丘市的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济源市等8个省辖市、30个县(市、区)实施。
3.7 项目时间框架和实施时间表
项目建设期5年,其中肉牛、奶牛等生态养殖示范工程(基础设施) 、项目技术支撑体系计划在项目启动后的3年内完成。公共机构能力建设、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体系按5年完成。具体进度见表3.7-1。
表3.7-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序号    年份
项目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
2 货物采购 — — — — — — — — — — —   — — —   — — —
3 土建施工   — — — — — — — — —     — —     — —
4 设备安装       — — — — — — — —   — — —   — — —
5 设备调试             — — — — — — — — — — — — — —
6 工程验收                     — —     — —     — —
7 人员培训     — — — — — — — —     — —     — —
8 项目支撑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9 项目管理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3.8 项目经济效益
3.8.1间接效益
(1)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种植(区)的环境管理以及畜禽粪尿的综合利用,,减少和管理地表和地下水污染,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排放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态环保水平。
(2)项目实施,可以有效带动周围农户入驻养殖场(区),提高养殖业综合管理能力,同时为当地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提高周围农户经济收入,引导当地经济发展和畜牧业发展可持续进行。
3.8.2直接效益
项目的实施后,项目直接参与农户11233户,每户每年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收入20000元,项目的实施可使养殖户新增收入约2.33亿元。促进项目区肉牛奶牛产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示范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拉动饲料、兽药、交通运输、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税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4现有环境状况
4.1现有环境状况
4.1.1郑州市环境概况
郑州市 环境概况
中牟县 自然环境:中牟东接开封,西邻郑州,介于东经113° 58—113° 59 ,北纬34° 42—34° 43之间。
气象气候:属典型的中纬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4.2℃。无霜期为240天,年均降水量616毫米。
土壤:潮土为主,包括沙土、两合土、淤土3个土层,属砂壤土、粉粘土类。水系:县境内大小河流40余条,地表水主要有北临的黄河和贾鲁河,年均引黄水量3.01亿立方米。
社会经济:
现辖11镇6乡,431个行政村,总面积1416.6平方公里。2008年年末,全县总人口675785人,其中,城镇人口219630人,乡村人口456155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5.6亿元。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6元。农业产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县南林果牧、县中瓜蒜菜、县北水面种植和水产养殖”的产业布局。陆地蔬菜20.34万亩,保鲜库134座,生产各类新鲜蔬菜70多万吨。肉类总产量8.35万吨,蛋类总产量3.14万吨,奶类总产量13.46万吨;猪出栏67.52万头,牛出栏7.87万头,羊出栏70.42万只,禽出栏881.74万只,养殖水面达4.5万亩,大闸蟹、黄河鲤鱼、南美对虾等名牌产品享誉全国。无公害蔬菜、鲜奶、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市第一。
惠济区 自然环境:惠济区位于郑州北部、黄河南岸,位于东经113° 37,北纬34° 52。气象气候:属北温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之内四季分明,气温年际变幅较大,总的比较温和;年平均气温14.2℃,年度变化幅度在13℃—16℃之间。
社会经济:
下辖两个镇、六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232.8平方公里,2008年年末全区总人口198171人,其中城镇人口124848人,乡村人口73323人。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481511万元,其中全年全区农业总产值71819万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71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6208吨,蔬菜总产量23.31万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74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8千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16千公顷。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6.14千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6000吨,禽蛋产量5589吨,奶产量27043   吨,水产品产量21489吨。区域供排水、电力、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荥阳市 自然环境:荥阳市西望洛阳,南眺嵩山,北濒黄河,东接郑州,介于东经113° 22—113° 23 ,北纬34° 46—34° 47之间。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有:煤矿、铝土矿、白云岩、石灰岩、黄铁矿、铁矿、黄土矿、大理石、花刚石等。黄河沿荥阳市境西北流过,岸线长达45公里,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壤结构好。
社会经济:
全市辖2个街道、9个镇、3个乡,总面积908平方公里,人口62万,其中乡村人口93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55元,人均GDP49412元。耕地面积4.2万公顷,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冬桃、金银花、石榴、柿子等。水资源丰富,市区建有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3.2万吨。
新郑市 自然环境: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郑州市,东邻尉氏县,南连长葛县,西与新密市接壤。地处北纬34°16′—34°39′,东经113°30′—113°54′之间,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6公里。地形地貌:位于豫西山区向东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山、丘、岗和平原兼有,境内主要有具茨山、陉山、嶂山、泰山、梅山等山脉。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水系:水资源总量13866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6立方米,境内河流有双洎河、黄水河、潩水河、梅河、莲河、暖泉河、高路河等14条河流,河道总长度223.82千米。现有在册水库24座,主要有望京楼水库、罗垌水库、后湖水库、杨庄水库等。境内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0.68亿立方米,过境水0.95亿立方米,浅层水允许开采量0.471亿立方米。
社会经济:
辖9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873平方公里,总人口766982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2008年市生产总值完成3210271万元,粮食总产量205937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4670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17164吨,禽蛋产量23465吨,牛奶产量17800吨。农业资源丰富,建有万亩樱桃、万亩葡萄、万亩小杂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大枣20万亩,枣树600万株,年产优质红枣3000万吨,被中国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4.1.2开封市环境概况
开封市 环境概况
开封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开封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的南岸,三面环抱古城开封,东经113°52′—115°15′,北纬34°11′—35°01′,县域纵40.8公里,横55公里。地形地貌:县境属黄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黄河大堤以北为高滩地,南为背河洼地,西部、南部为洼地,中部、东部地势平坦。高度在海拔89.3--62.5米之间。地貌有黄河堆积滩地、风积冲积沙丘地、黄河冲积平地、黄河冲积低洼地四种类型。土壤:土壤颗粒偏细,机械组成以壤土类为主;土壤容重较小,空隙度较大;土壤pH值变幅大;土壤养分有富积趋势。气象气候:开封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年降水量为628毫米,无霜期214天。水系:水资源丰富,潜水量大。境内大小河流32条,黄河水质好,水源充足,主要河流有惠济河、涡河、淤泥河。浅层地下水埋深平均3米,水层厚度15米左右,淡水面积占总面积的98.6%。
社会经济:
全县辖6个镇、9个乡,总人口70万人,面积1449.9平方公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主要盛产小麦、大米、玉米、棉花、花生、西瓜、蔬菜。现已建成90万亩高产小麦,50万亩优质花生,20万亩优质汴梁西瓜,15万亩蔬菜,8万亩水稻生产基地。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5.43元。
尉氏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尉氏县位于豫东平原,介于北纬34°121ˊ—34°37ˊ,东经113°52ˊ—°27ˊ之间,东邻通许、扶沟县,南与鄢陵县、长葛市接壤,西与新郑市交界,北与开封县、中牟县相连。南北长40.77公里,东西宽43.76公里。地形地貌: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西南部为高台平地,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土壤:全县土壤主要为潮土类,风沙土和褐土三大类,潮土是尉氏县的主要农耕土壤,其中两合土占60%以上。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年平均日照2481.9小时。水系:境内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东有贾鲁河,中有康沟河,蜿蜒东南,先后汇流出境,注入淮河。
社会经济:
辖8镇9乡,512个行政村,总面积约130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5257万亩,人均1.78亩,总人口675581人,其中农业人口649232人,占总人口的96.1%。林业西部以刺槐和大枣为优势,东部以泡桐和杨柳为普遍。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盛。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油料、瓜菜等。
杞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地处豫东平原,介于东经114°44′—114°48′,北纬34°30′—35°35′之间,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32公里。地形地貌: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比较平坦,微地形起伏,从西北向东南少有倾斜,海拔53-64米,地面坡降1/4500-1/5000。土壤:全县土壤分为潮土、风沙土两个土类,三个亚类,五个土属,二十四个土种。其中潮土占总土壤面积的99.93%,其余0.07%为风沙土类。气象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降水量722毫米,无霜期210~214天。水系:主要有淤泥河、惠济河、铁底河贯穿境内。
社会经济:
辖21个乡镇,546个行政村,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5亩,人口中104万,其中农业人口94.2万。已建成大蒜、辣椒、花生、棉花、小麦、菜花、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杞县又是畜牧大县,现已建成规模养殖场1300多家,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通许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地处豫东平原,北临黄河,西望嵩山少林。介于东经114°27′—114°28′,北纬34°28′—34°29′之间,东西宽30.5千米,南北长34.8千米。地形地貌:处在黄河自孟津向东所形成的巨大冲积扇的中部,豫东平原的西部。地势平坦,总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斜。海拔57.5-66.5米之间,西北高东南低,地面迫降1/4000-1/5000。地貌可分为岗丘地,平地,微洼地三种。土壤:主要为潮土类,其中沙土占全县耕地面积9.7%,轻沙土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8%两合土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4.9%,淤土占全县面积的13.3%,盐碱土占耕地面积的4.3%,呈零星分布。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中.年平均日照2500个时数,年平均温度14.9摄氏度,无霜期222天,年降水量775毫米。水系:境内有主要河流涡河故道、涡河。
社会经济:
现辖6镇6乡,304个行政村,总面积达767平方公里,人口59万。县内地势平坦,资源丰富。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西瓜、大蒜等农作物,是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无籽西瓜生产基地县和省劳务输出基地县。现有的供水和用水情况工业区有供水站一座,现有20km地下水供水管网,主管道直径310mm,供水量200-2000t/h。 排水:沿路排水管网18km,其中Φ1000mm 7km,Φ800mm 11km,污水检查井间距为50米。
兰考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位于黄河中下游,西北临黄河,东北与山东省交界,介于东经114°47′—114°50′,北纬34°48′—35°50′之间。地形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大堤以北为黄河滩地,大堤以南黄河故道以北是岗地丘陵、背岗洼地的内涝区,黄河故道以南是沙荒、内涝、盐碱区。土壤:主要土壤是潮土类的沙土和两合土,有机质不足。还有少量的盐土和风沙土,土层深厚,呈碱性。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春干冷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日长,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年均日照2529.7小时,年均降水量678.2毫米,无霜期平均219天。水系:河流有贺李河,四明河、黄蔡河。
社会经济:
行政区面积:辖11个乡、5个镇,总人口 76万人,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46万亩。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泡桐、苹果、葡萄、大枣等,其中粮、棉、油产量居全国百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7.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4元。
4.1.3洛阳市环境概况
洛阳市 环境概况
孟津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郑州110公里,西距三门峡90公里,南与洛阳毗邻,北临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介于东经112°12′—112°49′,北纬34°43′—34°57′之间,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26.9公里,地形地貌: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东部南北两侧为洛河黄河阶地,较为平坦,全县平均海拔262米。土壤:土壤分2个土类,6个亚类,17个土属,50个土种,其中褐土占93%,潮土类占7%。
气象气候: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平均气温13.7℃,平均降水量为650.2毫米,平均无霜期为23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50.2毫米。
水系:(地表水地下水水文特性)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金水河及缠河等。境内黄河流程59公里,县境内长6.5公里,流域面积62.7平方公里。
社会经济:
孟津县辖9镇1乡,227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67万亩,农业人均耕地面积1.43亩。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56.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711元、2990元,全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23万亩、优质玉米25万亩、蔬菜6.5万亩、花卉苗木9000余亩、优质烟叶2万亩、奶牛存栏2万头。经济林资源丰富,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山楂、樱桃、李、枣、杏、石榴、核桃、柿等。
偃师市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该市南屏嵩岳,北临黄河,介于东经112°26′—113°00′和北纬34°27′—34°50′之间,东西长44km,南北宽约34km。地形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其中平原面积占31.4%,丘陵占51.9%,山区占16.7%。北部丘陵沟壑区,中部伊洛川区,伊南坡地,南部山区,平均海拔300-900米。土壤:境内土壤以褐土类、黄褐土和潮土类为主,分布面积较大,有少量粘土、石质土。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2oC,年均降雨量535毫米,平均无霜期211天,年均日照时数2248.3小时。水系:(地表水地下水水文特性)水系有黄河、伊河和洛河。黄河跨境长度1.4公里,伊河、洛河两条河流自西向东共流径11个乡镇,并于岳滩汇合为伊洛河,最后流入黄河,属黄河的一级支流。此外,市境南部还有马涧河、浏涧河、铁窑河和沙河等是伊、洛河的重要支流。
社会经济:
行政区面积:辖16个乡镇、332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农业人口计735485人,占87.67%,总面积960平方公里。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01元。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芝麻、红薯等,小麦种植经验闻名全国,是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发源地、河南省小麦主要产区和粮食生产基础县 (市)。
4.1.4焦作市环境概况
焦作市 环境概况
孟州市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孟州市位于焦作西南隅,东邻温县,西与济源接壤,南邻黄河,北连沁阳市,介于东经112°33′—112°55′和北纬34°02′—34°50′之间,东西全长32公里,南北宽25.75公里。地形地貌:境内由西向东有明显的低山—丘陵—平原的过渡特征,是华北平原的西部边陲,海拔高度由305.9米降到108.5米。土壤:由褐土、潮土两大部分组成,褐土分布在西部丘岭地区,潮土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黄河滩区。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C,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水系:市内水系统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蟒河,其中黄河境内全长26公里。
社会经济:
总面积541.6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四个办事处。2008年年末全市总人口377425人,非农人口58268人,城镇化率达42.05%。全年生产总值1370487万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5元。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9657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0793公顷,秋粮播种面积18864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951公顷,料种植面积366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008公顷。
温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温县地处豫东平原西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介于东经113°03′—113°05′,北纬34°55′—34°57′之间。地形地貌:北部、中部为沁河平原区,地势平坦,南部为陡坡,与黄、蟒滩地相连接,全境海拔75—120米。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552.4毫米,无霜期210天。水系:黄河境内长26公里,沁河境内长10余公里,蟒河境内长27公里。
社会经济:
温县辖7个镇、3个乡,共有262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面积462平方千米,其中3 6万亩耕地,19万亩黄河滩区有国有非耕地,总人口为41.9万。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粮油作物和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怀药”。2007年温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81.79元,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729.85元。
武陟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武陟县地处黄河中游,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介于东经113°11′-113°11′,北纬34°57′-35°10′之间。地形地貌:属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主要为褐土性土、立黄土和潮褐土。气象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700mm,年平均气温14.2℃,全年无霜期24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60%。水系:县内主要河流有沁河、共产主义渠、济河、老蟒河。
社会经济:
武陟县辖7个镇、7个乡。共有3个居委会、367个行政村,总面积860平方千米。2006年全县总人口701424人,农业人口640371人,非农业人口61053人。2006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6元。全年粮食总产量48.8万吨,其中夏粮26.9万吨,秋粮21.9万吨。 畜牧养殖业发展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6.7万吨,禽蛋产量7.9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4.0亿元。现有的供水和用水情况:武陟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引黄生态工程年可供黄河水1.8亿立方米。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此经过,中西部地区不可多得的水资源富集区。自来水(国家饮用水标准)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
沁阳市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沁阳市位于沁阳河下游,东与博爱毗邻,西与济源市接壤,南与温县、孟州市相连,北与山西省晋城市交界,介于东经112°42′—113°02′,北纬34°59′—35°18′之间,东西宽28.8千米,南北长36.8千米。地形地貌:属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北部浅丘陵区主要是褐土类的黑石土,以及红土和森林棕壤土,南部平原是垆土,两合土,沁河两侧多为沙土和沙壤土。气象气候: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平均年无霜210天,日照充足。水系:主要河流有沁河、蟒河、丹河、济河、城河。
社会经济:
全市有六镇三乡、四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总面积623.5平方千米,2008年年末全市总人口4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万人,农业人口39.5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2.5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92 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3万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2.1万公顷,秋粮种植面积2.2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2.4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6.4万吨,秋粮产量16.0万吨。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芝麻、大豆、麻类、烟叶。
博爱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博爱县们于太行山南麓,豫晋两省交界处,南临沁河,西傍丹水,东界大沙河,北靠太行山,介于东经112°58′—113°12′,北纬35°02′—35°21′之间。地形地貌:有山地和平原两个基本单元,北部山地属太行山系的组成部分,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下降,海拔高度105-170米。土壤:由灰石土,立黄土,红土,潮垆土,两合土,褐土化淤土,淤土粘土等组成。气象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484小时,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16天,年评剧降雨量597.1毫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东大河、引丹干渠、夏秦河、幸福河、勒马河、运粮河、新蒋沟、沁河,西北部有青天河水库。
社会经济:
博爱县辖13个乡镇(7镇6乡)234个行政村,总面积49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85元。全县总耕地33万亩土地,主要经济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花生、 生姜、鲜桃、葡萄、各种蔬菜。现有的供水和用水情况:博爱县自来水公司现有供水能力1.3×104m3/d,最后将扩建,一部分为建设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净水厂一座,另一部分为县城供水管网按5万立方米/日进行扩建。
4.1.5新乡市环境概况
新乡市 环境概况
原阳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地处豫北平原,黄河之滨,介于东经113°36′-114°15′,北纬34°55′-35°11′之间。地形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北倾斜。黄河大堤以南为高滩多旱地,中部为低洼易涝地,文岩渠以北为岗地。土壤:主要有棕壤土、褐土、粗骨土、石质土、潮土、风砂土、水稻土等8个土类。其中潮土占72.33%,褐土占13.76%,为境域主要的农业土壤。气象气候: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降水量549.9毫米,全年无霜期227天。 水系:原阳县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水系,水资源充沛。共设三个大型引黄灌区,年供水量达1亿立方米。地下水质优良,且有多处地下温泉遍布县区周围。
社会经济:
原阳县辖3个镇、14个乡,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8万公顷,总人口68.0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3.6万。截至2006年底,耕地面积80180公顷。当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玉米、花生、黄豆、绿豆等。2007年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189.31元。自1961年始发展引黄灌溉,已陆续建成6座引黄闸,形成堤南、韩董庄和祥符朱3大引黄灌区,年均引黄水量约4.5亿m3,灌溉面积达6万hm2。
长垣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河南省东北部,东隔黄河,西邻滑县,南与封丘毗连,北与滑县、濮阳接壤,介于东经114°39′-114°40′,北纬35°11′-35°12′之间。地形地貌:境内无山,地势平坦低洼,海拔57-69米之间,黄河大堤将全县自然分为两部分:堤东为黄河滩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堤西黄河冲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少有缓坡。土壤: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农用价值较高。有潮土、风沙土两大土类,有黄潮土、盐碱化潮土、冲积性风沙土三个亚类;六个土属:沙土、两合土、淤土、盐土、碱土等。气象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6℃,平均无霜期208天,年均降雨量达644.4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4155小时。水系:境内主要有黄河、天然文岩渠、文明渠等河流。
社会经济:
长垣县辖6镇、8乡、4个办事处,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总人口80万。县内已壮大了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防腐蚀建筑及防腐材料、饮食文化、食品加工五大产业。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65元。
延津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位于新乡地区东部,北接汲县,东连滑县,南邻原阳,西与新乡县接壤,介于东经113°07′-114°26′,北纬35°07′-35°29′之间,区域南北宽45.5公里,东西长42.5公里。地形地貌:属华北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主要是黄潮土和风沙土。黄潮土占耕地面积的56.9%,风沙土占耕地面积的43.1%。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多干风、少雨雪,秋季多雨。年平均气温14℃,年最高气温42.6℃,年最低气温-5.2℃,平均无霜期285天,年均降水量达600.4毫米。水系:境内主要有文岩渠、柳青河、龙潭渠、沉沙池、大沙河等河流。
社会经济:
延津县辖4个镇,14个乡,375个行政村,总面积947.5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耕地62.5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作物,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人3265元。
封丘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位于新乡地区东部,西与原阳、延津县为邻,北与滑县、长垣县接壤,东部和南部与兰考、开封县及开封市隔河相望,介于东经114°14′-114°46′,北纬34°53′-35°14′之间,县境南北长38.2公里,东西宽48.7公里。地形地貌:地貌复杂,沙岗、平原、洼地兼有,黄河大堤以南滩地较高,其余地势低洼。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65-72.5米。土壤:主要土壤有两合土、小两合、轻盐两合土、砂壤土、褐土化两合土、淤土、灌淤土、固定砂丘细砂风砂土和半固定砂丘细砂风砂土等。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9℃,平均无霜期214天,年均降水量达615.1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310.4小时。水系:主要河流黄河境内长60公里,天然渠境内长46公里,文岩渠境内长40公里。天然渠、文岩渠,两渠水资源每年平均1.13亿立方米,黄河以及淮河丰富的水资源补给。
社会环境:
封丘县辖6个镇、13个乡,总面积12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6万亩,总人口719510人,其中乡村人口68.3万人,城区人口4.5万人。盛产作物有小麦、大米、玉米、大豆、谷子、绿豆、棉花、花生、油菜、芝麻等。金银花是全国生产基地,芹菜、香菇、石榴、金银花享誉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2457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26元。现有耕地92.48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麻类、糖料、烟叶、药材。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人2552元。
4.1.6濮阳市环境概况
濮阳市 环境概况
濮阳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4°52′—116°05′,北纬35°41′—36°12′之间,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100千米。地形地貌: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金堤河以南、黄河堤以北为内涝区,黄河堤以南为沙滩地,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土壤:土壤类型有潮土、风砂土和碱土3个土类,9个亚类,15个土属,62个土种。 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621.1毫米,全年无霜期213天。水系:属海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境内长50公里,金堤河为黄河支流,境内长50公里,其次还有马颊河。
社会经济:
濮阳县辖15乡7镇,1026个行政村,全县土地面积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56万亩,总人口108.27万人。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红薯、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等。2009年上半年人均生产总值约13340元。
范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范县地处黄河下游,在河南省东北部,南与山东省鄄城县隔河相望,北与山东省莘县以金堤河为界,西与濮阳市接壤,东与台前县为邻,介于东经115°29′—115°31′,北纬34°51′—35°52′之间,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42公里。地形地貌:华北黄泛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低洼,局部微有起伏。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最大高差9.5米,坡降1/6000—1/7500。气象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年均降水量626毫米,无霜期205天。水系:主要河流黄河,还有金堤河和孟楼河,黄河、金堤河横贯范县全境,其中黄河境内河段42.5公里。
社会经济:
范县辖2个镇、11个乡。681个行政村,5225个村民小组,全县土地面积6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2005年年末全县总人口349.17万人,全县常住人口48.78万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谷子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西瓜、芝麻;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0.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6.7万吨。其中,夏粮总产为12.5万吨,秋粮总产为14.2万吨,棉花产量479吨,油料产量6265吨。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24745吨、禽蛋总产量达到30502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000吨。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78元。
台前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台前县地处豫鲁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5°50′—115°52′,北纬35°59′—36°00′之间。地形地貌: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气象气候:暖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相对湿度68.3%。水系:黄河、金堤河横贯全境,地下水年可利用量达1.02亿立方米。
社会经济:
辖7乡2镇,370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大蒜等。2006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1.86万吨,其中,夏粮总产7.9万吨,增长31.2%;秋粮总产4万吨,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3.2%、8.2%和124%。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到6.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
清丰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清丰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东经115°07′,北纬35°54′。地形地貌:东部地势平坦,西部分布一条南北向的沙岗。最高海拔55米,一般海拔49米。气象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雨量适中,全年无霜期215天,年均降雨量700mm。水系:主要河流马颊河,境内长26公里,潴龙河境内长30公里,卫河流经西北边界。
社会经济:
清丰县辖3镇14乡,502个行政村,总面积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万亩,全年人口66.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2万人,非农业人口 7.03万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95356万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2904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7191公顷,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46349公顷;棉花、油料、瓜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44公顷、11341公顷和22769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1.47万吨,肉类产量4.02万吨,禽蛋产量5.49万吨,奶产量1.16万吨,棉花产量1082吨,油料产量5.39万吨。
4.1.7商丘市环境概况
商丘市 环境概况
梁园区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商丘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地形地貌:梁园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貌类型,豫东平原北部,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程49~51米。气象气候: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气象灾害频繁的基本特点。平均年降水量偏少,仅为700毫米左右,且时空分布不均。水系:境内河流属于三大水系:涡河水系、涡东诸河水系和南四湖水系。全市属淮河流域,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大沙河、王引河等。
社会经济:
全区辖11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73万。
睢阳区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睢阳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区南端,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商丘市政府所在地。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9度,无霜期206天,全年可照时数 4430.8小时。
社会经济:
睢阳区辖18个乡镇(办事处),357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440公顷。总人口8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0.8万人。农业用地面积:2007年耕地面积为10799535.8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7.28%当地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油菜、大豆、烟叶、瓜菜等,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和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区。
虞城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山东、安徽二省相邻,介于东经115°50′—115°53′,北纬34°22′—34°24′。气象气候: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年降水量为726.5毫米,无霜期271天。
社会经济:
虞城县辖9镇21乡,658个行政村,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其中农业人口98.6万。全县耕地138万亩,其中粮食面积110万亩,年产粮食6亿公斤;棉花面积30万亩,年产优质棉45.5万担。果园面积30余万亩,年产优质果2亿公斤。
民权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民权县地处黄河中下游,东临商丘,西壤开封,南望周口,北接菏泽,介于东经115°07′-115°10′北纬34°49′-115°28′之间,东西长57.8公里、南北宽36.9公里。地形地貌:以黄河故堤为界,堤北高滩地,堤南以青沙、沙碱为主。气象气候:受冬、夏季风影响,表现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674毫米。无霜期213天。水系:黄河境内达32公里,通惠渠境内长32公里。
社会经济:
辖6个镇、12个乡,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7万亩。全县耕地113万亩。总人口85.2万人,县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县城规划控制区104平方公里,建成区28平方公里。权素有“泡桐之乡”和“葡萄王国”之美誉,是全国四大葡萄种植基地县之一,权素有“泡桐之乡”和“葡萄王国”之美誉,是全国四大葡萄种植基地县之一。
宁陵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宁陵县地处豫东平原,东临商丘市,南毗柘城县,西接睢县,北靠民权县,介于东经115°18′—115°20′,北纬34°26′—34°27′之间。地形地貌:属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西北偏高,东南稍低,海拨高度一般为50.5-60.3米。全县地貌有四种,分别是黄河故道高滩地,约占5.2%,背河洼地,约5.5%,槽形和碟形洼地,约占3.4%,缓斜泛滥平地,约占85.9%。土壤:全县土壤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沙土、两合土、淤土。气象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647毫米,无霜期216天,全年可日照时数4430.7小时。水系:2004年,全县水源总量为1.8亿立方米,人均400多立方米,亩均200多立方米。
社会经济:
总面积785.7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耕地面积68.4万亩。全县辖4镇11乡、36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总面积78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4万亩。国内生产总值13317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71元。
睢县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睢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东邻宁陵县,南接柘城、太康县,西毗杞县,北靠民权县,介于在东经114°50′~115°12′,北纬34°12′~34°34′之间,东西宽约33公里,南北长约41公里,地形地貌: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属淮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象气候:属暖通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0℃,年降水量700.6毫米;年光照2236.0小時全年無霜期207-214天。水系:主要河流有惠济河、通惠渠、蒋河、祁河、小温河、涧岗沟、申家沟等,主要湖泊有城湖,面积达266.7公顷。
社会经济:
辖8镇12乡,545个行政村,总面积924平方公里,人口80万。耕地87万亩。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大豆、油菜、烟叶和时鲜瓜菜,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板山羊基地县和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同时也是河南省良种小麦生产基地县、林业基地县和玉米出口基地县。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1.8济源市环境概况
济源市 环境概况
济源市 自然环境:
地理特性: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南隔黄河,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与孟州市毗邻。地处东经112°01′—112°46′,北纬35°17′—34°53′之间。地形:北高南低,有喀斯特地貌。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旱或半干旱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14.9°C,年均降水量为600.3mm。土壤:太行山区的土壤多为灰棕色森林土和砂土,土层极薄,分布不均,山麓梯田多为红、棕、灰色壤土。西部浅山区成土母质多为紫红色泥页岩,其上覆盖着第四系黄土及红色粘土母质,东南部黄土丘陵区成土母质为泥页岩和砂岩,第四系黄土覆盖,厚薄不匀,丘陵西部土层较薄,东部黄土覆盖较厚,可分为立黄土,白面土等。山前倾斜平原区多为粘壤土,在济河两岸,西许、裴村以南、马头、亚桥以北,以及丘陵地区的沟底有稻畦分布。水系:市内主要河流为沁河和漭河。沁河总流域面积13532km2,省内面积3023km2,省内河长135km。沁河在济源五龙口以下进入冲积平原,河床淤积,高出堤外地面2~4m,形成悬河。漭河全长130km,流域面积1328km2。
社会经济:
市域面积1931.26平方公里。辖8镇4乡4个街道办事处,521个行政村,2005年底统计,全市人口66.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53万人,市区人口22万人。据统计,全市可流转耕地面积43万亩,截至2008年5月底,全市已流转土地5.2万亩,占可流转面积的12.1%。农业:2008粮食种植面积41360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9270公顷,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1000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6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02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980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14036吨;烤烟产量1844吨;蔬菜产量290078吨;棉花产量330吨;油料产量3351吨。2008规模化养殖场区589个;有效灌溉面积20349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23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0.24万千瓦;拖拉机19969台;农用运输车38556辆;化肥施用量(折纯)20969吨。用水供水情况:2008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56.2立方米。生活用水2288万立方米,工业用水5844万立方米。布袋沟供水工程以布袋沟水库为水源,设计日供水能力3500立方米,向邵原镇37个行政村3.2万人供水,满足16个养殖小区、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需求。同时,向邵原镇7个学校、14个企业和济邵高速公路的三个标段供水,解决沿线5000亩的农业节水灌溉用水。
4.2环境质量现状
4.2.1郑州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郑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以上天数为325天,达标率88.8%。郑州市河流水质监测包括淮河水系的贾鲁河及其支流、黄河水系的黄河干流及其支流,共计在11条河流16个断面,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1.25% 。城区饮用水源地取水量为24029.12万吨,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6dB(A),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级别为轻污染;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7dB(A),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级别为好。
4.2.2开封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开封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污染程度为良。环境空气中PM10 、SO2、NO2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0.089mg/m3、0.038 mg/m3、0.038 mg/m3。全市监控河流综合水质均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地下水基本符合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区域声环境整体质量较好,城市区域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1.0 dB(A),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1类区标准。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67.7 dB(A)。
4.2.3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洛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年度总体水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洛阳市各地表水体整体达Ⅲ类标准,其中伊河、汝河水质为优,洛河水质为轻度污染,瀍河为重度污染,仅有伊洛河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各水源地水质基本保持稳定。洛阳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64 dB(A),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1类区标准;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5 dB(A),属较好级。
4.2.4焦作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全年空气环境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优良以上天数为317天,达标率为86.85%。2008年河流水质COD年均达标率为91.68%,氨氮达标率为99.03%,饮用水达标率为100%。
4.2.5新乡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5天,达标率为91.8%。在监控的542公里河段长度中,Ⅳ类水质河段长38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12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410公里。新乡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51.7分贝;夜间等效声级40.3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相应标准。四个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均为100%。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夜等效声级64.2分贝。
4.2.6濮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3%,环境空气质量级别均为良。濮阳市辖黄河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氨氮;50.0%的监测断面达到Ⅲ类标准,50.0%的监测断面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监测的2条河流中黄河干流水质良好,金堤河为重度污染。
4.2.7商丘市环境质量现状
商丘市空气环境污染指数为76,首要污染物为PM10。2008年,全年水质COD达标率95.8%、氨氮达标率93.9%。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2%。区域声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5.2dB(A),道路交通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为66.2 dB(A)。
4.2.8济源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7年全年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优良以上天数为315天,达标率为86.3%。SO2全市年均值0.066mg/m3,NO2全市年均值为0.043 mg/m3,可吸入颗粒物全市年均值为0.110 mg/m3。济源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各项评价因子年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地下水水质良好。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济源市城市建成区哉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0.9dB(A),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较好;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7 dB(A),达标率为89.6%,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
5公众参与
5.1 磋商方法和内容
5.1.1磋商方法
公众参与磋商的方法主要有:
(1)在项目区召开座谈会;
(2)走访项目区部分群众;
(3)公众意见普查,采取发调查问卷形式;
(4) 非政府组织:以召开座谈会或电话访问等形式,向各县妇联征求意见。
5.1.2磋商内容
5.1.2.1座谈会及群众走访内容
项目区、妇联的座谈会的主要是向与会人员介绍本项目的建设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内容,听取大家对项目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2)问卷调查主要内容
向每个项目县发放30份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的主要内容见表5.1-1。
表5.1-1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表
项目情况介绍:《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总投资127323.86万元,涉及河南省8个省辖市的30个县(市、区),计划改扩建、新建590个养殖场(区)。其中改扩建养殖场(区)473个,包括肉牛养殖场(区)272个,奶牛养殖场(区)179个,改扩建奶牛养殖场(区)1个,生态养猪场(区)18个,2个种公牛站改造升级,蛋鸡养殖场(区)1个。新建养殖场(区)117个,包括奶牛养殖场(区)66个,肉牛养殖场(区)51个。项目建成后,项目场(区)达到483269头(只)的养殖规模。其中:肉牛196546畜位,奶牛存栏181703头,生猪存栏108400头。
被调查人情况 被调查单位情况
姓名  年龄  单位名称
性别  职业  电话
文化程度  电话  性质  主管部门
家庭住址       县       乡(镇)       村 单位地址
您是否知道当地要实施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
□ 知道        □ 不知道      □ 记不清楚        □ 其它
如果知道,您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项目的信息?
□ 政府发布          □ 电视广播、报纸      □ 网络      □ 其它
您喜欢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信息?
□ 政府发布          □ 电视广播、报纸      □ 网络      □ 其它
您关心这个项目吗?
□ 很关心          □ 一般           □ 不关心
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认为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影响如何?
□ 严重          □ 较大          □ 一般          □ 较小          □ 不清楚
您认为该项目对环境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 水环境          □ 大气环境      □ 生态环境      □ 噪声
您认为该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 非常有利         □ 影响一般         □ 影响较小       □ 影响不利
您认为项目对你个人和家庭生活有什么影响?
□ 非常有利         □ 影响一般         □ 影响较小       □ 影响不利
如果建设过程中需要您拆迁,您支持吗?
□ 坚决支持       □ 有条件赞成     □ 无所谓        □ 反对
您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
□ 坚决支持      □ 有条件赞成    □ 无所谓        □ 反对
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参与到这次项生态畜牧业示范目的环境保护中?
□ 回答问卷          □ 访谈      □ 座谈会      □ 其它
您对项目的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有何建议?
5.2 公众意见和建议
5.2.1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1)调查结果
本次公众参与共发放95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941份,回收率99.1%。统计结果见表5.2-1,表5.2-2,表5.2-3。
表5.2-1征询意见结果
项目县 人数(男/女) 征询意见形式
济源 29(18/8) 发放调查表
温县 34(27/7) 发放调查表
沁阳 30(24/6) 发放调查表
虞城 38(32/16) 发放调查表
民权 30(23/7) 发放调查表
孟津 30(26/4) 发放调查表
偃师 30(25/5) 发放调查表
梁园区 30(23/7) 发放调查表
中牟 30(19/11) 发放调查表
封丘县 30(28/2) 发放调查表
原阳县 30(28/2) 走访、座谈、发调查表
长垣县 30(20/10) 发放调查表
延津县 30(23/7) 发放调查表
郑州惠济区 30(18/12) 走访、座谈、发调查
新郑 30(17/13) 发放调查表
孟州县 30(26/4) 发放调查表
武陟县 30(28/2) 发放调查表
博爱县 30(22/8) 发放调查表
台前 30(23/7) 发放调查表
濮阳县 30(27/3) 发放调查表
清丰县 30(19/1) 发放调查表
范县 30(28/2) 发放调查表
睢阳县 30(25/5) 发放调查表
睢县 30(23/7) 发放调查表
宁陵县 30(19/11) 发放调查表
荥阳县 30(24/6) 发放调查表
通许县 30(24/6) 发放调查表
兰考县 30(24/6) 发放调查表
开封县 30(25/5) 走访、座谈、发调查
尉氏县 30(29/1) 发放调查表
杞县 30(24/6) 发放调查表
合计 941(741/200)
表5.2-2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对象结构层次统计表
调查对象结构 性别 文化程度 职业 年龄
男 女 初中
以下 高中中专 大专 本科
以上 干部 工人 农民 教师 其他 <20 20-30 30-40 >40
统计结果(人) 741 200 289 352 200 96 160 87 387 18 289 93 247 410 447
百分比(%) 78.7 21.3 30.7 37.4 21.3 10.2 10.6 9.2 41.1 1.9 30.7 10 26.2 43.6 47.5
表5.2-3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统计
您是否知道当地要开展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 知道904人
(96.1%) 不知道24人
(2.6%) 记不清楚7人(0.7%) 其它6人
(0.6%)
如果知道,您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项目的信息? 政府发布
534人(56.7%) 电视广播、报纸
261人(27.7%) 网络110
(11.7%) 其它97人
(3.9%)
您喜欢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信息? 政府发布
324人(34.4%) 电视广播、报纸
430人(45.7%) 网络232人
(24.7%) 其它22人
(2.3%)
您关心这个项目吗? 很关心722人
(76.7%) 一般201人
(21.4%) 不关心17人
(1.9%)
您认为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影响如何? 严重12人
(1.3%) 较大25人
(2.7%) 一般176人(18.7%) 较小694人(73.8%) 不清楚32人
(3.4%)
您认为该项目对环境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水环境249人
(26.5%) 大气环境267人
(28.4%) 生态环境351人(37.3%) 噪声79人
(8.4%)
您认为该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非常有利822人
(87.4%) 影响一般57人
(6.1%) 较小61人
(6.5%) 不利影响1人
(0.1%)
您认为项目对你个人和家庭生活有什么影响? 非常有利609人
(64.7%) 影响一般220人
(23.4%) 较小123人
(13.1%) 不利影响
如果建设过程中需要您拆迁,您支持吗? 坚决支持622人
(66.1%) 有条件赞成242人
(25.7%) 无所谓63人
(6.7%) 反对
您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 坚决支持753人
(80.0%) 有条件赞成136人
(14.5%) 无所谓42人
(4.5%) 反对
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参与到这次项目的环境保护中? 回答问卷476人
(50.6%) 访谈175人
(18.6%) 座谈会211人
(22.4%) 其他100人
(10.6%)
您对项目的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有何建议? 1、 公众希望尽快实施项目;
2、 建议加大对沼气的投入;
3、 把粪污当肥料使用,尽量减少农田化肥的使用量;
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5、 加强环境保护,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扩大规模;
6、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资源再利用。
7、 环保措施高投入,高质量;
8、 加大对养殖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标准化管理;
5.1.2.2 公众的建议
①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②把粪便作为有机肥用于农田,提高土壤肥力;
③加强养殖场的监测管理,使污染物治理设施能稳定运行。
5.1.2.3调查结果分析
对收到的问卷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①您是否知道当地要开展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
96.1%的公众对该项目了解,表明项目区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很到位;
②您认为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影响如何?
2.7%的公众认为项目的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大,73.8%认为对环境影响较小。
③您认为该项目对环境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认为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占37.3%,认为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占28.4%,水环境的占26.5%;
④您认为该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87.4%的公众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⑤您认为项目对你个人和家庭生活有什么影响?
64.7%的公众认为项目的建设对个人和家庭生活非常有利,影响一般或较小的占36.5%;
⑥您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
80%的公众坚决支持本项目的实施,有条件支持的占14.5%,没有反对者。
⑦公众对该项目建议和要求?
在公众参与活动中,绝大部分公众一致要求项目尽快实施,并保质保量,使其早日发挥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同时希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在公众参与调查中,调查公众对项目持非常支持的态度,因此,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项目管理部门及建设单位应充分考虑公众所提出的要求与建议,并落实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中,使项目实施之后可以发挥更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5.2.2县妇联调查结果
各县妇联的调查结果见表5.2-4。
表5.2-4  县(市)妇联调查信息统计表
地级市 征询时间 地点与对象 人数
(男/女) 征询形式 征询结果及主要意见
郑州 2009年7月23日 惠济区 0/5 走访 1.加强牛、羊、猪、禽等养殖,建成适度养殖场,要保护好环境,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建设沼气配套设施,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
2.希望配备一些先进的养殖配套设施、仪器等,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基本农田,远离居民区。
2009年7月23日 新郑市 0/5 走访 1.加强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尽量不占用农田;
2.建议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
3.建议全部建设沼气配套设施;
4.加强养殖场污水的处理;
5.加大规模养殖,建议养殖场远离居民区。
2009年7月23日 中牟县 0/10 走访、电话询问 1.项目内容建议:加强奶牛、肉牛等养殖业建设,新建奶牛、肉牛养殖场存栏500头,其中成母牛300头;
2.环境保护建议: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养殖场远离居民区,加强养殖场污水的处理,建设沼气配套设施,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
2009年7月23日 荥阳市 0/10 会议 1.加强现代化、规模化的环保养殖业,加强养殖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养殖场远离居民区,加强养殖场污水的处理,建设沼气配套设施,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
开封 2009年7月23日 尉氏县 0/5 走访 1.加强肉牛规模养殖科学饲养管理;
2.应加强肉牛规模养殖,在栏500头以上,实行标准化建设,科学管理,确保畜产品安全;
3.建场不要占用基本农田,远离村庄,粪污要处理好;
4.在项目施工中注意环境保护,场地要符合防疫法的规定。
2009年7月23日 通许县 0/5 走访 1.项目内容建设:加强生猪、肉牛、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生猪年出栏1万头以上、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300头以上,加强防疫配套设施疫病监测设施的建设等;
2.环境保护建议: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要加强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建设沼气配套设施,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
2009年7月23日 祁县 0/10 走访、电话询问 1.项目内容建设:加强肉牛养殖资金的投入,扩大肉牛养殖场规模,加强肉牛养殖场配套设施的建设;
2.环境保护建议: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要加强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建设沼气配套设施,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等。
2009年7月27日 开封县 0/6 走访 1.要加强食草家畜的扶持力度;
2.要促进规模养殖,并向环保型发展;
3.禽畜场要远离居民区,防止影响居民生活;
4.要增加投入治理畜禽粪便及污水的处理,投入设备搞粪便的加工利用。
2009年7月23日 兰考县 0/6 走访、电话询问 1.对项目建议:利用黄河滩区大力发展生态养牛,养殖场的投资规模都应在100万以上,加强养殖场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2.对环境保护建议: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要加强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建设沼气配套设施,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等。
洛阳 2009年7月29日 孟津县 0/5 走访 1.贷款政策向妇女倾斜,在利率和周期等方面予以考虑;
2.加强培训与技术指导,建议建立起生态发展技术服务的长效机制;
3.能吸收带动更多的妇女参加到该项目中,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共同致富。
2009年7月27日 偃师市 0/7 座谈会 1.要重点搞好规模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使养殖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
2.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选址要远离居民区和工矿企业,要规范养殖企业粪污处理设施,搞好养殖场污水的处理,建设沼气配套设施,实现污物综合利用等。
焦作 2009年7月23日 孟州市 0/4 走访 1.加大肉牛和生猪养殖业发展,控制适度规模,加强消毒配套设施,加强污水处理,保护环境;
2.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养殖场远离居民区。
2009年7月27日 博爱县 0/5 走访 养殖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数量和配套设施,首先要对人和环境不产生破坏。要远离生活区,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尤其是要在宽阔的地方,对水质的污染要处理好。申请发展规模不应成为要钱的理由,要把此事办实,办好,切实为人民服务。
2009年7月27日 温县 0/6 走访 1.项目内容建议:积极发展奶牛养殖,扩大奶牛场养殖规模,奶牛养殖场区规模以400头为宜,加大疫病监测力度,配合实验室建设,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展和流行,加强养殖场环保设施建设,将粪便合理利用,变废为宝;
2.环保建议: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农田,新建养殖场必须远离居民区,实现粪便的综合利用。
2009年7月28日 武陟县 0/5 走访 1.养殖场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
2.注意环境保护,加强粪污治理,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3.注意养殖场营养平衡,减少营养流失;
4.养殖场要尽量远离居民区。
2009年7月29日 沁阳市 0/5 会议 1.建设沼气配套设施;
2.项目建设应少占农田;
3.加强养殖场污水的处理;
4.养殖场要尽量远离居民区。
新乡 2009年7月23日 封丘县 0/5 走访 1.加强奶牛、肉牛食草型动物的养殖;
2.加强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
3.项目建设不占或尽量少占农田,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居住区;
4.加强养殖场污染治理,建设沼气池等粪便处理设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2009年7月23日 延津县 0/5 会议 1.充分利用我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食草家畜生产,提倡适度规模,奶牛300-500头,肉牛500-1000头,肉羊1000-2000只,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做好粪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2.项目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居住区交通干线,加强污染治理,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009年7月24日 长垣县 0/7 走访 1.项目内容建议:加强养鹅业及养鸭业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结构,加强肉牛养殖业生产,规模200-300头,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2.环境保护建议:加强施工期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建设地点不占用和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强化无害化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
2009年7月23日 原阳县 0/8 走访 1.加大奶牛、肉牛的养殖力度,建设标准化养殖场;
2.实现规模化养殖,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场、万头肉牛养殖场;
3.加强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标准化水、电工程建设,实行沼气工程建设、建设隔离舍、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
4.加强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噪声和水污染;
5.建议项目建设地点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和林地;
6.项目养殖场远离居民区,不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7.加强养殖场的粪污处理,不污染大气和水源,保证居民的生活安全;
8.建设沼气配套设施,实行污染物综合利用。
濮阳 2009年7月30日 台前县 0/6 走访、电话询问 1.在项目内容方面,重点发展食草家畜,奶牛或肉牛,主要是扩大养殖场规模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奶牛饲养规模至少在300头以上,肉牛饲养规模在100头以上;
2.在环境保护方面,尽量不占用基本农田或林地,远离居民区,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建设沼气池等污染物处理设施,实行污染物综合利用。
2009年7月31日 濮阳县 0/5 走访 1.项目内容建议:应加强奶牛和肉牛方面的养殖业,养殖场规模300-500头为宜,同时要配套建设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
2.环境保护建议:要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要加强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建设沉淀池、沼气池等处理设施,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节约资源。
2009年7月31日 清丰县 0/8 座谈会 1.我县奶牛养殖业发展滞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扶持力度,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或养殖小区为重点;
2.以改造现有的养殖场为主,特别是要增加污染物处理方面的投入力度;
3.建议各个养殖场必须建设沼气池,做到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009年7月31日 范县 0/8 走访 1.项目内容建议:加强肉牛、奶牛场养殖业发展。数量:奶牛养殖场规模应在500-1000头,肉牛养殖场规模应在300-500头,加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
2.环境保护建议:项目建设应远离居民区,不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沼气池。
商丘 2009年7月20日 梁园区 0/5 走访 1.各规模养殖场应建设沼气池等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远离居民区。
2009年7月23日 睢阳区 0/5 走访 1.加强肉牛、奶牛养殖;
2.加强饲料加工,防疫配套设施;
3.加强粪污治理,实现粪污综合利用,建设沼气配套设施;
4.提高畜牧生态效益;注意环境保护;
5.养殖场建设远离居民区500m以上,不占或少占农田。
2009年7月23—24日 睢县 0/6 座谈、走访 1.加强规模养殖场建设,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2.加强环境管理,对粪污进行综合管理,减少污染;
3.养殖场扩建应尽可能的少占用耕地用地
4.加强环保建设。
2009年7月23日 宁陵县 0/5 走访 1.加强肉牛、奶牛养殖,建议存栏在300头以上;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大气、噪声、污水污染;
3.养殖场建设远离居民区500m以上,不占或少占农田;
4.实现粪污综合利用,建设沼气配套设施;
5.提高畜牧生态效益。
2009年7月23日 民权县 0/5 走访 1.加强肉牛、奶牛方面的养殖,加强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
2.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点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养殖场远离居民区;加强养殖场污水的处理;建设沼气配套设施,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等。
2009年7月22日 虞城县 0/6 走访、电话询问 1.对于世行贷款项目,要大力支持奶牛和肉牛养殖业,肉牛和奶牛养殖业饲养规模应在300头以上。在养殖场配套设施方面,必须加强对疫病防治、品种改良、饲草饲料加工等设施建设,以期为社会提供优质牛肉和牛奶。
2.要加强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大气、噪音和水的污染,项目建设垃圾要及时清除处理;养殖场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外;粪污要通过堆积发酵、建造沼气等措施进行处理,实施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养殖场要成为当地肉牛、奶牛示范点,带动周边农民大力发展肉牛、奶牛养殖业,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济源 2009年7月24日 济源市 0/5 走访 1.加强奶牛、生猪、蛋鸡三大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规模养殖,奶牛500头、蛋鸡20000只、生猪3000头为宜,养殖场必须建设标准化,配套消毒设施、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病死畜禽经无害化处理,做到污水道加盖,生产区、生活区、粪污无害化处理区三区分离,必须把养殖污染作为重点治理,不能为了建设养殖场而造成新的污染点,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经营;
2.实施“退川进岭上山、规模发展”战略,利用政策杠杆,引导养殖业由平原向山岭区转移,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和耕地;提升新建养殖场的规模标准和建设标准。实行新建场审核备案机制,粪污治理不达标的养殖项目不予审核备案,确保新建养殖场污染治理到位;
3.新建项目要符合城镇规划和村镇规划,符合用地政策、符合《畜牧法》选址要求,避开工业集聚区、水源地、旅游区等,并到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对符合项目要求的项目才能准许建设;
4.加大依法治污力度。与环保部门结合,加大对养殖场区排污监测,对那些污染严重、不积极治理的养殖小区(场)依法予以处罚,以法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进程。
5.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沼气池具有干净、卫生,发酵充分,建设成本低,处理率较高,变废为宝,节约能源,便于操作,沼渣沼液可二次利用等优点,能有效解决了奶牛场的养殖污染。希望有关部门攻破因养殖场频繁消毒严重影响生产数量和质量,冬季气温低不利于产气等技术难题。
5.3 信息公开和反馈
在环境影响评价期间,进行了现场张贴公示和河南省畜牧局的网络公示两方面的信息公开。
(1)第一次公示
第一次公示内容如下:
①建设项目概况;
②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
③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④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
⑤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⑥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日期;
⑦联系方式,包含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号、联系人、电子信箱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有关的反馈意见。
(2)第二次公示
在项目初稿完成并报省环保厅和世行安全保障团审批,根据其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在河南省畜牧局,县项目办的网站上进行第二次公示。第二次公示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摘要(中文版);
②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日期;
③联系方式,包含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号、联系人、电子信箱等。
信息公开网址为:
http://www.hnxmy.gov.cn/more.asp?classid=25&typeid=25&typename=公告公示。
图5-1、图5-2是网上公示及其内容截图。
图5-1  第一次网上公示页面
图5-2  第二次网上公示页面
5.4 公众参与小结
本次环评先后采用召开座谈会、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公示、网络公示等方式,了解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种方式收集到的信息,项目区的公众普遍了解本项目的情况;普遍支持项目的实施,无反对者;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利,可改善周围环境质量;希望项目尽快实施,并保质保量,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其早日发挥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6 替代分析
因为本项目主要是对现有养殖场区加强其养殖场废弃物管理的改扩建工程,所以只对“有项目”和“无项目”的替代方案进行评价。
6.1“无项目”替代分析
目前,项目区畜牧养殖业存在生产水平低、饲料配制不合理、效益差、粪尿处理不当等问题。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6.1.1牲畜管理和饲料生产现状
(1)饲料配制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是目前阻碍畜牧养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一些项目县的实地考察中,发现项目区内养殖场所使用的饲料主要是青贮饲料(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劣质饲料和饲料配比的不合理不仅不利于动物的及时增肥和奶牛场养殖户的增收,而且会由于饲料吸收率低造成牲畜废弃物排放量增多。目前,养殖场畜舍条件差,运动场缺少或不充足,场区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影响到动物福利、动物健康、产品质量和产量。
(2)养殖场缺少废弃物处理设施。通常牲畜粪便(鲜粪)直接排放或者不经过堆肥处理就直接卖给农民作为肥料还田。由于没有废弃物处理设施,牲畜尿液和粪便随雨水和冲洗废水一起直接排入地表水,污染了黄河流域的水质。
(3)许多牲畜养殖个体采取散养模式,其管理的不当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6.1.2应用研究、推广和培训现状
目前,河南省各项目市(县)已具有开展项目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础。然而,相关技术培训与技术推广仍不能满足项目区畜禽养殖单位的需要。对养殖户在畜牧业和牲畜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成果宣传不够。养殖户所能获取的饲养技术、品种改良、废弃物管理方面的信息渠道还不够畅通。经过良好培训、经验丰富的推广人员数量较少。新技术和新成果不能及时推广应用,畜牧养殖业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环境影响评价小组实地考察期间,技术推广人员和牲畜养殖户都表达了要求培训的意愿。
如果本项目不实施,将不利于提高牲畜饲料质量和饲料配比的合理性,对动物粪便的不合理堆肥,对动物尿液和冲洗污水的不适当处理仍将继续,牲畜粪便中所含营养物流失给环境造成污染。
6.2“有项目”替代分析
该项目旨在帮助当地养殖户增收和通过在养殖场内建立合理的粪便处理设施来减少黄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营养负荷。项目实施不仅有利于带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增强项目区的社会稳定,还利于当地水环境的改善。
考虑到黄河流域内养殖场和其它农业、工业活动数量和规模,该项目的污染削减作用相对于黄河流域整体大环境显得有些微弱。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养殖场周围环境、加强监管力度、带动当地畜牧业发展、提高养殖场牛肉和牛奶的产品产量,从而增强项目减污作用。如6.1.1节所讲,一些农民采用散养模式,将牲畜置于庭院内养殖,这样增大了动物传染疾病在人群和动物之间传播的风险。项目实施后,养殖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散养户数量减少,从而可降低牲畜与人群的健康安全隐患。项目不仅能为居民和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能提高畜舍条件和饲料质量从而改善动物福利。
该项目可以视为信息交流的试验,可带动项目区范围之外的整个牲畜业集约化发展。同时,项目实施将增强各地畜牧局的监管工作力度,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提高牲畜饲养质量,加强动物粪便管理。
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完善养殖场管理、改善畜牧养殖场(区)环境、提高动物饲养质量,并且增强养殖户的专业知识同时促进养殖户增收。
项目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因养殖场及其处理设施建设造成的土地占用。此外,如果牲畜(尤其是奶牛)尸体处理得不当,也会带来潜在负面环境影响。考虑到项目可能会加重当地面源污染,项目制定了以养殖场年营养物平衡计算为基础的环境监测管理计划,以控制项目区内营养物负荷污染。项目推进过程中会以应用研究得到的可靠有效结论为基础建立更好的流域管理制度和牲畜养殖场管理规定。此外,环境影响评价小组制定了环境管理监测计划(EMMP),该计划包括有效的污染减缓措施和环境监测计划,EMMP由省项目办(PPMO)和市(县)项目办实施执行,将可能存在的负面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有项目”方案不仅能促进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养殖户生活水平,并通过合理的粪便处理技术减轻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营养负荷。可见,“有项目”方案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都是积极正面的。
7 环境影响评价和缓解措施
7.1项目设计阶段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
7.1.1 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必须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5月(第9号令))的相关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畜禽养殖场应避开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以上所提到的禁建区域包括:
a.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b.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经调查,项目区内已建的部分养殖场距离居民区较近,不能达到规定的500m范围的要求,需重新进行选址建设。据调查,下列养殖场原包括在项目设计中,但由于不符合要求的与居民区的最短距离,应将这些养殖场从项目中取消(见表7.1-1)。
表7.1-1 不符合与居民区最短距离要求的养殖场
序号 养殖场名称 选址不当的原因 替代方案
1 兰考县昊沅养殖合作社 距居民点100m 另选场址
2 清丰县六塔乡西韩家养牛场 距居民点50m 另选场址
3 惠济区泉源奶牛养殖者合作社 距居民点50m 另选场址
4 惠济区百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距居民点200m 另选场址
5 郑州市京水奶牛养殖者专业合作社 距居民点50m 另选场址
6 惠济区众人奶牛养殖者合作社 距居民点200m 另选场址
7 惠济区养殖开发总公司 距居民点30m 另选场址
8 惠济区南月堤奶牛养殖者合作社 距居民点400m 另选场址
9 惠济区薛岗奶牛养殖者合作社 距居民点400m 另选场址
10 惠济区鸿源肉牛养殖者专业合作社 距居民点400m 另选场址
对于新建设的养殖场,在项目设计阶段,还需考虑以下问题:
①农业用地的丧失或变更及土地使用方式的变化
新建项目占地使原来的土地使用性质发生变化,项目区内农业资源和植被受到破坏,直接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旱地作物,栽培植物种类主要有小麦、玉米、蔬菜等。
在项目设计中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项目建成投产后增加绿化面积以补偿区域生态环境。
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农村人口就业机会,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对于新创造的岗位,应尝试聘用处于劣势的群体,少数民族和妇女
养殖场粪尿还田,可减少无机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巨大的。但是,同样重要的,应该考虑农业用地的承载能力,防止过度施用堆肥处理后的肥料和项目区内土壤,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
②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
项目区的饮用水源地大多为地下水。过度施用粪肥和无机肥料可能会超出土壤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在项目区的沙性,低交换能力的土壤中。长期看,营养物若超过土地消纳负荷,残留在土壤中的N、P等物质渗入沙性土壤中并影响地下水质量,导致当地利用这些水源作为饮用水的居民发生疾病流行。粪便贮存设施的位置应在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外,并远离地表水水源区。
③对历史和文化遗址的影响
养殖场产生的恶臭以及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粪臭素)和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将会对历史和文化遗址地区的居民和流动人口产生影响。要确保养殖场与周围历史和文化遗址之间必须符合最少间隔距离(MDS)。
④ 对动物和植被的影响
项目区内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很少,对珍稀和受威胁的动植物影响被认为不显著。
7.1.2项目设计
① 粪尿和废水处理设施
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动物粪便和污水的收集、贮存、输送和处理是迫切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集约化畜牧场大多数地处城郊和农村,这些畜牧场污水营养物含量高并可能携带有害病源体。因此,畜牧场污水在处理前不允许排入水面或社会统一的排污系统。如果粪便未处理就排放,不仅导致有机肥资源流失,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制约了养殖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废物处理技术和收集、贮存、输送和处理与利用固、液废物的工艺应是任何河南省畜牧发展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 设计和配置相应的设施和设备达到较好的经济和环境生态效益是项目面临的重要技术问题。
在项目设计中,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清粪工艺。在养殖场/小区周围应该寻找具备适当的承载能力的种植用地,将处理过的动物废物作为有机肥料销售给他们。
项目设计中,每个畜禽养殖场应建设面积适当的储存场所,并对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设置遮盖或截留沟将雨水排入面积适当的污水池,防止养殖场废水污染周围自然环境和水体,尽量减少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在场内外设置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采取暗沟布设,污水收集到污水池中作进一步处理。
② 畜棚的设计
畜棚内的空气环境与自然界差异很大。牲畜的各种活动,如走动、采食、饮水、排泄、睡眠等,管理人员和工人的生产过程、机器的运转,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舍内温度升高,同时产生大量的水汽、灰尘、有害气体和噪声。在畜棚设计时应注意通风和采光,为牲畜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③ 堆肥停留时间
科学界一般认为,发酵工艺的发酵周期不宜少于20天以便杀灭大多数病原体和杂草种子。这是堆肥和液体肥料发酵(保留时间)需要的最短时间,在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出售或排放之前,还要考虑堆肥固化和贮存时间。同时使用堆肥发酵特殊微生物(如EM试剂等),使堆肥效率明显提高,并且避免了传统堆肥过程中易出现的臭味和霉变,以及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④青贮池设计
为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采用硬化地面;为防止雨水浸泡青贮饲料,导致青贮饲料的腐败、浪费,作为肥料的品质下降。采用地上式青贮池。
7.2 项目建设阶段环境影响分析和缓解措施
建设活动可能会对周围的居住区在土壤,空气,水和声响上产生短期的,但明显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短期的,可逆的,如果采取适当的缓解措施,潜在的影响能够被减少到不明显的水平。
7.2.1施工扬尘
(1)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中大部分养殖场建于农村,杨尘所造成的潜在影响一般是不明显的。施工期主要为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项目在施工期将对近距离的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扬尘污染和噪声污染,尤其是如果大型社区离项目区较近的情况下。因施工场地周围多为农田和空地,周围较空旷,距居民区较远,土建施工期较短,因此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局部的,将随施工结束而消失。通过合理施工、对建筑材料采取合理堆放并及时遮盖、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抑尘等措施,可减轻施工扬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缓解措施
建设过程中,为防止土方的挖掘、清运,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放及施工垃圾的堆放,车辆的往来造成施工扬尘,尤其是当居住区距离比较近时,需采取以下合理可行的措施:
①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料统一堆放,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另外要注意建材堆放时间不宜过长,精确计算用料,及时清理补缺,减少建材堆放时间,从而降低场地的扬尘,不造成对本地空气环境质量污染的增值。
②对作业面适当喷水,尤其是在干燥的日子,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尘量。
③运输车辆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尤其是在干燥的日子,车辆出入口路面要及时保洁、湿润,以降低道路扬尘。
④在施工场界周围设置临时围墙,既能起到隔离作用,又能减少扬尘对外界的影响。
⑤混凝土搅拌扬尘污染较严重,但项目工程建设一般为小型工程,混凝土使用量较少,施工过程中要妥善保管,现用现拆,现拌,尽量减少扬尘。
通过以上措施并配合严格管理,可以将施工现场粉尘的污染程度降低到较小水平。
7.2.2施工噪声
养殖场施工区远离居民区,施工产生的噪声不会造成扰民现象。
在养殖场/小区距离居民区较近的情况下,应根据施工期作业特点,对噪声的控制措施主要靠加强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相关的环保条例,尽量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若在夜间超标施工,须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在指定时间进行。
(2)对施工场地应进行合理规划,统一布局。施工机械尽量选取低噪声设备并保养良好,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必需采取隔声措施,以减少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了各种施工机械在施工时场界噪声限值,项目不需打桩机等大噪声设备,况且项目厂址周围近距离内无居民区等敏感点,对施工过程合理控制,不会造成扰民现象。
7.2.3固体废物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要进行专门收集,并定期将之送往较近的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加以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1)施工期间挖出的土方除需回填部分外,其余部分应及时清运,避免刮风产生扬尘或降雨造成水体污染。
(2)对建筑垃圾要尽量做到清运和处理,减少施工现场的污染。
7.2.4污水
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有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由于施工期产生的污水量较小,给妥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1)施工废水应设专门的沉淀池,将施工废水排入沉淀池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外排,沉淀污泥就近填埋。
(2)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
7.2.5生态环境
(1)环境影响分析
养殖场的建设,将造成用地类型的变更。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力有所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原有植被基本消失等结果。
① 开发活动如地表硬化、房屋建设等使得原有地表自然植被受到破坏,从而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承载力。
② 开发活动对土壤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建设前所在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建设过程势必产生土壤翻挖与回填,原有土壤结构、理化性质与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不利于重新种植其它植被。
③ 根据项目可研报告,养殖场建成后将占用地36017.9亩,尽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直接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农作物,栽培植物种类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蔬菜等。
(2)缓解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少征用田地,减少由于项目改变的土地用途。土方堆存要合理放置,注意文明施工,尽量不破坏、损伤道路、场地、沟道两侧植被,各种废弃物不要置于路边植被上。
②对开挖裸露面等要及时恢复植被,开挖面上进行绿化处理。
③临时堆放场要设置围墙,做好防护工作,以减少水土流失。
④雨季施工时,应备有工程布,根据需要随时覆盖,防止汛期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平时尽量保持表面平整,减少雨水冲刷。
由于工程量较小,施工期较短,产生的影响是短暂的和局部的,采取适当的措施后,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7.3项目运营阶段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
本项目实施后,单个养殖场和总养殖场废物产生量及排放量见表7.2-1。
表7.2-1 单个养殖场和总养殖场废物产生量及排放量
养殖种类 养殖场数量
(个) 养殖量
(头) 粪产生量
(t/a) 尿产生量
(t/a) 冲洗水量
(t/a) 尿蒸发量
(t/a) 排放量
(t/a)
奶牛 1 500 3650 1825 1460 876 876
肉牛 1 500 3650 1825 1825 0 0
猪 1 5000 3650 6022.5 0 0 0
奶牛 257 181703 1326431.9 663215.95 375220 265286.38 150088
肉牛 323 196546 1434785.8 717392.9 589475 0 0
猪 18 108400 4336 130567.8 0 0 0
7.3.1 正面影响
(1)粪便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根据项目计划,采取适当的堆肥处理措施和液肥化粪池处理措施,将减少由于施用未处理粪便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比如传播人畜共患疾病和农田的杂草。粪便还田能够促进营养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防止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农业污染。同时,施用有机肥能改善腐殖质品质,提高耕层土坡孔隙度,起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透性的作用。
(2)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人畜分离,降低动物疫病传播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农村的公共卫生水平。
(3)本项目实施后,养殖场/小区对青贮和秸秆等饲料的需求将增加。采用集中收割、及时青贮等方式,通过植物生产、动物利用、微生物还原,使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项目养殖场(区)每年可利用大量农作物秸秆,实现变废为宝,可以大大减少因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
(4)本项目通过对现有养殖场(区)基础设施和污染物治理设施的改造、完善和升级,提高养殖场(区)的环境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养殖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实行无污染,无废物生产,多层次利用,多层次增值,实现生态、经济两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生态结构良好,生态功能健全,环境优美,资源富饶的动物生态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同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大为减少,有利于改善项目区环境状况。
(5)项目建成后,可削减粪污中COD、氮和磷的排放量,减少蚊蝇的危害,养殖场的环境将得到大幅改观;
(6)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加快项目区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项目区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品牌优势更加显著;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水平,示范带动项目区乃至全省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7.3.2负面影响及措施
7.3.2.1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1)影响分析
在项目正常运转期间,如果养殖场/小区完全执行建议的废物管理规定,就不会排放未处理的固、液体肥料到地表水中。因此,不会对地表水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如果粪便处理设施设计或使用不到位,或/如果养殖场/小区管理层没有完全执行建议的废物管理活动,排放的固、液体粪便会对地表水在营养物量上产生潜在的环境问题。
本项目产生的粪污水按照种养结合、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原则,经处理达标后全部还田,对于正常的运作,不会对地表水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对农作物过度施用粪肥,可能会超过土壤的容纳能力,造成地表水污染,径流和地表水会被P污染, 尤其是黄河滩区(冲积平原)土壤质地疏松,离子交换能力(CEC)低。如果农民,不注意天气预报,在施用粪肥时,土壤几乎是饱和的或者在降雨前,也可能造成环境危害。
根据调查和审查项目地图,养殖场不在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内,因此项目的实施,不会对地表水水源产生污染。
(2)缓解措施
作为项目的一部分,液尿及冲洗污水经截流沟被收集进入污水池。 在污水池应停留至少3周(冬天应更长),以便有足够的停留时间来杀灭病原体和人畜共患病源。
按养殖场的规模和正确的时间将污水施入与营养物匹配的农田中(施用的粪肥低于农地土壤的容纳能力)。
7.3.2.2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1)影响分析
养殖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养殖过程产生的畜禽粪便、粪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病死的牲畜、运动场产生的粪土结合体和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当畜禽粪便过量使用,超过土地消纳负荷,残留在土壤中的N、P等物质渗入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浓度的升高。长期饮用这种水会导致癌症。该项目运动场的粪土结合体,如果管理不善,会因入渗而污染地下水。
病死的畜禽属于可降解有机物,其在自然腐烂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使作物嫩芽死亡,降低作物产量。同时,随雨水的淋溶作用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此外,如果动物死于传染性疾病,如果只是掩埋,而没有通过焚烧进行处理,不但会污染地下水,而且可能产生健康问题。
液体粪肥和清洗后的水如果不排入污水池或污水池的容积对于该养殖场的液体粪肥来说太小, 含有高含量的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 液体粪肥和清洗水的混合物如果在土层排放,将会导致地下水源的氮污染。
(2)缓解措施
应确保污水池的容积全面考虑养殖场的每个潜在的液体废物的来源。容积还应考虑可能的暴雨,以10-25年一遇的降雨和相应的污水池容积来保证污水池不会被立刻充满。
液肥储存池和输送管道,应严格管理,严防泄漏污染土地、地表水和地下水;
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等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采用三七灰土对运动场采取防渗措施,固体粪便及时清理处理,尿液进入污水池处理;
如果畜禽死于严重疾病,在填埋地点焚烧后,表层覆上石灰,再安全填埋;如果因其他原因死亡,安全填埋,远离水体和浅层地下水。;
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处置;
7.3.2.3对大气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1)影响分析
粪便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牧场圈舍内外和粪堆、粪池、运动场。其污染主要是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恶臭以及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有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这些恶臭物质都能影响人畜生理机能,牧场恶臭除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外,还会引起家畜生产力降低,使牧场周围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还是形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大气污染源之一。
同时,如果大量的畜禽粪便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甲基硫醇,二甲基二硫醚,甲硫醚,二甲胺及多种低级脂肪酸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使动物及人的免疫力下降,影响人畜健康。
(2)措施
固、液体粪便及时收集处理防止产生有害气体和减少臭气。
猪养殖中采取生物发酵床措施,减少臭味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供热装置采用挂壁式电热水器,不使用燃煤锅炉,减少有害气体产生,其既影响人体健康,又导致全球变暖。
7.3.2.4对土壤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1)影响分析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钠盐和钾盐,如果直接用于农田,过量的钠和钾盐通过反聚作用而造成某些土壤的微孔减少,使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板结,破坏土壤结构,严重影响土壤性质,危害植物,给人和动物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
(2)措施
液尿及冲洗污水通过污水池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施入农田;
固体粪便经发酵处理后用于农田。
7.3.2.5对人畜健康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1)影响分析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孽生的蚊蝇,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畜禽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传播以及蔓延,,给人畜健康带来危害。
(2)措施
项目设计包括建设处理固、液体粪便的设施。如果项目设计中建议的粪便管理设施能够建成,养殖场废物管理计划完全实施,那么建议的处理计划将大大减少微生物,寄生虫卵和蚊蝇的数量。项目的管理层在项目检查时能够确保养殖场的管理团队能够全面执行项目设计中规定的废物管理活动是关键。
7.3.2.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本项目实施后,由原来的种植用地逐渐转变为养殖用地。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力有所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原有植被基本消失等结果,直接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农作物,栽培植物种类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蔬菜等。由于单个养殖场建设用地较小,土地的变更不会影响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厂区绿化建设,包括在生产及生活区植树、种草、养花。
运营期养殖场的污染缓解措施汇总于表7.2-2。
表7.2-2  运营期潜在的污染分类和相关的缓解措施
污染分类 污染缓解措施 对环境的剩余影响
废气 热水装置供热 采用电热水器与太阳能热水器,不使用燃煤锅炉 无
恶臭气体 采取生物除臭设施,
猪养殖中采取生物发酵床措施。
肉牛与奶牛生产采用发酵堆肥处理。 低
废水 生活污水 经收集进入化粪池处理(20天)后作为液肥排田 满足环保要求,水污染物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较低
畜尿和冲洗水 经收集进入污水池,经处理后作为液肥排田,合理施入农田中;
液肥的储存池和输送管道,应严格管理,严防泄漏污染土地、地表水和地下水;
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等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采用三七灰土对运动场采取防渗措施。固体粪便及时清理处理,液尿进入污水池处理。
将污水施入与营养物匹配的农田中
固废 畜粪与饲料残渣 使用环保饲料;
采用干清粪工艺;
禁止禽畜粪便废弃物在养殖场内随处堆放和以渗坑的形式处置;禽畜粪便废弃物堆放在指定堆肥地点;
经固液分离后的畜粪经堆肥处理后,按养殖场的规模将污水施入与营养物匹配的农田中。
堆肥出售或作为有机肥料使用。 全部处置或综合利用,不外排
病死的牲畜 如果畜禽死于严重疾病,在填埋地点焚烧后,表层覆上石灰,再填埋;
生活垃圾 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处置
噪声 污水泵、粉碎机、鼓风机等 选择低噪声设备;
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潜污泵;
采用减震防噪措施;
确保厂界噪声满足GB12348-90Ⅰ类标准。 低污染
生态环境 景观的变化以及对拟建地植被的影响 加强厂区绿化建设,包括在生产及生活区植树、种草、养花;
开挖土石方应及时用于回填,减少其水土流失量。 对环境影响较小
交通 牲畜运输车辆 优化运输路线,使运输路线尽量选择距离居民敏感点较远;
牲畜出栏装车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冲净粪便和身上的污物;
牲畜运输车辆注意消毒,保持清洁;
应尽量选择半封闭式的运输车辆,减少恶臭对城区运输路线两边居民的影响;
考虑到动物的福利,严禁超载运输活畜。 对环境影响较小
健康 人畜健康 将生活区与养殖区分开;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及时清理、处理;
做好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减少对人畜健康的影响
7.3.3对妇女和民族政策的影响分析
7.3.3.1对妇女的影响
项目从选择、规划到资金管理,组织实施、技术推广,监督检查各个环节,都有妇女参与,部分妇女通过培训,以掌握现代化养殖技术和专业化养殖场(区)管理技术。原有养殖场(区)基础设施和养殖条件的改变,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农村妇女通过一定程度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认知程度,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并且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的建设,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进步,扩展了其知识层面,提高了家庭生活质量。
7.3.3.2对民族政策的影响
根据行政区划,河南省现有3个民族区,21个民族乡、镇,52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部以回族为主,在全省18个市中均有分布。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民族政策,民主发展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力,并为保证少数民族聚居地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本项目涉及的8个省辖市的30个县中,均有少数民族。但数量很少。
项目实施充分考虑了对不同民族政策的影响。在民族关系、宗教信仰、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方面尽量避免与少数民族习惯相冲突,确保少数民族全面参与项目活动很重要。在设计项目活动时,尊重少数民族信仰,保障其合法权益,确保项目在回族聚居区的计划保证全省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本项目以奶牛、肉牛养殖场(区)环境管理为主,与少数民族的习惯相吻合,不仅不会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而且,项目提供的就业机会、优惠政策还能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有利于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执行。项目下的少数规模猪场,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治污部分,远离少数民族聚居区,不会对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的信仰造成不良影响,项目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粮-畜循环经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起到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可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增加就业,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7.4 环境风险评估
7.4.1过度或不合时宜施肥
7.4.1.1 风险识别
畜禽粪便处理后做为优质肥料施入农田,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改善物理条件,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
另一方面,过度或不合时宜施肥情况下,施入土壤中的粪肥量高于作物吸收需要量,必然会造成土壤中N、P等营养元素的过度积累,导致地下淋溶损失和地表径流损失,而且由于粪肥中可溶性有机氮、有机磷的含量较多,淋溶损失和径流损失必将对地下水、地表水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施用粪肥的另一个潜在的环境风险是不合时宜施肥;或者土壤饱和,或者在大雨前施用。在这种情况下,粪肥可能流入水体,造成水体的污染。
7.4.1.2 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防范这些环境风险。农户应该考虑施肥的时间,确保在土壤不在饱和状态,或在施肥24小时内没有预报大雨,以减少粪肥流失到径流的机会。
为了减少过度施用粪肥的可能性,建议农户收集土壤样本,由农业部门的专家分析总氮和总磷,以决定土壤的容纳量,避免过度施肥。此外,改进土壤营养管理,尤其是对黄河滩区(冲积平原)的疏松质地的,低分子交换能力的土壤,这样可以减少由于淋溶,渗透导致的营养流失。对于这种土壤,分批施肥可以减少环境危害。
总之,为了减少过度或不合时宜施肥到农田中的风险,根据气候,土壤湿度,土壤N、P负荷和植物N、P需求量确定施肥量和施肥频率。
7.4.2 暴雨径流
7.4.2.1 风险识别
项目养殖场为平地设置,一旦发生暴雨径流,土壤饱和,动物粪便与雨水和表土混合,随之入附近地表水体,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导致富养化,消耗不流动水体的氧气,造成鱼类死亡。
7.4.2.2 风险防范措施
(1)在坡地,尤其要注意建设截流沟和污水池以尽量减少雨水和农场固、液粪便的混合。屋面及其它雨水可以收集用来灌溉或经雨水排水沟排入附近地表水体。用来处理液体粪便和冲洗用水的污水池,在设计时,应考虑可以容纳大的降雨/
7.4.3 药物和添加剂残留风险
7.4.3.1风险识别
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的使用,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药物的残留也给动物性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引起药物残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遵守休药期规定
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是饲料添加剂。大多数添加剂都规定了休药期, 但实践中很少执行。一些养殖场到出栏前才停止添加药物,这样会使药物残留超标。
(2)超量用药
饲料药物添加剂超量使用也是产生药物残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7.4.3.2风险防范措施
在畜牧生产中,无论是防病治病还是促进畜禽生长,均需要使用药物或添加剂,要实现降低药物残留甚至是无药残留的根本措施就是规范用药和加强药物残留监控。
(1)在饲养过程当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技术推广人员和兽医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药物管理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程序。
(2)在使用药物的过程当中要注意药物与饲料添加剂之间的协同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避免重复用药。在防治疾病时,要做到合理、科学用药,坚持因畜制宜、对症适度用药的原则。
7.4.4 疾病风险
7.4.4.1 风险识别
养殖场如管理不善,会诱发常见疾病,另外患病动物尸体是一种特殊的传染源,会滋生疫病,甚至感染到人群。
7.4.4.2 风险防范措施
在养殖场生产中应坚持“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防止和消灭动物疾病,特别是传染病、代谢病,使动物更好地发挥生长性能,提高农户养殖的经济效益。
(1)日常的预防措施
① 养殖场应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
② 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
③ 饲养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发现患有人畜共患病,应及时调离,以防传染畜禽。
④ 经常保持畜舍、畜床、运动场、动物身体的清洁,畜舍、畜床及运动场还应保持平整、干燥、无污物。
⑤ 定期检测各类饲料成分,经常检查、调整、平衡动物日粮的营养。
(2)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范措施
① 应立即组成防疫小组,尽快做出诊断,迅速向县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② 迅速隔离染病动物,对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应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出入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在最后一头染病动物痊愈,经过全面大消毒,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封锁。
③动物因病而死,尸体应根据有关防疫部门指示处理。
8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EMMP)
8.1 引言
世界各地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表明,即使缓解计划和监测计划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明确提出,如果没有有效的和有能力的监测和执法程序来监督并确保实施,缓解计划和监测计划可能就会被忽略。为了消除或补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并使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项目开展之前,就要提出一套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可行,适合于项目设计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实施的缓解计划、监测计划和机构建设措施及其实施安排计划(即环境管理计划),作为整个项目的管理行动的一部分。
早在20世纪90年代,环评报告的结构作了修改,环境管理计划(EMP)单列一章。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境影响评价规定的所有的缓解和监测要求。一旦项目可行性研究、环评报告获得批准,应迅速建立一个负责执行项目缓解和监测活动的机构,并作为整个项目办机构设置的一部分。
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建设和运营阶段。所有环境问题在第7章中确定和识别,也提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在这一章节中,也确定了环境监测计划和相应的职责。这一套缓解措施有序的鉴定,评价和提出,确保没有忽略任何重大问题,防止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发生或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
该项目涉及许多环境问题,但如果对下面提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该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介绍,环境管理参与者计划、环境培训计划/机构强化计划和环境监测计划。
8.2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8.2.1 环境管理执行机构
本项目涉及河南省8个省辖市的30个县(市、区),计划改扩建、新建590
个养殖场(区)。为了使项目实施时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要确保项目的环境管理落实到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中。环境管理计划是项目的一部分。
本项目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如下:专门成立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项目办),项目市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县)项目办),在省项目领导小组与省项目办的领导下,市、县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办组织本辖区内的项目实施与管理。
在项目可研阶段,环评小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计划报告,提交省环保厅审批和世行审查。在此阶段,省环保厅也会听取市(县)环保局的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
在设计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各级项目办是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的执行机构,省、市、县环保部门收集必要的数据,确保项目环境管理计划的执行、检查项目的缓解措施是否成功实施。但市(县)项目办,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负责要求市(县)环保局或有资格的专家根据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和检查,作为项目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确保环境管理计划的执行和与相关国内环保法规的一致性,省项目办和每个市项目办均应配备接受过环境监测培训的人员,负责环评报告中(第7章中)提到的建设期及运营期(至少前5年)的缓解计划和环境管理监测计划(详细内容见本章)顺利执行。并且每个县项目办指定一名工作人员,经过项目的环境检查和环境管理计划实施的培训后,负责确保县辖区内的养殖场实施全部的环境管理计划,并把项目出现的环境问题传达给项目办和当地环保局。省、市项目办确定的环境人员负责编制所有项目养殖场的环境管理计划活动的具体情况的年度报告。并根据要求,上报到市环保局,省环保厅和世界银行。在运营期,每个县项目办协助上级项目办执行环境管理计划中提到的环境监测计划,并要确保将环境报告从县级部门上报到市、省级项目办。建设期、运营期环境管理机构见图8-1和图8-2。
图8-1建设期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图
图8-2 运营期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图
8.2.2 项目办和环境监测的职责
正如第8.2.1节所讨论的,各级项目办负责环境管理计划的执行,以确保在环境评价报告中提到的各项缓解措施和监测计划的顺利实施。项目办的主要任务是:
a. 修订和执行环境缓解措施,确保整个项目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有利影响最大;
b. 定期检查污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把违章排放、事故排放、超标排放的养殖场上报给环保局;
c. 项目执行单位与项目设计单位密切配合,确保环境管理计划中的相关缓解措施反映在最终的项目计划中,项目监测必须到位;
d. 对项目的各级管理人员和项目执行者提供环境问题和环境检查方面必不可少的培训,增强机构能力;
e. 监测环境管理计划的执行和检查项目的缓解措施是否成功实施;
f. 编写当环境绩效出现偏差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手册;
g. 执行环境应急计划,并及时把环境事故上报PPMO和当地环保部门;
h. 执行包括参与和监督监测机构在内的环境监测计划,并确保所有采样监测计划规定的活动是及时完成;
i. 定期为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局和世界银行编写关于该项目的实施和运行的环境绩效报告;
j. 受理有关投诉事宜,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
k. 安排接待世行官员访问;
l. 监督项目执行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敦促执行机构遵守相关规定;
m. 负责实施环境管理计划所需的其他行动。
8.2.3 监督机构
河南省环保厅是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负责省内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市(县)环保局在各自的管辖区内负责环境监测和监督。环境监督计划如表8.2-1。
表8.2-1 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环境监督计划
阶段 机构 监督项目 监督目标
可研阶段 省环保厅,
世行 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确保完整的环境评价,识别合适的主体,强调重点;
2. 确保它反映本项目产生可能的,重大的潜在问题;
3. 确保缓解措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设计和建设
阶段 河南省环保厅,世行 1. 审查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初步设计。 1. 严格执行环境管理计划;
2. 确保项目设计和建设阶段遵守国家所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河南省环保厅,世行 2. 检查环保投资是否到位。 3. 确保环保投资有效到位。
市(县)环保局 3. 检查项目选址。  4. 确保项目在国家禁止的区域内建设。
4. 监督噪声、粉尘污染。 5. 采取环境管理计划建议的措施减缓粉尘和噪声污染;
6. 确保施工单位遵循环境管理计划,以及地方有关法律和法规;
5. 检查是否有地下文物。 7. 保护文物。
6. 检查奶牛场、肉牛场、养猪场等施工现场生活污水和固废的排放和处理。 8. 确保按照有关国家和地方法规固体废物和污水的处理,确保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受污染。
运营阶段 河南省环保厅,
市(县)环保局 1. 检查运营期环境管理计划和监测计划执行情况;
2.对不可预见的环境问题采取进一步的环境保护措施;
3.确保废物管理计划的执行。 1. 保护环境,减少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2. 如有需要,审查和修订环境管理计划;
3. 使养殖场产生的污染物得到综合利用
8.3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管理计划见表8.3-1。
表8.3-1 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问题 可能存在的影响 建议的缓解措施 实施机构 监督机构
A设计期
选址 畜舍选址不当会影响群众生活 畜舍选在居民点下风处,与居民点有500米的间隔,在水源保护区外,远离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地,不占用基本农田 项目办
设计单位 省项目办
省环保厅
排水 排水不当时畜舍污水会污染地下水和地下水 应远离水源地,不应位于浅层地下水处,排入到地表水体(河流,湖泊和湿地)
堆肥停留时间 易出现的臭味和霉变,以及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应严格执行最短发酵周期21天。在寒冷季节(10月-3月)一次性发酵工艺的发酵周期不宜少于30天,二次性发酵工艺的一级发酵和二级发酵时间均不宜少于10天。此外,还要考虑堆肥固化和贮存时间
B建设期
环境空气质量 施工扬尘 弃土、建筑垃圾、建材(黄沙、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应加盖,保持施工地面清洁、湿润、减少扬尘,加强督促 施工单位 省项目办
市(县)项目办
水环境质量 施工污水及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消化处理后作农肥用,施工废水应经沉淀、隔油处理后排放(滤层和干草捆)
声环境质量 施工噪声 选用低噪声的机械和设备,夜间不能从事高噪声作业或使用消声器降低噪音
固废 建筑垃圾、土方和生活垃圾 土方除需回填部分外,其余部分和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
C运营期
水环境质量 畜舍污水污染地表水、地下水 经收集进入污水池等,经处理后作为液肥排田,合理施入农田中;
液肥的储存池和输送管道,应严格管理,严防泄漏污染土地、地表水和地下水;
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等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采用三七灰土对运动场采取防渗措施。固体粪便及时清理处理,液尿进入污水池处理。
按养殖场的规模将污水施入与营养物匹配的农田中 市(县)项目办 市(县)项目办
市(县)环保局
环境空气质量 恶臭 采取生物除臭设施;
猪养殖中采取生物发酵床措施。 市(县)项目办 市(县)项目办
市(县)环保局
固废 畜粪与饲料残渣 使用环保饲料;
采用干清粪工艺;
禽畜粪便废弃物堆放在指定堆肥地点;
经固液分离后的畜粪经堆肥处理后,按养殖场的规模将污水施入与营养物匹配的农田中。合理施入农田中。 市(县)项目办 市(县)项目办
市(县)环保局
噪声 污水泵、粉碎机、鼓风机等 选择低噪声设备;
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潜污泵;
采用减震防噪措施。 市(县)项目办 市(县)项目办
市(县)环保局
生态环境 景观的变化 加强厂区绿化建设,美化厂区环境,调节生态平衡 市(县)项目办 市(县)项目办
市(县)环保局
动物健康 饲料添加剂、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残留 技术推广人员和兽医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药物管理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程序;
合理、科学用药,坚持因畜制宜、对症适度用药的原则。 市(县)项目办 市(县)项目办
市(县)环保局
人体健康 畜舍病原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定期进行疫病的防疫注射工作,定期对畜舍进行消毒,防止病原的产生与扩散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饮水设施应定期检查。人畜饮水系统应分开。 市(县)项目办 市(县)项目办
D监测计划
基线调查 废物量调查 可研阶段(基线数据)
通过调查,获得现有472家养殖场粪便利用情况,现有养殖场的废物管理,包括经处理后的利用量,未利用量或排放,流失的(没有收集)。养殖场饲料平衡 项目办,环评小组 省项目办
饲料监测 监测项目:饲料量,粗蛋白、总氮、总磷;
监测频率:1年2次
监测时间:项目实施前
执行期:1年;
监测地点:见表8.5-1。 项目办,省农科院 省项目办
运营期营养物监测 饲料 饲料量:对1年内养殖场喂养的饲料进行统计;
执行期:5年;
养殖场数:62 养殖场 项目办
监测项目:粗蛋白、总氮、总磷;日粮使用的饲料种类,牲畜增加/出售的数量,产生粪便量
监测频率:1年2次
监测时间:每年的7 月和12月
执行期:5年;
监测地点:见表8.5-1。 项目办,省农科院 项目办
肉(奶) 肉(奶)量:对1年内肉(奶)量进行统计;
执行期:5年;
养殖场数:62。 养殖场 项目办
废物 废物量称重:每次外运量,一年统计一次;
执行期:5年;
养殖场数:62。 养殖场 项目办
监测项目:粗蛋白、总氮、总磷;
监测频率:1年2次;
监测时间:每年的7 月和12月
执行期:5年;
监测地点:见表8.5-1。 项目办,省农科院 项目办
环境监测报告编写 编写频率:1年1次 养殖场
项目办 项目办
8.4 环境培训计划/机构强化计划
8.4.1 环境培训目的
将对项目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受益人开展有关的环境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达到如下目的:
(1)让省、市、县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并掌握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项目实施的正、负面环境影响及环境管理的方案和措施,并使他们能够在项目实施中认真、准确地执行。
(2)让广大的项目受益人,包括参加项目的实体和养殖户代表,学习并掌握项目环境管理的方案、措施及相关的操作技术,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规程”的各项要求,开展并完成项目的各项施工活动。
项目的环境管理培训将分三个级别展开,即省级、市级和县级培训,以确保培训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8.4.2 环境培训内容
(1)世界银行的安全保障政策、中国及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
(2)世行贷款项目环境管理模式;
(3)项目的环境影响及其缓解措施、环保工作的组织管理与监督;
(4)环境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法;
(5)环境问题标准报告的编写;
(6)肉牛、奶牛和生猪生态养殖技术;
(7)牲畜饲料、牲畜健康、废物管理和风险应急;
(8)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
8.4.3 环境培训计划
环境培训将集中在项目开始时进行,以确保所有的参加者完全了解他们在执行环境有关的活动方面的责任,更好地理解执行环境管理监测计划的原因,这个计划对本项目及其长期经济和健康方面的作用。
主要对省,市,县项目办负责执行环境管理监测计划的人员进行培训。另外,还要对养殖场人员进行收集环境监测资料和正确使用维护废物管理设施的培训。提高意识的培训不但包括项目办和养殖场的高级工作人员,还包括参与项目的从事畜牧生产的农户,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和他们实施项目时如何对他们的生计产生积极影响。
8.5 环境监测计划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监测的需要,并编写一份良好的环境监测计划。本项目中产生的废物经处理后,制成易分解和病原体含量低的有机肥,用于农田,不向外排放,不会导致土壤和水污染。通过在养殖过程中推广更有效的饲养计划和改进废物管理方法,养殖场的营养物流失将减少,这是环境监测的重点。通过监测计划,可以评估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和养殖场生产过程的效率,为评估不同发展模型及其改善项目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状况的效果提供依据。
8.5.1 环境监测计划
8.5.1.1 监测内容
(1)可研阶段(基线数据)
从养殖场收集粪便利用数据,包括已出售和未出售的数量。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总量应根据场里牲畜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平均每天的排泄量进行估算。该部分内容在可研阶段和养殖场建设前的第一年期间进行。
(2)设计阶段
在项目实施前,对选取的62个养殖场饲料进行饲料数量和日粮配方(质量)监测。监测计划如下:
监测项目:饲料量,粗蛋白、总氮、总磷;
监测频率:在项目运营期前1年2次(7月,12月)
监测时间:项目实施前或期间
执行期:1年;
监测地点:见表8.5-1。
(3)运营期
①饲料质量/数量
对62个养殖场的各种饲料量(含外购的和自备的饲料)进行称重记录,日粮配方(饲料中使用的不同物质的平均比率),一年统计一次。项目办应收集这些统计数据,并报省项目办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养殖场营养平衡,并在年度环境监测报告中记录数据。
对62个养殖场饲料进行营养物的监测。
监测指标:粗蛋白、氮和磷;
监测频率:1年2次
监测时间:每年的7 月和12月中
执行期:5年;
监测地点:选择的有代表性的养殖场(见表8.5-1)。
②肉(奶)
在选择的62个养殖场,对牲畜购入量和肉(奶)产出量进行称重记录,并每年2次进行统计,共监测5年。项目办应收集这些统计数据,并报省项目办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养殖场营养平衡,并在年度环境监测报告中记录数据。
监测的内容:购买的牲畜和生产的肉/奶
监测频率:1年2次
监测时间:每年的7 月和12月中
执行期:5年;
监测地点:选择的有代表性的养殖场(见表8.5-1)。
③粪便/清洗用水
对运出养殖场的粪便或经加工制成的有机肥进行称重记录。一年统计一次。
监测指标:粗蛋白、氮和磷;
监测频率:1年2次
监测时间:每年的7 月和12月中
执行期:5年;
监测地点:见表8.5-1。
8.5.1.2 监测点位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的结果在统计上有意义,在运营期对每个养殖模块按10%的养殖场进行抽样监测,以监测项目活动队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采用本报告附件3中的养殖场营养平衡方法。并全部安排在第一年建设的养殖场中,使数据能够在同一时期进行分析以减少气候变化和其他自然变化的影响。根据项目可研报告中的发展计划,每个养殖场模块的至少10%计划在第一年进行建设。除了新建500畜位标准化肉牛生态养殖场(区)模块,第一年只建3个养殖场,不能满足此类模块5个监测数的需要。为了使监测计划有意义,建议可研小组在可行的情况下,在第一年增加新建500畜位标准化肉牛生态养殖场(区)的数量,而不是增加新建500头奶牛场的数量。各模块中的养殖场监测点应考虑区域分布,有项目的地理和地貌的代表性。项目监测的养殖场共62个。选定的养殖场在5年的监测中不变,以保持监测的连续性。
各模块的监测点位分布见表8.5-1。
表8.5-1     各模块的养殖场监测点位分布
模块类型 总计 样本数 第一年建设数 监测点位分布
新建500头标准化奶牛生态养殖场(区) 66 7 10 按各模块中的监测数量,分布到各项目县体现地理和地貌(要考虑区域分布)
新建500畜位标准化肉牛生态养殖场(区) 51 5 3
改扩建100头奶牛养殖场(区) 7 1 1
改扩建200奶牛养殖场(区) 184 18 34
改扩建200头肉牛养殖场(区) 272 27 40
奶牛颗粒有机肥 20 2 5
存栏5000头畜位标准化生态猪生物发酵床 18 2 3
总计 618 62 96
8.5.1.3 监测执行机构
该监测计划执行机构是各级项目办。各级项目办将承担本辖区内的监测职责。运营期,在项目办的指导和管理下,养殖场技术人员将对本养殖场内的饲料质量和数量和肉(奶)以及废物处理和销售做好监测,并做好记录。报给相应的项目办工作人员,供分析之用并记入年度环境管理监测报告。
8.5.2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报告由养殖场和市(县)监测站具体实施。养殖场将其负责的监测数据上报县项目办和县环保局,县项目办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上报市项目办和市环保局;市项目办对所属县的资料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汇总,编写监测报告,并上报省项目办和省环保局;省项目办按各市的监测报告,编写总环境监测报告,包括根据各市提供的数据准备每个监测养殖场(共62个)营养物平衡数据,并上报省项目领导小组和世界银行。环境监测报告制度见图8-3。
图8-3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图
8.6 费用估算
8.6.1 环境管理费用
项目各阶段在兼职基础上参与环境管理人员(省,市,县)分别为40人,其参与环境管理计划的机会成本,在可研期的费用为29000元,建设期为84000元,5年运营期为182000元。各阶段的环境管理总费用为295000元。具体见表8.6-1。
表8.6-1 环境管理费用表
人员 可研期  建设期  运营期
人数
(人) 总费用
(元) 人数(人) 总费用
(元) 人数
(人) 总费用
(元)
省项目办 2 6000 2 8000 2 8000
市项目办 8 8000 8 16000 8 24000
县项目办 30 15000 30 60000 30 150000
小计 40 29000 40 84000 40 182000
费用总计(元) 295000
8.6.2 环境培训费用
按年计算的培训费用估算见表8.6-2。详细的培训计划见本报告的8.4.3。
表8.6-2  环境培训费用估算
各年度培训人数(人) 培训
内容 每年培训天数(天) 培训费单价(元) 培训费总计(元)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1440 1440 1440 1440 1440 第8.4.3节中的内容 2 200 2880000
8.6.3 环境监测费用
环境监测费包括设计期和运行期,总监测费用为386880元,见表8.6-3。
表8.6-3 环境监费用估算
监测
项目 单价(元/次.养殖场) 监测样本数(个/年) 每年监测费
(元/年) 设计期总监测费(元) 运营期总监测费(元)
总氮 总磷 粗蛋白
废物 140 140 60 124 42160 42160 210800
饲料 60 60 60 124 22320 22320 111600
总计      64480 322400
注:由于环境现状基线调查已完成,因此本次环境监测费用不包括基线调查费用。
8.6.4 费用汇总
环境管理监测计划的总费用汇总如表8.6-4,包括环境管理费、培训费和监测和检查费,同时考虑5%的不可预见费。总费用合计3918068元。
表8.6-4 环境管理、培训和监测费用统计
项目 参考 可研阶段(元) 设计期/建设期(元) 运营期(元) 小计(元)
环境管理 表8.6-1 29000 84000 182000 295000
环境培训 表8.6-2 0 0 2880000 2880000
环境监测 表8.6-3 0 64480 322400 386880
小计   29000 148480 3384400 3561880
5%不可预见费   1450 7424 169200 178094
合计(元)   30450 155904 3553620 3561880
注:以上费用均已包括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总费用中,只要可研中的相应的预算项不改变,不需要增加环境管理监测计划的预算。
9.总结与结论
9.1 总结
9.1.1 项目概况
本项目涉及河南省8个省辖市的30个县(市、区),计划改扩建、新建589个养殖场(区)。其中:改扩建养殖场(区)472个:包括肉牛养殖场(区)272个,奶牛养殖场(区)179个,奶牛养殖场区改造(区)1个,生态养猪场(区)18个,2个种公牛站改造升级。新建养殖场(区)117个:包括奶牛养殖场(区)66个,肉牛养殖场(区)51个。
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机构能力建设,培训和技术支持、现有或新建养殖场(区)环境管理、项目管理、监测和评价三大部分。
本项目包括500头奶牛标准养殖场、500头肉牛标准养殖场、存栏5000头生态猪生物发酵床、500头奶牛颗粒有机肥项目、改扩建100头奶牛养殖场、改扩建200头奶牛养殖场和改扩建200头肉牛养殖场等7个模块。
9.1.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畜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服务体系脆弱等问题,畜牧业发展还面临着市场约束、资源约束、体制约束等深层次矛盾,畜牧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彰显,畜产品安全保障和质量提升任务艰巨,庭院、散养、小规模的养殖模式已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不和谐因素。突破畜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必须以优势区域为突破口,紧紧抓住生产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畜牧业现代化。
项目建设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完善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增强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优化区域布局的需要,是转变生产方式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公共财政政策的需要,是拉动内需、保障供给的需要。
9.1.3 项目实施的环境可行性
(1)河南省畜禽饲养量位居全国前列,总量大、散养多、环境管理难度大。本项目以协会、合作社等形式的畜牧业合作组织,为规模、规范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综合治理。
(2)国内在畜牧业废弃物的治理方法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可以保障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和应用。
(3)项目涉及的30个县(市)均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可以避免养殖对附近植被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以秸秆为主要饲料的养殖,可以解决秸秆的出路,避免秸秆以焚烧方式处理带来的大气污染。
(4)新建项目在选址时,做到在养殖场500米范围内无居民区,不在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地区内,可以避免养殖场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选址可行。
(5)养殖场附近基本为农田,有足够的农田面积保障养殖场产生的废物在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得到有效利用。但是,对于养殖场产生的经过处理的粪便是否有适当的承载能力的农田加以利用,应该在执行子项目前进行具体研究,确保在农田施用粪便不会污染土壤,地表和地下水。
(6)牲畜产生的粪便,经处理后可以减少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可以作为有机肥出售用于附近的农田,不对外排放,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养殖场(区)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和利用,可减少未处理污染物的使用和排放,促进农村畜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态环保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项目的实施在环境上是可行的。
9.1.4 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与减缓措施
9.1.4.1 环境影响
(1)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
如果项目全面实施,本项目产生的粪污水按照种养结合、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原则,经处理达标后作为有机肥全部还田。处理后的粪便可以出售用于农田。项目建成后路面硬化,粪便经常收集以减少渗透或地表径流造成的流失。因此项目活动对地表水资源影响较小。实际上,如果项目全面实施,与目前的畜牧生产方式相比,项目对地表水源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
根据调查和研究,项目区的生活饮用水均为深层地下水,养殖场附近没有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因此项目的实施,不会对地表水水源地产生污染。
(2)对地下水的影响
养殖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养殖过程产生的畜禽粪便、病死牲畜、运动场产生的粪土结合体和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当畜禽粪便过量使用,超过土地消纳负荷,残留在土壤中的N、P等物质渗入地下水(主要为N),或被地表水流带入附近水体(主要为P),将导致地下水中N 混合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浓度的升高,人若长期或大量饮用,可能诱发癌症。该项目运动场的粪土结合体,如果管理不善,或地面没有用石灰土硬化,会因N入渗地下水或N和P污染附近水体,造成水富养化。如果建议的项目活动得到全面实施,项目不会对地下水源有明显影响。实际上,如果项目全面实施,与目前的畜牧生产方式相比,项目对地表水源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
(3)对大气的影响
粪便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牧场圈舍内外和粪堆、粪池、、运动场。其污染主要是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恶臭以及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酩酸、粪臭素)和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有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这些恶臭物质都能影响人畜生理机能,牧场恶臭除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外,还会引起家畜生产力降低,使牧场周围生态环境恶化。
如果项目没有完全实施废物管理相关的活动,有可能造成大量的畜禽粪便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甲基硫醇,二甲基二硫醚,甲硫醚,二甲胺及多种低级脂肪酸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使动物及人的免疫力下降,呼吸道疾病频发,影响畜禽产品质量。
(4)对人畜健康的影响分析
畜禽粪便中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孽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使人畜共患病时,会导致疫情发生,给人畜带来危害。项目建议活动之一的固、液体粪便处理将使这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小化或防止其出现。因此,项目不但不会对人和牲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与现状相比,还会有助于减少这些问题。
9.1.4.2 减缓措施
(1)大气污染物
①奶牛场供热采用电热水器,不使用燃煤锅炉;
②猪养殖中采取生物发酵床措施;
③加强绿化,起到净化空气效果
(2)水污染物
①生活污水经收集进入化粪池处理, 在天暖时至少20天,在天冷时30天(11月到3月),处理后作为液肥排田;
②产生的尿液和冲洗水经收集进入污水池,停留时间在天暖时至少20天,在天冷时30天(11月到3月)经处理后作为液肥排田;
③液肥的储存池和输送管道,应严格管理,严防泄漏污染土地、地表水和地下水;
④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等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⑤采用三七灰土对运动场采取防渗措施。固体粪便及时清理并堆肥处理,液尿进入污水池处理。
⑥按养殖场的规模将污水施入与营养物匹配的农田中。
(3)固废
①采用干清粪工艺;
②禁止牲畜粪便在养殖场内随处堆放,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地面硬化);
③经固液分离后的畜粪经堆肥处理后,液体在经过适当的保留期后,合理施入农田中;
④如果畜禽死于严重疾病,在填埋地点焚烧后,表层覆上石灰,再填埋;因其他原因死亡,应进行安全填埋;
⑤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处置。
(4)噪声
①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
②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潜污泵;
③在养殖场尽量采用减震防噪措施。
(5)生态环境
加强厂区绿化建设,包括在生产及生活区植树、种草、养花,美化场区环境,改善生态环境。
9.1.5 建立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控体系
(1)环境管理机构
本项目专门成立了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项目办),项目市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县)项目办),在省项目领导小组与省项目办的领导下,作为项目执行机构组织本辖区内的项目实施与环保管理监测计划(见第8章)。
(2)环境监控体系
在项目的可研、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由项目办、环保局和养殖场共同进行项目的环境监控和养殖场营养平衡调查工作。
平时的环境监测由项目办负责,如果项目办专业能力不足,可委托当地农科院或环境监测站对养殖场进行监测,由项目办承担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和监测报告的编写的责任。
9.1.6 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有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后,项目直接参与农户11233户,每户每年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收入20000元,项目的实施可使养殖户新增收入约2.33亿元。
(2)环境效益
①养殖场废物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可减少对化肥的需求。还可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由于不再排放未处理的固液体粪便到地表水,不再造成项目区内严重的水污染和水体的富养化;
②将处理后的粪便施用到农田不但能够改善土壤营养含量,还可以改善农业的物质性质,如土壤结构,腐殖质,渗透性和吸水性,和提高农产品品质。
③标准化养殖,可以使养殖场产生的废物能得到有效治理,减少对周围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④由于对饲料需求增加,作物秸秆可以被用作饲料。可以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利用,避免因无法利用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燃烧秸秆的传统做法的改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间接减少作物生产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3)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可引导散养农户进入小区,示范带动项目区乃至全省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降低动物疫病传播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农村的公共卫生水平。
9.1.7 公众普遍支持项目尽快实施
本项目在环境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公众参与、以人为本的原则,先后采用召开座谈会、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公示和网络公示等方式,了解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种方式收集到的信息,项目区的公众了解项目的建设,普遍支持项目的实施,认为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减轻。
9.1.8 需要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
在本项目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以确保项目对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1)加强养殖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工作,使人人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中。
(2)加强项目办和养殖场人员的环境监督工作能力,切实保障产生的粪便能合理地处理并用于农田,其数量不应造成土壤和水污染(注意土壤的容纳能力)。
(3)重视家畜防疫和人群防病工作,减少流行性疾病的发生。
9.2 主要结论
综上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在黄河滩区实施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按照可研报告中推荐的废物处理方案,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各种治理措施,本项目不但不会产生明显的长期的环境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改善土壤,大气,和水环境。本项目的全面实施,可以显著增强肉类和奶的生产,改善项目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态环保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环境可行,积极推荐实施。
附件1 环评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环评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姓名 专业 环评工程师
登记行业类别 工作分工
韩龙喜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农林水利 项目负责人
王万杰 水文水资源 交通运输 报告书编写
操家顺 环境工程 社会区域 污染物减缓措施章节编写
刘晓东 环境工程 社会区域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编写
郑孝宇 环境工程 社会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章节编写
邵孝候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环境污染内容
王成龙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李宛平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梁静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王玉锋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刘秀玲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冯玲 畜牧兽医  养殖技术及污染内容
附件2  会议,公众咨询纪要
通许县环境评价研讨会会议纪要
时间: 2009年7月14日
地点: 通许县城关乡毛庄林场(Mao zhuang forest )
主持人: Qiao Liangjun (Company 公司CEOs)
内容:
参会者: Liu Haiyi (员工代表), Sun Tao (县项目办副主任), Sun Guode (开封市项目负责人), Li Huaqin (员工代表), 秦江 (省畜牧局外资办负责人)
Mr. Qiao Liangjun:首先,欢迎你们来林场座谈。我们刚刚看了通知,更加明白世行的贷款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我们会积极配合,加快项目的进度。
环境影响评价(EIA )小组:欢迎大家根据本场目前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以便我们考虑得更全面。
员工代表::现在本场的问题是在非作物生长期间牛粪的处理。现在各位都看到了,牛粪到处堆放,甚至直接堆放到树林里,导致树木因为营养过剩而死亡。作物生长期间有农民来处理牛粪。现在,如何处理牛粪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畜牧局外资办官员:是的,世行贷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希望你们可以说出所有困难和问题,好让EIA小组提出建议。
员工代表:现在,饲料的储存也是一个问题。储存能力不够。可以将污水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但还没有最终方案。
EIA 小组:养牛的收入是不是比种地的收入高很多?
员工代表:当然了。和传统的散养模式相比,我们都喜欢这种规模,更安全,管理可行。这种方法很好, 比以前的更赚钱。我们都希望可以建一个大型养殖场。
开封畜牧(局)领导:贷款项目对当地农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生畜牧局对此非常重视。开封属沙地,畜牧业可以显著改善土地条件。我们都想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粪便处理的有效性,促进规模化生产。
省畜牧局领导:我们对项目都充满热情。这一点很好。但是,由于资金有限,我们能考虑的地方非常有限,这是一个局部的、新的转变,希望大家能各展所长,抓住这个机会。
时间: 2009年7月14日
地点:通许县玉皇庙乡 (Yuhuang Temple Town) Wazhuang 村
参会者: Sun Tao (县项目办副主任)
Sun Guode  (开封项目负责人)
秦江 (河南省畜牧局外资办领导)
Zhang GuoLi (养殖场总经理)
Chen Shuya (养殖户代表)
Sun Yajun (养殖户代表)
Wang Juntao  (养殖户代表)
主持人: EIA 小组
内容:
环境认证委员会: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评估项目地区的环境以及如何处理养殖场的污染物。河南环保局的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秦先生已经介绍了项目的工作流程。大家都已经明白了。现在我们在这个养殖场召开讨论会,请大家自由发言。
Zhang Guo Li先生: 因为我们养殖场刚刚搬到这里不久,所以措施还不齐备。我们肯定是希望养殖场的环境更好、更美、更舒适。以前还没搬都这里时,我在村里养牛,味道很难闻,邻居们常常抱怨。这次选择位置,我非常谨慎,因为不会影响别人,你们可以看到这里不是居民区。
Sun Guode先生: 我担心存储池的存储能力会不足。
Zhang Guo Li先生:关于干草库,我有一个好办法。我们认为如果将碎草放在一个大塑料袋里的话,可以节省空间。那么在收获季节就可以储存更多的饲料,而且将它们放在外边也可以。下雨也不用担心。
Sun Tao 先生: 有没有用农机补贴购买粉碎机?
Zhang GuoLi先生:是的!非常感谢这项好政策!每年都有一定的补贴。但是粉碎机不常用。
环境认证委员会:因为养殖场刚建好,各种设施还没有齐备,是吗?
Zhang GuoLi先生: 用电和用水都是临时性的,因为还没有正式开通。一些设施还没完工,因为刚建好。还有要改善粪便的处理。需要和其他项目一起将这些都标准化。
秦江先生: 我们得申请项目报账,所以最好不要将项目执行得太快。否则会造成贷款使用不符合规定,贷款被批准后,你无法对第一批投资报账。
武陟县环境评价会议记录
时间: 2009年7月13日
地点:武陟县旅康 (Lvkang)养牛专业协会
参会者:焦作市农业局代表
武陟县农业局代表
养殖户代表
内容:
秦江先生:今天,环境评价小组、河海大学 来到我们这里 ,他们想听取你们对环保项目的意见,请大家自由发言。
焦作市畜牧代表:我们市对处理养殖场污染物的项目非常重视。由于缺乏资金,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我们希望利用世行的资金解决这些问题。
武陟县畜牧代表:我们县很多养牛户分布得很分散,他们都在农村,污染了当地老百姓生活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更多的养牛户在养殖场集中养牛。
养殖户代表:我们县畜牧局的领导非常重视养殖场的污染物处理,他们经常来检查 我们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环境的知识,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环境保护培训。现在牛粪处理都是收集起来以后再太阳底下晒干。晒粪需要一大块地方。下雨时,一些牛粪会被冲走,污染周围环境。我们希望可以尽快执行项目。
原阳县环境影响评价座谈会纪要
时间: 2009年7月12日
地点:原阳 Yu Ao 奶牛饲养合作社
参会者:新乡市畜牧局代表、源洋县畜牧局代表、奶牛客户
内容:
秦江先生:为了做好环境保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小组——河海大学来到我们这里,他们想听取大家对环境保护的建议,请大家自由发言说出想法。
新乡市畜牧局代表:这个项目是一个环境治理和恢复的项目,各级领导对这个项目都非常重视。我相信,项目将改善环境状况。
县畜牧局代表:目前,很多养殖场的环境很差,污染严重,希望项目尽快执行。
奶牛育种客户:由于缺乏资金,目前,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很差,没有污水系统,地面没有硬化,尿液渗入地里,造成水环境污染。我们希望尽快执行这个项目。
附件3 营养物平衡
如第一章所述,由于项目区相对于黄河滩地的面积非常小,测量常用的环境监测指标如TN,TO, COD, BOD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变化- 由于项目活动而对土壤,地表,地下水产生积极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决定采用农场营养平衡方法来确定项目活动的环境影响。在研究不同的估算养殖场营养平衡方法后,决定采用美国农业部推荐的农业废物管理模型(AWMF)计算营养物平衡和营养分解。
养殖场营养物排泄量估算
营养物摄入量
根据饲料中营养物的含量,计算养殖场饲料中每天的营养物量。
牛和猪的摄食量分别取15kg/d和3kg/d; 饲料中粗蛋白和磷的含量根据我国各种营养物中的含量,以饲料的配比计算得出;粗蛋白的含量除以6.25得出饲料中氮的含量。
氮的摄食量=牛(猪)的摄食量×饲料中氮的含量/100。
磷的摄食量=牛(猪)的摄食量×饲料中磷的含量/100。
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营养物摄入量(千克/天)
a. b. 饲料中营养物含量 (%) 饲料中营养物量 (千克/天)
养殖场规模
(头)
摄食量
(千克/天)
c. d. e. f. g.
粗蛋白 N1 P N摄食量 P摄食量
500肉牛 6500 9.5 1.52 0.12 98.8 7.8
500奶牛 6500 10.7 1.712 0.19 111.28 12.35
5000猪 15000 17.3 2.768 0.5 415.2 75
动物体内保留营养物量
动物体内的保留营养物量为:
N的保留量=养殖场规模×平均日增重×N的浓度;
P的保留量=养殖场规模×平均日增重×P的浓度。
计算结果见表2。
表2动物体内营养物保留量(千克/天)
a.
动物分类 h.
养殖场规模
(头) i.
平均日增重
(千克/头?天) 毛重营养物浓度 动物体内营养物保留量
(千克/天)
j.
N k.
P l.
N m.
P
肉牛 500 0.800 0.026 0.0070 10 3
奶牛 500 0.800 0.027 0.0075 11 3
猪 5000 0.600 0.024 0.005 72 15
注:h源自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i,j,k源自参考Integrating Animal Feeding Decisions into CNMP Processes。
产品中营养物保留量
根据牛奶的产量和牛奶中营养物的含量,计算得出牛奶中营养物的保留量。
牛奶中营养物的保留量=牛奶的产量×牛奶中营养物的含量
计算结果见表-3。
表3动物产品中营养物保留量(千克/天)
动物分类 a.
产品 n.
日产量
(千克/天) 牛奶中营养物浓度
(千克N/千克产品) 牛奶中营养物保留量
(千克/天)
o.
N  p.
P q.
N r.
P
500头奶牛 Milk1 12500  0.005  0.001  63  13
注: n,o,p源自Integrating Animal Feeding Decisions into CNMP Processes。
营养物排泄量
营养物的排泄量计算公式为:
t=s×(f-l)  (肉牛、猪)  或t=s×(f-q)  (奶牛)
u=s×(g-m)  (肉牛、猪) 或u=s×(g-r)  (奶牛)
v=u×2.3
式中:
T:氮的排泄量;s:饲养期;f:氮的摄食量(表1);l:动物体内氮的保留量(表2);q:牛奶中氮的保留量(表3);u: 磷的排泄量;g: 磷的摄食量(表1);m: 动物体内磷的保留量(表2);r: 牛奶中磷的保留量(表3);v: P2O5的排泄量
计算结果见表4。
表4营养物排泄量(千克/年)
a.
养殖场规模
(头) s.
饲养期
(天/年) 营养物排泄量(千克/年)
t.
N   u.
P   v.
P2O5
500肉牛 350  31080 5775 13283
500奶牛 305  27535.4 2257 5191
5000猪 150  51480 9000 20700
注:肉牛饲养期源自Integrating Animal Feeding Decisions into CNMP Processes,奶牛饲养期源自Agricultural Waste Management Field Handbook(210-AWMFH,4/92)。
经过挥发、脱氮、渗滤和其他损失后作物可利用量
根据动物营养物排泄量,经过处理损失后的量,计算得农作物的可利用量。计算结果见表5。
J2=t×(1-C2)    式中:J2-营养物氮土地可利用量;t-养殖场氮排泄量;C2-氮贮存损失系数
K2=v×(1-D2)   式中:K2-营养物磷土地可利用量;t-养殖场磷排泄量;C2-磷贮存损失系数
L2=J2×(1-E2) ×(1-F2) ×(1-G2) ×H2  式中:L2-农作物氮的可利用量;E2-脱氮系数;F2-渗滤系数;G2-氮挥发系数;H2-农作物利用系数
M2= K2×I2    式中:M2-农作物磷的可利用量;I2-农作物利用系数
表5经过挥发、脱氮、渗滤和其他损失后作物可利用量(千克/年)
养殖场 养殖场总排泄量 系数 土地可利用量 作物可利用量
规模(头) (千克/年) 贮存损失系数 脱氮系数 渗滤系数 氨挥发系数 作物利用系数 (千克/年) (千克/年)
营养物及计算过程 t. v. C2. D2. E2. F2. G2. H2. I2. J2. K2. L2. M2.
N P2O5 N P2O5 N N N N P2O5 N P2O5 N P2O5
500肉牛 31080 13283 0.35 0.2 0.26 0.1 0.05 0.55 0.4 20202 10626.4 7030.0  4250.6
500奶牛 27535.4 5191 0.35 0.2 0.26 0.1 0.05 0.55 0.4 17898.01 4152.8 6228.2  1661.1
5000猪 51480 20700 0.35 0.2 0.26 0.1 0.05 0.55 0.4 33462 16560 11644.3  6624
注:C2,D2,E2,F2,G2,H2,I2源自Agricultural Waste Management Field Handbook(210-AWMFH,4/92)
农作物对氮磷的需求量
根据现有的黄河冲积平原土壤报告,项目区的主要土壤为褐土、黄褐土、潮土、风沙土和砂姜黑土。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的含量见表6。
表6 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的含量
序号 土壤类型 pH 有机质(g/kg) 全氮(g/kg) 全磷(g/kg)
1 褐土 7.90 14.24 0.87 0.56
2 黄褐土 7.05 14.44 0.85 0.49
3 潮土 8.02 10.57 0.69 0.59
4 风沙土 8.48 4.83 0.32 0.45
5 砂姜黑土 7.75 14.7 0.87 0.54
6 平均值 7.84 11.756 0.72 0.526
根据我国土壤主要有效养分丰缺标准,将丰缺状况分为丰、稍丰、中、稍缺、缺和极缺。当有机质在10-20g/kg时,丰缺状况为稍缺,全氮在0.5-0.75g/kg时,为缺。根据上述数据,项目区农作物平均施肥量如表7。需要注意的是,提供的数据是根据上述土壤的平均情况,而其不应代替对这些营养物的实地测量。这些数据只能作为潜在营养物需求的指导性材料。
表7项目区农作物施肥量
种类 N(千克/亩?年) P2O5(千克/亩?年)
小麦—玉米 29 18
蔬菜 45 12
注:小麦—玉米轮作,即一年可同时种一季小麦和玉米,蔬菜为3茬。
与养殖场匹配的农田面积
农作物施肥采取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所供应的氮和磷分别以有机肥一半,化肥一半进行考虑。以此计算得养殖场氮、磷平衡的农田面积。
有机肥氮供应量=农作物氮施肥量(见表7)/2
有机肥磷供应量=农作物磷施肥量(见表7)/2
N平衡农田面积=农作物氮的可利用量/氮的供应量
P2O5平衡农田面积=农作物P2O5的可利用量/氮的供应量
计算结果见表8。
根据这里所做的假设,似乎在项目养殖场周围10公里内有足够的农地来有效地利用牲畜粪便。但是,有必要对每个养殖场进行调查,确保有足够的吸纳能力的土地在离养殖场适当的距离之内,以便将处理后的粪肥运输到农地中。
表8与养殖场匹配的农田面积
规模(头) 作物可利用量 小麦—玉米 蔬菜
N
(千克/年) P2O5
(千克/年) 有机肥氮供应量(千克/亩?年) N平衡农田面积(亩) 有机肥磷供应量(千克/亩?年) P2O5平衡农田面积(亩) 有机肥氮供应量(千克/亩?年) N平衡农田面积(亩) 有机肥磷供应量(千克/亩?年) P2O5平衡农田面积(亩)
500肉牛 7030.0  4250.6  14.5 484.8  9 472.3  22.5 312.4  6 708.4
500奶牛 6228.2  1661.1  14.5 429.5  9 184.6  22.5 276.8  6 276.9
5000猪 11644.3  6624 14.5 803.1  9 736 22.5 517.5  6 1104
附件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河南黄河滩区生态畜牧带项目
环境评价任务大纲
2009 年3月23日
项目简介
背景。河南省政府(由河南省畜牧局代表)和世界银行日前已经启动了拟议中的黄河生态畜牧带项目的准备工作。
本项目预计实施期为5年,将包括约750个私营或农民合作组织所有的中型养殖场(300头左右肉牛或奶牛)。参与项目的养殖场的最终数目将在项目准备期间确定。同样,参与农户的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也将在项目准备期间确定。预计项目新建养殖场中有很大一部分将成为小养殖户将牲畜集中饲养的养殖小区,所有权归农民协会共同所有。参与项目的养殖场应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计划地向周边的养殖场或农户推广新技术。
目前,河南省建议在黄河滩区的8市29县实施本项目,以减少农业生产对黄河的污染。如我们所知,黄河已经受到了来自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的严重污染。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减少河南省黄河滩区畜牧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河南省正在推动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本项目将有助于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河南省方面预计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推动生态标准化养殖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项目描述。 预计项目目标将通过下列三个子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得以实现:
A.   强化公共机构能力。这个子项目将支持加强各级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管理能力的活动,包括如何进行畜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以及如何优化资源利用等。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a) 制订监测养殖场污水排放的地方性政策和实施办法;(b) 制订对土壤、水源和排污的监测、取样和检测方法;(c) 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的规划和管理工具,开展有关技术援助和培训;(d) 进行生态畜牧业方面的省内和跨省经验交流,如各地实行了什么项目,如何进行管理,有哪些创新等;(e) 计划并执行有关宣传活动。
B.   现有养殖场及项目新建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环境管理,确保“生态标准化”。这方面支持的具体活动包括:
i 减少养殖业废弃物所需的基础设施(青贮窖,饲料切碎机等)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管理方面的技术援助和培训。
ii 废弃物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便于动物废弃物收集的畜棚、废弃物清除设备等)。
iii 废弃物处理设施(排污系统、储尿罐、粪池、堆肥设备、粪便干化包装设备和沼气设施—包括沼气发生器等)。废弃物处理方法要特别考虑到与兽药的抗生素残留和疫病有关的各种风险。
iv 用来增强新建养殖小区对散养农户吸引力的投资(如建设挤奶站等),这将吸引农民将牲畜放到小区内集中饲养。对这类投资,要认真考虑所建设施的所有权和管理结构,确保其透明度,并进行良好监督。预计这方面支持的活动包括动物健康管理有关的基础设施、设备、技术援助和培训,还可能包括养殖场HACCP 管理的技术援助和培训等。
v 养殖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支持,包括关于农民协会的技术援助和培训。
C.   项目管理、监测与评估。项目资金将支持项目管理费用、办公室设备和车辆、培训活动以及对项目进展和影响所开展的监测和评价活动。
环境评价
背景。根据本任务大纲开展的环境评价工作(EA)应当符合世界银行、中国及河南省对环境评价的有关要求。环评将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对如何减少及监测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规划。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养殖场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EIA)指南及框架,供项目实施期间使用。
本项目旨在推动黄河滩区的生态畜牧业和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增加畜牧业生产的收益。项目将推动饲料的高转化率和畜牧业副产品的多级利用,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污染,使河南省畜牧业技术水平更高、更有利于生态保护。
环评工作的范围和目标。  环评工作包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订缓解和监测环境影响的计划以及编写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环评工作与项目准备平行开展,以便环评方面的内容和建议在项目最终规划中得以充分反映。
总体说来,环评将:(1)对项目进行环境筛选,确定项目最适宜的环境审核种类(世行将拟议的项目分为A、B、C三类); (2)建立可靠的环境指标基线,作为今后衡量有关变化的基准;(3)明确环境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标准并确定测量指标;(4)推动前期项目准备和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问题,以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5)找出并量化项目的环境益处及残余风险(即无法避免或缓解的环境不利影响);(6)设计环境监测及缓解环境危害的计划,计划需包括行动时间表,关键步骤,以及每项行动的成本估算;(7)制订在养殖场层面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框架和指南;(8)征询项目区有关人员意见,并向决策者提供有关信息;以及(9)就更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指导。
环评不仅包括对环境影响的技术性分析,还要通过以下方式规划如何最大程度减轻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咨询项目当地社区;(2)减少施工地点对当地的干扰;(3)最大程度减少对流域和河道的干扰和污染;(4)推动公共健康和安全,特别是要通过项目下的粪便管理技术实现这一点;以及(5)周密规划环境监测。
环评要求。 以下法规和指南将指导环评工作的开展:
(i) 环境评价及其审批程序需遵照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以下法规:(这部分要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加以核对和更新)
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第十三条(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十七条(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第二十条(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第七条(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第八条(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第九条(环境影响与可行性研究的关系),第十条(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1993年6月21日):第一条(执行中国法律、标准和规章),第二条(按中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审批权限和程序审批),第三条(建设项目分类),第六条(国内程序与国际金融组织项目设计和环评程序的协调),第七条(公众参与),第八条(非自愿移民),第九条(环评报告提交程序),第十二条(环评工作由有甲级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以及附件一、二、三(评价大纲、环评报告书和报告书简写本)。
(ii) 所有项目活动必须遵守世界银行的保障政策。环评报告需符合以下要求:
业务政策4.01. 环境评价:1-3条(对环境和环境评价的定义),4-6条(世界银行项目环境评价的责任),第8条(环境筛选和项目分类),第15条(公众协商),16-19条(信息公开),以及第20条(项目实施中对环境措施的执行);
业务程序4.04. 自然栖息地:3-8条(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要避免使自然栖息地发生重大转化);
业务政策4.09. 病虫害管理:1-2条(环境评价必须考虑病虫害管理),3-4条(病虫害管理活动必须由综合虫害管理(IPM)证明其必要性),6-7条(杀虫剂选择标准和使用);
业务政策4.11. 文化财产:第1条(文化财产的定义),第2条(保存和保护文化财产的政策),第3条(保护文化财产的程序);
业务指令4.30. 非自愿移民:第3条(移民安置的政策目标),以及4-22条(移民安置规划);
世界银行程序17.50.  业务信息公开:第11-14条(与环境有关的文件的公开)。
调研地区。 环评调研地区应与拟定的项目区一致。预计项目将在以下8个省辖市、29个县(市区)实施:郑州市的惠济区、荥阳市、中牟县、金水区,开封市的开封县、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洛阳市的孟津县、偃师市,焦作市的孟州市、温县、武陟县、沁阳县、博爱县,新乡市的长垣县、封丘县、原阳县,濮阳市的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清丰县,商丘市的梁园区、虞城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以及济源市。各地项目管理办公室将确定有代表性的养殖场(小区)。
具体工作范围。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九项任务:
任务1.  项目描述。  建设工程和基础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的总体设计和工程规模,推广和培训服务,维护和保养,牲畜废弃物处理涉及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改善养殖场生产子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工程量。根据这些信息,找出可能受到项目活动影响、值得关注的关键变量,如可能造成的土壤和水污染,用地、用水的变化,牲畜粪便处理的变化,以及项目受益人和其他受到影响的人群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等。要说明的是,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环评工作期间,还不能最终确定所有参与项目的养殖场。环评可以效仿可研的作法,即用一个养殖场(小区)设计作为“样版”,以此为基础作出分析。
任务2.  对环境状况的描述。针对任务1中所确定的关键变量,搜集、评估并报告项目区的有关基线环境数据。应该只搜集与项目及关键影响变量有关的数据。如果已经存在相关数据,优先考虑现有(二手)资料,而不是从头开始搜集原始数据。所有二手数据都应明确注明出处。环评小组必须与其他项目团队(尤其是社会评价小组)密切协作,避免重复搜集项目点的一些基线数据。只有在存在严重的数据缺失导致无法对项目重大影响进行评估时才需搜集相应的原始数据。如果预计在项目实施开始前某些情况将发生变化,如可能有其他的建设发展项目等,应将这类信息包括在报告当中。应充分使用地图(标明坐标)、照片、图表等手段,使对环境状况的描述直观易懂。
a) 物理环境:描述项目下的养殖场(小区)的地理分布,其规模大小,是否将扩大现有的养殖场面积。其他可能相关的信息包括地理特性,地形,土壤,气候和气象,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性以及受纳水体的质量。
b) 生物环境:植物;动物;珍稀或濒危物种;敏感栖息地,包括公园或保护区、自然遗址等;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物种;家畜与野生动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竞争;以及可能带来危害或成为媒介物种的物种。
c) 社会和文化环境: 土地使用(包括目前的主要作物和作物种植方式、放牧方式);土地承包和使用登记;现有的供水和用水情况(在有灌溉系统的地区,包括水资源分配信息);对资源使用分配的控制。
任务3.  法律法规。描述有关环境质量、健康与安全、保护敏感地区、保护濒危物种、建设选址、土地使用等问题的国际、国内、区域性及地方性法规和标准。分析的重点是与任务1中所确定的关键变量直接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用地和用水方面的变化,粪便处理及养殖场污水的处理/使用,以及可能在用地和用水方面出现的矛盾等。
任务4.  确定项目的潜在影响。重点对项目可能影响的关键变量进行分析。应使用地图(带坐标)和其他图像手段加以说明。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评价的影响的例子:
a) 项目地点:居民搬迁;农业用地的丧失或变更及土地使用方式的变化;对动物和植被的影响;对历史和文化遗址的影响;对所处集水区以内及以外水资源的影响。要特别关注对周边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湿地的影响。
b) 项目设计:对水文的破坏;排水问题;粪便处理设施、畜棚的设计;集约式饲草生产(包括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的影响;交通流量的增加等。
c) 建设工程:土壤流失;噪音;等等。
d) 项目运作:对土壤的影响(水涝,盐碱化等);项目区及附近地下水位的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变化及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风险;交通流量增加和畜牧业生产/粪便处理活动增加带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在描述项目影响时,要说明哪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哪些是不可避免的,哪些可些减轻以及如何减轻,以及影响的范围、程度及严重性(从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来说)。
任务5.  讨论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环境评价,例如,有关饲料、重金属添加剂、抗生素、农药使用和管理的评价,包括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对经处理后的牲畜粪便施用作肥料或排放之前的保留时间提出建议等。
任务6.  分析项目的替代方案。 描述提出项目的过程中已考虑过的备选方案;讨论是否还有其他可以实现项目目标但环境/社会影响更小的替代方案。“替代”的概念包括选址、设计、技术选择(如选择合适的畜牧业生产/粪便处理技术)、建设工艺和分期以及工程的运营和维护程序等。比较替代方案在环境影响、资本金和运营成本、在当地条件下的适应性以及机构、培训和监测方面的要求等。尽可能量化每个替代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成本计算要包括用来缓解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措施的成本。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团队搜集和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完成。
任务7.  制订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重点放在三个领域:缓解措施,机构强化和培训,以及监测。这三个领域内具体关注的重点取决于项目的具体需要,在环评过程中确定。
a) 缓解环境影响。找出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并提出可行的、成本效益高的缓解措施,以将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是扩大有益的影响。这项工作要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密切协作完成;环境专家组应确保技术部门会制订必要的环境影响缓解措施。例如,省或县的农业/畜牧局可能已经制订了可接受的标准化畜棚设计或是粪便处理计划。这种情况下,可对这些措施的影响和成本加以估算,并提出项目中推动这些措施执行的机制。如果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无法缓解,必要时要考虑对受害人的补偿。环境影响缓解计划中应包括工作方案、预算估算、时间表、人员和培训要求以及实行缓解措施所需的其他支持。培训活动应当与项目可研的其他团队协同规划。
b) 机构强化和培训: 找出实施环评提出的各项建议所需的机构能力。评价在地方、省及国家各级可能开展项目有关工作的机构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包括人员、权威性和能力、组织和管理以及在环境问题上的知识和经验等。对如何加强这些机构的能力、确保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得以实施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涉及增加有关机构职能、跨部门安排、管理程序、培训、人员、运营和维护培训、预算和资金支持等。
c) 监测:准备对缓解措施实施情况和环境影响的详细监测计划。计划中要包括资本金和运营成本估算,以及开展监测所需的其他投入(如培训和机构能力强化等)。
任务8.  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框架。 很有可能要到项目准备的后期才能确定所有参与项目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因此环评团队要制订一个用于在养殖场一级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框架和指南。
任务9.  协助推动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及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 向社会评价和参与式农村评价提出建议,以获取农民和地方主管部门对关键环境问题的看法。帮助协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环评活动。召开利益相关者座谈会,与受影响的群体进行协商,保留所有会议、通讯和反馈的记录。尽最大努力与社会评价小组成员密切合作,确保不搞重复劳动。
产出:报告和记录。环评报告应简明扼要,针对重要的环境问题。应包括执行概要和报告正文。正文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发现的主要问题、结论及建议采取的行动,并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归纳阐述来支持这些观点。详细数据或是未加解释的数据不宜出现在报告正文,而是应作为报告的附件或是单独成册。使用图表、照片、地图和其他视觉辅助手段非常关键,有助于简洁而直观地阐述主要问题和观点。如果引用未出版的文件,为便于查找,应将这类文件汇编为一个附件。所有数据和信息都应注明出处。报告的结构应当符合下列提纲(本大纲附件1提供了更详细的报告提纲供参考)。
执行概要
政策、法规和管理框架(中国及世界银行)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项目区和受益人、成本和收益、子项目、项目监测)
环评方法和基线数据(环评使用的技术方法,使用数据的来源和描述)
替代方案分析(项目替代设计方案的描述;分析其环境成本和收益、环境影响、在当地的适应性以及机构、培训和监测要求)
重大环境影响 (项目地点,项目设计,建设工程,项目运作)
建议采取的缓解措施(对所有重大环境影响提出的缓解措施)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环境影响缓解计划;机构强化和培训;监测)
养殖场环评框架和指南
总结和结论   (总结项目的重要环境影响,就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作出结论)
参考文献清单
附件:
环评报告作者/环评专家名单
跨部门座谈/磋商会议记录
包括数据、地图、图表和文件等在内的各种背景资料
用来支持报告观点的具体数据和信息
根据本任务大纳,环评咨询专家将根据与项目管理办公室达成的协议,分三个阶段完成有关工作。环评报告应有中、英文两种文本,每个文本提供至少8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i) 启动报告,于XXXX前提交项目办。这份报告描述拟开展的工作以及拟使用的环评方法,这应当由国家和/或省里有关主管部门认可。
(ii) 环评报告草稿,于XXXX 提交。报告需包括本大纲所列的所有分析和技术内容、图表、计划和地图等。项目管理办公室和世界银行将在收到报告三周内作出反馈。
(iii) 环评报告终稿,于XXXX 提交项目管理办公室。以报告草稿为基础,根据项目办、中国有关审批单位和世行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形成报告终稿。
所需技能和资质。  环评工作应当由有国家环保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独立单位开展。项目管理办公室将聘请这样一个单位进行环评。受聘的专家组应包括根据本任务大纲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专家组成员至少应有以下专业背景和经验:
具有社会科学、环境科学、自然资源管理和畜牧领域的学位(环评小组总体需要有农村社会学、自然资源管理、动物废弃物管理和畜牧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有8年以上从事环境评价的经验, 最好与世界银行或其它国际机构的项目相关;.
了解中国有关农村和畜牧业的法律法规和世界银行的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要求;
优秀的中文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小组成员中至少有一人有优秀的英文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
环评过程的大体时间安排
阶段 活动 时间表 负责方
环评准备 寻找和聘请环境评价专家;环境评价培训  省项目办负责,世界银行认可
环评工作第一轮  根据任务大纲和工作计划开展环境评价,完成实地工作  环评专家组
环评报告初稿 数据分析,起草、撰写、翻译中英文环评报告  环评专家组
环评报告修改 根据世界银行的审查和意见,修改环评报告和翻译稿  环评专家组
环评报告终稿 提交环评报告终稿供项目准备之用  环评专家组
向专家组提供的材料。项目办将向环评专家组提供以下背景材料。如专家组还需要其他材料可向项目办提出。
世界银行项目概念文件
世界银行对环境评价的有关规定(专家组应该了解并能够获得国内有关的全国和地方性法规)。
社会评价任务大纲
可行性研究任务大纲
数据来源清单,项目背景报告和有关研究,有关出版物,以及其他环评专家应了解或参考的材料
附件1
环评报告样本
前言
概要
1.  引言
1.1 报告的目的和基础
1.2 环评方法
1.3 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关系
1.4 环评小组
1.5 评价类型和重点
1.6 评价范围和涵盖的时间
1.7 评价要素和评价分类
1.8 评价标准
1.9 评价程序
2.   项目描述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目标
2.3 项目组成(子项目)
2.4 项目投资
2.5项目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
2.6 项目区
2.7 项目时间框架和实施时间表
2.8 项目经济效益
3. 现有环境状况
3.1 自然/物理环境
3.2 生态环境
3.3 社会经济条件
4. 公众参与
4.1 磋商方法和内容
4.2 公众意见和建议
4.3 信息公开和反馈
4.4 受益人参与计划
4.5 公众参与小结
5.  替代方案分析
5.1 项目的替代方案
5.2 “无项目”的方案分析
5.3 初步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替代方案分析
5.4 选择本项目设计的原因
6.  环境影响评价和缓解措施
6.1 对项目实施和建设阶段重大环境影响的分析及缓解措施
6.2 对项目运营阶段重大环境影响的分析及缓解措施
6.3 环境风险评估
7.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EMMP)
7.1 引言
7.2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7.3 环境管理参与者
7.4 环境监测计划
7.5 环境培训/机构强化计划
7.6 监测预算
8.  养殖场/小区环境影响评价框架和指南
8.1 引言
8.2 评价框架和方法
8.3 指南
8.4 培训计划
8.5 预算
9.   总结与结论
9.1 总结
9.2 主要结论
9.3 建议
10.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A:环评任务大纲
附件B:环评参与人名单(个人和机构)
附件C:环评报告作者名单
附件D:跨部门座谈/磋商会议记录
附件E:数据、地图、图表、文件等背景材料
英语版 :河南省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胡集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报告简本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现对本项目进行公众参与有关信息公示,公示材料如下:
一、规划环评简本
1规划背景
1994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发[1994]106号文《省人民政府关于将宜昌猇亭、宜昌枝江、湖北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麻城黄金桥经济开发区列为省级开发区的通知》批准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为7平方公里。由于可开发面积狭小,加上偏离磷矿资源带,使一大批磷化工高新技术的项目难以集聚园区。且胡集经济开发区地处胡集镇北,主导风向上风向,磷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染对胡集镇区影响较大。针对目前胡集经济开发区存在的问题及胡集镇实际发展情况,2009年,钟祥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开发区范围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开发区土地总面积为15.3平方公里,其四至界限为:东到207国道及焦柳铁路线,南到洋丰中磷公司,西止放马山至木架山边,北止金鹰公司。
其功能定位为推进“采选结合、矿肥结合、矿化结合、肥化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按就近、就地和相对集中的原则,依托相关园区壮大磷化产业集群。重点引进磷化工企业,在磷化工上稳定发展高浓度多元素磷复肥、生物肥、专用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延长产业链,着力开发新产品。同时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以循环经济为产业发展理念,以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原则,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要求,把促进经济增长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重型化、规模化、高水平、生态化为方向,构建一个高水平磷化工循环产业园。
2规划的主要目标
立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生态平衡。在促进开发发展的同时,适当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相应确定各项用地的性质和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适应荆门、钟祥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城市目标。
开发区近期水平年(2014年)规划发展目标为“实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产业布局逐步完善,资源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日益显现”。远期水平年(2020年)规划发展目标为“实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群效益显著,资源效能水平踏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突出,成为荆门、钟祥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的示范区、省内接轨武汉城市圈产业链的先导区”。
3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10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湖北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规划。湖北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和荆门市环保局、钟祥市环保局的相关环保要求,委托荆门市环境保护研究所进行《湖北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所接受评价任务后,立即组成项目组,从2009年9月上旬开始,多次组织现场查勘,深入开发区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公众参与问卷发放、专家咨询、网站公示等,了解开发区内、外公众对总体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在环评工作期间,项目组成员对开发区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研究,对于规划中需要调整或者与其他规划不一致的部分,已反馈给开发区和规划编制单位,如在开发区内污水处理设施设置与否、实施计划、配套管网、天然气引入、产业布局等问题。
4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
监测数据表明,石牛山水库、金牛山水库、格子山水库、大堰角水库、陈谷湾水库各监测时段总磷、总氮、氟化物均超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天子岗水库各监测时段总磷、总氮均超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石牛山水库、大堰角水库各监测时段化学需氧量超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汉江转斗段各监测时段总氮超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蛮河水质各监测断面各污染物标准指数均小于1,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丽山大桥处COD、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标准。
分析其原因是金牛山水库、格子山水库、陈谷湾水库、天子岗水库、石牛山水库、大堰角水库,总磷和总氮或COD超标为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和投肥养鱼所致。石牛山水库、金牛山水库、格子山水库、大堰角水库、陈谷湾水库氟化物超标可能是附近小磷化企业废水外排所致,随着钟祥市政府对开发区内小企业进行整顿、关停,部分水体氟化物超标也随之改善。
丽阳河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标准,主要原因有:运输原料、运输废渣的车辆差散落的矿渣常年被雨水冲刷进入水库导致了丽阳大桥水质超标。
(2)环境空气质量
评价区域内SO2、NO2、氟化物和氨的评价指数均小于1.0,各个监测点均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修正版)中的二级标准。评价区域内TSP日均浓度范围0.064mg/m3-0.448mg/m3,10个监测点中有5个监测点位出现超标现象,说明评价区域内TSP的污染较为严重。评价区大气环境不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修正版)中的二级标准。
分析原因:评价区域内的TSP超标可能是开发区内工企业排放烟粉尘和道路扬尘和道路扬尘所致。钟祥市政府办公室发布《钟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钟祥市胡集地区磷化企业整顿活动方案的通知》将关闭年产低于10万吨(含)的过磷酸钙和年产低于5万吨(含)的钙镁磷肥小企业。届时TSP超标现象将会得到一定改善。
(3)声环境
中磷大道两侧昼夜间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类4a标准,原胡集开发区内昼夜间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能够满足相应功能区划要求。
(4)地下水环境
评价区域内地下水水质环境质量借用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60t/a采选矿技改工程项目对地下水进行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尽管监测指标不全,但从已测的指标来看,指标较好,能满足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要求。
(5)土壤环境质量
采矿区、丽阳村十组旱地下层土、丽阳村三组稻田上层土氟含量略高于土壤中一般物质含量,丽阳村十组稻田上层土总磷略高于地壳中的平均含量。铜、铅、Cd含量低于或相当于土壤中一般物质的相应含量。放马山矿区周围各监测点与其他未受污染土壤含量很接近,说明该区域土壤未受到污染,土壤状况良好。
5开发区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发区开发现状
湖北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已具有初步规模。湖北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二十余家,包括洋丰中磷、瑞丰磷化、世龙磷化、楚钟磷化、京襄磷化、大峪口化工、科海化工、昌达矿业、中化建矿业、天畅集团、金鹰能源等企业分布该区内,整个园区及周围空间初步形成了以磷化工产品加工及其配套硫酸、合成氨等装置为主的企业群,企业的发展为湖北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起到了支柱作用。但在企业类型的发展上,现有企业基本上以磷化工及其配套硫酸、合成氨等装置为主,这类企业均为污染型化工企业。同时,用地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不高,缺乏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开发区现状入园企业因各种因素未能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分区分布,影响了园区的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村民点行政区划复杂,拆迁集并难度较大,不利于合理的道路选线与总体功能布局,开发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开发区的基础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开发区规划范围内道路、给水、排水等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开发成本较高。为使开发区的工业项目能够尽快得到落实,改善招商引资条件,加快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与规划更趋吻合刻不容缓。
(2)自然气象条件对园区长期发展不利
开发区处于城市规划区上风向,园区内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极有可能对周边的城市造成大气污染,需要对入园企业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原有老的污染性的企业进行整治。
6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
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入区,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会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本报告对规划实施后可能对各环境要素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涉及重要环境因子预测分析如下:
(1)水环境
由预测结果可知,待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后,在正常排放情况下,排污口下游河段COD和NH3-N的浓度预测值均能够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的限值要求。由于丽阳河水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弱,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对丽阳河水质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均较大,但不会出现超标。
胡集经济开发区实现雨污分流,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后,丽阳河接纳的水污染物负荷将消减COD:8030t/a,NH3-N:182.6t/a,从而可以大大改善丽阳河的水质,逐步恢复其水体功能。
(2)大气环境质量
由表可见,按预测的污染源排放情况,2020年开发区内生活区、工业区主要的大气环境污染物SO2、TSP、F和NH3年平均浓度全部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和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的要求。
开发区建成后,SO2浓度值较大,主要原因为开发区工业燃料以煤为主,且硫酸规模较大,导致SO2的排放量增加。
总体而言,开发区的建设开发对开发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建议调整工业区燃料结构,进一步做好硫酸厂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减少SO2的排放量。
(3)声环境
随着开发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环境噪声整体水平可能会略有提高。开发区如加大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按规划设置绿化隔离带,预计区域环境噪声整体水平会控制在各功能区要求的标准范围内。
开发区管理部门在招商过程中坚持“低能耗、低水耗、轻污染”的原则,对工业项目选址按规划进行合理布局,要求新、扩、改建企业做到厂界噪声达标,工业企业噪声对开发区的声环境将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4)固体废物
开发区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对入区企业要求严格,坚持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管理,开发区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工业危险固体废物产生量较之现状有小幅上升,严格管理,将危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分渠道、分类回收,进行综合利用,或运至周边其他区域进行填方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各类固体废物都有合理的处理,不会对开发区环境造成影响。
(5)生态环境
随着开发区规划方案的实施,农业生态系统将逐渐转变为城市生态系统,小型野生动物以农耕地作为生境,农田的逐渐消失导致小型野生动物的数量将大为减少。
随着开发区规划方案的实施,开发区内现有的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的生态体系将转变为以城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仓储用地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从总体上看,规划实施后,开发区的陆生生态类型将从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体生态体系转变为以城市生态体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开发区内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农田植被基本完全消失,但开发区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加强,沿河、沿路人工生态廊道的形成,使得人工次生林和灌草丛面积将增加,对开发区陆生植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由于开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开发区的人口密度增加,人类干扰活动加强将增加开发区生态压力;同时,随着开发区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其生产与生活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将对开发区生态环境构成潜在不利影响。
(6)社会经济
本区域的开发可以充分发挥新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示范、聚集、辐射效应。通过本区域的重新整合,将有利于资源共享,重点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可以增加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的结构升级。区域的整合发展,将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随着本项目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将不断的增加,企业会不断进入园区,这些企业将强有利地引导和牵动周边区域的基础工业、文化、体育、娱乐和与之关联的饮食、交通、旅游等产生的兴旺,使整个区域的交通更加的便利,人流、物流、信息流会不断增加,社会更繁荣。
(7)征地拆迁的环境影响
开发区建设加快了区域的城市化,使开发区农村环境不断减少直至消失,农业人口逐步转为非农业人口,住房、交通、生活等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极大的提高,消除了原来农业人口居住条件脏乱差的现象,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在拆迁居民生产安置上,一是由从事农业转向从事其他行业,如餐饮、运输等服务行业,成为开发区企事业单位人员;二是对年龄较大的人员采取养老保险方式安置;三是对年龄较小的人员采取政府支助就学和培训的方式进行过渡;四是对求职困难的人员采取政府发放生活补贴的方式适当补助。
总之,开发区征地拆迁在生活安置上,不仅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建立了与城市相适应的住宅区兼商贸区,而且住房、交通、与环境卫生条件的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拆迁人员的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拆迁人员应是满意的。但在生产安置上,有相当一些人可能还无法适应城市化的环境,就业较困难,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开发区在建设和发展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处于相对较落后的位置,随着开发区城市化和功能的提升,第三产业必然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如何在第三产业发展中适时解决拆迁人口的就业,是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1)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对策
针对开发区水环境特点,提出了点源治理、面源控制等的相关污染控制措施,并遵循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提出了中水回用相关措施。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后,胡集经济开发区排放的水污染物将获得极大程度的消减,对保护和改善丽阳河及下游汉江水体水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2)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与对策
针对工业大气污染源,提出了调整能源结构,提倡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强化污染源治理,防止新污染源产生;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末端治理措施;实施总量控制等措施。
对生活污染源提出了提高开发区燃气气化率;加强饮食娱乐服务行业管理,减轻油烟污染等措施。
对交通和地面扬尘污染控制提出了加强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合理布置绿化区域,扩大绿化面积等对策措施。
(3)噪声影响减缓措施与对策
提出了完善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等交通噪声综合整治的措施。对于工业噪声综合整治,提出了合理布局、控制噪声源、加强管理等措施。此外,还分别对施工噪声、社会噪声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4)固体废物处置与管理
针对开发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提出了管理要求和方式,并提出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相关要求和实施方案,以利于开发区在后续的招商引资、环境管理工作的进行。
(5)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提出了开发区绿地系统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和开发区周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三方面内容。开发区绿地系统建设包括绿化确定、绿化树种选择、绿地布局、景观美化;生态廊道建设包括城市道路绿廊建设、工业区生态建设;
(6)管理制度与监测体系建设
1)设置环境办公室;
2)建立开发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3)环境风险管理;
4)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5)制定跟踪评价和环境监测计划。
(7)征地拆迁
实施分期拆迁,按土地面积、果木种植树、房屋面积等实施货币补偿,并建设大型标准化社区以及还建村,并由政府提供搬迁费及相关就业安置。
8总量控制
提出胡集经济开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见表8-1。
表8-1开发区污染物总量建议指标统计表单位:t/a
项目 COD 氨氮 二氧化硫
指标 1095 274 5209.77
9公众参与的主要意见和处理结果
本次规划环评拟采取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座谈会和网站公示等形式。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本规划得到了规划影响范围大多数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绝大多数公众认为开发区总体规划建设会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多数公众对开发区的环境现状不太满意,如对开发区的工业布局问题、绿化问题、交通问题、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噪声和空气污染问题等,均说明开发区还需在规划中进一步协调解决。大多数公众希望开发区引进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担心规划实施后新入住项目会加重水、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和产生生态破坏。
众多参与公众被调查人员提出了许多建议,主要包括建议大力开展规划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和回用,按循环经济要求,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以适应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事故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开发内外下风向居民区空气质量的保护,注重移民安置点的环境保护。在入园管理方便,应尽早制订迁入企业环保门坎要求,提升形象。
10规划的合理性
胡集经济技术区选址于胡集镇区西北片区,该区域基本处于城市上风向,园区选址及相关规划设计可满足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中“合理工业布局,纯化功能区,新建企业严格布点于工业区,工业区与居民区分开,并设置过渡区和绿化隔离区”等要求,开发区地理位置适宜、交通便利、辐射能力强。胡集经济开发区的选址是基本合理的。
11规划调整建议
通过此次环境影响评价,对胡集经济开发区各项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规划调整建议,涉及规划目标及总体发展规模、规划布局、产业结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相关规划等。
12困难与不确定性
在今后的规划实施中存在有以下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一)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由于在建设初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在招商引资方面缺乏统一的认识,已入园企业存在行业交叉分布的情况,区内在建、待建企业布局不尽合理;其次,开发区目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拆迁安置工作难度较大;另外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和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必须筹措资金,加快建设。
(二)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的开发活动、引进项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故需要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并进行跟踪监测,以利于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的实施。
(三)开发区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风险,相关企业在事故性排放产生阶段将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较严重不利影响。开发区应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13总体评价结论
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符合胡集镇的镇区总体规划、胡集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开发区区域的选择、产业定位基本符合区域环境要求,园区布局基本合理。规划实施后,可以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供水、供电、供气及排水设施,完善交通与绿化,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拉动胡集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胡集城市结构和功能调整,对胡集镇及鄂中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但是规划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废水排放影响丽阳河水环境,废气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不利影响,交通噪声对道路沿线区域产生影响等等。对规划及布局进行适时调整,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跟踪评价和跟踪监测,适时地采取改进措施,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或避免。规划的实施可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在严格筛选入园项目,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采取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同时完善土地利用的申报手续,完善移民安置方案,并且确保本评价中提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到位的情况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在选定区域的建设是可行的。
14建议
(1)各级部门应严格按照开发区的规划和本报告提出的调整建议,来控制入驻项目和企业进入。
(2)为了提高开发区的招商引资能力,开发区管理部门必须加快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特别是要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尽快运行,在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之前,应该严格限制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防止对地表水的污染。
(3)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垃圾设施的运营和管理,设立足够的垃圾箱、合乎要求的垃圾运输车,以便在垃圾的收集、运输过程中,避免垃圾的散落。
(4)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开发区总体规划实施开发与建设,按功能分区控制布局,认真落实各项用地和绿地等规划指标,做好水体保持和植被保护工作。
(5)开发区应注重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充分利用“西气东输”的有利条件,在天然气管网敷设完成之后建议限制燃煤企业的入区,同时加紧落实集中供热供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6)建立一支高效运作的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强化环境管理与监督,确保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开发区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营等各个阶段均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公示内容及相关信息
1.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项目建设单位:湖北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
联系人:向友亮
联系电话:13607265902
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荆门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刘磊
联系电话:0724-2351332
Email:jmhbs@vip.163.com
3.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拟建区域环境质量的看法;对目前区域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本次公示主要采取网上公示形式,通过当地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向公众发布公告,公示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至2010年11月22日。
4.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通过网站提交、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
公众可以通过网站提交、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传真、写信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向您反馈相关信息。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
建设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对按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建设项目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1、申请与受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向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并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申请书; 2、有关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或其它有关部门有效的立项依据; 3、符合环评技术规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简本(含电子文档);4、经行业预审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需有行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 5、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初审意见; 6、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7、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技术评估意见; 8、项目对周边环境或公众安全影响重大的,需提交当地政府的相关意见;(9)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环保部门对建设单位提出的申请和提交的材料,根据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在5 日内一次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三)按照审批权限规定不属于本部门审批的申请事项,不予受理,并告知建设单位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2、审查
环保部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主要从下列方面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一)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标准或者要求。(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布局是否符合区域、流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四)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或要求。(五)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能否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六)是否按规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是否提出可行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七)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3、批准及期限
环保部门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报批材料齐全)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16个工作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根据审查结果,分别作出相应的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各级环保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
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技术评估、受理审批三个阶段。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需要较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环节比较多,所需的相关文件及数据资料要很长时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阶段一般为2个月左右,编制时间长短主要是企业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备;技术评估阶段一般为20个工作日;受理审批阶段一般为20个工作日,整个程序需要4个月左右。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是件技术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一份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所涉及到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项目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清洁生产分析、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公众调查等内容。它所需的附件和文件资料很多,涉及到政府、发改委、规划、国土、水利、林业、环保等相关单位,具体包括:1.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立项文件;2.涉及规划选址的,应提供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并绘制环境敏感点的测绘图;3、国土部门的用地性质证明及土地现状利用图;4.涉及的环境敏感点需要进行拆迁的,要有县以上人民政府的拆迁承诺文件、拆迁方案、拆迁协议;5、项目选址要满足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不能拆迁到位的,项目要另选新址;6.有危险废物产生的,要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的处置协议;7.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压矿报告、林业部门珍稀物种证明、水保批复、地质报告、饮用水源保护区距离证明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材料。
以循环产业基地内再生铝合金锭项目为例,审批程序简介如下:1、项目应符合产业政策及规划要求,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取得发改委立项文件后,到丰城市环保局咨询办理相关环评审批事宜;2、预审后告知企业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权在省环保厅。企业应携项目可研报告、发改委备案文件和申请环保审批的报告到省环保厅环评处报建;3、省环保厅环评处初审,基本认可开展环评工作;4、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5、鉴订环评委托合同后,环评单位进行现场踏勘,列出环评所需资料清单,企业应提供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法律、法规规定的附件、证明材料。环评工程师制定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方案;6、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进行环评现状监测(监测7个工作日,从委托到拿到监测报告一般要30天左右);7、上述所需的附件和文件资料补充齐备后,编制时间约需20天,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评估的,到省环保厅行政审批受理中心登记,委托江西省环保厅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技术审查,专家现场察看,并拍摄标明拍摄日期的现场各方位图片,召开项目专家评审会议,形成专家评审会议纪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评估中心出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评估意见(评估阶段20个工作日);8、丰城市环保局、宜春市环保局出具对项目环评文件的初审意见及总量确认书;9、将项目申请审批报告、环评文件、评估意见、总量确认书、丰城、宜春市环保局的初审意见等相关材料报省环保厅进行受理;10、环保厅环评受理中心受理后,由污防处、总量处、环监局会签后交联审会议进行审查,联审通过经网上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在规定时限内(20个工作日)内得到项目批复。
三、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近几年我市抢抓机遇,跨越发展,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逐渐增多,项目投资总额越来越大,加上国家的对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带来了环评难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化解。
1、环评难就难在环保审批权限的上收,对投资总额大(超过3亿)一般建设项目及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焦炭、化工等“二高一资”类项目都由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而此类项目的审批要求十分严格、规范,一项要求不能达到,就会造成项目审批卡壳。而我市再生金属熔炼等“二高一资”类项目和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多,大都在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环评报批工作确实比较难。
2、环评难就难在时间长。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技术评估、受理审批三个阶段。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需要较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工作环节比较多,所需的相关文件及数据资料要很长时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阶段一般为2个月左右,编制时间长短主要是企业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备;技术评估阶段一般为20个工作日;受理审批阶段一般为20个工作日,整个程序需要4个月左右。
3、企业与环评单位技术交底、沟通的问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企业提供项目的原材料消耗、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选型等全部的技术资料,以便确定污染物排放源强,对项目产生的污染进行科学、规范的预测和评价。一些企业对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证明材料,耽误了大量的时间,造成环评慢的问题。
4、环评难就难在环境敏感点拆迁如何解决的问题。我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内六家再生铝熔炼项目就牵涉了大量村庄的拆迁的问题。六个项目在省环保厅联审会议上没有通过,原因就是涉及到1000米大气环境防护距内的村庄等环境敏感点拆迁量太大,很难拆迁到位,因此省厅决定暂缓审批,待项目拆迁到位后或另选新址再批。因此,项目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尽量避免拆迁的问题。
5、环评与规划相符性的问题。环评审批的前置要求就是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内六家再生铝熔炼项目进行专家评估时,与会领导和专家就基地规划总量和项目建设规模提出了“要防止超出批复总量过多,避免影响区域环境安全”的意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一期)规划环评批复再生铝为30万吨,仅宏成、怡翔、怡华、丰荣、六联、宏力通、徐氏7家企业总量已达47万吨。目前,基地再生铝项目已远远超出了规划环评批复总量,已不适宜引进此类项目。建议基地在引进项目时,应按照环保厅批复的要求,严格把关引进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入驻基地。
6、环保要求与企业需要的问题。1、电镀集控区的问题。江西忻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我市引进的一家投资达5.2亿元的需要配套建设表面电镀处理生产线的汽车配件生产研发企业。由于宜春已设立电镀集控区,因此省环保厅不支持在丰城建设电镀生产线。另外,新海洋精密组件公司、华伍等企业也有电镀方面的需求,如此就存在环保要求与企业需求冲突的问题。2、涉铅及重金属行业的问题。国家对涉铅等重金属行业的污染问题高度重视,把重金属污染防治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根据环保部的要求,省环保厅已制定了《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今年被定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年,作为省环保厅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3月1日,环保部环境监察局铅酸蓄电池整治工作检查组来我省检查指导工作,要求我省进一步加大铅酸蓄电池企业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重金属排放企业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我们要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对现有重金属污染问题,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能达到国家有关要求的该关的关,该搬的搬。对重金属污染,要做到从源头控制,从项目审批开始把关,尽量避免引进涉铅等重金属污染企业,切实维护好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于开展2010年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促进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6号)的有关规定,我部将于近期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抽查。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抽查方式及内容
此次抽查采用现场检查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情况专项检查两种方式。
(一)现场检查
我部会同检查单位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及部分专家组成检查小组,对部分评价机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单位名单见附件一)。现场检查内容包括各单位工作条件、工作质量、日常管理、人员配备以及从业行为等相关情况。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情况专项检查
抽查部分评价机构2009年主持完成的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专项检查单位名单见附件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报告书(表)编制质量和规范性等相关情况。
二、抽查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2010年10月25日至11月22日期间,我部组织对附件一中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并现场抽取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参加专项检查,现场检查的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二)2010年10月25日前,附件二中的单位应将抽取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原件以及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合同复印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复印件各一份报送我部。
(三)2010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期间,我部分批组织对抽取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听取相关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情况汇报。
(四)我部将适时公布抽查结果,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质量差以及存在其他违规行为的评价机构及人员予以处罚。
三、其他事项
(一)各有关单位应高度重视此次抽查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对无故不参加抽查或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查出,我部将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罚。
(二)各有关单位应按时将相关材料报送我部。无特殊原因不按时报送材料的,视同无故不参加抽查。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刘晓红刘筱璇
联系电话:(010)66556428, 66556405
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政编码:100035
附件:1.现场检查单位名单
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专项检查单位名单
主题词:环保 环评 抽查 通知
抄送: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附件一:
现场检查单位名单
序号
所在地
单位
资质证书编号
1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702号
2
黑龙江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703号
3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
国环评证乙字第1714号
4
黑龙江
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716号
5
河 北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1201号
6
河 北
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1205号
7
河 北
保定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1226号
8
河 北
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227号
9
浙 江
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4号
10
浙 江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6号
11
浙 江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2001号
12
浙 江
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2027号
13
广 东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802号
14
广 东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2804号
15
广 东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2810号
16
广 东
佛山市环境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2858号
17
海 南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3001号
18
海 南
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3001号
19
海 南
海南寰亚生态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3005号
20
海 南
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3006号
21
四 川
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3213号
22
四 川
乐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3205号
23
四 川
西南交通大学
国环评证乙字第3232号
24
四 川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3244号
附件二: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专项检查单位名单
序号
省市区
单位
资质证书编号
抽取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1
北 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环评证甲字第1006号
圆明园西路(颐和园北路-圆明园南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伊势(中国)农业有限公司180万只商品代蛋鸡养殖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深圳精溢光电大楼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北 京
北京华夏博信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1024号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周边市政道路及管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北京航宇恒腾机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3
北 京
北京博诚立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1048号
武汉长利玻璃(汉南)有限公司利用余热发电节能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硅晶材料产品园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4
天 津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101号
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株式会社LG化学6万吨/年SBS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津市无缝钢管厂搬迁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津冀东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
天 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106号
104国道南京南段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
天 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106号
津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金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品储备库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
天 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1107号
吴桥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津泰美车业有限公司新建一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津广聚源纸业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高级工业原纸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
天 津
机械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108号
天津剑纳沃特塑业有限公司聚酰亚胺高阻隔保鲜膜产品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奥托仑数码电子(天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欧艾森(天津)石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8
山 西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301号
山西天成大洋能源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制甲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侯村煤矿900kt/a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太原狮头集团有限公司异地搬迁工程(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
山 西
大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1号
左云县云中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左云城镇集中供热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镇县中鑫铁粉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铁精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山西锦地华源石业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白云石、硅酸石料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0
山 西
山西省化工设计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3号
襄垣县兴新焦化厂60万吨/年焦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岚县金龙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合成氨项目30万吨尿素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山 西
山西省化工设计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3号
陵川县行源化工有限公司4*25000KVA电石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山 西
山西清源环境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1331号
山西翼城森杰煤业有限公司45万t/a资源整合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古交市竣峰洗煤厂180万t/a洗煤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蒲县祥瑞煤焦化有限公司40万t/a焦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上 海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1807号
北翟路中环立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营口港仙人岛港区2#泊位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码头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上 海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812号
厦门市莲花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滨江大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海西郊淀山湖湿地修复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上 海
上海市环境保护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国环评证乙字第1806号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科病房综合楼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海雷驰车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LED外延片及芯片扩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5
上 海
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1808号
新疆八钢50万吨无缝钢管及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包头江海资源再生有限公司硅铝合金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海市大场医院搬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江 苏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907号
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6万吨/年环氧乙烷环境影响报告书
全栋南京太阳能光伏有限公司25MW薄膜太阳能电池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江 苏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907号
金天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日产1200吨油脂精炼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江 苏
无锡市滨湖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1941号
无锡市新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新增200吨/年铸钢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无锡市佳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胡埭分公司除尘设备、金属结构件的制造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弘毅能源(无锡)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及零部件的开发、研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8
江 苏
苏州市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1952号
西卡(中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改扩建10000t/a高性能涂料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苏州普洛代尔机电有限公司增加喷漆、喷砂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江苏创景科技有限公司新建有机硅制品、塑料制品、针纺织制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9
江 苏
南京工业大学
国环评证乙字第1955号
年产30万吨牛皮箱板纸20万吨低定量高强瓦楞纸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南山竹海旅游索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8万吨EPS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
福 建
福建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2208号
福建华颖箱包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吨拉链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邵武金腾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甲醛及4.2万吨脲醛树脂胶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尤溪县三联纸业有限公司年产13000吨耐压纸、薄页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
山 东
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405号
大庆炼化分公司180万吨/年ARGG装置MIP-CGP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大港储气库群注气能力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1
山 东
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405号
董家口港区回填工程用土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2
山 东
威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2416号
荣喜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永喜船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山东威高康盛药业公司羟乙基淀粉原料药车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日月光半导体(威海)有限公司半导体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3
山 东
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2429号
山东铭洋化工有限公司100kt/a二甲醚生产装置环境影响报告书
滕州开元生化有限公司6万吨/年乙醇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液化气催化重组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4
山 东
胜利油田森诺胜利工程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2465号
胜北社区热电联供集中供热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东营市枣园化工2000t/a氯乙酰氯、1000t/a盐酸羟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王家岗油泥砂贮存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25
河 南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2501号
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配套完善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洛阳金达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己烷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180万吨/年蜡油加氢精制装置环境影响报告书
26
河 南
周口市环境评价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2505号
河南大用邦杰食品有限公司西华分公司年屠宰6000万只肉鸡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鹿邑县吉贞牧业年产10万吨生物蛋白秸秆颗粒饲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年产6000台多功能免耕精播机械环境影响报告表
27
河 南
济源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2527号
小浪底南岸节水型生态农业灌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7
河 南
济源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2527号
年产100万只锂离子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年加工制作20000件车用、船用机械配件设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8
河 南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2541号
河南省嵩县山峡生态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河南洛河崇阳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新疆开都河小山口二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9
湖 南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705号
广东省龙川县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0kt/a羰基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安徽鼎胜矿业青阳钨钼矿40万吨/年采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0
湖 南
湖南海利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2717号
临湘市星辉金属粉末厂300吨/年铝粉、铝镁合金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长江武汉航道局铁铺航道码头环境影响报告表
湖南三力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00t/a油漆配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31
湖 南
娄底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2724号
湖南省煤业集团冷水江市矿业有限公司金兴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新化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南神斧集团169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2000t/aSGR-3乳化炸药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2
湖 南
湖南省电力公司试验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2728号
湘西自治州成美建材有限公司2500t/d熟料带纯代温余热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33
广 西
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2901号
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南宁市邕宁区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3
广 西
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2901号
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30MW生物质能(蔗渣)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4
广 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2901号
南宁市天鹏阻燃厂年产50吨阻燃剂、10吨真石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防城港钢铁基地供水安全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5
广 西
贵港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2918号
平南县化肥有限公司年产11万吨硫酸生产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西兄弟农药厂搬迁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一期5万吨)甲醛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6
广 西
桂林工学院高技术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2921号
新建医务综合楼及医疗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表
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桂林市东环路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37
重 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3101号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织布厂漂染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西右江矿务局长岭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秀山德宏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硫铁矿制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8
重 庆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3104号
重庆中江船业有限公司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彭水县茂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日产46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9
重 庆
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3104号
重庆聚全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万吨/年甲醛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重庆利创佳成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硫磺制硫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重庆新华化工厂扩建1万吨/年脱氮催化剂用二氧化钛及废酸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0
重 庆
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3128号
重庆市南川区江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江源煤业5万吨/年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巫溪县后溪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巫溪县镇泉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重庆胜天牧野畜牧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1
重 庆
重庆天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3134号
水土镇人定寨经济适用住房环境影响报告表
新建药用玻璃管制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世豪大厦商住楼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42
重 庆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3137号
城口县阳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万吨原煤开采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重庆市璧山县红旗煤焦公司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城口县大渡溪锰矿张家湾工区年产3万吨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3
云 南
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3407号
兴远煤矿45万t/a采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临沧河底岗红河水泥有限公司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呈贡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4
云 南
曲靖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3411号
富煤一矿90万t/a原煤矿井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4
云 南
曲靖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3411号
云南省会泽县苏斗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曲靖众一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万t/a炭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5
云 南
昆明天馨地爽环境评价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3432号
武定县食品公司搬迁新建城区生猪定点屠宰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云龙县漕涧镇响水河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姚安县太平镇黄草岭采石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46
陕 西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3610号
延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1GW/年太阳能电池二期300MW/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山阳县九州矿业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五氧化二钒采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7
陕 西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3606号
乾县众喜水泥有限公司4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带9.0MW余热发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宝鸡华伟水泥有限公司4500t/d熟料水泥(带8.0MW余热发电)生产线技改工程配套矿山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神木天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0万吨/年中温煤焦油轻质化调整建设内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8
陕 西
渭南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咨询中心
国环评证乙字第3616号
潼关县志成废渣精选有限公司堆浸处理金矿尾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陕西安德瑞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2000t/a1,2-联二乙基氨基甲酰二硫酸二钠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10000t/a钼铁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9
陕 西
榆林市环境科技咨询服务部
国环评证乙字第3617号
神木兴鑫源化工有限公司4万吨/年片状烧碱生产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9
陕 西
榆林市环境科技咨询服务部
国环评证乙字第3617号
榆林市万源集团三江源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新建100万吨硅锰、4万吨硅铁、3万吨锰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府谷县宝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年洗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
50
宁 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3803号
宁夏宁东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临河工业园区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宁夏三雅精细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双氧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宁夏灵武宝塔大古储运有限公司50万立方米原油储油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1
宁 夏
银川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国环评证乙字第3807号
宁夏新瑞铸造有限公司4万吨机床铸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新增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灵武市建设局灵武市宁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2
新 疆
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4002号
新疆金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新疆塔城地区白杨河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哈密四道沟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3
新 疆
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4008号
拜城县天辰矿业有限公司苏杭河煤矿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伊犁南岗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霍城县果子沟石灰岩矿露天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新疆皮山县新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杜瓦1.5万吨/年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中关于重金属沉降的问题
1、重金属(铅)污染来源分析问题(大气沉降)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沉降对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累积在各种外源输入因子中排在首位。通过大气降尘而导致的金属污染范围一般都比较广,甚至一些偏远地区也会受到影响,在全世界都引起广泛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大气污染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的铅含量。
2、预测方法的问题
考虑沉积的话,可参考 AERMOD中的一些参考值:“粒径分布不是很清楚且粒径在10um及以上的粒子质量占比较小(小于10%)的情况,在AERMOD中只需输入细粒子(2.5um以下)的质量百分比和全部粒子的质量中位径。其中铅复合物2.5μm以下质量百分比 75%,中位径0.5μm”。但这种假设,还是基于一种偏气态污染物,没法考虑如果存在大粒径的铅尘的沉积。
如果需要分析大粒径颗粒的沉降,则需要进行粒径分布测定,此时需要注意区分铅尘的来源。
3、几种预测方案对比
几种粒径设置方案测试对比
污染源:H=50m,D=1m,Q=10m3/s, U=12.7m/s, T=100℃,Q=10g/s
计算网格:5km*5km,网格距:500*500m,不考虑地形。
气象统计:全年8760小时降雨小时数669小时,最大18.3mm/hr,最小0.254mm/hr.
方案0:不考虑沉降,按气态污染物考虑
方案1:粒径《2.5um质量百分比75%,全部粒子平均粒径0.5um.(仿气态污染物PM2.5)
方案2:参考TSP,粒径中位10um占20%,粒径中位30um占50%,粒径中位50um占30%。(仿TSP)
小时
日均
年均
最大浓度 (ug/m3)
干沉积(mg/m2)
湿沉积(mg/m2)
最大浓度 (ug/m3)
干沉积(mg/m2)
湿沉积(mg/m2)
最大浓度 (ug/m3)
干沉积(mg/m2)
湿沉积(mg/m2)
方案0
70.8
18.0
2.4
400,-400
200,400
300,400
方案1
70.1
3.81
0.73
18.0
11.8
1.77
2.4
434
9.64
400,-400
400,-400
100,200
200,400
200,400
-100,0
300,400
300,400
0,100
方案2
1172
636
3860
93.1
1050
10900
4.7
19200
64200
100,300
100,300
-100,0
500,1000
500,1000
-100,0
600,900
600,900
0,100
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这有大量事实可以为证。对于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以及充实旅游学有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  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着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相对污染工业而言>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业对于该地区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发展旅游业,还能增长当地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有业可从,解决了社会中就业的一大难题,降低社会制安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时,各地游客的进入,增长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
3.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二>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  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是旅游资源开发时,旅游交通的建设若规划不当,如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地随意采石砍树等,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的协调完整性。二是在旅游食宿措施的建设过程中,水、电及其他能源供应的絮乱,费水、废气、垃圾的处理不及时等都可能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
2.  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旅游区环境的污染表现在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方面。直接污染是指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产生的污染,如旅游者留下的生活污水、粪便以及乱掷垃圾、废瓶、废纸、罐头盒等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间接污染主要还是大气的污染,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游者从居住地到风景区的载体,于是,各种车辆纷至沓来,呼啸而过,汽车尾气在空中四处弥漫。这种废气不止污染空气,而且对人体也极为有害。此外,西南与中南地区的酸雨危害面积大,已经使一些地区的树木枯死,环境质量下降。
3.  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或乱建滥造旅游措施,而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或独特、协调的自然、人文景观遭受破坏。因游人乱刻乱画,随意触摸文物,随意丢弃废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文物古迹的破坏,更是不胜枚举。如在故宫的宫墙、石板走道、各类门栏上,在泰山的摩崖石刻上,在古老长城的城墙、城楼上,都留有游客不文明的印迹。
4.  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艺术形式的退化。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迎合旅游者猎奇的需要,各旅游区多放弃传统文化的社会、精神意义及艺术含义,随意改变其传统艺术设计形式,使传统文化粗糙、简单地舞台化、商品化。传统民俗、庆典活动等再也不按特定时间、地点、方式进行,而由“旅游需求”随时随地举行,仿佛其存在基础是旅游者需求而非当地的社会生活。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制作转向面对大众市场,机械批量生产,并逐渐走向粗制滥造,失去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
5.  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有着各自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旅游者消极颓废意识和生活方式,极易使部分旅游区居民失去纯朴的美德,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欲望,从而败坏当地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碴)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
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
旅游需求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停留带来趁出以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耗和能源的使用;人群的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从旅游者角度分析旅游污染环境的途径可以看出旅游作为污染源存在着不同于一般污染源的特殊性。
〈三〉针对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以下保护对策
1.   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1)治理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对于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无论其污染的原因是旅游业还是非旅游业的.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旅游区域应采取有效治理措施,适应从根本上治理.如旅游区的污染工厂要坚决搬迁,旅游区禁止发展污染工业等。
(2)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现有旅游区和开发旅游区,若旅游生态环境的某一部分已遭破坏,影响了整个生态环境的美学特征.则应对该地区进行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若旅游区山青水不秀,则应治理水,若水秀山不青,则要治山。在治山时,还要根据山地的环境特征,该种树则种树,该种草则种草,该栽花则栽花,使这些树、草、花能有维护稳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又具旅游观赏价值,
(3)应用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理论,避免旅游生态环境遭旅游活动的破坏和污染。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旅游超载是导致“旅游活动污染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破坏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旅游开发和管理时,应适度控制旅游生态容量。
(4)采取必要措施,减缓旅游生态环境的自然破坏。自然界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突发性破坏,人类目前只能部分预测,不能避免。但对于缓解性的破坏,却可通过一定的措施,减缓其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的异地移植保护、人工植树造林等。
2.   旅游社会环境的保护对策
(1)安定团结,提高旅游社会环境质量。旅游社会的首要因素就是旅游区的社会政治局势是否和平,在和平的环境条件中,游客才有人身安全感,才谈得上旅游。因此,任何国家或地区,若想发展旅游业,必须安定,才能提高旅游社会环境质量。
(2)创造优良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事故发生。在旅游区,游客和游客之间、游客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若管理不当,均会成为当地恶性社会事故爆发的潜在因素。因此,旅游管理中、应尽量在满足各类人员需求的同时,创造优良的人际社会环境,减少相互间的恶性摩擦,以达到减少社会事故的发生,创造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使游客身心健康,愉快地进行旅游活动。
(3)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养,创造文明礼貌礼仪的旅游社会环境。旅游区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直接反应在对游客的态度上。当地居民文明礼仪的行为会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游兴,反之则使游客扫兴而归。为此,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养,能创造出文明礼仪的旅游社会环境。
3.   旅游经济环境的保护对策
(1)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增加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旅游经济环境的衡量指标的主要是旅游接待设施,而旅游接待设施的规模又是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旅游设施超出旅游经济环境容量,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反之则对旅游设施造成危害和破坏,进而造成旅游社会环境问题。故旅游设施的规模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2)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旅游经济环境中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旅游服务人员水平不高,服务质量档次不够,致使旅游经济环境中硬件和软件不相配套,造成旅游设施的浪费和使设施水平得不到发挥,故目前对中国旅游业而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是提高旅游经济环境的迫切问题。
4.   旅游气氛环境的保护对策
(1)建立旅游开发和管理智囊团,保护旅游气氛环境。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往往是因为对当地特有旅游气氛的无知或认识不全面所导致的,才会有如将古城的石板路改为柏油路的愚蠢之举。在旅游管理中,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对旅游气氛环境容量的无知,导致对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和管理中要建立专家智慧囊,科学地开发和管理旅游业,以达到保护旅游气氛环境的目的。
(2)无分调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保护旅游气氛环境。旅游区的旅游气氛环境是由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反映当地历史、地方或民族气息的环境烘托出来的,这其中,当地人的外形特征和文化素养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可想象在民族地区,汉族人身着民族服饰,讲者标准普通话给游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云南民族村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它除了移置当地的建筑,还吸引了大地居民的参与。故要充分保持旅游气氛环境,应尽量调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
〈四〉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1.旅游环境质量回顾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揭示出某旅游区域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于发展旅游给环境带来影响的变化过程。目前在我国主要旅游发展地区尚缺乏此类资料的积累。
2.旅游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确定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要素以及定量评价方法。
3.旅游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即针对旅游区域内将进行的旅游有关活动会给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这是旅游优化开发的前提与保证。
〈五〉关于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确定评价对象、评价目的及评价精度。旅游环境就其地域范围而言包括不同层次——游览点、游览区、旅游城市、旅游区域等。评价范围不同、目的不同,对评价精度的要求也不同。从旅游的特殊性出发,笔者认为应对位于或包含人类聚居地的旅游地之环境评价精度要求更高,随距离的远近有所变化。
2.确定评价要素及评价标准。根据旅游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有关评价可分为以下若干层次:
(1)反映一般地区环境质量的诸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噪音等生态环境要素。这些因素有标准指数。由环保部门检测。但是,作为旅游地对其生态环境应有更高的要求。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于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旅游地,都制定有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目前,我国尚未进行这项工作。
(2)旅游地的环境特色,可以采用特尔菲法对其具体内容和标准指数进行确定。
(3)旅游地旅游容量与旅游者实际数量的冲突程度。确定旅游容量必须要结合旅游地的特殊情况。可以采取长期观测和问卷统计方法取得标准,问卷对象应包括专家、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根据所设置标准可以判断出该地旅游者数量与旅游容量的冲突程度。
(4)景观环境的协调性和环境气氛的舒适度这两个因素主观性较强,应尽可能使之量化。
3.确定评价要素的权值。
4.旅游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可参照表1进行:
5.旅游环境质量分级:运用综合评分方法也为环境质量的分级提供了方便。  明确所评价的旅游环境质量等级,一方面可以反映出该旅游地旅游环境质量的现
状,另一方面也为环境质量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表1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分表评价要素  权值  记分级
100-81  80-61  60-41  40-21  20-0
生态环境  w1
环境特色  W2
旅游者数量
与旅游容量
的冲突程度  w3
协调性与舒适感  w4
可见,实现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通力合作。这也是关系到人类长远利益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