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总兵府的规模:说说“提档线”和“录取线”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8:55:32
说说“提档线”和“录取线”的区别


    在《二十余所高校在京提档分数线》的博文中,高老师博客为考生家长提供了2010年—2011年25所本科院校在京提档分数线。有些考生家长看到某个高校的提档线“并不太高”,觉得孩子高三努力一年,成绩可以达到高校的提档线。考生成绩达到了高校的提档线就一定会被录取吗?从历年高校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一定!当下考生家长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院校“提档线”和“录取线”,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在历年的高招录取中,“院校提档线”是各院校录取考生时对某地报考该校的考生在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院校提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本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本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确定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院校录取线”是指招生院校录取最低分数线,是招生院校在某省(市、区)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按文史、理工类所录取考生中录取最低分的考生所形成的分数线就是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特殊情况除外)。
    院校提档线和录取线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录取线通常不会低于提档线,两者有时分数相同,有时录取线会比提档线高很多。比如,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北京地区的文科提档线是525,理科提档线是580。而该校在京的录取线文科为545分,理科为593分。分别高出20分和13分。
    在高考录取中,招生部门通常按照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00%到120%的比例(具体的提档比例各院校不同,以各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为准。)向院校投档,由院校择优录取。因此,所有被投档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就是提档线。而录取分数则是院校完成录取后,录取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由于提档比例最大可达到120%,提档人数可能多于最终录取人数,因此通常情况下录取分数要高于提档线,有时差距还很大。考生家长一定不要以为达到提档线就一定会被录取。
    举个例子,某院校在某省投放的文史类招生计划为30名,该校的提档比例为120%。按投档比例,共有36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档案会被投送。假设第36名考生的分数是500分,这名考生的分数就是该院校在某省的提档线。录取过程中,该院校会在36名考生中,根据招生条件录取其中的30名考生,未被录取的6名考生档案将退回省高招办。被录取的30名考生中,成绩最低的那位考生的分数就是该校在某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如果这名考生分数是520分,那么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就是520分。
    当然,如果院校的提档比例是100%或承诺提档不退档,那么该校的提档线往往与录取线重合。另外,也不排除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报考人数比高校招生计划少时,高校为满足招生计划,可能会录取第二志愿或适当降分录取。这时,可能出现最终录取分数低于提档线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