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几品貂蝉能娶吗:《小动作 大健康》 北京权威名医告诉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27:16

《小动作 大健康》[原文地址]

小动作大健康》1

    生活中很多我们不注意的小动作、小细节,都是与我们的健康相关联的,小动作关系大健康。小动作可以导致疾病,小动作可以治疗疾病,小动作还可以预防疾病。

    床是我们一生的朋友,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梦中度过,而枕头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同样不可小视,床使我们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枕头帮助我们的头颈部得到放松。所以学会正确的睡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许多颈椎病患者,正确的睡眠方式也可以使临床的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据医学调查,我们平时睡觉的姿势大体分为三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仰卧位:60%;侧卧位35%;俯卧位5%。

    根据填充物的不同,我们将枕头分为三类:软枕、硬枕、可塑枕。

    软枕:棉花、毛绒及各类化学纤维枕等。

硬枕:已经塑好型的枕头。

可塑枕:决明子、蚕砂等中药枕以及荞麦皮枕。

    枕头的高度我们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如果我们采取仰卧位睡姿,我们选取枕头的高度一般是自己的一拳高;如果我们采取侧卧位睡姿,我们选取枕头的高度是与肩同宽。枕头的位置不能仅仅放在头下,枕头最好应紧挨肩部和颈部、头部充分接触,才是恰当的位置。枕头不宜太硬也不宜太软,枕头的填充物应该是以透气性好的棉花、丝绵、羽绒、荞麦为宜。枕头需要经常调整,当发现高度下降、松软,要适当填充填塞物或者更换枕头,一般枕头更换周期为3-4年。

    枕头的长度正常情况下最好比双肩要宽一些。不要睡太小的枕头,8小时睡眠中,翻身的次数是20-42次,当你一翻身,太小的枕头就无法支撑颈部,另外过小的枕头还会影响睡眠。

    应选择可塑枕,可以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元宝形。

    不枕枕头或枕头太软会造成颈部与肩部酸痛、还会使得脑充血,导致脑缺氧。枕头过低或不用枕头同样不利于健康。因为正常人在睡觉时一夜要翻身20多次,侧卧时不枕枕头,头便歪向一侧,其结果一侧颈部牵拉紧张,一侧拥堵挤压,颈椎肌肉不能有效放松,并且影响对脑部的供血,往往在起床后头昏脑胀、颈部酸痛。有的还会因为卡压神经,而导致心慌、胸痛,患上颈源性冠心病。

    枕头不宜过高,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正常情况下颈椎的生理曲线是前凸状,仰卧位时,如果枕头过高,头颈过度前屈,使椎体后方的肌肉与韧带因张力过大而疲劳,头颈过度前屈使椎管被拉长,椎管内脊髓和神经根相对变短,容易引发或加重颈椎病。

古人云: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睡如弓。”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一个人最正确的身体姿势,这种状态下人体对于颈部的压力是最小的。可惜现在很少人可以做到这一点,保持良好的姿态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也是优雅仪态的一种体现。

    有哪些征兆预示着我们的颈椎可能发生问题呢?

    ①经常落枕

    ②不明原因偶尔手麻

   ③颈背怕冷,颈部酸痛

   ④姿势性头晕

    ⑤长时间低头,出现头晕症状。

    颈性头晕是由于颈椎病累及颈部肌群,引起颈部肌肉持久痉挛收缩,引起血流循环障碍,使颈椎动脉血流受阻,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性头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

    颈性头晕有两个特点。

1.颈性头晕和颈肩部不适相伴随。

2.眩晕与体位有关。

    颈性头晕也可以用小动作进行缓解

    1、指揉颈肌

    2、拿揉颈肩

    3、点按巅顶

    颈椎病临床上引起的伴随症状较多,除了可以有前面我们提到的颈性头晕外,还可以引起诸如类心绞痛,高血压,头痛,失眠等颈源性疾病,今天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颈性高血压,他和原发性的高血压症状类似,因此比较难以分辨。

    应该如何区分颈性高血压和原发性的高血压呢?

    1.血压的升降与颈椎疾病发作同步,形影不离。当病人颈椎病发作时往往出现颈项疼痛、僵硬、头痛、头晕、手麻等颈椎病症状,这时的血压升高;头颈部症状缓解后.血压亦随之下降。这是颈椎病性高血压的重要特点。

2.药物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而继发的颈源性高血压对于降压药多不敏感。而对颈椎病的冶疗,效果显著。随着颈椎病情况的改善.血压基本趋于稳定。

   因此对于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尤其是家庭中又没有高血压家族史,且伴发有颈椎病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先拍摄颈椎X线片或磁共振以进一步确诊。

颈性高血压可以通过自我按摩进行缓解。

1 梳头皮

2 推桥弓

    3 搓劳宫

 

《小动作大健康》2

肩周炎也称“五十肩”,高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性朋友。它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受损,使肩部肌肉、韧带相粘连,导致胳膊抬不起来,治疗的方法就是四步:滚、摇、提、抖、搬。这个撕裂就是最后一步搬法。就是必须把相粘连的部位撕开,才能解决问题。而且这个治疗的过程很长,不是说撕开一次就行了,最少得治疗十次,有时候十次都不见得能彻底治愈,可能需要20次、30次。所以病人每次来撕,每次喊得撕心裂肺的,所以说肩周炎这个病特别痛苦。这个病是一个自愈性疾病,大部分人在两年之内可以自愈。但如果病人正处于更年期,或者合并糖尿病的,那么病程非常长,症状非常重。因此在治疗肩周炎时,可以配合几个动作,这样就可以缓解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肩周炎治疗操:爬墙 抱头 梳头 背手。如果是处于更年期的朋友,又恰好患有肩周炎,可以加上两个动作:1、擦膻中;2、搓两胁

肩周炎也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您是四十五岁以上,肩部曾受过劳损,那么平时多做这四个动作,可以预防肩周炎:1、拍手:两手高举过头顶拍手;2、扩胸  3、云手  4、摸肩拍背。

 

《小动作大健康》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直接弯腰去捡东西。殊不知,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动作,却会导致人们急性腰扭伤的可能性大大增高!北京东方医院推拿按摩理疗科主任付国兵主任提醒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在弯腰捡东西的时候,应该先半蹲再够物,使腰部和腿部的多组肌肉同时参与动作,避免发生急性腰扭伤。付主任提示,急性腰扭伤后应该第一时间卧床休息,以硬板床最为适宜。同时家人可配合两个小动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1.轻揉腰部肌肉 2.点承山穴,最好点到患者不由自主的扭动腰部。

除了急性腰扭伤外,腰肌劳损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一些长时间、小剂量的损伤的积累,久坐等小动作常会导致此疾病。2个小动作就可以很好治疗由于腰肌劳损引起的腰部疼痛,1.挺腰够脚 2.拔腰转身。此外,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病症比较相似,往往容易误诊。付主任提示,有两个方法可以区别:1.腰肌劳损的疼痛一般只放射到臀部,而腰突症常会伴随着明显的小腿的疼痛。2.腰肌劳损的疼痛在早上起床后更加明显,而腰突症则是在晚上睡前更为显著。缓解腰突症疼痛的方法也是两个小动作,1.轻揉腰臀部 2.点合阳穴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症的两个小动作,1.燕飞:这个动作主要是加强锻炼腰部肌肉,中老年人如果做这个动作有困难,不必强行做,可以先一条腿一条腿的锻炼,每次做30个就可以。2.抬腿:这个动作主要是练习腹部肌肉,同样的,可以一条腿一条腿的练习,每次抬腿超过60度就可以,不用幅度太大,也是30下为宜。

 

《小动作大健康》4

    很多内科病都和我们日常的小动作有关,也可以通过小动作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就是很典型的一种疾病

    我们每天都吃饭,吃饭的方式就和糖尿病有很大关系。其实咀嚼的程度和我们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以及糖耐量低减的人群。

    当一定量的食物进入人体时,大脑食欲中枢就会发生停止进食的信号。但进食速度过快时,当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前,人们往往已吃了过多食物,从而因摄入过多的食物而导致血糖升高。进餐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的咀嚼,而且颗粒粗糙、温度较高的饭菜,很容易损伤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溃,引发急性炎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注意,糖尿病患者吃饭切勿太快。糖尿病患者吃饭太快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糖尿病患者吃饭太快会影响食物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另外,糖尿病患者摄入的食物常常是经计算而得来的,其有效营养成分更应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利用,因此细嚼慢咽更有助于我们控制住病情。

  根据我们东方人饮食习惯,每一口食物咀嚼10-20次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即利于营养的吸收也可降低胃的负担,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该细嚼慢咽

  吃得太快,饱腹感来得太慢,这样经常的过饱,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细嚼慢咽不仅仅对控制血糖有特殊的意义,咀嚼次数较少是导致肥胖的风险因素之一;较多的咀嚼次数可减少每餐的能量摄入。研究显示,每吃100克食物,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少咀嚼约50次。而当每口食物的咀嚼次数从15次增加到40次后,肥胖者的能量摄入减少了13.8%,体重正常者能量摄入减少了10.1%,远离肥胖,也就能远离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常见疾病。

研究人员发现,咀嚼会刺激脑部主管记忆力的部分。脑部的海马区细胞,也就是掌管学习的部分,会随着年纪增大而衰退,短期记忆力也会衰退。而咀嚼的动作可以增加海马区细胞的活跃性,防止其老化。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动作大健康。平时多动动嘴,在远离高血糖的同时,还能增强记忆力。

    血糖和胰岛素有密切的关系,而胰岛素又是由胰腺分泌的,所以胰腺出了问题就会出现糖代谢的异常。在我们的腿上有一个穴位,它能够提前告诉我们,胰腺可能出现了问题。

    地机穴是属足太阴脾经,其位于阴陵泉穴下3寸。

随着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当我们用手指触摸地机穴附近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以下4种情况。1.一碰就疼;2.触及薄片状条索;3.触及条状条索;4.硬结。

    糖尿病的发病全过程,推拿干预都是有效的。包括糖尿病早期,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阶段。

    糖尿病早期又叫血糖调节受损: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历一个“准糖尿病”阶段,这个阶段医学上称为糖调节受损。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群堪称“糖尿病后备军”,他们的特点是血糖已经高出了正常范围,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近几年研究表明,血糖调节受损者若不经干预治疗,70%以上会转成糖尿病。而且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得多。如果在血糖调节受损阶段治疗,比糖尿病期要容易,而且见效快,不仅有望使血糖恢复正常,而且可以使胰岛素细胞分泌功能恢复正常和胰岛素的抵抗状态得到改善,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和阻止其发展成糖尿病。所以对血糖调节受损者积极进行推拿早期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按摩治疗配合糖尿病保健操对调整血糖,保持血糖平稳状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几个简单的动作,大家没事的时候经常做一做,就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血糖。1、推左胁,30下;2、揉腹部,顺逆各20下;3、蹬小腿,脚跟蹬对侧小腿内侧各30下;4、擦足底,各100下。

 

《小动作大健康》5

    从儿时的蹒跚学步,到年少时的健步如飞;从稳健的四方大步,到年老后的步履蹒跚。走路,如此平凡的小动作,承载了我们一生的旅途。关注小动作,关心大健康。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最重的关节。它包在一个充满液体的滑液囊中,各部分由肌腱和韧带系在一起,面前有坚固的膝盖骨像盾牌一般保护着,空隙中有软骨衬垫,使股骨不致与小腿的腓骨和胫骨摩擦。虽然如此,膝关节仍然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

    上下楼时,膝关节都是属于负重运动,而且都是单腿受力。有数据显示上楼时膝关节会承受平时4倍左右的压力,下楼时会承受6-7倍的压力。爬山也是相同的道理,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就是因为下山或者下楼、下坡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远超乎人们的相像。

    有一位肥胖的病人,膝关节不好,经常到医院来看病。后来通过自己对体重的控制,体重降低了30斤,膝关节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70岁老太太,锻炼时不小心受伤,诊断为小腿后侧肌肉拉伤。为保险起见,进行了膝关节X光片检查,发现有严重的骨刺。但患者表示膝盖没有任何症状。老年人难免有骨质增生,但并不是有骨质增生就一定有症状。只要我们保护好膝关节,就可以避免症状的产生。

预防膝关节病的小动作:拿一拿:用手轻拿股四头肌;搓一搓:用手心轻搓股四头肌,稍感温热;点三穴:手指轻点三穴——鹤顶,内外膝眼。

    最常见的是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如果发生损伤,开始的时候是偶发上下楼梯疼痛,逐渐发展到只要上下楼梯就疼痛。逐渐走路疼,关节变形。也有一些人对天气很敏感,我们称之为“天气预报膝”。60多岁老大爷,来看病。进门第一句话就说:“这两天要下雨,因为这两天我膝盖疼。”过了两天还真下雨了。

辅助治疗膝关节病的小动作:

1、空蹬自行车:躺在床上抬腿屈膝,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做蹬自行车的动作。

2、座位踩脚:端正坐好,双手分别放在双腿股四头肌上。摇摆上身,双脚交替踩地。

3、内收外方:端正坐好,双手置于双膝内侧,膝关节向内用力,双手向外用力,抗阻运动。双手置于双膝外侧,膝关节向外用力,双手向内用力,抗阻运动。

    一些不正确的习惯也会造成脚的伤害。比如说跟骨骨刺,(结合脚步模型讲解)是在跟骨结节的前下方长出了骨刺。跟骨骨刺引起疼痛占5%,其余95%为趾筋膜引起的继发性疼痛。

    50岁女性患者长了根骨骨刺,平时疼的很严重。跺脚,使劲一跺,“嗷”一嗓子。当时很疼,但是之后很舒服。他的妹妹也出现了脚后跟疼痛的症状,她就把跺脚的方法告诉了妹妹。结果妹妹采用跺脚的方法后,第二天症状反而严重了。来医院检查,发现是脂肪垫损伤。

    如果是跟骨骨刺,一般是晨起下地的第一下特别疼,走一段时间可缓解。脂肪垫损伤表现为只要受到刺激就会疼痛。跺脚的治疗方法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其他伤害。

辅助治疗跟骨骨刺的小动作:

1、滚瓶子-座位:端正坐好,准备两个同样的瓶子置于脚下,用脚心踩住瓶子前后滚动。

2、垫脚尖-站立位(牵拉趾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