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文化传统有哪些:让三万亿外储惠及百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1:42:54
2011年10月17日 13:42:54
来源: 环球时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
    在美欧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时,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怎么用,已是一个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外汇储备并非不能分给老百姓。如果能将外储用于购买国内必需的实物产品,直接分给低保人口等特殊群体,既是最保值、最民生的做法,也能将过量外储变成国内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动力。
近年来,过量的外汇储备已给中国带来诸多烦恼,并被一些专家或媒体解读为中国的负担。虽然理论界对一国应保持多大外汇储备规模并无统一看法,但3万多亿美元的巨额外储,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显然属于超量储备。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外储具体被运用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大量购买国外主权债务。目前我国持有美国国债1.2万亿美元,约占全部外汇储备1/3以上,另持有欧债大约9000亿美元。其次,财政部在2007年成立注册资本为2000亿美元的中投公司,积极开展对国外的股权、固定收益和另类资产的投资活动。另外,早在2003年,中央汇金公司就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此后又向农业银行注资190亿美元,以解决它们的呆坏账问题。然而购买美债、欧债都将面临严峻风险,进行海外投资不仅要面对与海外投行的艰难博弈,还要有吃“闭门羹”的准备,大量进行海外投资短期内并不能有效消化过量的外汇储备。
一些观点认为,外汇储备除了以上用途外,不能够用作它途,它既非“取之于民”,也不应“用之于民”,否则就会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应当说,这种观点有合乎逻辑之处。但问题在于,外汇储备还具有类同于政府铸币税的特点。因为每收购一美元,央行就必须发行相同价值数量的人民币,而民众手中持有的人民币也就会相应地贬值同样的比率,因此外汇储备实际上是政府向全体民众征收铸币税并拿铸币税换来的外汇资产。按照这样的逻辑,用外汇储备为民生服务也就理所当然。
何况,虽然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事业的部分逐年增加,但仍面临着资金难题。因此,政府不妨直接用外汇在海外大量购买用于改善国内教育、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节能、安全生产、排污环保事业发展急需的各种设备、技术与其他物资,以国家投资、持有的方式下拨,或政府在海外采购、再以优惠价格卖给国内企事业单位的方式供给,同时收回人民币。或者在国外采购部分生活必需产品,直接发放给国内的低收入人群。
当然,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引发国内通胀问题,也会带来欧美国家对中国在国际市场“买什么涨什么”的抱怨。不过,外储是用在国外而非国内,不需要基础货币的配套,国内通胀问题并不存在;同样,如果我们把采购对象集中于欧美,向欧美的民用企业下订单,还有利于维持它们的就业,刺激它们的经济,这种直接用外汇储备购买他们产品的做法,或许要比购买其主权债务要有用得多。
虽然外汇储备属于央行的负债而非资产,但债权人同时挤兑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适当运用一定的外汇储备改善民生,是弥补民生投资不足,偿还我国在民生领域隐性负债的一种渠道。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降低外汇储备的数额,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外汇储备发挥类似于财政补贴的功能,从而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