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平民墓铁剑:有机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12:03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以及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茶园生态环境与茶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城乡工、矿企业的扩大而加大三废物质的排放和茶叶生产中化学化的发展,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的大量、不合理地施用,以及如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又进一步恶化了茶园生态环境,造成茶园生态失衡;以致水、土、气资源遭受污染,茶园土壤质量下降,茶叶品质,尤其是卫生品质,得不到保证,不仅直接威胁着人体健康,也直接影响茶业经济的收入。
  有机茶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资源-环境-茶-健康间的相互关系得以协调。其生产基地必须是清洁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生产过程中必须维持水、土、气资源的持续生产力,其生产过程必须截断外来污染源和自身对环境的污染。有机茶的产品质量、基地环境条件以及生产过程的要求等均由有机食品基地环境条件、产品质量标准、农药与施肥生产规程等有机食品系列标准的执行来实现。有机茶的生产结果是杜绝了农药、化肥、环境激素等污染物进入茶园环境,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促进了良性生态循环,进而保障了人类健康,促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云南省茶园大多分布在山区,茶业发展不平衡,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且面临管理粗放、水土冲刷、肥力下降、生态失衡、农药污染和效益低下等多重压力,努力寻求茶业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非常迫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战略和全国十项重大农业科技推广措施的全面实行,云南有机茶园的建设方兴未艾;“十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生物资源创新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提出“稳定、改造、提高、增效”的发展方针,实施“良种工程”、“有机茶工程”、“产业化工程”和“品牌工程”四大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1100万元资金给予扶持,地、县也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在思茅、景洪、临沧等12个主产茶县按有机茶生产标准建成有机示范园2万亩,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15.7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创建3-4个茶叶品牌,从而实现茶业产值40000万元,农民增收34000万元。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的主要内容为:调整优化茶园结构,建立与环境协调的生态茶园;推行有机栽培技术,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发展多种经营,维持茶园经济、社会、自然的良性循环,提高综合生产力。因此,有机茶园的生态位建设是有机茶的根本,笔者对有机茶园的生态建设进行研究,旨在为我省发展有机茶园提供参考。
  一、有机茶园生态建设的作用
  生态建设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在:(1)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光能、肥料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2)营造理想地域小气候,适合茶树生长,有利于茶叶含氮物质的合成,并促使叶质柔软,持嫩性强,增进茶叶香气和滋味,改善茶叶品质;(3)共生互惠,提高整体生态效益;(4)保持生物多样性,天敌资源丰富。
  二、有机茶园生态建设措施及配套技术
  有机生态茶园是个开放的系统,其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宏观生态环境。因此,建设有机生态茶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有机茶园生态栽培技术
  有机茶园生态栽培技术主要有:水平等高条栽以防止水土流失;开沟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人工种草或地面铺草以稳定土壤耕作层,提供天敌栖息地,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破坏茶园土壤的理化结构;科学施肥以防止土壤肥力衰退和污染,利用种草养畜轮作增加有机肥,重施基肥,杜绝化肥、化学农药的投放,特别是避免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施用所造成的茶树体内的碳氮比改变和某些吸汁性害虫的猖獗。选用复合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在改善茶园生态条件,促进茶树高产、优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生态模式的选择
  有机生态茶园宜选在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的茶区建立与发展。为此,应对茶区的山、林、水、路等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尽量保护茶区原有的树林、植被,不宜植茶的陡坡、山顶、山脊、山脚、沟边及空隙地等大力植树造林;茶园四周、风口设置防护林带等,以不断改善宏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适宜茶树生育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农、林、牧、渔的平衡发展。茶树生态建设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光、热、水、气、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极大地提高茶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措施。以立体茶园生态模式为好:在山顶、山岗、道路旁套种常绿树木,以起到防护水土保持作用,在园地内、实行间作,如樟、桃、梨、李、樱桃、银杏、柿树等,梯坎可种植金银花、大叶猪屎豆等。对幼龄茶园,还可实行茶粮(蔬)间作,如蚕豆、豌豆、黄豆、绿豆、花生、蔬菜等。如茶-果复合型:在茶园内合理套种一定数量的果树(如梨、芒果、柿、葡萄、银杏)或中药(如砂仁)、桑树等,使茶园不仅有茶叶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有果、药、桑的效益。茶-林复合型:在茶园周围或梯壁上种植香樟、泡桐、橡胶等林木。一方面利用林木的遮荫作用,改善茶园的生态条件,使之有利茶树生长;另一方面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使生物群落保持最大的稳定性;林茶间作还能净化空气,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另外还可采用葡萄—茶树—食用菌立体栽培模式等复合茶园。
  三、有机茶园生态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茶为主,立体种植,多物种组合,是云南有机生态茶园的主要组织形式;国内生态茶园方面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对物种的选择,尤其是高层树种的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悠关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的成败。
  1、树种选择:宜选择能与茶树共生互惠、主杆分枝部位较高,冬季落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或能扬茶树之长,避茶树之短,适宜当地种植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落叶速生树种。适宜云南茶区种植的高层树种有梨、柿、桤木、香樟树、橡胶树等。
  2、种植方法:种植在茶园中的经济林木,既要兼顾对茶树的合理遮荫,又要兼顾到能够充分发挥它的生态和经济效应。在茶园四周及道路、水沟两旁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设计要科学合理。防护林行距3-5 m,株距2-3 m,前后交错栽成三角形,宽度在10 m以上,可选择枝叶繁茂、有经济价值的速生树种,如:板栗、核桃、油桐、桤叶树(水冬瓜树)、杉松、银杏等。在茶园中种植遮荫树不能太密,树林郁闭度在30%左右为宜。选择如:桔子、樟树、柚子、龙眼、李子、杨梅、荔枝、印楝树等枝叶稀疏的速生经济树种,按行距×株距:10×10 m种植,每亩6-8株。通过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的种植,使整个茶区园林化,形成不同层次的主体结构和复合生态系统。
  3、生产管理:从便于生产管理和有利于茶树通风透光的目的出发,间作树的分枝高度应控制在1.8米以上,在主杆不同方向上留3-4个侧枝,在侧枝上留2-4个分枝,使侧枝与侧枝之间,分枝与分枝之间在层次上,方位上,叶层厚度上做到措落有致,稀密适宜,合理分布。除了每年都要整枝修剪外,还要根据茶叶生产的需要,及时疏掉一部分大的枝条,保持绝大多数茶树既能得到直射阳光的照射又能得到间作树枝叶的遮荫。
  总之,有机茶园的生态建设,它既符合茶树喜温喜湿和漫射光的生物学物性,又符合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实践证明,有机茶园生态种植可以改善小气候环境,抵御不良气候的侵袭,动物多样性指数增加,促进了生态平衡。在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茶叶的营养成分提高,茶树的生产能力也比纯茶园提高。可以说有机茶园生态种植是解决茶叶生产过分依赖化万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根本性的措施。但有机茶园生态种植,并不是随意种植都能取得好的结果,若不当会使产量下降,会引起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凡能改善茶树生存与发展的因子,皆可组合进有机茶园生态系统中。如高层树种的种植密度,是关系到茶园生态建设成败的关键因子,直接影响茶园生态结构的分布与功能的发挥。其设置应以创造适宜茶树生境条件为准则,并据此依不同树种、茶树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季节做适当的调整,以优化茶园生态结构,提高茶园系统整体产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