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生日求红包怎么说:中国道教名山 终南山专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4:04:18

 

 

      中国道教名山 终南山专辑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咸阳武功县,东至陕西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2604米。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至于它的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
       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对终南山的雄伟,张衡的《西京赋》有一段描写:“终南山,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行目远,深严邃谷不可探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取道西乡驿,不三日即到长安,因此这条道也名荔子路,现在的(西)安万(四川万县)公路仍循此线。二是武关道,是西安经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关归”,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韩愈去广东潮州.途经蓝关时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 ,一片废墟。此后,楼观的中心便转移到了说经台。新中国成立后,对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

  说经台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灵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相望。山门前,有石阶盘道,蜿蜒而至台顶。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相传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頫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说经台南面峻峰上,有一座八卦形的炼丹炉,传为老子当年炼丹所用。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仰天池”,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此泉清洌,至今尚可饮用。台的东北方有一座老子墓,墓为椭圆形,冢方四米,占地二十平方米,墓前有清代毕沅书“老子墓”碑石。    

  说经台北二里处为宗圣宫遗址。临观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9株历经千年仍然蓊郁青翠、苍劲挺拔的古柏。当地群众尊称为“楼观九老”。其中有一棵树传为老子当年系牛所用,被称为“系牛柏”。树下留有元代所刻石牛一头。西南隅有三棵树,树上结瘿酷似三只昂首展翅、活灵活现的苍鹰,人们被之为“三鹰柏”。    

  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宋米芾行书《第一山》、苏轼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碑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高文举所书《道德经》碑两通。其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终南山楼观台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信士游客。

  终南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华山距西安市30公里,以奇峰异洞、清池古庙著称。因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称太乙山。主要景点有太乙池、风洞、冰洞、翠华庙等。     太乙池为山间湖泊,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环列,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风景十分优美,如泛舟湖上,可穿行于峰巅之间,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情趣,其乐无穷。 太乙池之西的风洞,高15米,深40米,由两大花岗岩夹峙而成。洞内清风习习,凉气飕飕,故称风洞。风洞之北的冰洞,虽盛夏亦有坚冰,寒气逼人。 现在,山中有一正岔水库,泻水时飞瀑倾流。由山下望去,素练悬空,气势磅礴,亦成一景。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翠华庙前皆有庙会。这时,游人如潮,十分热闹。     南五台青翠峭拔,富产药材,古人称它为终南神秀之最。山顶有观音、文殊、清凉、舍身、灵应5峰,俗称南五台,以观音台最著名。 宝泉位于山腰,形如美玉,味似甜蔗,为品茗休憩之佳地。独松阁亦位于山腰,因阁中有一株古松,故得此名。阁周鸟语花香,景色如画,为览胜之佳地。 观音台又称大台,位于独松阁之上,有隋国光寺遗址。此台视角开阔,北眺八百里秦川,令人胸襟为之一开,心旷神怡。   

  圭峰山俗称尖山,包括紫阁、大顶、凌云、罗汉诸峰,峭丽挺拔,形如圭玉,故称圭峰山。附近主要景点为高冠瀑布。瀑布位于高冠峪内,落差超过20米,急流飞溅,直下深潭,响声如雷。唐岑参有诗云:“岸口悬飞瀑,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这是高冠瀑布真实而形象的写照。瀑布上游巨石突兀,环绕而成一潭,称车厢潭。潭清见底,细石如鳞,历历可数,为寻幽探奇之佳地。瀑布下游流势平缓,形成一湖。水面波平如镜,湖周青山似屏,为嬉戏野营之佳地。       终南山寺庙 
      大重阳万寿宫 
 
      大重阳万寿宫位于终南山北麓,西安市西南40公里处户县祖庵镇,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历来享有“天下祖庭”的尊称,“全真圣地”之盛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重阳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原籍咸阳大魏,宋失关中后,隐居于户县南寺村。金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桥遇汉钟离和吕纯阳二仙授以口诀,次年复遇二仙授以《五篇灵文》,王重阳遂归南寺清修三年,于大定三年1163)迁刘蒋村与和玉蟾、李灵阳结庵修道。大定七年(1167)东游至山东,王重阳收马丹阳、孙不二,王玉阳、丘长春,谭长真,刘长生、郝太古等人为徒,后称“全真七子”。重阳宫在元代曾盛极一时,宫域东至涝峪河,甫抵终南山,北临渭水,殿堂楼阁多达5000余间,住道士近万名。元世祖时,重阳宫敕封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
 
      宫内保存着40余通道教全真派历史的碑石,其中有王重阳祖师及七真画像碑、《无梦令》诗碑、《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号称“三绝碑”、《全真开教秘语之碑》、元五代皇帝圣旨碑和唐吴道之《钟馗戏鬼图》画碑等。院内还有闻名世界的“活死人墓”、重阳祖师脚印石、元代老子石雕象、明代姊妹黄杨和祖师大弟子马丹阳手植的“千年古银杏抱柏树”等。

      由香港青松观侯宝垣大师等知名人士投资上千万元的重阳宫修复工程首段告捷,金碧辉煌的重阳大殿和钟鼓二楼已经落成,为重阳宫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和旅游价值。目前,重阳宫宫域总面积已达53亩,原有灵宫殿、七真殿经过整修彩绘焕然一新,喜迎八方宾客。重阳宫地处景色秀丽的终南山之,南有清凉山、望仙坪,东有草堂寺,西有楼观台,在关中旅游风景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属珍品遗存在重阳宫内的元代金文献,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学、史学,人体科学、语言文字学与书法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史学非凡价值,是不可不游的宝地,具有远大的旅游开发前景。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以展宏图;欢迎国内外朋友参观光临。我们相:在不远的将来,重阳宫将以她神奇的道教圣地、辉煌的文化瑰宝、独特的历史地位展现在世人面前。
  净业寺
   净业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后庵山“)上,距西安市约3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东对青华山,西临沣峪河,南面阔朗,可眺观音,九鼎诸峰,是净心清修的道场。  

    净业寺始建于隋末,唐初为高僧道宣修行弘律的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道宣(596-667年),俗姓钱,丹徒(今江苏丹徒)人。自幼聪慧,9岁能作赋,15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先后依止智顗、智首律师钻研律学,曾在大禅定寺听智首律师讲《四分律》四十遍,历时十年。而后,道宣律师四方参学,“居无常师,追千里如咫尺;唯法是务,跨关河入一苇;周游晋魏,批阅累于初闻;顾步江淮,缘枸彰于遒听。随以立年,产寻铅墨,律仪博要,行事谋猷,图传显于时心,钞疏开于有识;或注或解,引用寄于前经,时抑时扬,专门在于成务。”武德七年(624年),道宣结庐终南,始居白泉寺、丰德寺,后得护法菩萨“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之示,遂移居净业寺。此后四十余年,道宣律师除两次出山,被礼请参加玄奘法师在长安弘福寺、西明寺组织的译场外,其余时间均在净业寺潜心禅定,研究律学。他曾因严持戒律、精修般舟三昧而感人天送供,天神护法。道宣律师以大乘教释《四分律》,广弘律学一脉,他的著述中有关《四分律》疏、钞极多,其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删繁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含注式戒本疏》被称为“南山三大部”,再加上《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等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干封二年(667年),他在终南山清宫精舍创立戒坛,依其所制得传戒、受戒仪规为诸州沙门二十余人传授具足戒。所着《关中创立戒坛图经》成为后世戒坛之模范。道宣律师生平“三衣皆伫,一食为菽,行则仗策,座不倚床”,其道行盛名远播西域,唐开元三大士之一金刚智法师亦幕名来长安亲近道宣律师。玄奘、窥基、圆测法师、牛头祖师及孙思邈等与道宣律师交往的故事颇多。唐高宗干封二年(667年)十月三日圆寂,葬于坛谷石室。唐高宗诏令天下寺院奉供道宣律师画像,并令名匠韩伯通为其塑像。唐穆宗曾下赞曰:“代有完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侍。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沉,佛日东举。稽首皈依,肇律宗主。”后人因其长期居住终南山,尊称他所弘的《四分律》为“南山宗”,亦尊称他为“南山律祖”。  

    道宣律师门下有受法传教弟子千人,著名的有大慈、文纲和文刚的弟子道岸、道宗等,后由道宗的再传弟子鉴真将律学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祖师。  

    唐时净业寺因道宣弘扬律宗而达极盛,后渐衰落。居寺内所存明朝《道宣律师略传》及清朝钟鼓楼碑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年),净业寺住持云秀募集资金,重修殿堂。明天顺四年(1460年)住持本泉筹集修葺寺院,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因地震塔倾,到隆庆年间(1567年)才加以修复,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寺僧又重修道宣律师塔。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修殿宇。道光年间(约1832年),寺况稍盛,寺产田地颇丰,在东山谷修建茅蓬68间,供僧人禅修。1921年到1949年,闽僧智海任住持。“文革”后,寺院颓废,一蹶不振。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后,政府拨款加以维修,由少林寺僧人永空发心住山,住持道场,四方筹资,重修山路、天王殿、大雄宝典、祖师殿、禅堂、客堂、僧寮,增建五观堂、厨房等,使这座千年古寺焕然一新。 










     观音禅寺  观音禅寺原名观音堂,位于长安区东大街办观音堂村,背靠终南山禅岭顶,东邻律宗祖庭丰德寺、净业寺,西望三论宗祖庭草堂寺。民间传说建于唐贞观年间。观音禅寺解放前颇具规模,据当地老人回忆,旧时观音堂占地约300亩,山门、大殿、寮房一应俱全,远近香客甚多,尤其是观音泉水名气更大,因其出于千年银杏树下,长年不竭,清澈甘洌,并有能治百病之说,远近前来取水者络绎不绝,被誉为“观音神泉”。
      观音堂也就是现在的观音禅寺,地处长安区境内,终南山下,沣峪和高冠峪之间,风景秀丽,周围佛教胜迹众多,西有佛教著名的三论宗祖庭草堂寺,东有律宗祖庭净业寺和丰德寺。距离环山公路仅有六千米,离西安30公里。观音禅寺背靠禅岭顶,南通观音山,据老人讲,此处乃旧时通往观音山第一座寺院。观音禅寺大约建于唐初,当地民间一直流传有一段传说。  
  
  传说,唐开元年间,长安城有一位算命先生袁天罡,相术十分高明,人称“活神仙”。一日,泾河龙王闲暇无事,变作青年书生来长安城游玩,不觉闲转来到袁天罡的卦摊前,发觉围观的人众多,不知何故,便上前询问,有人告知:“此乃活神仙,因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知前生,会卜后世,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故前来求卦者众多,只得围观等候。”龙王闻言,轻笑,心想,今日正巧无事,不妨拿他开心取乐,便凑上前去,拨开众人,对袁天罡说:“先生号称活神仙,想必相术高超,吾有一事相问,请先生赐教。”袁天罡微睁双眼,手捋长髯,上下打量龙王一番,问道:“不知公子所卜何事?”龙王答:“想知道长安城明日可否有雨?”袁天罡抬头对天空观望片刻,掐指一算,说道:“明日长安城艳阳高照,无滴雨落地。”龙王闻言曰:“如明日长安城有雨,先生当如何?”袁天罡反问:“公子何意?”龙王曰:“吾以项上人头与先生赌明日长安城有雨,如明日下雨,先生自己砸碎活神仙牌子,离开长安城,永不能返,可否?”袁天罡点头曰:“就依公子。”
     
  翌日,长安城突降大雨,足足下了两个时辰,雨后,龙王又化作书生找到袁天罡,言道:“先生输矣,砸牌速离长安。”袁天罡看着龙王,微微一笑,并不答言,龙王问道:“先生为何发笑?”袁曰:“公子犯下弥天大罪,只恐项上人头不保,还是活命要紧。”龙王道:“难道先生想赖帐不成,吾犯何条,性命不保?”袁天罡手指龙王冷笑道:“泾河龙王,你私改玉帝旨意,难道不是死罪?”龙王闻言大惊失色,双膝跪地连声哀求:“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袁道:“事已至此,吾也无法,汝要活命,只可相求一人。”龙王忙问:“先生请讲此乃何人?”袁曰:“玉帝下旨,明日午时,南天门斩汝,监斩官乃当朝宰相魏征,汝只可相求当今圣上,明日莫让魏征前往,方可保住性命。”龙王忙叩首谢恩,化作一青龙奔泾河而去。   
  
  话说这日,唐太宗李世民率文武大臣,由十八武士护卫前往上林苑狩猎。夜晚在一泉水边宿营,五更时分,太宗梦见飘然到南天门(沣峪口有南天门之说),见一青龙双目垂泪凄惨的伏在太宗面前,泣声相求:“救我一命!”太宗问其原由,龙曰:“吾因犯天条,玉帝将命宰相魏征明日午时三刻斩吾于南天门,故恳请陛下明日莫让宰相前往,放吾一条生路。”言罢泪如泉涌,伏于地上。太宗闻其言,观其状,不禁黯然伤情,曰:“朕与汝宿无恩怨,朕不让宰相前往便罢。”龙闻言,连扣三首,感恩不尽,摆尾而去。太宗梦醒,甚觉奇怪,传徐茂公进帐,谈及此事,茂公沉思片刻,言道:“此事不可声张,以臣之见,陛下命宰相今日紧随左右,寸步不离,方可无忧。”茂公传令十八护卫紧随魏征,不得使其离开陛下。
     
  天色大亮,太宗出得帐来,忽见前面不远处仙气缭绕,直冲云霄,遂前往,见一石洞泉水喷流,雾气腾腾,观其水,晶莹透彻,随即饮了一口,顿觉甘甜无比,沁人肺腑,精神为之一爽,信口道:“真乃神泉也”(观音神泉由此得名)。
    
  太宗率文武大臣及十八卫士,沿山而游,正午十分,来到一山坡下,见有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只觉腹中饥饿,命卫士安排膳食,农夫见皇帝驾到,惊喜万分,倾其所有,侍奉圣驾。太宗和魏征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心中高兴,不觉多饮了农家自酿的米酒,魏征在席间昏然睡去,梦中闻玉帝传旨,南天门斩泾河龙王,魏征领旨,将青龙斩十八段于南天门。龙首抛于长安城北,化为龙首原,龙尾长丈八有余弃于长安城西,就是丈八沟,龙身十八段弃落在终南山下,九段落在神泉东,九段落在神泉西,现观音禅寺东有九条山沟向西蜿蜒,西有九条沟向东蜿蜒,传说便是由十八段青龙身躯而化,故有九龙护观音之说。
    
  魏征复旨而归,出得南天门忽见一无首尾之青龙,浑身是血向其讨命:“还我头来!”。魏征从梦中惊醒,并将所梦情形告诉太宗,太宗闻言大惊(此地故名惊驾村),急召茂公来见,茂公闻言道:“陛下莫惊,观音菩萨有甘露普救生灵,不妨求观音菩萨救青龙一命,以解此怨。”太宗略思片刻曰:“早上朕观那神泉仙气缭绕,何不在此建一座观音佛堂,以拜观音”。
    
  建成之日,观音菩萨现身曰:“斩青龙之错不在陛下,十八卫士未能尽职才使魏征梦斩青龙,要救青龙不难,但需甘露洒于断躯之处,即可复活,但因青龙触犯天条恐玉帝知晓,须将其缩为三尺,放入神泉洞中。因魏征醉斩青龙已结深怨,须十八卫士削发为僧,守护洞旁,以防青龙出洞,陛下还需再选二位将军守护宫门,以防不测。”太宗即命十八卫士出家为僧,后修成正果,成为十八罗汉,居十八罗汉洞(罗汉洞村由此得名)。太宗又命秦琼、敬德二位大将军守卫宫门(民间门神由此而来),观音菩萨遂以甘露复活青龙,化作三尺,放入洞中(此泉又名龙泉),又在龙泉上栽一菩提树(即现在观音禅寺内的银杏树)。
    
  此后,观音堂香火旺盛,又传龙泉可医治百病,方圆百里百姓都来取水。历任住持都在寺内栽植柏树,解放前观音堂周围尚有柏树40多棵,如今只剩山门前两株柏树依旧苍翠茂盛。 故事虽为传说,但也反映出,未达究竟觉悟的众生内心都有贪、嗔、痴、慢、疑等无名烦恼,即使神仙也不例外,而且因果不昧,善恶昭彰,丝毫不错,唯有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精神对人待事,才能化解烦恼和怨恨,得到内心的清净和安详。

           至相寺         至相寺又名国清寺,位于西安南郊长安区的天子峪,地势雄伟,形状如龟,下有泉水汇流。寺院出于龟背之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后依突起之龙背,前对挺立之驼峰;左倚龙首,右临伏虎。负阴抱阳,瑞气葱葱。远望东方之群山,层峦叠嶂;向北俯视秦川之沃野,历历在目。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诣寺敬香,距寺4公里之山顶有避暑行宫“唐王寨”,寺内有遗碑铭曰“终南正脉,结在其中”。故知此寺不仅是佛教著名古刹,也是终南古迹胜境。至相寺又名国清寺,是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之一。隋文帝开皇初年,由静渊法师始建,唐朝曾予重建。至相寺自创建后,即成为静渊、普安等僧人习传《华严经》之所。故至相寺在隋唐时极盛,高僧辈出,后渐衰落。宋元明三代情况不明,清代称国清禅寺,成为曹洞宗的道场。       华严宗风殿其实就是平时所说的弥勒殿和天王殿。和一般的寺庙建筑格局不一样,至相寺的天王殿和山门是平行的,山门很小,天王殿却很大。天王殿的前门直接临街,平时前门并不开,要想进去就要走后门。进了后门,可以看到,正如其他天王殿一样,迎着香客的正是那威风凛凛的金甲韦陀天,他以金刚杵驻地,表明该寺为子孙丛林,不是十方丛林。许多不明白的香客一见到韦陀天就以为他是天王殿的主尊,这是错误的,他只是佛教的护法神和僧人的保护神,而不是该殿的主尊,主尊要绕到韦陀的后面才能看到,正是大肚子弥勒佛。进后门,首先看到的是韦陀;如果前门打开,那么就能够看到,其实韦陀是在后面的。弥勒佛的两边是四大天王,持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韦陀天将就是他手下的第一战将),抱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持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拿蛇的是西方广目天王,他们分别代表风、调、雨、顺。       和其他寺庙一样,天王殿(华严宗风殿)--大雄宝殿--发堂殿也是至相寺的中轴线,沿着这一轴线的第二个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常见的横三佛:中间的是释迦佛,手结印契;他左边的是文殊菩萨,头挽五个发髻,骑着青色的狮子;文殊的左边是东方药师佛,手捧宝塔;释迦佛的右边是普贤菩萨,骑着六牙白象;普贤的右边是西方阿弥陀佛,手捧明灯,手结无畏印,表接引往生者之意;释迦佛的头上边飞舞着飞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仙女;佛的旁边还侍立着吹笛子的乐神,估计是天龙八部中的紧那罗。至相寺的大雄宝殿与其他寺庙的大雄宝殿略有不同,一般大雄宝殿的两边侍立的是十八罗汉,但该殿的左边侍立的则是以大自在天为首的天神,右边侍立的则是以帝释天为首的天神。       海东初祖指的是新罗国僧人义湘(625-702),在华严二祖智俨60岁时,义湘逾海来华求学,与法藏为同学,深深领会智俨的华严妙旨。后来义湘学成回国,弘讲《华严》,成为“海东”(指韩国)华严初祖。        与传统的大雄宝殿两侧配文殊殿和普贤殿不同,至相寺大雄宝殿前配的是观音殿和地藏殿(现在寺庙里这样的搭配也时有看到)。观音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萨,在中国民间享有极高的信仰度,不管是在汉传佛教里还是在藏传佛教里观音的地位都很高,就其信众来说,甚至超过了释迦佛,这当然与观音“闻声救苦”的大悲精神有直接联系。对生活于苦难中的人来说,远在涅槃中的释迦佛与出现在面前救苦的观世音哪个更值得崇拜,那是不言而喻的。至相寺观音殿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其千眼意味着她能够看到人间的一切疾苦,千手意味着她有能力同时救度无量众生。       地藏和观音两位菩萨是在中国民间享有最高的知名度和信仰度的两位菩萨。和对观音单纯的喜爱和敬仰不同,人们对地藏的信仰除了有对其“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的敬仰外,还建立在对地狱的畏惧和对投生的担心上。地藏菩萨号称“幽冥教主”,司管地府,帐下有十方阎罗王分管不同类型的地狱。按佛教的说法,人死以后到再次投生之前,都要在地狱接受审判,对地府的恐惧,使得人们普遍觉得阎罗王和小鬼不近人情,而他们的上司地藏菩萨则面貌慈善,似乎可以通融,故而使得地藏的信仰很兴盛。再者,地藏菩萨也司掌财运,这就很厉害了,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经济宽裕,故而地藏的地位一直在上升,至相寺设有专门的地藏殿就反映了这一点。       虚云(1840-1959)为近代四大高僧(净土宗的印光大师、禅宗的虚云大师、律宗的弘一法师和没有明确派系的太虚大师)之一。虚云大师首先让人惊讶的是他的高寿--高龄120岁,完整地度过了中国的近代时期;其次让人惊讶的是他的法脉--他以一身兼禅门五家法脉,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虚云大师生于福建泉州一官宦之家,母亲40多岁才怀孕生下虚云,但生下来他却被一个肉团包着。母亲以为生了妖怪,竟然吓死了,后来大夫将袍衣剪开,才看到虚云,但是他已经脸色发紫,不会哭喊,拍打后背半天,才哭出声来。虚云从小就喜欢寺庙,到了17岁竟然私自出家,但被父亲找了回来。父亲怕他出家,就为他找了两个漂亮的老婆,但是虚云出家之心仍然不改,有时间就与两位妻子和庶母谈佛法,教化她们也皈依了佛教。虚云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正式出家,害怕父亲找就躲进了山里,直到父亲死后才出山。虚云一生最让人惊叹的是他的“大行”时的坚强意志。1882年,虚云42岁,徒步到普陀山李白观音菩萨,又三步一拜到五台山朝拜,差点冻死在黄河边,历时三年。1884年他又徒步去四川礼拜普贤菩萨,然后顺川藏古道进入西藏,礼拜昌都德钦寺,到拉萨朝拜大昭寺,到日喀则朝拜扎什伦布寺,1889年再经西藏进入不丹,经印度又进入锡兰(即今天的斯里兰卡),然后于1890年7月经缅甸回国,这也是他第一次路过云南。1893年他53岁时去九华山礼拜地藏菩萨,并在那里研究《华严经》三年。1896年住江苏扬州高旻寺,禅定时因开水溅到手上打破水杯而大悟,认识到了“消得一份习气,便得到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十分菩提”。从此出家到56岁开悟,为自度时期。

  自度之后便要度人。虚云法师想到云南地处边陲,佛法衰败,于是决心到云南弘法。1904年,他首次受请担任住持,在迦叶的道场大理鸡足山,他革除了旧弊,把禅门特别兴盛的子孙制度改为十方丛林,重新复兴了迦叶道场。他于1906年,他奔赴东南亚,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弘法,1908年在曼谷,一定九日,轰动了泰京,国王大臣纷纷前来礼拜,迎入宫中供养。1929年赴广东南华寺,复兴禅宗祖庭。1936年到香港弘法。1952年,他在广东乳源县云门寺被暴徒殴打,肋骨被打断一根,昏迷几天,后来所幸恢复,自言进入兜率宫听弥勒说法。1955年到江西云居山,恢复抗战时期被炸毁的真如寺。1959年圆寂。虚云大师一生举足远游,声名显赫,至相寺专门为他设殿,一者敬拜他的大行,二者也许他在游所幸时到过这里。

       由于药师佛殿、文殊殿、伽蓝殿这三个殿在寺庙里常有出现,所以此处合并介绍。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他手捧宝塔,象征能镇服一切恶魔。两边壁画的主角就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壁画中表现的是各位天将以及罗汉们的神通故事。文殊殿里,主尊当然是文殊菩萨。他骑着青狮,手结印契,两边是华严宗各位祖师的画像。这也表明该殿实际上也兼顾了祖师殿的功能。伽蓝殿是供奉保护寺庙的护法神的,里面的主尊是著名的关羽,这当然是中国化了的伽蓝神。法堂殿是寺庙里仅次于大雄宝殿的建筑,主要功能是为信众讲法。殿内供奉的主尊是释迦佛,佛的左边站立的是迦叶,右面侍立的是阿难。在法堂殿的前方左侧是武财神殿,供奉的是关羽;右侧是西方三圣殿,供奉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法堂殿右侧后方,有一个清代高僧的舍利塔保存至今。从模糊可辨的字迹中可以看到,这是曹洞宗第三十世灵源紫谷大和尚的涅槃塔,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春。该塔造型优美,弯弯的滴水,轻挑的勾头,是典型的清代风格。寮房是僧人住宿的地方。至相寺僧人所住的地方非常宽敞,分两层,很有点像大学里的宿舍,而环境更加优美。关房是僧人或居士用来闭关的地方。至相寺的关房面积大,周围景色好,背后就是原始森林。野松鼠并不怕人,在旁边快速爬过,人处其中,很有一种与天合一的感觉。                草堂寺             草堂寺位于陕西省户县圭峰山北麓,东临沣水,南对终南山圭峰、观音、紫阁、大顶诸峰,景色秀丽,是国务院确立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约创建于距今1500多年的东晋末年,不仅是佛教的著名古刹,也是三论宗祖庭。还是名闻关中的古迹胜境。因其以草苫为寺中一堂屋顶,故名。北周时毁,唐宋以后多次重建。今有大殿三间及鸠摩罗什舍利塔等。现存草堂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逍遥园内的一部分。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 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典,后在园内建草堂寺,供罗什居住。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       鸠摩罗什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罗什首次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经典全部完整地译出,对后来的中国佛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隋唐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三论宗,尊鸠摩罗什为始祖。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道场,因而成为三论宗祖庭。   唐代时,草堂寺曾改名为“西禅寺”,但旧名仍被沿用。元和年间,唐宪宗敕令重修草堂寺。宋朝初,政府对草堂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清雍正十二年(1734),又改名为“圣恩寺”。尽管如此,历代诗文、碑刻和百姓都称草堂寺。    草堂寺坐北向南,高大的山门上方挂着赵朴初先生所书“草堂寺”金字横匾。步入院内,松柏、翠竹扶疏,浓荫遮地,花草吐香。沿青砖铺就的林荫道北行,道旁立一座古色古香钟亭,里边挂一口明万历十九年(1591)铸巨钟。与钟亭相对,里边放置着著名的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所刻《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定慧禅师即唐高僧宗密,华严宗祖师之一。他曾在草堂寺著书讲学,并以习禅称世。再向前行便到了小山门,门正中挂着“草堂古寺”的匾额。小山门两侧便是碑廊。碑廊建于1956年,单据十二间,面积120平方米,成凹字形,面对着大殿,与东西厢房衔接,形成草堂寺的内院。   草堂寺现存最大殿堂是“逍遥三藏”殿。此殿是清代的天王殿。此“逍遥三藏”匾由兴善寺方丈妙阔法师亲笔书写。 1945年定悟法师任草堂寺住持时,西安各寺庙联合赠送。1947年悬挂在殿前。殿内正中供奉明代施金泥塑如来佛像,佛像前安放着日本日莲宗奉送的鸠摩罗什坐像。这尊鸠摩罗什坐像高1.2米,用一整块楠木刻成,一双慧眼,满面含笑,栩栩如生。    13世纪,日莲(1222-1282 年)在日本子睿山学习天台宗,至1253年专依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建立日莲宗。这样,日本日莲宗信徒就把草堂寺作为其在中国的祖庭,并尊鸠摩罗什为初祖。    大殿西侧门外,有一座用红砖花墙围成的六角形护塔亭,亭内矗立着草堂寺最珍贵的文物——“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鸠摩罗什(343-413年)是位有传奇色彩的高僧,其父亲印度人,母亲龟兹人,他7岁随母出家,人称“神童”。游历许多国家,通晓多种语言文字。因通晓经藏、律藏、论藏,被尊为“三藏法师”。他所译的佛教典籍,为中国佛教作出了巨大之贡献。    鸠摩罗什圆寂后火化,据说薪灭形碎,唯舌不烬。其弟子收其舍利,建造舍利塔以纪念之。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姚秦三藏法师坞摩罗什舍利塔”。舍利塔北边竹林深处,掩藏着远近闻名的“烟雾井”。舍利塔亭西侧,树立着元代所刻“逍遥园大草堂栖禅寺宗派图”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