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转换成拼音 excel:隆盛中学课改——搬不走的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2:24:08

隆盛中学课改——搬不走的课堂(转中国教师报  翟晋玉)

 

            从重庆主城到綦江,66公里,40分钟,是出海的方向;从綦江县城到隆盛镇,23公里,1小时,是朝向大山的方向。
  2008年4月下旬的一天,来自重庆市各区县的数百位教研人员经历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旅程。从他们脸上的兴奋可以读出,很多人第一次到綦江,这个有着“重庆南大门”、“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等美誉的渝南重镇。
  更让他们兴奋的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课”——多位教研员对记者这样说。
  带给他们兴奋的是 “重庆市农村学校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重庆直辖11年来,汇集各区县教研人员的教改现场会屈指可数,在农村学校召开的现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一天的活动下来,主办方负责人,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李常明难以抑制脸上的激动和喜悦。即便到下午大会报告结束时,也几乎无一缺席。县政府大楼的会议室,第一次出现了过道加座的景象。
  
搬不走的课堂”
  
  当天上午,参加研讨会的各区县代表兵分四路,分别到隆盛中学、东溪镇中、綦江中学和古南中学观摩课堂。记者跟随綦江县教委有关负责人来到隆盛中学。
  隆盛中学坐落在一个小山脚下,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岭。校园面积不大,条件也比城里的学校简陋很多。因为没有阶梯教室和报告厅,研讨会的示范课就在刚落成不久的食堂里进行。
  在八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堂上,代永全老师在执教“矩形的性质”。记者看到,在前面和侧面共有三个黑板,学生6~8人为一组围坐在一起。每个学生面前有一张16开纸的学案,看上去有点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但显得更为复杂和细致。上面印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与检测四部分,上面有习题,前面大部分学生已经写上去了。各个小组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是根据学案的内容自习,然后进行组内讨论,接下来各个小组进行板演展示,然后分别选代表做陈述,最后是针对某些难点和有争议问题的全班性的讨论。
  代老师很多地方讲得很快,有些地方甚至一带而过,有的地方则讲得很仔细。但总体来看,整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自习、交流、讨论和展示,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一直很高,回答问题积极踊跃,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非常自信,有的学生还能指出同学的错误或提出疑问。
  课后,代老师介绍了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针对一些代表提出的“讲那么快,学生能听懂吗”的疑问,代老师解释说,之所以一些地方讲得很快,是因为隆盛中学的课堂模式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在上课前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大部分基础内容。
  “看课看两点,一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二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重庆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张斌在专家点评环节说,“这堂课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很了不起。
  张斌还说:“一般来讲,数学课比较难实现学生为主体,因为老师总比学生强一点,很多老师都讲得比较多,但这节课上,学生主要是靠自主学习完成的。

  张斌还指出了这堂课的其他一些亮点,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合作探究注重实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机会,等等。

  对于随后的一节语文课,专家的点评是学生的“参与品质”非常高,不足之处是老师的点拨还不够。
  不过,专家的首肯并没有打消代表们心中的疑虑。就在隆盛中学校长杨秀鹏做完汇报后,主持人专门安排了提问环节。一位代表站起来直接问道:“学生的预习时间从哪里来?”此问一出,竟博得全场一阵掌声。
  杨秀鹏校长回答说:“我们没有作业,他们的作业就是预习,其他学校做作业的时间就是我们预习的时间。
  印发学案的费用从哪里来?杨秀鹏告诉大家,印发学案的费用1学年大概3万多元,平均每个学生仅20元,这笔钱从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就可以解决。

  还有一些代表早早地离开了设在食堂的现场会,直奔各班教室。他们在各班看到的课,竟跟现场会上的课一样,就连初三的课也不例外。“平常真实的课堂也能这样上,这使我很受震动。”一位教师代表说。他坦言,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课,而且还是全校范围的。
  “这不是展示课,它真实地反映了綦江县的课改情况。”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常务副主任于波在听完课后说。

  “綦江县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抓出了实效,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落到了实处,人人都有事干,课堂朴实而高效。教师全员参与教改的热情高,干劲大。这对农村学校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值得大家学习。”曾经多次来过綦江考察课改情况的于波说。
  临近中午,从东溪镇中等其他现场也传来了大获成功的消息。重庆市教科院院长助理姜伯成用“精彩”和“所见所闻,收获颇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作为一所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如此有成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范例。全校老师、学生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共同努力创造奇迹,用钱办不到的事,用钱买不到的事,他们办到了。
  代表们有所不知,由于隆盛中学和东溪镇中距离县城较远,条件又比较简陋,市教科院起初打算把这些学校的老师们请到县城来上公开课,不料綦江县教委教育科科长王毅告诉他们:“这是搬不走的课堂,还是请你们去看原汁原味的课吧。”于是坚持把专家和代表们请到了现场。

  “用县城挑选的尖子生精心打造一节课没有意义,我们就是用农村学校原来的老师和学生,和平时一样来上课,这样才真实,才有意义。”王毅说。
  
  “我们解决了少数学生好、大部分学生差的问题”
  
  隆盛中学的课改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三年前,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水平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实,学校决定,“老师讲不清楚的就让学生讲”。“我们开始时强调,要让学生动起来,有事情做。”校长杨秀鹏对记者说。
  “教师讲和学生讲是不一样的,学生讲其他学生会感到平等,敢于批评,主动提出质疑,比老师讲效果好。”金代伟老师说。
  课改之初,隆盛中学和其他实施课改的很多学校一样,遭遇了来自社会、家长、学生以及内部教师的阻力。为此,县教委多次到隆盛中学进行指导,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学校也多次召开家长会、校会、教职工大会、座谈会,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动员手段,阐述实施课改的意义和价值,介绍学校课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逐步打消了家长、学生和教师心中的疑虑。
  “现在的课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动起来。以前教师上课枯燥,学生常常打瞌睡,现在没有了。”杨秀鹏说,课堂上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全员活动,而不仅仅是少数学生参与。现在每个学生都进行探究、合作、展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厌学、辍学情况大幅减少。“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及自我表现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显得更加丰富生动,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泼热烈,多数学生变得更自信,更出色。
  一位学生说,他们现在的课堂和小学时很不一样。“现在不是教师一直讲,而是让我们畅所欲言,我们有很多发现创新。”另一位学生对记者说,“隆盛中学的教师讲课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懂,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让课堂太沉闷。

  当记者问起学习差的学生怎么办时,一个学生说,“学习较好的带动较差的,使学习差的同学增强信心,喜欢学习。

  “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展示质疑,从而起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作用,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杨秀鹏说,“小组学习使得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变得更好。通过小组内互相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更有大幅度提高。现在我们解决了少数学生好、大部分学生差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村学生很有好处,他们以前课堂上不敢讲,现在敢于展示自己了。课程改革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我们学校学生将近三分之二是留守儿童,一些学生比较自闭,小组相互帮助、交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大有好处。

  开展课改三年来,隆盛中学的高中升学率逐年攀升,2005年为71%,2006年为81%,2007达到87.3%。

    

  “以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抓住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不仅仅是隆盛中学和东溪镇中,古南中学整合教材等课程资源、綦江中学的“问题式”教学、三会小学的生活化课堂等改革也都颇有成效和影响。在綦江,课程改革已成燎原之势,在各个学校遍地开花。
  綦江课改之所以能大面积开花结果,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教委对课改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总体部署,且教委主任亲自抓课改。
  早在2004年,县教委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计划做到了2010年。綦江县教科所所长赵小平告诉记者:“我们采取了‘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推进策略,以典型引路,让其他学校学有所范,仿有所型。”课改之初,通过充分研讨制定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选择了东溪镇中等4所基础差但课改热情高的薄弱学校作为试点。教研员蹲点跟踪指导,取得一定成效后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成功的作法。
  自从2004年以来,綦江县教委先后召开了全县或片区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15次,教委主任高思成亲自带着校长们外出考察东部沿海地区的课改经验,在全县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有30余所学校通过改革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高规格的市级会议会选择在綦江召开。来自全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的代表共千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足见其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我们选择在綦江开这个会,是因为綦江在课程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不仅仅是某一学校或某一学科,而是全面的、深入的整体推进,覆盖各学校各学科,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其他地方一般只是某方面的改革,没有整体性,而綦江的改革整体性比较突出,而且很有特色,不同学校各有自己的特点。”重庆教科院副院长李常明在当天下午的大会上作报告时说,“课程改革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把新课程的观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重点是课堂教学行为。”綦江的课改“解决了如何把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比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的目标”。
  李常明还对记者说:“綦江的课改朴实无华,是很实在的改革。对教师、硬件要求不是很高,对其他区县具有推广价值,对重庆的课程改革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于波认为,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除了增加投入以外,还要提高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綦江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硬件归政府,软件归课堂。”重庆市教委副厅级督学万力在会上指出,在政府已经对教学设施等硬件进行大量投入的情况下,教育系统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提高教育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务本之策,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万力强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落脚点在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这是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及学校始终应抓好的核心工作。
  万力对綦江的课改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进程中,綦江县以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抓住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是一个难得的典范,值得全市学校借鉴推广。在新课程改革中,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该干什么,教研机构该干什么,学校和教师该干什么,綦江县教委、教科所、学校和教师做出了示范。学习借鉴綦江的经验,大面积提高全市的教学质量,是今后各区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綦江县教委主任高思成在大会上发言时说:“我们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我们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没有高学历的教师,但我们有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师;我们没有富丽堂皇的学校,但我们有追求教育本质的学校。这些变化将铸就一代新型的农村教师,造就一批有教育理想的校长,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

  

课改的甜头
  
  许多与会代表认为,綦江县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抓住了课堂效益这个教育永恒的主题。“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优生大幅增加,后进生大幅减少,真正体现了内涵发展的均衡教育思想,綦江的作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确实,课改的成功使綦江近年来的初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今年全县联招(重庆市重点高中联合招生考试)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315人,增长13%;600分以上人数增长了103.1%;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缩小,涌现出一大批优质学校。全县联招升学率达30%以上的学校有19所,600分上线率超过21%的学校有31所,400分上线率超过50%的学校有47所(全县共58所初中学校)。

  中考成绩的大面积提高,还使学生就读普高的热情逐渐高涨,使綦江彻底走出了普通高中招生难的困境。2007年,綦江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4.5%,比2006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高中入学率在重庆市22个县中排第三,跟各区比也位居前列。今年普通高中招生首次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各所高中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使綦江高中教育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綦江初中学校的课改还对高中和小学的教育产生辐射和影响。王毅说,綦江最好的高中綦江中学刘校长把东溪镇中张校长请去讲课。“东溪镇中在步步紧逼它们(的初中),‘发展分’超过了它们。”在东溪镇中等学校的影响下,綦江中学也开始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
  当然,正如李常明在充分肯定了綦江课改后指出,綦江的课改刚刚进行了三四年,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提炼总结。“这场课改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需要坚持下去。
  对此,王毅肯定地说:“我们将总结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在全县各中小学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理想是,无论学校离县城有多远,我们都要让学生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