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浅谈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模式、管理及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8:18:57

浅谈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模式、管理及启示   

【高效课堂】 2010-12-14 22:40:58 阅读95 评论0   字号: 订阅

本文引用自荒野《浅谈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模式、管理及启示》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教改、管理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的办学之路,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2007年12月中旬,我们四人赴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考察。

带着无限的期望、憧憬、和很多的疑惑我们走进了这所全国名校。行走在洋思中学校园,结合我校现实、感触很多,下面谈几件给我印象较深的事。

第一件:我们参观了校园,到了教学区,感觉整个校园十分宁静,感觉是学生都放假了。而事实上此时正有3000多学生正上课。

第二件:课间操到了,每个班排队到预定的地点,在音乐的指挥下,全校60多个班沿着固定的路线,固定的先后次序小跑到大操场。做操时,全场鸦雀无声,动作规范整齐,学校各领导,老师都在认真做操!

第三件:洋思中学人文气息很浓,营造了一个环境育人的氛围。学校楼上楼下、室内室外到处都是的标语。

与管理有关的: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2、 让每一位家长满意。3、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4、六亲不认抓管理,面红耳赤夺质量。

与学生观教学观有关的:1、没有差生,只有差异。2、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学过程。3、像“呵护荷叶上的水珠” 那样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4、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未来,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5、从起始年级抓起,从学生进校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与勉励学生有关的:1、抬起头走路。2、像考试那样紧张的上课。3、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4、知识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5、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什么问题?6、学会用和平方式解决矛盾与冲突。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讲的不是走过场,而是切实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第四件:倘徉于校园,沁人心脾,觉得有点累,在花坛旁坐下,我用手一抹,一点灰都没!这不坐人的地方却也如此干净。

第五件:吃饭了,学生们在班主任带领下排队,说话时只是耳语,进了餐厅,没有任何学生高声喧哗,四处乱窜,每人到指定餐桌就餐。餐桌上放着饭和菜但无一人先吃。只听广播里一声令下,学生们才开始吃,没有一点嘈杂之声,20分钟进餐完毕,每个人将碗筷洗干净。洋思的学生是如此规矩,听话。

第六件:在学校评比栏中写着:×月×日××班××学生因为××扣一分;×月×日××班××老师因为在班上坐着上课扣一分。管理如此之细,如此之严,可见该校的管理力度!

第七件:在综合办公大楼的电子屏上闪动播放当天洋思中学安排的公开课时间、科目、地点;据说每个年级每天上午安排3节课,是教务处根据学情在“点课”;谁都可以去听、评课。

第八件:学生排队到实验室上课。我听了一节初二物理《运动、动能》公开课,洋思中学实行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据说所有学科都是这个模式。这节课里:老师先采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运动情景》的课件5分钟,出示自学指导,使学生明白自学的内容,目标,要求,方法,时间。接着学生自学,教师一句话也没说,5分钟后,学生讨论。接下来是检查学习效果,在关键处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教师的板书不到50个字,然后教师利用投影展示问题、题目,快速提问,讨论、纠错等近30分钟。最后师生总结。

给我的感受是:1、洋思中学绝大多数都是基础薄弱的学生 ,今天这节课看起来训练有素,课前预习效果好,当堂共做题约20道,题目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回答问题条理清晰,实属不易。2、老师上课做得最多的是追问为什么。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通过学生举手示意的方式老师检查对、错率。3、的确不留课后作业。4、课堂上学生都在紧张动脑学习,思考;秩序很好。5、下课后迅速出门列队回教室,几乎听不着学生说话、教师背着电脑跟在学生后面,秩序井然。

耳闻目睹眼前发生的一桩桩事实,又想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累牍连篇的报道,感受到洋思中学的教学、生活秩序,他们的成绩是真实的,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那么洋思中学是怎样使老师爱岗敬业,学校教风,学风井然有序?那么多的后进生是如何转变过来的呢?我认为是:洋思中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科学严格的管理休系。

洋思中学简介

洋思初中是江苏省泰兴市天兴镇洋思村一所公办民助中学,从1980年创办、1981年开始正式招生,到今天成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先进集体、文明单位乃至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洋思人只走过了短短27年的办学历程。洋思人将他们20多年的校史分成”前10年”、“后10年”和”新10年”·,

1981到1991这是“厚积”的10年——他们不唯条件论,“弱”而思“改”思“变”,移植嫁接小岗村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把“包”字请进校园、课堂,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塑造洋思。

1991到2001 这是“薄发”的10 年——他们与时俱进,乘势而上,通过总结“先学后教,当堂调练”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响亮地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家长满意”,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洋思。

如今,洋思人已经豪情满怀地开始了他们的“新10年”:与时俱进,超越自我。洋思的“崛起”和“暴发”是一个神奇。

它的质量是神奇的——在这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虽然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基本上都是些“难教”的学生,但是洋思人总能魔幻般地“化腐朽为神奇”,让他们带着成功的喜悦,满意地走出校园。

它的发展是神奇的——在这里,“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发生”,1981年只有13名教师(其中公办2人,民办5人,代课6人),7亩多荒地,2万多元费金,两排小平房,5个教学班(近300名学生);20多年之后,2006年教职工近301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80%以上为本科学历。有4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18人被评为泰州市、泰兴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56人在省、市级青优课比赛中获奖,30多位教师获省、市级表彰),校园占地逾百亩,固定资产7000多万元,64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洋思的变化真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

洋思的效益也是神奇的——在这里,“一切不可能都成为可能”,昔日“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生源”的“三流学校”,如今成了“要求送子女来读书的家长多,前来考察、调研、学习的领导、专家、教师多,应邀外出讲学、讲课和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教师多的“三多学校”,从“三流”到“三多”,洋思人取得了令人敬畏的办学效益。

自1990年以来,学校连续17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达100%,优秀率为泰兴市同类学校之首。二十多年来,升学率为100%,其中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60%以上,综合考核连续多年名列全市第一。有100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举办的数、理、化、生奥赛以及音、体、美、作文、科技小制作竞赛中获奖。可以说,洋思初中以三流的办学条件(98年以前)、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取得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2002年被评为“中国名校”。《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多次刊登洋思经验。2005年5月《中国教育报》连续又以4个专版报导“洋思现象解读”,每版都有教育专家点评。全国各地掀起了学洋思热潮,到洋思考察的教育工作者有八十多万人次。

从06年8月20日开始洋思中学迁至泰兴市,现有教学班56个,教职工312人,学生3264名,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有一流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网络中心、电子监控系统,每个教室有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配有手提电脑。学校食堂宽敞明亮,学生公寓六人一间,每间有电话、空调、卫生间(有抽水马桶、沐浴)。生活老师给学生洗衣服,指导生活。学校有足、篮、排、网等各类球场及乒乓球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

在洋思初中,行动是军事化的,管理是企业化的。

因为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借读生,洋思初中每两周休息1天。学生的时间非常紧张,教师的时间更紧张。

原校长:蔡林森(2006年退休,现聘为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执行校长)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名校长、全国十大人气校长、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两次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2004年应温家宝总理邀请参加建国55周年庆祝活动,多次去省内外讲学。

现任校长:秦培元,江苏省首批名校长。

附:洋思中学:

校     训:真善美    

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校     风:求实创新   

教风:热爱尊重,科学引导  

学     风:自主合作,勤奋探究

一、教学:为了谁——洋思人的教学理念

     洋思人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了树立起此理念, 他们的做法是:大面积开展师生主题活动活动,让人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

     学年开学初,洋思中学要举办三次全校演讲会,一次是教师演讲会,一次是学生演讲会,一次是新同学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此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平时,又通过班会,校内传媒与相关活动,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教师每天都要唱“没有教不好学生”的校歌,校园处处是“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氛围。

1、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

洋思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坚定有力的八个大字写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也烙在洋思人的心坎上。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都坚信这八个大字,而且洋思人说起这句话时,总是充满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努力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

     洋思中学的这个信念是由蔡林森校长树立起来的,这是他从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经历中悟出来的道理。蔡林森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小时候都在老家的小学里上学,成绩均不理想。大儿子上一年级时,不识数,跟不上班;二儿子上四年级时,曾经把成绩报告单上的算术“68”分改成“88”分;小女儿小学毕业时,成绩全初中班倒数第一,是全镇26名未考取的学生之一。小学老师对蔡林森摇头汉息:“你的孩子怎么一个不如一个?”三个孩子先后离开老家,进了洋思中学读初中。蔡林森义不容辞地成了三个孩子的“辅导老师”。每天中午,他叫孩子口述上午学过的例题,口答习题,如果哪一道错了,就在那道题的旁边打一个“?”,但不告诉她答案,让孩子自己看书、思考、更正。孩子拼命地动脑筋,满头是汗,不停地自问:“怎么错了?怎么错了?”蔡林森只是默默地看着孩子,耐心地等待。等呀,等呀,孩子终于惊喜地叫起来。蔡林森笑着说:“对呀!”以后,蔡林森利用散步、洗脚和躺在床上临睡前的时间再问一些类似的题目,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每天晚上,他还让孩子默写英语单词,错了的,自己更正,并记下来,再反复默写、检查。星期六回家,蔡林森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一边赶路,一边把本周学习中做错的题目再查一遍,如果错了,就再更正。这样,20几里的乡间小路,成了孩子总结一周学习的“课堂”。

三个孩子慢慢学会了自学,读完初一,都一跃成为优秀生,并且越来越爱学,越学越好。后来,大儿子考取上海交大,小女儿考取华东师大,并先后赴美留学,大儿子已获得博士学位;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入了党,提了干。(现在,老大是江苏省公安厅长助理,女儿的小儿子在美国工作。)

     活生生的事实引起蔡林森的深思:如果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去教每个学生,还有哪个教不好呢?由这个朴素的思想出发,蔡林森带领洋思的老师们开始了一项平凡却是伟大的教育实验,并取得了“从上帝般地令人敬爱,到上帝般的令人敬畏”的教育教学质量。

2、“差生”也是“宝”————不选择、不挑剔学生

      每年暑期,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重点校),早早地就拉开了架势,全力以赴大打“生源”战,种种形式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而洋思中学却没有只言片语,只有七月上旬眼见人满为患时,才在媒体上登出“招生已满,概不接受”的字样,以免远道涌来的家长们白跑一趟。

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多调皮,不管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在同行们看来是那样不可思议,但是,洋恩人真的这样做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洋思人认为,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在蔡林森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让学生由“璞”成“玉”,最有说服力。事实上,到洋思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璞’,经过洋思人创造性的“打磨”,最终使他们成为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同时,还承担着风险。洋思人为什么敢于这样做?这是因为他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人说:“如果有的学生没教好,那也是暂时的,是因为方法不对。”几年前,有些人曾经这样议论:好学生留在城里,差学生送到洋思去。洋思好像是“工读学校”似的。洋思的老师听了不舒服,蔡林森听了很是高兴,他对老师们说:“大家不要‘生气’,应当感到自豪才对。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一点的要送医院,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学生送到洋思,就是因为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自信,并非“空穴来风”,洋思人有十几年成功的实践经验,有蔚然成为风的爱生传统,有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经过努力差生是可以转化的。

4、“四清“运动————有一套让学生专心学习的做法。

所谓“四清运动”,是指对学生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只有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证。理科的“堂堂清”很好操作,课堂作业或课堂测试卷做得较差的学生,便是被老师或同学“清”的对象。文科讲读课没有课堂作业,一般就让差生课堂上多回答问题,争取不留后遗症。

     其次是“日日清”。对那些“堂堂清”“清”不了的学生,学习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段落……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两次“清”不了,三次……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清”。

     再次是“周周清”。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后者出题),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本周所学的单词逐一朗读、听写,哪个错就在课本哪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时,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验收完,在表上填出正确率。“清”不了的学生,再由任课教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最后是“月月清”,就是月考。月考是洋思责任制考试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实绩考核。每月考核一次,命题原则本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严格按大纲、教材命题,不出偏题怪题,注重代表性,强调覆盖面,以尽量反馈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月考一般采用外校命题,考试后,要求教师统计试卷中各种错误率,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召开质量分析会,考好的介绍经验,考得不好的表态,针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课堂教学弱点,制定改进措施,教导处认真统计各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分别根据三项成绩的名次奖前10名。

因为有了这“四清”,饭后,学生还未到教室,老师已等候在那里;一节课毕,此老师还未出去,彼老师已见缝插针来“清”学生,真是师生丝毫不轻松。正因为有了这“四清运动”,课堂上学的知识得到了及时巩固,学生的成绩也才有了保证。

5、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注重“困难学生”的进步。

      洋思人常说:“没有教不好的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种信念下,其独到的作法是:

第一,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将基础差的学生分散到各班)

     第二,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以炽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同学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每堂课自学后的提问,要从最后一名叫起。

“最后一名学生”有了进步,自然水涨船高。在洋思,初一英语检测,初一20个班,1000多名学生,多数都是100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下的;最好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还不到1分。学科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科”,学校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校”。

二、课堂:怎样教———洋思人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图)

蔡校长对这种模式的板书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练)-----------(兵教兵)-----------(练)

生-----------------生------------------生

突出的特点:一节课只讲几分钟,全过程学生自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可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首先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注意三点:第一,要激发自学的动机,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假期、晚自习、课堂三个层次的自学,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目标,做哪些题目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二,要指导先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么练习,注意些什么。第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调查,尤其要摸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中的疑难问题。)

     “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洋思现在的“后教”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做到三点:第一明确教什么?即教的内容,绝不是依据教材照本宣科,而是教学生自学后还不会的地方。如数学课上,教学解分式方程,学生看例题,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后,教师发现学生只在去分母及检验这两步有错误,就只讲这两步,其余十几步不教。第二,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要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理论,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还要指导实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第三,要明确教的方式。“后教”不是教师一言堂,是先让会讲的学生教,学生不会教时,教师才开口讲,教师讲解要避免重复,力戒学生讲一句,教师重讲一句;学生讲一遍,教师重讲一遍。)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注意三点:第一,练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第三,练习的形式要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只注意检查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采用时,不死搬硬套,一切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顺乎学情、顺乎自然,讲究实效,灵活进行。有时集中学,再集中教,最后集中练;有时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再学一点、再教一点、再练一点,分散进行,等等。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时,教师教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有的不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都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始终处于紧张兴奋状态,他们的学习能力强了,自觉暴露出来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全面素质提高了。同时,课业负担也减轻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人教学致胜的法宝。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固步自封或将其教条化,而是结合自己在实践中日渐逼近教学本质的理解,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现在,在洋思人的思想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思想。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洋思的做法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人的做法是——每周初进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集中到一起,此时,老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这就要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教学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已经会的就不教,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另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这些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这里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洋思人以学生为本,做到了“教师走向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精讲,几乎成了“哑巴课”

     我们习惯上认为,教师“深挖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

     到洋思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交流,教师讲得很少,几乎成了“哑巴”。洋思的课堂上,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通常达到35分钟以上。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教”做好准备。

     “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其中奥妙无穷。“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人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既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几乎成了“哑巴”,不是说教师“无为”,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此,蔡林森校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引桥”、“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3、生生互学,师生互教-------“兵”教“兵”

     “兵”教“兵”,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洋思的“兵”教“兵”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洋思的学生中,学习“有困难的”比较多,在课堂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下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洋思的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学生生活都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一点,开展了“一帮一”、“兵帮兵”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教学”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4、动脑动手学习------从做中学

     洋思人所说的从“做”中学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操作感知”,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悟道,乃至有所创新。

     在洋思,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各自的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往往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洋思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体现出了明显的后劲。有一个学生在毕业之后,考入了某重点中学,刚进校的时候,成绩并不突出,后来生病住院一段时间,由于在洋思养成的良好自学习惯,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他通过自学,不仅跟上了教学进度,而且在康复后的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5、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

洋思的的大部分课堂一节课只讲几分钟,而学生学的特别紧张“像考试一样”,这恰恰是洋思效率的“玄机”之一,洋思人将此作用总结为“七能”,即: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七能确保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学才会高效。

  

三、管理:管什么------洋思人的管理思想

洋思的管理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人”字————如何更充分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让每个人思想解放、精神自由和个性张扬上做文章、做好文章。

1、层层承包---将“包”字引进校园

洋思的校长要包学校全部工作创一流水平,其中包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育的达标、学校的安全稳定、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洋思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包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达标,包后进生转化,包学生德、智、体协调发展。

     2、洋思人学“洋思人”------以培训为保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洋思的教育方法与要求

     现在在洋思中学工作不超过 3年的青年教师超过三分之二,虽然他们是洋思到高校去精挑细选来的,但毕竟缺乏实践经验,对洋思经验更是陌生。如何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掌握或基本掌握洋思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呢?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注重提高以“备、讲、改、辅、考”为核心的管理水平。向教师提出教学五大目标“教材处理功,课堂把握功,差生指导功,教学美化功”,内化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备课功:准(传授知识准确);

活(教法灵活多变,富有启迪性);

         优(课堂结构在优化上求效益);

清(语言条理清楚,师生互动效果最好)

作业布置和批改功:实行“三统一

(统一要求,统一批改,统一建立错题档案)”,

“三及时”(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辅导功:明确“五有”。

有辅导对象,有辅导时间;有辅导立法;有辅导要求;有辅导记载;

考核功:做到“三重”,重考试与“四清”的教学目标与检测相结合;重考风,重导向(教师的每次质量分析)。

学校狠抓了集体备课。备课时,先把去年最好的教师的教案复印给大家,由老教师给大家讲教案,疏通教材;然后大家修改教案,比谁改得火改得好;各自改好后,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执笔、定案;再把定下的教案印发给大家。上课前,个人根据本班实际,再对教案作适当调整。每节课上完后,必须写好教后一得。授课时,师父总是一节不漏地听徒弟的汇报课,及时发现、研究问题,并通过评课会、计划会、总结会、考后分析会及各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扬长避短地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洋思,许多师傅都是这样将自己十几年、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的。集体的智慧、统一的教案,相互间的课堂观摩,再加上这样真诚的协作精神,使新教师迅速地走上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教学之路,青年教师成熟周期大大缩短。走进洋思一些年轻教师的课堂后,简直不敢相信,上出这样高效率的课的教师,竟是一些只工作了一年或几个月的新手

每年暑假,学校都要组织30天的校本培训;一学理论;二课赛;三传帮带。

让教师外出参加公开课,做报告,借鉴别人经验,不断发展的完善洋思。

四、洋思----给我们的教学有怎么样的启示?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而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几分钟,其余的时间全部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学校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好多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到洋思来都变好了。这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1: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有许多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殊不知,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蔡校长讲:许多学校学习洋思的经验,把经念歪了。有的学校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蔡校长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不解放的人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上课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启示2: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启示3: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后进生问题在全国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国内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启示4: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洋思中学的许多课都是自习课,上公开课也经常是“哑巴课”。有人说:“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自学,还要老师干什么?”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蔡校长打了一个比喻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可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启示5: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下负担

   洋思中学1983年开始搞教学改革,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习课,教师只讲几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