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通培训有工资没:引用 (原创)当校长该给学校留下点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52:55
顾老师(原创)当校长该给学校留下点什么

 

(本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第4期和《吉林教育》2009年第12期)

 

元旦在家,打开电脑,不经意间又读到了朱自清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的散文诗《匆匆》。这首诗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们匆匆的来、匆匆的去的时候,作为一个教育人,作为一个校长,应该给我们的学校留下点什么?
  偌大中国,学校众多,校长也千差万别。有人说,平庸的校长,得过且过;一般的校长,因循守旧;合格的校长,保住品牌;优秀的校长,追求卓越、创造未来。我想,一个有思想而负责任的校长,一定会在他主政学校工作的有限时间里,努力给学校留下可资骄傲的文化,除了留下优秀的物质文化外,更会留下优秀的精神文化,使学校拥有丰富的历史、卓越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充满活力的机制、良好的外在风貌和内在品味。

 所谓文化,就是弥散在组织内,影响或驱动组织成员言行的价值标准、规章制度或物质条件,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最本质的东西。文化不仅包括优秀的精神,也包括美好的情感、良好的行为、温馨的氛围、高远的境界,可以说,文化是一种品位,也是一张名片,甚至是一种生活,一种生产力。而学校文化是展现校长教育理想与办学追求的窗口,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 ,是规范学校办学的重要体现 ,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因此,一所学校是否足够成熟优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有无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厚实的学校文化底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传承、开拓,不断丰富、长期积淀的结果。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但文化场所不一定有优秀的文化。因为优秀的学校文化不会自然生成,需要校长带领大家有意识地去建设。建设优秀的、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校长的崇高使命。为此,校长应主动思考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追求和实施什么样的教育?然而,相当一部分校长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导致学校文化的失落,使得学校沦为了单纯传递知识的场所,与海尔五粮液等品牌企业的文化崛起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而令人汗颜。

那么,作为校长,应该在哪些方面来建构优秀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呢?

首先,要以建构精神文化为重点,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因为学校任何物质形态的投入,都赋予了一定的精神文化,学校任何设备和建筑都是以一定的精神内涵为引导,和文化形态共同发生着教育的作用。因此,优秀的校长都十分重视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当代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要在积累和传承学校的文化底蕴,挖掘学校历史上曾有过的事件和人物的教育价值,整理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社会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观照改革开放以来的外来文化,结合国家的文化和教育方针政策,结合时代的进步潮流和价值取向,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拟定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筛选凝炼出学校需要遵循的价值观念,确定出学校的气质个性特色,并用简洁冼炼的文本表现出来,使学校的精神文化一以贯之并渐趋厚重。

其次,要以建构校长文化为先导,全面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校长文化可解读为,“在学校文化进程中所折射出的校长独有的精神追求和职业(行业)特征。”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学校优秀文化的代表,校长的思想高度决定着办学的品位和质量,办学思想的建构源于校长思想的辐射,他决定和引领着领导团队的管理思想、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思想的发展。因此校长在适应主流文化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其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的整体要求,其自身的品格、修养、风范也应成为师生楷模。

校长文化的检验标准,是看其对学校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任何资源的利用、整合都体现着校长的文化素质和理念,从而决定其功效和方向,因而校长要善于开发、整合、利用各种精神和物质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如果只是引进先进设备,投入大量经费建一所重点示范学校,而不伴之以校长文化对教育伦理精神和教育新文化进行重塑,努力挖掘各种资源的文化因素并加以整合利用,从而充分发挥各类精神和物质文化的引领熏染作用,那么再豪华的学校也仅仅是单纯的大楼展示。这种畸形打造和发展是不值得仿效的。

比如,校训是学校文化最明显的标志,是学校师生共同核心价值的外显形式,但不少学校校训却极其相似,没有引起校长们的足够重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这八个没有多少新意的汉字(有的略有变化)在无数校园随处可见。有的学校将一些时髦的词汇叠加,一串就是十几个字,还有的学校找来些深奥难懂的词汇,做成大幅标语像广告一样张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这些连成人理解起来都相当吃力的“校训”,是很难获得师生的普遍认同,更谈不上起到引领和训导作用了。

前共和国总理李鹏的母校——成都实验小学则不然,它是一所办学理念新、文化品位高、校园环境雅、硬件设施强、教育改革活、教学质量优的小学校、大雅堂,处处洋溢着一种典雅的学校文化氛围,成为全国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它之所以能这样,就在于通过历届校长的努力,建构了系统的、有特色的学校价值体系。“堂堂正正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 ”是学校的校训;“文雅的学生、儒雅的教师、和雅的家长、高雅的学校”是学校的追求; “文雅、  忠孝、 博雅、 健美是学生的培养目标,儒雅 、学高 、身正 ”是教师的发展目标 ,以让师生在智慧快乐和清新优雅的工作 、学习中形成活而有常的学风、和而不同的教风。显然,这些“雅”的办学思想、发展理念,是极富特色而令那些文化沙漠化的学校很难望其项背的。

毋庸置疑,很多校长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思维方式,都想给学校师生和未来留下点什么。但有的校长一上任后就不加分别的把学校精神文化推倒重来,更有甚者把个人的好恶变成学校的“个性”和“特色”。须知,一所学校的发展就是一代代校长的智慧、能力的体现,优秀的学校文化往往体现着一代代校长的远见卓识,表现出校长们的教育哲学观和管理哲学观。蔡元培先生曾将一所充满腐儒气息的老北大改造成思想学术俱佳的新北大,就是他“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构思的体现。其后的校长都以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北大校训,并沿用至今。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北京林业大学的“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云南大学的“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 ”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让自由之风吹拂”、英国剑桥大学拉丁文校训引用的是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都体现了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它不是因人而异,朝令夕改,而是相对稳定,代代相传。它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着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学校的文化价值时刻铭记在心。

由于教育体制僵化、教师待遇偏低、应试教育、社会干扰等因素,也造成了部分学校教职工心态失衡、情绪低落,学生厌学甚至盲目模仿低俗的社会文化,从而导致学校的主流价值文化对师生的正面影响打了折扣,学校文化建设不知不觉或出现了荒漠化,或脱离了实际,走了过场。对于这些缺少文化底蕴的学校,校长及时重新打造学校文化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在建设时更要周密思考,精心设计:

第一,要有主题概念。内江一中地处桐梓坝,旁有文昌阁,马识途曾为之题字“桐梓文昌”,于是该校校长抓住了与学校有关的“范长江、张大千”两位名人,设计出了“长江濯桐梓,大千耀文昌”的文化主题,并将行政办公楼和教师办公楼分别命名为“桐阁”、“梓楼”,还辟有“长江源”、“大千苑”和“桐山书廊”等校园景点场所,从而使学校文化有了极好的依附而鲜活起来。

第二,整体设计,紧扣主题。成都市站东小学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校长根据学校的这一特点,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提炼出了“有容乃大,有教无类——容天下来学者,育世上真人才,即有容天下来学之人,无类教育所有学生”的校训。然后围绕“有容乃大,有教无类”的主题,衍生出了培育目标:“我生有类,我成无类,我容多大,我成多大”;校风:“爱满天下,因材施教——爱每个学生,让人人成才,即博爱其人,各因其材,各成其才”;教风:“做人有容,育人无类——为师则有容乃大,执教则有教无类,即有容天下来学之人,无类教育学生”;学风:“学人博爱,学问精深”。这些就是围绕主题,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校长的理想、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驾驭多变世界,导航教育规律,与时俱进的态势与能力,它不仅是知识的厚积薄发,更是观念的创新超前。

第三,要注意品味。品味乃是蕴含在物质外壳下的一种内在的精气神,所谓有品味,就是要有格调,有内涵。但有的校长在打造学校文化时,或者找来专业人士作字作画,或是在电脑上下载一些字画,送到装潢门市彩绘出来,气势磅礴的装裱在校园的墙上,可有些字学生根本不认识,所引用的一些话学生根本不理解。有的校园到处张贴字画,却没有本校教师和学生的一件作品。也有的学校过于偏重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表面化营造,而不注重对这些系统的文化内蕴的建构,热衷于墙面、标志、雕塑等环境形象设计,学校配有亭台楼榭、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喷泉雕塑,表面看来美伦美奂,但认真赏鉴,不但感觉到它是没有神韵的空壳,而且还能看出它有盲目追风、功利浮躁的流弊。有的学校即使是历史悠久的老校,却再也找不到悠久的历史痕迹,没有人文的氤氲,只有外在打造的粗俗和师生精神的低糜。这些都是值得引以为戒的。

第四,注意文化的教育性。打造学校文化,必须顾及学校这一特殊场所,以及它的特殊群体和特殊任务,如果按照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的方式来设计,就会使得学校尽管洋气,但显得不伦不类。要使学校文化具有生命力和穿透力,具有极强的教育性,校长在设计文化内容时,就一定要注意文化的校本化;在设计文化形式时,一定要注意文化的活动化;在设计文化过程时,一定要注意文化的互动化。只有校本化、活动化、互动化的学校文化,才能为师生所接受,为后人秉承下去且发扬光大。

总之,具有教育理想情怀的校长,具有大师风范和气度的校长,当你在“匆匆”的时间内主政一所学校的时候,一定要站在继承创新的立场,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更辩证的思考,更久远的设想,认真考虑学生、教师、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考虑学校文化发展的前瞻性、全面性及各阶段的层次性、可操作性,认真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学校留下厚重的、有特色的文化,才能功在当代,泽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