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大汉伊人好看吗:[人文]佛陀涅磐前留下的预言:新佛已经出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8:31:41

『关天茶舍』 [人文]佛陀涅磐前留下的预言:新佛已经出世

点击:2176  回复:4 作者:siddha  发表日期:2008-2-4 14:13:00
回复 
         公元前543年的一个夜晚,古印度拘尸那罗城,80岁的薄伽梵、圆觉者——佛陀重病在身。佛陀向随行诸弟子宣称,是夜三时,他将在拘尸那罗境内的娑罗双树下圆寂。随后,佛陀在脚俱多河洗了最后一次澡,来到娑罗树林,叫他喜爱的弟子阿难在两棵娑罗树下,准备一只头朝北方的睡床,佛陀右胁而卧,一只腿放在另一只上面,寂然而卧。
  
   当是时,娑罗双树非时花开。无量无数声闻、菩萨,并诸天、人、阿修罗等,一切大众,前后围绕,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出于悲悯之心,佛陀柔声安慰阿难:他已经完成了使命,功德圆满。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归于涅磐寂灭。
  
   阿难闻佛语,悲慕感绝。沉思良久后,他向佛陀提出了一个关系未来人类历史的重大问题:
  
   如来,您经历无数劫苦修而证悟的无上佛法,在您涅磐以后,还会住世多久?
  
   其时佛陀,再次开口告诉阿难:
  
   世间万法,有生有灭。佛法当住世千年,利益众生,其后亦渐归隐没。
  
   接着,佛陀就佛法在世间的命运作出了非同一般的预言:由于佛门弟子的怠惰骄慢,佛行正道渐次废弃,佛法将逐渐被戏论所代替。佛陀涅磐之后1500年,佛门弟子将彻底背弃佛陀的教导,饮酒食肉,真正的佛法消陨隐没,虚伪、欺诈盛行于佛门。末世众生从此不复得闻解脱之道,在妖界魔道、生死苦海中日渐沉沦而不自知。
  
   阿难闻言,放声痛哭。难道人类就此万劫不复了吗?难道世界将从此永远被无明的黑暗所吞没?他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顶礼佛足,哽咽着说:“世尊,佛涅磐后第二十百年,佛法已灭。其时众生还可托庇于什么法?该如何修行?还请如来怜悯救度未来一切众生,给予开示。”
  
   佛陀冥思片刻后,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丝神秘的微笑:“我涅槃后第二十百年,有真佛出,名摩诃波菩,肤如溶金,端严美好。他将抛开已被污染歪曲的佛教,另立正法。通过在所有乡村城镇世间一切角落唱诵摩诃神咒,他将为世人带来充满知识、永恒喜乐的不朽教导。他所创立的无上瑜伽法门能灭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百千苦恼,令众生不落六道轮回,恒住常乐我净,甚至今生就能觉悟自我,获得解脱。他的教导超越一切假象幻觉,没有任何物质污染和瑕疵,圆融精妙,即一即异。后世众生若得闻此无上深妙殊胜救度大法,每日沐浴漱口,于清晨起持颂摩诃神咒,如饥似渴,诵念听闻不绝,并且烧香燃灯,深心顶礼摩诃波菩,那么,虽然身处堕落、虚伪、纷争的末法时代,这样的人的罪业将自动消灭,心灵常处于喜乐祥和,免于一切痛苦烦恼,得正解脱,得大自在,不堕邪见,永断无明。摩诃波菩所传之法不可思议,极高明又极简单,修行此法,不必任何前提条件,但是易闻难信,易行难守,所以只有深具智慧诚信之人才会皈依摩诃波菩。”
  
   停顿片刻,似乎为了消除阿难的疑虑,佛陀加强语气道:“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受持读诵慧解广传此经,不生嗔恨,不怀轻慢,不行毁谤,不起疑惑,常得第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勤心守护,依法而行,是人功德不可思议,决定命终成就佛位,永不退转。”
  
   尔时阿难、声闻、菩萨、天、龙、药叉、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遂以极大的信心接受了佛陀的预言,感激涕零,更增悲叹。
  
   这桩佛教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被阿难一辈佛陀弟子用梵文记录下来,题为《佛临涅磐法住经》,并作为佛典秘藏于古天竺那烂陀寺。
  
   岁月无情。距佛陀涅磐大约1174年,当公元631年,其时佛教在印度已然日趋式微。作为佛学中心的那烂陀寺虽然门庭大不如往昔,但三宝余势犹在。一位来自震旦大唐的取经僧人就在此时历经艰险磨难,涉流沙西行数万里来到了这座名震天下的选佛道场。他就是日后中华佛学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
  
   玄奘和尚拜天竺名僧戒贤为师,遍阅那烂陀寺所藏经书梵典,遂成一代龙象。其后行脚传法,名震天竺。19年后,玄奘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这部秘藏玄机的《佛临涅磐法住经》也赫然出现在“新译”佛经里面。出于某种显而易见的顾虑,玄奘没有把这部经书最重要的结尾部分翻译出来。假如佛法将在数百年后灭绝,那么佛教还如何能在中华大地立足?更何况居心叵测之徒可能会利用佛陀超越名相的预言煽惑人心,佛法将失去不可动摇的作为绝对真理的地位。
  
   但是,就在玄奘之后20余年,另一位大唐高僧义净也由长安出发,于公元675年到达那烂陀寺,开始了长达10年的留学生涯。公元671年,义净携梵本三藏50余万颂,启程回国。公元695年夏回到东都洛阳,武则天亲迎于上东门外。其后,步玄奘后尘,义净亦毕其一生于译经事业,共译经、律、论107部,428卷。在他译出的经书里,也有《佛临涅磐法住经》。尤其幸运的是,由于自组译场,没有其他顾虑,义净的翻译反而更注重佛典原意,在他翻译的《佛临涅磐法住经》里,佛陀的预言被忠实呈现,整盘托出。佛法即将灭绝,真佛即将出世。但是,究竟谁是那个未来不称佛名的真佛?谁是摩诃波菩?千古悬记,无人能识。
  
   黄河日落,恒河南注,倏忽间又过了700余年。佛法在印度已将近衰亡,那烂陀寺一片荒凉。继佛教而起的灵知门派却此起彼伏,一场新的灵性复兴运动正在悄悄酝酿。
  
   西孟加拉拿迪亚镇,其时正处于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拿迪亚以学者之乡闻名天竺,是正理哲学和梵语教育的重镇,一时名士荟萃,学子云集,弦歌之声不断。公元1486年2月18日,一个金色皮肤的男婴在拿迪亚的摩耶浦村出生了。那天出现了月蚀。拿迪亚的居民根据习俗在博吉拉蒂河沐浴,并齐声高呼“Haribol”(薄伽梵的名字)。男孩的父亲杰干那陀·弥施勒是一位清贫的婆罗门;母亲沙芝·黛薇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原籍西赫尔的双亲都是来自婆罗门家族的后裔。这个男孩非常漂亮,镇上的妇女们都带着礼物来看他。孩子的祖父尼兰查拉·查卡拉瓦提是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也是著名的占星家。他预言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伟大的人物。因此之故,尼兰查拉·查卡拉瓦提给孙子取名为维士宏巴腊,意为宇宙之维系者。邻居的妇女们因著他那金色的皮肤便称他为勾拉哈利。由于他出生地的附近有一棵捻树,他的母亲也叫他尼迈。这个孩子可爱迷人,见到他的人不自觉地就会感到满心欢喜。
  
   孩子日渐长大,变成了一个调皮爱玩的小伙子。在5岁过后,便被送进私塾念书。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孟加拉文。据说当他还在母亲的襁褓里的时候,经常哭个不停,邻居的妇女们高唱haribol,他才会停止哭泣,因此他的家里经常传出haribol的欢呼声。这预示了孩子未来的使命。有一回,一位朝圣的婆罗门在尼迈家做客。他自己下厨做饭,煮好饭食后,便做饭前的感恩祷告,默想着宇宙之主、至尊人格神Krishna。正当此世,尼迈过来把饭食吃了,婆罗门对这孩子的行为深感惊讶。在杰干那陀·弥施勒的请求下,他再次烧饭。当婆罗门煮好饭再做祷告的时候,这孩子又过来吃了供物。婆罗门第三次煮饭,这时已是深夜,家里的人都睡熟了。这孩子竟然又出现在做祷告的婆罗门面前,这次,他显现自己是一切瑜伽神秘力量的主人、薄伽梵Krishna,并赐福了又惊又喜的婆罗门。亲眼见到他日夜崇拜的至尊主,婆罗门在极乐中失去了知觉。还有一个奇迹是这样的:一次有两个窃贼把尼迈偷偷掳走了,试图抢去孩子身上佩带的珠宝。但尼迈使用迷幻能力,把两个窃贼又骗回到家门口。因为害怕被发现,窃贼把孩子放下就慌忙逃离了。
  
   到8岁时,尼迈就读于本乡的一家书院。仅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就精通了梵文和修辞学。此后,他开始在家中自习,遍阅父亲的藏书,研读极为深奥的韦陀经论。十岁时,尼迈已成了一位精通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和哲学的杰出学者。就在这段时期,他的长兄维士瓦劳巴出家做了托钵僧。不久,他的父亲杰干那陀·弥施勒去世。沙芝·黛薇悲伤万分,而尼迈却以他一贯安详的态度安慰了他新寡的母亲。
  
   十五岁时,尼迈娶了同镇的婆罗门之女拉珂丝蜜·壁雅为妻。当时他已经是拿迪亚有数的学者之一。拿迪亚虽然学者如云,却无人敢于跟尼迈辩论。其时有一位来自克什米尔的学者凯沙瓦·弥施腊,以博学善辩自负,遍游天竺,挑战各地学者。因为无人能敌,遂自称为“征服四方者”。当他来到拿迪亚时,各书院的教授学者听说这位天下无敌的学者到来,都闻风丧胆,纷纷借故离开。在摩耶浦的巴罗孔拿池畔,凯沙瓦遇上了尼迈。在为时很短的讨论中,凯沙瓦被这孩子击败了。羞惭之下,凯沙瓦皈依了尼迈,出家为托钵僧。一夜之间,尼迈成了斯时印度最显赫的学者。
  
   尼迈17岁时,在一群学生伴随之下,前去菩提伽亚朝圣。那里是佛陀开悟后初转法轮之地。就在菩提伽亚,他遇到了一位著名的奉爱瑜伽宗师——伊士瓦拉·普里,并拜他为灵性导师。回到拿迪亚之后,尼迈已非复往昔高傲好辩的学者。他开始不断地唱诵摩诃神咒,有时会在对神的迷狂之爱中昏过去,有时会在爱的狂喜中泪如雨下,毛发直竖。不久,拿迪亚的奉爱瑜伽士都受到尼迈的感召,跟随他一起在神爱中唱歌、跳舞。逐渐地,拿迪亚成了奉爱宗瑜伽士聚会的中心。尼迈自此被他的追随者们尊称为摩诃波菩(梵文Mahaprabhu),意为“伟大的主人”。其时,正当佛陀涅磐后第二十百年。
  
  
  拉珂丝蜜·壁雅亲自崇拜的摩诃波菩神像,至今还珍藏在摩诃波菩的故乡——摩耶浦。
  
   摩诃波菩给他的两位最亲密的追随者尼提安南达·波菩及哈利达斯的第一个命令是:去吧,朋友!到城里每一条街道,挨家挨户请求遇到的每一个人,持颂摩诃神咒(梵文:Mahamantra):“hare krishna,hare krishna,krishna krishna,hare hare; hare rama hare rama,rama rama, hare hare”。于是,这两位造诣非凡的瑜伽士便开始在拿迪亚传道。途中,他们遇到了两个出名的地痞贾盖和马岱。这两个恶棍起初耻笑甚至殴打摩诃波菩的使者。但过了没多久,在摩诃波菩的奉爱精神感召下,竟然都放弃了恶习,开始持颂摩诃神咒。拿迪亚的居民都很惊讶,他们说:“摩诃波菩不单只是伟大的天才,他肯定是全能的神那里来的使者。”从那时起一直到他23岁,摩诃波菩不断在追随者家中显示神迹,教导无上瑜伽奉爱宗的秘密灵知。此外,他还在拿迪亚的街道和市集上与追随者一起在狂喜中唱诵摩诃神咒,引起了群众的热烈反应。与此同时,摩诃波菩的成就也招来了那些迂腐守旧的婆罗门的嫉妒。他们向穆斯林政府的都督投诉,说摩诃波菩的所作所为有违印度教的信条。都督于是派人到摩耶浦奉献者聚会的地方,打破了一面密当伽鼓,声称除非摩诃波菩停止在街上灵唱,否则都督便要强迫他以及他的追随者改奉回教。
  
   摩诃波菩一接到通知,便命令镇民手拿火炬在当晚集合。他把群众分成14组,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最后,他率数万人的游行队伍到了都督的府邸。惊慌失措的都督不得不恭敬地接见了摩诃波菩。讨论良久之后,摩诃波菩以手触碰都督的身体。都督顿时声泪俱下,承认他感受到一股无可言喻的灵性力量,使他心中的疑惑尽数消除,并体验到超越世俗的灵性喜悦。于是,都督也加入了齐颂摩诃神咒的队伍。人人都被摩诃波菩伟大的灵性力量震惊。这事件以后,成千上万的来自各教派的灵修者成了摩诃波菩的奉献者。
  
   也就在这事件后,一些心怀嫉妒的婆罗门,借故与摩诃波菩争执,并且一致对抗他。摩诃波菩深感种姓斗争与派系意识是灵性进步的两大敌人,于是决定斩断与家庭、世俗社会、及派系信条的关联,成为一个只服从绝对真理的宇宙修士。24岁的摩诃波菩最终在凯沙瓦·巴拉提的启迪下接受了托钵僧的衣钵,法名为克利希那·采坦耶。他的母亲和年青的妻子从此陷入了无尽的哀伤和思念。
  
   成为托钵僧后,摩诃波菩决定前往杰干那陀·普里。他沿着博吉拉提河进发,直到恰夫博加。在那里,登舟前往米特纳普地区的帕亚伽池。之后,他路经巴拉首腊、各答克至普里,途中参访了布瓦内史瓦腊的神庙。抵达普里后,摩诃波菩在狂喜中觐见了著名的杰干那陀神像。在那里,摩诃波菩遇见了当时赫赫有名的韦檀多幻有宗大师撒瓦保玛。
  
   虽然门下弟子如云,并且很多都是修为深湛的托钵僧,撒瓦保玛还是被这位灵气四射、俊美异常的年青托钵僧深深吸引。他邀请摩诃波菩住到他家中,给与热情的款待。另一方面,他恐怕这位喜欢唱歌、跳舞的托钵僧在漫长艰苦的修炼生涯里,不能把持住托钵僧的严格戒律。于是撒瓦保玛要求摩诃波菩听他单独讲解商羯罗大师评注的《终极韦檀多》,摩诃波菩技巧地顺从了这位了不起的学者。讲经持续了整整七天,撒瓦保玛神色愈来愈凝重,他已经讲到了韦檀多最高的梵我一体境界,摩诃波菩却始终一言不发。第8天,撒瓦保玛发问道:“克利希那·采坦耶!我认为你对韦檀多哲学没有丝毫体悟,因为你听我讲解后,什么也没说。”摩诃波菩的回答是他十分了解《终极韦檀多》,但他不明白商羯罗的评注,所言何物。撒瓦保玛十分惊异,便说:“怎么你会明白经典的意思,却不明白解释经典的评注?这样,如果你是明白经典的,就请你告诉我你的解释。”于是,摩诃波菩以他自己的方法解释了整部《终极韦檀多》,却完全没有触及商羯罗的非人格性评注。理解力极其敏锐的撒瓦保玛感觉出摩诃波菩的解释非同凡响,论点正确、统一、完美。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有人用如此简洁深妙的方式来解说《终极韦檀多》,甚至,他认为,连商羯罗的评注都没有达到如此自然而又精微的程度。他随即皈依了摩诃波菩,并向世人揭示了摩诃波菩的真正身份:末法年代的救世主,犹如佛陀一样,是薄伽梵的化身。此次降临的使命乃是传播末法年代的唯一救度大法——持颂摩诃神咒。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后,成千上万的神秘主义者从各地赶来,成了摩诃波菩的追随者。
  
   摩诃波菩的目标是让所有的生物聆听、唱颂摩诃神咒,让摩诃神咒传遍世界每一个乡村、城镇。几天后,他就抛开一大堆追随者,只带了一位婆罗门随从,启程前往南印度传法。
  
   他先经过库玛之野,在那里以不可思议的玄秘力量治好了一位患有麻风病的奉献者。之后在高达瓦里的堤岸上,他遇见了身为维耶纳格地区总督的神秘主义者罗摩南达·腊雅——和他就瑜伽的最高境界——灵性之爱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讨论。他又一次显示了神迹:一株巨大的棕榈树在他的触碰下,立即消失了。整个南行途中,摩诃波菩与佛教徒、耆那教徒、以及各派瑜伽士对话,并使他们通过持颂摩诃神咒得到了灵性提升。
  
   在摩诃波菩回到普利之后,当地的君主和几位资深的婆罗门加入了摩诃波菩旗下,当时他只有27岁。
  
   28岁时,他传法至孟加拉,远到马尔达的高达。在那里,他收了两个非凡的门徒,分别为茹帕和沙拿坦那。兄弟俩人出自高贵的婆罗门世家,精通波斯文、阿拉伯文、梵文等多种语言,由于在穆斯林王室担任高官,被印度教会逐出教门,改宗回教。在高达,摩诃波菩向他们秘传了奉爱瑜伽的最高心法,随后指令他们前去圣地温达文拿,在那里再次与他相会。去温达文拿的途中,摩诃波菩在位于恒河岸边的名城阿拉哈巴逗留了数天,与一些回教学者就《可兰经》进行讨论,结果是很多回教徒也开始持颂摩诃神咒。这些回教徒的后人至今仍被称为帕坦·外士那瓦。
  
   途经瑜伽重镇本拿尼斯时,摩诃波菩会见了一个以帕卡沙南达·娑拉室瓦提大师为首的幻有宗托钵僧团体。摩诃波菩身上流衍出的夺目梵光吸引了所有托钵僧的注意。在随之而来的辩论后,他们皈依了摩诃波菩,承认在梵觉的境界之上还有对薄伽梵的灵性之爱。这些学识渊博、修行精进的托钵僧拜倒在摩诃波菩的莲花足下,为心灵的升华而禁不住泪流满面。不久,整个本拿尼斯城的人都开始跟随摩诃波菩。他们每日沐浴漱口,于清晨起持颂摩诃神咒,如饥似渴,诵念听闻不绝,并且烧香燃灯,深心顶礼摩诃波菩,如此常处清静欢喜,灵性之爱与日俱增。
  
   离开本拿尼斯后,摩诃波菩仅带一位随从,穿越南印度的莽莽丛林,返回普里。途中,摩诃波菩行使了许多神迹,仅仅由于接触到这位薄伽梵的化身,丛林中的野兽,诸如老虎、大象、麋鹿在听到摩诃神咒时翩翩起舞。
  
   从31岁到48岁的18年间,摩诃波菩一直住在普里冈比拉神庙的斗室里,在唱诵摩诃神咒的灵性喜乐中度过岁月。伴随他左右的是无数修行高深、品格圣洁的奉献者。摩诃波菩睡眠的时间极少。日一继夜,超然的迷狂之爱带他遍游灵性存在的苍穹,在最高的三摩地中,他已浑然忘我。所有在他身边的人、来参礼他的人,都相信他便是集一切真善美于一身的薄伽梵,只是为了拯救末法时代的众生而在这充满腐朽死亡的世界显现。
  
   摩诃波菩的教导,建基于不朽的韦陀灵知秘典《薄伽梵歌》及《薄伽梵往世书》,以即一即异为哲学原则。要点在于通过持颂摩诃神咒,洗清心灵的尘埃,觉悟灵魂的本来面目,由此自动解脱一切烦恼执著,达到心灵的平静和满足,并释放出永不停息的灵性之爱,从而分享宇宙一切能量之源——薄伽梵Krishna的爱和富裕。这奉爱瑜伽秘法,也称为薄伽梵法(Bhagavata-dharma)由人而圣而希天,为万法之宗主,三道之极尊;但另一方面,却又简单易行,既不必离家苦修,也不否认人性与现世的真实性,而是抛开外在的形式,当下进入超越心意、躯体的灵性层面,可谓极高明而道中庸。
  
   5000年前由伟大的神秘主义者毗耶娑天人(Vyasa deva)编撰的韦陀秘典《薄伽梵往世书》(也译为《博伽瓦谭》)里,也预言了摩诃波菩的降临以及他的伟大使命。此预言见于《薄伽梵往世书》第11篇第5章第32节,抄录梵文原文及译文如下:
  
   Krsna-varnam tvisakrsnam
   Sangopangastra-parsadam
   Yajnaih sankirtana-prayair
   Yajanti hi su-medhasah
  
   在第四个年代(亦称为斗争世),有智慧的人齐颂圣名以崇拜薄伽梵的化身。这个化身不断唱诵Krishna之名,虽然他的皮肤不是黑色,他却是Krishna本人,带着他的同游、仆人、武器和机密的随从。
  
  值得一提的是,成书于5000年前的《薄伽梵往世书》还预言了大约2000年后佛陀的降世。此预言见于《薄伽梵往世书》第1篇第3章第24节,抄录梵文原文及译文如下
  
  Tatah kalau sampravrtte
  Sammohaya sura-dvisam
  Buddho namnanjana-sutah
  Kikatesu bhavisyati
  
  在第四年代的开始,薄伽梵会以安赞娜之子佛陀身份在亥亚郡降临,是为了迷惑那些嫉妒有神论者的人。
  
  虽然佛陀的生母是摩耶夫人,但他生母在生下他一年后就去世了,实际抚养他的是宫里的保姆安赞那。根据韦陀习俗,保姆也被当作母亲对待。佛诞生的地方迦毗罗卫,在古时确实属于亥亚郡。
  
   关于摩诃神咒,在更古老的《奥义书》里,也有神秘然而确凿的预言。这段记载出于《普度斗争世奥义书》,梵学大师徐梵澄先生翻译如下:
  
  二一世之末,那罗陀往问大梵曰:“尊者!余漫游大地,顾如何而可度出此斗争世耶?”
  大梵曰:“善哉问!谛听,一切经教之隐秘义,汝可以之度出此斗争之轮回者:“唯以诵持薄伽梵太始神人那罗衍那之名,可以振落此争斗之世。”
  那罗陀进问曰:“彼名为何耶”?
  于是金胎曰:“赫列,罗摩,赫列,罗摩,罗摩,罗摩,赫列,赫列,
  赫列,克释拿,赫列,克释拿,克释拿,克释拿,赫列,赫列。
  此一十六名,销除斗争恶。超此方便法,在诸《韦陀》中,无有可见者。
  此十六言,销除耆婆之复障,为十六道光明所围绕者;由是超上大梵,如日轮光聚,迨浮云既祛而显耀焉。”
  于是那罗陀更问曰:“尊者!其戒律为何耶?”
  则曰:“无戒律也。常时无论在清净,非清净境,诵此咒言,则可得与大梵同界,相近,同相,相系。”
  有人念诵此十六名三俱胝半者,则度脱杀婆罗门罪,度脱杀人罪,得除盗金罪;其于祖灵,天神,凡人所加损伤罪,皆得涤除矣。尽弃一切法已,则顿然解除一切罪恶而得清净。顿然解脱矣。顿然解脱矣。
  
   那罗陀是有名的远古圣哲。大梵、金胎、太始神人那罗衍那即薄伽梵。“赫列,罗摩,赫列,罗摩,罗摩,罗摩,赫列,赫列,赫列,克释拿,赫列,克释拿,克释拿,克释拿,赫列,赫列”即摩诃神咒。由这段经文可知,持颂摩诃神咒乃一切经教之隐秘义、在末法时代获得当下解脱的不二法门。
  
   摩诃波菩后又500年,奉爱瑜伽第32代宗师A.C.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ada于70高龄时只身乘舟远渡美国,在最初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经10年弘法,将摩诃神咒传遍了五大洲,实现了摩诃波菩的意愿,佛陀的最后预言得到了完满的印证。
  
  转载于www.bhakti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