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集团董事长:迷失是觉悟的开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3:28:56

当我们想到一个观念或一个事件,而被它们往前拉得不能自主或没有办法中途跳开,这就叫做“迷失”;当我们觉得终于可以自主、看得清楚实相的时候,就叫做“觉悟”。从佛教的观点看,“迷失”就是不能如实地觉知事物的真相。反过来说,如果在迷失的时候能够有所觉醒,能够看清事物的真相,那就叫做“觉悟”。

什么又叫做“迷失”呢?一般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经典里把迷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叫“迷心”;第二个叫“迷情”;第三个就叫做“迷境”。

第一个层次是“迷心”,迷心就是习气的迷失,习气是从我们遥远的前世到出生到现在,一直带在身上的东西。根据《大日经》的说法,迷心是由于过去世的执著和思想而产生的特质之一,由于第一个众生过去的执著和思想不同,这一辈子的迷失也不同。

第二个层次是“迷情”,这就是欲望的迷失,也就是五蕴的迷失。五蕴就是财、色、名、食、睡--财物、美色、名声、食物、睡眠(住所)。众生由于欲望的迷失,执著于拥在更多这些东西,可惜这些东西都不可能永远存在,它很容易消失、败坏,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信以为真实而迷失,这就叫做“迷情”。

第三种迷失叫做“迷境”,也叫做感官的迷失。什么叫做我们的感官呢?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什么是眼晴的迷失呢?前阵子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导很有趣:有一个歌手叫做曹松章,他失明了十一年,不久前复明,看得见以后,当医师拿镜子给他照自己的脸时,他大吃一惊,十一年前在他脑海中的自己是年轻匠,这时候一照,却变得这么老。我们每天照镜子,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慢慢的在老化,所以眼晴是不实在的。

第二个叫耳朵的迷失。我记得小时候曾经和我父亲到台南一个很大的公园叫“秋茂园”去玩,那里面有一个孔雀园养很多孔雀。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孔雀,唉呀!当时看了简单感动得不得了。看孔雀开屏看得正入迷的时候,一只开屏的孔雀突然叫了一声,哇!怎么那么难听?那么美丽的孔雀怎么叫出那么难听的声音?比鸡叫还难听。唉呀!这和原先的想像差别太大了!

第三个是鼻子的迷失。譬如说,夜来香白天也很香,但为什么我们白天闻不出来呢?那是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的鼻子迷失,我们被所闻到的很多很多的味道所迷惑。如果有机会,你在白天的时候,拿一把夜来香,很专心的闻闻看,一定可以闻出它的味道来。

所有的花都一样,像桂花、七里香,白天、晚上都一样香,但通常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我们才闻得到。所以如果靠鼻子来判断实相是非常不真实的。舌头也是一样,身体、意念都是一样,因此当一个众生在感官里面迷失的时候,他往往以这个感官的判断来作为真相,这就叫做迷失。

而感官通常是不能做为真相的,执迷于感官是第三种迷失。

因此,迷失有三个层次:迷心、迷情和迷境。要突破这三个层次有很多很多阶段或过程,所以一个人若是每一次都能看见自己的习气,那就是一个觉悟;每一次看见自己的欲望,那也是一个觉悟;每一次看清自己的感官的境界,也是一个觉悟,所以觉悟是渐进的。当然也可以是立刻的,完全彻底地打破这三个层次,这样的人就叫做“顿悟”。

但是,觉悟并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为了要开发人的自性和智慧的一种手段。这种开发不是凭空发生的,是从没有的习气、情欲、感官来入手,所以迷失就是觉悟的开关。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官的迷失、没有情欲的迷失或者是习气的迷失,没有一个让你看见迷失的东西,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觉悟。

 

要走向觉悟的生活,有三种东西永远不可以失去:

第一个是寻回生命的主体心。当我们被这个世界所转动的时候,便失去我们生命的主体,如果我们坐着不动,任这个世界去动,这个时候,我们生命的主体就产生了,于是我们也就有了自尊的态度。

第二个是要打破分别的执著。永远不要被分别心所转动,当一个人打破分别心的执著时,他就可以过自主的生活,不会受到别人的行为所左右。当一个人把人生放大以后,执著就会被打破。

第三个是开展生命的境界。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一样,但是为什么有失生命高超,有的人生命低落?那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境界,如果我们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就使我们能够得到更自由的心。所以要自尊、自主、自由、自在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

 

这一系列的演讲,目的就在希望把佛法落实到生活里面,而不是使佛法只是墙壁上的经书。

一个人背了很多包袱往前走,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一定走不远;其次,他一定走得不轻松。那么,如果把佛法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可能实践的,佛法也才能产生它的价值和意义。

我和各位一样,在生命之中,也遭遇很多痛苦、无聊、悲哀、烦恼、无明和迷失,但是不要害怕,我们应该更努力地来学习怎么来实践佛法,使佛法变成我们的灯火,照亮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地畏无惧地往前走,也使我们的灵性得到提升。

当我们的灵性提升的时候,我们所得到的这个世界就完全改观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是为人的价值而存在,不是人为宗教而存在的。所以在宗教上是不需要比较的。但是人却可以比较,不管你是道教徙、基督徙或佛教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做好一个人的本分,使你的宗教因为你而得到光辉与发展。如果一个人的品质很差,没有得到提升,然后出来跟人说他是佛教徙,大家听了一定会吓一跳,以后一定不敢再信仰佛教。所以我们应该提升人的品质,提升人的品质就是宗教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