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国树:提升国家凝聚力的路径 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6:24:43

提升国家凝聚力的路径

——章忠民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的演讲——

2011年10月23日   08:08-思想者·连载·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章忠民

  思想者小传

    章忠民 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复旦学报》、《学术月刊》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5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外哲》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4部,先后承担完成省市校级10个课题,获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项。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人类理性能力及其生成、人的精神需求与发展规律、国家凝聚力与精神家园建设等问题研究。

    近来我常反思,像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民族国家,国家凝聚力究竟怎样?目前我国虽已成为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经济大国、体育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民自豪感亦有所增强,但还没有成为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体育强国。尤其是,在面临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外来思潮等因素的考验中,生发出种种经济社会乱象、道德文化乱象,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大团结,折射出国家凝聚力建设的问题。

    当前,社会转型、全球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的强烈冲击,又不断改变着传统的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目标驱动、情感纽带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这些都给国家凝聚力建设带来种种挑战。然而,就在这种冲击与挑战的背后,也孕育着创新国家凝聚力建设的理念、平台与举措的动力与机遇。

    所谓国家凝聚力,就是一个国家内部各民族、全体公民和政党,为了国家、社会与自身共同利益朝向建设强盛的统一民族国家,构建 “国强民富”的和谐社会这一共同目标,而形成了对国家主流价值观 (文化)的自觉认同,对同胞的认同并由此获得情感的归属与心理依赖,从而形成强力而深厚的动态的聚合力。国家如同任何共同体一样,首先有其组织目标驱动及价值取向以获得前进动力与方向,还要有伸缩自如宽紧有度的情感纽带以维系其基本的结构,同时还必须有平衡的正向利益关系,以满足其成员的基本需求。

    我们研究国家凝聚力,就应真正从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实践出发,深入细致而又切合实际地把握提升国家凝聚力的路径。因此,我们应设定好国家社会发展目标、匡正社会价值取向,以驱动、引领全民全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要激发全体人民的爱国爱乡的情怀,用心构筑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要厘定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各族人民的利益关系,促进维护良好而又均衡的社会利益格局。

寻求共同目标

    国家凝聚力建设的得失成败,首先取决于一致的目标和共同价值观的树立与培育,目标驱动和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凝聚力建设的方向与成效。所以,能否让其全体成员认同国家共同体的目标,认同整个国家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目标及个人的取舍得失之中,是我们国家凝聚力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共同的价值观和一致的目标,是共同体产生与发展的首要动因和灵魂。任何共同体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有相同一致的目标,这是任何一级组织力量凝聚的轴心,有了这一轴心,共同体才得以运行。进一步说,任何共同体要拥有较高的凝聚力,还必须以价值观和人际吸引的一致为其基础。这种一致性和共同价值观的树立与坚守意义非同小可,没有它共同体将不复存在。

    第一,共同的价值观和一致的目标,与其成员的自身生死存亡、利害得失息息相关。其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共同面临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使命召唤,还可能是共同的理想信念追求。这种目标追求和驱动,通过交流传递,不断强化逐渐形成为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既可以成为支撑其成员整个生命活动的轴心和导向,也可以成为其成员行为举止的内在规范,还可以是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其承载的介质以领袖崇拜、宗教信仰、道德导向、哲学艺术最为常见。

    第二,当这种目标追求、驱动和价值取向成为其成员的共同信念并化为集体无意识时,其成员可以为了捍卫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而付出一切。我们国家几千年苦难深重而又伟大辉煌的发展历史,有着太丰富太生动鲜活的例证。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弹尽粮绝还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到底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用自己的身躯堵敌人枪眼的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两弹一星的功臣钱学森、邓稼先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和价值取向,那就是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舍小家保大家、誓死报效国家为自己的无上荣光和生命的最高价值。

    第三,一个民族和国家一经形成自己固有的目标信念、价值取向,它将成为可贵的精神财富。比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至今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正是有了无数英雄先烈及其勇敢献身精神,才得以不断凝聚强大力量,抗击内忧外患,防范外敌入侵和内部分裂,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与强大。

    国家凝聚力建设的得失成败,首先取决于一致的目标和共同价值观的树立与培育,目标驱动和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凝聚力建设的方向与成效。所以,能否让其全体成员认同国家共同体的目标,认同整个国家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目标及个人的取舍得失之中,是我们国家凝聚力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们强调,在一个国家共同体内,对共同领导核心、情感利益和共同文化价值的认同,最终都集中于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个人对群体目标的认同过程,就是将个人目标及利益、情感、价值等融入群体大目标的过程,也就是用群体目标来同化个体目标的过程。对目标的认同,是认同对象的最终具体化和现实化,使这种巨大的情感力量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力量,认同性凝聚力由此而转变为巨大的群体动力。

    在新形势下要达到这种目标的普遍认同,首先要以提高执政党的政治认同度为目标,搞好政治凝聚建设。通过提高执政党自身建设水平和执政能力,来提升认同度,从而夯实群众基础,加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党的自我纠偏能力,在政治领域提高国家凝聚力。这就需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使组织的奋斗目标真正符合组织成员的长远利益,反映群众的意志与愿望,集中群众的智慧,并且使之纳入到严格的科学程序之中。此外,还要通过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通过文化凝聚,全面呼唤国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不断增强全体民众对于我们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自我认同,强化民族国家意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发展先进文化,增强当代中国的精神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的发展不断提升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通过大力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来增强当代中国的精神凝聚力,不断提升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构筑情感纽带

    人心凝聚是国家凝聚力建设的重要的情感保障。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步骤,是为缓解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公平稳定的矛盾而提出的解决路径,具体体现为缓解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 “均衡”的矛盾,着力保护弱势群体与区域利益,打击权力异化与腐败滋生,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

    提升国家凝聚力还应重视情感纽带的构筑与维护。这种情感纽带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为同胞情感、民族情感、社会情感、国家情感等,它维系着我们社会的正常运行,给芸芸众生以情感的归宿和寄托。在现实的国家凝聚力建设中,我们不但应注重用心地爱护我们的民族国家情感纽带,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方法去培育、维护它。

    在一个国家共同体中,民族国家情感纽带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它的作用的发挥往往如 “春雨润物细无声”。第一,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种情感体验及其倾向是我们获得同胞自我认同感、民族自我认同感、社会自我认同感和国家自我认同感乃至于最终获得完全的自我认同感的前提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我们获得归宿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第二,无论作为个体还是某个群体,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纽带一经生发便难以改变。国家共同体无论是以民族共同体、社会共同体,还是以文化共同体为表现形态,其情感纽带必不可少。祭拜的共同祖先及共同血脉、生活的共同地域、操持的共同语言语系、相同的风俗习惯以及共同的苦难经历均能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形成维系共同体的情感纽带。这种亲密感、亲近感能够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组织群体之间的交流,提升到一个高尚而又深厚的层面,那是一个语言永远无法渗透的、感觉微妙并充满情感的世界。

    第三,这种情感纽带是国家和民族抗击危机风险和挑战的法宝,当整个国家遭受内忧外患,面临分裂危机时,同胞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同胞与同胞之间的情感就会互动共鸣,最终迸发出、产生出巨大能量,让国家上下同仇敌忾。这种情感纽带会成为团结国内外同胞、社会各阶层,共同一致对外抵御入侵、对内消除分裂的坚实盾牌。

    因此,我们要用心致力于民族国家情感纽带的构筑与维护。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在其内心深处总有关于国家、民族、家乡的伟大形象和美好印象,而所有这些美好形象、印象,其发源地就是这种强烈的民族国家情感纽带。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用心增强维护,让其在当前的国家凝聚力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要注重教育教化过程中情感体验的功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增进增强民族团结、社会民族团结和国家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可以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中的情感因素借境育情。我们应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及条件,譬如过好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传统节日,就是很好的借境育情的方式。在这些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佳节和庆典中,既透显着亲情、友情和人情,人们可相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可借以表达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对云游天国的亲朋故友的无限眷恋和追思。同时,还可以缅怀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这些节日应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

    人心凝聚是国家凝聚力建设的重要情感保障。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步骤,是为缓解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公平稳定的矛盾而提出的解决路径,具体体现为缓解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均衡”的矛盾,着力保护弱势群体与区域利益,打击权力异化与腐败滋生,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此外,充分调动国民保家卫国的强烈爱国情怀,对国家民族情感纽带的建设具有特别意义。不断提高国防力量和水平,时刻警惕并打击国内外任何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挑衅行为,这是国家凝聚力建设不可缺少的安全保障。

    我们相信,只要紧紧抓住情感纽带这条红线,并且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开拓与创新,借着当前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东风,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就一定能拓展国家凝聚力建设中牢固情感纽带的新途径和新天地。

均衡社会利益

    应清醒地看到当前解决利益关系失衡问题的实质,就是党和政府如何照顾到大多数普通群众的共同利益。党和政府正着手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等途径,来努力解决这一难题。只要兼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大多数中国人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理顺利益关系,我们的国家凝聚力就有了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当下,我国的社会利益关系格局显示出特殊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印迹特性。马克思说: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现实的国家凝聚力建设中,不仅要让人们拥有精神上的支柱,还要让人们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共同利益。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伴随着贫富差距拉大,利益关系渐成社会敏感地带,如果放任分配不公而导致的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势必造成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从而引发更多矛盾冲突。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把这一重要思想和要求,贯穿于国家凝聚力的建设,将其落实到我们的各项民生事业活动之中,以促进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团结、人民奔向幸福安康。因此,切实厘清社会利益关系格局,搞好利益均衡,这是当下国家凝聚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无论是设定国家社会发展目标、匡正社会价值取向以驱动、引领全民全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还是激发全体人民的爱国爱乡的情怀用心构筑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要真正做好这些工作,最终还得落实到现实的利益关系上来。因此,我们要协调好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各族人民的利益关系,努力促进维护良好而又均衡的社会利益格局。

    首先,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经济利益与精神文化利益,它既是共同体所追求目标的有效支撑,也成为维系共同体的情感纽带的重要保证,更是实际生活中人们一切追求的最初表象和最为直接具体的动因。例如, 2008年“5·12抗震救援大型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99.67%的受访者认为抗震救援工作加强了中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提升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地球的一次战栗,带给生者无尽劫波,却也升华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因为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克服一切困难,不计成本,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利益放在第一位,由此让人倍感国家的强大,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安全可靠,此所谓“财散人聚”。

    其次,我们要建立健全表达利益诉求的新机制,为各社会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顺畅的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平台,这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就强调了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诉求机制的紧迫性、重要性。要以此机制加强各社会共同体、社会组织交流,增强与群众沟通,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让群众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和方式,表达自身需求和意见,以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维护群众利益,平衡新形势下的良好的社会利益关系格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

    第三,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这是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本途径。一种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才可能抑制利益格局日益倾斜的危险趋势,协调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要建立这样一个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涉及一系列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其中包括:信息获取机制、利益凝聚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施加压力机制、利益协商机制及调解与仲裁机制这种矛盾终止的机制。在新的形势下形成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从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新思维。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解决利益关系失衡问题的实质,就是党和政府如何照顾到大多数普通群众的共同利益。党和政府正着手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等途径,努力解决这一难题。中央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兼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大多数中国人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理顺利益关系,我们的国家凝聚力就有了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如果我们将国家凝聚力建设看作培育参天大树,那么,目标驱动与价值取向是其根蒂,情感纽带则是其枝干,而利益关系就是其叶脉。要使国家凝聚力这棵参天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就必须以整个国家民族的明确崇高的目标,驱动全体成员获得共同的价值取向,培育高度的国家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充分利用各种感情纽带,激发呵护民族情感,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及深厚的同胞的相互认同;注重利益关系的合理调整和维护,切实关注民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