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状交几份:山高水阔的山水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48:05

贺天健(1891-1977) 

      从上世纪初开始形成的海上画派,风起云涌众多活跃在画坛上的智者,一展丰采尽显为艺术的虔诚。对于近一个世纪的画坛而言,贺天健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存在。

 

                   

         《溪山行旅图》                                                              《 新松恨不高千尺》

       由山水站立画坛

  贺天健,早年自称“百尺楼头一丈夫”。江苏无锡人氏,年少时孤贫困惑性格内敛怪癖,似乎唯有对学习诗书画兴趣广泛,这完全得渊于家学涵养。他父亲蓉初,喜好书画小有成就,他祖母工诗,这对母子组合对贺天健年幼心灵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从贺天健十几岁时勾摹明人画稿中,清晰地分辨出,大师少年的起步和铺垫竟是如此厚实。20岁进入南京国民大学深造,后不知何故于同年辍学,旋即考入上海中华书局任国画编辑。事隔仅一年,在1912年任上海民国第一图书局筹备处编辑部图画员,真正开始了绘画艺术生涯。他的起步在民国元年。

《北国风光》

       回想海上画派振兴之初,早期能排得上号的,屈指数来也就20来人,代表的有四位:任伯年、吴昌硕、虚谷和蒲作英。他们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承上启下开生面的数花鸟人物画等等。可惜山水画不知怎么成为了他们的弱项,四人中就算蒲作英水墨山水画堪称上品,但难以逃脱笔墨轻率草逸作戏之嫌,不能修成正果。包括张子祥、吴秋农、陆廉夫等等从事山水画创作的,终惜囿于大小“四五”而未能脱颖而出。直至20世纪三十年代贺天健的一跃而起,在海派山水画创作上新意迭出涉猎广泛,有所建树有所突破。在画坛上清气扑鼻,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法门。同时贺天健将中青年时期亟待完成的科目系统完整地解决了。

《黄山》

  随时代奠定大气

  随着年龄阅历画理思路日渐成熟的贺天健,知晓该怎样在画坛上游刃有余。怀揣一腔对中国绘画艺术的钟爱,演变成一种神圣的事业。这个时期贺天健出任多家艺术学院的国画教授,主编《国画月刊》并在上海、北京、无锡和天津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现代海派山水画的基石在夯实,贺天健的影响力始终在稳步中频频向上的。艺术家要用作品讲话。早在1953年,被中央美术学校民族美术研究所聘任研究员,获此殊荣的,在上海可能就贺天健一人。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时,不但受聘为画师,而且担任了副院长之职,那个时期贺天健的才情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青绿山水》

关山图》

       有必要回顾一下贺天健的创作履历,他的山水画从吴历、王入手,兼容原济、残,上溯宋元王蒙、夏圭诸家,重视师法自然,坚持“一枝秃笔走天下”,十分注重写生体会足迹踏遍名山大川。提出“甄陶天机,融代物我”,要有仰俯天地之大气,不能局促于“南北宋”,要有博取众长的勇气,才能丰满自己。在《黄山派和黄山》一文中,总结出“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浙派得黄山之质”的精辟论述。在绘画实践中,他强调严谨的过程是质量与数量并重,并称“画现代画要有时代精神。山水画中即使不画人,一树一石一泉也应有时代气息。画要耐看耐读,即能吸引观众进入画里的境界。”这是针对当时的提法贺天健的大声疾呼。

《松下鸣琴》

       教学生有喜有悲

  贺天健在画坛在社会上盛誉之后,显然冲着名气前来求教的不计其数,印象中徐志摩夫人陆小曼便是他的入室弟子。当然也有作为学生并寄予厚望的到最后却令他十分失望的事例。这里讲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贺天健收留过一位叫杨石朗的学生,浙江海昌人,自幼喜欢书画,尤喜作山水画,他视为得意门生。杨石朗认为书画当以造化和师古人为主,也不排斥请教当代的名家,学习经验教训,以免少走迂远的弯路。杨石朗叩拜贺天健门下,他悉心教诲认真辅导,光教授皴法不下几十种,并选择指定古代各家摹本,说实在的他对石朗抱有很大的期望,曾经把石朗当作唯一的继承人。

《山水》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社会的纷繁使杨石朗经不起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并见异思迁。认为吴湖帆桃李天下,凡是吴门弟子,大多富于收藏,杨石朗耐不住寂寞,言明吴湖帆更盛于贺天健,不顾恩师的感受进而转拜吴湖帆为师。一下子使贺天健有了唐诗所说的“林园手种惟吾事,桃李成荫归别人”的郁闷。此时,贺天健又迁怒吴湖帆,称其夺走爱徒,有损友情。就是这样一次变故,两位现代山水画大家就此断绝来往。

《水墨山水》

       些许年后,他们仍然同在海上画坛的屋檐下,又同在上海中国画院担任画师,桥下的水流过去就过去吧,由朋友一再游说撮合,才慢慢言归于好,可是各自内心的阴霾不免耿耿不释。这起纷争的缘由完全是杨石朗掀起,想来过去有许多转投门下的范例,其实只要处理恰当,也许就不会像这样一石击千浪了!透过事件的过程,反倒突显出贺天健的素养积淀。解放以后,他收过不少学生。归纳他们对老师的心得是难以溢表的,教画育人,从传承传统的分上,本身就是对文化向心力的有机生命的延续。

《京口北固江流图》

       世界留下大美

  贺天健长期蛰居在上海襄阳南路一所公寓里,名曰“开天天楼”。笔者曾经听沈柔坚先生讲起,文革前由于工作关系常去画斋聊天。“开天天楼”中窗明几净,琳琅图书陈列满架,很容易看出主人的学识渊博,畅游艺海的孜孜不倦,来往客人频繁,其中见有学生朋友同道居多。贺天健生性好客煮茗清谈,话语深邃风趣至极,一旦触及书画山水儒雅便是滔滔不绝。

       沈柔坚讲:他爱描绘垂柳,常以柳枝为素材,藉以抒怀胸臆,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词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赏析佳作十余幅,立意章法经营位置各不相同。时而柳条温婉低吟,时而淡墨疏构野渡舟横,远迷烟水之致,挥写意境的高超清逸,堪称佳绝也。因此,我们从1991年,欣逢贺天健百岁诞辰纪念日谈起。

《青绿山水》

       在《贺天健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上,才较完整地领略了大师的无尽丰采。记得沈柔坚作为主持人,激情高亢,不知是高兴是欣慰,还是掺杂着某种同道朋友同事之情。言之,他对贺天健的评价,代表了大多数热爱艺术的人的共同心声,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重九登山》

《柳窗春思》

  其实贺天健的绘画艺术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文化遗产,告诫我们:若要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学问研究方面取得第一流的成就,就必须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了如指掌。包括时代背景,画家一路风尘的跌宕,伴随一股清气的儒雅,激越的心情总归平静,那种深层次的蕴涵与理念,绝对不是以当今画价沉浮为定论的。

                               

      《  朱砂峰     》                                                        《黄山炼丹台》                          《山中访友图  》

          

                                            《  黄山百丈泉  》                               《黄山观瀑》                               《 黄山桃花峰  》

       贺天健无需炒作,留世佳作的芬芳属情理之中的,何况懂的人有而且在不断增长。我们常在思考,为什么绘画艺术能把人们的孤寂不安统统掩盖住,喷涌的是愉悦与情调,其中的内涵映象的是一种浓缩的美。这对大多数人来讲是遥不可及的,林风眠做到了,贺天健也做到了,是那样的直白无瑕,那样的通透完美。

 

《山水》

《春雨江南》

  贺天健带着理想远行了,一个画家来到世上的使命和伟大之处,有上佳作品留世传承足矣。能让人们常常念及,是敬仰是慰藉看来都不重要了,因为有了过程。

《玉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