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脊兽的图片:赏识教育_行唐人吧_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1:37
赏识和谴责

人生,就是在赏识中成长,又在谴责中成熟。
赏识,给我们阳光、雨露;谴责,给我们寒风、冰霜。
小成需要朋友;大成需要敌人。
小成需要赏识;大成需要谴责。
小成需要君子;大成离不开小人。
小成需要苦难;大成需要灾难。
  • 2008-6-28 13:50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3楼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 2008-6-28 13:55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4楼

赏识教育简介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智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和普及推广。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 

赏识教育的本质 : 

  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奥秘: 

  是让家长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方法: 

  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从而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 

赏识教育的特色: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天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

  • 2008-6-28 13:57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5楼

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956 更新时间:2007-1-20 9:38:35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一年多来,我校“赏识”课题组就开展了“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的课题研究。我们以赏识成功教育思想为指针,不断优化学科教学活动、班队活动、班级管理,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导向,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为原则,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探讨“赏识班队会”的教学活动模式。以自我赏识、赏识他人、他人赏识为主要内容,坚持将师资培训与科研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边做边总结经验,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 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强调存在哪些不足。我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教导完全正确,但如果仅仅只看到我们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其实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答案只有一个:“不!”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你能说他不成功吗?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60分提高到65分再提高到70分,应该给予表扬。如果我们每次以100分来衡量,并对他们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蠢”、“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经历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如果动态地观察他却是在进步、在前进。就拿我班上的一个双胞胎女孩子来说吧,我刚接手教她的时候,她性格有些孤僻,长着一张快嘴,常因为其他同学的一点小毛病就叽里呱啦的指责个不停,读书时常因为拖音难听弄得同学们都嘲笑她,不喜欢她。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她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写的作文篇幅较长,我在课堂上都给予了肯定,并在课后给她指出了不足,慢慢的,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不再怕失败,害怕的是不能参加任何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刚开始,她由在班上积极参加各种朗读、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等,到参加学校大型的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唱歌比赛,发展到参加市级的各种比赛,终于在一次市级作文比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当她双手捧回这奖状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找会了自信,不在认为自己是差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能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 2008-6-28 14:02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6楼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1、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孩子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或因从动心理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2、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没有厉声地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逆反心理转变,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严”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以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深受孩子的敬佩和爱戴。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我校开展赏识活动以来,十分重视抓少先队阵地建设,组织各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每次少先队活动为契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增强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情感,或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或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1、开展手抄报比赛 
  为积极响应学校开展“新世纪我能行”活动的号召,我班开展了手抄报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素材组织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观,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队员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次比赛学生个个兴志勃勃,三个一伙,四个一群信心百倍地积累素材、组织素材、书画上色……的确是大显身手。结果交上来的每一份手抄报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琢磨才制作出来的,皆有独到之处,看来下了不少功夫。作品展出后,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充满信心的迎接下一次挑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节活动 
  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为了发现孩子的身上的闪光点,学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艺术节活动中参加自己喜欢的课本剧比赛、手工作品比赛、声乐比赛、舞蹈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相声、小品、器乐、硬比书法、软笔书法、国画和绘画比赛等。面对着这个充满荣耀的舞台,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人人报名参加,并组织学生参加排练,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赛总分获全校前三名,让全班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除此之外,还组织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班队活动。如“我是小诗人”古诗背诵比赛、“我爱中华”“新世纪的少年”“请赏识自己”“我能行”等活动,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得到感情的体验,并懂得了人生的价值。 

  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赢得了社会与家长的信任。目前中国教育正处在改革的顶峰,让我们继续努力,坚持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东边不亮,西边亮”,努力给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艰难跋涉的孩子一份赏识,一份真爱,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甘霖,用教师爱的心雨浇灌孩子们长成参天大树,朵朵芬芳的繁花吧!

  • 2008-6-28 14:02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7楼

看风听雨的论文——浅谈“赏识教育”

来复中学校 罗宏金

当前,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多加赏识,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充满鼓励和期待中建立信心,相信自己能行,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在我国传统的思想和认识中,对孩子、对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容不得他们犯一点错误。尽管有些孩子、学生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但作为家长、老师还是会说“你与某某相比差远了!”“你还赶不上某某。”等类似的话,似乎如果不从他们身上挑出差距,就不能促进他们进步。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能成为最优秀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愿望是好的。问题是这种过于苛刻,近乎完美的要求,这种只看到缺点、错误的做法往往是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提倡赏识教育,是社会的进步,是符合心理成长规律的,是对人性的关怀。但在实践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讨。

一、一味提倡赏识,忽略别的评价。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提倡赏识教育,就是不管什么都赞赏,似乎只有积极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进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七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七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三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三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七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并以此来评价“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对“打倒了七只”大加赞扬,而“还有三只没打倒”则成了“罪证”。也许那个故事是真的,但那也仅仅是个例。促成一个人的进步有多方面的因素,赏识仅是其中之一,而必要的批评指责同样有激励作用。孟子就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像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仅仅靠赏识行吗?记得连名声显赫的“大满贯”得主之一的孔令辉就因为一次队内比赛不够认真而遭到蔡振华指导的严厉批评。严格要求,寻找不足,不断创新,这才是中国乒乓球雄踞世界之巅的原因。再者,人是有差异的。作为教育的手段也不能单一。虽然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但具体到每一个人,具体到每一件事,就不一定是赏识好,必须是因材施教,采用最合适的评价方式。俗话说“响鼓也要重敲”,“敲”也是一种育人手段和方式,同样能够激励学生。

二、“赏识”不是万能的。常听见这样一些说法:某某学生因为家长的鼓励,说他行,于是这个学生由小学的“弱智”变为后来的高材生,甚至还考上了清华大学;某某学生又因为老师一句赞扬的话使他巨变,由“差生”变成了优生。于是乎,赏识教育成了灵丹妙药。一赏识,什么调皮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等都纷纷变好了。要是真有那么灵验就好了,也就不用“百年树人”,北大、清华也用不着招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了,教育恐怕也就不成为教育了。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提倡赏识,但决不能把赏识当成万能的。

三、赏识不能变味,当形式。现在评价课堂,如上课者不给学生充分赏识、肯定,就不能体现课改精神和理念,于是经常听到课堂上传出阵阵掌声。曾经听

 

 

一堂40分钟的课,就有十多次掌声,且掌声震耳,只要有学生回答,就有掌声。

 

赏识是多方面的,亲切的微笑,颌首的赞许,中肯的点评等都是赏识。有的教者,要么就是掌声,要么就是“好”、“很好”。一次两次可能新鲜、多了呢?恐怕就成了一种形式。还有就是不管怎么回答,都是“好”,这甚至是不负责。有这样一个例子,一老师上课改研讨课,提问:“你对母亲的印象如何?”一学生答:“我很讨厌母亲!”师说:“好!坐下。”没问学生原因,就说“好!“,不知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什么影响?这种赏识不值得提倡,给学生一个是非标准还是必要的。

四、提倡赏识教育,也要提倡挫折教育。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只想听好的,不愿听差的。所以就只表扬,说他们想听的。的确,如今的独生子女,几乎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要什么几乎都能满足,导致他们惟我独尊,不愿接受批评,经受不起挫折、打击。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加强挫折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经历风雨,没有良好的心态是不行的。像云大的马加爵,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认为是优秀的,得到老师、家长、乡邻的赞识,为什么到大学后成了残忍的杀人犯?应试教育,忽视心理教育造成畸形心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畸形心理中重要一点就是不能承受挫折,因为在进大学之前大家都赏识他,而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并非那么优秀,别人瞧不起自己而逐渐变得偏执,心理畸形,做出让人震惊的事件。所以既要给学生发展的自信心,充分赏识他们,又要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在挫折的痛苦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赏识教育是“机智”还是“机制”?赏识教育的优点在前面已说明,但赏识教育是否应当作为一种机制来推广,还值得讨论。我个人认为,赏识教育应当作为一种教学机智在教学中提倡,不应当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机制来推行。

  • 2008-6-28 14:04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8楼

体育教学的差生转化与赏识教育
[摘要]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差生始终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也是教育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然而,赏识教育为我们转化差生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依据。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在转化差生问题上有其独到之处。赏识教育就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差生的转化,让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我们应积极地偿试和探索。

关键词: 赏识教育 转化差生

前言 
在学校的教育中,差生现象始终是存在的。差生问题在教师中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一些教育理论对此做过一定的研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对差生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更新观念和对策,探索差生现象的因果关系,才有助于我们解决差生问题。特别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如何体现“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差生现象就是一个重要的阻力。因此,只有转变差生观念,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平等地对待差生,对差生进行保护性“倾斜”,对差生的进步给予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转化差生,赏识教育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差生现象与分析
1.1 差生现象的认识
对差生这个概念是很难下定义的,他以一些现象表现出来,很多教师、家长及社会上对此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的认为学习差就是差生,这是一种较典型的看法。然而有的学生只是学习好,其品行没有达到学生行为规范的,甚至思想品质较差的学生,似乎并不把他们列为差生。其实,很多学生的文化课或其他方面较差,体育课成绩和运动成绩很好的也不少或在其它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也是有的,以此而论,他们应该是体育课的优生或其它方面的优生。这种以成绩衡量优劣,以智力论好坏的观点和标准是极端错误的。于学生不公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于教师是危险的,有害于教育事业和人才的培养。
对于差生的标准问题,我们应该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理解和看待,它是衡量学校教育工作与学生的重要尺度和依据。国务院在1999年6月13日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可能就是对合格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定义和标准。因此,从以上几方面来衡量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对差生作出一个初步的定义:差生是指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差或者某些方面相当差的学生。从外延方面看,可以包括形态、生理、心理、品德等水平的差异。
1.2 差生现象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差生现象始终是存在的,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某些品质上的差异或缺陷,或智力缺陷、或品德差、或形态、生理、心理等水平低下及障碍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习成绩好却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表现较差;有的学习成绩差,却表现出较好的品质,有的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等等。因此,差生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有共性,也有个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全面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作出判断与评价。那么,造成差生现象的原因是怎样的呢?这是我们了解差生现象的重要线索。在主观方面我们重点从心理方面去了解和把握,因为差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够,或者说较多的处于一种“亚健康心理”,医学上认为这种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健康状态和非健康状态之间,如果“教育策略”得当,就可能回到健康状态;在客观方面重点从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自身水平上了解,从而把握差生“差”的原因,以确定教育对策。而在实践中我们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
2. 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正确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把握其内在价值,是我们实施赏识教育,积极转化差生的关键。
2.1 对赏识教育的理解
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有人理解为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父母都曾用过的方法。父母在教自己的孩子说话、走路时,心态最好,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扬。即使学得慢一点,父母也很有耐心,并给予最大的支持,而且,父母总是以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在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时,孩子们已开始充满自信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这说明了孩子是在父母的关爱、帮助和欣赏中成长的;从《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一词的解释看:“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这说明了“赏识”具有 对某种“才能与价值”的重视和赞扬;有的认为:“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注重后进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对成功的体验,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从以上意思可以归纳为: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可见,它面向的是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起点开始,去体验成功,实现自我。
2.2 赏识教育的价值
价值概念源于西方(value),是“值得希求的或美好的事物的概念。价值反映的是每个人所需求的东西:目标、爱好、希求、的最终地位,或者反映的是人们心中关于美好的和正确事物的观念,价值是内在的主观的概念,它所提出的是道德的、伦理的、美学的、和个人喜好的标准。”因而,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和美好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人格尊严、平等、受到重视、赞扬与尊重等都是人们所希求的东西,应是价值的存在形态。那么,赏识教育就是为了保障其价值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现,特别是让差生,他们受到的伤害可能最多,如有来自教师的、同学的、家长的,甚至有时是自己的(有时连自己也瞧不起自己),因此,他们更需要受到公平的对待,也希望自己受到重视与赞扬,找回自我价值,这也正是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所在。

  • 2008-6-28 14:06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9楼

2.3 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赏识教育去正确地看待学生,转化差生,对我们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2.3.1 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
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开端,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念的形成以及升华,对教育教学才有指导意义。体育教师理解和把握赏识教育及其内涵,从心理上接受和重视差生,让差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种转化工作才具有实质意义。
2.3.2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平等”不只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那么,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将受到破坏,基本的教学秩序就难以维持。尊重与被尊重是相互的,社会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互动行为,即引起他人行为的行为。”因而,教学中教师的意识、言行和态度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指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管学生是优生还是差生,教师都应当同样地给予关爱、理解和重视,这是一个待人公平与否的问题,也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中、美、日三国联合对“初中生喜爱的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六个测试项目中,“待人公平”平均得分率居第二,分别为:中国77%、日本92%、美国93%,可见,学生的心理有惊人的相似。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平等地对待他们是转化的必要条件,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
2.3.3 重视差生的存在,给予必要的“倾斜”
在教学中,优生和差生往往是教师最敏感的话题,说到无不认识,涛涛不绝,然而对差生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多以轻视的目光对待或者忽略其存在,这种被“忽略和轻视感”让学生受到无形的打击,好像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缺乏地位或不存在似的,自信心受到挑战,而心理上的体验更强烈。因为“轻视与忽略”给人以歧视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平等教育”或“歧视教育”的表现,与现代教育思想相悖,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我们应当对其成长给予积极地关注。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各种差异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适当地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手段给差生以某种合乎情理的“倾斜”。国家在这方面已作出了一些倾斜性规定,如:《体育合格标准》、《中招体育考试》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因身体状况较差的学生的降标、免于执行或者免试等,它衡量的标准只是“医院体检或证明”、“维尔维克指数。”《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考核制度中,考虑了个体差异,增加了自评、互评等办法。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形态、生理、心理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及其差异是多方面的,因而,其保护作用仍是有限的,其实际意义和公平性也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差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多方面的“倾斜”,这对转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3.4 消除威胁,体验成功 
消除学习上的威胁因素,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差生体验成功的重要条件。第一,差生需要建立成功感与成就感。心理学认为:“成功使人愉悦,充满信心”。差生尤其需要成功,这是因为他们所体验到的失败多于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需要的“成功感”较其他学生更强烈。多给差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充分展示其优势,让他们在同学中得到肯定性的评价;第二,避免学习上的威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这对于差生具有一定意义。由于差生受到的批评、指责较一般学生多,或者成绩、象貌不如人等,产生自卑、丧失自信心等。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给差生创造一个没有“威胁”的友善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积极为其创设教学情境,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寓教于乐,减少阻力与挫折,帮助其建立“成就感”与自信,这对差生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2.3.5 运用赏识手段激励自我教育,培养优良品质
专家认为:“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对我们转化差生及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一是可以运用舆论力量进行价值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教师要作好舆论导向,以肯定性评价为主,特别是对差生的重视与中肯适度的评价,使之感到自我价值的回归。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本人的经验与别人(特别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人)对他的行为评价相结合时,便可形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念。”这一点对差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中,对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品德的进步的肯定,对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正确评价,能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二是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积极营造一种激励氛围,特别是对差生的赞扬、肯定和欣赏以及分享其成功,帮助他们最终形成和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
3.结束语
在学校教育中,转化差生工作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教师作出巨大付出的工作,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就要求我们研究和运用赏识教育,研究差生,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赏识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爱”,爱的教育,转化差生就是要以“爱”去教育学生,正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孩子才得以健康地发展,否则,就没有教育。

  • 2008-6-28 14:07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0楼

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 
毕淑敏的《请为你的夸奖道歉》,耐人寻味,也令人震惊。文中谈到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和喜爱,反而惹得教授不高兴,仔细想想,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夸奖,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 
 反思一:我们赏识的是什么?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正如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一样,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从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赏识应该着眼于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反思二:我们是怎样赏识的? 
 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 真好”、“真聪明”的赞扬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我们的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师德教育,渐渐摒弃了“惩罚”手段,开始想方设法去发现、寻找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有的教师在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去寻找最美妙的字眼夸奖和称赞学生,而在提到学生缺点时,却总好像陪着一百个小心的样子,什么“如果……就更好了”,什么“你要是……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之类,这样的赏识纯属于走入“误区”。 
 正确的赏识,应该做到两点:(1)要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准确、具体说出孩子的表现与成就,把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夸奖孩子。比如,孩子在写完作文之后,你通过认真阅读把孩子在作文选材、立意、表达、结构上所做的努力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2)赏识表扬要及时。家长、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反思三:怎样理性看待赏识教育? 
 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极端。反思我们的工作,也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家长、老师赏识的学生,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家长、教师滥用表扬给“宠”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达成一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惩罚”教育,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 2008-6-28 14:11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1楼

赏识教育的一点看法
梁斌
赏识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赏识教育成功的经历。例如,在教育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就有过赏识教育的经历在孩子学步的时候,步履蹒跚经常跌倒,家长便不断鼓励,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这一点是赏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爱在赏识教育中贯穿始终,当然只有爱心是不够的,过分的爱反而会害了孩子,因此,赏识教育要讲究方法:
首先,要有信任和尊重,同样是预测天雨墙坏,其家甚智其子,而怀疑邻居家的老头,从这一点上看教者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那么信任和尊重就很容易做到了。
其次是理解和宽容,我们知道赏识教育是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有向上的决心和信心,而不是让每个学生去考第一,这也是赏识教育和传统教育不同的一点。
赏识教育每个人都有一段成功的经历,但要最终的成功就不容易了,作为教者要有别与一般的家长,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这些都具备了还有讲究方法。
在语言上给学生一个宽容向上的环境而不是压抑,要多讲究你真行,而不是严厉打击,时刻记住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罪犯,在行动上也要赏识,言传不如身教,要多付出不要回报。作为教者不但要有爱心,信心,耐心,也要有一定的素质,我们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要养成赏识别人的习惯,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在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还有把握好度,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你的赏识是很廉价的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过来赏识也不是不批评,赏识也要有原则,出现问题改罚就罚。
赏识教育比传统教育有一定的滞后性,当我们用爱赏识我们的小树苗多年后他们成为栋梁之才时,我们就会因为曾经赏识他而永远自豪。

  • 2008-6-28 14:12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2楼

课后的故事:      
也 说 赏 识 教 育
      ——我和后进生的心约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雅周初中      朱晓波        邮编:226641
  着眼于现在的师生关系,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争论此消彼长。有人说,一个教师,即使良心未泯,以最谨慎的态度、最良苦的用心来使用惩罚,充其量它也只能是一种管理学生的技术,却谈不上教育学生的艺术。学生成长在以管代教的环境里逆来顺受,一旦离开那个环境,不是恣意妄为就是无所适从。新课程的实施,师生合作、师生交往架起了学习的桥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了首选的通道,必然的选择。我认为为相对惩罚教育,赏识教育更是一剂长治久效的良药。 
翻开手记,曾经写的一篇《晨韵》如钟声一样,时时在耳际长鸣,撞击着自己的心灵。文中的周剑是从外县转过来的,转学的一个原因就是从不做作业,老师追问原因,不是忘了,就是自己生病了,或说就是干活挤占了自己的时间……总而言之,作业没有做是个不争的事实。任凭你电闪雷鸣,他也无动于衷,真是无可救药(我在心里感叹)。可那次他与奶奶的邂逅,看到自己的奶奶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踏着车子,顶着寒风,为他送来衣服等生活品,他的眼角分明流下了泪。我不放弃这个绝好的机会,于是我在早读课时写成了下文,并且在课上朗读了此文: 
生活在继续,用心去看,即使在阴冷的天气里,你的心情依然在晒太阳。——题记
打开门,一股冷气扑面而至,寒颤油然而生。不想去学校的想法,占据了我的心田。可一想到八里外,有54位学生在等我。不去,难保他们不会乱成一团,更畏惧他们扛起为人师表的旗帜。跨上摩托,往学校的方向赶。
  耳边,风声呼呼,似在助长这冷的氛围。除了偶尔亮出的几点灯外,四围依旧漆黑,谁愿早起受这冷罪?脚,冻得生疼;心,却在思量,工作累啊,向谁说;工作苦啊,谁都说……
  远望,学校的教室渐次亮起了灯。走近了,琅琅书声,飘入耳际。为了明天的理想,学生是不怕冷的,我心头一热。走上讲台,我似乎高了一截;走下讲台,我似乎又矮了几许。
  天,依旧是黎明前那个最暗的时候。站在门口,静候晚来的学子。不管怎样,他们或许已将一碗粥倒进肚里,整装待发了吧?或许已迎战西风而勇气愈强了吧?我守候在门边,想对每一个学生说:“冷吗?”
  蓦地,一个老奶奶,步履蹒跚地从隔壁班教室门前,径自走向我们的教室。手里还拎着一个破包。我心里猜测着:这么冷的天,为了一点垃圾,爬四楼,满教室的找,犯得着吗?原来生活总是不易的,我不禁感慨道,先前的一丝抱怨也减弱了几分。她走到我面前,一脸茫然地问:“周剑在吗?”

  • 2008-6-28 14:13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3楼

让赏识教育进驻作文教学 
——作文课改之我见 
平谷三中 耿秀君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 长期以来令众多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当数作文教学。 
有人曾对一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学生的作文心理进行过调查,不喜欢写作的学生竟高达85% 。造成这种令人吃惊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多数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 
古人云:“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大多数学生痴迷于电脑游戏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对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指导学生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的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厌写”到“爱写”。 
如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呢?我认为让赏识教育进驻作文教学该是非常好的方法。 
“赏识教育”,也称“赏识成功教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它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宽容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的教育。 
 中国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老师说过:“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诚然,当下学生怕作文、写不好作文,我们岂能只怪及学生而不反思自己呢? 
所以,作文课改,首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摒弃“师道尊严”的旧俗,寓赏识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 
现具体谈以下两点: 
一、务必更新作文评价观 
1、作文评语要多一分宽容,多几分赏识。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就是要让人从某种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可一直以来,我们却又是怎样做的呢?。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选材幼稚”、“属流水账,语句欠通顺”、“详略欠分明”等等这样的评语往往会随之映入眼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试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只要不是抄文章,大多数学生都要经过一番“辛苦创作”才能完成作文任务。而老师的这些“冷冰冰”的评语无疑会让学生感到“心凉”。久而久之,因长期缺少成就感,学生自会失去为写出成功作品而努力训练的直接动力,作文兴趣之门必然会慢慢关上。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进行作文评价时,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习作多一分宽容,多几分赏识。我们首先得承认,学生每一次认真的写作,都是一次精神创作活动。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之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享受到写文章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事实正是如此,本人在作文评价方面就非常注意这一点,而且已经尝到了“甜头”。 
去年我所带的两个毕业班,从初一至初三我一直坚持寓“赏识”于作文评语

  • 2008-6-28 14:14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4楼

赏识教育初探 




 
于威 





 摘 要:本文从赏识教育入手,分四个层面说明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赏识 教育 初探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想,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拿破仑的士兵即使是最后一名,也相信自己是当将军的料,所以他的军队能勇往直前,征服欧洲大陆。而我们呢?据调查,63%的中小学生认知需要偏低,不大喜欢学习。也常常听到家长的抱怨:孩子为什么对学习总是找不到感觉?甚至有这样一个每次考试都第一的女孩,在他人眼里是那麽优秀,而她却极度自卑,内心充满了恐惧,时时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不行”。
 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去了学生的那份应有的自信。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赏识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找感觉,偿甜头”的教育。感觉是个很重要的心理体验,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质的感觉。一个人,没了感觉,也就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每个人一出生便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那种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在成长的过程,便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那种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的感觉。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也便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
 在以前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我把赏识教育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
 记得有个心理学家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
 上小学时,他就遇到了这样的老师:地理老师把他当成得意门生,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并一再夸他学习好;而数学老师却总是看他不顺眼,就是答对题,也不表扬,反而对他学习上的失误一再冷嘲热讽。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令他的自尊每天沉浮不定。
 赏识使他的地理课进入了良性循环,地理成绩名列前茅;而偏见使他的数学课学习进入恶性循环,对数学的兴趣锐减。
 我们学校曾在今年的毕业班做过调查:学生最爱上什么学科的课?学生,尤其是学后生的回答是:最爱上微机课!什么原因呢?学生说:微机老师从来不歧视我们,她认为我们都能行!因为我在给毕业班上第一节课时,就这样对他们说:“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聪明、不聪明之分;没有好、差之分,只有有自信与没自信之分。那麽,从现在开始,找回你的自信,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短短的几句话,扣开了学生封闭的心扉。使学生由于老师的赏识而增添了对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有个叫梁瑞楠的学生,上其它学科的课都无精打彩,惟有上微机课信心百倍,他说:“微机课上能让我找回我自己。”在2000年中考中,所有学科里他的微机成绩最好。
 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赏识——震动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痛苦,而忽略了学习的快乐。古话意在劝导学生在勤奋刻苦地学习,但也容易使学生的情感闸门关闭,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
 我们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喜欢哪一位老师时,哪一门功课就学得比较快和好。这实际上是情感在起作用,学习时调动了大脑的兴奋神经,大脑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处在兴奋状态,这时,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
 由此可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 2008-6-28 14:17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5楼

 三、赏识——走进学生的心田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适当地打破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很好地情感沟通。
 有个叫刘珏菲的学生,其它学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唯有微机成绩落后(40分左右)。通过交谈,该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对微机课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给她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她的一篇作文入手,表现出我对她的作文的极度认可,并请她给我讲授她的独特的写作风格。这样从感情上我们拉近了距离。然后,我将网上一些21世纪与计算机的关系的文章打印出来,找一些适当的机会让她浏览,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她说:“你是老师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老师相信你的微机课也是最优秀的,请你相信你自己!”然后,我把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留给她做,使该同学有一种成就感,久而久之,逐渐培养了她对微机课的兴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该同学中考时微机考取了92分的好成绩,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铁人中学。
 因此,赏识教育也要创设环境,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赏识——敲开学生的心梦
 学生都有活动的天性,但在教学情景中的学生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指向的行动,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的活动,学生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或导致老师的“博学”压抑学生天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人竞争意识。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言踊跃,发言积极性高。然后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学年冠军。在舒展每个人天性的同时,又培养团体精神。经常夸奖某班的整体心理素质好,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解除能力较差同学的压力感。
 对于缺乏竞争心理的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让大家有比较,有竞争。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抱负,打破自身的局限性。
 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多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做。
 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让学生把意见表达出来。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间或出一些有趣味的智力题或计算机当前的热门话题,以活跃课堂气氛。
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6月22日是毕业班的最后一节课,当时,某班学生上主科课时只剩下三人,然而,当我走进该班教室时,全班学生竟然全在。“老师我们想听您最后一节课!”这是心的呼唤!当一个学生的心梦被打开时,还有什么理由对学习不感兴趣呢?
 适当地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赏识教育的又一原则。
 播种好的方法,必然收获丰硕的果实。2000年中考中,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以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的优异成绩,名列教育处微机优秀率榜首;2001年中考中,我校的平均分、及格率、差生率均列教育处微机学科榜首。
 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生命的支柱,即自信

  • 2008-6-28 14:17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6楼

赏识使人成功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我们南山小学抓住了神奇的赏识教育,于是我有幸结识了周弘,有幸领略了赏识的力量,有幸开始实践着这样一种教育观,那就是:赏识使人成功!
  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赏识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实践中,我成功了!我的学生成功了!
  赏识,使我和学生成了朋友,使我领略到教育的无限趣味。回顾以往的工作,我往往“恨铁不成刚”,对学生们多的是挑剔,是苛求,而少的是欣赏,是呵斥。于是,我爱着他们又烦着他们,学生跟着我,却又怕着我、躲着我。而在实践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不断翘起的是大拇指。我一个个发自内心赞许的微笑、我一句句“你能行”、“你真棒”却使我发现了学生那么多可爱又令人感动的闪光点,发现了学生那么深,可利用、需发展的潜在能力!
  调皮的王军善于关心人,不爱发言的李文有强烈的自尊心;大嗓门的王飞有可能成为出色的男高音。嗓子不好的小静却有很强的感受能力!我在交流中鼓励着他们,在沟通中赏识着他们,于是孩子们告诉他的家长,他的伙伴,“徐老师喜欢我!”“徐老师说我懂音乐!”“徐老师像大姐姐”!
  赏识使音乐课成了我和孩子们共同的享受。
  每当我走出教室,孩子们围绕着我,喊着:“老师,听我唱一遍!”“老师,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小白兔,它很调皮!”“老师,把木棍掏空,做成笛子行不行?”听到这些声音,感受着被孩子们拥过来挤过去,我的感觉不是烦燥而是幸福!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是对我这个音乐教师的最大的奖赏!
  一次音乐课上,当我播放着歌曲<花蛤蟆>的伴奏音乐,并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青蛙、小兔子、小蛤蟆……”同学们顺着我的思路踊跃地说着,我满意地点着头。“老师,我好像看到了一个长着大黑痣的老媒婆在跳舞。”调皮的王军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则已经开始模仿起媒婆跳舞了,这真令我始料不及,心想,这是个什么答案?但转而又一想,这首音乐本身就幽默、诙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孩子有这种另类的想法,我为什么不大胆地进行鼓励呢?于是我拍了拍手,说:“真没想到,王军的小脑瓜里竟会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他能根据音乐,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同学们,你们说说王军的想法妙不妙?”“妙!”同学们的兴致高到了极点,更多的小手举了起来。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我几句简单的表扬,激发了更多孩子的想象力,唤起了更多孩子的表现欲。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啼笑皆非的答案,但我喜欢他们的这些奇思妙想,喜欢他们的童言无忌,更喜欢他们被老师表扬时的手舞足蹈。赏识使我喜欢了孩子,使孩子喜欢了音乐,使我们共同喜欢上了音乐课。
  赏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音乐。
  那是在学完歌曲<甜甜的咧>,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 “你们是怎样感受到这份甜甜的爱呢?”同学们的答案大多是爸爸的关爱,妈妈的疼爱,我都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但有一个同学的回答至今令我感动,令我难以忘怀,他的每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那天当孙静缓缓地举起手时,我发现她的眼眶似乎有些湿润。“老师,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在市场卖菜,而爸爸已经离开了我们。”说到这儿她有些哽咽,我没有忍心打断她,停顿了一会继续说:“每天清晨我的妈妈都要蹬着三轮车来到菜市场,当我生病时,她又会迈着疲惫的双脚把我背到医院。所以我每天都坚持帮我的妈妈捶脚,我觉得,当我给妈妈捶脚时,如果能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能够唱起这首<甜甜的咧>该多好啊!”此时她的发言已经结束,但教室里仍旧是一片安静。因为每个孩子都在感受着这份宁静,体验着这份深情。我也没有说话,我的心被感动充斥着,被欣喜鼓舞着。因为我的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学会了欣赏,从生活中找到了音乐。
  是的,赏识的魅力真是无穷,赏识能够使人成功,赏识已经使我成功,它让我品尝到了教育的乐趣,让我能够心情愉悦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赏识使每一个学生成功,它使青草长成青草 ,并进而覆盖大地,让玫瑰长成玫瑰并进而带来芬芳,让橡树长成橡树并进而结出橡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栋梁!

  • 2008-6-28 14:17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7楼

赏识教育的十种解释: 





       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

       赏识教育让人学会感恩,启迪智慧的教育;

  • 2008-6-28 14:17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8楼

赏识·自信·成功
——赏识教育的策略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一、抓往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 

  赏识幼儿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幼儿,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幼儿,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幼儿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幼儿找到不足,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这样,幼儿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 

二、多方引导,培养幼儿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幼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击鼓传花”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老师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既可让幼儿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优点,克服不足的良好习惯;“画日记”,大班幼儿很感兴趣,画“你今天值得称赞、欣赏的地方”,幼儿更来劲。而每天放学前,老师通过引导大班幼儿回忆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向全班小伙伴介绍,回家带给家长欣赏等活动形式,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三、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 

  每个幼儿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幼儿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幼儿,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幼儿“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园,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等形式,都可以为幼儿参与各种活动、让幼儿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幼儿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 

四、家园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 

  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讲座、设立家长专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幼儿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幼儿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幼儿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幼儿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幼儿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幼儿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 2008-6-28 14:18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19楼

赏识教育初探  
 
 作者:于威 单位:大庆三十九中 发表日期: 2005-5-13


--------------------------------------------------------------------------------
 
 摘 要:本文从赏识教育入手,分四个层面说明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赏识 教育 初探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想,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拿破仑的士兵即使是最后一名,也相信自己是当将军的料,所以他的军队能勇往直前,征服欧洲大陆。而我们呢?据调查,63%的中小学生认知需要偏低,不大喜欢学习。也常常听到家长的抱怨:孩子为什么对学习总是找不到感觉?甚至有这样一个每次考试都第一的女孩,在他人眼里是那麽优秀,而她却极度自卑,内心充满了恐惧,时时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不行”。
 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去了学生的那份应有的自信。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赏识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找感觉,偿甜头”的教育。感觉是个很重要的心理体验,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质的感觉。一个人,没了感觉,也就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每个人一出生便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那种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在成长的过程,便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那种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的感觉。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也便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
 在以前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我把赏识教育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
 记得有个心理学家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
 上小学时,他就遇到了这样的老师:地理老师把他当成得意门生,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并一再夸他学习好;而数学老师却总是看他不顺眼,就是答对题,也不表扬,反而对他学习上的失误一再冷嘲热讽。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令他的自尊每天沉浮不定。
 赏识使他的地理课进入了良性循环,地理成绩名列前茅;而偏见使他的数学课学习进入恶性循环,对数学的兴趣锐减。
 我们学校曾在今年的毕业班做过调查:学生最爱上什么学科的课?学生,尤其是学后生的回答是:最爱上微机课!什么原因呢?学生说:微机老师从来不歧视我们,她认为我们都能行!因为我在给毕业班上第一节课时,就这样对他们说:“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聪明、不聪明之分;没有好、差之分,只有有自信与没自信之分。那麽,从现在开始,找回你的自信,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短短的几句话,扣开了学生封闭的心扉。使学生由于老师的赏识而增添了对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有个叫梁瑞楠的学生,上其它学科的课都无精打彩,惟有上微机课信心百倍,他说:“微机课上能让我找回我自己。”在2000年中考中,所有学科里他的微机成绩最好。
 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赏识——震动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痛苦,而忽略了学习的快乐。古话意在劝导学生在勤奋刻苦地学习,但也容易使学生的情感闸门关闭,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
 我们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喜欢哪一位老师时,哪一门功课就学得比较快和好。这实际上是情感在起作用,学习时调动了大脑的兴奋神经,大脑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处在兴奋状态,这时,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

  • 2008-6-28 14:20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20楼

 由此可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三、赏识——走进学生的心田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适当地打破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很好地情感沟通。
 有个叫刘珏菲的学生,其它学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唯有微机成绩落后(40分左右)。通过交谈,该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对微机课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给她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她的一篇作文入手,表现出我对她的作文的极度认可,并请她给我讲授她的独特的写作风格。这样从感情上我们拉近了距离。然后,我将网上一些21世纪与计算机的关系的文章打印出来,找一些适当的机会让她浏览,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她说:“你是老师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老师相信你的微机课也是最优秀的,请你相信你自己!”然后,我把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留给她做,使该同学有一种成就感,久而久之,逐渐培养了她对微机课的兴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该同学中考时微机考取了92分的好成绩,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铁人中学。
 因此,赏识教育也要创设环境,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赏识——敲开学生的心梦
 学生都有活动的天性,但在教学情景中的学生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指向的行动,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的活动,学生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或导致老师的“博学”压抑学生天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人竞争意识。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言踊跃,发言积极性高。然后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学年冠军。在舒展每个人天性的同时,又培养团体精神。经常夸奖某班的整体心理素质好,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解除能力较差同学的压力感。
 对于缺乏竞争心理的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让大家有比较,有竞争。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抱负,打破自身的局限性。
 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多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做。
 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让学生把意见表达出来。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间或出一些有趣味的智力题或计算机当前的热门话题,以活跃课堂气氛。
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6月22日是毕业班的最后一节课,当时,某班学生上主科课时只剩下三人,然而,当我走进该班教室时,全班学生竟然全在。“老师我们想听您最后一节课!”这是心的呼唤!当一个学生的心梦被打开时,还有什么理由对学习不感兴趣呢?
 适当地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赏识教育的又一原则。
 播种好的方法,必然收获丰硕的果实。2000年中考中,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以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的优异成绩,名列教育处微机优秀率榜首;2001年中考中,我校的平均分、及格率、差生率均列教育处微机学科榜首。
 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生命的支柱,即自信心。若把一个人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大树,赏识会使它越长越茂盛,越来越强大。

  • 2008-6-28 14:20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21楼

赏识教育:翘起你的大拇指

—《中国教育报》

 从一名普通的父亲成长为中国一位著名的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在中华大地刮起了一股反思传统教育的旋风。

赏识教育:翘起你的大拇指

他是一位父亲,老三届毕业,曾是工厂普通工人。他有一个刚生下不久就双耳全聋的女儿。二十年来,这两个普通的生命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女儿三岁半一句话不会讲,六岁却能认识两千多汉字;八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打破世界吉尼斯世界记录;小学阶段连跳两级;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十六岁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十七岁被评为全国最年轻的自强模范;二十一岁赴美留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  

这位父亲是周弘,女儿是周婷婷。

 这种起于民间的来自一个普通父亲的教育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教育方法之一,《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华日报》、中央电视台、各级地方台、英语BBC等近千家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一教育成果,周弘《赏识你的孩子》、《赏识教育系列丛书》畅销全国,并已在台湾地区出版,引起轰动,掀起了一股赏识教育旋风。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称“赏识教育”为中国当代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戈登称“赏识教育”为发生在中国的“学习的革命”,是教育的回归。十几年来,周弘运用“赏识教育”培养了一批超过或达到周婷婷同龄水平的聋童,这些孩子经过在周弘先生开设的南京婷婷人中人幼儿园一段时间的教育后,先后进入正常小学,有的被评为省十佳少年,有的在国际绘画大赛中获奖。并且,这些孩子几乎个个突破了发音关和阅读关。

  十几年来,周弘在英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全国大部分省市的上百所城市举行了一千多场报告会,受到了当地家长的热烈欢迎。赏识教育的观点在数十万家长与老师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普遍反映是开窍了,警醒了;而成千上万的孩子也因此得到了赏识阳光的照耀,成长出现了奇迹。从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到一名“赏识教育”家,周弘历经了无数的磨砺、嬗变和升华。请听,一位来自“觉醒了的父亲”的内心独白:我只是一个最普通的父亲,当初我的梦想只是女儿婷婷能够清晰地喊我一声爸爸,可现在女儿不仅可以开口说话,而且荣膺《中国妇女》时代人物,与她同时当选的有吴仪、邓亚萍、杨澜等海内外著名的中华女性;当初本应上聋哑学校的婷婷,不仅进了普通小学,而且连跳两级,成为全国十佳少年。而我一个老三届的初中毕业生,工厂技术员,一个与学校教育不太相干的父亲,也因此调进南京聋哑学校当了副校长。

  父女命运缘何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觉醒了,我发现了一个教育宝藏,它就是我们正在向全国推广的赏识教育!

第一次觉醒:找到做合格父亲的感觉。女儿婷婷生下来就聋,一岁多时因病雪上加霜,导致双耳全聋。我曾经对最要好的朋友说:“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烧得精光,只要女儿能喊我一声‘爸爸’,我就心满意足了。”本来对命运已经屈服,可在婷婷三岁的时候,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凝》唤醒了我沸腾的父爱,我找到了一个做合格父亲的感觉。幸子虽患不治之症但却含笑离开了人世!她的父亲大岛茂坚强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对女儿付出了无尽的父爱。我想女儿虽失去了听力,但生命是最可贵的,最美好的,世上还有比生命和爱更宝贵的吗?我发誓要用自己沸腾的父爱和百分之百的努力,为婷婷打开有声世界的路!为婷婷探索一条快乐成长之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儿长大后也不会抱怨我——这个为她历经磨难的老爸。

第二次觉醒:发现一个宝藏。女儿七岁时,我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幼儿才能开发》。这本书是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教育思想的。铃木发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尝试用这种教育方法,一年培养出七百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我就是看到这本书再次觉醒的。铃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婷婷培养成神童呢?我把女儿作为第一块试验田,从此,女儿做任何事我都以教她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她。让她找感觉、尝甜头——找到“神童”的感觉,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这样坚持数年,结果奇迹产生了,婷婷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而且品学兼优,成了全国十佳少年,接着我把这种方法在其它聋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太灵了。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聋童应运而生。

  • 2008-6-28 15:21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22楼


第三次觉醒:悟出一个道理——行。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地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奥秘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长本能地拥有两个宝藏,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就承认差异。说话早的孩子行,说话迟的孩子也行,不仅承认差异,而且欣赏差异。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走路时,家长就能允许失败。孩子不小心跌跤后,会遇到家长的斥责吗?世上有没有这种事?绝对没有。孩子学走路时,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长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  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女儿的心得,也是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和谐的秘诀。         

第四次觉醒:满足一种需求——赏识。我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可是,我们有的父母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孩子上学后,父母开始怀疑孩子,认为孩子不行,目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父母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点),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缺点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父母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赏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用十几年的生命体验得出一个结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我是怎么赏识女儿的呢?——当三岁半的女儿刚开口说话,把“水”说成“堆”时,全家人欣喜若狂。——当女儿用颤抖的小手画出第一幅杰作——几根蚯蚓般的线条时,全家人欢呼不已。——当女儿刚学会做应用题,十道题仅做对一题时,我却对着这道题惊呼:“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会做,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连碰都不敢碰呢!” ——当女儿刚开始写作文,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赏她作品的时候,每当出现了一个好句子,他们就热烈鼓掌,拍手称快,于是激发了女儿写作的兴趣。于是女儿找到的作家的感觉,后来与我合作了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现正在写一本书《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就物质生活而言,女儿并不比一般儿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儿也许算得上是百万富翁。植物都朝着向阳的地方生长。赏识犹如生命的营养,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第五次觉醒:达到一个目标——通。中国家长最爱孩子,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但他们爱孩子,更爱面子。我也经历了由功利性赏识到对生命赏识的阶段。初一时,女儿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伴随着这巨大的荣誉,女儿遇到了新的挫折,童年的磨难没有把她压垮,但是巨大的荣誉差点淹没了她。掌声、鲜花、闪光灯包围着一个刚刚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女儿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飘飘然了。同学们按“神”的标准要求她,加上老师动不动就批评其他同学,人家周婷婷做得如何,你们又做得如何,无形中又拉开了女儿与同学的距离。于是本来婷婷与班上同学融洽的关系慢慢开始疏远了,结果婷婷重新走向孤独,上学、放学的路上,没有同学和她一起走,女儿感到伤心,她发现自己笑都笑得不自然了。女儿含着泪水把心中的痛苦告诉了我,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我只注意培养女儿的成功感。跳级、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成绩名列前茅等等,而现在我才发现,成功了未必幸福、快乐。如果女儿不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即使得到更多的荣誉,将来也不会有美满快乐的人生。赏识教育应该与幸福有约,一个与幸福有约的人,一定与成功有缘。因此,赏识教育目标就是一个字——通,让家长与孩子的生命处在和谐的状态。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联想到我教育婷婷的过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婷婷小时候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很自卑,处于人下人的阶段;当了全国十佳少年后,有了极强的自信心,而且性格上乐观开朗,完全摆脱了小时候的自卑状态,于是心态有些膨胀,盲目自信,处于人上人状态,后来我开始关注女儿的幸福感,快乐感,关注人格塑造,使得她心灵舒展,关系和谐,人格健全,又回到人中人状态。

  • 2008-6-28 15:21
  • 回复
  • woreaimaduo
  • 0位粉丝

23楼

有了这些人生经历后,婷婷人生的座右铭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她在荣膺《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后,平静地对记者说:成功是附带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一位哲人说,我们很少去想我们所有的,但我们常常想我们所没有的,这必然导致心灵的失落——眼朝上看,心境暗淡,脚往下行,不能自拔。人生要眼朝下看,汲取能量,脚往上行,人生光明,我觉得处在这个时代,应该感谢生命,感谢这个时代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一个普通的家长得出一种教育思路,感谢女儿使他的精神生命得到升华。许多接触过赏识教育的家长告诉我,他们由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到学会赏识别人的孩子,由学会赏识孩子到学会自我赏识,他们拥有亲子关系的和谐,拥有了内在心灵的和谐,心境一片明朗。当孩子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赏识时我们却给了无尽的赏识,而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最渴望赏识的时候,却发现赏识离他们越来越远,所以我们搞“赏识教育”的全体同仁,用生命发出一种呼唤:归来吧,赏识! 

  

 

相关链接 :赏识教育在多年的推广实践中,从接受了赏识教育的孩子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巨大潜能证实了自身的合理与科学有效。一旦孩子被笼罩在赏识的氛围中,其变化令人惊叹。南京江浦县行知小学,率先开展了赏识教育试点实验,在实施赏识教育期间,老师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赏识激发了教师心中的***,而赏识下的孩子们身上不断涌现的闪光点又进一步促使了老师赏识心态的保持,双方进入一种良好沟通状态。该项目被列为“九五”国家级课题,从而上了更高一个台阶。南昌教科所组织南昌市二十几所小学在各个学科开展了赏识教育试点,经过半年的试验,实践证明,实施赏识教育的班级比未实施的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成绩上有明显提高。另外,北京,上海,江西,昆明、深圳等地区都有赏识教育的试点班级。赏识教育除了在学校运用效果显著外,在家庭中的运用也是可喜的。河南安阳一位下岗女工,在接触了赏识教育后,将自己九岁的被老师和邻居视为顽童的儿子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从小学二年级跳到初一,智力上的超群与健全的人格得到了同步的开发,九岁的孩子在初中成绩依然领先,且与同学相处融洽,在班级里担任班干部,能力很强。而安徽另一位母亲用赏识教育将自己六岁的儿子轻松跳入五年级的事例证实了这样的成功并非出自偶然。这两位母亲在将自己的孩子教育上了轨道之后,又将身边亲戚朋友的孩子用赏识的方法教育,成效显著。至于在赏识教育中那些顽皮的孩子、那些对父母极端逆反的孩子、那些迷恋游戏机的孩子、那些早恋离家出走的孩子、那些成绩总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的孩子身上所出现的“浪子回头”的现象,更是数不甚数。从一个周婷婷的成功,到成千上万个孩子的喜人变化,都证实了赏识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存在的价值。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了人的本质里有被尊重和被承认的需要,赏识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点,促使了千万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大事,创新时代呼唤更多的像周弘这样的家庭教育专家出现.赏识教育是呼唤教育,它能唤醒千千万万的父母,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让更多孩子走上快乐成长的道路。                    

 摘自2002年12月26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

  • 2008-6-28 15:21
  • 回复
  • 清澈呼吸
  • 1位粉丝

28楼

材料挺多的,最后竟然是个广告,失望
  • 2008-7-15 09:54
  • 回复
  • 行唐2009
  • 14位粉丝

30楼

每年快到教师节的时候,总想写点什么,而当拿起笔的时候,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因为网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文章,有太多的观点,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所以看得多了就感觉没什么话可说了,今天算是破例写点东西,原因呢?忽然之间想到一个词:“尴尬”,觉得这个词形容起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处境是如此贴切,“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是如此之大”那么从何说起呢?我觉得不必要诉什么苦,因为没什么意义,也无需博取什么同情和理解,能够做到互相了解就行了,我在这里只是想把身边的农村教师的现状写一下,顺便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作为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这个职业有明天,没前(钱)途。与老百姓或是其他行业的人闲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一年的班,歇半年”起初听到的时候还争辩两句,后来也就一笑了之了,这也算是另一种审美疲劳吧,其实客观地说应该是不足3个月的样子(除去公休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有些人认为只要是学生放假了,老师自然而然也就放假了,其实也不是这个样子,很多时候老师还是要到校上班的,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当然,算来算去,教师的假期还是蛮多的,但是这是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而言的(我在这里不想说什么压力大之类的藉口,没什么意义)世界各国教师的假期都是很长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揶揄老师的一个理由,说句不怎么中听的话,你羡慕的话你可以来,或者是叫自己的子女也当教师啊(呵呵,我反正没这个打算),假如做一个问卷调查,题目是:你愿不愿意拿自己的职业与教师交换?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心甘情愿。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心里明白,有明天,没前(钱)途,说没前途,主要是指个人晋升的机会比起其他单位要少得多,(僧多粥少这也没办法),至于说什么实现人生价值啊,桃李满天下啊之类的话,呵呵,是不是在现而今有点讽刺意味啊;说没钱途,就不用多说了,看看网上是哪些人在谈论工资就知道了,咳!有时候看到这些个帖子,特别是那些自己为涨工资而意淫的帖子,心里真不是滋味,真是无地自容。  

     第二、作为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这个职业没有社会地位,得不到尊重。人生在世如果一昧的向钱看其实是很无聊的,呵呵,尤其是当自己没钱的时候,那就退而求其次,拿一些精神食量来安慰一下自己吧,可是呢,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近十年来,社会地位每况愈下,一直到今天,几乎成了笑柄。现在很多中小学他们盼望的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别来闹事,能有个安静的教学环境,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一最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倒成了奢望,也许不知情的人会说,打110啊,呵呵,一言难尽,我想我们的老师又不是一群弱智,怎么会不知道呢?这是校园的大环境,那么到了自己的班里呢,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不是都挨过家长的臭骂甚至是老拳呢?出了事情,是没有人给你撑腰的,只能是自作自受,我想这种事情每所学校不需要多,一件足矣,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所有的老师的心就都寒了,说到这,突然想到那个(名字忘了)看着学生在课堂上打架不管而导致学生死亡受处分的老师,真不知对他该说些什么?只有一个词“悲哀”究竟是谁的悲哀呢?教师?学生?还是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真无聊啊,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教师,只要学生毕了业还能和自己走大街上说句话就很知足了,真的,你看看谢师宴有几个请他们的,咳,客观条件使然,不说也罢。按照一般写文章的规律,似乎有了第一、第二,以下就肯定是第三、第四,不过,还是不写了,再写就真像诉苦了,以上的第一条可以归结为物质方面,第二条可以归结为精神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这两方面都面临着无法逃避的窘境,那么原因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这才应该是我所要表达的重点。  

      

  • 2010-1-10 03:18
  • 回复
  • 行唐2009
  • 14位粉丝

31楼

每年快到教师节的时候,总想写点什么,而当拿起笔的时候,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因为网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文章,有太多的观点,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所以看得多了就感觉没什么话可说了,今天算是破例写点东西,原因呢?忽然之间想到一个词:“尴尬”,觉得这个词形容起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处境是如此贴切,“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是如此之大”那么从何说起呢?我觉得不必要诉什么苦,因为没什么意义,也无需博取什么同情和理解,能够做到互相了解就行了,我在这里只是想把身边的农村教师的现状写一下,顺便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作为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这个职业有明天,没前(钱)途。与老百姓或是其他行业的人闲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一年的班,歇半年”起初听到的时候还争辩两句,后来也就一笑了之了,这也算是另一种审美疲劳吧,其实客观地说应该是不足3个月的样子(除去公休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有些人认为只要是学生放假了,老师自然而然也就放假了,其实也不是这个样子,很多时候老师还是要到校上班的,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当然,算来算去,教师的假期还是蛮多的,但是这是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而言的(我在这里不想说什么压力大之类的藉口,没什么意义)世界各国教师的假期都是很长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揶揄老师的一个理由,说句不怎么中听的话,你羡慕的话你可以来,或者是叫自己的子女也当教师啊(呵呵,我反正没这个打算),假如做一个问卷调查,题目是:你愿不愿意拿自己的职业与教师交换?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心甘情愿。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心里明白,有明天,没前(钱)途,说没前途,主要是指个人晋升的机会比起其他单位要少得多,(僧多粥少这也没办法),至于说什么实现人生价值啊,桃李满天下啊之类的话,呵呵,是不是在现而今有点讽刺意味啊;说没钱途,就不用多说了,看看网上是哪些人在谈论工资就知道了,咳!有时候看到这些个帖子,特别是那些自己为涨工资而意淫的帖子,心里真不是滋味,真是无地自容。  

     第二、作为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这个职业没有社会地位,得不到尊重。人生在世如果一昧的向钱看其实是很无聊的,呵呵,尤其是当自己没钱的时候,那就退而求其次,拿一些精神食量来安慰一下自己吧,可是呢,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近十年来,社会地位每况愈下,一直到今天,几乎成了笑柄。现在很多中小学他们盼望的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别来闹事,能有个安静的教学环境,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一最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倒成了奢望,也许不知情的人会说,打110啊,呵呵,一言难尽,我想我们的老师又不是一群弱智,怎么会不知道呢?这是校园的大环境,那么到了自己的班里呢,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不是都挨过家长的臭骂甚至是老拳呢?出了事情,是没有人给你撑腰的,只能是自作自受,我想这种事情每所学校不需要多,一件足矣,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所有的老师的心就都寒了,说到这,突然想到那个(名字忘了)看着学生在课堂上打架不管而导致学生死亡受处分的老师,真不知对他该说些什么?只有一个词“悲哀”究竟是谁的悲哀呢?教师?学生?还是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真无聊啊,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教师,只要学生毕了业还能和自己走大街上说句话就很知足了,真的,你看看谢师宴有几个请他们的,咳,客观条件使然,不说也罢。按照一般写文章的规律,似乎有了第一、第二,以下就肯定是第三、第四,不过,还是不写了,再写就真像诉苦了,以上的第一条可以归结为物质方面,第二条可以归结为精神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这两方面都面临着无法逃避的窘境,那么原因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这才应该是我所要表达的重点。  

     现在一谈到教师,大部分人心中首先想到的是“乱收费”“乱办班”“择校费”“教师节送礼”“素质低下,误人子弟”甚至是“毫无人性的暴徒”“色情狂”呵呵,我觉得应该差不多够了吧,很多人一提起这些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那么这是怎么造成的呢?我觉得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 2010-1-10 03:18
  • 回复
  • 郜河
  • 0位粉丝

32楼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认为不能用简单的赏识或批评来定论,首先,做为家长,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也义不容辞的,因为对每一个孩子来说,生下来脑子是白纸一张,开始的说教是非常关键的,甚至家长的言传身教大于我们的滔滔不绝的言谈。子不教父之过,孔圣人就如是说。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比如说上学了,就单纯知识学习而言,那就比较复杂了,入门是很关键的,习惯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认为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比方说,写字的姿势,要按时完成作业,或者说先做作业,再看电视等,做作业要认真,不知道要勤问等,这是最基本的。其次,要引导孩子学习,比方说,小学开始学英语了,怎么入门,怎样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去比较,去记忆;再比如要教孩子基本的知识,比如说,一篇短文,是什么顺序,那就要启发孩子,什么叫顺序,都有什么样的顺序,怎么看出来等。当然家长只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是补充,要想真正教出成效,得要掌握孩子的学习进程,孩子全面的基础,智能、潜力等,要耐心,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