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优皂吏:端午风俗画卷里 庆阳香包最飘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6:16:11

九龙呈祥

狮子滚绣球

年年有余 富贵牡丹

五毒蟾蜍

金鱼耳枕

绣花耳枕

吉祥如意
□高海平  左其诚
再有几天,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将到来。在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民俗节日里,人们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喝雄黄酒,小小的香包也唱起主角。而在被誉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的甘肃庆阳,每年还会举行盛大的“香包节”,多姿多彩的香包造型、精美绝伦的刺绣艺术,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仲夏五月,绿树浓荫,石榴花妖艳红似火。宋词《花心动》中“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幅端午的风俗画卷。
香包是古时端午节人们必戴的装饰品,亦称香球、佩伟、香囊等,它或用五色丝线缠成,或用碎布缝制,内装雄黄、艾叶、熏草等香料。佩戴在服饰上不仅美观,其香气亦有防病强身、清爽神志之功效。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江篱、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指香包。这说明香包早在战国时期已用来祈福避邪,象征吉祥美好。
在甘肃庆阳,香包被称为“绌绌”或“耍活”,风格粗犷夸张,呈现出典型的民间刺绣艺术风格。据说,这里的香包初创于黄帝时代岐伯之手,数千年来代代相传,明清时达到鼎盛。2001年,文物专家对庆阳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搬迁时,发现了一只刺有变形梅花、荷花及缠枝花纹饰的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美誉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庆阳位于黄河流域腹地,陕甘宁三省的交汇处。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远古文化积淀深厚,因此其刺绣艺术大量保留了原始风貌,龙、凤凰、麒鳞等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物和吉祥物,构成了香包的内容和主题。受农耕文化影响,庆阳妇女擅长女红,香包的一针一线,无不透着古拙质朴、浓郁粗犷的乡土气息,展示着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力。这些香包造型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图案栩栩如生,既粗犷豪放,又精细纤丽;既浓烈娇艳,又清纯素雅;其内涵深厚,构图简洁明快,色彩则追求大红大绿,绣面厚实沉重,绣工细密精整。
祛邪祈福,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隐喻象征、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庆阳香包的图案和造型非常考究,具有丰富的意蕴:老虎狮子象征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保平安;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的坚贞甜美;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富有情趣;送给小孩的“福寿娃娃”,以憨态十足的娃娃为主体,周围环绕蝙蝠、桃子组图,盼望孩子健康平安……
在庆阳农村,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楼台亭榭、几何图案,以及人物等等均可成为香包刺绣的题材。心灵手巧的民间艺术家们,凭着一针一线一把剪刀,就把活灵活现的龙、凤、金鱼、小老虎、狮子、蛇、蟾蜍、壁虎、蜈蚣、蝎子等图案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在芳香四溢的香包世界里把玩欣赏,以此寄托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