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屏幕亮点:苏州市组织部长王立平:把适应性调整同战略性培养相结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53:08
苏州市组织部长王立平:把适应性调整同战略性培养相结合 记者 徐 荷 2008年09月10日10:38   来源:《中国人事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苏州之所以能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与有一支紧跟时代,求真务实的干部队伍分不开。”这是记者前不久在采访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时得到的答案。

  苏州干部队伍建设有什么特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他们在如何思考和作为,在一个晴朗的夏日,记者在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立平的办公室里找到了答案。“把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培养相结合,新时期苏州干部工作正在发生着战略性的转变。”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王立平谈起干部工作近年来的变化,感触颇多。“变化很大,改革的步伐很快”,王立平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科学发展思维、眼光和能力的干部。在苏州,干部工作正围绕着这一思路在展开,有一些创新的做法可以总结。他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要有机结合,要协调平衡,过去一些地方存在着重选拔轻培养倾向,现在要转变,要把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培养相结合。

  做好新形势下干部工作要有战略眼光、宏观思考

  王立平说,干部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领导班子建设是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领导者对一个地区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的眼光就是城市的形象,领导者的内涵就是城市的品位,领导者的价值取向就是城市的行为方式。为此,我们把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培养作为苏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抓。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苏州的干部工作会发生这样的战略转变时,王立平说,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组织选拔的弹性空间越来越小了,而培养、培训、提高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空间越来越大。传统的干部工作抓微观多、抓人头多,就事论事、就岗位配干部。哪个岗位缺人,我们就派个干部过去,这其实是一种很微观的工作,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可以称之为适应性调整。而战略性的培养是要立足长远,按照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选拔、培养和训练干部。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宏观地去考虑,也就是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来考虑领导班子建设,这包括干部的配备、培训和提高。

  王立平说,过去苏州在干部配备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为苏州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很好的组织基础。近年来,苏州又有一些改革的新成果值得总结。比如说,苏州前段时间搞的全委会推荐、常委会差额提名、全委会差额票决县级市、区党政正职干部;全委会票决市委市政府的部门正职,等等。还有一个创新就是领导干部的“聘任制”,这个探索不能小看,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带方向性的问题。尤其在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和一些副职岗位,通过聘任制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和将来的任期制相衔接,逐步过渡到按“届期制”来选拔干部。去年以来,我们已开展了两轮聘任制试点,成功选拔了7名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干部。近期还将拿出一批岗位,扩大聘任制试点。

  王立平特别指出,组织部门在干部工作中正在由封闭走向开放,首先是探索了开放的机制,组织部门不再自己孤立地去当裁判、当“伯乐”,而是抽身出来拟定政策,拟定规则,更多地发扬民主选择干部。其次是开放的操作,组织部门明确选人标准和岗位要求,而具体的操作可以委托猎头公司等社会力量来完成,以更好地推动选拔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苏州前两批以聘任制方式选拔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干部,就是这样操作的。

  培训就是投资,战略培训就是战略投资

  当记者问到战略性培养问题,王立平部长说,战略性培养就是要着眼于苏州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培养、训练干部,一定要着眼长远,五年、十年,甚至更远的时间。比如,从产业结构上讲,苏州制造业发达,服务业相对发展不足,从深层次分析,产业结构几乎就是人才结构的必然结果。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必须调整人才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是培养还是引进,如何培养;从政府职能上讲,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必然要转变,要重新定位,如何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如何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等等,都需要我们寻找答案。苏州不缺搞传统经济、搞招商引资的干部,但缺乏搞现代经济、知识经济的人才;不缺传统的行政管理干部,但缺少熟悉现代公共管理、社会管理的人才,对未来苏州发展来说,这就是一个短板。所以从战略上考虑,就要加大引进的力度、培养的力度、训练的力度,要有更多年轻的、知识层次高的这些方面人才充实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

  “终极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王立平语气坚毅地说,“苏州就是要树立一个理念:培训就是投资,战略培训就是战略投资。”他说,苏州是江苏省第一个把年轻干部派到美国和欧洲进行中长期培训的城市。从2008年开始,计划用3-5年时间,再培训150名左右的干部(每年财政投入不少于600万元)。第一批干部经过在苏州大学英语强化学习后,已通过外方考试,今秋将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公共管理知识学习。期间还要到美国的州、郡政府部门实地学习政务。通过这种方式,使苏州未来的领导者具有国际视野、现代思维,具有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技能技巧,从而为苏州的国际化、现代化打下基础。

  接着,王立平又向记者介绍了苏州市全覆盖的培训体系。除了依托各级党校和上海、南京、苏州的高等院校培训干部外,苏州每年要邀请20多位国内名家举办“菜单式”选学讲座;开通了“苏州市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网”;分别将组工干部(党务干部)送到新加坡考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把社区干部送到新加坡学习社区管理经验;把乡镇和示范村干部派往欧洲和日本、韩国等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把国有企业负责人送往中国人民大学学习金融和资本运作知识;把非公企业负责人派到中央党校培训,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和政策制定背景,学习中小企业管理知识;把乡镇党务干部送到上海学习街道、社区工作经验,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体系,立足全局,系统培训方方面面的干部,从而开阔各级干部的思路、视野和胸襟。

  以新观念、新思维抓好党政人才的“战略储备”

  采访中,王立平部长还向记者特别强调了后备干部工作,苏州把后备干部当成干部工作战略性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说,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战略任务,抓好了后备干部建设,也就做好了党政人才的“战略储备”。当前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研究探索后备干部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当记者问到,苏州加强后备干部建设的总体思路时,王立平说,首先要放宽视野,扩大储备。从挑选年轻后备干部的行业结构来看,既要从党政机关挑选,又要从企事业单位和教育、卫生等各行各业挑选。从学历和专业结构来看,既要有一大批本科学历的人选,又要适应新形势,着重吸纳和培养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以及硕士、博士学位的人选;既要挑选一大批熟悉机关、党务工作的人选,又要着重吸纳一大批熟悉外经外贸、金融、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后备人选,做到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互补。只有放宽视野选人,才能形成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精专业的知识型后备人才,一批阅历广、能力强、经验足的实干型后备人才,一批懂党务、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后备人才和一批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和外经外贸业务的外向型后备人才,从而使人才储备在数量、质量、结构以及管理上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在谈到后备干部培养时,王立平特别介绍了苏州立足分类管理、分类培养的工作思路。在年轻后备干部培养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选拔条件,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要采取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注重年轻后备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调动后备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设计因人而异的锻炼成长轨迹,引导和鼓励年轻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关键岗位上加强锻炼,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实现从胜任本职工作到适应更高一级领导岗位上的转变。实现后备干部队伍的及时调整、动态更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始终保持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以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通过健全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