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帝妃:利比亚“狂人”——卡扎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45:33

利比亚“狂人”——卡扎菲

 

联大上的“狂人”

号称利比亚“第一狂人”的卡扎菲总统是从来不会害怕孤独和寂寞的,因为他从来不缺乏“镁光灯”和世界各国政要的瞩目。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

而他今年在联大上的演讲,更是风头大出。引来笑声、欢呼声、叫声一片。一时间,他在联大上的“疯狂处女秀”成为世界各国报纸的头条。见仁见智,有人为其勇气欢呼,有人嗤之以鼻。

站在联大发言台上的卡扎菲,面对着台下的世界各国政要,其中不乏他的仇敌和朋友。背对着“高高在上”的联合国当家人潘基文开始了他的惊人之语。

只见他猛地转过身来,直指着面无表情的潘基文怒斥道:“联合国安理会是恐怖理事会,是为虎作伥的帮佣,只会成为某些霸权国家惩罚弱小国家的工具。实际一无用处,应该解散,或者搬离纽约。脱离这个魔鬼的控制。”

“美国前总统布什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是大屠杀的制造者。你们看看,在伊拉克有多少无辜的人民死于非命、失去亲人、流离失所,离开他们的故土而四处游荡。你们再看看,在巴格达荒芜的废墟上,躺着多少年轻士兵的尸体?他们也有亲人,也有爱。是谁剥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拉登是恐怖分子吗?塔利班是恐怖组织吗?我看美国才是真正的恐怖主义国家,是它搅得世界人民不得安宁。”联大的发言台上,他手舞足蹈,显得激情澎湃。

似乎言犹未尽,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随着一个手势出来,又开始发飙。“现在,在全球蔓延、搅得人心惶惶甲型H1N1流感,恐怕不单单是流感那么简单。只怕是某个国家为了军事目的而释放的细菌武器。他为了达到控制全世界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反观卡扎菲的“狂人狂语”,所说有些狂妄而显得有些好笑,但是其言论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他的理论和依据。

这是卡扎菲40年来首次出席联合国一般性辩论。其目的无非就是重塑利比亚的国际形象,使利比亚逐渐的融入到国际社会大家庭中,使之不再孤独的游离于撒哈拉沙漠的茫茫沙尘里。

早在几年前,这头“非洲沙漠里的雄狮”就主动的向美国伸出“橄榄枝”,释放出善意,意欲交好美国。因为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和经验,他领悟到他不愿意接受的事实:美国虽然很邪恶、很骄横,但是它的强大还是使国际社会对它俱三分。为了拓展利比亚的国际空间,他必须要忍气吞声的去屈己事人。

2003年,一直同美国关系不睦的利比亚授予了美国佳丽泰卡·森迪克小姐利比亚国籍,并任命她担任利比亚驻美国名誉领事。利比亚外交部一位发言人当时在仪式上说:“利比亚相信森迪克小姐将为我们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利比亚的热脸却贴到了美国的冷屁股上,美国人对此不以为然。所以,卡扎菲在出席联大会议时,在当地,所有的酒店断然拒绝其入住,甚至连租私人空地都不允许。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住进了本国大使馆 。

美国人的态度很明确,你不是一直标榜“清高”,作风“上流”吗?为什么现在又来投奔我们这个“下流”国家?

美丽的“地中海新娘”

利比亚的首都是的黎波里,地处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地中海南岸的一片绿洲,市区树木繁茂,花草竞生,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尤其是夏季游览疗养的胜地,因此人们将这座城市称为“沙漠中的旅游城”,也有人称其为“美丽的地中海新娘”。 如果说的黎波里的老城区保持着古老的阿拉伯东方色彩,而新城区则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都市景象。新城坐落在西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阔笔直,两旁棕榈成荫,街心公园众多,园内绿树锦簇,鲜花盛开,喷泉涌射,如一颗颗绿色珍珠散落在市区各处。

的黎波里的名字源于希腊文,意为“三座城”: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建起了3座城市,分别为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

徜徉在的黎波里的街头,临街眺望,即可看到蔚蓝蔚蓝的地中海,碧波荡漾,引你遐思无限。这个见证了古罗马帝国盛极而衰的海,她的亘古传奇和美丽的传说,就像是一位多情的少女,默默地向你注视。

利比亚人酷爱绿色。在中国,红色是幸运色,代表着幸福和喜庆。但在非洲的利比亚,绿色则是吉祥、胜利的颜色。别看这个沙漠国家缺少天然植物,但大街小巷却是一年四季都“绿”意盎然。可以说,绿色就是利比亚的象征。

  无论你走在利比亚的港口城市还是乡村小镇,绿色都随处可见:小到绿色纸币、绿色标语(卡扎菲语录),大到绿色国旗、绿色建筑,甚至连人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在利比亚,许多学生的校服被设计成军绿色,而军队的姑娘们也爱穿绿色军装,号称“绿色娘子军”。

其实,利比亚人爱“绿”如命,不仅是因为这里干旱少雨而绿色少见,还有一层更深层次的原因。利比亚人以穆斯林居多,他们信奉真主穆罕默德,绿色是革命的象征,是吉祥、幸福、胜利的颜色。而且,绿色还和他们的“伟大领袖”卡扎菲有关。卡扎菲从小生活在荒原上,属于游牧民族。他对于意味着希望和胜利的颜色情有独钟。所以,举国上下,处处都是“绿”的海洋。

行走在的黎波里的街头,你不仅可以沿街看到很多老到的生意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在兜售着富有地中海风情的雕塑以及具有非洲狂野气息的编织物。

的黎波里的男人英俊的像雕塑,堪比亚历山大。线条分明,脸上的轮廓很深。他们与韩国日本的阴柔帅哥不同,是一种极富男人气息的阳刚之美。不过,按照当地习俗,男女间,尤其是陌生男女邂逅相遇时,男人必须自觉回避,切忌注视或回首。

 

因为,虔诚的穆斯林妇女按照《古兰经》的指示,在外出时,身着黑纱,头戴丝巾。她们认为这样可以遮盖住她们的魅力,而避免诱惑那些见到她们面孔的男人。从而维护自己的端庄和圣洁。赢取到别人的尊重。而如果陌生男子注视陌生女子则被认为是一种无礼的行为,是可耻的,是要受到诟病和处罚的。

从沙漠之子到利比亚总统

卡扎菲1942年出生于利比亚南方锡尔特附近大沙漠中的一个羊皮帐篷里,是游牧民族贝都因人。游牧民族特有的剽悍勇猛和在沙漠中成长起来的经历,造就了他狂野不羁、洒脱任性的性格特征。他是一个“心血来潮主义者”,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他都是肆意而为。比如他会从他的豪华帐篷里搭乘总统专机突访他国;他会突然“空降”地方行政部门;会突然“现身”首都夜总会。让你惊愕的望了呼吸。其实,在这些特立独行以及率性而为的背后,并不是幼稚的表现,而是经过深谋远虑之后的“急行军”。

其实,我们只看到他的总统光环,却不曾知道,他还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这也难怪,一般文学才子给人的印象都是温文尔雅、弱不经风的样子。可他怎么看怎么像个武夫。所以,卡扎菲才会为自己“正名”说:“他们根本不了解我。在他们的头脑里,我的形象被扭曲了。例如,他们不知道我还是一个诗人,不知道我是一个小说家,不知道我是大学里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教授。”

特立独行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疯子,另外一种是极有思想而与现世格格不入的人。就好比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在他的世外桃源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就好比是狂荡在盛世大唐末期的李白,在青山绿水间,且歌且狂;就好比是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里静静的思考着纷扰世界的梭罗。他们的精神是丰富的,但是内心却是极端孤独的。

对一个从政者来说,是一定要具备理性思维的,而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感性思维必不可少。卡扎菲,一个集两种思维于一身的人。水火交融,那是矛盾的火花,它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也可以毁灭一切。

所以,在面对着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差距时,他会用滔滔不绝的演讲来填平自己内心的心理落差。也会把自己孤苦的身影融入到茫茫无别的沙漠之中,聆听真主的声音,常常一呆就是好几天。

从他了解埃及总统纳赛尔的那一天起,他就是他的精神坐标和学习的榜样。人们不觉惊讶于榜样的力量,卡扎菲的人生轨迹竟和纳赛尔如出一辙。纳赛尔秘密建立革命团体自由军官组织,赶走“日不落”人,成功发动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成立埃及共和国。而卡扎菲也秘密建立了“自由军官组织”,于 1969年9月1日凌晨,乘着正当年迈的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在土耳其度假之际,年仅27岁的卡扎菲上尉领导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上了台。

故人已逝,卡扎菲俨然以“纳赛尔”自居,接过了纳赛尔手中“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大旗”。志同道合的人才能从天涯海角来相会。“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卡扎菲之所以如此狂热的崇拜纳赛尔,正是因为他们都是执着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和伊斯兰复国主义者。所不同的是,纳赛尔视权如命,在他掌权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总统权利。而卡扎菲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

卡扎菲认为,世界现行的各种政治制度,无论是总统制或议会制、多党制或一党制,都是“部分统治全体”,是一种“独裁的工具”;公民投票和选举是“骗局”和“假民主”。1977年3月,他发表“人民权力”宣言,更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民众国”系阿拉伯语“来自群众”的意思。据他自己解释,就是“一个由人民治理而没有政府机构的国家”。他宣称:利比亚已进入“共和国”后的新时代,即“民众国”时代。 

不愧是“利比亚狂人”,其治国理念也是“别出心裁”。然而,有一个事实却不能忽略。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曾高达一万多美元,成为非洲的首富。

但是,卡扎菲要实现他的“阿拉伯国家统一”的梦想,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就像是高悬在天空中的明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即。抛开西方强国的干涉与试图控制,就中东地区而言。种族林立、部落分离、人种不一而导致的语言、风俗习惯以及执政主张的迥异,从而使内部纷争不断。石油不光给他们带来财富,还给他们带来灾难。

卡扎菲与女保镖的故事

无论卡扎菲走到哪里,他的身后总是会跟着一群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保镖。这已经成为卡扎菲的“金字招牌”。然而,这些女保镖刚开始的时候可不是他的“护身符”,而是他的“催魂剑”。这里面还有一段传奇的感人故事,是国王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

卡扎菲的高调反美,使他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所以他是中情局暗杀的目标。

1970年,中情局派出一位美女杀手,欲在利比亚建国一周年的庆典上要了卡扎菲的命。美女杀手莎菲娥找准机会突然冲上检阅台,挤到卡扎菲的身边,这时她离卡扎菲已经很近了,近得足够使卡扎菲无法躲开她的子弹。可是她在那一刹那竟然犹豫了。原来在利比亚执行任务的这段时间,她每天都在关注和研究卡扎菲,已经被他的人格魅力和伟岸身躯所倾倒。正在她天人交战之际,突然,卡扎菲转过头来,含情脉脉的凝望着她。而此时的莎菲娥,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她是杀手,眼前的他是她的目标,是她要刺杀的对象。此时此刻,她只知道,她的眼前站着的,是她心仪的男子……

一星期后传来的消息让中情局大吃一惊,刺杀卡扎菲的女刺客莎菲娥和这位国家元首正式结为夫妻。

而莎菲娥手下的“娘子军”也成为了卡扎菲的“女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