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喜欢的女人:历史学习方法三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38:33
材料解析题怎样读题审题       材料解析题是1989年高考中首次推出的新题型。它最具历史学科的特色,《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几乎每一条能力要求都可以在这一题型中得到测试”。这一题型考查的是考生临试时对历史材料的阅读能力和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所谓材料处理能力,也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从哪里来?来自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信息怎样处理?按照题面设问的规定和要求去处理。因此解答历史材料题首先应读懂材料,审明题意。
    1.“读”。基本要求是:(1)阅读材料不仅要浏览,而且要精读、细读。材料的正文、出处、按语、注释都要读,以弄清材料的内涵和主旨。(2)要正确界定材料的时空范围。历史的时空定位非常严格,要弄清是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什么时间发生的事。不允许创造,也不允许想象。(3)多条材料的组合式材料解析题,阅读时要抓住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题内的多条材料,貌似孤立,其实命题者把它们组合在一题之中,就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4)读材料不仅要从文字的角度读懂,更重要的是要把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依托。阅读材料时,要找到它同课本的关联,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但课本的相关内容往往是理解材料所要依托的历史背景。只有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去理解材料,才能真正读懂材料。(5)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弄明白。
    例如 1992年高考题阅读以下4段反映同一朝代的材料:
    材料1:近年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摘自《杨文弱全集》
    材料2: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摘自《胶滨语录》
    材料3:党徒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
                                        ——摘自《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4:十四年正月攻河南,有营卒勾贼,城遂陷,福王常询遇害。
                                            ——摘自《出劫纪略》
    请回答:
    ①材料1反映了哪个朝代后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②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2、3反映了两种解决方法的根本不同是什么?
    ③材料4中的贼指什么?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解析】该题第①问“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后期的社会问题?材料没有时间信息,只能看出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现象。完整地回答此问,必须细读四段材料。只有捕捉到材料中“福王常询遇害”的关键词语,联系课本中讲过的有关李自成起义军攻占洛阳杀福王的历史知识,才能确定材料4反映的时代是明末,此其一;其二,还必须注意到题目开头的按语“4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这一有效信息,才能得出材料1是反映“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这一结论。突破这一问后,第③问也能迎刃而解,得出材料4中的“贼”是指“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这一答案,进而分析出“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仇视农民起义”这一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能否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去读懂历史材料,捕捉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成为解答此题的突破口。
    2.“审”。基本要求是:(1)材料解析题的设问规定了解题的方向和要求,通过精心审题,就可以从中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2)要根据命题者规定的角度和要求,从材料中去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特别要准确捕捉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信息重点。
    例如 1995年高考试题第39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 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诽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2: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作机器,技艺不纯熟,寿易伤人。人们又反映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捷报》卷12
    请回答:
    ①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7分)
    ②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3分)
    [解析]该题选取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有关材料,考查的是有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历史内容。所引材料比较完整,信息量较大。第①问重在考查考生能否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要求考生按设问所规定的角度概括提炼出“材料说了什么”,这是本题的重心所在,旨在考查历史阅读能力,审题时要注意:第一,一定要按设问规定的角度,把“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从材料中找出来。这才是解答第①问的,“有效信息”,即答题有用的信息。第二,要按题目规定的要求(不得摘抄材料原句),把你获取的有效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试题的第②要求考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进一步分析“材料说明了什么”,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审题要注意:第一,此问的主旨是要求回答通过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解答时要按“论从史出”的原则去思考,即在综合所获得的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得出必要的认识。第二,此问没有规定从哪个角度去认识,去得出结论。这就要求考生要独立思考,自选角度,作出言之成理的、具有认识价值的回答。命题者在编制第②问的参考答案时,列出了从两种角度去思考而得出的结论,从生产力标准(代表新的生产力,具有生命力)和实践标准(经营有方,勇于创新)设计了两个答案。这是命题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创新。
    从近10年来出现在高考试卷中的材料解析题来看,如果按照试题提供材料形式的不同划分,大体可分三类。一类是纯文字材料的材料解析题,这一类又可分为单段材料的和多段材料的两种;一类是文字材料与数字材料相配合的材料解析题;一类是纯数字的,以统计表格形式提供材料的材料解析题。但是无论题型分类如何,考生都应做到读懂理解历史材料;精心审题,从中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