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7徐晃武将:什么是痕都斯坦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7 03:59:50

痕都斯坦器其实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痕都斯坦这一地名便是由乾隆帝亲自考订,清代痕  痕都斯坦玉瓶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西部,其玉材多为南疆的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选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莹。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留玉皮或杂色玉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地人相信玉做的食具可以避毒,故一般多为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不见中国玉器中常见的礼玉和佩玉。这些玉器的装饰很有当地文化特点,有些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色宝石或玻璃;花纹装饰多为植物花叶,以莨苕、西番莲和铁线莲为主;用异色宝石嵌现动物眼睛等。除了这些装饰手法,还采用水磨技术,胎体透薄,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

目前我们所见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系宫内工匠仿制,称“西番作”。

清乾隆时,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苏州的专诸坊也有仿制。这些“西番作”玉器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玉,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这些中西结合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近现代玉器炉瓶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装饰纹样是西式的,犹如中西结合的民国家具,正说明了痕都斯坦玉的影响力。



痕都斯坦玉瓶

 

    痕都斯坦玉器(亦称伊斯兰玉器),是指清宫中收藏的北印度与土耳其等玉器,由于是清高宗不详其差异,统称为“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式玉嵌宝石瓶

 

    痕都斯坦为Hindnstan的译音,史称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及西巴基斯坦。

 

    中国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钦定皇舆西域图志》载:“痕都斯坦,在拔达克山西南,爱乌罕东。国公治玉,以水磨成器最精,为内地弗逮,旧于叶尔羌贸易,乾隆二十五年颁书赠物,今通市如故,”又称:“拔达克山西南行,有部曰爱乌罕,东南为痕都斯坦部,距葱岭外大国,又东为巴勒提。”

“痕都斯坦东境,直西藏之西。”

 

痕都斯坦工--盘1

    清《天竺五印度说》和《天竺五印度考准》御制文也由论述。

   清乾隆时痕都斯坦在我国的边境以外,地处新疆西南,西藏之西。阿富汗的东河东南,拔达克山西南,巴勒提及克什米尔正西,北印度的西北,并与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克什米尔、阿富汗为邻。

 

痕都斯坦工--盘2 

 

    目前我们所见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系宫内工匠仿制,称“西番作”。

清乾隆时,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苏州的专诸坊也有仿制。这些“西番作”玉器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玉,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这些中西结合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近现代玉器炉瓶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装饰纹样是西式的,犹如中西结合的民国家具,正说明了痕都斯坦玉的影响力。

 

痕都斯坦工--盘3

    痕都斯坦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痕都斯坦在中国汉代史书中有称“瀱宾”。从《汉书·西域传》及《茶余客话》中得知,痕都斯坦与中国贸易往来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清乾隆时期痕都斯坦与中国主要在新疆进行通商贸易。该地商人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药材、玉料等运往痕都斯斯坦,同时也将痕都斯坦的玉器等产品运往中国行销。痕玉东传始于清廷对新疆会、准两部的征服。乾隆朝是“痕玉”进入宫中最多的时期。痕玉受到了乾隆皇帝的格外喜爱,并赋诗几十首,对痕玉的名称、器型、装饰、工艺给与高度评价。

 

痕都斯坦玉四系罐

 

    痕玉制作历史悠久,在乾隆朝时到鼎盛时期,乾隆朝以后,逐渐进入衰弱期,甚至痕都斯坦一名也渐不为人知,直至消失,这可能和玉原料来源中断有直接关系。有史料和实物证明,痕玉玉料与和田玉相似,而中断的原因,史学家认为是由于18世纪以后,英国占领印巴岛后,中国与痕都斯坦的来往和贸易被割断,新疆的玉料也就无法运至痕都斯坦,从而“痕玉”生产中断。久而久之,生产技艺也由高潮跌落到低潮,甚至频临失传。当然这一论断尚需得到进一步证实。

 

痕都斯坦玉调色盘1

 

    痕玉的风格和特点

 

    痕玉所选用玉材多为新疆和田青玉,也有白玉,次为碧玉,但未发现黄玉和墨玉。痕玉玉质温泽,对光透照有雪花或棉花斑纹,主要可以分为食器与杂器两大类。食器类有碗、杯、盘、瓢、杓等。杂器类有罐、瓶、盒、笔室、灯檠、香炉、可兰经架、镜、火药筒、剑把、鹰架等。

 

痕都斯坦玉调色盘2

 

    痕玉器物造型奇特,多为圆体,采用自然界的花、果、叶等植物形状作为装饰母题,尤以莨苕和莲为主要饰物,以锯齿边的宽叶及直穗上成串花朵为其典型特色,但反应在玉器上的大多图案化了,难以辨识。痕玉上所雕的莲花,不像水生莲花,而相似于陆地种植的“西番莲”“铁线莲”。

 

痕都斯坦玉调色盘3

 

    花叶纹的雕法有立雕、浮雕、镂空和少量圆凹雕,以剔地阳纹技法,即浅浮雕亦称“隐起”对玉器器表起之花纹,皆磨去琢痕,以显圆润,正可谓“看上去花叶,抚来无痕迹。”但底子往往不磨,任其高低不平,也另有一番艺术效果。

 

痕都斯坦玉调色盘4

 

    玉雕花纹装饰极为丰富,其主要特征是规整、对称的图案式布局,其中既有表现花叶的柔美与盎然生机的作品,也有表现硬朗刚直的作品。器物的耳足、耳柄也多呈对称性布局。凡成对称者,其耳或柄多饰花果枝叶型。痕玉的器底和足多外撇,其形或作花,或作花瓣,或呈叶形。

 

乾隆 黄玉痕都斯坦菊瓣纹盘

 

    痕玉不仅多利用多层次的浅浮雕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机,而且为了加强装饰效果,常采用五颜六色的镶嵌来营造华丽高贵的美感气氛。主要是在玉器上镶嵌金银和珠宝,以形成美的图案,使玉器更加富丽堂皇,亦有金粉直接描绘图案的。所谓“耳垂翻出双苞缀,足砥粉承碎瓣拿”、“玉瓢一握如花瓣,有蒂有叶还有花”等诗句,正是对“痕玉”纹饰图案及造型艺术的生动描写。

 

清 痕都斯坦花卉纹圆玉瓶

 

    痕玉部分器壁(玉碗、盘、杯等)雕琢既细且薄,由外透过器壁能看清器内盛装的物质颜色,由内透过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种花纹图案,正如乾隆皇帝称赞的那样:“薄于纸更轻于铢”、“抚外影瞻内”。这种追求玉器薄胎、透明的工艺史痕玉的一大特色。

 

    痕玉主要花卉叶纹。花叶纹是痕都斯坦玉器(伊斯兰玉器)的主流纹饰,最常见的花包括:莲、罂粟、蔷薇、蜀葵、百合、水仙、石竹等。组合花常见的是菊花。最常见的叶纹是莨苕,可长可短,可繁可简。其次是蕉叶、凤尾草、狗尾草等。

 

    痕玉中的主要镶嵌技法。痕玉器,喜爱加上五颜六色的镶嵌,如在玉器上镶嵌上金属丝与红、绿等各色宝石,来营造华丽高贵的气氛和美感。镶嵌技法主要有:嵌银法、嵌立体金丝法、嵌金丝磨平法、贴金圈法、堆胶贴金箔法、金托法、贴金箔花法、金泥绘图法、彩绘法、单嵌法等。此外,还有玉嵌玉枝法,也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