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甄宓电影:长春老建筑物语—大同广场(人民广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48:41

长春老建筑物语—大同广场(人民广场)

        新京大同广场,即现在的长春人民广场,始建于1932年。此广场外径300米,中心岛直径220米,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是长春最大一座街心广场。

                          现在的人民广场从西向东观看的夜景,摄影者刘斌,在此致谢!

        在“满洲国”设立之前,这里是位于长春老城西北角的一片旷野,当时出了长春老城的西北门(现民康路与平治街交汇处),就在人民广场的这个位置上,是个斩绝犯人的刑场,类似北京城的菜市口。而那时的长春府的城内监狱也在西北门内,就位于现平治街二院对门大门洞内一带。所以被砍头的罪犯从监狱出了西北门到刑场,到也算便捷。

        1932年“满洲国”设立后,《新京都市建设计划》也随之出台。这个规划是在当时长春老城、商埠地、附属地的西南方向重新规划了一座新的城区。这个规划在前文中多有提及,大家已经不陌生了,而大同广场就是这个规划中的城市中心点。在这份规划当中,道路系统按照“中心放射”和“直角交叉”相结合的模式设计。在路网设计的合理框架下,再结合水系、绿化的搭配,各功能区的设置,使得长春的城市规划极为合理。在相当长时间内,长春拥有过“国内城区绿化率最高的城市”、“霍华德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完美体现”、“堪比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等盛誉。


        这个大型广场建成后,被命名为“大同广场”。作为街心广场,它设了六个出口,分别连接着正南北的大同大街(人民大街)、东南到西北的民康大路(民康路)和兴安大路(西安大路)、东北至西南的长春大街和建国路(建政路东段)。实际上,就是三条大街、六个出口的一个交通交汇分流岛。六个出口基本是60°的夹角关系(建政路口稍偏北),这也决定了西安大路、长春大街和民康路的非正东西的偏斜走向。


        大同广场建成后,中间构筑了花坛、人行步道等设施,而在广场中央设了一个标识城市海拔高程的“国道标台”,注明此处的海拔高度为218.17米。当时这一海拔高度的基点是取自大连湾的黄海海平面,长春城区的海拔高度也就在此高度的-20米至+15米范围内,不计周围的丘陵高低,长春高点基本位于在铁路沿线一带(230米左右),而低点位于伊通河畔沿岸(190米左右)。所以俺曾跟在伊通河畔购房的哥们打趣“一生中肯定要经历过一次被淹,至少地下车库会被淹一次”……在后来四十年代的时候,这里修建了“顺天安民碑”,碑顶安装着扩音喇叭,碑的周围是一圈类似“古希腊神庙柱”的装饰圈柱。

            这两张图是大同广场建设前和建设后的对比图,从一片旷野到初具规模,用了六年时间

                          这两站是将广场周边放大后的景象,拍摄者位于市公署楼顶塔楼

        在这个规划中心的中心处,当时预留了六块极为黄金的大型公建用地。除了东边和东北边的两块地直至“满洲国”消亡也没来得及建设外,西北块是满洲中央银行;西部是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和新京中央放送局;西南块是首都警察厅(早期是司法部和外交部);东南块是新京特别市公署(早期是国都建设局和文教部)。而两块当初未建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末分别建设了吉林省宾馆和工人文化宫。当时建设的几栋建筑,都在前文中介绍过,它们或是新区最早的官厅、或是新京最大的建筑,个个都是带着一身故事的主。





        1945年8月日本战败,苏军进驻长春。当时苏军将原中央通和大同大街统一改为斯大林大街,这个当初称为大同广场的大型街心广场随之被改称为斯大林广场。1945年10月,苏军拆除了原来的“顺天安民塔”,苏军在此修建了一座“苏军烈士纪念塔”,碑高34米,塔顶为一架铜雕的“雅克”轰炸机模型,塔体向北的正面刻字“苏军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字“中苏友谊万古长青”。这座塔主要是为纪念苏军牺牲的23位空军烈士而建。当时在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分别建有三座类似的纪念塔,在塔顶的铜雕装饰上,沈阳为坦克、长春为飞机、哈尔滨为军舰,意蕴着纪念“苏军海陆空烈士”。据说,当时在长春负责建塔的,就是那些苏军“手下败将”的遗留日本人。

                                                              这是四十年代时建的顺天安民塔

                                                   这是八十年代的人民广场的景象,人头攒动哦!

                              这是今年十一老糊涂跨过栏杆照的目前现状图,一个人都没有!

        1946年5月,民国政府接收长春后,原中央通的斯大林大街北段被改称中山大街;原大同大街段被改称中正大街,这个苏军命名的斯大林广场也随之改称中正广场。广场上的苏军烈士纪念塔依然如故,1946年宋美龄和蒋经国到长春慰问苏军的时候,还到这里敬献过花圈。

                   (这是宋美龄、蒋经国抵达长春时,在机场受到苏军欢迎接待的场景)

        1948年10月长春和平解放,当初长春守军的最高长官郑洞国,就是走出广场西北角的中央银行大楼大门而“被起义”的。此后,这个中正广场被改称人民广场,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很多年以来,这里是长春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许多人来到这里留影,那时广场里最多的摊床就是照相点。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不在此地留个影,似乎就证明不了来过长春一样!相信以人民广场为景的老照片不难找,家在长春和来过长春的人们谁家没有几张?!那时,这里不光是来长的人们来此一游,这里从大清早的晨练开始,一直到月夜下的恋爱,成天就断不了人来人往!

        1997年斯大林大街改称人民大街,俺一直在想,或许跟这个人民广场多少有些关系吧?!后来在六、七年前,人民广场对广场内的道路和绿化进行了封闭维修。看着一天天变靓的树木、道路、草坪,很多人在憧憬这修后的开放。可在那次维修后,一直到今天,人民广场就没再对外开放过。政府的正式解释一是涵养草坪、二是游人路上穿越马路即影响交通又不安全。尽管不开放,也时常有人越栏而入,俺就是其中之一,嘻嘻!有点违反规定之嫌。不过,这种不开放带来的是一个人晃荡其中的空旷,绝对的闹市中的静谧之地!


         这两张图均是目前长春人民广场的现状,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那些老建筑竟然都成了“平房”

       时至今日,尽管有关于此塔存废或异地搬迁的种种说法(沈阳和大连的苏军纪念塔分别被异地安置),但这些苏军毕竟是为了撵走日本侵略者而献身的。尽管他们的目的可能不像说的那么高尚,也有占领东北后许多令人生厌的举动。但没有苏军出征东北,日本军国主义不会那么快垮台,东北的光复肯定更加惨烈和漫长。所以这些为中国人民重获自由的苏军烈士们,还是值得人们敬重的!

        同时期在长春建设的街心广场还有许多,大同大街上就有六个,还有安民广场、西安广场等,加上在满铁附属地早期建立的多个街心广场,这种“中心放射形”的广场在功能、作用、形制上均大同小异。当时在新发广场上,也建了一个塔,称为“大满洲国帝政纪念塔”,是为纪念1934年3月“满洲国”改为帝制而修建的。从那时起,“满洲国”变为“满洲帝国”,年号从“大同”改为“康德”,溥仪也由“执政”重又成为“皇帝”。当年的这些街心广场,尽管有些在当下日益汹涌的车流下已被拆除了(新发广场、解放广场、自由广场、工农广场等),但留下的这些,至今还在发挥着疏导交通的作用。想着这些百八十年前整出的东西,在现在交通状况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仍然还有功能,不免让人几生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