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邪妃:韩似萍:让家长更理解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18:34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49    更新时间:2011-8-8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各位同行,我是来自浙江省的杭州市。我是一个教育科研人员,但是在家庭教育这个领域,我又是一个杭州市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组织者,又是在家庭教育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的指导老师。所以我三个角色导致了我在这个领域当中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所以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把我的想法与各位交流,非常高兴,对我是受益匪浅的。
今天我要讲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当中,如何让家长更理解教育。其实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的,如何让家长更理解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指向家长提供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它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大众传媒对家长的影响,第二是通过社会机构对家长的直接指导。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可能更多的是在研究通过社会机构怎么样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基于这个目的,我思考的三个问题与大家思考一下。第一个,教育面对的新问题,如何客观认识社会生存环境改变后的“孩子问题”。我们听到很多说法,有人说现在这一代独生子女问题很多,这一代独生子女甚至说他们是道德衰退的一代。我觉得这不够客观。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一代独生子女还是相当的优秀,但是在他整个发展的态势情况下,他确实存在一种不尽人意的地方。
我们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我们不是对他的表象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要进行探索与研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
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家庭教育被高度重视以后出现的新问题:就是拥有教育权力者(家长)的教育能力如何建构问题。第三个问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迫切需要建设的问题:指导者的专业素养和指导力量的整合问题。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因为我是搞研究的,所以从大量的案例当中,或者对一些问题当中有这么一个感觉,我们对目前深层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估计不足,过多的认同问题孩子,不能客观看待孩子问题的合理性。所谓的“合理性”并不都是对的,孩子今天出现这种情况有他一定的“合理性”,它是一个必然。这个就是我们指导的空间,或者说我们家庭教育的空间。我们只有找到家庭教育的空间,找到一种补救办法,或者说弥补的办法,或者说能够更好地完善它的切点,我们的指导教育才能有效果。
下面我们来看,今天的生存环境变化到底对我们的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同伴资源缺失,影响青少年社会性成熟。
在一个有兄弟姐妹家庭的孩子当中,它毕竟形成两条链。大的对小的呵护、爱护,小的对大的要服从。在家庭生活当中,他在学习很多生活的道理。比如分工、合作、公平、公正、分享。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儿童的小社会、小环境,孩子当中自然的一种有序,我们讲呵护与服从,爱佑和尊重,这是一个自然生存。另外在学习生存当中,一个人的管理能力最早是在家庭中形成。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哥哥姐姐要给弟弟妹妹分任务,在我们家庭里大的要挑水、小的要扫地,这个管理就是这样产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需要有安全感,所以要追求公平、公正。
在一个家庭团队当中,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有经验那个时候小,条件不是很好,爸爸妈妈买回的苹果,由几个兄弟姐妹公平的分,叫“分享”。而且他还学到怎样获得公正和公平的技术,比如孩子会凑在一起,怎么样分法大家都不吃亏,所有的这些概念和技能在小同伴的社会当中都是接触得到,也能够建立的。
还有,正是因为同伴的共同生活,他们有同伴的游戏,有游戏就有游戏规则,使孩子们懂得在你需要获得什么的时候,你必须遵守什么。现在我们的独生子女环境下,应该说在孩子获得了非常丰厚的物质资源,或者说获得了非常多,可以说整个家族对一个孩子的厚爱。但是没有小同伴就是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儿童、小伙伴的生活,就是我们讲的他等于失去了同伴对他的影响、示范等教育资源。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在做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当中问家长,很多的家长说没有思考过。其实在我们的老师当中也很少思考,我们的老师都在困惑,好象以前的孩子没有这样,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心中没有他人,其实我想讲,在他的生活中本身就没有出现过重要的人。
在儿童细节中我们看一下,我简单画了一个图,在一个家庭当中有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有争宠的机制,他们都想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老大给爸爸妈妈拿了一双鞋子,老三马上倒了一杯水,老二困惑了,怎么在爸爸妈妈表现我是一个好孩子。所以这种争宠机制和行为,实际上在一定层面增加了孩子做好孩子的愿望和自律的需要。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不能把独生子女的问题简单说成好与不好,刚才董教授讲了,独生子女有很多积极方面,但是也有相反的。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同伴资源缺乏会导致孩子应该要有的最基本的社会规范与规矩,他没有了解。因为同伴教育资源缺失了,丢失了他学习的机会。
第二,生存环境的改变使教育影响失控,增大青少年成长的风险。
这里有一个故事,一个10岁的小男孩对课堂上老师的批评不满意,他要对老师进行报复。一次在家里上网的时候,他收到一个视频的电子邮件,里面是一个裸体的女人,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卖淫广告。于是小男孩认为机会到了,有他在老师那些学来的电脑逃犯技术,对这份电子邮件广告进行了裁减,用老师的相片上的头像换下裸体像上的头。用学校的地址与电话号码换下广告上的地址与电话号码。再把这份新广告广泛发送出去。于是这一时间对女教师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女教师拿起法律武器讨回尊严。由于小男孩还是一个无法律行为能力人,因此必须由他法律监护人父母来承担处罚,以致他们父母倾家荡产来赔偿女教师,但被女教师拒绝了。女教师提出金钱能弥补我收到的伤害吗?
这个故事我讲了十年,因为这是一个问题,我们谁都回避不了。而且在信息社会,孩子仿佛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又鱼龙混杂,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校园及家庭内的普及,使孩子掌握的多种获取信息的技能,拥有了众多的信息渠道,孩子走进了操纵信息的自由王国。
但是,按目前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却很难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成长充满了风险。我们的尚教授知道,现在在少管所这类人非常突出,一类是高科技犯罪,再有一个绝对愚昧的这一种犯罪。我想这就是信息社会,其实它给我们孩子展示的世界不一样,它对孩子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关注到积极的影响,而没有看到消极的影响,没有进行必要的弥补,我们的孩子现在是走在红地毯,但是这个红地毯是铺在充满坑坑洼洼的陷井之上。
我是做青少年性健康研究的,在20多年的研究当中,我发现近几年有很大的问题。我做的大量的案件当中,有90%的当事人出现了这个案例是没有预谋的。很多的孩子都是被性信息误导。所以这个信息我们要建构什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统,使孩子在不良信息面前具有免疫系统,在拥有网络技术的同时也拥有网络道德,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对信息现在几乎没有办法控制。
生存环境变化之三:信息传递变化,青少年学习方式多元化。
人主要的交流语言有三种:有声语言、文字语言、肢体语言。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我们长大的过程当中,父母跟我们的讲话是有声语言、文字语言,我们的肢体语言很少关注。因为中华民族是非常含蓄的国家,它并不需要夸张的举动,肢体语言往往是演艺界人士的举动。
但是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是看电视长大的,对图象肢体语言是他们在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认识的,几乎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他们对此有特殊的理解力,所以看电视、看漫画、用电脑,用我们不习惯的语言进行信息传递。这与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产生巨大反差。
我们有的家长来的时候,无论孩子出现什么结果的时候,说我们的孩子不要读书,喜欢看电视、看漫画,好端端的书不读,偏偏上网,很多把它变成一种问题。好多专家也说怎么样把孩子的这个习惯改变。我想说,正是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这是他们社会生存方式的不一样,所以导致他们的学习方式跟我们父辈学习方式不一样。如果用父辈的学习方式判断孩子,这是不客观的。
我的孩子也许用社会评价来说,人家说他蛮优秀。其实我想,在我的孩子身上,所有独生子女的问题他都有。但是我们往往会认为,这个孩子在社会的评价当中学业非常优秀,所以其他的东西不用管。其实我的孩子对我提出的要求,我出国去日本,他都要求我买日本的漫画。我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他说你就别管了,这叫漫画语言,你们这一代人不懂。
所以我们的孩子在他的经验系统当中形成我们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我们不熟悉的东西就一味地批判,这会造成更大的冲突。我们怎么去理解这种行为方式的合理性,在这个合理性的过程中,我们使他更优化。当然我并不是说看电视、看漫画、上电脑全部都是积极的,全部都是应该宽容的。
刚才董教授讲了,在学习的机制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一味地看电视,现在大人很忙,有些孩子在读小学以前,孩子最高一天要开7个小时。但是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其实是被动的看、被动的听,他的语言没有发展,完全是被动接受。在心理学研究当中有一个数据,一个人被动地看、被动地听,充其量能够理解记忆20%,如果主动地看、听能够理解50%……所以我在想,孩子喜欢看电视、看漫画,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帮助他们,去优化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把他们当成问题孩子,这样我们的教育往往收不到效果。
生存环境变化第四方面,文化反哺出现,成人权威受到挑战。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因为暑假,母亲要出差一个星期,如果不给孩子玩电脑,孩子就要到外面去。最后商量还是要把电脑留在家里,母亲买了一堆打印纸,对孩子说你找一些学习的资料打印出来。母亲不是很放心,回到家里发现儿子确实打印了很多东西,但是打印的都是在网上下载的与性有关的信息。母亲很着急,大家对她说可以给电脑加密。母亲回家坐在电脑前琢磨怎么分级,儿子进来说:“妈妈你在分级吧,我来帮你。”所以孩子的技术远远高于他的母亲。
从技术层面来讲,这个母亲已经没有办法在控制他,其他方面更是。由于成人和孩子是同步接受社会信息,而且孩子对新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接受力,而成人对旧事物具有较强的定时和依恋性,使今天的孩子以他较少的守旧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束缚,以及语言和器物接触上的优势出现在各种生活中,以现代文化人的姿态逐渐进入现代文化的传递者与指导者角色。
我们很多成年人不懂电脑,所以控制不了孩子。另外跟孩子的信息交流过程中,我觉得中国家庭有一个问题,家长真的不是很爱学习。所以,他碰到问题再学习。所以在一般问题交流的时候,孩子说出来的话,家长听不懂,根本就没办法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具有权威性,具有教育的权利,他还有什么资本?所以,文化反哺在家庭中的出现说明了一种新型的学习关系正在标志着一种新的亲子关系。
另外还有,就是刚刚董教授讲的,离异家庭问题。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婚姻自由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所以他有权利选择他的婚姻状态。离婚本身不是一件错误的事,但是现在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阶段。比如我有两个孩子的例子,给了我很大的刺激。
一个孩子一边哭一边跟我说,韩老师,我从活在爸爸妈妈心尖的人物,现在渐渐变成法律概念的人物。因为爸爸妈妈坐下来讨论的问题,就是养我的钱,弄得不好就到法院我归谁的问题,让法律来判定谁养我,而不是真正的关心我,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意义了。
第二个事,今年上半年,一位职业高中的高三女孩,她学的是财务,一般来说职业高中的孩子进银行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女孩确实很优秀,已经被一家银行录取了。但是,她上吊自杀了。上吊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离婚以后,她判给爸爸,爸爸一直对前妻的离开耿耿于怀,不允许她看妈妈。母女感情很好,她说小的时候每次看妈妈,爸爸都打她。她说打一顿就算了,我满足了看妈妈的需要。后来妈妈结婚,嫁了一个比她年纪还要小的人,所以爸爸更不平衡。这次她找到工作了,妈妈很高兴,约了女儿见面,并且买了礼物。女儿回来,发现爸爸骂她,而且一边灌酒虐待自己。不管她怎么道歉,爸爸用最刻薄的语言骂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仍然是好妈妈。这个时候她心里复杂极了,她不愿意接受爸爸对妈妈的侮辱,也不愿意看到爸爸痛苦的表现。在晚上12点钟,她给老师、心理辅导员和同学发了邮件,但是半夜12点钟谁都没有看到这个信息,三点以后这个孩子自杀了。
这个孩子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因为家庭的离异,父母不能处理好关系,把这个问题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所以我们刚才讲的暴力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所碰到的问题,这是我们常人不能想象的问题。这些也许在学校里,在社会上似乎有一点问题很严重的孩子,但是他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养成的,他又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变态的。
所以我也在讲,今天是在妇联讲,我们在做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我觉得其实我们要对一个孩子的环境进行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妇女跟儿童、婚姻跟家庭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似乎可以提出、倡导一种文明离婚的说法。因为离婚对两个大人是解脱了,但是对孩子就是一种受罪。
第二个问题,在家庭教育被重视后面出现的新问题。
我们改拥有家庭教育权力的人,他的教育能力如何构建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个目标。因为我们都在说,其实我们做家庭教育指导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家长的教育素养到底是什么?家庭的教育素养怎么样帮助他养成?从大量的指导和咨询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会有一个问题的教育,或者一个问题的家长。
我想大概是这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家长留给孩子的“问题教育”。第二,家长自身是一个“问题家长”。第三,家长的知识背景问题。
也就是说,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他到底应该教什么?我用这么一段话可以让大家能够去思考:我们在处在社会高速变革的时代,有一个科学家说了一句话“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有史以来技术发展的总和”。这说明现代社会发展非常快,21世纪人类追求共生、共和平,人类的发展将会比20世纪更快,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预料。也许以前我们把手提电脑当成奢侈品,但现在很多商务人员都拥有了,这就是技术发展之快。
现在的成年人已经很难预见下一代成人后将会承担何种角色,下一代所将接触的也不可能再是一个稳定的目标、明确的社会期待和文化规范一致的社会模式。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说到“投机倒把”,我的孩子就说抓住机遇、做好流通。这说明我们那个时候是一个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不允许个体经济骚扰它,所以投机倒把是对计划经济的干扰。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所以它有很多的规范都要发生变化。比如稳定的目标、明确的期待,我们一直以来让孩子失去童年,但是现状怎么样?大学生的失业率在杭州市的比例比职高生要高。原因是什么?在专业的选择、设置过程当中等多方面原因。
而我们的职高学生有一技之长,所以找工作很容易。这些问题都已经不可能是一尘不变的事情。所以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简单适应社会,如果所谓适应社会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社会是不变的。所以老师现在训练他们,与这个社会信息配套。还有一个是,这个社会是变的。这个适应指的是社会化的人格、角色身份、生存技能等一系列要素,几乎变成一个人毕生的、无限的自我定向过程。我们要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今天的家庭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教什么的问题,我想不是教的知识的问题。我们更重要的是,帮助一个孩子建立一个健全的加工系统。如果他加工的系统是健全的,今后不管碰到什么社会都能够适应;不管是什么样的原材料,他都能够加工变成有价的东西,这大概就是素质教育。
这是教什么的方面。但是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其实很少有家长为孩子想。刚刚我在外面,电视台的人问我,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有什么区别?我说学校教育有它特定的内容,它必须要完成这样的内容。学校教育在讲素质教育,其实这不如在家庭教育当中讲素质教育。其实家长关注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一辈子孩子都要陪伴这个家长,这个孩子一辈子的价值就标志着家长与家庭的幸福感。所以家长要教孩在家庭教育当中讲素质教育。其实家长关注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一辈子孩子都要陪伴这个家长,这个孩子一辈子的价值就标志着家长与家庭的幸福感。所以家长要教孩子一辈子的事情。
第二,家长教什么的问题。第一,人的知识是怎么样形成的?人的知识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常识的学习,我们的孩子要读书,学习很多前人的经验。还有一条,个体经验的积累。这个在生活当中是怎么反映的?我举个自己的例子,我这个人长的很胖,我不能穿很浅颜色的衣服,所以我买的基本都是黑色的衣服,我为什么这样?因为我曾经有一个经验,我穿着黑色衣服出去时,有人跟我说,韩似萍你好象瘦了一点,这个是很受用的一句话。所以我有一个审美需要,就形成一个经验,我可能穿黑衣服更适合。但是夏天穿黑衣服时,我们违反了一个物理概念,因为黑色是吸热的。
我有时候就想我是读过书的人,我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夏天穿黑衣服真是活受罪。那么我们就要优化。我们知道面料会改变人的感受,我们就找什么样的面料透气、凉爽,所以我就把两样东西加在一起。我经验产生的穿黑色衣服好看,第二我学过的常识,必须用比较透气的面料,颜色是黑色的做衣服,穿在我的身上,既满足了透气、凉爽,又满足了审美的需要。
在这个时候我们讲,可以说这就是有知识的选择。在这个过程当中,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对孩子的知识学习比较注意尝试。成天关注你分数是什么,很少为孩子制造生活场景,鼓励孩子进行生活体验。因为生活体验就是他个体经验的积累过程,而个体经验积累下来的经验,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用言传的,只有是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在人的知识结构当中是一种智慧。
所以我们现在的孩子家长在教的时候比较片面,我们讲常识的学习,孩子成绩好了,家长就认为孩子非常优秀。但是这些孩子一旦走到社会上,他具不具备生存能力?
我举个例子,杭州一个校长最近上半年非常痛苦,他说真的是儿子的事情改变了我。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以后自己开公司,很不幸这时这个校长的丈夫得病了,她跟儿子说,你这个公司反正自己开,你这段时间就多陪着爸爸看病。儿子听了以后很奇怪地眼光看着妈妈说,妈妈你应该明白什么叫做夫妻。夫妻叫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陪爸爸是你做妻子的责任。这个妈妈说是我的责任,但是我还没有退休。你现在反正是个体的东西,但是你是儿子,你也要尽责任。其实妈妈在这个时候痛苦,觉得儿子怎么会这样想。
儿子说,妈妈你应该明白,现在我是创业最关键的时期,你们都应该体谅我与支持我。第二,妈妈你白天上班,晚上多陪爸爸不就行了吗。这个妈妈一点办法都没有,就找我。我对这个家庭非常了解,因为这个妈妈是我以前的同事。我说出现这个状况你很难过,但是我认为你的儿子说这个话就有他的合理性。我说我知道,因为你丈夫是大学教授,你是中学校长,在你们家里我看到最多的两个情景,当时你的孩子小的时候,一回到家里做家务,你就说你的儿子帮助你时,你就说你不要做,学习就是你的任务。
后来,他的孩子读了高中以后,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了,在高三时孩子就到游戏机房。爸爸妈妈找他,一直到晚上11点找到,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跟我讲,我都快要崩溃了,我们这个时候就想找一个东西可以忘记现实世界,所以我们找到了游戏机房,专门玩色情的游戏。因为在玩色情游戏时,我们有高度兴奋,就把现实的世界忘记了。但是玩过以后,回来以后我们又很内疚。
所以我看到这个孩子高三的时候,孩子每出现这个问题,爸爸妈妈说我们是为了你好,你不要以为我们要你养,我们以后不靠你的。所以这是他的爸爸妈妈说的最多的话。所以我说孩子今天出现的行为,他的脑子形成了这样的经验。因为你一直讲,我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过去我主动做家务,你说我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另外家长告诉孩子,我是强者,我们以后都不靠你,都是为了你好。所以这个孩子一直认为爸爸妈妈是强者,从来没有觉得对大人有反哺的责任。
所以我要讲,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由于我们过渡关注社会问题,孩子考大学是整个的舆论,但是它留下的危机是什么,孩子在成熟过程当中,他应该拥有的一种经验、智慧,他不能成为相辅相成的真正有知识的人。这是我们现在家庭教育当中留给孩子的一个问题教育。问题很多,我只能举例说明。
第二,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长。
现在问题家长真的不少,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教育的问题,问题体现在孩子身上,但是真正问题的根源是在家长身上。我们所讲的问题家长,我这里主要指两个方面,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第一,家长消极的社会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其实孩子的心原本是很阳光的,特别是他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是大步往前走,我们说他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刚生出来对社会充满希望,但是在现实中,他最信任的人不断传递给他消极的观念。
有个孩子给我写信,说他的妈妈是道德教条主义者,爸爸是经济教条主义者。爸爸不断跟孩子说,这笔钱是偷税漏税来的,等于是捡来的,真好。孩子就在这两种思想里挣扎,他说我似乎更倾向妈妈,但是爸爸讲的也有道理。另外在整个社会变革中,无论我们国家还是党,都要走过一个磨合过程。我们成年人在磨合过程中会看到灰色的东西,但是它不是主流的东西。
如果成年人只顾及自己的小利,把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在家庭不停地讲,结果造成孩子对我们的社会、国家产生怀疑以及不信任。也就是说,其实有很多的时候,这种事情在讲的过程中只不过是孩子生命世界遇到的一个小事情,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应该出现这些消极的问题。
所以我们讲,孩子接受过多消极观,会使孩子选择灰色价值观选择自己的体系。
第二,家长不良的情绪情感反映在过分自恋。首先他会使家庭教育中过于在乎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淡化孩子的合理需求;其次,人格是人格影响的结果,家长不良的情绪情感会影响孩子的心里健康。我们省政府的官员通过教育部长到我这里来,讲了很多孩子的问题。我说孩子你要等待他成熟,有的孩子是早稻,有的孩子是晚稻,你要等着他成熟。她说不行,我说为什么?他说我要死掉了,我有病。这个母亲还说我的孩子好了,我的病就好了。
她还说我的孩子考上这个学校,在这个学校成绩蛮差,以前初中怎么好怎么好,所以在同事面前一点面子都没有。所以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淡化孩子出现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在满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需要,给予他必要的帮助。而且长此以往,家人的喜怒无常对孩子是不好的。
有个孩子说,我在家里爸爸妈妈的情绪都能应付,我以后什么情绪不能应付。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建立在自己的面子之上,还有一些离异过程中父母的情绪行为对孩子的伤害等等,这些都是成为一个问题孩子,或者问题教育当中的根本教育,就是问题家长。
其实我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原来跟家长讨论孩子教育问题,最后变成婚姻指导、人生指导。其实家长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很多指导当中,我们跟家长讨论的时候告诉家长,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其实家长有些不是教育方式的问题,而是他无意中的教育方法。
另外,还有家长扮演不好自己的角色。比如每天教育孩子只说对的事情,停留在要求的层面,并不是身体力行与孩子一起把问题解决掉。所以这是没有对孩子提要求,你是你们家里的领导,你不是教育者,教育者是陪伴孩子走过一段对孩子来说不是很平稳的过程,这才是一个家庭教育的过程。
另外,我们的家长生活世界问题也在关注、教育,但是精神世界很少关注。学校教育也是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有一次我在和新华社领导讲话的时候说过,我说大学的自杀高峰要到来了。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似乎都在和孩子说,把你童年时代放弃,你好好读书,将来迎接你的是很好的未来。结果孩子往往上大学以后,我前面付出的代价,并不是老师告诉我们的前途光明的世界,所以他原本相信和他原本还没有培养的就产生了作用。
有很多孩子产生逃避或者自暴自弃,但是这是我一家之言,我作为研究人员还是想说这句话。
第三,家长的知识背景不够。
我们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每天都是早起晚睡,辛辛苦苦在做事,但是成效不大。原因是什么?他不知道我在教育过程中重点在哪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孩子的什么时候家长应该对孩子影响什么,关注孩子什么?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各个阶段,家长应该关心他什么、培养什么,矫正什么,家长都不清楚。
第一,1岁完成的;第二,2~3岁完成;第三,4~5岁完成;第四,5~11岁完成。第一,完成任务越来越艰巨;第二,早期影响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后期发展。我们有一句民间话,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其实当一个孩子走进一个学校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他早期留下的不良经验已经对他的后期发展影响非常大。
所以有的时候问题是出现在后期,但是教育的原因是在早期。有的时候,特别是在最后一个时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学业成绩考的不好,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心里不成熟,他没有成熟的社会心里,或者我们在一定程度理解他所要完成的学业任务,所以他的学业任务完成比较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往往请很多的家教,结果很多事情还是不如人意。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完成孩子身份与角色的同一,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因素。
另外,儿童在不同年龄的道德推理能力导致价值取向。比如他的推理能力决定教育方法什么样,比如1~3岁、3~7岁孩子的道德推理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有的放矢。1~3岁的时候可以吓唬他大灰狼来了;但是3~7岁的过程中,大人对他的示范非常重要;7~11岁的孩子是实现自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建立强化系统,建立自立系统,这个时候你跟他讲国家的概念、大家的概念,孩子听不懂。而11~17岁的孩子拒绝成人世界,他所有的归属都是在同伴世界满足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往往会说,这些孩子是非观念很薄弱,我要他做什么不做,同学一叫就去了。原因是什么?因为是同伴世界,他特别在意同伴世界当中的价值观,尤其是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时候。
我们在做学生问题指导的过程当中,结果发现其实这时的孩子有三个很重要的价值需要,一个是相对同伴的价值感,一个是相对同性的价值感,一个是相对异性的价值感,所以他所有做得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这些价值感。如果没有这些价值感,孩子会出现偏激。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当着同学的面指责他,孩子就会觉得没有面子,缺少了同伴价值感。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他同伴的爱护和对同伴群体的建设是家长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到22岁的孩子,他已经关注体制和制度,家庭中的民族化是越来越显性的。家庭当中,你要让孩子有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必须是让他具有身份。还有,你要孩子遵守什么的时候,家庭成员当中每个人都要遵守,因为这是制度。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同年代家长教育孩子方式都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家长隔行如隔山,特别是现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也许原理性的东西跟家长讲的很少。因为我一年大概有四五十场课要对家长讲,每次我跟家长讲我要讲心理学很枯燥,但是我尽量讲通俗一点。但是每一次家长都能接受,说早一点知道多好。这就说明现在家长知识背景不够,也导致家庭教育不尽如人意。
我们思考的第三个问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迫切需要建设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导者的专业素养提高和指导多元化提高,或者是指导队伍培养与指导力量的整合问题。为什么讲这个?因为我也是杭州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一员,研究者的身份和管理者的身份,以及具体对家庭教育的兴趣,使我觉得指导者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指导的效果。而指导的效果又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情况。所以指导者的专业素养提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指导者的数量不够肯定是对的,在杭州我们的指导数量很少。还有,指导者站在台上的时候讲什么,你拥有怎么样的素养,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过程中,其实它有四个过程:管理过程,就是组织过程;指导过程;教育过程;发展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四个过程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这四个过程当中,其实大家看,每个过程是哪两类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清晰的。在这四个过程当中,我们今天开的会是组织者和管理者的管理过程,当老师在台上做教育工作时,就变成了了指导过程,在指导过程当中,我们的指导者作用是非常大的。
作为指导素养不足的,主要是几个方面。第一,他不能很好的确认自己在指导过程中的角色。我们假设他是一个指导老师,下面是孩子的父亲,这里是一个学生。指导者跟家长一起在讨论孩子的问题,但是有没有想到,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其实我们的视野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指导者在讨论孩子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站在社会关系的角度在说孩子的问题。因为他跟孩子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他讨论的时候比较理性。在理性的讨论当中,我们评价一个孩子应该怎么样,他往往用是非来评价。
但是一个家长看孩子的过程当中,往往是靠情感。我们在做指导过程中,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跟家长说,你回去对孩子怎么样。结果讲了半天,家长回去还是不能实施。因为你是在让家长承担老师的责任,但是家长不是老师,家长对孩子有特殊的情感。
我有一次听一堂指导课,回去听家长讲,这个老师好象没有结过婚是一个学者,结果下面的家长讲这个老师没有孩子是在信口开河。所以我们了解,我们要经过很大的心理换位。指导者必须站在家长的角度,更多考虑情感要素。也就是说,为他寻找一个家庭教育的合理性,他必须从这儿走到这儿再去讨论这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他的心理不换位,不把家长作为主体,很可能会产生误导。比如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有很大问题。家长对孩子要求说了半天,孩子都不想做坏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我们的家长因为有这么高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他就从他的经验出发对孩子讲你要什么,这个孩子瞪着眼睛其实都没听懂。这就是教育过程中家长没有把孩子当主体。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在接受指导过程中,因为他们的视野不一样,说的不一样,原因就是指导过程中的问题对教育过程当中的影响。所以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指导者一定要搞清楚我是谁,我跟家长对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角色,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家长哭着跟我说,他的儿子在学校偷钱,他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对的,但是他要求孩子在学校死不承认。原因是这个孩子在班里偷钱,班主任非常兴奋,说要和家长联系,共同教育。当这个家长走进学校的时候,原本老师想和家长沟通怎么教育孩子,但这个老师没有顾及到家长的感受,在办公室就说今天你的孩子偷钱。这个家长的脸一下子就拉下来了,老师结果马上又说人赃并获。家长的脸一下子就黑了,这个家长说我能不能见我的孩子,见完孩子回来,就跟老师说自己的孩子没有偷钱,是同学陷害的,老师威胁自己的孩子。这件事情就没办法再处理下去了。
这个家长说其实我的孩子确实偷了钱,但是我要推翻这个事实,因为老师跟我说孩子偷钱,还人赃并获,我非常难受。所以这就是家长和老师指导过程当中,决策不一样的地方,老师可以毫无表情说学生,而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感情。所以你的角色就决定了家长能不能够接受你,能不能选择你的方式。
第二,我们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方法指导太多,让家长模仿的太多,但是帮助家长构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东西太少。我自己在做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我们把目标分成改进目标、发展目标。其实改进目标很好做,而发展目标是怎么样让家长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体系,你是说不了的。
比如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和家长说,一个好的教育做到哪几点,家长说你讲的好象是对的。你找成人讲,你制造的家庭肯定让孩子喜欢,成人也喜欢。另外,你也希望孩子成为好孩子,我就找了1700名高考有加分的孩子做家庭教育调查。这个调查当中发现,这些家庭有十大特征,我不跟你说,你这样做以后保证你的孩子出息。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好孩子的家庭是怎么教育的。你根据自己的情况,量身为孩子做家庭教育的方案。这就是我们帮助家长建构的问题。所以指导者的专业素养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提出这四点,一个是能够与家长进行平等而朴实、真实而虚心的对话。第二,不会对家长教育观念的任何内容感到棘手,能够用讲授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应付自如。第三,有一定的教养经验,能够与家长产生共鸣,或能站在家长角度体谅人,但同时又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价值观。第四,非常清晰把握。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过程中,像比较正规的指导,就是社会机构对家长的指导当中,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学校进行、教育部门进行的;还有妇联、社区进行的;还有一种是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求他的员工既做好好员工,又做好好家长,因为这关系到这个人的全部生活品质的问题。如果员工的家庭不好,工作也会不好。
我觉得,目前这种教育力量存在,但是它需要教育合理的分工。在这个过程中,妇联起到牵头作用,但是正是因为学校有组织优势,其实在做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学校一定要站在前沿,教育系统一定要站在前沿。因为它有两个优势,组织功能特别好。开一个家长会,妇联同志在社区要让家长开会真的很难。但是学校说开家长会,家长都来了。这就是组织优势。
第二,学校老师有教育基础,如果做适当培训,老师可以做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所以在妇联牵头,教育系统还是需要寻找自己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价值。以杭州市为例,杭州市以家庭教育协会为合作平台,协会牵头,从幼儿园到高中生都是教育系统做得,社会上的特殊人群,包括0—3岁是社区在做,还有家庭文化的建设是社区做得。
我们做了一些分工,杭州市教育局应该说为此专门设计了机构,叫做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其实它是一个管理指导机构,是教育局的机构。教育局是家长学校总校,区县建立分校,保证行政畅通性。另外学校叫做指导站,学校的指导站承担组织家长学校,指导班主任开班会、网络指导等等。所以我们是三级指导网络。
近八年运作下来,应该说还是很正常。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能够通过这么一个组织网络,能够贯彻下去。当然,地域不同,不同学校的差异还是大的。但是我们觉得还是正常的。
我们的总校下面有一个工作班子,比如我们有一个讲师团,这个讲师团的人主要是负责基层家长学校教师的培训,以及做一些教材的编写。我们还有一条热线,讲师团的成员做,叫奥迪线。我们希望整个社会关注家庭教育,所以我们双方非常满意,有一条热线是我们的讲师团成员在每周一至五晚上担任咨询员。
最近我刚刚完成的,我们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艾滋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成年人的性道德多元化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一定要重视。由于这个问题的隐私性,所以我们希望家长能够支持,最近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家长支持状况的调查显示,孩子越小家长越愿意做,孩子越大家长越不愿意做。
我们把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怎么样让家庭也能够进行。我们还开辟了一些课堂,比如对家长进行专业的调查,所以我们的课堂叫做“智慧家长课堂”,有一套课程,让家长到家长学校上这些课程。
我们还有外来务工子女家长课堂。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外来务工者很忙,但是不能忽视家庭教育。我们就把家庭教育很关键的东西提炼出来,必要的东西还是要做,专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包括还有面向家庭结构不完善的家庭的课堂。通过这些专项课堂的课程,把这些观念输送出去。
我们现在还有一个网站——杭州家庭教育网,是杭州家庭教育协会办的。我们教育系统承担六个项目,有一个叫韩老师信箱,网上与家长交流。另外,我们有家长沙龙,就是家长和家长讨论问题;热线实录,引导家长怎么思考问题;另外还有智慧课堂,把我们的智慧课堂、苹果课堂的课放上去;还有视频学校、四方论坛,我们讨论孩子的问题,先把孩子请来,叫专家、指导老师、家长、孩子四方讨论。
另外,它也需要广泛的群众运动。所谓群众运动,就是可以把通俗的观念输送进去。比如我们有家庭教育热点话题“万人谈”,一下把十个问题放在网上,让家长谈。还有教育热点话题“四方谈”,我们把家长和孩子请过来,大家一起讨论,孩子有很多话可以给我们家长很多的启发。还有“智慧家长”评比,这个可能和妇联不一样,我们叫“双合格”家庭,你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把你的点点滴滴成功拿出来大家分享,我们编了一个叫“分享成就感的瞬间—100个家长智慧的故事”。另外还有万家亲子杭州乡土知识竞赛,你不要把所有的教育拿到学校进入课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就在家长学校里,把杭州的乡土知识做了两百个题目。一万个家庭一起搞家庭知识竞赛,最后评出2%进行现场的复赛,复赛只是一个形式,无非把这个理念宣传出去。
最后杭州家庭教育协会为200个家庭颁发杭州书香家庭铜牌。这个活动还是蛮有意义的,这个活动可以鼓励家长讨论这些问题,关心问题,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我们现在主要关注三个问题:
第一,现代亲缘关系指导。随着社会福利体系越来越完善,亲子之间的实用性功能越来越淡漠,情感关系怎么样。常回家看看为什么能引起大家共鸣,其实讲的就是现代问题。
第二,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三,建立支持孩子健康成长的投资团队。我们受了英国的一个教育,我们现在在呼吁。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呼吁整个社会支持,作为教育部门怎么样率先起作用,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但是大部分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批判。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跟同行和在座的教师、老师们商榷,让我们在这个领域共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