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茹的捡个将军好种田:《出师表》研读与赏析教学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09:05:13

 

                         

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本课时内容是在前几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前提是熟悉课文。研读与赏析的过程是按照段落层次展开的,从局部到整体,从思想内容到写作特色。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最后将课文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

回顾以前的文言文的教学,我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忽视文言文特点,割裂文言文教学的 “教”与“学”。如今,在新课改的感召下,我在文言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就《出师表》一文的研读与赏析这一课时而言,我觉得有以下成功经验:

1、 调动经验,缩小距离。

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深入人心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民间故事,说说影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谈谈对人物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介入教学过程,远比照搬教参讲深讲透的分析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把握诸葛亮的思想感情、理解三个建议等方面也会简单快捷得多

2、调动情感,关注体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诗文似乎是与己无关的,与趣味、精美无关的一堆符号。因此,调动经验之后,还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所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在本课时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刘禅,看了诸葛叔叔的《出师表》以后,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提高能力,激活课堂。

在实践中我发现,课前应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充分占有相关资料,之后须有一个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有一个整合资料的合作过程。课中在疏通基本文意之后,应有一个领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自由地言说”、自主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本课时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评判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看诸葛亮》。作文内容犹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一个学生能从《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关羽放过曹操,而诸葛亮对立下军令状的关羽没有施以斩刑,失街亭却斩了立下军令状的马谡,评定诸葛亮不是执法如山的军事家,从诸葛亮辅佐刘备而不是曹操这方面,认为他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不是一个目光远大的政治家。学生虽然是从小说中找的资料,但说的有理有据,这种研究的态度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

总之,本节课上得比较成功,但也有不足之处须改进。比如,没有穿插太多的历史材料加以补充等等。今后,凡与历史有关的文言文,尽量多穿插一些史料介绍,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有声有色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相关内容并进行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