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夜残宠txt百度云: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3:15:00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 )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2010年2月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       本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范围是“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中的“四区”,即入口服务区、农庄休闲度假区、原乡生态体验区、森林养生游憩区。
其中,入口服务区与农庄休闲度假区26.2公顷,原乡生态休闲区与森林养生游憩区10.5公顷。合计,共36.7公顷。二、指导思想本项目以洋畬村及周边区域发展为基础与核心,以片区内资源整合和景区化打造为重点,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为目的的综合型、复合型旅游开发项目。在本项目规划中,应本着以下的指导思想,推动项目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一)尊重资源,增强竞争意识基于洋畲村及其周边区域的良好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本次规划应本着要高起点、高标准的思想,实现布局合理化、功能多元化、环境优美化、建设生态化的目标。规划研究项目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强化规划的宏观综合引导作用,建构旅游服务的功能体系,加强自身优势,形成项目发展“多赢”的局面。
(二)尊重文化,增强品牌意识洋畲旅游的发展,已经到了品牌化发展的阶段。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开拓多元化,全方位的外向性格局,与地域的合理发展相结台,打造“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品牌。
(三)尊重生态,增强环境意识洋畲及其周边的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好,被称作“城市边上的原始森林”。如此优秀的环境为本项目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本底。因此,在本项目的打造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态平衡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努力寻找一条村民、旅游发展、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们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长期得到利用而不被破坏。
(四)尊重科学,增强规划意识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以超前意识的发展规划来指导、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为契机,用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编制本规划。从而发挥洋畲及其周边区域的综合优势,使其作为调整和优化龙岩市乡村旅游经济结构的重点产品开发,带动龙岩经济乡村旅游与休闲升级。三、规划原则(一)保护环境、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建设,强调自然山水与建筑的自由结合和有机渗透。在保护原有的资源的基础上开发,避免破坏自然景观资源。对现有的景观要素要充分地利用。切忌在追求功能的完善过程中破坏了宝贵的且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影响到项目区的长远发展。
(二)传承文脉、本土设计的原则在满足现代服务设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独特地方文化特征,要求该区不仅仅体现固有的需求和特征,满足居民和游客的多种需求;并且要体现其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挖掘具有价值的原乡符号,延续其建筑特色。
(三)合理开发、双重效益的原则在符合社会、环境效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项目的整体最佳经济效益 。建设应结合实际情况,在区域联动、重点开发、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规划时序,分期实施。既要防止不顾长远利益、急功近利的做法,又要防止盲目扩张、急于求成的做法。在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注重规划的前瞻性,适度超前而不脱离实际经济发展水平。
四、规划依据本规划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龙岩市相关规划管理办法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修订)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 国家有关法规、技术标准、有关文件
第二章  现状分析
一、项目概况(一)地理位置本项目地地处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狮子山脚下,海拔在550—750米之间,距龙岩中心城市15公里,漳龙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距离319国道4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二)资源环境洋畲村森林覆盖率达96.8﹪,被称作“城市边上的原始森林”。拥有5000亩翠绿的竹林,1200多亩柑橘园,被誉为“果竹之乡”。同时,区内拥有2800亩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以及6000多亩的山林地。村落周边拥有千年池、紫金山、石源洞、仙竹石等自然景观,可以通过本项目的打造实现联动。
(三)气候特征本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平均气温18.7℃—21.0℃,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1369毫米,日照时数1804小时—2060小时。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适宜亚热带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四)洋畲荣誉2009年10月20日,洋畲村荣获全国第一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基本实现了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生态产业兴旺、人与自然和谐、示范作用突出的发展标准,除此之外,洋畲村还拥有 “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特色村”、“中国绿色村庄”等国家级荣誉。
二、现状评价(一)山体景观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地形地貌优势使项目地景观基础较好,山野风光秀丽幽静。生态植被以柑橘林等形态为主,天然植被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是本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需通过林相配置、绿化调整和水景打造等手段进行景观打造,进一步完善景区的旅游环境。
(二)资源类型多样,种植优势明显项目地内有村庄、有果林、有山体、有原始森林,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而言,这些资源都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果林种植是区域内发展的独特优势。通过这些特色资源与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特色旅游发展相对接,实现在产业链上的延伸、以及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三)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本项目地交通与区位上优势,为项目未来旅游的“可进入性”和“区域联动性”提供了保证。同时,从乡村旅游、度假旅游、自驾游市场的角度,本项目的区域优势也非常的明显。通过对本项目“洋畲原乡”度假品牌的树立和打造,必然会成为龙岩地区旅游发展的又一亮点。
第三章  项目定位一、基本判断
从资源和市场着手,对本项目区的性质、开发思路给以初步的判断和定位。
(一)市场需要什么
根据我们对龙岩城市及其周边旅游休闲需求的调查研究发现:交通便捷、生态品质突出、文化特色鲜明,集日常休闲度假、商务会议、高端生态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正是目前龙岩及周边所急切需求的旅游产品。
n                满足周边城市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郊野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平台;
n                满足中高端商务旅游需求的绿色商务休闲平台;
n                满足高收入阶层的高端生态度假平台。
能够满足上述三大需求的旅游平台,就是具有综合休闲功能的“生态文化度假区”。
(二)我们具备什么本项目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农林资源丰富、山体景观较佳,生态环境良好,与周边资源形成的良好互动,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具备了打造生态文化度假区的基础。
依托山林环境和农业种植两大生态本底,将生态文化注入其中,做好做足休闲度假文章。成为异于都市的城郊生态休闲打造亮点,打造成为龙岩“郊野休闲中心+度假人居”的典范。二、主要定位
(一)发展要点图表1.整合——整合相关要素资源,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多赢化n                从项目业态角度,整合泛旅游产业业态,不仅是乡村旅游,还有生态农业、会议旅游、休闲农业、森林养生等业态;
n                从产业平台角度,不仅是项目区自身资源,城市本身的各种产业,如园林花卉产业、创意农业产业都和园区得到整合,实现地块的价值最大化。
2.前瞻——前瞻休闲旅游宏观趋势,前瞻度假旅游发展趋势n                基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背景,发展新业态,如商务、休闲、养生等泛旅游休闲产品;
n                前瞻龙岩“三小时经济圈”带来的商务、会议旅游市场机遇,实现本项目产品设置上的积极响应;
n                前瞻片区发展趋势,实现地块对其它区块的联动和片区发展的带动和示范效应。3.创新——基于要素整合和前瞻判断,进行项目的创新创意和运作模式的创新改革创新的理念是基于对项目区块了解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手法和创意理念的注入,形成属于独属该片区的特色旅游产品。 
(二)主题定位
1、项目名称: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2、主题释义:n                洋畬:洋畬村是项目的核心区域,通过对项目地的包装打造,将洋畬从一个生态文化新村,升级为生态旅游区,将“洋畬”打造成为一个在福建甚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发展“品牌”;
n                原乡:强调一种文化的原汁原味,一种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保留,也为项目打上一种最为深刻的本土标签;
n                生态文化:洋畬村是区域内的生态文化村,在项目发展中,要尊重和维护这样的环境基础,达成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互动;
n                度假:度假是对项目功能的一种定位,项目本身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农业观光或生态观光景区的功能,朝着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综合型旅游服务区过渡。
(三)形象定位闽西第一原乡,百里生态画廊“洋畬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是以洋畲村农村建设及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为前提,以游线整合及周边村落资源联动开发为基础的区域性旅游项目开发项目。通过景区化、休闲化与产业化理念的提出,为龙岩建设闽西第一个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普及特色观光休闲农业,提升原乡生态文化与山乡绿色休闲度假生活方式的复合型、综合性旅游度假区,从而形成以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为核心,环狮子山联动发展的旅游资源,共同创建“闽西第一山乡,百里生态画廊”。参考主题:花果山乡,四季画廊强调项目的生态特色和种植特点,通过对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季节性水果种植的调整,实现真正的“花果山乡,四季画廊”。
(四)目标定位
n                塑造“洋畲原乡”品牌;
n                最具原乡特色和生活品味的山地农庄;
n                龙岩旅游新标杆;
n                闽西第一乡村旅游群落;
n                整体打造4A级旅游度假区;
n                全国“精品乡村旅游”示范区。
(五)功能定位四大主要功能:
n     山乡体验
n      四季休闲
n      生态度假
n      森林养生
(六)市场定位“立足龙岩,拓展周边,辐射全国”
n     一级市场(核心市场):龙岩及其周边三小时经济圈的休闲市场;
n     二级市场(拓展市场):闽西自驾游客度假市场;
n     三级市场(机会市场):全国休闲度假游客市场,以及各类参观访问群体。第四章  规划总体布局
一、规划原则
(一)高起点、高要求本规划中充分体现旅游休闲精神,在项目与设施的开发中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资源优势,使旅游休闲经济成为洋畲重要经济增长支柱产业之一。
(二)自然生态为主、人工为辅
全面贯彻生态思想,体现生态体系,实现良性生态循环,把人作为生态链的一环进行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实现景观绿化。(三)整体规划、分区分期滚动开发本项目的开发采用整体规划、分区分期建设的形式,以解决开发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为整个旅游度假区的启动及进入良性循环运作做好充分准备,并且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四)增强体验性
强调旅游者的参与性、娱乐性、舒适性,让人们充分感受本项目的自然风光以及享受健康山野养生。
二、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中涉及到的,是在本次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地块的范围内,形成的。分别是根据项目地的地形肌理与发展结构分析,结合未来旅游发展需要,把项目地分为以下四个发展区域,分别是:
n   入口服务区
n   农庄休闲度假区
n   原乡生态体验区
n   森林养生游憩区(一)入口服务区
1、区域范围
项目主入口处,地块较为开阔。2、规划思路入口服务区,主要为本项目地的游客提供停车、游客信息咨询、游客集散等功能,成为整个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的主入口。同时,建议在国道交汇处,进入景区的主要交通要道打造“洋畬原乡”的标志性入口,解决地块被切割后,项目的可识别性的问题。3、片区功能入口服务区的主要共识在于提供游客停车、集散、旅游商品购买等服务性功能。4、主要项目n     生态停车场与项目周边环境相配合,形成具有达成与片区环境相融合的环境,形成为片区服务n     游客服务中心关于游客服务中心的一点说明:本项目中的游客服务中心由一组建筑组成,这组建筑包含“农庄酒店”的大堂、酒店普通客房、并兼具服务中心的功能。因此,这是一组复合型、多功能的建筑群。n     原乡商街一方面满足整个区域游客的旅游商品购物需求,另一方面成为山庄休闲度假区的配套。主要提供具有洋畲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以及游客必须的生活用品的购买。(二)农庄休闲度假区
1、区域范围洋畲村北部地块。2、规划思路乡村山野风格为基调,住宿会议接待、乡村生活体验为功能的原乡住宿度假体验区。充分利用该区域良好的地形优势,形成生态环境好、私密性强的住宿接待区,成为洋畬原乡旅游度假区的有效配套。区域的接待设施,皆融合片区发展的地势特点,同时,对于入住于此的游客开辟专享空间服务。该区域的主要产品以住宿功能为主。3、片区功能以各类风格迥异的住宿类、休闲类产品,满足游客在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的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的需求。4、主要项目
n     院落式农庄酒店莅临入口服务区的位置,设立院落式农庄酒店。以农庄风格为特色,通过增加设计空间,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形成普通客房+独立院落式客房两种客房样式。酒店内包含会所功能。会所主要包含:户外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等户外运动场,室内包含SPA康体、器械运动等,作为整个度假区域的辅助设施,形成该功能区完善的休闲度假配套。n     山地农庄以林地和山地为主要背景的接待群。利用区块中的山体优势,形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山地农庄接待区。是该区域相对私密和高端类型的产品。n     农家大屋通过还原“原乡居住”农家大屋特色,形成有着多种功能的住宿接待区。整体形成具有农家特色的功能配套,如:农家的厨房、农家的储物间、农家的客厅卧室等,同时根据现代需求融入现代设施的。适合全家人或老年群体的度假需求。n     乡野农庄区别于山地农庄以及农家大屋的乡村特色,形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山地农庄接待区乡野农庄以简单、明朗的设计为主,满足年轻群体的度假需要。
(三)原乡生态体验区1、区域范围洋畬村、周边果林,及周边可利用区域。2、规划思路洋畲村是该区域主要以村落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为打造根本。通过对村落景观的美化,使村庄成为“美丽乡村”的载体,形成多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特色产品。其它区域 通过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的注入,实现向旅游产业的延伸,形成满足片区旅游接待的特色旅游产品。3、区域功能该区域承担着“洋畲原乡”品牌的文化核心作用,通过文化类、农业休闲类、体验类产品的打造,形成片区文化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休闲等核心功能。4、主要项目n     洋畲四季果庄完成单一采摘到四季休闲的转变。适合区域发展的水果有水蜜桃、芙蓉李、日本甜柿、咖啡、百香果等等,将种类丰富起来,每个片区都形成特色水果的采摘园。n     生态餐厅入口形成开敞空间,用于客人等待和休闲。同时,为解决季节性问题,生态餐厅采取温室的材质,室内花卉种植,增加景观效果,外面露台可用于夏季就餐之用。n     原乡水景休闲通过对水体的提升运用,营造水环境,包括水系、沙滩、植被、小品等全方面的景观营造,成为服务居民、游客的“3S”休闲地带。在水域中设置一些小型儿童游乐项目,融景观和游乐于一体。n     创意农业工坊在该发展片区内注入创意农业的理念,通过种植各种异形南瓜、异形葫芦等异形植物,增加农业产品的观赏价值;同时,以片区内的各类果蔬为原材料,形成各类工艺工坊,如水果雕刻、制作果汁、果酱、精油压制等,既形成二产的生产,又可吸引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n     山顶茗园设立在山体最高处,作为整个区域的观景平台以及游线中的重要节点,可以用于游客休憩、品茶、休闲之用。
(四)森林养生游憩区1、区域范围包括水源头(朝前村方向)、文笔山、狮头山等可开发区域。2、规划思路利用该区域良好的森林环境,以及生态涵养量高的特点,打造洋畲生态绿色公园,打造洋畲原乡旅游区的“森林大氧吧”,提供各类康体健身、生态体验、森林游憩等活动。3、区域功能该区域的主要功能在于利用良好环境,在保护生态、协调环境发展的同时,形成森林游乐、康体健身、生态休闲等功能。4、主要产品n     森林茶庄结合利用周边的独特环境,设立该区域一个重要的休憩节点。从保护环境、生态开发的角度,建议形成临时性建筑,如敞亮的玻璃房或森林木屋,作为茶庄的主体建筑。n     绿野迷宫利用该区域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形成一个森林趣味性的游乐项目。即通过对区域内游线的编排和设置、弯曲的路线、茂密的森林,形成“迷宫”的概念,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标志性节点和景观,在引人入胜的同时,增加趣味性。n     森林浴场 利用该区良好的山林环境,开辟天然的森林浴区域,其中包括登山观景、林中逍遥、荫下散步、郊游野餐、森林瑜伽等广泛接触森林环境的健身活动。在林中设置退台式木平台,每块面积在50-100平米不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打拳、练剑、静坐等。
第五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一、规划原则n                尊重洋畲地区原有地形地貌,主次干道尽量沿等高线分布,避免过多的陡坡,以利于节约投资;
n                合理确定道路交通的组织形式,合理确定道路的功能和分工;
n                节能,节地和节约投资,满足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管线埋深的需要;
n                以人为本,考虑山地规划的特殊性,故在一些不利于车行的地段设置人行步行系统,满足旅游者徒步的需要。
二、交通系统规划
(一)车行交通规划
以原地块内道路为主骨架,对其进行加宽处理,局部进行调整,主干道红线宽度7米;各分区内部开辟次干道,红线宽度4米和5米。(二)游步道
规划区各主要景点均有游步道连接,采用木栈道、石阶、硬质铺地等形式,路面宽度1—2米。(三)停车场为满足项目区内外交通的静态停车需求,规划在入口服务区和原乡生态体验区设有2个停车场。第六章  景观系统规划
一、景观设计原则
n                紧密联系洋畲村及环线周边的环境,考虑设计区域发展的长远脉络,设计与之契合的景观环境;
n                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利用现场资源、体现场地灵魂;
n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n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建立以“绿”、“生态”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营造立体景观,使用大自然的语汇,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环境。n                把握空间体系分布的主题原则;以“生态”作为本案设计的灵魂,同时融入人文背景,把握方案的综合主题,营造生态自然的人性空间。n                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景观设计运用极其质朴、回归的材质,创造出一种古朴与现代、文化与生活良好融合的空间。n                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
特色的设计不仅使人感到亲切和愉悦,而且能唤起人们强烈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本案的人文思想的主题定位与“生态”的设计主旨都将赋予整个度假区一种祥和、宁静、温馨的氛围。 二、景观设计理念
根据项目中生态环保以及与环境充分融合的现实,在项目的景观设计中应重点突出“生态、原乡、创意”的特色,有机的将环境本身的优势与设计理念融合。三、景观风格定位本项目秉承“原乡”特色,这将不仅仅体现在旅游产品设计,也将体现在洋畲原乡旅游区的建筑风格上,我们称之为“新原乡”。
“新原乡”风格不是当地建筑风格的堆砌,而是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本土韵味的事物,既符合现代的时代气息,又饱含着当地文化的风韵,也借此让本土文化的脉络可以传承下去。
第七章  建筑单体设计与引导
第八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九章 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一)防洪标准
按20年一遇洪水位设防。
  (二)防洪工程沿山体底部修建防洪堤岸。以谷内道路为防洪堤顶线向水面放坡,形成缓坡式自然生态护岸。
将防洪规划与规划区内环境保护,给水排水,道路交通和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与生命线工程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统一规划。对供电、交通、通讯、给水等重点设施进行重点防护;充分发挥景观河道其行洪的功能。二、消防规划
  (一)消防站
利用城区内的消防站,并在规划区内配备兼职消防人员和必要设备。
  (二)消防给水设施规划规划区内采用生活消防统一的供水系统,承担有消防任务的给水管径不少于DN100毫米;建筑区按间距120米设置消防栓,消防栓采用地面式双开口消火栓;消防栓的供水压力不小于0.1MPA。消防栓沿道路设置,消防栓距建筑墙体应大于0.5m,在人流集中的建筑场所,宜设环形消防车道。三、抗震规划 
(一)抗震设防标准
建设工程按国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执行,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构筑物和可能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建构筑物进行抗震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设防。
(二)抗震设防区划
根据地质及地震危害和疏散难易程度,规划将城镇区划分为两类防震区域:重点防震区和一般防震区。建筑密集的区域,属重点防震区,其它地区属一般防震区。
(三)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
1、规划中将区内主干路和次干路开辟为防灾疏散通道,加强疏散通道的通畅性与可达性。绿地、广场、运动场、绿地和停车场做为疏散基地,疏散基地与疏散通道无交通阻隔和视线阻隔。
2、规划区至外围的通道出入口保证通畅无阻。
3、建筑应积极采用防火材料。
4、大量种植行道树和庭院树,以支撑倒塌的建筑物,阻挡建筑物上掉落的物体。保证道路的畅道和树下人员的安全。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一)环境保护目标
1、大气质量
当前规划区内空气质量良好,符合一级空气质量标准。规划提高绿化覆盖率,使空气质量保持一级。
2、声污染控制
规划环境噪声平均值不超过65dBA,区域环境平均值不超过55dBA。
(二)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规划区的所处地理位置、旅游环境条件和生态环境特征,提出如下保护措施:
1、对不适宜建设的林地,尽量保持自然原貌,为了提高环境质量、保持其生态平衡,不随意做林相修改,任其自然生长,只对遭到破坏的林地进行修复,对于需要进行林相改造的区域,改造前需要进行专家论证,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具有可行性并且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可实施。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与环境相协调。
2、加强山林保护,所有山体实施造林绿化,加强立体绿化力度,提高绿化覆盖面积,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严禁乱砍乱伐。二、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一)规划目标
1、垃圾分类袋装化率规划期末为100%。
2、规划期末,粪便排放管道化90%,无害化处理率100%。
3、道路广场清扫保洁实现全日制保洁,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规划期末为100%。(二)环卫设施规划
1、袋装垃圾堆放的位置要固定并且利于分类,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应超过70米。垃圾箱的设置间距:一般道路80~100米。垃圾统一收集后用垃圾清运车运到垃圾处理场统一进行处理,垃圾的收运采用密封集装箱垃圾转运站的方式。垃圾清运率为100%。
2、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公共厕所,常住人口每2500人设置一座公共厕所进行布置。主要节点、主要区域的服务半径为100米,每座占地70~90平方米。
第十一章 竖向规划
第十二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2-1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