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直街历史街区 感受:2011年《读者》增刊“高考作文素材”(情理)(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9:32

2011年《读者》增刊“高考作文素材”(情理)  

 

2011年《读者》增刊“高考作文素材”

情理

沉重的三瓶水

作者:徐瑞哲

旱灾,正在我国西南部肆虐。有这么三瓶水进入笔者的眼帘——

第一瓶水,其实只有半瓶,捧在西南一个女孩的手心里。她说:“要靠它喝整整一天。”

第二瓶水,放在一个大会场的长桌上,只是被拧开喝了一两口。

第三瓶水,最近陈列在某个名牌饮用水展销会上,750毫升装,售价198元。

女孩手中的那半瓶水,维系着她的生命。

会场上的瓶装水,完全属于可喝可不喝之类。眼下还不是酷热天,有多少人能喝掉整瓶几百毫升的水?又有多少人会把没喝完的水带离会场,回去慢慢喝呢?通常的情形是:会后工作人员忙着清理会场,节约一点的,检查一下瓶盖,开过的扔掉,未开的留下;不怕浪费的,一股脑儿全扔进垃圾箱。再想想吧,诸如此类的会议每天要开多少,又有多少宝贵的水就这样被“废”掉?

198元一瓶的“天价水”的出现,焦点不在于厂家如何选取水源、如何加工包装,也不在于这比油

贵的水有谁买、卖给谁,而在于它的出现给我们重重敲了一记警钟——如今一瓶不足1元钱的水、贱如废纸的水、还“浪费得起”的水,会不会也终有—日千金难买呢?

这三瓶水,并不能在彼此的瓶中流通,但关于水的思考是相通的:有水喝的人,能为没水喝的人做点什么?今天的喝水人,能为明天的喝水人做点什么?……(总第474期)

把敌人变成人

作者:摩  罗

1944年冬天,两方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

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寇杀死了。妇女们怀着满腔仇恨,朝着大队俘虏即将走来的方向望着。当俘虏们出现时,妇女们把一双双勤劳的手攥成了拳头,士兵和警察们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筒靴,把手搭在一个警察肩上,要求让她走近俘虏。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

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两条腿勉强支撑得住的俘虏的衣袋里。于是,整个气氛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这是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讲的一则故事。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叶夫图申科写了这样两句话:“这些人已经不是敌人了。这些人已经足人了……”(总第227期)

自由的鸡

作者:南西·文思克  荣素礼 编译

伯岭肯农场是一个大型机械化养鸡场,一个个仓库式样的大房间里,整齐地排列着近百个小笼子,每个笼里有两只产蛋鸡。

笼子如此之小,母鸡在里面根本无法转身。鸡笼前面的自动传送带给它们送来食物,后面的传送带则带走它们刚下的鸡蛋。

我发现不远处有十几只四处游荡的鸡,一个工作人员跟在鸡群后往地上撒米喂它们。

“你是想把它们引回鸡笼吧?要帮忙吗?”他走过我身边时,我对那个喂鸡的员工说。

“谢谢,我不想抓住它们,”喂鸡的员工对我点点头,“我们有意让这几只鸡自由活动。关在笼

子里的那些家伙如果看不到几只自由的鸡,会由于神经过度紧张而停止产蛋。如果没有这几个‘逃跑’分子,其他鸡最终会放弃希望,甚至死掉。”(总第340期)

难忘的一课

作者:李中声

以《个性的弱点》一书风靡全世界的励志作家戴亦·卡耐基,有一次前往纽约长岛火车站搭车,看见约三四十名拄着拐杖的男孩正挣扎着走上阶梯,有个男孩还必须靠人抱上去,可是这些男孩却笑声不断。

卡耐基对他们的笑声和快乐的心情感到好奇,便问孩子们的领队:“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这么快乐?”

这位领队回答:“当一个孩子发觉他一辈子将是跛子时,最初会惊愕不已;但是等惊愕消失后,他也就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于是便要比一般正常孩子来得快乐一些。”

这时,卡耐基不禁想向那群快乐的孩子致敬,因为他们教给他永远难忘的一课。(总第156期)

幽幽玫瑰香

作者:李中声

罗斯夫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很爱她的丈夫。丈夫也很爱她。

然而厄运总是不请自来。丈夫在驾车回家的路上,撞上高速公路的护栏,车毁人亡。

噩耗传来,罗斯夫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甚至忘记了流泪,整个人像是掉了魂似的。

警察告诉她,出事地点是事故多发地带,那地方有一个急弯,这已是今年第三起车祸了。

没了丈夫,罗斯夫人形影相吊,沉湎在丧夫之痛中难以自拔。3个月后,她慢慢醒过来,决定要做一点事。

她在丈夫出事的地方开了一大片土地,全部种上玫瑰,她要让玫瑰陪伴丈夫长眠。

第二年春天,玫瑰开放了,一朵朵争奇斗艳,成为高速公路旁的一道美丽风景。来来往往的人有的知道罗斯夫人,有的不知道,但他们路过此地时会不自觉地减缓车速,因为他们已看到了玫瑰,已闻到了幽幽的玫瑰香。他们愿意在此多停留一会儿。

从此,那地方极少再发生车祸。(总第280期)

尊严

作者:陈  辉

一位国民党老兵,家里是富农,土改时受了“迫害”,所以死心塌地地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后,因不受重用,又去了美国,在美国没有找到他理想中的世界,反而受尽白眼和冷遇,就又去北美一些小国家做小生意。几年的海外漂泊,早巳使他淡忘了国家的概念,祖国在他心目中似乎远没有一杯热咖啡有价值。

1953年的一天,他在北美的一个小国家坐公交车,一个当地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他:“先生,你是中国人吗?”他迟疑了一下,回答说:“是。”那个当地人对着全车的人大声说:“看哪,这就是中国人!就在昨天,我们那个蛮横的邻居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佬就是被和这位先生一样的中国人打败的,我们面前就站着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于是,全车的人都起立鼓掌,并纷纷与老兵握手,向他表示祝贺。那一刻,老兵的内心世界被强烈震撼了,作为中国人而拥有的尊严使他热泪盈眶。(总第479期)

美术的力量

作者:舒  乙

圣彼得堡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有世界上数得上的大美术馆。在这两大美术馆里,我惊讶地发现,除了小学生和中学生集体席地而坐,聆听详细而系统的讲解之外,居然有幼儿园的孩子们前来参观。我很纳闷:这么小,怎么对他们介绍这些名画呢?我好奇地靠前去旁听。讲解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妇人,只听她向小朋友提问:孩子们,这上面有几个人呀?这件衣服是什么颜色呀?这儿有几棵树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并没有直接向孩子们讲解美术,而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走进美术博物馆的习惯,让美术馆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彼得大帝开始,以后的各位沙皇都是美术爱好者和艺术品的狂热收集者。在涅瓦河岸边,在列宾美术学院正前方,有两尊狮身人面像,石雕,巨大而完整。这是18世纪从埃及买回来的。当时沙皇责成大臣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可惜迟了一步,被德国人买去了。沙皇大怒,结果,花了双倍的价钱,又从德国人手里买回,放在涅瓦河畔,供全民欣赏。这种魄力,似可称做“美术建国”。

实际上,艺术的潜移默化是非常有力量的。前些年,俄罗斯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全世界的人都为俄罗斯捏了把汗。可是,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俄罗斯人还是芭蕾舞照看,美术馆照去。文化修养有底,一旦政策对了头,一下子就能翻上来。在整个民族的内心深处,潜藏着很强的自我修复和完善能力,这就是精神文明的力量。(总第471期)

智利与海地

作者:徐百柯

接踵而至的两场地震,像是把海地和智利撕碎了摆在世人面前。比较随之而起:一场地震里氏7.3级,遇难人数近30万;另一场地震里氏8.8级,遇难人数却仅以百计。疑问摆在人们面前:为什么地震造成的伤害差别这么大?

地震专家分析,两场地震的震源深浅、震中位置及两国的建筑质量、抗震经验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受灾的差别。比如,智利地震的震中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而海地地震的震中靠近人口稠密区。

另一种思路则不同。“透明国际”是一家关注腐败的NGO组织,它按照从最廉洁到最腐败的顺序发布全球腐败指数。其中,智利排名第25位,而海地列在第168位——这被认为是智利地震的危害远小于海地的重要原因。

瞧,比较的功用:带着我们逼近真相。(总第473期)

你拥有的超过你欠缺的

作者:吉姆·史都瓦

20世纪初,有个爱尔兰家庭要移民美洲。他们非常穷困,于是辛苦工作,省吃俭用三年多,终于存够钱买了去美洲的船票。当他们被带到甲板下睡觉的地方时,全家人以为整个旅程中他们都得待在甲板下,而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仅吃着自己带上船的少量奶酪和饼干充饥。

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用充满嫉妒的眼神看着头等舱的旅客在甲板上吃着奢华的大餐。

最后,当船快要停靠爱丽丝岛的时候,这家其中一个小孩生病了,做父亲的去找服务人员并且说:“先生,求求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剩菜剩饭,好给我的小孩吃?”

服务人员说:“为什么这么问?这些餐点你们都可以吃啊。”

“是吗?”这位父亲疑惑地问,“你的意思是说,整个航程里我们都可以吃得很好?”

“当然!”服务人员以讶异的口吻说,“在整个航程里,这些餐点也供应给你和你的家人。你的船票只是决定你睡觉的地方,并没有决定你的用餐地点。”(总第238期)

没有“以后”

作者:李明博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

等我赚到钱以后。

要给母亲买好吃的,

等我找到工作以后。

要让母亲坐趟飞机,

等我成为富豪之后……

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

每次都以“以后”结束,但光凭想象也让我非常快乐幸福。

但那时我不知道,

其实没有“以后”。(总第466期)

大漠弱者

作者:王鼎钧编译

两人结伴过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

剩下的那个健康而又饥饿的人对同伴说:“好吧,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水。”他把手枪塞在同伴的手里说:“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三小时后,每小时对空鸣枪一声,枪声会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与你会合。”

两人分手,一个充满信心去找水,一个满腹狐疑地卧在沙漠里等候,他看表,按时鸣枪,但他很难相信除了自己还会有人听见枪声。他的恐惧加深,认为那个同伴找水失败,中途渴死;不久,又相信同伴找到了水,却弃他而去,不再回来。

到应该击发第五枪的时候,这人悲愤地思量:“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同伴早已听不见我的枪  声,等到这颗子弹用过之后,我还有什么依靠呢?我只有等死而已。而在一息尚存之际,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是多么痛苦,还不如……”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不久,那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他们所找到的是一具尸体。(总第134期)

微笑的连锁反应

作者:金  铭

一位女士冲一位面带忧伤的陌生人笑了笑,微笑让陌生人感觉很好,让他想起过去一位朋友的情谊,于是他给这位朋友写了一封信。

这位朋友看到信后很高兴,午餐用罢,小费给得十分慷慨。服务生惊喜万分,凭直觉用小费买了彩票,中了奖的他,把一部分钱给丁街上的流浪汉。流浪汉非常感激,因为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吃过外卖,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只浑身打战的小狗,就把它抱回自己又黑又暗的小房间取暖。小狗庆幸自己能够躲过外面的暴雨,对流浪汉很感激。

当晚房子着火,小狗狂吠报警直到叫醒了房子里所有的人,大家得救了。被小狗叫起的孩子中,有一个后来当了总统。所有这一切都因为一个简单的微笑。(总第414期)

英雄做的平常事

作者:李  娜

洪水困住了一所小学,那时,只剩下4个孩子和他——学校的一名勤杂工。

他找来了一个大木盆,孩子们上去就盛满了,他不会游泳,但毫不犹豫地推走了木盆,自己也毅然冲向洪水。最后,他奇迹般地生还了。

事后,一位记者采访了他:“当时你不是把死留给了自己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很简单单,就是让孩子们活着。”

“这说明你拥有一颗非常了不起的爱心。”

“没那么复杂,因为这几个孩子中有我的儿子。”

记者感到意外,又问:“你的水性不好,那你是怎样战胜洪水活下来的呢?”

他说:“也很简单,因为我很爱我的那个小子,我不能让他没有父亲。”(总第23l期)

请为你的冷漠付费

作者:兰  兰

这是一堂67年前已经结案的庭审,但它穿越时空,至今仍震撼人心。

1935年,时任纽约市长的拉瓜地亚,曾在一个位于纽约的贫穷脏乱的区域的法庭上,旁听了一桩偷窃案的审理。

被控罪犯是一位老妇人,被控罪名为偷窃面包:在讯问到她是否清白或愿意认罪时,老妇人嗫嚅看回答:“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着肚子的孙子,要知道,他们已经两天没吃到任何东西了……”

审判长答道:“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是川天的拘役。”

判决宣布之后,拉瓜地亚从席间站起来,脱下帽子,往里面放进10美元,然后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现在,请每个人另交出50美分的罚金,这是我们为我们的冷漠所付的费用,以处罚我们竟让祖母偷东西来喂养孙儿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所在的城市的过失。”无人能够想象得出那一刻人们的惊讶与肃穆,每个人都悄无声息地、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总第287期)

宽  恕

作者:贺海仁

白人统治南非的时期,也是种族歧视盛行和黑人人权遭到践踏的最为黑暗的时期。人的生命因为天生的肤色而被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时候的南非,白色已经不是纯洁和无瑕的象征,相反,正是在白色的名义下,黑皮肤的人成为被合法蹂躏、践踏和侮辱的对象。在这种“白色恐怖”之下,无数的家庭失去了亲人鲜活的生命,黑人有生无命。面对无以复加的苦难和巨大的伤痛,政权移交后,主要由黑人执掌的政府和南非绝大多数人民选择的不是对罪犯的复仇,而是赦免,只要罪犯说出真相,审判也可以免除。面对过去的罪恶,掌握国家权力的人,特别是那些在暴政下受到过残害的人或他们的亲人,很容易点燃复仇之火,行清算之路,而且这在情理上也为世人所理解。但南非人民没有这样做,他们一直都没有这样做,他们宽恕了所有愿意被宽恕的人,想必那些含冤而死的人在天堂里也会同意的。图图大主教是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说:“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南非因此获得了新生。”

我曾向南非学者求教和解成功的主要原因,他们给我解释了许多,但其中有一点让我似乎通透了许多。和解的一个重要因素缘自非洲的传统Ubuntu。Ubuntu是—种非洲哲学,也是—个人成为人的最基本的要素,“剥夺他人的生命,也就意味着他自己不成其为人”。非洲哲学没有把人分为白人和黑人,更没有把人分为朋友和敌人。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人不仅是Ubuntu,而且也应当是Ubuntu。在这种理念之下,南非人宽恕的不仅是有罪的白人,而是有罪的人。(总第467期)

有过只是一过

作者:马未都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吕坤的人,进士及第,从知县做到刑部侍郎,按说官也不算小了,但他总觉得在朝廷中不得志,于是称病辞归,闭门着书。他最有名的着作就是《呻吟语》,洋洋大观,今白读之仍觉通篇哲理,让人钦佩其思想通达。例如,他说:“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道理说得简单明了,办法结论都告诉你了,那我们犯了错误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甚至信誓旦旦做回天无力的辩解呢?!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面子的确很值钱,认错改过很伤面子,但不认错不仅伤了面子,还伤里子与其里外都伤,不如伤外保里。其实公众大都通情达理,自古至今,没有人去纠缠一个闻过则改的人。(总第488期)

最好的消息

作者:杰克·坎菲尔

阿根廷着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有一次赢得—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

“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他说道。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大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

“哦,对你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官员说道,“那个女人足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温森多——你让人给骗了!我的朋友。”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温森多说。(总第197期)

率性而为

作者:园  园编译

作家约瑟夫,坎贝尔时常谈到“率性而为”。他说芝加哥有个公共汽车司机就是这么做的。他边开车边唱歌,没错……唱歌!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他

轻声地哼给自己听,他唱歌的时候,整个公共汽车上的人都能听得见!他一整天都边开车边唱歌。

他曾经接受芝加哥电视台的采访。他说其实自己并不是公共汽车司机,“我是个职业歌手,我开车只是为了每天都能有无法走开的听众”。

看看吧,人们排队坐他的公共汽车。为了能搭乘“会唱歌的公车汽车司机”开的车,他们甚至有意错过别的公共汽车。他们乐此不疲!

这是一个知道自己为何而生的男人。对他来说,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让别人快乐。他越歌唱,就让越多的人感到快乐!他找到了一种将自己的生活目的和职业结合起来的途径。率性而为,于是他过着心目中该过的生活。

并非人人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可是,一旦确定,并努力去追求它,你就会过上心目中属于你的生活。而且,你会感到幸福。(总第367期)

劣势?优势?

作者:艾  琳编译

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可能反而成了优势。

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最终,小男孩拜—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

其他招?”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瞪瞪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有—度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就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总第237期)

快乐的钥匙

作者:洋  洋

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

“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

朋友答:“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让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的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晴。(总第352期)

两个故事

作者:颜  丽

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我一直想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故: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抬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了两个大坑。

第二个故事:古时候,有兄弟俩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

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把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它们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弟弟是聿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在我们的人生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多为难的事。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总第278期)

伞在哪里

作者:廖  恒

一年夏天,干旱威胁着小镇上所有农作物的生命。在一个炎热干燥的星期天,镇里的牧师告诉来教堂做礼拜的群众:“除了祈求下雨外,没有任何办法能救我们。现在大家都回家祈祷,下个周末回到教堂做礼拜时,做好感谢上天为我们普降甘霖的准备。”

所有的人都按牧师说的做了。周末他们来到教堂。牧师一看到他们就大怒:“今天我们都不能做礼拜了。你们根本就不相信今天会下雨。”

所有的人都反驳道:“我们都祈求上帝了,我们相信今天会下雨!”

“你们相信吗?”牧师回答,“那你们带的伞在哪里?”

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他们却不为梦想的实现做任何准备,更不用说为之奋斗了。(总第403期)

屋檐

作者:陈志宏

在一处古村落游览,一帮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清代江南某五品官员遗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极大的新鲜感。站在古宅前,游客们心里都纳闷:这宅子的屋檐也真怪,怎么做成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站在屋檐下,给游客们卖了一个关子。她指着屋檐下那间小巧的屋子,学着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气问道:“大家知道这间小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吗?”经这么—吊胃口,大伙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抢答。

有人说:“放鞋子用的;人进屋后,把鞋子脱了搁在这里。”

有人说:“训小孩用的  家里小孩犯错了就把他关在这里,闭门思过。”

有人说:“雨天进门,把伞放在这里。”

有人说:“关鸡的;”

导游小姐抿嘴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告诉大家:”都没猜对。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挡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

现代人生活舒适了,不知在街上行乞、流浪的人的悲苦,谁还会把他们放在心上?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同情心渐渐被挤进一处孤独的暗角,我们的悲悯情怀也正一点点丢失。在现买中,人们不会想着为流浪汉做一个能挡风遮雨的屋檐;在心灵里,也没有给社会上的弱者留一个充盈同情与关爱的屋檐。然而,远在清代的人就知道给流浪汉做个屋檐,这何尝不是一种关爱他人、帮扶弱者的情怀呢?人活于世,谁没有一个难处?谁能保证自己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有能力做屋檐的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做几处吧!没能力,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总第280期)

坚守你的高贵

作者:游宇明

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

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总第275期)

弱点

作者:柯喜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教官伯尼?费德曼,在-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军俘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使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打,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可以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的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到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天陪同一个教官上课。

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在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情报机关的一些工作内幕,还向德国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

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时落入对方圈套。

费德曼的敬业本不是弱点,德国人都能让它成为弱点,真有弱点的人就更容易被人抓在手里任意摆布了。(总第303期)

心知

作者:刘晓东

腊月二十三,部队安排我休探亲假、我在胶东半岛一个叫岘山的小站下车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半。

归心似箭,我毫不犹豫地坐进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健谈的中年人,巧的是,他曾和我在同一个部队服役,老营盘的陈年旧事,他知道的比我还要多。车子如同玻璃板上的一滴炼乳,在茫茫雪野中悄无声息地滑行。我指着远处笼罩在清凉月光下的幢幢黑影说:“那就是我们村。”他格灭烟蒂说:“从现在起,你一句话也不要说,看我能不能找到你家。”

这让我无来由地忆起儿时在月亮底下藏猫猫的游戏,并且愉快地遵从他制定的规则。

车子灵巧地转了几个弯,停在一个打谷坪上,我的父母已推门而出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很惊讶;

“这一点也不奇怪,已经凌晨三点了,只有这儿还亮着灯。”他笑了笑,“因为现在,我的家也亮着灯。”(总第279期)

态度

作者:明  达

这是一位92岁高龄、身材娇小但仪态自若并略带几分矜持的女士,每天早晨都在8点钟前穿戴完毕,头发做成时髦的样式,面部的化妆也是十分精心完美,而她实际上已经双目失明。她今天要被送进一家养老院。她70岁的丈夫前不久去世了,她不得不住进养老院。

在养老院的大厅耐心等候了数小时,当被告知她的房间已准备就绪时,她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她转动步行器进入电梯,护士对她那小小的房间进行了一番描述,包括挂在窗户上的镶有小圆孔的窗帘。“我真喜欢!”她说道,流露出的热情简直和一个8岁的孩子得到—个新的小狗一样。

“琼斯夫人,您还没有看到房间……再等等。”护士说。

“这和看不看没有什么关系,”她回答,“快乐是你事先决定好的。我喜欢不喜欢我的房间并不取决于家具是怎样安放的,而在于我怎样安排我的想法。我已经决定喜欢它……

“这是我每天早晨醒来后做的决定。我可以选择接受变化,并且在种种变化中寻找最佳:我还可以选择担忧那些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假如’。我可以整天躺在床上琢磨我身体的哪些部分不灵了,给我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也可以从床上起来,对我的身体还有许多部位能工作心怀感激。每—天都是—份礼物,只要我睁开眼睛,我就决定不去老想那些已经‘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而是专注于我已使之发生的事情。

“我有5条简单易行的快乐法则:

1,心中不存憎恨。

2.脑中不存担忧。

3.生活简单。

4.多点给予。

5.少点期盼。”(总第336期)

你也不比别人强

作者:雪莉·莱克德 程光辉 译

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有一次我因有人取笑我的红头发而感到难过,妈妈说了一句使我终生难忘的话:“没人比你好,你也不比别人强。”自卑时想起它使我充满信心,飘飘然时它使我回到现实的土地上。(总第78期)

不为侮辱埋单

作者:班  超

“给每一个冒犯或烦扰你的人一枚硬币,坚持一年:”一位年轻的住持开示说。

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一个小男孩遵照住持所言,付给每一个冒犯他的人一枚硬币。年底,他回来见住持,询问接下来他应该怎么做。

“你先进城帮我买一些食物来。”住持回答。

男孩一离开,住持立刻换上衣服伪装成一个乞丐,赶在男孩之前到了寺庙门口,待男孩一走过来,就开始侮辱他。

“好!”男孩说,“我给冒犯我的人付费已经整整一年了,现在,我可以免费面对它了,不花费我的任何东西!”

听到他的话后,住持脱下伪装,说:“对啊,对别人所给的冒犯侮辱,我们不当回事、不埋单才是智慧的选择啊。”(总第475期)

驴和马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有个人有一头驴和一匹马、一天,它们驮着货物赶路。驴劳累了,对马说:“我吃不消了,你多少帮我驮一点儿货物吧。”

马不愿帮驴的忙。驴倒地死了。

随后,主人把驴的全部货物移到了马身上,并在上面放了一张驴皮。

马心里想:“我不愿帮驴一点忙,现在却必须驮运全部货物,还加上它的皮。”(总第153期)

挨打悟出的道理

作者:普  京

小时第一次挨人揍,我感到很委屈。打我的那小子看上去像个瘦猴。不过,我很快便明白,他年龄比我大,力气也比我大得多。对我来说,这“街头大学校”第一堂课就使我得到一次重要的教训。我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我不对。当时,那孩子只是对我说了句什么,而我却很粗鲁地把他给顶了回去,那话简直能把人噎死。实际上,我这样粗暴是毫无道理的,因此,我当场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第二,如果当时站在我面前的是个人高马大的壮汉,也许我就不会对他那样粗暴,而这孩子第一眼看上去瘦骨伶仃。当我吃了苦头后,我才明白不能这样做,才明白不论对谁都应当尊重。

第三,我明白,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我对与否,如能进行还击,就都应当是强者。可那孩子根本就没给我仟何还击的希望。

第四,我应该时刻做好准备,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瞬间!

此外,我明确意识到,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卷入什么冲突。但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就应考虑无路可退,因此必须斗争到底。原则上说,这一公认的准则是此后克格勃教我的,但早在孩提时代的多次打架中,我对此就已经烂熟于心了。

此后,克格勃教我的还有另外一条准则;如果你不准备动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不可随意恫吓人。假定你同谁发生了冲突,但在你最终决定“我现在要开枪”之前,你就不要操起武器,换句话说:“不打则已,打则必胜!”(总第298期)

女王敲门

阿尔伯特和维多利亚女王夫妻感情和谐,但是也有不愉快的时候,原因就在于妻于是女王的缘故。

有一天晚上,皇宫举行盛大宴会,女王忙于接见王公贵族,却把她的丈夫冷落在一边。阿尔伯特很是生气,就悄悄回到卧室。不久,有人敲门,房间里的人很冷静地问:“谁?”

敲门的人昂然答道:“我是女王。”

门没有开,房间里没有一点动静。敲门人悻悻地离开了,但她走了一半,又回过头,再去敲门。房内又问:“谁?”

敲门的人和气地说:“维多利亚。”

可是,门依然紧闭。她气极了,想不到以英国女王之尊,竟然敲不开一扇房门。她带着愤愤的心情走开了,可走了一半,想想还是要回去,于是又重新敲门。里面仍然;争静地问:“谁?”

敲门的人委曲又温和地说:”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总第98期)

还我咖啡馆

作者:流沙河

法国的小镇,大都秀丽而安静,那里的居民安闲、富裕而知足。

有一位温州商人偶然来到一个小镇,发现小镇蕴含着无限商机,于是在小镇的一条街上租了一个门面,开起了这条小街上第一家服装店。

温州商人的生意很好,于是很多温州商人闻讯赶来,纷纷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店。未过几年,温州商人把这条街上的糖果店租下来了,把汉堡店也租下来,把咖啡店也租下来了,这条街成了中国服装一条街。

小镇上的居民原来是欢迎温州商人的,但自从他们把小街上的所有商铺全部租—卜改成服装店以后,他们却愤怒了。居民们认为这些服装店破坏了这条小街上的“生态”,他们要买汉堡,现在买不到了:想喝—杯咖啡,现在也喝不到了,满眼都是服装。

居民们自发行动起来,走上街头进行抗议,要求归还他们的咖啡馆,这件事闹得不可开交。

故事对于我们来说,是极有意思的。在我们身边,对于一条街的命运,市民是没有发言权的。而且在每个城市,管理者总是有意无意让一条街有一个主题,譬如服装一条街、五金一条街、家具一条街、酒吧一条街……对于这些,我们大都是持欢迎和推崇的态度。但我们都没有想到这些“一条街”给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带来的不便。

我喜欢法国人对生活的认真和浪漫主义态度,那是一个有着生活温情的城市,而不是一个商业喧嚣的城市,这对我们也卜分重要。(总第372期)

赏识

作者:童卉欣

韩国一家大型公司某晚保险箱遭窃,与盗贼展开殊死搏斗的,竟是一名清洁工。

作为公司最没地位、最不起眼的角色,作为可以置身事外或者可以采取其他更为安全的措施的人,为了维护公司利益,愿意拿生命去冒险,于是,这家公司的凝聚力成为其他大公司羡慕和猜测的。

在给清洁工举办的庆功宴上,当然有人要问他动机何在,他回答说:“总经理每次走过我身边的时候,总会说:‘你的地扫得真干争。’”

答案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但是就这“俘获”人心的一句话,有多少日理万机、位高权重的管理者想不到去说,不屑于去说?惯常的思维是:我付给你钱,你是公司这架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就该好好打扫卫生,这是你的本职。我做我该做到的,你做你该做到的。从交易和管理的逻辑角度来讲,这无懈可击,可是,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以人相许易,以心相许难,难怪古今帝王的重要一课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情,是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需要和应予珍视的东西。

赏识地看待你的下属、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身边的人吧,哪怕他只是把地扫得干净。不要吝惜赞美和微笑,带着真诚和尊重,你会发现,回馈你的是你付出的平方、立方……(总第485期)

测  验

作者:王玉北

日本社会关系学家谷子博士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富翁为了测试别人是否对他忠诚,假装生病住进医院。结果富翁说:“我看出,我的亲人是为了分我的遗产而来;经常与我往来的朋友,是为了例行应酬而来;几个与我平素不睦的人,是幸灾乐祸来看热闹的。”照他的说法,根本没有一个人有真情。谷子博士就告诉他:“为什么我们苦于测试别人,而从来不检验一下自己对别人是否有真情呢?”(总第362期)

忠实的狗

作者:周相利

七百多年前,威尔士的王子有一条很大的狗,它的名字叫吉尔特,它很勇敢。它经常跟王子一起去打猎。有一天,王子把吉尔特留在家里,让它照看正在小木床里睡觉的年幼的儿子。

几小时后,当王子回到家时,吉尔特跑出去迎接他。突然王子看到吉尔特下巴和头上有血迹。

“你干了些什么?”王子警觉地问。他冲到房间里,发现小床侧翻在地板上,他儿子的衣服上也有血迹。

“你杀了我的儿子!”王子愤怒地喊着,“你这不忠实的狗!”他拔出剑,一下子刺中了那条狗。就在这时他听到了婴儿的哭声。

王子冲出屋子,看见他的儿子安然无恙地躺在地上,在他儿子的身旁有一只死去的狼,这狼曾试图把这小孩从床上叨走。这时,王子才意识到吉尔特为了救他的儿子而击败了狼。王子跑回屋子,但是已经太晚了,勇敢的吉尔特已经死了。当王子意识到他杀害了他忠实的朋友时,泪水从他脸上滚了下来。他把吉尔特的尸体背到一个山顶并且把它埋葬在那里。每天早上他都要爬上山顶,为的是能在吉尔特的墓旁站几分钟。

假如你到威尔士的斯诺登山,你们会告诉你吉尔特被埋葬的地方。它让人们想起一只勇敢而忠实的狗,它也提醒人们在未充分了解事实前不要匆忙下结论。(总294期)

牺  牲

作者:麦达德·赖茨 张凤仪 译

一位父亲试着教他七岁的女儿什么是牺牲。他说:“牺牲就是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给别人。”

这位父亲生日那天,他发现自己的外套上别着一张纸条,他女儿以稚气的字体写着:“你是我最喜欢的爸爸,我送给你我最喜欢的东西,在你的口袋里。”

这位父亲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一根包装完整的草莓棒棒糖,就是自己一周前给女儿买的那根。(总第236期)

最好的报酬

作者:魏国强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新奇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门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获得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

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总第230期)

有问题是因为活着

作者:罗西

有个年轻人,近来很烦,常躲在酒吧里喝闷酒。一位调酒师小心地问他:“先生有什么困难?说说看,也许我能帮上忙。”

那个年轻人喝尽了最后一口酒,冷冷地看了调酒师一眼:“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为我解决,而且简单解释不了。”

调酒师微笑着说:“我在这里工作已10年了,15岁就出来打天下,我也有过你这种感觉,后来一位高人指点过我,明天,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他曾带我去过那儿……”

第二天下午,他们如约出发了。

那地方原来是座陵园。

调酒师指着一坟墓说:“躺在这里是没有问题的,不管你的问题有多少,只要能活下去,就有解决问题的希望。”

而所谓的“高人”,就是他所在酒吧的老板。“高人”曾自杀过,在与死神握手时,他觉悟了,死都不怕还怕活吗?他有一句名言:每一棵树的枝叶都是它的问题,但也是一棵树的全部。

年轻人很客气地回应说,这些道理他也懂,但就是无法摆脱烦恼。调酒师说,其实说明人不会只想着如何解决问题。有时产生新问题是处理旧问题的最好办法,比如当有人问你一个你不愿回答的问题时,你可微笑着问:“你为什么想知道这个呢?”

这时,年轻人笑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这如同打毛衣,很美,最后竟变成为一件杰作。这便是活着的真实,打不完的结,这也是乐趣。(总282期)

非走不可的弯路

作者:张爱玲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的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怎能长大呢?(总344期)

凡人小事

作者:万安、薛海潮

送奶工王秀珍

2009年11月29日早晨,沈阳送奶工王秀珍在送奶时,突然接到老家的报丧电话,得知父亲因病去世,内心充满了悲伤,但她还是忍痛将所有的牛奶送到订户家中。之后她立即赶往火车站,在等车时,她在牛奶宣传单后面写下这个通知。字条上写着:“对不起,我爸死了,从11月30日——12月6日停奶,12月7日送奶。送奶工!”一共写165张,因为时间来不及,就安排儿子去挨家贴通知。这一张张陌生的小字条,反映的事情虽小,但折射出送奶工诚实守信的品质。

公交司机谢二喜

2009年11月19日那一瞬间的举动让许多人记住了他——南京46路公交车司机谢二喜。11月19日,谢二喜师傅在开车途中突发脑血栓。在昏迷前,谢师傅想到的是一车乘客的安危。危急时刻,他双手紧握方向盘,猛踩刹车,让车停了下来,而这时已经呕吐不止的谢师傅还打开了车门和紧急灯,之后昏迷、昏倒时,他的脚还死死地踩着刹车。这一系列从医学角度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令人对谢师傅敬佩不已。在那一瞬间,谢师傅本能地选择了保护他人的生命安全。(总第469期)

心伏脚下

作者:鲍尔吉·原野

你有没有注意过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盲人的脸却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是那些明眼人。

盲人对生活不抱奢望,此刻只办此刻的事情。譬如走路,心无旁骛,步步踏实,直至目的地。他们做一件事时只想这件事,因此心里清明。

当别人绞尽脑汁思考功名利禄的时候,盲人的心专注在路面上——有没有车、砖石、敞开的下水井、栏杆和电柱。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其实每一步都在感谢。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当一个人把许多的感谢浮于眉头之时,就出现盲人那种表情:安静而且恬静。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而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是地位、金钱或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因此烦恼,此时最容易受伤。

盲人的心始终伏在脚下,它静静地随双足缓行在无尽的路上。而在休息的时候,心在怀想着炉火和热汤,而不是没见过的其他。因此,盲人的表情中除去宁静,竟还有许多满足。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已经接近它了。

在风雪里,在大雨中,盲人要吃更多的苦,这时,上班或回家成为艰难的事情。即使如此,也很少听说盲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这是因为盲人比明眼人更警觉车更注意车,他们谨慎。

从古至今,其实谨慎给人带来的福分最多。

以后上街,不妨多多注意盲人,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生活的老师。(总401期)

温语如春

温语如春 我走得比平常慢些,因为我在欣赏一条带路狗引领它的失明女主人走向街角 人行道的倾斜路旁,但这却使我能够听到下面这段温馨的对白: 老年人:“金太太!,你好?今天的风可不小啊,是不是?” 失明妇人:“是的,史老先生,今天的风确实很大。” 老年人:“可是,你的头发一点也没有散乱,依然很美。”(总100期) 

轶事

一卷情谊

作者:小  思

看黄裳的一篇文章,看到一个很沧桑又很温暖的人间故事,惘然情味,萦绕心间,久久不散。

1949年4月的一天,黄裳托靳以写信给远方的张充和,请她写几个字留作纪念。

当年10月之后,变化很大,远在外地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字没有写成。一晃30多年过去,风风雨雨,说是一场春梦,不见得了无痕迹;说是一场噩梦,又怕过于伤情。靳以早就逝去,黄裳大概也忘记了这件小事。只有张充和揣着靳以的信和一个未了的愿,就这样度过了30多年。

1981年夏天,黄裳收到由卞之琳转寄来的一幅长卷,写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同时还附着张充和的短信:“奉上拙书一幅,想来你已忘记此事。靳以四九年的信尚在,非了此愿不可……并请你书赐一幅,作为纪念。但不要等30多年就好……”

人生有多少个30多年?又有多少人能以30多年前的约定未了为念?更有多少人等得到30多年后的践约者来临?

一幅字,并不那么重要。可是,30多年变幻不定之后,它仍能到达黄裳手中,那就具有非凡的意义了。

面对急剧的世事变化,人不自觉地从无奈中学会了淡然,对人对事已失去了“托以终身”的承诺。一幅字,蕴藏着人类的光辉:情谊与信义,并非来自遥远的索求,而是来自人的内心。

许下一个诺言,就守它一生一世,30多年也无怨无悔,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一幅长卷,虽不是文人的酬酢,却是一卷珍贵的人间情谊。(总第474期)

傅斯年的最后一笔稿费

作者:张小平

1950年12月的一个冬夜,一代国学大师,曾任北大、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还在赶稿。虽然披着棉袍,可他还是被冻得瑟瑟发抖。妻子俞大彩催他早点休息。他搁下笔说:“我正在为董作宾先生办的《大陆杂志》赶文章呢。之所以如此着急,是想等钱到手后,请你尽快去买几尺粗布、一捆棉花,为我缝一条棉裤。”想到丈夫的腿一向怕冷,西装裤又太薄不足以御寒,俞大彩这才不再劝丈夫休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天之后,傅斯年就因病逝世。前来悼念的好友和学生来到傅老的家中,久久不愿离去。俞大彩哽咽着回忆起丈夫的往事,讲到棉裤这—段时,含着眼泪说,丈夫积劳成疾,自己一向不忍心让他深夜赶稿。“那日他又要熬夜,若不是因为他说要换来稿费做棉裤,我也不会任由他辛劳。”

众人听了,欷歔不已。一旁的董作宾坐不住了,他掏出一个装钱的信封,塞到俞大彩手中说,“这就是那笔稿费,先生嘱托我交给你的。先生跟我讲了,自从你嫁了他,没过上舒心的日子,这篇文章的稿费,是要留给你贴补家用的。做棉裤之说,只是先生的托词。”

“不,这才是先生最后的稿费。”一个学生站起来,搁下一沓钱说。几天前,傅斯年听说学校里有个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就掏钱资助了他。“我们知道先生清贫,不肯收他的钱。但他说不碍事,这是刚刚得来的稿费,还不知该如何用呢。”

原来,傅斯午为了让妻子不心疼自己,才将“做棉裤”当做赶稿挣钱贴补家用的借口;为了让上不起学的贫困生安然接受他的馈赠,又撒了个善意的谎,将自己的积蓄称做不知所用的稿费。到了生命的最后,傅斯年惦念的仍是亲人和学生。这位国学大师虽然晚年生活清贫,但他对周围人的爱依然是那么丰沛。(总第486期)

不得贪胜

作者:姜仲华

吴清源,一位出生于旧中国的围棋圣手,11岁时就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的棋客。

20世纪30年代,吴清源在日本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结果,吴清源打败了所有的对手,登上了围棋的顶峰。他说:“我的对手全是日本棋坛的杰出之士,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日本棋坛的另一位顶尖高手坂田荣男曾坦率地说:“我不认为吴先生的棋艺有多么高超。”可是,他总是败在吴清源的手下,却弄不明白为什么。其实,正是《道德经》的“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肚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了最高水平。

下棋“不得贪胜”,人生也是如此。“不得贪胜”,其实是一种“驯心”之术,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不得贪胜”,即使才智绝高,也无法承担重大使命;因为你要驾驭天下,首先要驾驭得了自己的心。(总第480期)

傻孩子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是一个很文静又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做傻瓜。镇上的人常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扔在他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五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妇人看到他很可怜,便对他说:“威廉,难道你不知道一角要比五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一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总第13期)

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作者:木  子

马克·吐温与作家朋友郝威尔参加朋友聚会,出门时碰到天降大雨。郝威尔见这扯天扯地的大雨,不禁悲从中来,他喃喃地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吗?”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我们见过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的雨吗?所有的雨不管它是怎样地来势汹汹、排山倒海,也无论它是如何地令人心烦意乱、愁绪如织,最终都是会停下来的。而且,雨越大,意味着它越快停下来——老子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是也。只要我们有耐心,它就一定会停下来。而且,雨后的天空更加美丽,雨后的空气更加清新,甚至还能看到晴天里根本就看不到的彩虹呢!所以,当生活中出现狂风暴雨时,也许,这是幸福的前奏、命运的转机!再说,别人的天空就不会下雨吗?想想朗费罗的诗吧:“你的命运一如他人,每个生命都会下雨。”(总第438期)

真诚的派克

世界闻名的电影艺术家格列高里·派克来华访问,—在上海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提出了四十多年前的往事:”派克先生在中国人民危难的时候,向保卫中国同盟捐款,向中国人民伸出了热情之手。请问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这样做的?”

派克用最简短的四句话答复了这个问题。

第一句话:“本能。”

第二句话:“感情的自然交流。”

第三句话:“因为这是真诚的,而真诚的东西是不能分析的。”

第四句话:“如果再遇到那样的情况,我还会照样做的。”(总第81期)

其故安在

作者:陶  杰

1923年,孙中山应香港大学之请,在英治殖民地的最高学府发表演说,对香港这个中国最大的租界发出由衷的赞美,言辞甚为动情:“我之此等思想发源地即为香港,至于如何得之,则我于三十年前在香港读书,暇时则散步市街,见其秩序整齐,建筑宏美,工作进步不断,脑海中留有深刻之印象。我每年回香山二次,两地相较,情形迥异,香港整齐而安稳,香山反是……外人在七八十年间在一荒岛成此伟绩,中国以四千年之文明,乃无一地如香港者,其故安在……研究结果,知香港政府官员皆洁己奉公,贪赃纳贿之绝无仅有,此与中国情形正相反。”(总第473期)

三个抄写员

作者:青  青

黎锦熙(1890—1978)是我国着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买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仔细的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轻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地看破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

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总笫313期)

让生命化蛹为蝶

作者:明飞龙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隆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

1993年10月,他参加总理大选。他的对手居心叵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然后写上这样的广告词:“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的总理吗?”但是,这种极不道德的、带有人格侮辱的攻击,招致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责。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说的“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竞选口号,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们有些东西则人人都可以选择,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穿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总第334期)

只有一个缺点

德皇威廉二世设计了一艘军舰。他在设计书上写道,这“是我积多年研究,经过长期思考和精细工作的结果”,弄请国际上着名的造船家对此设计做出鉴定。

过了几周,造船家送回其设计稿并写了下述意见:

“陛下,您设许的这艘军舰将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和十分美丽的军舰,,称得起空前绝后。它能开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装备将是世上最强的,它的桅杆将是世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将是世上最远的。您设计的舰内设备,将使舰长到见习水手的全部乘员都会感到舒适无比。你这艘辉煌的战舰,看来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支-铅铸的鸭子一般。”(总第19期)

定  位

作者:卞毓方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悄悄走出。

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跨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在朱德的帮助下,记者终于顺利完成了拍摄,而朱德本人,也就永久性地留在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总第317期)

不怪上帝

作者:朱  芳编译

阿瑟·阿什——美国着名的网球明星、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在一次输血时感染上了艾滋病,于1993年不治身亡。在阿瑟。阿什生前患病期间,曾有无数世界各地的球迷给他写信。其中有一位球迷在信中表示困惑:“为什么上帝对你如此不公,让你染上这样的病?”

对此,阿瑟·阿什用如下一段话来回答:“全世界有5000万孩子喜欢网球,有500万在学习打网球,有50万在打职业网球,够资格参加巡回赛的选手有5万名,能参加大满贯赛事的是5000名,而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上露脸的只有50名,闯入半决赛的是4名,最终的冠军争夺战在两名选手之间展开。

“所以,当我终于过关斩将、手捧金杯时,我感谢上帝,同时也感谢自己。因为我相信事在人为,个人成就不是偶然的,有拼搏才会有一切。如今,我身患绝症,我不怨上帝,也不怪自己,因为我知道有些事人无法左右,当不幸来临时,我们只能面对。”(总第358期)

萧军的拐杖

作者:从维熙

我一度和萧军同住在团结湖小区。有一次与萧军不期而遇,我们坐在一条临街的长椅上说话的时候,我无意间拿了拿他随身带着的拐杖,未料竟把我吓了一跳:这根拐杖的扶手,镶嵌着一块圆币亮的铸铁。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它出来散步,简直是个沉重的负担。我对萧老说,它重得就像是我在劳改矿山使用的挖煤铁锤。萧军的回答,再一次显示出老人在黄昏斜阳年纪,仍没有消减他个性中的阳刚:“我拄着它出来,除了健身,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在街上碰到社会的蛀虫或流氓一类的东西欺压善良时,我可以拔刀相助,教训他们做守法公民。”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萧老,你都一大把年纪了……”

“怎么办呢?人的性格难以重塑。”萧老为我解疑道,“为真理呐喊了大半辈子了,积习难改。”(总第486朋)

记住什么,忘掉什么

作者:林治波

经济学家孙冶方和舞蹈家资华筠都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在一起开会。一天,孙冶方得知资华筠是着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便主动告诉她:“你的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所以我很感谢他。”

后来,资华筠把这件事告诉了陈翰笙,陈老却说:“不记得了。”资华筠以为老人年事己高,记忆模糊了,嗔怪地说:“人家大经济学家称您是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记了!”不料,陈老十分认真地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怕重犯。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自然的、应该的,记不得那么多了。孙冶方选择的道路和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没什么功劳。”

一个铭记着自己的引路人,念念不忘别人对自己的恩典;一个却不记得自己做过的好事,而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这种情怀与境界,非同寻常。(总第320期)

仁  心

作者:吴灯山

日本一代名医曲直濑道三,22岁进入足利学堂研读经书。教授正文伯问他:“你以后是不是要以儒学立身?”道三摇摇头说:“不,我将来立志学医,为困苦的穷人服务。”

正文伯惊讶地问:“既然你立志学医,为什么跑来跟我学习经书?”

“我是打算先学好儒家学说,再去习医。先在我心里存有仁民爱物的思想,这样在掌握医术以后,才可以仁心仁术。如果没有怜悯的心,光有高明的医术是没有用的。”

三年后,道三从足利学堂毕业,接着辛苦习医十年。他精通儒、医两道,受到大家的信赖,被称为“医学中兴之祖”。(总第389期)

伏尔泰的鞋

伏尔泰有一个随身佣人,但这个人很懒惰。

一天,伏尔泰对他说:“懦塞夫,快把我的鞋子拿来。”

佣人很快把鞋子拿来了。伏尔泰一看惊呆了:鞋上布满了尘土。他问道:“你冬么忘了把它擦擦?”

“用不着,先生,”懦塞夫平静地回答道,“路上尽是灰尘,两个小时以后,您的鞋子不又和现在一样脏了吗?”

伏尔泰微笑着穿上鞋,不吱声地走出门去。佣人在他身后跑步追上来:“先生,慢走!钥匙呢?’

“钥匙?”

“对。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

“我的朋友,吃什么午饭呀!两个小时后,你不也将和现在一样吗?”伏尔泰说。(总第220期)

尊重被命运抛弃的人

作者:蔡  伟

当北洋海军被困威海时,周遭几乎无人援手;当舰队尽没于刘公岛后,时人却把所有怨毒都集中于李鸿章和丁汝昌等人,全然不顾他们遭受的背后攻讦、掣肘,以及消极不为。日本人小笠原长生在谈及以身殉国的丁汝昌时,如此设身处地地评价了这这位失败者(他死后被光绪皇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后墓地又被挖掘毁灭,其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其中如提督丁汝昌,我不能不向其深切沉痛追悼。他既是勇敢的武士,又是温和的绅士,他迫于命令和强敌作战而一败涂地。及见大势已去,尽毕生最后的职责,为了麾下将士的生命而与敌签约,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他曾期望活着,但他知道祖国的不仁,对他的冷酷待遇将要超过不共戴天的敌国。在夜半孤灯之下,左思右想,饮鸩而逝,老英雄当时的感情究竟如何?”(总第487期)

曹禺的褒与贬

作者:梁秉堃

在20世纪50年代初,剧院常演出一些苏联的话剧。这种引进总的来说还是有益处的,但也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只能说好,不能说坏。一次,在演出了一部苏联的现代戏以后,在一片“好好好”“是是是”的赞扬声中,只有曹禺尖锐地指出:“这个本子只是一个二流的剧本,充其量只是个‘佳构剧’而已。”我听了大吃一惊,心里却暗暗赞同。同时,曹禺对于真正的艺术精晶又非常敏感,十分热情;当他读到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一幕的时候,就兴奋得像个小孩儿,不但拍案叫绝,而且大声疾呼:“这是经典!经典!”他还说:“我的心怦怦然,几乎要跳出来。我处在一种狂喜之中,这正是我一旦读到了好作品的心情。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总第485期)

回报

作者:余郑华

有—回,日本歌舞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您的草鞋带子松了。”

他回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

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弄松。

显然,他的目的是,以草鞋的带子都已松垮,试图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态。演戏能细腻到这样,确实说明勘弥具有我们许多影视明星不具有的泰斗素质。

正巧,那天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亲眼看见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对勘弥说:“您该当场教那位门生,他还不懂演戏的真谛。”

勘弥答:“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拿,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以回报。”(总第184期)

悲惨世界

作者:王书亚

1885年过后,对于那些描述苦难的杰作,人们最高的评价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悲惨世界》”。我在雨果的巴黎故居参观,发现他是一个站着写作的人。因为脊椎病,他总是站在写字台前——其实有点像梳妆台。想象这幅画面:面对世界,雨果握笔,站着。就像士兵站着握枪,或一个摄影师站着扛机子。

有作家对我说,冉阿让那点事,也算悲惨?我说,区别在这里,你知道雨果足站着写作的吗?他写的冉阿让也是站着的,我们是趴下的。因为苦难只能让人瘫软,不能让人站立。雨果对他的世界有三个描述:“男人困贫穷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黑暗而愚蒙。”但这不是最终的悲渗,悲惨世界,是雨果对一个不敬畏、不祈祷、不相信、不悔改,并拒绝恩典的世界的定案。(总第469期)

光明

作者:度正直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白帽西服,亲自,到北京街头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入狱。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界、各省函电交驰,要求释放陈独秀。在一份学界署名保释的69人名单中,有着名的教授,也有普通的中学教员;有新派人物,也有旧派人物。甚至对五四运动持反对态度的田桐,也发表函电,要求立即释放陈独秀。在各方的压力下,陈独秀恢复了自由。对此,胡适6年后还念念不忘,1925年12月,他在“北京群众烧毁晨报馆事件”发生后写给陈独秀的信中说:“我记得民国八年你被拘在警察厅的时候,署名营救你的人中有桐城派古文家马通伯与姚叔节、我记得那晚在桃李园请客的时候,我心中感觉一种高兴。我觉得这个黑暗社会里还有一线光明:在那反对白话文最激烈的空气里,居然有几个古文老辈肯出名保你,这个社会还勉强够得上一个‘人的社会’,还有一点人味儿。”(总第468期)

更大的世界

作者:朱  芳

19世纪中叶的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成为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领导者:以林肯为首的北方军与南方军展开了一场十分残酷的战斗。

一天,刚结束了一场战斗,林肯遇见了一位狂热的北方军支持者。

“这场战役中,他们死了2700人,而我们只牺牲了800人,这对我们来说是大获全胜的一战啊!”太棒了!”该女士激动地欢呼道。

林肯对她的评论很是震惊,严肃地说:“3500个同胞手足为此丧生,这样的战斗能称之为大获全胜吗?”

“哦,总统先生,您可别这么说。”女士辩解,“事实上,我方只损失了800人,不是吗?”

林肯低下头,泪水涌出了他的眼眶。他用简短而又有力的声音回答道:“女士,看来我只能说,这个世界远远大于你的心灵世界。”(总第429期)

假知识分子

作者:刘善伟

1982年5月,应吉首大学的热情邀请,白发苍苍的沈从文先生登上了故乡最高学府的讲台。面对千余名师生,沈从文无比谦逊地说:“我是毫无成就的,我到北京时连标点符号也不晓得。原本想卖卖报纸、读读书,一到北京才晓得卖报纸没有机会,那是要分区分股的。至于说到做文章,做学问,我这个人就糟糕透了,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字认不得。我是假知识分子……”

然而,正是这个“假知识分子”用他的《丈夫》《边城》《湘行散记》等名篇倾倒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读者;正是这个“假知识分子”,用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总第484期)

寻找理想

作者:鲁先圣

1922半夏天,沈从文决定离开湘西丛的林到更大的世界里寻找理想,他就告别了军队,搭上了去北京的列车。来时军需处给他的27块钱还没到北京就花光了。在武汉,一位军人借给他10块钱,到了北京的时候,摸摸身上仅剩下7块了。

此时他的大姐和姐夫正在北京,他就去找他们、姐夫问他:“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沈从文说:“我来寻找理想。”姐夫十分惊诧:“寻找理想?什么理想?”沈从文说:“想读书,写文章。”姐夫听完十分钦佩,很赞赏地说:“很好,很好,人家带了弓箭到山中猎取虎豹,你赤乎空拳带着一脑壳幻想来北京做这份买卖、我告诉你,既为信仰而未,十万不要让信仰失去!因为你除了它,什么都没有。”(总第446期)

推开总统的手

作者:沈岳明

1963年2月18日上午,科学家冯·卡门受邀接受美国总统授予的第一枚科学勋章。按计划,总统要亲自向冯·卡门颁发勋章。当总统及其随从一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就向授勋地点拥去。双脚患关节炎、其时已81岁高龄的冯·卡门,摇摇晃晃地走到台阶前时,好像由于疼痛难忍,脚步突然停了下来。总统见状,迅速赶上去一把将冯·卡门扶住。冯·卡门抬起头来,看了看年轻的总统,然后将总统扶着他的手轻轻推开,微笑着说:“总统先生,人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是不用扶的,只有向上攀登的时候,才需要有人拉一把!”(总第450期)

给诗人的……

作者:高维生

1891年11月10日,诗人兰波停止了呼吸,他被安葬在家乡法国的沙尔维尔。

一百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一些少女依然在信封上画上心形玫瑰,从遥远的地方给兰波写信寄来。研究兰波的学者古蓝山说:“当然,这些信件没法投递,于是邮局便设立了一个兰波纪念馆,把这些邮件都存放在里面。求爱信自然是不能拆的,礼物倒要打开看看,怕存放的时间过长会发生霉变。几十年过去,兰波博物馆里的藏品已经满满当当了,并且还在不断增加。邮递员也换了好多茬,临退休时,他们往往会骑着自行车到兰波墓前告别,把自己的工作帽留在墓碑上:”满头白发的老人离开工作了一辈子的岗位时,把自己最看重的工作帽摆在死去一百多年的诗人的墓前,像是一条规矩,但更是对诗人的热爱。(总第48期)

站对位置

作者:沧海一粟

二战时期,盟军统帅艾森豪咸尔指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奠定了盟军胜利的基础。随后,又将德军驱逐出-法、比、荷,并直捣德国腹地。第三帝国陆、海、空各部全部投降,成了笼中困兽的希特勒只好“引火自焚”,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战史中得知,任何战争,两闰以上的联军是最难统帅的,艾森豪威尔能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调行动,共同战斗,足见其统帅能力非常人能及;随后,艾森豪威尔又以压倒性的胜利,击败声望极高的政坛老手史蒂丈森,出任美国总统,成为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之—。

其实,风光无限的艾森豪威尔还有一段很少有人提到的历史,大战结束后,经过血雨腥风洗礼后的艾森豪威尔曾一度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间还不短。可是,这位在战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却在丈人墨客云集之地毫无建树,唯一可圈可点的竟只是在校园内的草坪上,为懒于绕远路的学生开辟了一条便道。

人生的诀窍就是看你有没有站在你应该站的位置上。(总第475期)

英雄大爱

作者:胡银芳

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随后他人间蒸发,隐姓埋名,去了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28年间,他带领团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

整整28年,邓稼先生死未卜、不知去向。他的天人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地痴情等待。28年后的1986年,夫妻重逢,邓稼先却因为受辐射身患重病,几个月后在妻子怀中离开人世。

1986年3月,邓稼先的生命进入倒计时阶段。中央军委的领导说:“(邓稼先)一辈子这么辛苦,做了这么多工作,不能让他就这么走了。”手下就赶紧通知《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去采访邓稼先。

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中央决定对邓稼先解密。1986年6月25日,《解放军报》刊登《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报道,开始宣传他的事迹。

许鹿希看到报纸后,坐在邓稼先的病床前给他念,念着念着,她的声音哽咽了。在她抬起头的那一瞬间,她看到,邓稼先的泪水也慢慢地溢出了眼角。许鹿希放下报纸,用手轻轻地替邓稼先擦去泪水,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也许是他们握手时太用力了,邓稼先又感到浑身疼痛,慢慢地,身体在床上扭曲成一团。许鹿希知道,晚期癌症疼痛的频繁复发,像个恶魔一样又开始折磨自己的丈夫了。

这位医学教授看着丈夫如此痛苦,自己却没有任何办法。她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流出,紧紧地抱住邓稼先,不停地为他擦着虚汗,安慰着他。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1986年7月29日,着名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逝世。许鹿希紧紧地抓住丈夫的手,她不相信地问:“二十多年的等候,就是这样吗?”

许鹿希说:“邓稼先最后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苦了你了’,当时我感觉得到,他对我很担心,不知道今后我该怎么办。还有一句是‘死而无憾’,这句话是说他自己这一生没有空虚地度过。”(总第467期)

错位

作者:遆存磊

美国作家冯内古特讲过这样一件趣事。他的一位小说同行有次在宴会中喝醉了,弹起了钢琴,一会忽然号啕大哭:“我这辈子一直梦想成为钢琴家,但这把年纪了,你们说我成了什么样了!我只是个小说家……”(石涛摘自《共鸣》2010年第11期)

改 变

作者:王溢嘉

越战期间,男子穆司提每晚都点着一根蜡烛,站在白宫前表达其反战立场。在一个雨夜,他还是手拿蜡烛站在那里。

一个记者忍不住问他:“穆司提先生,你真以为你一个人拿着一根蜡烛站在这里,就能改变这个国家的政策吗?”

穆司提回答:“喔,我这样做不是想改变这个国家,而是不想让这个国家改变我。”(总第488期)

慧眼识才

李鸿章曾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人。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吃惊,问:“还没用他们,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见厅外有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小心谨慎的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实、无需多少开创精神和机变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

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总223期)

与春天约会

作者:胡玉明  译

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选定四月的某天结束他在哈佛大学的教授生涯。是日,在哈佛大礼堂讲最后一课时,一只美丽的知更鸟停在窗台上,不停地欢叫着。桑塔亚那出神地打量着小鸟。许久,他转向听众,轻轻地说:对不起,诸位,失陪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讲毕,急步走出门去。(总54期)

原来门是虚掩的

作者:郑一群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姆.海因斯撞线后,指示灯立刻显示出9.95秒的字样,全场轰动,还因斯也摊开了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通过电视向全世界转播,可是由于当时他身边没有话筒,谁也不知道到底。

1984年,洛杉叽奥运会前夕,一个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回放墨西哥奥运会的资料片时,再次看到海因斯的镜头。他想,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百米塞道上突破10秒大关,海因斯在看到记录的那一瞬间,一定说了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这一新闻点,竟被上千名记者给漏掉了,实在是一大遗憾。由于他决定去采访海因斯,问他到底说了句什么话。

当记者提起16年前的事时,海因斯想了想,说:“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谜底揭开后,海因斯又继续说:“自欧文斯1936年创造的10.3秒的百米赛记录后,医学界的权威们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10秒。大家相信这一说法,但我想,即使无法突破10秒,我也应该在10.01秒的成绩。于是,我每天都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95秒的成绩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的门不是紧锁的,他是虚掩的。(总405期)

言不二价

齐白石老人晚年变法,以形神俱佳的画虾饮誉画坛。老人以卖画为业,曾出一告白:“白石画虾,10两一只。”人们熟知老人一生克俭,求画的人从不讨价还价。

一个乖巧人拿了35两银子向老人购画,自以为得计,必有赚头。

第二天打开画一看,上有三只虾和几株水草,心中怒起。细审,还有半只虾隐在水草之中,但见虾尾,不见虾头——35两银子刚好买了三只半虾。

真可谓:白石卖虾,言不二价。(总94期)

以势压人

作者:尊贤

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爱因斯坦闻讯后,仅仅耸耸肩道:

一百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啦。(总81期)

宽大为怀

毕加索对冒充他的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

看到有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

“我为什么要小题大作呢?”毕加索说。

“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

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那些假画使许多人有饭吃,而我也没吃什么亏。”(总26期)

卡夫卡和小女孩

1923年,德国作家卡夫卡在柏林街上看见一个小女孩,她因为洋娃娃丢了而哭泣不已。卡夫卡当时已奄奄一息,几个月内就死于肺痨。但这个凄凉的插曲并不是没有下文。卡夫卡对小女孩说她的洋娃娃走了,因为几分钟以前他碰见过她。他又说洋娃娃答应要给小女孩写信。以后几个星期,卡夫卡连续写信给小女孩,叙述洋娃娃在旅途中的新奇见闻。(总91期)

不怕批评

作者:李牧华

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本小说《三个故事与十首诗》出版了,只印300本,受到批评;隔了一年,另外一本《在我们的时代里》出版了,印了1735本,只卖掉了500本,又遭到批评;第二年推出《太阳照样上升》,突然非常轰动,一下子卖掉了26000本,还是遭到批评。

1954年,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也有人批评他最轰动的小说《战地钟声》粗糙紊乱,《老人与海》单调无味。可是,海明威仍然我行我素,写作不辍。(总123期)

精彩比喻

作者:王顺才  辑

1920年,苏联着名教育家加里宁在一次会议上作报告。当时,有些农民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不甚理解,向加里宁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对此,加里宁提高嗓音反问道:“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腿还是右腿?”

农民们听了以后欢呼起来,掌声经久不息。

一个精彩的比喻,往往比长篇大论地阐述一个深奥的道理更能让人理解,更能让人信服。(总351期)

精神

作者:张峰

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德福列斯特,年轻时穷得身上只剩下一条旧裤子,于是,他写下了这样一条备忘录:“尽可能站着,这样,裤子就能耐穿到明年春天。”

德福列斯特就是在这种艰难困苦中,矢志不渝,最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三极管,为人类进入电子文明时代迈进了一大步。(总457期)

请给我一张签名照

作者:钟楚帆

英费尔德是一名普通的波兰学生。他想在柏林求学,但每到一处都受到歧视.因此他想起了爱因斯坦—那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他愿意给自己写一封推荐信,也许情况会有所改变。

英费尔德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求见爱因斯坦,并提出了请求,没想到爱因斯坦立刻就答应了。

爱因斯坦为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英费尔德接过信,激动地说:“真是太谢谢您了!可是恕我冒昧,您能给我一张您的签名照吗?”

爱因斯坦笑了,说:“好的,但我也有个请求。”英费尔德愣住了。

“我可以送你我的签名照片,但你也得送我一张你的签名照片,这样才平等。”爱因斯坦说。

很多年以后,谈起这件事时,泪水一下子涌出了英费尔德的眼睛。他说:“他的话让我感到平等,让我充满自信,并且成为我前进的强大动力!”(总461期)

春心不死

作者:王玉北

楚辞专家文怀沙年过九旬,还难以割舍那辆自行车。他说:“人活得自由自在是第一位的。你坐在汽车里见一妙龄女子,能观而品之吗?而我则能下车驻足观望,直到她消失为止。《诗经》首篇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虽有心无力,但凝视两眼总可以吧。”

他的遗嘱非常简单,把骨灰顺着抽水马桶冲下去。夫人问他:“青山绿水皆可埋骨,为何做此选择?”文怀沙回答:“骨灰与粪便合成有机肥料,可以肥田美地。”

有人问:“你那么多儿女将来怎么祭奠你?”文怀沙回答:“他们对着大地上的高梁或者玉米鞠躬就是了,那就是我。”(总346期)

双倍学费

有一个年青人,去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他为了表示自己有好口才,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

末了苏格拉底要他缴纳双倍的学费。

那年轻人惊诧地问道:“为什么要我加倍呢?”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样功课,一是怎样闭嘴,另外才是怎样演讲。”(总17期)

艺术家与蝴蝶

画家林风眠曾把艺术家比作蝴蝶。他说:“起初,它是一条蠕动的毛虫。为了能飞起来,它先结一个茧,把自己禁闭在内化作蛹而彻底变形。最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它得从茧中挣脱出来,才能自由地翱翔于空中。茧子即是艺术家在早期必须刻苦学习的技法和接受的教育”。(总30期)

只吃眼前菜

作者:郦波

历史有趣。有趣之一在于,总有惊人的相似处,却又于相似处见出各自的情怀。就吃饭而言,史上有三位名人极为相似。

一是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有一次,朋友请他吃饭,王安石欣然应允。席间,朋友们高谈阔论,王安石却只顾埋头吃饭,酒足饭饱后回家,只当是平常一餐。

第二天,朋友送了很多獐脯肉到王家宋。夫人王氏很是奇怪,不知所为何来。朋友笑着说:“不知王夫人喜欢吃獐脯肉,否则早送来了!”

王氏闻言颇惊,说:“我与相公共同生活数十年,怎不知他爱吃獐脯肉?”朋友闻言亦惊;“若大人不喜欢,昨日席间,为何独食尽一盘?”王氏听罢,忽然了悟,问道:“该不是那盘獐脯肉,就搁在他的面前吧?”朋友忙不迭地回答:“那肉确实正在大人面前。”

原来,王安石极为专一,一心只思国事,生活不拘小节。

另一个“只吃眼前菜”的典型,则是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厨子总是费尽心思做上满满一大桌菜肴,却任章太炎只吃眼前的那一道菜。在章太炎吃完之后,厨子把丰盛且几乎完整的一桌菜肴撤下,另外赚钱。

至于章太炎为什么只吃眼前一道菜,按这位国学大师自己的说法,竟是懒得举筷!这应该算是学者的吃相。

还有一位“只吃眼前菜”的名人,就是晚清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是个极自律的人,曾自定“日修十二规”,并严格遵照执行。其中最后一条便是“夜晚不出门”。若在当下,其意便是“不过夜生活”。曾国藩身为江南官员之首,尤其讨厌灯红酒绿。

可凡事总有例外。他于两江总督任上,曾到扬州筹集军饷。此地盐商富甲天下,为把马屁拍足,盐商们特设盛宴,招待名满天下的曾大人。曾国藩无奈赴宴,眼前的珍馐美食,着实让他触目惊心。

眼见这饭不能不吃,却又食之无味,曾国藩一声不吭,皱着眉头,只在眼前的一盘菜上动了几下筷子。

在座诸人皆惊,谁也不知总督大人为何只吃眼前那道菜。后来有人解释说,曾国藩号称“一品宰相”,向来俭朴,每餐只食菜一品。

曾国藩私下里却对人说:“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曾国藩以理学传人自命,这大概要算是一代大儒的吃相了。

如今我吃饭时,也常喜吃眼前菜。举箸不劳甚远,亦可专享其味,兼寄古之遐思,竟是别有滋味……(总第474期)

私家花园里的历史

作者:龚晓跃

历史实在是门个人化得离谱的学问,说得好听点,它像现在很多楼盘广告鼓吹的私家花园,虽则名讳都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因其主人的趣味而不同:有的种了花草,有的做了菜地,自己的后院,自己做主。

就为这个,从二十几岁开始,我就觉得在各种各样的科学之中,人文科学是比较不可靠的科学,而历史学则是其中最不可靠者。

因此,17世纪的历史学家罗利最后唯有将自己的心血之作付之一炬。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某年某月某日,这位17世纪的历史学家不幸被打成死囚。在大牢里,他开始着手写作一部构思已久的世界史,他希望能在死前完成这一工作。但一个意外改变了一切。一天,罗利无意中看到了两个狱卒吵架的全过程。正好一位来狱中看他的朋友,也从头到尾目睹了这场狱卒的纠纷。见到罗利后,朋友向他叙述自己见到的事。罗利惊讶地发现两人观察的结果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令他沮丧不已:亲眼看到的事,两人的叙述尚且如此刁;同,那些千百年前的事,又如何况得清楚呢?

罗利对历史完全丧失了信心,人概怕自己也谬种流传,于是赶在上绞)叫架前,把已经写成的部分烧了个干净。(总第328朋)

入门

写作如何才能入门?作家海明威这样说:“你们须具有正确的观察力、由衷的态度、牧师的虔诚、海盗的勇气和作家的良心。具备了这些,你就入门了”(总14期)

丘吉尔与熊猫

英国首相丘吉尔头一回看见熊猫时,感到这种动物很有意思。只见那只熊猫仰卧在地,怡然自得,压根儿不理会这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丘吉尔对它凝视良久,最后耸耸肩说:“真想不到,它竟是如此高不可攀!”(总6期)

忠告

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向导演德昔加泣诉她的珠宝失窃。他开导说:“索菲亚,听着。我年纪比你大得多,我懂得人生一项真理,那就是——千万不要为不能为你哭泣的任何东西哭泣。”(总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