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嫡后下载:我心目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40:47

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向读者描绘了具有浓厚理想色彩的“我心中理想的学校”“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我心中理想的学生”等。在这里,笔者愿意套用他的句式,谈一谈“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一、教研组长的个人素养
  
  1.教研组长应是有“担当”之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在数学课上,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不再“掐头去尾烧中段”,而是注意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增强知识的现实感与情境感,变数学“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然而,课堂上有时就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评优课上,评委们就教师的课堂表现给出各项量化评估指标,常常就有一项“创设生活情境得分”。值得注意的是,数学中有的内容可以创设出恰当的生活情境,而有的内容纯粹是人类心智的产物,如二项式定理、复数等,生活情境就难以创设,硬要创设生活情境只能是生拉硬扯、离题万里。
  再如,评优课常把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姑且不论是否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单就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来说,至少有一点缺憾,即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课堂上教师要按课件的预设流程教学,它容易使课堂教学程序化,而少了课堂的灵动与精彩的生成。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教研组长,应该有对这种伪科学认识说“不”、对长官意志说“不”的勇气与见识。教研组长身上应该多一些学究气与社会责任感,多一些勇于担当的骨气,少一些功名利禄之心,不唯官、不唯财,只唯学问、只唯教育,对教学中的一些病态行为,能够时刻保持警觉与旺盛的批判力。
  2.教研组长应是有“权威”之人
  一名教研组长,在精神与专业领域,理应比普通教师拥有更高远的境界。其胸中要有一种“别才”,眉下要有一双“别眼”,在教学策略、教学机智上要比组内其他教师棋高一招。教研组长在组内的作用,不应像肖川教授所批驳的那样,是“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
  教研组长要具备上述特质,除了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别无选择。古人说得好,“一天不读书,心源如废井”。其道理很简单,找律师打官司,谁都愿意找一个知识渊博、与时俱进、通晓国家最新法律条文的律师;患者到医院看病,如果医生告诉患者,其看家本领全靠十年前大学课本所赐,毕业后从来没订阅过任何医学杂志、没进行过任何后续学习,恐怕患者是不太可能愿意把百十来斤的身体交给这位医生的。
  教师与医生、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汲取营养,如,当前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有什么研究成果,最新教学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如何将教材把握得更加到位,对题目如何讲解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专家有什么理论,同行有什么见解,等等。北京数学名师孙维刚的教学效果为什么那样好?因为他的格调高致,他追求“把数学上出数学味、上出哲学味、上出文化味来”,追求“漫江碧透,鱼翔浅底;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而“水积之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积之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谁能有他这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洞察其隐”的本领?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告诫人们:一个现代的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愿望,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对教学大纲的熟知与理解,对于教师来说,只是最起码的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的领域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梁实秋在文章《穷》一文中描述穷人道:“人穷则颈易短,头易垂,肩易耸,须发许是长得特别快,擦着墙边逡巡而过,不是贼也像是贼。”这段话用来形容不读书的教师也再合适不过。所以常言说得好,“读书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其视野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其思维可以“有左右逢源之佳,具融会贯通之妙”;其语言可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效;其神韵自然如幽谷之兰,自内而外散发出从容之态、王者之气。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痴迷于书本的教师。作为组内学术带头人的教研组长,更是要“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只有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不断打开广阔的精神天地,才能为组内教师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才能准确有效地对年轻教师传授求知的方法与路径,才能既传业务更传精神。称职的教研组长一定是始终把精神上的高远追求和自我完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
  3.教研组长应是有“梦想”之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任何一个心智正常之人,当他解决了温饱,有爱、有安全感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将追求一种需要——“自我实现”,这是人的本能。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也说:“鼎鼎百年内,技此欲何成”。意思是说,人们要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完成自己,在品格、情操、技能等各方面要真正地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整个生命。所以屈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贾岛要“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爱美、求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尤其是自古以来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与行为追求。教研组长应该从骨子里透出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品性,应该一直追求这样的地位,即在专业技能上(包括上课、备课、命题、评课等诸方面)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奇·格拉泽与法尔曾列举了如下7个“专家工作的关键特征”,教研组长在行为上、在行动的效果上,应该尽量体现下述7个特质,即使“身不能至”,也要“心向往之”,毕生追求,刻意、主动地完善自己。
  (1)专家主要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内表现出色。
  (2)专家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内知觉大量有意义的模型。
  (3)专家的反映敏捷,专家能更快地操作该领域技能,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4)专家表现出非凡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
  (5)在专业领域内洞悉和表征问题时,专家比新手更具原则性。
  (6)专家把更多时间用于分析问题的质的方面。
  (7)专家具有高度的自控力。
  4.教研组长应是有“大爱”之人
  教研组长在完成“独善其身”的同时,必须时刻用另一只眼关注组内成员的职业生存状况。教研组长对学校的本门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对本教研组年轻教师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通过示范课、评课、督导检查,通过学术沙龙、课题研究等活动,通过让年轻教师跟踪听课,通过手把手的指导,教研组长可以引领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当年轻教师在为公开课、研讨课做准备时,当年轻教师精心写论文准备参加省市级评比时,如果他们在第一时间征询的是教研组长的意见与建议,那就说明教研组长的权威得到了认可,说明教研组长的人格得到了认同。这样的时候,应该是教研组长最具成就感、最感欣慰的时刻。当然,只有当教研组长能思精识卓,其建议每每能予人以醍醐灌顶的作用,其对组内教师能无条件地去关爱时,教师们才愿意去亲近、去尊重他。
  若有年轻教师工作中处于低潮,其教学效果不被领导、同事、学生认可时,教研组长要有一副慈悲心肠,尽量尽快地帮助年轻教师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妥善的改进意见,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二、教研组长的个人作为
  
  1.成为校长的“显微镜”
  校长管理着偌大一所学校,中学仅文化课就有9门之多,校长不可能门门精通。教研组长理应成为本门学科的“掌门人”。哪位教师教学有什么风格,各备课组的团队风格是什么,一体化教学方案是否把握住了核心知识……凡此种种,教研组长都应该了如指掌,积极为校长建言献策,成为校长观察这门学科的“显微镜”。
  2.学习氛围的营造者
  教研组长要力争成为本门学科的专家型教师,能带领本组教师把握所教学段的核心知识。凭借自身的学识涵养,教研组长影响、带动本组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促使教师们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逐步提升教师们的学识涵养与理论水平。
  3.研究行动的促进者
  同行间的观课与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行为模式。在教研活动时间,教研组长要有所作为,要始终抓住研究课与评课不动摇。教研组长要对各种类型的研究课进行有系统、有规划的安排,要针对本组教师的特点和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设研究课,如“同课异构”的比较,“微型课堂录像观察”,“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研究,等等,教师们通过“俯而读,仰而思”,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较快地得到提升。
  教研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课题研究是“催化剂”。课题研究对于摆脱升学竞争的困扰、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建立教研组的共同愿景、营造团队系统学习与思考的氛围,培养有思想、有反思批判力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教研组长要积极带领组内成员搞好课题研究。
  4.做好教研组的首席
  如果把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比做一个交响乐队的话,教研组就好比乐队中的一个声部,教研组长就是声部的首席。首席的职责就是在艺术和技术上统领声部,统一演奏方式、方法,统一演奏特色,统一演奏效果,忠实实现乐队指挥提出的演奏要求。任何一个声部的首席,首先必须具有技术能力上的绝对权威,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达成目标,实现完美的演奏。同样,教研组长要把校长室、教务部门对教研组的教研要求落实到位,要进行本组特色的解读,要团结全组教师,依靠合力,依靠同频共振,演奏出最美的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