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录像保存在哪: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与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0:44:41
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扩内需、保增长、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于是,保增长成为地方政府的中心任务,地方政府为此都出台了很多措施,其中加强招商引资成为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成为其完成保增长任务的法宝。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各地区间的招商引资竞争瞬间加剧了。地方政府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将招商引资列为一号工程,各级领导亲自带头找项目、谈项目、促投资。有的甚至制定了全员招商办法,所有政府部门都有任务,就连公安和政法机关也不例外,完不成任务概不提拔。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不仅美洲、澳洲、欧洲、南亚等主要外资来源地是它们的战场,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甚至深圳、青岛、兰州、呼和浩特等二线城市也成为它们竞争的目标。

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1.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本
为了完成保增长的中心任务,地方政府纷纷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有的加大了招商引资活动的规模和频率,有的采取了委托中介机构借力招商的办法,有的设立了招商引资奖励资金,有的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还有的制定了全员招商管理办法,给每个单位每个人员都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指标。这些措施都伴随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然而,无论地方政府如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的总投资需求是有限的,这种竞争必然会提高招商引资的工作成本。
2.导致了各地区间的激烈竞争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少跨国公司缩减了投资计划。面对这种形势,地方政府转而瞄准了国内项目。有的派人常驻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大中城市,寻找投资项目信息。有的制作了内资企业排名清单,逐个打探投资信息。还有实力雄厚的大城市,利用自身优势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投资项目。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地区间的激烈竞争。
3.降低了利用外资的质量标准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进入了新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然而,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降低标准的苗头。有的地区开始忽视区域定位,敞开欢迎所有外资项目,比如有的生态涵养区也参与工业项目的竞争,有的提出了“放宽要求、加快审批、快速投入”的口号。不顾环境和资源压力、只顾经济增长的政绩观重现。
4.增加了地方国企的经营风险
按照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推算,95%的利用外资配套有内资投资,而内资投资多数来自国有企业。按照正常情况,外方寻找国内合资方需要一个过程,通常需要1-3年。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一些地方通过行政干预加速了这个过程。为争取到外资项目,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拉郎配,安排所属国企在原本没有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同外方合资,有的企业被迫接受了多个项目,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其经营模式被打乱、经营范围被调整、资本结构被改变,经营风险大大增加。
5.引发了政府政策的扭曲落实
一些地方政府为争夺项目,出台了税收、房租、土地等优惠政策,部分大城市还针对内资项目制定了户口、住房和教育等照顾政策。第一类政策属于补贴政策,通过给予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首先,这种补贴是没有依据的,这些企业既没有特别贡献,也没有承担超额成本。其次,这种补贴是不公平的,是对平等竞争的破坏。第二类政策属于照顾政策,大城市通过提供这些照顾,吸引中西部成熟企业到大城市发展。这既不符合中央发展中西部的战略,也违背了这些政策的本意。

出现上述问题的理论分析
1.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和越位
政府职能即政府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大体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四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为法制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致力于弥补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而不应直接从事竞争性经营活动,更不能直接干预其他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职能定位也应该符合上述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法人寻找项目、洽谈项目、投资合作等明显属于市场行为,按照上述理论应由企业法人自主进行,政府不应该参与,更不能干涉。招商引资事务中,政府应该扮演“筑巢引凤”的角色,制定政策、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而不能代替企业去找项目、谈项目、进行投资合作。显然,当前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存在政府职能错位和越位现象,这种错位和越位正是导致出现前述各种问题的根源。
2.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不合理
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绩效动机,招商引资活动也不例外。绩效即政府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业绩和效果,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四个方面中,经济绩效是核心,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经济绩效是最具显性的,更为直观形象、更具短期效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一直以经济绩效为主,这种模式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也没有完全改变。另外,现行政府实行五年任期制,官员需要在任期内展现其施政绩效,其短期行为动机强烈。
很明显,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活动最为符合地方政府的绩效动机。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活动规模大、影响广、力度强,利用其对公共资源的支配权能在短期内产生绩效效果,其直接效果是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就业增加,间接效果是市场繁荣、消费增长、社会稳定,这些都是地方政府最为青睐的绩效,也最可能给地方官员的升迁增添筹码。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或者经济衰退的时期,这种动机就会显得更为强烈,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面临经济危机的2009年。
3.地方政府行为的“路径依赖”
美国经济学家诺思第一个提出了制度路径依赖理论,他认为,制度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不好的路径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发展阻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热是改革开放初期兴起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产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因素极为微弱,很多商品供不应求,居民储蓄率很低,企业竞争力很弱,中介组织尚未起步。在这样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部分替代了市场职能,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还培育了市场要素。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政府理应调整定位,将这部分职能退还市场,但由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在路径上长期依赖于招商引资模式,这种退出变得十分困难。
4.地方政府行为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典型例子,反映的是个人理性最佳选择并非团体理性最佳选择的问题。假设博弈各方都是理性的个体,且只追求自己的个体利益最大化,那么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最终只能得到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一种骑虎难下的稳定劣解,但却是博弈各方独立理性思考的必然选择,这种结果在整体上不是帕累托最优,它小于整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竞争也处于这种非零和博弈状态。
冯必扬教授将这种状态比作“站着看戏”,当人们都坐着看戏时,其中一人站起来看戏,肯定会比坐着看戏要效果更好。可是,当所有人都站起来看戏时其效果就与大家都坐着看戏一样了,却带来了站着的疲劳。招商引资也是如此,当其他地方政府没有去招商引资,只有个别地方招商引资时,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可是当所有地方政府都招商引资时,就跟大家都站起来看戏一样了,不仅整体上未取得额外收益,还会因此而增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