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良人行全文下载:叶迦老师讲解"冥想”Mantr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41:15

叶迦老师讲解"冥想”Mantra
om ajnana-timirandhasya jnananjana-salakaya caksur unmilitam yena tasmai sri-gurave namah,
   我虔敬顶拜我的灵性导师,他以知识的火炬启亮我被愚味黑暗蒙蔽的双眼。
om-称呼;ajnana-无知(的);timira-(被)黑暗;andhasya-盲人的; jnana-anjana-(被)灵性知识的油膏; salakaya-被叫作salaka的器械,用来给患白内障的眼睛涂药膏;         caksuh-眼睛;unmilitam-被开启;yena-被他;tasmai-向他; sri-gurave-向我的灵性导师;namah-顶拜.
Mantra是对灵性导师的崇拜。
   读印度文有个特点,有些发重音、长音有些发轻音、短音,有节奏感,念熟后会形成一个韵律没有固定的限制。在念的时候把情感投入进去,就好象有一个灵性导师在你面前,你很无助的依赖于他,就像小孩依赖母亲,用这种情感来念祷文,容易进入状态。念久后,跟随韵律可以成为一种歌唱。祷文一般用在阅读经典之前如:瑜伽经,祷文作为老师讲课和论坛探讨前(以前没有网络论坛,是在禅宗对话前)在开场的时候做祷文。
今晚的主题:冥想
一、        什么是冥想:
冥想是比较难讲解的内容,涉及到很多不能够用话语表达的东西,很多书都说,冥想是不可以说,是不可以讲的。但我们古代的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不可说的东西还是可以说出来的,尽管说出来的东西不是原来的东西,还是要去体会,尽量去阐述他。在叶老师的个人BOLG(如是瑜伽http://oyehyoga.blog.hexun.com/945555_d.html)里面探讨了冥想这个词,在YOGA修行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DHYANA,冥想这个词就来源于梵文的DHYANA。在古代把这个词翻译成“禅”,古代通过达摩祖师传给中国,又由中国传给曰本,在曰本叫ZEN。
在西方的语言里找不到DHYANA这样的词汇,只能翻译成MEDITATION(心灵的药物)来源于MEDICINE(药物)。现在的冥想来自于MEDITATION的翻译,也会把MEDITATION翻译成为静心、静修,基本上在网络上把奥修的东西翻译成静心。
   冥想课程就是禅的课程。冥想、禅是一种感知状态。
什么是感知、知觉:知觉就是说,你打了我一下或被开水烫了,我感知到了疼,是一种知觉的感应。DHYANA:我们的头脑经常处于一种思虑的状态,老在想东西,想太多就忘记了知觉,当一个人的思虑太多,就会忘记身体的感知能力,长期处于思虑状态,心灵跟身体会高度的分裂,当很强烈的分裂时会失眠、焦虑、紧张,由此引起各种病症,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等。
    当一个人远离了知觉,处于“失念”的状态,其思维是完全脱离身体的,知觉失去了感知能力。留意观察一下路上的行人你会看到,特别是在大城市,你观察他们,每个人走路的时候不是在走路,他在走的时候眼睛、动作各方面都被带到他脑子里想象的另外一个目的地方的,很难有一个很轻松走路的时候,这种走路的状态就是把意念拔离了身体。如果你在清晨或者黄昏的时候,去观察在公园锻炼的老人,你会发现这时他们走路的状态和白天是完全不同的,为了走而走,动作肢体有和谐在里面。当一个人过度的思虑,使心灵离开了身体,身体和心灵的分裂,这种分裂产生各种疾病。
    DHYANA就是通过瑜伽修习,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你重新把心灵和身体结合起来,进入一种感知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所以用DHYANA这个词来形容这种状态,这才是我们修习瑜伽的目的和效果。
二、        冥想的原理
冥想字面上的解释:冥,就是泯灭。想,就是你的思维、思虑,冥想就是把你要想的念头、思虑给去掉,找到感知。
冥想,大家都误认为只有坐在那里才是冥想,甚至还专门为冥想设立了一堂课程,实际上随时随地可以进入无思虑的这种状态。例如体位法、观察呼吸也可以进入DHYANA,做体式的时候通过呼吸移动身体,当用呼吸移动身体,当身体达到极限的时候已经处于一种DHYANA的状态,有人把体式运动叫做移动冥想。移动冥想从什么作为入口,通过一段时间来观察我们的身体,会发现在身体里有可控的部位和非可控制的部位。
    可控:比如移动身体、眨眼、吸气、闭气,是你可以控制的。
非可控:比如指甲、头发的生长是你无法指挥他的,是你不能够控制的。
    冥想是从我们身体的可控部分为入口的。例如:把手做一个高度的弯曲,当你弯曲伸展,伸展到极限的时候,思维在这个时候就停止了,瑜伽很多体式要求尽量做到身体的极限,到达身体的极限后意识进入到了感知的状态,进入DHYANA的状态。PRANAYAMA中的YAM具有另外一层意思:无限扩充,无限伸展的意思,做一个体式达到无限伸展的时候,就进入了DHYANA这种状态,练体式是使用了身体的极限,身体的运动后很多老师会设一些烛光冥想、OM声冥想、观照呼吸的冥想等等,原理都是相同的。烛光冥想是用眼睛,眼睛张开,不要眨眼,其实只要掌握了原理不使用蜡烛也可以掌握冥想,不使用蜡烛,把眼睛睁开,尽量不眨眼,可控系统达到非可控的时候,眼睛睁开了一会,疲劳了需要眨眼来保护眼睛,但是你控制他,不眨,这时头脑的思维就停止了,这时候没有了任何思维。冥想的锻炼实际上是利用身体可控的部分切断思维,呼吸也一样,很多老师会教呼气、吸气、屏气。我们来实验一下,深吸一口气后屏息,在屏息这一瞬间头脑进入真空状态,无法进行思维。就进入了DHYANA。
    当思维切断的时候,有一种能量自动流淌,进入感知,感知和思维是很难同时存在的,当思维存在太厉害的时候感知就会消失。
    DHYANA这种状态是处于一种感知,这种感知是智慧的。不是小孩或疯子没有思维的感知。小孩和疯子的思维是低级的尚未启动的,其感知是无知的和无智慧的。DHYANA是知觉和智慧高度的统一。
三、        冥想的技巧
1、移动冥想
修炼体式是瑜伽进入移动冥想的最普遍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使身体的关节、伸展部位达到极限,练瑜伽为什么腰骨这么软,瑜伽的软和练杂技的软是不一样的,瑜伽是通过要达到冥想这种境界不断扩张、伸展身体形成的,杂技是控制身体达到某个程度。体式练习开始的起源是为了锻炼身体的可控部位达到极限切断思虑进入冥想的境界,所以叫做移动冥想。

2、烛光冥想法
烛光冥想或叫一点冥想,光线不要太亮,用眼睛看烛光,因为眼睛是人身体里最脆弱的部分,很难睁开眼睛时间很长,继续撑着,撑着的目的并不是让你的眼睛瞪烛光多长时间,是让你在瞪眼睛不眨眼疲劳达到极限的时候体会切断思维进入感知的状态,来进行冥想。
3、OM声冥想法
烛光冥想是利用眼睛,OM声冥想是利用耳朵。在以前的寺庙或教堂都会有一口大钟,时间一到,钟声就会响起,钟声响起的时候,就是让你切断思维,这时候你应该进入冥想了,当你把你的知觉留意到钟声响~一直响到消失的时候,听声音由有声到无声,你的思维也进入了一种DHYANA的境界。都是利用身体可控部分。冥想时发出一个OM声,把M声延长于O声的三倍,这时候用耳朵听由有声到无声的过程,你的思维就给切断了进入了DHYANA的状态。
4、观呼吸冥想法
打坐用莲花坐坐稳后,用耳朵去听你的呼气和吸气,去听气息的声音,因为这种气息很细微,所以你就要很专注,很安静的去听,在专注听这呼吸的声音时,思维被切断,进入的DHYANA的状态,进入冥想状态。
5、其他冥想方法
在课堂上用上述的方法专门练习外,也可以在平时做练习,随时随地练习冥想进入DHYANA的状态
(1)        呼唤自己
当思维很烦躁,有很多思虑或感觉很困惑,处于失念的时候,采用呼唤自己名字的办法: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时,以另一个朋友的身份那样呼唤你“XXX,你在哪里?”你也以回答你朋友呼唤你那样回答“我在”。在你回答的瞬间思维被切断,进入DHYANA的状态
(2)        看镜子
拿一面镜子,去观察镜子中的自己。不要以平时“我看镜子”的思维去看,要倒过来把角色置换,由你是镜子里的人往外看着你本人,当你熟悉的脸孔从镜子中看着你时,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当你用自己熟悉的脸孔看着自己的时候,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意会的感觉,意会的感觉是禅不能说,就是这种意会的感觉,可以体会到,有些神秘感,却说不出来,进入了一种无思虑的状态。
(3)        发愣,发傻
在很焦虑的时候,对自己说我现在发愣一会,把两个嘴唇分开,放松下颚,发愣一下,这时的思维瞬间切断,进入DHYANA的状态
(4)        做手工
无思虑在做手工(补鞋、绣花)是容易出现这种状态,专注于手工的时候嘴里哼一首曲子,此时头脑没有思虑,产生愉悦的状态。
通过冥想可以找到快乐,冥想的快乐是超越了感官的快乐,超越了男女之间的感官愉悦,这种愉悦是可以体会又很难言传的。打坐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这种乐趣而不会觉得是痛苦,虽然刚开始打坐感觉很辛苦。
瑜伽老师在上冥想课时,首先要说清楚冥想的道理、目的和概念。在课堂上专业训练冥想的时候要打坐,采用打坐的姿势是与我们身体能量有关系。在印度古典《吠陀经典》中,形容人的身体是一棵大树,树根在头顶的百汇穴上,枝叶是手脚四肢,当打坐的时候把腿盘起来,手置于膝上,就是把枝叶收敛起来,重新把能量回归到根部,所以会见到和尚打坐会把双脚朝天,形成双盘,双手合十或手心朝天放在膝盖上,在身体里面形成一个圆形,形成这种环流就避免了能量通过身体受地心引力而掉失,重新把能量收回根部(头部)。打坐时除了盘腿以外最关键的是脊柱要挺直,如果脊柱坐不直,身体的能量会被地心吸力吸走,造成能量的流失,当脊梁骨完全挺直的时候,脊梁骨与地面接触点只有一点,接触面越少,身体能量流失就越少。在练习冥想的时候,脊梁骨拔直之外,还要冥想把能量从“会阴穴”延脊椎骨慢慢向上升,升到“百会穴”,实际上就是把这些能量从新收集到头的根部,这也是“吠陀文学”对我们整个生理的一种解释,他用能量来解释,比现代医学解释的更深一些,在做体式中把“头倒立”做为瑜伽的经典体式之王就是因为这个体式能把能量重新输回头部的缘故。
在指导学员打坐冥想时,要把脊柱挺直,开始时可以用瑜伽砖做辅助,如果练习中间学员的脊柱塌了,要帮助他们挺直。刚开始不要讲时间,可以2分钟5分钟,但要保证2分钟内的脊梁骨是挺直的,然后在延长时间,如果脊柱不能挺直宁愿不做冥想。
瑜伽老师在上冥想课做OM声冥想,老师首先要作好沟通,讲清楚OM声的作用和有什么好处,刚开始时学员不好意思开口唱念,这时老师要作好示范,做OM声冥想开始时功力要够,念OM声要有一个好的气息,最好可以把你的声音振荡整个课堂中,带动学员开声唱念。当学员慢慢开声了,你要把声音逐渐放小,把自己的声音和学员的声音融为一体。
老师在上冥想课时要注意学员练习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有的学员在OM声练习、静坐冥想时会有反映,对身体内prana的感受,在高度冥想的时候,感觉身体放大、缩小,上升、下沉、旋转、甚至感觉到精神从躯体里游离出去等等体验。在佛家里叫“八触”,一开始我们会追逐外部的东西,如:金钱,地位等,当我们进入精神冥想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享受,会感觉很奇妙,我的身体“飞出去”了,心理就产生了对“飞出去”的感受的追求,就想每次都进入这样的境界,一定要向学员解释清楚,这是人另外的追求,开始由外的追求到内的追求,都是一种欲望,真正的瑜伽冥想,是要把自己当作所观之物,如同观察河流的流淌一样观察自己的情绪,不管思绪产生高兴或不高兴的情绪、头脑里出现各种来来去去的想法、或者身体发麻、有蚂蚁爬过等等的感觉都不要去管它,完全不为所动,不被骚扰,你的身体、脑袋,情绪,就像一个不是属于你的东西,保持这种观察。在这种平稳、理智中来察觉自己的感觉、感受,不为感觉所牵制进入禅定。直到思绪中没有观察者,也没有所观之物,只剩下深深的观照、觉察和感知。
很多人把冥想课当作压抑思维、增长毅力的课来训练,看自己能够打坐多长时间来评判修炼瑜伽的水平。有些人带着很多烦恼的心情来上冥想课,上课时有意识地把烦恼压制住,达到所谓的心情放松,下课后,心情再次被烦恼困扰,再来上课,再次压制烦恼,这样反复下去,精神会产生分裂。
冥想是观照自己的思维烦恼,不受打扰,如同观察河水流淌一样,不管河水中有什么,玻璃瓶也好,胶带也好,树叶杂务或者这条和流淌着干净清澈的水,观感自己的情绪和心情,就像观察河一样的观察它,观察的时候不为它所动。但很多老师因为对冥想的不了解,把冥想变成了一种增长毅力课,开始训练你的毅力,开始可以盘坐5分钟,加强毅力,让自己盘坐1~2个小时,这时候毅力很坚韧,但与冥想的道路却完全相反了,如果可以进入DHYANA这种状态的盘坐,你盘坐5~10分钟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并不需要太多的毅力,因为这时候是没有任何抗挣的,只是像观察一条河一样观察自己的情绪,观察自己的心情,是很自然的一种享受,而不是用毅力维持坐姿。所以说,如果冥想的目的和方法弄不清楚,很难达到顿悟。有些人很短时间就可以开悟,但有些人冥想好多年都不能开悟,反而因一些小事就可以把多年的功力废掉。下面的一个典故很能说明这个道理:古代有个人用毅力打坐冥想很多年,他的打坐冥想高超到甚至可以长时间沉到河水中冥想。有次,当他在河里冥想时看见两条鱼在交配,触动了他的情欲感官,让他觉得打坐冥想那么多年,却不能获得象鱼儿交配那样的愉悦,那打坐冥想为了什么?即时,他的毅力全垮掉了,多年的冥想的功力全都消失了。
冥想课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老师要对冥想有一个全盘的了解。

junna:

冥想是通过一系列瑜伽修习方法把思虑去掉,让心归于平静,身心高度和谐结合,进入感知状态,找到不可言喻的愉悦。
静心观察自己,就像观察自然现象一样,完全不受思绪的扰动,让心灵维系平稳、理智。哦,对的,如同旅行者出现于寂静的乡间,用平定的心思去观察它;也如同飞鸟渡过无风云的太空,过去了,不留什么痕迹,静寂如常。——这就是Dhyana 的状态
在此,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叶迦老师的深深谢意,他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无私地奉献给了《如是瑜伽》的网友,让众多瑜伽爱好者,特别是瑜伽老师受益。他用崇高的人格赋予“叶迦”和“如是瑜伽”这几个字以无限的魅力。
让我怀着感恩的心,双手合于胸前,对叶迦老师道声:
                                    NAMASTE
Namaste: 梵语,“祝福、问候、祈祷”的意思

 ,“八处”的正确说法是“八触”。谢谢幸宝的提醒!
我在网上查了有关佛家“八触”解释供大家探讨:
1、动——忽觉身心凝然,微微而动,有时从上起,有时从腰间起,渐渐遍及全身。身内觉动,外无动相。从上起的容易退矢,从下起的可以进一步获得深定。
2、养——皮肤似有物爬行瘙痒,或似蚂蚁叮咬,或似针尖刺扎。
3、凉——觉得身证逐渐变凉,甚至寒冷异常。
4、暖——觉得身体逐渐温暖或发热,或一股热流在内涌起。如有内发时,定心较强,有肌肤表面发时,反易烦躁不安。
5、轻——觉得身体轻浮、似失重量,几欲飞腾。
6、重——觉得身体沉重、犹如巨石。
7、涩——觉肌肤粗涩、犹如木皮。
8、滑——觉得身滑腻、犹如抹乳。

gulu:

....有个人用毅力打坐冥想很多年,他的打坐冥想高超到甚至可以长时间沉到河水中冥想。有次,当他在河里冥想时看见两条鱼在交配,触动了他的情欲感官,让他觉得打坐冥想那么多年,却不能获得象鱼儿交配那样的愉悦,那打坐冥想为了什么?即时,他的毅力全垮掉了,多年的冥想的功力全都消失了。

junna:

对的,这个瑜伽师确实有点可笑,目标不同,追求的快乐不同。当目标消失了,快乐失去。
我们也切莫重覆旧辙,莫把体操杂技当瑜伽。

哈哈!这个人很可笑,他完全可以先享受情欲感官,再去入他的冥想。他会觉得鱼很可怜。鱼要用“情欲感官”去承担种族繁衍得重担。而他则可以籍道而得解脱。或许他会不让自己脱离轮回而先去度脱那两条鱼。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