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猫txt百度云:鼻炎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敷肚脐治疗多种病+“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的古今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2:18:08
鼻炎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敷肚脐治疗多种病+“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的古今应用  

 


一、鼻炎是怎样引起的?
(一)气候变化:当气候变化较大时,无论是骤凉骤热均易使鼻粘膜受到刺激而引起鼻炎。
(二)环境因素:尤其是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存环境急剧变化,大气污染严重超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直接刺激鼻腔粘膜而成为引起鼻炎高发病率的主导因素(30%—40%)
(三)鼻子邻近器管病变:如扁桃体炎、咽炎、腺样体炎等病变炎症可扩散到鼻腔而引起鼻炎。
(四)滥用药物:如长期使用滴鼻净或服用降压药等均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五)全身因素:许多全身慢性病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结核、心肝肾疾病及内分泌病变均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鼻粘膜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鼻炎。


二、鼻炎有什么表现?
(一)急性鼻炎:主要表现鼻塞、多涕、打喷嚏、常伴发热头痛、四肢疼痛、食欲不振等。
(二)慢性鼻炎:主要表现鼻塞、流粘涕或多痰,可伴有头疼、嗅觉下降。
(三)过敏性鼻炎:打喷嚏、鼻痒、鼻塞、流水样涕、记忆力下降,可伴有眼痒、上腭痒、流眼泪。
(四)干燥性鼻炎:鼻腔干燥灼痛、流鼻血或涕中带血、头晕头痛、干咳等
(五)鼻窦炎:鼻流黄脓涕、鼻塞、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伴嗅觉下降、记忆力下降等。

 
三、为什么说鼻炎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最大?
       年龄在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其正处在高速的成长发育期,如果长期患有慢性鼻炎,由于鼻腔不畅通而影响呼吸,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O2状态,从而使全身各系统发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神经系统大脑发育影响最为严重,可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思惟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长期张口呼吸可使面部发育障碍,引起上颌骨变长、牙齿向外突、嘴唇变厚等所谓的“鼻病面容”。大量的鼻涕如向后抽吸咽入腹腔刺激胃粘膜而引起食欲下降、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四、偏方治鼻炎可信吗?  


五、鼻炎会传染吗?
答:

1、急性鼻炎主要是由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所以具有一定传染性的.
2、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则与病原微生物关系不大,所以不具有传染性.


六、鼻炎会遗传吗?
从鼻炎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来看均无遗传现象(萎缩性鼻炎除外)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家庭内父母与子女之间甚至老少三代均患鼻炎的实例很多这是为什么?这主要是与他们共同的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及身体素质有关。


七、鼻炎会转变成鼻癌吗?
答: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耳鼻喉科的恶性肿瘤占全身肿瘤的20~25%,但是根据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鼻癌与鼻炎之间并无任何直接关系,所以有人担心鼻炎会转变成鼻癌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八、鼻炎的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1.口服药物:主要是对鼻炎的原发病因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鼻炎,用药有所区别,过敏性鼻炎需要抗过敏治疗,如息斯敏,扑尔敏等。一般的慢性鼻炎可以服用霍胆丸,种种鼻炎片等。萎缩性鼻炎则需要服用维生素类药物。
2.局部滴鼻药物:滴鼻药物一般主要用来缓解鼻炎的症状,鼻油可以缓解干燥性鼻炎的干燥,呋麻合剂则可以缓解鼻腔阻塞,激素类滴鼻液则有助于减轻过敏性鼻炎的打喷嚏流清水涕等症状。
3.中药偏方:可以做为治疗鼻炎的参考。目前已经有很多偏方都制备成了中成药,请遵医生医嘱。
4.手术:手术主要用于药物无法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鼻炎,可以解决鼻塞。适用于鼻甲肥大导致的鼻腔阻塞,或者鼻腔极度干燥的萎缩性鼻炎等。
5.激光或者微波治疗: 适用于鼻腔阻塞,并对打喷嚏有愿一定的好处。一般不解决流鼻涕的问题。
6.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炎:适用症同激光和微波,但损伤和副作用比较小。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鼻炎症状之一鼻塞已经在上一页中介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鼻炎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头昏等,但仅靠这些鼻炎症状是不能诊断鼻炎的,还要靠耳鼻喉科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耳鼻咽喉科在线网站内的鼻炎专题内有各种类型的鼻炎介绍,但仅供您参考,因为自己感觉是鼻炎,其实可能是鼻息肉,鼻中隔弯曲,鼻窦炎甚至恶性肿瘤。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鼻炎,不妨首先到耳鼻咽喉科检查,在网上您可以先对照耳鼻喉科相关的症状专题,鼻炎的症状这里主要介绍流鼻涕。

流鼻涕
1、慢性鼻炎:鼻涕多为粘液性鼻涕。量可多可少,
2、过敏性鼻炎:为流清水样涕,量较多,伴有打喷嚏,鼻痒感,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以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儿。
4、慢性鼻窦炎,多为粘液脓性分泌物,双侧或者单侧,伴有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单侧的鼻窦炎要考虑牙源性鼻窦炎。
5、鼻息肉也可以出现流清水涕 ,感染时可以伴有流脓涕 ,可出现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6、小儿的分泌比较旺盛,如果没有其它不适,可能为冷空气刺激鼻腔引起,不需要特别处理。单侧鼻塞伴涕中带血可能为鼻腔内异物引起。
7、流黄水样分泌物,要考虑鼻窦内囊肿的可能,摄鼻窦X线片或者CT。
8、涕中带血可以参照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9、其它原因还包括脑脊梁液鼻漏,萎缩性鼻炎等,后者以鼻干痂为主,鼻涕稠厚,少且臭。
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缓解症状以及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时间。

 
西医治疗
不同药物治疗的机理可能不同,有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以下列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
抗组织胺药物
扑尔敏,新敏乐等
对抗组织胺,机体在过敏原的刺激下释放组织胺,进而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
预防和治疗
扑尔敏可引起嗜睡,司机,飞行员等禁用,新一代抗组胺药无嗜睡作用。但息斯敏有副作用,慎用。
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眼液及口服药,曲尼斯特
在有过敏原的情况下,阻止机体组织释放组织胺。
预防
可以引起嗜睡。
减充血剂
麻黄素,必通,肾上腺素,呋麻合剂

鼻炎中医治疗

一、方法:用辛夷3克、藿香10克,只用辛夷也可,开水冲泡5~10分钟,,先用其热气熏蒸鼻子数分钟,然后引用,频饮,长期坚持,此方据说治愈率达到75% 。

二、过敏性鼻炎

       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又称常年变态反应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表现是,阵发性鼻痒、喷嚏、急性发作时流出大量水样鼻涕,缓解时少而稠,并发感染者成粘脓性,间歇,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头痛耳鸣,流泪,声嘶慢性咳嗽。肺气虚者可见倦怠懒言,气短音低,面色白,脉虚,自汗。
传统医学治以温补肺气,祛散风寒,补肾健脾,升清化湿,以增强抵抗力,阻滞变应原使本固标兴。
1:处方:白芍、15克,生黄茋20克,白术、防风、当归、辛夷子、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疗效:服药1-2疗程,有效率达97%
2:处方:乌梅20克,苍耳子15克,黄茋30克,辛夷12克,白芷、防风、荆芥各10克,白术、诃子各9克,柴胡、薄荷各6克,麻黄3克,细辛2克。
用法:日1剂,水煎2次,取液混合,分两次服,10天为1疗程。
疗效:用药1-3疗程,治愈率达100%


 

三、鼻炎其他治疗方法:

方法1 配方:菊花10克,栀子花10克,薄荷3克,葱白3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沸水冲泡,取汁加蜂蜜调匀. 用法: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用3-5日. 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2 配方:葱须20克,薄荷6克蔓荆子15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适应:急,慢性鼻炎.
方法3 配方:生姜9克,大枣9克,红糖70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用3-5日.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4 配方:炮姜10克,炙甘草20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早晚分服,每日1剂.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5配方:葱适量.制法:将葱捣烂取汁.用法:每晚用药棉蘸葱汁,轮流塞鼻内.适应:鼻炎.


■鼻炎分为两类:
一类是风热性鼻炎(如鼻窦炎)
一类是风寒性鼻炎(如过敏性鼻炎)
当风热占据主导时,鼻炎表现为鼻干、鼻塞、流浊涕,甚至流鼻血、生鼻疮、鼻甲肥大等;当风寒占据主导时,鼻炎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
当遭受感冒或遭受风寒后,治愈不及时,或治愈不彻底,外邪进入内脏,急性鼻炎就成了慢性鼻炎,治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根据以上病因分析,对风热性鼻炎就要以祛风、化湿、清热、开窍为治疗原则;对风寒性鼻炎就要以解表、祛寒、化湿、开窍为原则。
1、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小铝锅内,加入麻油50克,文火煎炸苍耳子,待苍耳子炸枯时,滤取药油装入清洁瓶内备用。
用时以消毒小棉球沾药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日2-3次,两周为一疗程。
注:药油涂入鼻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使用本法应持之以恒,尽量不要间断,治愈为止。
2、上等龙井茶 30克 ,川黄柏 6克 ,共研细末 ,以少许药粉嗅入鼻内 ,每日多次。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鼻塞伴脓性分泌物自觉鼻臭等症。
3、孩儿茶适量 ,研为细末 ,吹鼻 ,每日 3次。具有清热化痰、消肿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流脓者。
4、苦葫芦子 30克 ,将上药捣碎并置于净瓶中 ,以 150毫升好酒浸之 ,1周后开封 ,去渣备用。用时取少许滴入鼻中 ,每日 4次。可通窍。主治鼻塞、眼目昏痛等。
5、老干丝瓜末方 :老干丝瓜 2条 ,烧灰研末保存。每次服 15克 ,每日早晨用开水送服。可化淤、解毒。主治鼻窦炎、副鼻窦炎流臭鼻涕者。
6、蜂巢 1片 ,经常嚼食之 ,10分钟左右吐渣 ,一日 3次。主治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7、辛夷花 15克 ,鸡蛋 2枚。辛夷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 ,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即可 ,饮汤吃蛋。可解毒、消炎。主治慢性鼻窦炎、各种鼻炎。
8、芝麻油适量 ,每侧鼻腔滴 2滴 ,每日 2次。具有润燥、清热、消肿之功效。主治萎缩性鼻炎、鼻炎秋季发作干燥难受者。
9、鲜大蓟根 60克 ,鸡蛋 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每日 1次 ,连服 1周。具有润肺解毒 ,育阴止血之功效。主治由肺经伏火引起的鼻窦炎、鼻出血等。
10、米醋适量 ,鸡蛋 1枚。将鸡蛋打碎 ,去黄留蛋清在蛋壳内 ,注入醋 ,放在一个预先备好的铁丝架上。置火上煮至微沸 ,取下放凉 ,再置火上煮微沸 ,如此 3次 ,乘热服之。可散淤消肿、润燥生津。主治由肺经郁热所引起的咽痛、鼻疮、干呕、头痛 。

 

慢性鼻炎的中药方剂


方剂1
白芷30克,薄荷、辛夷各15克, 炒苍耳子7.5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饭前用葱汤或凉开水送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2
鲜枸杞根90-120克,甘草9-12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连用1个月。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3
龙骨粉、白芷粉各20克,辛夷花粉30克,冰片3-5克,扑尔敏80毫克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先用硼酸粉洗净鼻腔,再用消毒棉球蘸此粉末涂鼻腔患部,每日2 -3次,愈后停药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4
荆芥、百合、黄芪、鸡血藤、苍耳子各10克,辛夷6克,细辛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5
苏叶、葱白、生姜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6
丝瓜根、瘦猪肉各适量
制用法:取晒干的丝瓜根研成粉,与瘦猪肉拌和,做在肉丸煮熟。连服半个月见效。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7
桑叶、元参各12克,菊花、桔梗、辛夷各10克,黄芩、杏仁各6克,生石膏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8
辛夷、苍耳子各9克
制用法:水煎成汁,加入葱汁少许。滴鼻,每日3-5次。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9
穿心莲、虎杖各20克,鹅不食草60克,麻黄6克,金盆15克,冰片3克
制用法:研细末,凡士林调成药膏,如黄豆大。每日2次,每次1个,涂入鼻腔内。
适应症:鼻渊


方剂10
桑叶、菊花、当归、川芎、辛夷、苍耳子、黄芩各15克,稆豆衣50克,银花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1
葱须20克,蔓荆子15克,薄荷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2
鱼腥草30克,麻黄3克,杏仁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3
苍耳子、藁本、薄荷各10克,白芷、麦冬各20克,葛根、黄芩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4
薄荷(后下)、石菖蒲各6克,桔梗、牛蒡子、辛夷各9克,荷叶、连翘各12克,细辛3克,元参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风火证


方剂15
连翘、南沙参各12克,桔梗、荆芥、诃子肉各6克,麻黄、细辛各3克,辛夷9克,银花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风寒证


 

 

鼻炎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已经清楚,鼻炎是外邪内伏为因,而正气不足为本。所以其治疗思路非常简单,就用六经辨证。扶三阴之阳气,祛内伏之邪气。

 

急性鼻炎其实就伴随在感冒症状里,因此,就当成感冒来治即可。我已经写过数篇相关的文章,其所用之方多属经方,疗效确切,一两剂即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细地参看一下。

 

大凡久患鼻炎,必是三阴体质。阳气素虚,无力祛邪。所以,治本之道在于要先扶三阴之阳气。在扶阳的基础上,配合开表、通窍、温通诸药即可。

 

太阴体质者,中焦阳气不运,清阳不升,其表现为面色青白,腹胖易泻,消化不良,体质比较弱。其舌质多淡胖而大,见齿印,其脉右关无力。当温补脾土以养肺,临床我习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苓姜术甘汤,补中益气汤等等。这种体质的人往往吃寒凉的食物即容易发作鼻炎,这时可以用麻黄理中汤,开太阳扶太阴,标本皆治。《黄帝内经》有谓:“形寒饮冷则伤肺”,说的就是太阴之证。这时可以用小青龙汤来开太阳,去形之寒;用附子理中汤以扶太阴,解饮之冷,则数剂必效。

 

少阴体质者,肾阳不足,其表现为面暗色萎,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困倦无神。其舌质淡而润,其脉右尺沉软无力。当温补少阴以扶肾阳,我经常以真武汤、附子汤,或者四逆汤加味治之。这种体质的人每每一遇冷空气,或者一受寒即易诱发鼻炎,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扶少阴之阳,开太阳之表。

 

厥阴体质者,其阴阳之气不能平衡,或易阳亢,表现为性急易怒,情绪自我控制力差,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热汗出,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或胃脘灼热疼痛,自觉气上撞心等证。或者易转寒证,表现为身冷而畏寒,体质虚弱,体力严重不足。或者易于忽寒忽热,忽躁忽静。此证我常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加减进退。此类体质的人每每于寒热交作时节发作鼻炎,或者情绪激动亦能引起鼻炎发作,在上方基础上加通窍解表开太阳之麻黄即可。

 

再者,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都通鼻,所以用药亦当重视肺经与大肠经。可以常服玉屏风散,这是一个扶正固表的方子。我喜欢在其方中加白芷以通鼻窍,兼以为入阳明的使药。临床试用,效果不错。

 

鼻炎亦不能只是扶正,虽然正足邪自退,但仍要在扶正的基础上开表祛邪。风寒邪气自太阳而入,亦必自太阳而出。所以,开表之法,首在开太阳。而开太阳之药,首用麻黄。

 

我曾在《中医对小病变大病的认识》一文中提到:治鼻炎之法,就在于扶助中阳,其法极为简单。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或者甘草干姜汤,都极有效果。有鼻炎的病人要马上停止再用各种抗生素,多护阳,多养阳,平时可以用用这两个方子,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是少阴体质的人久患鼻炎,那就一定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我临床经验,如果辨证准确,此方对鼻炎可以说是特效之方。即使不是精确的少阴证,此方亦颇能收到效果。因为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扶助少阴层次的阳气,最能助太阳层次以祛邪之力。而太阳一开,则风寒邪气自然自内而出。此方极具治本治标之用,所以能收到极好的疗效。

 

之所以现在极少有人用此方,无非是因为这三味药都有些毒性。但现在的中医也并非不敢用毒药,另外还有两个原因,一则是温病理论重视滋阴,于辛温扶阳颇有顾虑。二则,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麻黄含麻黄碱,附子含乌头碱,都会强心和升压,细辛能抑制中枢神经等等,开方的中医怕其副作用。其实,既然是对证之方,当放心应用。方证相当,一般可收覆杯之效。而且,无毒以养生,小毒治小病,毒药治大病,庸医所担心的毒性,其实正好是治病的仙丹。

 

初患鼻炎本来不难治,就看成是感冒即可,一两付药即愈。但因为怕用毒药,所以渐而治成慢性的了。然后再治来治去,最终治成顽固性疾病了。谁之错?医生还是患者?庸医不通鼻炎之理,滥用寒凉,耗伤病人正气,其良心何在?!

 

鼻炎标症的有效药方和药味

 

鼻炎发作时出现鼻塞、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时,需要先缓解其不适,此时当先治其标。当症状缓解后再徐徐扶助三阴阳气,以图治其本。以下数方皆是治鼻炎标症所设,虽然能有效缓解不适,但非根治之法。各位病人用之有效当见好就收,然后仍需要回到改善三阴体质的根本治疗上。

 

传统以来,大家都喜欢用苍耳子散加减方来治疗鼻炎,其有疏风解表,宣通鼻窍的作用,对于缓解鼻流浊涕、鼻塞等症状颇有好处。其方:辛夷花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30克,薄荷3克。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服5克,于饭后用一根大葱白和6克绿茶煮汤调服,日三次。

 

如果不喜欢内服,还可以用苍耳子散吹鼻,亦可马上通理鼻窍,其效果不差于西药的激素喷雾剂,且久用亦没有副作用。其方: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各等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加冰片少许和匀,每次取少取吹鼻,每日4次。其效果极为明显,凡慢性鼻炎鼻塞明显,影响呼吸、头晕头胀、精神不振者都可试用。还有一个吹鼻的外用方,亦用于各型鼻炎发作期。其方:鹅不食草5克,细辛5克,川芎5克,辛夷花5克,青黛5克。上药共研极细末,少许吸鼻,日2次。

 

苍耳子散亦可变方为煎剂,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证属风邪所致者均可本方加减,有一定缓解症状的效果。其方:苍耳子10克,白芷3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川贝母10克,淡豆豉3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使用本方虽变散为汤,但诀窍是煎煮时宜少加水,武火短煎即可,以使药性上攻鼻窍,而不沉于中焦。

 

我自己的经验,治慢性鼻炎时喜欢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为基本方,再据症化裁。寒象明显则加桂枝、麻黄、细辛等辛温之药,若见热象则加黄芩、鱼腥草、川贝之品以清化伏热,临床效果尚属满意。

 

对于各型鼻窦炎,《十一师秘要方》书上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子。临床试用,效果极好

其方:辛荑10克(烘干),桔梗10克,柴胡10克,葶苈子3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3克,温水冲服,日2次。

 

季节交替是过敏性鼻炎的好发时期。西医认为这是过敏反应所致,因此,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脱敏治疗,但该疗法需持续数年之久,且极易复发。在中医看来,这是不懂治本之法。此类病患可以下方:紫草15克,茜草10克,旱莲草10克,白花蛇舌草3克,地龙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荆芥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如果由于肺气不足,每每感受寒冷邪气而发用鼻塞流涕的患者,可用此方。辛夷花30克,川芎10克,川木通10克,细辛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蒿本10克,升麻10克,白芷10克,炙甘草1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6克,淡茶水送服,日服2次,饭后半小时许服。我曾用之于高年男性久患鼻炎,服药一次而鼻即通畅。

 

如果病人出现鼻流黄涕,那是邪郁化火之象,要清其邪热。可暂用此方。辛夷12克,当归10克,栀子10克,柴胡6克,川贝母6克,玄参30克。水煎服,日一剂。此方服后,浊涕消失即可停药,后当以扶正为法。或者亦可用此方止涕:防风10克,荆芥10克,独活10克,藁本10克,辛夷10克,生甘草6克,细辛10克,牙皂3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未效可将细辛5克,牙皂2.5克,石菖蒲5克,共研极细末,棉花裹塞鼻内即效。

 

若鼻流浊涕,久久不止,则治疗时当清解内郁之火。用下方:苍耳子9克,辛夷6克,白芷6克,细辛2.1克,川芎3克,藁本3克,桔梗3克,枯黄芩3克,连翘3克,藿香6克,生石膏12克,淡竹叶6克,甘草1.5克,水煎服。这是已故名医蒲辅周的经验。

 

治疗鼻炎的鼻塞流涕症状,最常用的一味中药就是辛夷花。但此药入煎效差,当作散服效果始好。比如,我治疗长期以鼻塞为主症的鼻炎,或者久年鼻炎而嗅觉丧失,就用单味辛夷花200克,微火烘脆,研为极细末。每次温水冲服4克,日三次,可取通鼻窍的速效。但久服亦不可,因过于通散,恐耗肺气,于康复无益。

 

对于花粉过敏而引起鼻炎者,我喜欢用桂枝汤加玉屏风散,再配合疏表祛邪之剂,效果不错,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且有治本之功。我认为,抗过敏一定要扶正,永远勿拘泥于过敏所产生的诸多症状。

 

治慢性鼻炎要祛伏邪外透太阳,其最有效的药物就是麻黄。不少中医不敢用此药,怕开表太过,汗出亡阳。其实,可以诊病人之脉,有一分浮紧即用一分麻黄。邪气深伏时往往脉象并非伏紧之象,亦需辨清证候,当用即用,怎可缩手缩脚,怠误治疗,让病人继续忍受长期鼻炎的折磨。我临床经常用麻黄数十克,颇有透邪之功,而不虑其能伤阳。如果病人属三阴体质,阳气素虚,医生怕过用麻黄,可以加白术以扶脾阴,加熟地以滋肾阴,加山茱萸以补肝阴,然后用等量麻黄开太阳,则麻黄开表之力即深入三阴之中,而根本不会过汗。

 

再补充几句针灸之道。针刺治疗鼻炎效果极好。一般来说,治标可取迎香,鱼际,通天诸穴,往往针入而鼻塞消失。治本当扶正,我喜用尺泽穴,是肺经水穴,可取金水互生之功。足三里,培土扶正,又是可补肺之不足。另外,需要辨证取穴,如若因肝胆火热而眼痒或者黄涕,当取行间、合谷、侠溪诸穴以清泻木火,加鼻尖点刺出血效果更好;若木郁而鼻塞头痛、精神不振,则需用四关穴以左右升降,此为治本之道;若三阴虚寒,则当温补元气,灸中脘、关元以及肺俞颇有扶正之功;若花粉过敏,当鼓舞督脉阳气,配合宣降肺气,用肺俞、大椎、太渊即可。针灸治疗鼻炎,勿拘于症状,当认清疾病本质,尽量标本兼治,则其效甚至快于中药。

 

慢性鼻炎的配合治疗

 

慢性鼻炎不仅仅是鼻子生病了,其实是全身多个系统出了问题。因此,不能见鼻而治鼻,当重视整体调整。所以,鼻炎患者一定要重视整体辨证,勿拘泥于肺之一脏,当协调周身阴阳、扶助三阴阳气,以为治疗之根本。

 

慢性鼻炎患者平时可常服四逆汤,这是扶助正气的最简单用效的办法。此方能鼓舞少阴的阳气,于促进康复能力,提高免疫力极有好处。平时三阴体质的人亦可常服此方,渐而可以改变体质,增加抵抗力。

 

出汗是开太阳的方法,可以祛邪。因此慢性鼻炎患者可常服生姜红糖汤,或者神仙粥,能温运中焦,扶助脾阳,且能打开太阳,祛邪外出。此方对于平时胃寒怕冷,面色青白之人极有好处。

 

四肢经常发冷的人,可以常服当归生姜羊肉汤。特别是在容易鼻炎发作的冬季,服此方可以温通厥阴的阳气,以促进排邪之功。

 

人受寒,足先寒。所以,要扶阳就要让脚温暖起来。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半小时许,一直泡至后背出汗,对鼻炎也很有效果。

 

如果不愿吃药,也可用针灸的办法。可以灸足三里、肺俞、关元以及中脘等穴位。可以用艾柱直接灸,也可以用艾条悬灸,同样都有扶阳的效果。

 

另外,适当多锻炼身体。推荐慢跑、长距离散步和太极拳。永远不要用冷水洗澡,也不要冬泳,特别是三阴体质的人,切记切记。这些都是伤阳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之所以有人坚持冬泳而不生病,是因为体内的阳气被冷水调动了起来,护于体表之故。但阳气外浮,体内的阳气因而也就变虚了。冬天不怕冷也不是什么好事,阳气外布,内阳不足,于健康无益。健康是要内阳充足,而不是外阳充足的表象。

 

偏方治鼻炎

 

社会上流传有不少治疗鼻炎的偏方。我精选数个实用之方,略作调整,以作为以上治疗的补充,兼以方便病人更快地治愈此症。各位病友可以根据自己的不适找到合适之方,按法试用。如果能既辨证又辨病,诸法合施,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当有速愈之功效。(以下偏方皆从网上或书上所得,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1.治疗慢性鼻炎伴有清涕、畏寒肢冷者。用苏叶、葱白、生姜各10克,水煎服。可连续服十天为一疗程。此方有温运脾阳,兼开太阳之功。

 

2.治疗萎缩性鼻炎、鼻炎秋季发作干燥难受者,以及慢性鼻炎出现鼻塞症状明显者,可配合中药方剂应用。用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小铝锅内,加入芝麻油50克,文火煎炸至苍耳子枯时,滤取药油装入清洁瓶内备用。用时以消毒小棉球沾药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日2-3次,两周为一疗程。注:药油涂入鼻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使用本法应持之以恒,尽量不要间断,治愈为止。

 

3.主治鼻窦炎、鼻塞伴脓性分泌物,自觉鼻臭等症。上等龙井茶30克,黄柏6克,共研极细末。以少许药粉嗅入鼻内,每日多次。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之功。

 

4.主治慢性鼻窦炎以及各种鼻炎。辛夷花15克,鸡蛋2枚,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即可,饮汤吃蛋,有滋补通窍之功。

 

5.主治由肺经伏火引起的鼻窦炎、鼻出血等症。大蓟60克,鸡蛋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每日1次,连服1周。本方润肺解毒而止血。

 

6.主治各种慢性鼻炎。枸杞子30克,白芷10克,炙甘草10克。加水煮开后,连渣倒入水杯,代茶饮,日喝数次,连用1个月。此方通阳明,固肾气,健脾气,开鼻窍。

 

7.主治慢性鼻炎鼻塞明显者。辛夷、苍耳子各9克,水煎成汁,加入生葱汁少许,滴鼻,每日3-5次。可收通畅鼻窍之功。

 

8.主治慢性鼻炎之黄浊鼻涕。鱼腥草30克,麻黄10克,杏仁15克(打碎),水煎服,日一剂。可清泄肺中郁火。

 

9.主治慢性鼻炎之鼻流黄臭浊涕。老丝瓜一个,晒干烧灰存性,研成极细末,每次用6克,白酒调服。可收止涕之功。

 

10.慢性鼻炎愈后之巩固方。灵芝10克,生黄芪30克,小米50克,一起煮至粥成,连服两周,以固肺脾肾之本。

 

11.治疗鼻炎急性发作,诸症明显者。葱须20克,薄荷6克,蔓荆子15克。水煎代茶饮,日1剂。可温通鼻窍,解表祛邪。

 

12.主治慢性鼻炎反复不愈者。于症状未发作时可以此方预防。生姜15克,大枣10克,红糖70克。水煎代茶饮,日1剂,连用3-5日。可温运太阴,滋补脾肺。

 

13.慢性鼻炎之扶正之法,用于脾阳不振者。炮姜10克,炙甘草20克。水煎服,日一剂。可扶太阴之阳气。

 

14.主治慢性鼻炎之鼻塞明显,影响睡眠者。大葱适量,捣烂取汁,每晚用药棉蘸葱汁,轮流塞鼻炎内。可温开鼻窍。

 

 

 

鼻炎膏

方药:麻黄30克,苍耳子30克,辛夷30克,藁本20克,金银花20克,苍术30克,青皮20克,灵仙30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黄芩20克,桔梗20克。用油500克。熬制成黑膏药。用时贴大椎穴上,三天一换。五次一疗程。
如果是慢性鼻炎,配合服用阿莫西林2粒,千柏鼻炎片3片,abob2片。

如果是萎缩性鼻炎,配合服用B1片2片,VC片2片,鱼肝油2粒,再配合薄荷甘油滴鼻。

 


过敏性鼻炎方

处方:炙黄芪30   炒白术15   防风8   乌梅肉15   银柴胡10   辛夷花10   炒苍耳10   细辛5   麻黄5   蝉衣15   甘草6(以上计量单位为克)
每天一副连服7天,之后隔日一副用7-8副,再用5倍量打粗末每日25克水煎服,与附桂地黄丸交替服用。

中药敷肚脐治疗多种病
 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
  五更泻
  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7日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呃逆
  选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脾胃虚寒型胃痛
  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
  而小儿肌肤柔嫩,敷脐疗法作用迅速,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等,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遗尿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肚脐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敷脐治疗妇科病:
  ▲月经不调:取当归9克,肉桂、白芍、红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本法可适用于月经提前、推后或先后不定期者。
  ▲痛经:取肉桂、炒茴香、干姜、元胡、炒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赤芍各6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月经前两天,先用盐水清洗肚脐,再取上药粉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连用三次,5个月为一疗程。
  ▲闭经:取威灵仙20克、蜣螂10克、焙干后研为细末,敷贴时取药粉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约一小时去药,每天两次,连用至愈,适用于血瘀型闭经。
  ▲崩漏:取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艾叶30克,前两味药研为细末,再用艾叶煎汁后调适量药粉敷于脐中,每6小时换药一次,5天为一疗程。
  ▲带下病:取芡实、桑螵蛸各30克,白芷20克,共研为细末,取药粉适量,加醋调成糊膏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白带量多者。
  ▲妊娠恶阻:取半夏15克、砂仁3克,白蔻3克,生姜汁1小杯,先将前三味药研成细末,取药粉适量,以生姜汁调和药粉如稠糊状,敷于脐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两次,7次为一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弱型的妊娠恶阻。
  ▲产后盗汗:取何首乌适量,研为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用至愈。
  ▲乳癖:取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栀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芪、郁金各18克,麝香4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8次为一疗程。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癖。
  ▲子宫脱垂:取升麻20克,枳壳25支,黄芪20克,柴胡20克,党参20克,麝香0.6克,陈醋适量,除麝香另研外,诸药共研成细末,敷贴时取药粉适量,以醋调和成糊状,嘱患妇平卧床上,取麝香0.15 克纳入患者脐孔穴中央,再将调和的膏药敷于脐部,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的古今应用
定能生慧    桂枝汤为仲景名方,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以本方及其加减方的形式反复出现。桂枝汤首见于《伤寒论》之太阳篇第12条,治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的太阳中风证。其症状主要为“热自发”,“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药物组成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切)、大枣(掰),其中桂枝与芍药用量比例为1∶1。桂枝,辛、甘、温,为君药,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其中芍药应为白芍,苦、酸甘、微寒,归脾、肾经,为臣,在此取其敛阴和营的功效,故应为白芍。正如《本草求真》中所说:“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泄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桂枝与芍药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辛散止呕,且助桂枝;大枣味甘益阴和营,以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五药中属桂枝的作用最为玄妙:《   神农本草经》论牡桂(桂枝),开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气,主吐吸(喘证)。似以能降气逆为桂枝之特长。而仲景之苓桂术甘汤由以之治疗短气,取其能升,能温之妙,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气,取其能降之功,而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又取其能散之效。而在小建中汤中,桂枝能温阳祛虚寒,与饴糖相伍辛甘养阳,益气温中缓急。此外,其还有通经活络,温通心阳的作用而治疗寒痹、胸痹等证。至于桂枝的发汗作用,笔者认为虽有,但极微,原因有三:一是在桂枝汤的服法中明确指出:“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正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的观点:“桂枝汤无用,非无用也,不啜粥故也”;二是仲景在治疗奔豚气所用的桂枝加桂汤中,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又加桂枝二两,温服一升,但此方并无发汗作用。而且仲景之桃核承气汤、桂枝加桂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乌梅丸、当归四逆汤等皆用桂枝,难道都有发汗的作用吗?三是现代药理说明:桂枝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桂皮醛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并未发现有明显增加汗腺分泌的作用
[1]。故综上所述,桂枝之发汗作用有待商榷。
综观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平调,为其在内科中的应用埋下了伏笔。故柯琴在《伤寒附翼》中赞桂枝汤道:“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总之,鉴于其调和营卫、阴阳、气血的作用,被仲景及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不仅应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加减应用于内伤杂病,并在其主治范围上不断扩充,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因此深入研究、开发并挖掘其理论及临床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桂枝汤的古代应用
治疗外感疾病 代表方为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柴胡桂枝汤等。
桂枝汤主要治疗因外感风寒,营卫失调之太阳中风证,在《伤寒论》中的太阳篇中多次出现。张仲景对其在外感疾病中的应用,首先,在诊断标准上有如下观点:指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的总纲;明确“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太阳中风的主证;指出“阳浮而阴弱”是中风病的总病机,即营行脉内,卫行脉外,一阴一阳,风为阳邪,阳主气,阳盛则气亦蒸,使卫阳外越,则“热自发”,内营与卫气失和,其气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阳易泻,故“汗自出”。其次,在服法上,指出需“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覆取微似汗”,“以半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且服药期间禁服刺激性食物。再次,指出桂枝汤的以下几种禁忌证:平素因饮酒、喜食肥甘厚味等原因而导致痰湿内蕴者;里热证;脉象微弱,阳气大虚者;无汗,脉浮紧之太阳伤寒证。此外,在中风病兼证或因误治而导致的变证等方面也有如下阐述:“项背强几几”者,用桂枝加葛根汤;素有喘证或太阳病误下后微喘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阳气者,用桂枝加附子汤。若出现“身疼痛,脉沉迟”,即发汗太过,损伤营气,经脉失养,方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与芍药、生姜用量比为3∶4∶4,且加人参),以此达到调和营卫,益气和营的作用。太阳病误下后可有两种转归:一是微喘,治法同上。二是“脉促而胸满者”,即表证不解兼胸阳不振者,用桂枝去芍药汤治疗。“若微寒”,全身表现为脉象微弱,明显恶寒者,此为全身阳气受损,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而且还指出了服用桂枝汤后的几种情况:痊愈;发汗太过,损伤阳气,治法同上;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针刺风池,风府穴,再与桂枝汤。
总之:桂枝汤的应用既不能失掉原则,又不能过分拘泥,要坚持辨证论治,要始终以客观脉证为施用方药的依据。
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 代表方为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自汗指不问朝夕,动或不动,醒时出汗(与盗汗相区别)。多由营卫不和,脾肺气虚,里热蒸迫所引起,但以营卫不和证型者居多。营气虽和,但受邪风,卫不顾护于外,致营不内守,而自汗出。故治疗此证,以桂枝汤为首选,服法同上,取微汗则愈。此处要区分病理性自汗与药汗的区别:前者是营卫不和的外在表现,使营卫相离,多为冷汗;而后者是驱邪扶正的重要手段,使营卫相和,多为热汗。自汗伤正,而药汗驱邪。
桂枝加附子汤是治疗阳虚漏汗证之名方,为桂枝汤加附子而成。关于其应用,刘渡舟在其《伤寒论通俗讲话》里讲了一则病案,可作参考:“同事仆老师,在回乡探亲前向我求方,他说有一个亲戚患自汗证,身体虚惫不堪。曾用黄芪、党参、龙骨、酸枣仁、浮小麦等止汗固表之品无效,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如无热象,可试用桂枝加附子汤。他回乡后用此方果然取效。后来他对我说,阳虚出汗,非附子不能止,若早看到这一点,病也不至于拖延至今。”
治疗奔豚气 代表方为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等。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发作时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上冲心胸,甚至上冲咽喉,其状痛苦异常,严重时病人有濒死感。多因惊吓诱发,其病位在心肝肾,与冲脉有关。在证型上主要分为:肝郁化火,心阳受损,寒饮上逆。
桂枝加桂汤为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心阳受损,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而致的奔豚气。方中桂枝与芍药之比为5∶3,此方重用桂枝,更佐甘草、生姜、大枣,使辛甘合化,振奋心阳,降逆散寒;用芍药酸甘化阴,共奏平调阴阳,平冲降逆之效。
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之主证是心阳虚,下焦肾水动,欲作奔豚(而未作),属虚实夹杂。表现为脐下悸,小便不利等,治疗以温阳利水。本方为桂枝汤去芍药、生姜加茯苓所成。方中重用茯苓,利水宁心。
治疗血痹 代表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之证原载于《金匮要略》,是素体营卫气血不足,或受风较重,以局部肌肤麻木不仁为主证,或可出现酸痛感。本病属阴阳俱不足,故用发汗之品恐其伤正,而根据血脉不通之理,投以活血之品,又恐活血药之性味辛温,耗散阳气,给治疗带来困难。由于营卫气血不足,已不能濡养肌肤,加上风寒入侵血脉,使血行涩滞,运行不畅,肌肤变得麻木不仁。本方中黄芪益气实卫;桂枝温经通阳;白芍和营养血;黄芪、桂枝相伍补气通阳;生姜、大枣合用既可调营卫,又可健脾和中;重用生姜,可助桂枝以散风寒、通血脉,全方既可温养卫气营血以扶正,又可散风寒、通血脉,祛除邪气,而且本方兼有祛风之效,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温补通调散风寒并用,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血痹自止。
治疗虚劳 代表方有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薯蓣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虚劳病最早见于《内经》,汉代张仲景联系具体脉证,阐述了阳虚、阴阳两虚等各种虚劳证候的鉴别、治法和用方,并提出虚劳为五脏气血阴阳虚损,重点在于脾胃虚损,阴阳两虚,虚中夹实。根据《内经》“阴阳之要,阳秘乃固”的原则,治疗重在敛阴固阳。仲景所用方中,虽以补益为主,但无一填补、滞补,既达到充实元真的目的,又促进血脉之通畅。 这一治疗虚损疾病的观点对后世医家,甚至现代医家都有指导意义。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为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加入收敛固涩之生龙骨、生牡蛎,使阳能固,阴能守,而成温肾摄阳之有效方剂,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此方治疗虚劳失精,症见:“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本病是由于阴液亏耗,气随血脱,进而损伤阳气而致阴阳两虚之遗精。笔者认为,这种调和营卫与固涩之剂配伍治疗阴阳两虚疾病的方法,应源于《内经》,原因有二:一是《灵枢·营卫生会》记载:“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营卫之精气与血可相互转化。二是《灵枢·营卫生会》又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五十而复大会。阴阳贯灌,如环无端。”指出营气与卫气运行通畅,则阴阳贯通。
现代应用
桂枝汤 其加减方可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多形性红斑、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等属营卫不调者。此外,近年来还有报道桂枝汤加减可治疗虚性便秘[2]、小儿厌食症[3]、胃脘痛[4]、骨折恢复期盗汗[5]、更年期综合征[6]、妇科杂病[7]、白细胞减少症[8]、类风湿性关节炎[9]等疾病。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现多用于有梦无梦之遗精、久患失眠、盗汗[10]、神经官能症、频发性室早搏[11]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现代常化裁运用治疗周围性神经炎、脑炎后遗症、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硬皮病、心肌炎、褥疮、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属于营卫气血不足,复感风邪入侵血脉者。
小建中汤 现临床多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痛经[12]等属中焦阴阳俱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