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尽黄沙始见金全诗:追求教育的深度--刘宪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1:13:43
追求教育的深度  [ 2007-1-5 8:15:00 | By: njlxe ]  

        打太极拳,动作虽然慢慢腾腾,一招一式却蕴藏无数玄机;书法习字,神态虽然平平常常,笔下却饱含无穷力量。谈到教育孩子,虽然是一个十分家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大多数人却忽视了教育的深度,把数落孩子的话语时时挂于嘴边,把催促孩子学习当作尽到了责任,把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同于日常的寒暄用语,就连我们的一些教师,也都让“什么都行的教育观”、“就在于某个孩儿的教育观”占据了整个思想,使我们摇摆在泛泛的表面教育上,对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内容等,缺乏有深度的教育思考和实践。教育科学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每一个教育细节都可以深悟,每一个教育细节都可以像打太极拳、书法习字一样做的更深,力量做的更强。这需要我们拥有教育深度的思想追求。

        近来,我与老校长一起讨论学校,他说了发生在他们这所寄宿制学校里的一件事:有一天深夜,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深夜因腹泻,屎脏了被褥,住在同室里的老师及时发现,起床为这名学生洗了被褥,并晾晒在本宿舍的阳台上。天亮后,老师将此事向老校长做了汇报。老校长说:“此事你做对了一少半,做错了一大半。被褥不应晾晒在本宿舍的阳台上,应晾晒在远离本宿舍的僻静处,这一点很重要。”

        在老校长看来,为学生洗被褥,只是做了一个保姆要做的工作,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解决学生体力和生理上的难题,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将被褥晾晒在本宿舍的阳台上,全宿舍的学生,全班的学生就会知道这件事,小伙伴们就会经常嘲笑他,戏落他,使得他在心理上受到伤害,不但会影响他的学习,还会影响他的性格、人格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工作中始终追求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的深度教育,把教育的深度美,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做事的规则和责任、使命和义务。

        至此,又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我有幸作为评审特级教师的评委去考察一位参评老师。她所在的学校并不大,但校园里各种各样的鲜花、植物,种类繁多,墙上也画有虫草鱼鸟,给人一种自然学科特色。一进教学楼,在大厅的四壁,整整齐齐地排满了玻璃橱柜,里边放满了动植物标本,有当地的鱼类、贝类、虫类、蛙类、花类、草类、粮菜作物类等等,也不乏外地的物种,各种各样,排列且有艺术造型,全都是学生自己做的,上面还标有小作者的名字。问她“小学自然没有涉及这么多的纲目,让学生做这么多标本,你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时,她的回答是“从小学培养孩子们认识自然、发现自然的习惯,到初中容易形成学习生物、探究生物的兴趣,到高中就可以养成热爱生物、研究生物的态度。”

        她回答的话,至少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且要从孩子的小时开始;动手探究的学习方法,要尽早渗透;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要从课内外培养;基础教育站位要高,教小学要时时想到中学。这一回答,不仅充满着教育的专业知识,更还有专业睿智,专业的使命和要义;这一回答,体现了专业思考,闪现着教育的深刻美。

        据说,佛家悟禅有三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虽然这几句话很平实,却形象地道出了悟禅的深度。教育的境界有几重?教育的深度有几何?经常带着这种对教育深度的追问,去对待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小事,每一个细节,或许能使我们找到更多的教育专门的规律,或许能使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更有深度。                                                                                               刘宪恩2006年冬于乐善斋

  阅读全文(107) | 回复(1)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标签:学校管理 
    • 上一篇:寻求教育与考试间的平衡
      Re:追求教育的深度 [ 2007-1-5 17:18:00 | By: 剑南客(游客) ]   唯细节才彰显深度啊!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大名: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