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孓踯躅 砥砺前行出处:《山海经》解读:青丘、九尾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0:53:22
青丘、九尾狐、被遗忘的大地测量
我们祖先的记忆,原本丰富而多彩,但是流传到今天,这些来自远古文明的记忆,已经被许多人遗忘了、忽视了、误解了,其中就包括青丘、九尾狐和帝禹时代的大地测量。
一 、有关青丘、九尾狐和帝禹时代大地测量的主要文献
唐代学者徐坚等人编辑的《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商代文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有:“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郭璞注谓:“太平则出而为瑞。”
帝禹时代文献《山海经·五藏山经·南次一经》记有:“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镬。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需,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夏代文献《山海经·海外东经》记有:“青丘国在其(朝阳之谷)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二 、九尾狐的文化内涵
1 、九尾狐是婚姻神和图腾神
汉代学者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有:“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其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白虎通》云:“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九者,子孙繁息也,于尾者,后当盛也。”
据此可知,九尾狐是东方九夷族的婚姻神(同时也是图腾神),其“九尾”乃是王者的标志和子孙繁盛的象征,或许还代表东夷部落联盟由九个部落组成。我的短篇小说《青丘山秘踪》里,描述当地部落长老常常把自己装扮成九尾狐的样子,即头戴狐狸帽,身穿狐狸皮,还拖着九条狐狸尾巴。
在古代多尾异兽中,除了九尾狐之外,还有九尾鸟,孔子曾见到过。九尾龟,其尾之两旁,各有四个小尾。九尾虎,即神陆吾,《山海经·西山经》记有:“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对此,我在《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中解读为:“黄帝的都城建立在昆仑丘上,管理和守卫帝都的长官名叫陆吾,他身穿虎皮衣,还装饰着九条虎尾,同时兼管天文星象观测和颁布历法、预告季节时令。”
2 、九尾狐是吉祥神
我在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对《南山经》青丘山的解读为:“镬是彩色之石,有青色者,有赤色者。青丘山的九尾狐‘能食人,食者不蛊’,通常都理解为九尾狐能吃人,人吃了九尾狐的肉不患蛊病(避开妖邪之气)。但是《五藏山经》记述其它食人兽时都说‘是食人’,唯独这里用‘能食人’;或许可以理解为九尾狐能够给人送来珍异的食物,人吃了这种食物就能够不中邪。事实上,在古代文化中,九尾狐是一种祯祥之物,它的出现意味着天下太平、子孙昌盛;在汉代石刻画像砖上,九尾狐常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列于西王母座旁,属于四瑞之一。”
3 、九尾狐是德政的标志性瑞兽
《白虎通德论·封禅篇》云:“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竹书纪年》云:“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云:“天命文王以九尾狐。”《文选》卷51注引王褒《四子讲德论》云:“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
六朝时人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言妲己为九尾狐。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以妲己为九尾狐精,即出于此。这或许事出有因,即妲己原为东夷族女子,她反对商纣王对东夷族的残酷统治和血腥镇压。事实上,武王伐纣之所以一战而胜,重要原因正是由于纣王军队中的东夷将士临阵反戈一击,从而导致全线崩溃、一败涂地。
4 、九尾狐是文化传承者
晋代学者郭璞《山海经图赞》云:“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翔见,出则衔书。作瑞周文,以缥灵符。” 所谓九尾狐“出则衔书”,表明九尾狐(青丘国的图腾神,其代表即部落首领)也有进行文化传承的职责,他可能参与了帝禹时代的大地测量活动。
5 、九尾狐与四方神兽
《中国神话大词典》(袁珂):“考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之,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
由此看来,除了我们今天熟悉的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这个四方神兽体系之外,汉代还有一种东方九尾狐、西方白兔、南方三足乌、北方蟾蜍的四方神兽体系。上述两组四方神兽体系,可能存在着对应或转变关系:白兔变白虎(兔与虎音近),三足乌变朱雀(均为太阳鸟),蟾蜍变玄武(形近,或与月亮有关),九尾狐变青龙(原因不详)。
6 、狐狸与狐狸精
狐狸即狐,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部非洲;有赤狐、草狐、北极狐等,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45厘米;狐性狡猾而多疑,栖息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树洞或土穴中;主食鼠类,兼食其他小兽、小鸟和野果,傍晚出外觅食,天明始归;冬季发情,春季产仔,每胎3到6仔,多者可达12仔。
《说文》谓狐“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首丘。”所谓“死则首丘”,是说狐狸死去时,要来到高丘上,头望着自己居住的地方,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以妲己为九尾狐精,到了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狐狸变成的狐狸精多数都善良,而在民间传闻里狐狸精亦有为恶者。蒲松龄是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或许由于当地多狐狸并盛传狐狸精的故事,他才撰写出《聊斋志异》。有趣得是,狐狸精多为女色,其缘由仍然出自九尾狐为婚姻之神。
三 、帝禹时代的大地测量
令笔者特别感到兴趣的是《山海经·海外东经》的记载:“青丘国在其(朝阳之谷)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袁珂《山海经校注》注谓原文尚有“其人食五谷,衣丝帛”。我在《经典图读山海经》中指出,青丘国即南次一经的青丘山,其民已进入男耕女织的文明社会。狐本四足,经文仍称“其狐四足”似有误,疑原文当作“白足”。
郝懿行注引刘昭注《郡国志》云:“《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三百里七十一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郭璞注:“《诗含神雾》曰:‘天地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一千五百里。天地相去一亿五万里。’”《五藏山经》篇末记有:禹曰“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上述记载表明,帝禹时代曾进行过大地测绘工作,并计算出地球东西赤道直径、南北两极直径的长度。上述测绘工作的执行人是大章和竖亥,古代有用职务命名人的习惯,大章即绘大图者,竖亥即竖立标杆测量者。
算,古代的计算器。巫字,其形像是两人持绳测量,又像两人上下于天。相传禹因腿疾而走路的步伐特殊,被称为禹步,巫者多学禹步。其实,步乃丈量用具,一步长六尺,其形若弓,即将两根直杆一端衔连住,另一端连接一条六尺绳,用者撑开两根直杆即得六尺,然后一杆支地并转身将另一杆移到下一点又得六尺,这种测量步伐才是禹步的本意。
根据《海外东经》的记载,青丘这个地方,乃是帝禹时代实施地球大地测量工程的地理方位标志点(相当于今日地理勘测的大地原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上述记载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这项伟大的划时代的大地测量工程,却长期被人们遗忘。时逢今日科教兴国之际,国人不可不察也。
四 、大地测量标志点的青丘在哪里
那么,作为大地测量标志点的青丘究竟在哪里?青丘国又在哪里?青丘山又在哪里?它们是在同一个地方,还是各有其地?我们有理由认为,青丘、青丘国、青丘山当指一处,而且位于中原地区的东方。
“青”的本义是指颜色(黑、绿、深蓝)。《说文》:“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进一步说,“青”字里的“丹”,乃是一种具有神奇变化的东西;有趣得是,我国古代掌握炼丹术的方士,大多在东部沿海地区。青出于蓝胜于蓝,揭示的是一种变化和提炼过程;“精”字有变化、提炼之意,二者均是取自“青”字符的变化内涵。
《海外东经》记述东方的人文地理,青丘位于朝阳谷之北(包括东北、西北方位),黑齿国之南(包括东南、西南方位)。
《大荒东经》记述东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青丘国位于黑齿国、明星山之间,与白民国和嬴土国相邻。
《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蚩尤为东方九黎族首领。空桑为古代相当显赫的地名,亦位于东方;《东山经·东次二经》记述的第一座山即空桑山,根据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五藏山经地理复原图),空桑山位于今日山东省淄博一带。
《禹贡》九州之一的青州,其地望位于今日山东丘陵;而青州之名的“青”字,当亦源自古老的地名青丘。
综上所述,青丘为地名,青丘国指居住在青丘的人们建立的方国,其地理方位均位于中原地区的东部。由此可知,现存版本《南山经·南次一经》记述的青丘山,当系错简,其原本应编排在《东山经》内,相对来说比较可能是在东次四经内。这是因为,《东山经》其他三条山脉均自北向南排列(经文为“又南”,偶有“又西南”),其中东次三经有一处山为“又东水行”方向,表明其是海岛;唯独东次四经的排列方向既包括自北向南,也包括又东南、又东北、又东等方向。由于青丘山属于“又东”方向,因此符合东次四经诸山排列之中。
青海湖的“湖”为重叠字,乃后人所加;同理青丘山的“山”也是重叠字,亦为后人所加。事实上,《五藏山经·西山经》有昆仑丘,据此可知青丘山原本亦应为青丘。我们知道,居住在昆仑丘的黄帝族的保护神陆吾为九尾虎;依理推之,居住在青丘的九黎族、东夷族的保护神为九尾狐。
值得注意的是,《五藏山经·东次二经》的凫丽山记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龙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可见帝禹时代的东部地区居民,确实有供奉类似九尾狐的图腾动物的风俗。
接下来的问题是,“青丘”之名又是如何来的呢?笔直相信,其名取自客观存在的一处特殊地形地貌的地方。“青”,指该地形的颜色黑色(深蓝色)而多变;“丘”,指该地形为四方高而中央低。查地图可知,山东省潍坊市的西面有青州市,淄博市北面有地名高青,胶州湾有青岛市,日照市的南面有赣榆(又名青口,现属江苏省)。
其中,青州市原为益都县,1986年撤县设市,现有人口月100万,当地有北辛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存,表明这里远在4000年~7000年就有先民生息。青岛市所在地古为渔村,宋元开始有船舶停港;鸦片战争后,为防列强侵扰,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建置设防,如今已发展成拥有人口700万的大城市(包括7个市区、5个县级市)。不知上述区域是否有类似青丘的地貌。
如果我们有条件深入考察山东丘陵(包括周边地区),或许能够找到这处神秘的地方“青丘”,它应该是当年九黎族和东夷族的圣山,正如昆仑丘是黄帝族的圣山,不周山是共工族的圣山一样。
重构(王红旗)电话010-51843850 信箱whqtpw@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