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气盛的成语故事:中国与联合国共迎新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26:59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曲折而复杂。1945年6月26日,作为发起国之一,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0月24日,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由国民党政府占据,直到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0年后的今天,中国与联合国关系所处的时空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国际体系的转型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新兴国家力量的崛起正孕育着国际秩序的某种变革,国际社会的组织化和法制化趋势将继续得到加强。中国的发展和联合国的作用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正出现新的趋势。
联合国作为中国多边外交的核心和基础不会变,但中国多边外交的舞台将更为广阔。一是形态多元,如集团、峰会、论坛,还有小型多边;二是议题扩大和转换,从维和到建设和平、从不干涉到保护的责任、从主权平等到人的平等、从核扩散到核安全、从反殖到气候变化等等。
中国在新兴多边组织、机制和议题中的作用将更为突出。在冷战时期形成的旧的传统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三大世界经济组织,中国既是受益者,同时也是受约束一方,我们的利益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和体现,发言权和决策权都有限。在新兴的多边组织和机制,如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六方会谈等,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积极参与议程的设置、规则的制订和行动的决定。在新的全球性问题和议题上,如气候变化、国际反恐、打击海盗、环境卫生、金融危机、战后重建等,中国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也在上升。
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多边领域将扮演多种角色和身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舞台扮演着发达与发展、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改革、全球性与地区性、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受援国与施援国之间的某种角色和身份,与不同类型的国家都存在利益和价值的共享或分歧。过去,在多边外交中,我们在政治上更多地依靠南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经济上更有赖于与北方发达国家的合作。但在未来,这种局面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即政治上与发达国家寻找共识,经济上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中国将在联合国某些领域发挥引导甚至主导作用。中国多边外交的力量和优势正得到聚集和显现,如强调联合国的权威、主张通过协商和合作方式解决问题、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各自的共同利益,作为常任理事国和新兴经济体所拥有的政治经济力量等。因此,在一些地区性国际组织和某些全球性问题的治理上,中国因素将更加突出,中国参与的内容和方式会有新的变化,有可能起到一种引导甚至主导的作用。
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更需要中国。未来,通过理念塑造、制度建构、能力建设和人才输送,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和有信心为联合国的事业注入中国的力量和智慧。(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张贵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