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迷糊了图片: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亟待加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54:09
□《少年日报》主编 姜丽军
媒体素养又称媒介素养,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映能力。
上世纪30年代,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家就将媒体素养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的教育课程。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结合自身的国情,也开始推广和普及媒体素养教育。
为了解当前上海青少年媒体阅读和媒体素养情况,上海少年报社联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上海近2000名青少年就图书、报刊、杂志、网络、手机、电视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层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越来越弱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有逐渐走向过度娱乐化、低俗化之嫌,青少年媒体素养正在缺失,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道德观面临挑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课余耗费过多时间关注娱乐媒体和在线虚拟网络游戏,减少了正常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导致青少年被动学习、厌恶学习,或学习能力减弱,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减弱。其二,过度依赖视频、图像信息,阅读兴趣降低,导致思维简单化、平面化,思考能力和创新、质疑能力减退。其三,面对海量信息传播,青少年缺乏信息辨别、处理、分析能力,而且容易受暴力和色情信息所危害,导致心理和生理健康受影响,特别是电脑、电视、电子阅读器、PSP、MP3等电子产品对未成年人视听感官的刺激和电磁污染诱发多种疾病。
基于以上媒体素养缺失情况,笔者认为当下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亟待加强,这也是从事少儿媒体工作者迫在眉睫、责无旁贷的使命。
提高对媒体信息的
鉴别能力
调查发现,青少年在接触媒体时往往存在“我喜欢的就是好的”、“我只看我感兴趣的”这样的认识误区,尤其是面对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增长的时代,通过手机、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我们可以在不假思考的情况下接收到无数信息,但很多媒介上的信息显然是未经选择、杂乱无章、良莠不齐的。对于这些信息,成人受众尚且不能很准确地鉴别其真伪,青少年受众则更难对其进行鉴别,他们容易在纷繁眩目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同时,由于缺乏深入的媒体质疑与辨别能力,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虚假广告、虚假信息的诱导,形成一些不理智的消费行为。这需要我们的家长及老师加强对青少年媒体阅读的指导,教会孩子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会甄别和选择使用好信息,提高青少年对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
现在许多青少年使用媒介时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他们不愿花精力深入思考。此次调查中发现七成青少年家中拥有电脑并可上网。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青少年使用网络媒体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不可避免地融入网络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这种拟态环境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青少年的认知简单化、语言网络化和生活虚构化。看来培养青少年多种媒体素养,提高青少年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学校和家庭是
素质培养的主战场
调查发现,“动漫、笑话、互动游戏”和“电影、电视节目介绍、游乐信息”是青少年最喜欢阅读的两项内容,所占比例都在六成左右。许多青少年因痴迷于观看卡通漫画书籍、动画片、偶像剧、娱乐选秀节目,不知不觉地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由此导致青少年越来越拒绝与父母沟通、与外界交往,视野狭窄或极端自我。同时,这些媒介传播的内容中有很多消极的自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长期接触此类信息,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会随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并偏离主流方向。由此可见,培养青少年媒体素养\提高青少年对社会的责任感势在必行。
青少年的生活基本处于两点一线的状态,他们接触媒体的场所主要在学校与家庭,因此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媒体素质培养的主战场。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媒体与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学校与家庭对青少年在使用媒体和鉴别信息方面的指导越来越少。一些曾经在校园里开展的相当不错的读报用报活动,在现在已成为鲜见的活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课上,学生们大多是在用上课时间聊天。很多家长在青少年使用媒体时采取的方式往往是简单粗暴的制止与干涉。
因此,我们呼吁学校应是青少年媒体素质培养的主战场,在推进减负与素质教育的同时,用各种灵活、有趣、受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学会认清哪些媒体是优质的、可靠的;学会甄别各种媒体上的信息中哪些是对他们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学会认识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有哪些不同。当然,家长也应与学生共同使用媒体、选择信息、探讨信息背后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媒体素养。
例如去年发生的“艳照门”事件,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青少年对于这一事件的关注度也是极高的。若不加以引导任由他们猎奇,就会对青少年受众造成很多不良影响。比如,在一些学校里孩子们偷偷买来艳照光盘,互相传看。有些孩子不以此事件为警示,反而以陈冠希为自己的偶像。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学校和家庭的不作为,造成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缺失。
少儿报刊是
素质培养的中坚力量
媒体传播内容的感染力以及权威性,是传统图书、报刊、杂志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立足的重要支点。这两点也应是从事少儿报刊工作者对青少年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最基本的切入口。少儿媒体工作者应该根据青少年阅读心理,以贴近青少年生活为根、内容灵活为本,合理优化版面、图片以及文字的关系,从而吸引青少年读者,发挥少儿媒体教育传播的作用,向青少年进行优质信息传播。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完善青少年对媒介的判别能力、选择能力、理解能力及评估能力。
上海少年报社就在办好报、办好刊的同时,成立各类小记者学校、学生记者团,举办读书征文、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并提高了青少年媒体素养。报社还通过提高报刊与读者的互动性,让虚拟社区、个人博客、网络文学等内容,成为青少年学生自己的“媒体平台”,引导青少年发出自己的声音,培养青少年利用媒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