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义复词所以遣将守关:从18年来小学招生情况看中国的人口趋势和投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7:32

从18年来小学招生情况看中国的人口趋势和投资

(2011-10-25 21:40:24) 转载标签:

小学招生

中国

人口趋势

投资

股票

分类: 资料信息 从18年来小学招生情况看中国的人口趋势 1990  小学招生   2063.97 万人1991  小学招生   2073    万人1992  小学招生   2183.2  万人1993  小学招生   2353.48 万人1994  小学招生   2537.03 万人  (小学招生人数顶峰,对应2000年全国初中招生高峰2295.57万人)1995  小学招生   2531.81 万人1996  小学招生   2524.66 万人  (初中毕业人数顶峰在2005年,毕业生2123万人)1997  小学招生   2462.04 万人1998  小学招生   2201.38 万人1999  小学招生   2030    万人2000  小学招生   1946    万人2001  小学招生   1944    万人2002  小学招生   1953    万人2003  小学招生   1829.4  万人2004  小学招生   1747.0  万人2005  小学招生   1672    万人2006  小学招生   1729    万人2007  小学招生   1736    万人2008  小学招生   1695.7  万人2009  小学招生   1637.8  万人2010  小学招生   1691.7  万人  (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统计公报http://news.hexun.com/2011/2010tongji/,其中的普通小学招生   以此趋势发展,未来人口红利还能指望吗?投资或投机时可要存个心眼了!  中国小学入学率 统计表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全文快照来源文献1949-1999中国已达到70%截止1995年底,小学人学率已达到70%,辍学率控制在20%。查看 来源中国代表团团长吴建民大使在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审议中国执行公约第五、六、七次合并报告会上的发言,栏目:1996年,《中国人权年鉴》(1949-1999年)1991全国范围达99%目前,全省小学入学率99%,巩固率达97.98%,流失率下降到0.85%。查看 来源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栏目:10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1991年)1991全国范围达97.98%目前,全省小学入学率达99%,巩固率达97.98%,流失率下降到0.85%。查看 来源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栏目:10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1991年)1992全国范围已达98.8%据1991年对部分示范乡的抽样调查统计,小学人学率已达98.8%,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达923%。查看 来源1991年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栏目:10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1992年)1995全国达到98%就全国来说,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展开,小学入学率达到98%,初等教育基本普及;大城市和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查看 来源动员起来,为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而努力——李鹏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栏目:动员起来,为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而努力——李鹏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国教育年鉴》(1995年)1995中国达到98%就全国来说,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展开,小学人学率达到98%,初等教育基本普及;大城市和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查看 来源动员起来,为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而努力, 栏目:特载,《上海教育年鉴》(1995年)1996全国范围虽然提高5~10个百分点调研重点在贫困农村地区,其样本占50%,调查表明,1990年到1995年间,贫困地区初中、小学入学率虽然提高5~10个百分点,仍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女生入学率明显落后于男生;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是经费投入,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长期处于薄弱境地,校舍和设备资金缺口普遍很大;师资水平偏低,拖欠工资和医疗费用报销成为贫困地区教师的后顾之忧;农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值普遍很高,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仍是辍学率居高不下的首要因素。查看 来源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目标监测, 栏目: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年鉴》(1996年)1998全国范围平均提高1.43个百分点在项目中、小学和初中校数减少2574所,学生数增加169.6万人,项目县小学入学率平均提高1.43个百分点,初中人学率增加幅度还高于小学,小学和初中辍学率明显下降小学危房率降低1.24个百分点。查看 来源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实施情况, 栏目:基础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8年)1999-2000中国为98.9%全国初中在校生5450万人,初中人学率为87.3%;小学在校生13954万人,小学人学率98.9%。查看 来源劳动工资与人民生活, 栏目:中国,《世界经济年鉴》(1999-2000年)2000全国范围达到99%初中阶段的人学率达到85%左右,全国小学人学率达到99%以上。查看 来源(一)为科教兴国夯实基椽—我国“两基”规划实施7年综述,栏目:三、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2000年)  

这是来源于《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小学招生情况:

1990年全国小学招生达到2063.97万人。

1991年全国小学招生2073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

1992年全国入学人数达到2183.2万人,比上年增加110万人。

1993年全国招生数2353.48万人,比上年增加170.28万人。

1994年全国小学招生2537.03万人,增加183.55万人。

1995年全国小学招生2531.81万人。比上年减少5.12万人。

1996年全国小学招生2524.66万人,比上年减少7.15万人。

1997年全国小学招生2462.04万人,比上年减少62.62万人。

1998年全国小学招生2201.38万人,比上年减少260.66万人。

1999年全国小学招生2029.53万人,比上年减少171.85万人。

2000年全国小学招生1946.47万人,比上年减少83.06万人。

2001年全国小学招生1944.21万人,比上年减少2.26万人。

2002年全国小学招生1952.80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

2003年全国小学招生1829.39万人,比上年减少123.41万人。

2004年全国小学招生1747.01万人,比上年减少82.38万人。

2005年全国小学招生1671.74万人,比上年减少75.27万人。

2006年全国小学招生1729.36万人,比上年增加57.61万人,增量主要在农村。

2007年全国小学招生1736.07万人,比上年增加6.71万人。

2008年全国小学招生1695.72万人,比上年减少40.35万人。

2009年全国小学招生1637.80万人,比上年减少57.92万人。

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目前还没出来。

 

 

中国经济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

经过对比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人口红利优势最迟将在2015 年后逐渐消失。理由有以下三点:

1.生育高峰期带来的劳动力人口将逐渐减少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上世纪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原因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中国在20 世纪50-70 年代经历长达20 年的生育高峰期,这导致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劳动力优势集中爆发,直接将中国送入经济高速增长快车道,在50-70 年代“婴儿潮”出生的这部分人口在1990 年-2010 年相继进入35-50 随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期间内也正是中国经济高储蓄、高投资、低抚养的“黄金年代”。2015年以后,这些劳动力人口将逐渐退出生产领域,从而让中国完成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过度。

2.教育普及率提高带来农民工阶层人数日益减少。

进入70 年代末后中国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为造成生育率陡然降低,但同一时期中国较低的教育普及率导致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赴沿海城市打工,这部分青年劳动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备力量,一直持续到2000 年之前。

我们从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得知,1994 年-1996 年这三年小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都超过2500 万,三年合计7594 万,是中国小学生入学人数的历史最高峰,这些人将在2006 年-2008 年从高中毕业,而上述公报的数据显示,此期间高中毕业生只有2350 万。也就是说,在94-96 年期间小学毕业而没有进入高中的年轻人合计有5244万。这些人口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劳动力后备军。较低的教育普及率造成了青年劳动力工作年限延长,低端制造业就业人口基数较大。

从1999 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因为“扩招”实现跨越式发展。1998 年,全国高中毕中国经济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业升学率为46.1%,1999 年的扩招后高中毕业升学比例高达63.8%,2000 年高考录取人数为221 万人。五年过后录取人数迅速增加至504万人,增长幅度128%。我们从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2003 年-2005 年年间大学招生人数1334 万,此时期高中毕业生1666 万,仅有333 万人没有上大学,这部分人成为青年劳动力的后备力量,但相对比初中升高中人数流失数量影响力有限。在此时中国已经开始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随着高中升学率的居高不下,中国初中人口毕业后辍学人数大幅减少,94 年中国初中毕业升学率为47%,10 年后的2004 年中国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62.9%。较高的升学率显示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入低端生产领域的人数将会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

3.“90”后人口下降。

1988 年-1990 年期间是中国最后一个生于高峰期,三年累计出生育人口7600 万人。而5 年后的1993-1995 年中国出生人口仅有6300 万人,减少幅度17%。我们对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在小学生入学率并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小学招生人数连续十年下降,从1995 年的2531.81 万人的最高纪录, 至2005年下降到1671.74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近90 万人。2006 年至2007 年小学招生数虽然略有增加,但没有改变长期下降趋势。,出生人口的最高纪录为1990 年的2621 万人,以后人口数逐步下降,最低的1998 年全国出生人口只有1401 万人。


    96 年至08 年中国小学招生人数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对未来劳动力人口结构的预测    小学招生人数统计对应出生人数统计

时间(年)人数(万人)出生时间( 年)出生人数(万人)

1996         2525          1990                  2621

1997         2462          1991                  2008

1998         2201          1992                  1875

1999         2030          1993                  1791

2000         1947          1994                  1647

2001         1944          1995                  1693

2002         1953          1996                  1522

2003         1829          1997                  1445

2004         1747          1998                  1401

2005         1672          1999                  1909

2006         1729          2000                  ——

2007         1736          2001                  1702

2008         1695.7        2002                  1647

通过对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得知,一方面中国生育率在1990 年后开始逐渐减少,“90”后一代出现人口下降的趋势,2013 年-2010 年,初中毕业生每年将只有1700万人,但高中招生人数超过1000 万。初中毕业后加入工作力量仅有700 万人不到,其中有差不多一般是城市人口。而高中毕业生不能上大学的仅有300 多万人。二者合计,青年劳动力人口只有1000 万人,而这个数据相比较2003 年减少了800 万人!另一方面自2010 年期,1950 年代后出生人口进入退休高峰期。整个50 年代中国出生人口达2 亿人!,根据2004 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这个年龄段目前存活人口1.76 亿人。从2010 年到2019 年退休人口每年超过1600 万人。一边是青年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一边是退休人口的增加,两者相互作用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自2010 年后将进入人口红利消失期。

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的影响

根据以上预测,我们试着提出人口红利减少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深入影响。主要有三个观点:

1. 实际工资将不断上调:农民工人数的减少将推动工资上涨压力增加。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会悄然发生改变。考虑印度等一些出口竞争国家目前正处在人口红利爆发期,“中国制造”必须要深入挖掘潜力,变革生产方式,实现技术创新来应对。这或将提振高新科技与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速度。

2. 中国经济增长将向消费主导过度:人口结构的转变将终结中国高储蓄率的现状,日益强大的老龄化人口队伍将成为消费市场生力军。未来若政府针对日益明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社会消费能力将被进一步激发,这将有助于中国消费持续增长。

3. 短期资产泡沫或将形成:2010 年施行的货币刺激政策导致了流动性过剩,而货币的增发如果没有对应相同数量的商品产出,普遍的物价上涨将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劳动力人口的下降趋势是否会影响最终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而带动物价出现上涨,这将是今后两年需要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