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酥乳:藏医药的起源与远古医药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3:16:35


大藏经。
噶举传承
祖师著作
祖师法相
三昧耶戒
传承祖师传
上师的加持
大手印教言
大宝法王教言
噶举派。
宁玛派。
格鲁派。
萨迦派。
本波派。
藏传佛教
其他教派
噶举大师传
宁玛大师传
格鲁大师传
萨迦大师传
本波大师传
其他大师传
大宝法王故事
经典故事
密宗故事
修持故事
其它故事
佛学基础知识
因缘果报
五戒十善
四圣谛..
十二因缘
菩提心..
六度万行
基本论述。
佛学与健康
战胜癌症。
辟谷与健康
素食与健康
佛教名胜。。
佛学与美学。。
佛学与文学。。
文学作品。。。
佛学与建筑雕塑
佛学与音乐舞蹈
佛学与美术书法
佛学与体育
佛学伦理观
佛学与社会
佛学与人生
佛学与现实
今生改变命运
噶举修持
宁玛修持
格鲁修持
萨迦修持
本波修持
其他修持
禅宗智慧
密宗智慧
学习、思索
实修、明悟
工作、生活
休闲、娱乐
旅游、情感
社会、动物
自然、其他
热爱生命
爱与哀愁
感悟,,
人生百味
呐喊,,
拈花微笑
藏传佛教音乐
汉传佛教音乐
大德讲法
音乐集锦
佛菩萨,
上师本尊
空行护法
其它唐卡
网络动画
网络影视
藏传佛教大德开示
汉传佛教大德开示
访谈·法会
佛舍利专集
佛经下载,
电子书下载
工具下载,
音频下载,
影频下载,
动画下载,
网友向导
本站公告
宗教法规
藏医药学是人类医学中历史悠久、理论系统,内容科学,具有独特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医学,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民族自古繁衍生息在雪域高原上,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自我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的知识。现就藏族医药的起源与远古藏医药发展简史介绍如下,供同行们探讨。
一、藏医的起源与藏医药学的启蒙阶段
藏族医药并非起源于印度或其他民族和地区,藏医药是藏族先民在雪域高原上同各种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与本民族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的医学体系。当然,藏医药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和吸收了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民族的医学知识,以丰富和完善自己民族医药学科是肯定的。例如古印度医学、中原医学和周边民族医学对藏医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藏医起源于藏族先民同大自然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先民们在狩猎、采集的生活劳动中,逐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当食物中毒时,学会了识别野果颜色或用舌头舔尝等方法预防食物中毒;当身体受冷时,学会以树叶树皮为衣或挤在岩洞、藏在茂密树林丛中,防避风寒雨雪。火的发现对先民的健康带来暑光。人们吃到被野火烧死动物肉和烤熟的了的食物比生肉生食更有味道时,便知道火烤熟或煮熟食物;从喝生水吃生食转入喝开水吃熟食。这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预防了以消化不良为常见的各种疾病。“最早的疾病是消化不良,最原始的药是开水”的治病方法由此产生。
藏族先民们发现动物受伤后或疼痛处用舌头舔,于是学会了在伤口处或疼痛处用舌头舔,或在伤口处吸一口血,把伤口内的瘀血和浓液吸出来,以减轻疼痛。看见动物舔地便发现盐后,不仅懂得盐可以食用,还知道盐可以消炎。在伤口处洒一些盐的办法防止伤口感染。
远古先民们观察到禽兽在受创伤后,吃了动物、植物、矿物后伤口很快愈合。先民们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药物的药性,对禽兽进行诱导性的实验:用颜料或血在蛋壳和幼畜、雏鸟身上抹上类似创伤的花纹,禽兽以为它们的幼仔受了伤,衔来上述那些药物敷在花纹处,将这些药物用于人体,具有同样的效果。这就启发了远古人们使用动、植、矿物药治病的经验。这是藏民族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和创造,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的丰富智慧和超人想象力。
远古先民们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逐渐了解到动物的肉、血、骨的营养和治病作用。如藏羚羊血和野牛血有止泻功能;旱獭肉和脂肪有祛风作用;雪鸡、麻雀、雪蛙肉有滋补作用;麝香有刺激人兴奋呼吸和致妇女流产的作用;盐有防腐、调味、消化、解毒等作用。
先民们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尝遍各种野果百草的滋味。发现有的食物可以作粮食,则采集其果实引种为五谷;有的植物根茎果叶有滋补营养和人药功能,如花椒、野葱、野蒜有解毒、消炎、祛汗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有些植物则有毒;如狼毒、雪上一枝蒿等有毒,有些菌类有毒;知道野青稞、野燕麦、野大麻仁、草莓和其它一些谷物野果有营养;在与各种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又学会了用酥油治烫伤、烧伤和止血、滋补;用柏枝、艾蒿熏烟可防止瘟疫和驱邪的作用。
纵观藏医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藏族先民把上述这些药物最早作为食物无意识地进行滋味尝试的“试验”。经过百死百生、反复尝试、不断探索,久而久之渐渐懂得药草之间的相辅相克的道理,逐步认识了动物、植物、矿物的药理作用。便产生了藏族原始医药知识。这个时期为藏医药的启蒙阶段,其时间大约在1万年左右。
二、“有毒就有药”是藏医药学的原始理论
藏族祖先们在同大自然斗争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一些动物、植物、矿物具有祛除人体疾病的道理,还认识到有些动物、植物和矿物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这就产生了“有毒就有药,有药就有毒,药与毒并存,互为变化”的最早医学理论,这是藏医药学传授最原始的理论。
三、口耳相传的早期民间医药教育
藏族医学教育经历了远古口耳相传,中古祖传师授,近古学校教育三个历史阶段。远古时期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防病治病的经验只有言传口授、世代相传。医药学主要采取口耳相传、代代接替的教育形式。也就是人们在与大自然、猛兽、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把积累的经验以口耳相传的民间传播方式流传发展,于是便形成了完全依靠经验的早期民间藏医学。在这个漫长的医学发展过程中,藏族原始宗教——苯波教,对藏医学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觉吾伦珠扎西和达莫洛桑曲扎所著的《宇妥·云登贡布传》中记载说:当印度医生向云登贡布问到藏地有什么医学时,云登贡布答道:藏区有攻下派象雄医学的药浴、涂摩、火疗三种疗法,蕃派的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种疗法。由此可知,苯教的医学早在三千多年前象雄国时期就有药浴、涂摩、火疗等治疗法。上述这个记载与苯教史中说:苯教师们很早以前就在民间传教行医,禳灾除病的说法是相一致的。
在《五部遗教·大臣篇》中说:雅隆部落第一个藏王聂赤赞布时,便提出了“以武器对付野牛,以药物治疗病毒”的论述。这个引文说明,藏族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技术。
在《西藏王统记》35页中提到:在布德贡杰赞布时,“朗辛白推坚派,以招泰迎祥,求神乞医。……楚辛白村坚息灾送病”。文中提到医治疾病的实践与苯布教的传教相提并论,说明当时的苯教徒在民间行医治病的情景。
四、远古医药专著与名医
《神农本草经》是属于民间口耳相传的早期医药理论,后来通过世世代代相传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第一部药学大著。
据苯教史料记载和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四部医经》(藏文略)是藏族现存的最早的医药专著说该书是拥仲苯教创始人辛绕米沃齐之子阶布赤西(藏文略)所著,成书于公元前1999年。后于公元9世纪藏族著名医学家宇妥云登贡布等人对《四部医经》进行研究、充实、补充、修订后,形成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四部医经》由蓝经(藏文略)、白经(藏文略)、花经(藏文略)、黑经(藏文略)四部分组成。蓝经主要内容是病理学;白经是药剂学;花经是诊断学;黑经是临床学。阶布赤西的(四部医经}与宇妥云登贡布的《四部医典》经研究,两者的内容基本相同,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只是在一些名词术语上有所区别。这两部著作内容相同是符合逻辑的。这是因为:第一,两者都是藏民族在同一生息地雪域高原上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第二,这两部医著都是由藏民族自己编著的本民族医药学经典;第三,两部著作是同一个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行医范围内形成的藏医药专著;第四,行医和医疗对象都是同一个民族。其不同点只有一个,就是两者的形成时间有早迟之别。
藏族名医的出现与藏医的起源时间是同步的。有了医药学,就有了医药人员。阶布赤西编著《四部医经》和《解毒拥仲旋》(藏文略),他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杰出医学家。
远古名医噶切比齐(藏文略,又称伯吉呷吉)和白噶拉泽(藏文略,又称柏拉呷泽玛)兄妹是约公元4世纪人,有说他们是古印度人,他俩长期在藏地为职业医生,他们先后到印度、尼泊尔、汉地、于田等地游学行医。他们在藏族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相传兄妹二人在行医过程中总结了脉诊法、食物疗法、药物配制法、放血、火灸、器械疗外伤处理法等临床经验,最后形成医学理论相传后人。有《本释》(藏文略),《释述》(藏文略),《医学通论》(藏文略),《篇章引言》(藏文略),《实用操作》(藏文略)等属临床经验性质的医著。他们两人的医学理论被吸收到《四部医典》中,成为藏族医学理论的基础。
公元4世纪出现著名医学家董格妥交(藏文略),他自幼习医,成为当时著名医生,并作过藏王拉妥妥日年赞(225--375年)的御医(藏文略)。藏族御医(国王的保健医生)制度从此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14世达赖喇嘛的御医丹增曲扎。
阿夏医生用金刀手术治好了第31代藏王达日年斯(?---505年)天生盲眼而得名达日年斯(意为看见达日山上的盘羊)的情况在许多史籍中作了记载。说明早在公元5世纪中叶,藏族就能手术医治天生盲眼,这在世界眼科史上可能为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