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胖叔叔:正解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42:54
 

正解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

                        (一)北京卷

 

[按]2011年,全国共十七个高考作文题,都比较好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很大程度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课标(实验)”所提出的“广阔的写作空间”就是生活空间,其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命题,让考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表达真情实感。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为靠近这个理想,做出了很大努力和成效卓著的尝试。考场作文的真谛是“据题发挥”。只要考生严格审题,充分认识题目中的启发、鼓励因素,就能透过一个个题目的窗口,看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在熟悉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试题白纸黑字,容不得任何主观臆断。我们要很好地体会命题人落实“课标(实验)”的良苦用心。

从今天起,我们逐次解析这十七个作文题目,试图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北京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析]作文题目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我们必须严格审视“以上材料”,这是写作之“据”。

材料第一句说:“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这一句可以理解为:一、师生们的议论围绕“鹿特丹世乒赛结束”进行;二、师生们的议论由“鹿特丹世乒赛”引申展开。但也可以理解为与“鹿特丹世乒赛”并无联系,就好比“午饭后,师生们一起议论”,所议论的内容,完全可能与“午饭”并没有什么关联。这样,题目就为考生提供了三个层面的思考背景。

生甲的发言,由中国队包揽全部冠军的现实展开,谈到竞技体育的固有规律。

生乙的发言,着眼于一个国家长期包揽金牌的可能后果,思考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

生丙的发言,反对让出金牌的主张,坚持维护公平竞赛的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可以看出,前三个发言是由“鹿特丹世乒赛”向外引申展开的。

后面的省略号,包括更多同学,也可能包括老师的发言。在材料第一句话提供的背景里,这些议论可能围绕“鹿特丹世乒赛结束”进行,也可能与“鹿特丹世乒赛”并无联系——但是,所有发言,都不可能脱离生活,必然与生活有这样那样的联系。

材料中最后发言的是一位老师,他说:“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其中“同学说的”和“一定道理”显然不仅只是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发言和道理,也包括省略号中同学的“发言”和“道理”。“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可能是对同学的扩展启发,也可能是对前面诸多同学发言的总结。

敬佩北京市高考作文命题组的胆识,北京卷命题的本质就是“漫谈生活中的道理”。

[全国卷·冀、蒙、甘、青、藏、桂、黔、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作文题目提出“根据要求写”,具体要求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也就是说,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选好角度”。什么叫“选好角度”,依照“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当然是鼓励考生选择“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的角度。

那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是什么呢”?材料第一段,介绍一条社会新闻,“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其范围很类似于2001年全国卷作文题目“诚信”、2002年全国卷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这位业主的作为,当然也会使彩票销售和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辽宁卷作文题目);和谐社会人都应该这样,这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2006年天津卷作文题目);但也可能有人会说“都什么时代了,到手的533万大奖不要,还自己去挣那点儿工资?”(2010年全国一卷作文题目);并且也可能出现在鹿特丹世乒赛后师生们谈论的内容之内(2011年北京卷作文题目)……

材料第二段介绍据上述事情的社会调查引起相当广泛的关注。调查结果比率:第一、对半分,第二、给自己,第三、给对方,第四、不选择。“社会调查”“广泛关注”以及四种选择及比率,都是考生可以思考、选择、表达的空间,相互关联、交叉起来思考,角度就更多。哪一个角度最好?毋庸置疑,真情实感最好,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最好。怎么才能把自己选择的最好的角度表达好,写出好作文,当然要联系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去写。

如果总起来看作文题目给出的材料,它的含意和2000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完全一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全国课标卷·琼、宁、陕、吉、黑、新、晋、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材料第一段谈到“中国崛起”作为新世纪的最大新闻,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第二段列举了中国巨大变化中,网民评选得票率最高的“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

题目要求明确划定了“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是“中国的这些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

“这些变化”,可以是宏观的谈“中国崛起”,谈“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也可以具体谈“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六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当然也可以谈六个方面之外的其它方面,例如,贫富不均、收入不公、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社会服务、能效环境、体制改革、城市交通拥堵、教育,等等,反思这些方面的相对滞后给“中国崛起”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的阻滞作用——这些也都是题目所要求的“中国的这些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它们转化为中国未来“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中国的崛起”才能更坚实,更为世界关注和称道。

题目还为考生“以小见大”地选材、立意和“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做出了鲜明提示:“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我们就生活在中国新世纪的巨大航船上,考生无时无刻不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国崛起”。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无不与“中国崛起”息息相关。城市、乡村、街道、商店、景点、家庭、学校、一门课程、一堂课程、一位老师、一位同学,乃至高考,乃至面前的语文试题,乃至正在构思写作的这个作文题目,都可以是选材的空间。你喜欢足球吗?那就谈足球;你喜欢唱歌吗?那就谈唱歌;你熟悉李白吗?那就写李白;你熟悉牛顿吗?那就写牛顿;你热心公益事业吗?那就写志愿者的经历;你热心文物集邮吗?那就写自己的收藏——我们都是在“中国崛起”这个大环境中喜欢、熟悉、热心于这些人物和事物的。只要作文可以反映“中国的这些变化”,可以精彩演绎“中国的这些变化”。至于写法,议论行,记叙行,抒情行,说明行,小说、戏剧、曲艺、诗歌也行,只要你熟悉这些体裁样式,只要你能写好。

这道作文题目,充分展示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风范,也充分昭示出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用娴熟的方式,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辽宁省语文试题也是由考试中心命制的,与全国课标卷配置完全相同,堪称姊妹卷。

我们先梳理一下这则材料的层次。

一、开端——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并在“刚从果园里摘来”的诱导下问:“你们闻到苹果的香味了吗?”

学生甲,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二、发展——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

学生乙等,说闻到了;

学生丙等,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

三、高潮——哲学家问三位默不作声的学生:“你们怎么啦?”

学生丁,上前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

学生戊,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

学生己,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四、结局——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引发故事的由头是一个蜡做的假苹果。这就存在两种可能:这个蜡做的假苹果,并没有苹果的香味;这个蜡做的假苹果,的确带有苹果的香味。两种假苹果,在生活中都相当普遍。后一种假苹果,其以假乱真的全息模仿更具现实警示价值,但是,它的出炉和辨识过程以及映射出的心理态势,相对比较复杂。考虑考试环境,姑且略去。我们只看造伪技术尚在初级阶段的前一种假苹果。作文题目的材料是生活情景的形象展现,类似“蜡做的假苹果”的故事,过去曾经、现在仍然、今后还难免在生活舞台上上演,凡有读童话寓言经历的考生都不难读懂它的寓意。让我们虚拟两个生活情景,它们都应为同学们所熟知。

[情景一]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份试题对他的学生说:“这份试题是我刚从《高考母题》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母题”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拿着题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了?”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看了看,说:“这是什么试题?”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那份试题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错误丛生的拙劣试题。

[情景二]有位哲学家举着一篇作文对他的学生说:“这篇作文是我刚从《满分作文》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满分”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拿着作文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了?”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来看了看,说:“这是什么满分作文?”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那篇作文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一篇百孔千疮的作文。

材料中的哲学家以譬喻的方式,或者是高考作文题目以寓言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生活。我们只需要把“闻”啊,“香”啊,调换一下,就可以适用来展示生活中的许多情景。

我们还可以联想起2003年北京市一道仿用句式的题目: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

考场上同学们的仿写丰富多彩,且看几例:

①一部电影,若只因为有“大腕”就非看不可,无异于服用最昂贵却并未必对症的药。  

②一句话,若只因为是名人所说就奉为经典,无异于在峨嵋山捡块石头就当作佛骨。                         

③一个人,若只因为是名牌大学毕业就认为他学识渊博,无异于看见光头就说是和尚。

当年北京卷的这道题目和今年辽宁卷作文题目的这则材料,寓意很类似。不是吗?一只苹果,若只因为红红的就认为很香,无异于相信著名学者写的对高考作文题目的外行评点。

2011年辽宁卷的这个作文题目,和2009年辽宁卷的作文题目也很类似。不是吗?一只苹果,若只因为红红的就认为很香,无异于相信明星代言的伪劣产品。

再想想,2011年辽宁卷的这个作文题目,和那许许多多并未走远的高考作文题目“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感情亲疏于对事物的认知”……不也很贴近吗?当然,从总体上看,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心有戚戚焉了。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现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材料中这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体现出对“自我”与“观众”位置关系的观念更新:过去,以“我”为主体;现在,以“观众”为主体。正因为演员是在时代观念更新的拐点上,提出自己的变化,才更具备了思辨作文的价值。在“名角至上”的传统氛围里,她的变化有点儿另类,甚至是标榜;但在“观众第一”的时尚观念中,这变化就是朴素的真理,十分正常。

题目提示“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一方面,这是对“记叙文或议论文”体裁的提示;更重要的方面,是对作文选材和立意的提示。这位演员语言的变化,体现着生活的发展变化,体现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承继、碰撞与更移。类似的事情在生活长河中不断涌现,当然,不一定都表现为由“大家好”到“谢谢大家”和由“我来了”到“你们来了”这种语言,或语言这种形式的变化。

想想我们的生活。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到“自己找婆家”,由“豢养宠物”到“和谐相处”,由“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由“天生龙种”到“宁有种乎”,由“父母官”到“人民公仆”,由“万岁”到“您好”,由“伟人政治”到“常人政治”,由“总书记”到“涛哥”,由“您领导美国人民”到“美国人民领导我”,由“大国强权”到“和平共处”,由“领导委派”到“群众选举”,由“上级监督”到“群众监督”,由“父母教育子女”到“子女反哺父母”,由“行政治校”到“专家治校”,由“教师围着校长转”到“校长围着教师转”,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由“选准角度”到“选好角度”……

围绕类似的变化,“身上”或“身边”都可以选择,“感受”和“思考”都可以表达。这改变了一种“习惯”和“规则”,这是一种“转折”,这是比“包容”更开阔的境界,这也是人际和谐、社会“安宁”的追求,这话语是时代鲜明的“符号”,这是一种“细雨闲花”的境界,这双“隐形的翅膀”也带我飞向未来,它更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的“尝试”……你说它将使歌坛“今年花胜去年红”,可以;你置疑它“花而不实”也未尝不可,毕竟,我们看到的,只是演员的一句“拒绝平庸”的表白……

至于体裁,散文、小说、书信、日记、序言等,也未为不可,因为,这些体裁与“记叙文或议论文”并不矛盾,也都可以分别纳入“记叙文或议论文”的范畴。

[建卷]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70分)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⑴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⑷题目自拟;⑸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材料摘引了袁隆平的两句话。第一句谈工作之中,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既体现了工作的环境状况,也表明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好处;第二句谈工作之余,童话式的神奇梦想,既体现了工作的理想、追求和动力,也表明给自己精神带来的好处,充满青春朝气。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成就、贡献和荣誉,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梦想、身体、精神中获得的。

就事论事,谈工作、梦想、身体、精神、成就、贡献、荣誉,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可以;认为袁隆平只是一个个例,可以。扩展开来,从个人、班级、学校、城市、村镇、团队、国家、民族、人类等角度思考,也都能发现可供借鉴的共性。当然,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的思维扩展中,“太阳”“新鲜空气”“梦想”“水稻”“稻穗”“朋友”等等也可以被赋予象征意义。

作文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并且强调“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记叙文或议论文的文体要求是什么?当然绝不是潜规则的刻板教条,考生仍然有自由表达的广阔天地。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记叙文,间接表达见解主张;议论文,直接表达见解主张——除此之外,岂有他哉!

 

[上海卷]作文(70分)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解析]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包含着对时间、生活、生命、价值、永恒的思考,这是写作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有志于进入大学的,站在成年门槛前的青年人应该有的思考。

“一切都会过去”,是立足于物质层面的一种思考,是现实的客观反映,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是远古时代一位上层君主务实思想的表露,显示出勇敢承受挫折失败的清醒和淡泊面对伟业称颂的豁达。

“一切都不会过去”,是着眼于精神层面的一种认识,是浪漫的主观表达,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是现代文学作品一位下层人物浪漫思想的表露,表现出珍重人间情感的迷恋或牢记曾经苦难的沉重。

两句铭文放在一起:“一切都会过去,但一切都不会过去”,则是一种辩证的思考。是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浪漫、唯物与唯心、远古与现代、史实与文学、上层与下层、清醒与迷恋、豁达与沉重等诸多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统一。

想想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名言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理性的思辨,感性的触发,考生的文思,应该如泉而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