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百姓来源:从喊魂到土咒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1:38

  在解放前的四川乡下,由于贫穷和落后,由于乡下医疔卫生条件差,大人小孩生了病,都是一拖二抗,往往是自己找点土方草药对付,或者就是去庙里烧香,求菩萨神灵保佑。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求医问药的。所以,那时人的寿缘不长,能活到六十岁以上,就是长寿的了。哪象现在,“六十还算小,七十不算老,八十满街跑,九十真不少”。至于小孩子,那还是今天的娃娃们辛福,有着十分十分幸福的童年,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民国年间的农村,生的多,死去的娃娃也多,那都是由于贫困落后和疾病,仅仅一个天花就不知夺去了多少小孩子的生命。
  病疼成了要人命的亊,可是,由于穷又有多少人能看得起病。至于小娃儿肚子痛、头疼脑热的。也是土方草药当先,家里自己想办法看治。无可奈何之时,也只有求神祈鬼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喊魂。
  喊魂是一种古老的精神治疗方法,流传时间和地域都很久远,。孩子因惊吓而闹病,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认为“丢了魂”,就要给孩子喊魂。妈妈常会将一个煮熟的鸡蛋拿在手里,另外一支手还拿着点燃的三支香。去到孩子常去玩耍的河边、沟渠边或街头巷尾喊魂。她会边走边娃娃的名字,喊“某某娃儿吔,快回来哟!某某娃儿吔,快回来哟!你丟了的三魂七魄,也一起回来哟。”喊喊,再来碗生姜红糖水什么的,小娃儿的病大致都会好起来。当然,这和喊魂是无关的,小孩子的生命力旺盛,小病小痛的自然会不药而愈。可大人们却相信这是喊魂喊回来的,下次自当如法炮制,再喊。你家喊魂喊好了,其它人家也自会仿效。所以,在我们小时候,每当傍晚或清晨,街头河边自会常有喊魂之声响起,那苍凉、嘶哑声音,在阴阳交替的黄昏里飘荡,让人好不害怕。
  此外,大人们还有一些口口相传,传承已久的一些办法或咒语来解决小娃儿肚子痛、脑壳撞起了青头包的事。
  小娃儿撞了个包:“包包散、包包散、妈妈没看见。”边念边揉,小孩就不哭了,包包也会自己慢慢散去!或者唸唸“包、包、包、包,散、散,不等家婆(外婆)看见,包包就自己散。“散者,肿消也。
  肚子痛:大人会边轻柔边说:“肚皮痛,打鼓送,捡颗米,包个粽,吃了二回再不痛。”多念几道就不痛了,
   治小孩遗尿,有人说唸下面的话:“鸡大哥,鸡大哥,今晚替我屙。”说是很有效果。
  小儿夜哭,用红纸写个条条贴在路边,上书:“小儿夜哭,请君念读。如若不哭,谢君万福。”或“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路过君子唸一唸,一觉睡到大天光。”贴这种纸条是否管用,实在是不得而知了。不过,哄娃娃睡觉时,抱着他多念几次,娃儿可能就会睡着了,因为这也是催眠曲呵!
  
  夜做恶梦:则书“夜梦不祥,书于东墙,太阳一照,化为吉祥。”于各处张贴,自然晚上就不做梦了!
  小娃儿洗澡时,为防感冒,则要先用水拍拍娃娃的前胸和后背,还要边拍边唸:“前拍拍,后拍拍,娃娃洗澡不怕得,拍拍胸,不伤风,拍拍背,不伤肺。”(不怕得即不碍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