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固定液的种类:妇女革命的开拓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41:33
妇女革命的开拓者--谨以此向妇女姐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冲破大学女禁的邓春兰
    现在北京的"清华"、"北大"和上海的"复旦"等全国各高等院校,大学生数百余万人,其中女生已占大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在80年前的1919年,全国高等学校女生竟无一人。高校大门是女性一个禁区。这个禁区是谁打破的呢?就是兰州的邓春兰。
    邓春兰,1898年7月3日出生于甘肃(今属青海)的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邓宗,后在兰州教育科任职;母亲梁析熙后在甘肃省立师范教书。
    在兰州师范学习期间,邓春兰接触了不少新鲜事物和进步书刊,使她知道了自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等人曾多次提出男女教育平等的主张。
  1919年春,邓春兰从兰州师范毕业,正为不能升学而苦闷的时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于3月15日在《贫地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的讲演中,再次呼吁男女教育平等时,邓春兰看后十分动心。特别是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给她带来勇气和力量。5月19日,她给蔡元培先生写了题为《春兰上蔡校长书》的一封信,倾诉自己多年的愿望,强烈要求大学解除女禁,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同班,使女子与男子一样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她还坚决要求首先入学,"以为全国女子开一先例"。信刚发走,就听说蔡元培因不满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血腥镇压学生运动而愤然辞职。因而邓春兰的呼吁未能奏效。但邓春兰并未灰心,又拟了一份《报界诸先生转全国女子中学毕业及高等小学毕业诸位同志书》寄至北京,再次呼吁全国妇女同胞为大学解除女禁,教育平等而奋起抗争,并大声疾呼:"倚赖他人之提倡,何如出于自身之奋斗?天下安有不耕耘之收获哉!"
  之后,复回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先生深为邓春兰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明确表示:"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
  1920年2月,蔡元培先生经过与当时北大代理教务长陶孟和等人反复磋商和考核,先后招收了邓春兰、王兰、奚浈、孟晓园、韩恂华、赵懋芸、赵懋华、杨寿壁、程若勤9名女生入学,邓春兰分在哲学系,她们成为我国历史上男女合校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北京大学一带头,全国各高等院校也纷纷效法,陆续解除女禁。就这样,这沿袭几千年的"男女有别"的大学女禁,在五四运动的冲击下,在邓春兰首起奋争下被打破了。
  邓春兰第一个起来为大学解除女禁奔走呼喊,几经周折,终于成为我国男女合校第一批女大学生,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一个新文学女作家陈衡哲

    陈衡哲(笔名莎非)是“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时期的女作家。她在《新青年》发表过不少新诗和小说,是《新青年》上仅有的两个白话小说作家之一。虽然地的作品社会影响不能和鲁迅相比,但她对于中国新文学的开创是有贡献的,不应忘记。
    陈衡哲生于1893 年,生长在江苏武进县,因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开家庭,曾寄居在苏州乡下姑母家。在姑母的鼓励下,陈衡哲于1914年考取清华学校留美生,被送到美国瓦沙女子大学学习,后又进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得硕士学位回国。蔡元培聘她为北大历史教授。1928 年她出版第一本小说集《 小雨点》。
    她的历史著作《酉洋史》很有形响,还写了不少探讨社会问题的文章,编为《陈衡哲散文集》等书。《新青年》发表了她的一首《鸟》,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思想和风格:
    “我若出了牢笼,不管他天西地东,也不管他恶雨狂风.我定要飞他一个海阔天空!直飞到精疲力竭,水尽山穷,我便请那狂风,把我的羽毛肌骨,一丝丝的都吹散在自由的空气中!”

我国最早妇女刊物的女主编

    1889 年(戊戌政变的第二年), 在上海出版了一个以妇女为对象的《女报》,它的主办人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陈撷芬。
    陈撷芬于1883年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其父陈范任过江西铅山县知县,因办教案落职。后举家迁到上海,花钱买下了“连年折本”的《苏报》,1898年起自己办起《苏报》,欲以清议救天下。陈撷芬喜欢诗词,常常帮助父亲在报上编些诗词小品。4899年,在父亲支持下,她办了一个《女报》,不久就停刊了。
    她不甘寂寞,抓紧筹备,1902年5月8日续出的《女报》(月刊)再度问世。设有论说、白话演说、新闻等栏目,提倡女子教育,戒缠足,介绍日本各女校制度,很受各界欢迎。
    1903年,陈撷芬将《女报》改为《女学报》,除原有原有栏目外,增设了女界近史、译件、谐译、尺素等栏。她自己也提笔为文,写了《独立篇》、《姑媳平等》、《论女子宣传体育》等。《女学报》思想进步,当时就有小《苏报》之称。
    1903年7月,《苏报》案发生,陈范和陈撷芬避走日本,《苏报》馆、《女学报》馆均被封闭没收。陈撷芬在日本继续编印《女学报》第四期,由上海《国民日日报》发行。
    她办的刊物较有影响,现已很难找到。

她写了第一部中国女子出国游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是中国社会接受现代思潮的启蒙时代,中国妇女也开始了觉醒。秋瑾、何香凝等出国到日木留学,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成为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而在他们之前,中国还有一位知识妇女旅行了日本、俄国等国家,并写出了第一部中国女子出国游记《癸卯旅行记》。她就是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伯母单士厘。
    单士厘字受兹,浙江萧山人,出身于文化世家,她不但读书精博,而且富有文才。她的丈夫钱恂,早于清末就先后在中国驻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东京等使馆任职,后又做中国驻荷兰、意大利等国公使。钱恂驻日期间,单士厘常去探望,很快学会了日语,并参加了广泛的社会活动。
    她的《癸卯旅行记》介绍了日本的许多情况,指出“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而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书中还纪录了从海参崴经当时沙俄控制下的“满洲铁路”过西伯利亚,直达森堡(圣彼得堡)途中的见闻。对于沙俄的专制统治,有比较深刻的揭露。全书“以三万数千言,计两万数千里行程,得中国妇女所未曾有。”是很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