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的近义词是什么:王岐山的从政之路 从知青到国务院副总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2:55:38

 

 

                                                                                             王岐山

  2008年3月17日下午,在掌声中当选国务院副总理的王岐山表情沉静淡定。从陕西延安一名普通下乡知青成长为泱泱大国最高行政当局的核心决策者之一,数十载风雨历程之后,59岁的王岐山个性依然。

  “救火队长”、“解困高手”、“军令如山市长”……绰号颇多的王岐山自2007年年底辞去北京市市长职务后曾一度在公众视野中消失。

  直到此次全国“两会”上,王岐山才再度露面,并表示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处在读书学习、认真思考、待业上岗的状态”。

  好读书

  “王(岐山)一直都处在读书、思考中。”有接近王岐山的人士评价说。这位人士告诉记者,多年来,王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

  王岐山不仅自己读书,还会常常和别人交流读书心得,向其他人推荐自己认为不错的书籍。就在他向北京市政府的同仁们告别之时,他也不忘推荐两本书,其中之一是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

  事实上,对历史书籍的偏爱几乎贯穿了王岐山的一生。

  王岐山1969年走上工作岗位,上世纪70年代,王大多时间都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其间,他还考取了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此后,王都保持着对历史的持续关注和积淀。

  2007年,王岐山曾来到北京市文史馆,与馆内的史学专家们侃侃而谈。“王市长的史学背景很深。”一位参加了这次座谈的人士对记者说。 

阅历丰

  1969年1月,王岐山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成为一名普通的知青。1969年~1971年,王在这里平静度过。

  1979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王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王岐山回到北京,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1982年,他进入了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之后,他进入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工作,投身金融界。1989~1997年,王岐山先后担纲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型工作;参与了中国首家拥有外资背景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创建。

  随后,中央政府将王岐山派往广东,在那里,他稳妥地清理了一场严重的金融残局,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银行业危机。

  2003年春天,由于SARS“肆虐”而带来公共危机,导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王岐山出任北京市代市长。疫情过后,王岐山又开始面临着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帮助北京筹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2004年开始,他担任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从城市建设、修建奥林匹克公园,到扩展公共交通,皆参与其中的决策。

  有过多年地方执政经验的王岐山曾经说过,做北京市市长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北京时刻处于全国和世界的目光之下。他坦言:“我们的市政府就是全世界面临问题最多的市政府,我自然就是那个世界上面临问题最多的市长。”

  “要善于在不断总结中变得聪明起来。”是王岐山的名言之一。

  看重农村问题

  “大家都知道王市长擅长‘救火’,其实他对‘三农’的关注同样非常突出。他对‘三农’问题最看重。”上述接近王的人士对记者说。

  上世纪80年代,王岐山师从中国农村问题泰斗级人物杜润生,全面深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改革问题。在此期间,王曾直接参与了上世纪80年代连续数个有关中国农村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 王岐山曾评价中国农民是“相信故事甚于相信逻辑”。他指出,中国农民最实在,事实对他们才最有说服力。

  “他曾经插过队,又对农村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很了解农民。”有关“三农”专家告诉记者说。

  2005年春天,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把市政府委办局的一把手都叫来,召开农村工作会议。

  会上,王说出这样一番话:“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北京市整体的现代化,农村的问题不是农村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北京全市的大问题,北京市的委办局,不是城区的委办局,而是全部北京市的委办局。”

  随后,他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所有委办局一把手都要带队下去调研“三农”问题,看看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各个委办局自身到底能够做些什么。

  “从那以后,市府的各委办局开始更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农村,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北京市卫生局一位曾经参会的人士对记者说。

  而王岐山任北京市市长5年间,北京市每年的投资政策、财政补贴都在向农村倾斜,对郊区、市区的投入比例在逐年变化,目前对农村投入已经超过了一半。“北京市支持‘三农’方面已经形成了大格局,特点是各委办局的协同作战。”当地专家分析说。

  “魔鬼总在细节中”

  “魔鬼总在细节中”,也是王岐山最爱说的一句话,他也一直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对细节的关注。

面对北京日益拥堵的交通,王岐山曾深入考察了韩国和我国香港特区的公共交通,并提出了北京解决交通问题的三大招:降低公交票价、提高公交车利用效率、公交公司上市。

  此后,北京市大幅度降低公共交通票价,有媒体称之为“廉价交通回归公益”。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赵文芝在十七大期间接受采访时透露,北京市民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4.5%,近年来第一次超过了小汽车出行比例(32%)。

  “这让所有在北京居住的人都降低了出行成本,北京市政府为此财政每年要支出50多亿。但地面交通降低了30%的压力,交通堵塞情况有所缓解,值得。这项政策在全国率先开展,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仿效,有榜样意义。”当地专家对记者说。

  而事实上,不被人所熟知的是,在降价便民、提高公交利用效率的同时,王岐山还充分考虑到了公共交通的运行质量、运载能力、安全性等诸方面的问题,并做出了十分周详的规划设计。

  2004年春节,王岐山利用短信平台向北京市市民拜年,并提醒大家注意烟花燃放的安全问题,希望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这是北京市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这种方式向全体民众传达政府的声音。而今,这已成为当地的一个传统。